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炉甘石配方剂治疗CVC置管处过敏性皮炎护理研究
1
作者 赵洁 郭佳华 +3 位作者 周敏 何素娥 陈士珍 莫凡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期200-201,共2页
目的:探讨CVC置管处过敏性皮炎的护理对策。方法:将80例CVC置管处局部过敏性皮炎患者随意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用炉甘石配方剂外涂与倍他米松软膏外涂进行治疗,比较2种方法疗效。结果:实验组运用炉甘石配方剂外涂,获... 目的:探讨CVC置管处过敏性皮炎的护理对策。方法:将80例CVC置管处局部过敏性皮炎患者随意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用炉甘石配方剂外涂与倍他米松软膏外涂进行治疗,比较2种方法疗效。结果:实验组运用炉甘石配方剂外涂,获得显著疗效。实验组共40例,其中,显效28例(70%),有效6例(15%),缓解率(显效+有效)为85%,无效6例(15%)。对照组40例,其中,无显效病例,有效8例(20%),无效32例(80%),缓解率为20%,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33.88, P<0.01)。结论:CVC置管处局部皮肤过敏性患者采用炉甘石配方剂外敷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甘石配方剂 CVC管 过敏性皮炎
下载PDF
模拟微生态条件下^14C—去草胺从缓释配方剂...
2
作者 齐孟文 王福钧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9-34,共6页
关键词 去草胺 微生态条件 配方剂 缓释
下载PDF
《四部医典》药浴方剂配伍特点及其适应症浅析
3
作者 藏吉 夏吾样本 +1 位作者 文成当智 才让南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20期10-13,25,共5页
目的:探讨《四部医典》药浴方剂特点、适应症以及对后世文献的影响。方法:搜集整理《四部医典》药浴相关内容,构建药浴数据库,规范名词术语;通过Cran R软件,分析高频入方药、频繁项集及其适应症;通过文献研究方法,探讨《四部医典》药浴... 目的:探讨《四部医典》药浴方剂特点、适应症以及对后世文献的影响。方法:搜集整理《四部医典》药浴相关内容,构建药浴数据库,规范名词术语;通过Cran R软件,分析高频入方药、频繁项集及其适应症;通过文献研究方法,探讨《四部医典》药浴方剂对后世古籍文献的影响。结果:《四部医典》注明药浴功效的共140次,注明配方者共83个;含酒精类物质(青稞酒、酒糟和酒曲)和坎巴蒿、水柏枝、麻黄、刺柏、烈香杜鹃、碎骨、无毒花类等药材在药浴方剂中的使用率最高;在支持度为0.15时发现了坎巴蒿-水柏枝-麻黄-刺柏-烈香杜鹃等频繁项集;该频繁项集为目前使用最多的药浴基本方“五味甘露”,以苦味药和甘味药为主配伍,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排毒、镇痛之目的。结论:《四部医典》药浴方剂较多,但主要以“五味甘露”为主,该方剂为藏药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部医典 药浴 五味甘露 方剂
下载PDF
浅析TRIZ创新理论在方剂配伍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姜涛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22期165-168,共4页
针对如何利用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指导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如何利用经典TRIZ理论中的技术矛盾、物理矛盾、物场问题、知识使能问题求解模型指导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然后,提出了利用U-TRIZ理论... 针对如何利用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指导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如何利用经典TRIZ理论中的技术矛盾、物理矛盾、物场问题、知识使能问题求解模型指导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然后,提出了利用U-TRIZ理论对方剂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方法进行整合,并将现代方剂配伍实验研究归纳为6种针对SAFC(物质-属性-功能-因果)模型解决问题的具体转换模式——置换型、叠加型、并联型、串联型、复合型、内调型;最后,归纳总结出利用UTRIZ理论进行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创新理论 U-TRIZ创新理论 方剂伍规律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丹参、红花及其配伍调控缺血性卒中后血管新生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苗琦 张怡敏 +5 位作者 罗斌 雷烨 徐青云 朱潇 李文武 朱慧渊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1期1922-1927,共6页
缺血性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损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血管新生是脑组织神经功能的重要结构基础,亦是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关键作用机制。近年来,血管新生作用机制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成为目前缺血性脑病的... 缺血性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损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血管新生是脑组织神经功能的重要结构基础,亦是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关键作用机制。近年来,血管新生作用机制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成为目前缺血性脑病的相关重点研究课题。以往研究表明,中药丹参、红花及其配伍对调控缺血性卒中后的血管新生机制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多环节等作用特点,且取得一定成果。本文着重梳理近10年的研究文献,以血管新生相关信号通路为切入点,针对中药丹参、红花及其配伍调控缺血性卒中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病的作用分子机制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红花 方剂 脑中风 血管新生 信号通路 综述
