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4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酚酸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影响
1
作者 秦汝兰 吕重宁 +2 位作者 王丹萍 关颖丽 张立秋 《人参研究》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中酚酸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剪去、火燎去须根两种方法对大三叶升麻进行初加工,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其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体外抗氧化法,研究不同的初... 目的研究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中酚酸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剪去、火燎去须根两种方法对大三叶升麻进行初加工,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其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体外抗氧化法,研究不同的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除咖啡酸甲酯、羧甲基异阿魏酸酯外,火燎去须根的大三叶升麻中其余6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均较剪去须根的含量高。三种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均表明,大三叶升麻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且火燎去须根的大三叶升麻抗氧化能力更强。结论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大三叶升麻酚酸类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三叶升麻 酸类化学成分 初加工 抗氧化活性 HPLC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 被引量:2
2
作者 苏秦 包强 +3 位作者 李喜香 王雪梅 殷润良 王建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46-152,共7页
目的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 目的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类成分提取工艺;以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当归-川芎饮片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结果苯酞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加7倍量90%乙醇,每次提取130 min,提取2次;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加7.5倍量65%乙醇,每次提取120 min,提取2次。结论优选的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饮片 苯酞成分 酸类成分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基于酚酸类成分评价不同品种金银花枝和叶的利用价值
3
作者 徐小博 徐萍 +5 位作者 司志敏 苗瑞利 张艳芳 陈磊山 FOTINA Hanna 李勇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47-255,共9页
以8个品种金银花的枝和叶为研究对象,建立8种酚酸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测定样品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特征,将含量测定结果经聚类分析、因子综合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金银花枝... 以8个品种金银花的枝和叶为研究对象,建立8种