下载PDF
中药方剂配伍中“使药”作用探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彦承 贺爽 +1 位作者 周正灿 朱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63-169,共7页
中药通常配伍成方剂被广泛应用,而非单味药物使用。方剂配伍结构严谨,细微的变化都会造成显著影响。中药复方常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君臣佐使虽然作用不同,但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以此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天王补心丹中的... 中药通常配伍成方剂被广泛应用,而非单味药物使用。方剂配伍结构严谨,细微的变化都会造成显著影响。中药复方常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君臣佐使虽然作用不同,但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以此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天王补心丹中的桔梗和生化汤中的甘草均为使药,使药虽然用量最小、作用最次要,但其在中药方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药可分为引经药和调和药,引经药具有调节蛋白表达,调整细胞因子分泌,控制信号通路,物理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改变生物屏障细胞的分布等作用;调和药具有体外增溶,改变跨膜转运,调节体内代谢等作用。引经药的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类和皂苷;糖类及甘草酸等成分则为调和药的有效成分。联合用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体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研究中药的配伍原则,更加全面地认识中药。现叙述使药在方剂中的作用,最终强调中药配伍、联合用药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君臣佐使 使药 联合用药
下载PDF
藏药“六味锦鸡儿汤散”不同方剂配伍特点与功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卓玛扬增 多杰仁青 华角才让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6期77-81,共5页
目的:研究藏药“六味锦鸡儿汤散”不同组方的配伍特点和功效,为藏医药组方配伍规律、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等提供有效途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藏医药经典著作,对典籍中记载的“六味锦鸡儿汤散”不同配方各成分的味、化味、性效、入... 目的:研究藏药“六味锦鸡儿汤散”不同组方的配伍特点和功效,为藏医药组方配伍规律、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等提供有效途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藏医药经典著作,对典籍中记载的“六味锦鸡儿汤散”不同配方各成分的味、化味、性效、入药量进行统计,建立小型数据库,开展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查通周巴”组方中入药量最大的鸭嘴花为君药,药味以“苦味”“涩味”配伍为主,化味以“苦化味”为主,药性以“凉性”为主,效以“寒”“钝”“干”为主,主要用于治疗三因中“赤巴病”;“六味锦鸡儿汤散”中入药量最大的鬼箭锦鸡儿和藏木香为君药,药味以“甘味”“辛味”“涩味”配伍为主,化味以“甘化味”“苦化味”配伍为主,药性以“温性”为主、“凉性”为辅,效能以“钝”“干”“动”为主,主要用于治疗三因“混合病”。结论:通过了解“六味锦鸡儿汤散”不同组方的配伍特点与功效,为藏医临床用药与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锦鸡儿汤散 不同方剂 功效分析 藏医临床用药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方剂配伍规律数据挖掘研究现状与展望
8
作者 王得科 石文 +3 位作者 张静宇 门玉冉 陈洪苇 刘建玲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第6期54-57,60,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热点,探究中医方剂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0年间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文统计数据的内外特征。结果:此领域的研究... 目的分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热点,探究中医方剂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0年间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文统计数据的内外特征。结果:此领域的研究在发表年份上经历了稳定发展期、快速成长期和爆发增长期三个阶段。研究最早开始、成果最多的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目前国内中医药类高校及附属医院、研究所之间的合作较为紧密,但缺乏与其他类型院校或研究所进行合作。以吴嘉瑞、唐仕欢为代表的合作团队,研发了该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以周雪忠为代表的合作团队,采用复杂网络方法挖掘复方核心药物。结论:目前在中医方剂学领域,数据挖掘技术针对方剂在宏观上总结证型证候、在微观上对药物的显性关系分析以及隐性关系挖掘等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伍规律 数据挖掘 CITESPACE 综述
下载PDF
敦煌出土残卷与隋唐古籍中消渴方的配伍特点及方剂对比研究
9
作者 谢楠希 陆佳钰 沈思成 《炎黄地理》 2023年第4期27-29,共3页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发现了封藏800余年的敦煌遗书,这些古籍中包含了丰富的医学卷子,记载有古方1200余首,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历代学者对其中消渴方的研究成绩斐然,通过对敦煌消渴方剂配伍和特点进行总结,对比隋唐时期古籍中的消渴医方...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发现了封藏800余年的敦煌遗书,这些古籍中包含了丰富的医学卷子,记载有古方1200余首,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历代学者对其中消渴方的研究成绩斐然,通过对敦煌消渴方剂配伍和特点进行总结,对比隋唐时期古籍中的消渴医方,发现其相似与独特之处,进而发掘出敦煌消渴古方对后世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伍特点 消渴方 敦煌遗书 敦煌莫高窟 古方 藏经洞 历代学者
下载PDF
方剂配伍研究探讨 被引量:18
10
作者 商洪才 张伯礼 高秀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6-9,共4页
关键词 方剂 中药 方剂伍理论 研究思路
下载PDF
对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4
11
作者 年莉 李慧平 +2 位作者 王亚萍 李海鹏 周志焕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29-131,共3页
重点探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概念问题,力图对这些概念的内涵进行诠释与升华,同时探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以期对相关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 方剂 方剂伍规律
下载PDF
中药方剂有效成(组)分配伍研究 被引量:77
12
作者 王阶 郭丽丽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共5页
方剂通过配伍提高临床疗效,组分配伍是中药方剂配伍的新形式。组分配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目标是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适应证明确且针对性好,成分及作用机理相对清楚,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产业化推广。因... 方剂通过配伍提高临床疗效,组分配伍是中药方剂配伍的新形式。组分配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目标是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适应证明确且针对性好,成分及作用机理相对清楚,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产业化推广。因此,组分配伍必须要建立标准组分的配伍方法,并根据实验设计确定主要组分,剔除有毒组分,还要建立组分剂量配比的方法。组分配伍模式有从有效方剂的饮片配伍深入到组分配伍,直接组分配伍及单味药的标准组分配伍几类,组分配伍的作用方式仍然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综合调节。有效组分配伍的意义在于确保临床用药剂量准确和安全有效,提高疗效,节省药材,减少毒副作用。通过上述工作创制成分清楚,机理明确的现代中药。现代对中药化学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为有效组分配伍提供了科学依据,现代医药学面临的多基因复杂性疾病靠单一成分难以获得最佳疗效为有效组分配伍新药提供了新机遇。因此,从传统有效复方中寻找最佳配伍,从成分清楚的单味标准组分中按中医理论组合最佳配伍,突破以临床经验积累作为中药研制的一贯模式,相信可以为中医学术进步及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有效组分 有效成分 模式 方法
下载PDF
方剂配伍规律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文林 段金廒 +2 位作者 赵国平 范欣生 尚尔鑫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92-94,共3页
从金·成无己于《伤寒明理论》中以君臣佐使研究张仲景方剂至今,为了把握中医方剂应用历史嬗变的轨迹,寻找中医方剂的配伍方法及组方思路,人们利用哲学、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或手段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尤其是近年... 从金·成无己于《伤寒明理论》中以君臣佐使研究张仲景方剂至今,为了把握中医方剂应用历史嬗变的轨迹,寻找中医方剂的配伍方法及组方思路,人们利用哲学、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或手段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尤其是近年来,以大量经方、成方或个人临床经验组方中蕴含的配伍规律为分析对象,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伍规律 知识发现 综合集成 复杂系统
下载PDF
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和模式 被引量:50
14
作者 王阶 王永炎 杨戈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11,共4页
方剂配伍理论及模式是中医复方研究的关键 ,本文以方剂配伍理论方法的梳理及方剂配伍思想的研究为基础 ,就新近研究中的组分配伍进行归纳 ,通过复方组分配比优化方法研究 ,提出可将组分配伍作为中药复方配伍的新模式。中药复方配伍新模... 方剂配伍理论及模式是中医复方研究的关键 ,本文以方剂配伍理论方法的梳理及方剂配伍思想的研究为基础 ,就新近研究中的组分配伍进行归纳 ,通过复方组分配比优化方法研究 ,提出可将组分配伍作为中药复方配伍的新模式。中药复方配伍新模式的研究及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中药方剂 中药复方 复方研究 新药研究 临床疗效 中医 模式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方剂配伍的数据挖掘可行性探索 被引量:35
15
作者 蒋永光 胡波 +2 位作者 刘娟 雍小嘉 陈波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5-28,共4页
本文根据历时 3年的专题研究 ,讨论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可行性问题。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到方剂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以及方法意义 ,进而通过科研实践和结果的示例 ,全文深入和有力地论证了笔... 本文根据历时 3年的专题研究 ,讨论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可行性问题。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到方剂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以及方法意义 ,进而通过科研实践和结果的示例 ,全文深入和有力地论证了笔者的观点 ,肯定了方剂数据挖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中医临床 伍方式 数据挖掘 可行性
下载PDF
论辨病理用药是传统方剂配伍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水生 叶苓 +2 位作者 林渊 刘蔚雯 林求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13-814,共2页
在分析传统方剂配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辨病理用药”的概念及新的方剂配伍原则。新的原则既能体现君臣佐使的思想,又符合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是对传统方剂配伍理论的补充与发展。
关键词 论辨病理用药 方剂 君臣佐使 传统方剂
下载PDF
方剂配伍的临床药动学研究Ⅰ:川芎与川芎芍药汤的比较 被引量:14
17
作者 任平 黄熙 +1 位作者 张莉 王郦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915-917,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验证“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假说提供临 床药物动力学(PK)研究依据。方法:用已建立的方法[1],研究健康自 愿者一次口服川芎汤(1 g/kg)、川芎芍药(1∶1)汤(2 g/kg)后血清中阿魏酸(FA)的药动学。 结果:两组的血药时... 目的:为进一步验证“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假说提供临 床药物动力学(PK)研究依据。方法:用已建立的方法[1],研究健康自 愿者一次口服川芎汤(1 g/kg)、川芎芍药(1∶1)汤(2 g/kg)后血清中阿魏酸(FA)的药动学。 结果:两组的血药时曲线均表现为双峰现象,属开放性一室模型。川芎汤和川芎芍药汤组 FA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Ka(L/min)=0.281 6±0.132 7 和0.120 6±0.062 1;Cmax(ng/mL)=100.084 4± 34.695 5和47.567 6±28.235 8;AUC(ng/min·mL)=15 734.88±7 063.77和5 717.92±5 590.99;Cl/F(s)(L/min)=0..002 8±0.001 4 和0.041 6±0.025 4;V/F(c)(ng/mL)=0.610 8±0.280 0和2.04 1 5±1.106 3。结论:川芎配伍芍药明显影响川芎在血清中FA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临床药动学 川芎 川芎芍药汤 血药浓度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药方剂配伍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倩 刘丽 范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2-1095,共4页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当中药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便会形成方剂。将现有的中药、方剂配伍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医理角度论述七情、性味、君臣佐使、随证加减、剂量改变配伍的研究方法,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对中药不同配伍方...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当中药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便会形成方剂。将现有的中药、方剂配伍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医理角度论述七情、性味、君臣佐使、随证加减、剂量改变配伍的研究方法,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对中药不同配伍方式及数理模型设计方法进行论述,为今后的中药方剂配伍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方剂 中医理论 现代模式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脾胃论》方剂配伍规律刍议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威 孙明杰 +1 位作者 于友华 王燕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49-50,73,共3页
关键词 脾胃论 李东垣 方剂
下载PDF
茵陈蒿汤方剂配伍对黄疸模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窦志华 陈敏 +2 位作者 罗琳 孟萍 顾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3期93-95,共3页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不同方剂配伍对黄疸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44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缺茵陈方组、缺栀子方组、缺大黄方组、单味茵陈组、单味栀子组和单味大黄组,每组16只。除正常组外,其...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不同方剂配伍对黄疸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44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缺茵陈方组、缺栀子方组、缺大黄方组、单味茵陈组、单味栀子组和单味大黄组,每组1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于实验第1、4、7、10天灌胃异硫氰酸-1-萘酯复制黄疸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每天1次灌胃茵陈蒿汤及其各缺味方和单味药治疗,连续12 d,第12天给药后1 h取血,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汁酸(TBA)。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组、单味大黄组、缺栀子方组、缺茵陈方组ALT、AST、ALP、TBIL、DBIL、TBA明显下降(P<0.01或P<0.05),单味栀子组AST、ALP、TBA明显升高(P<0.05)。结论茵陈蒿汤全方配伍合理,其中大黄在方中发挥主要作用,栀子单用具有一定肝毒性,大黄与栀子配伍及全方配伍可减毒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方剂 黄疸 转氨酶 胆红素 总胆汁酸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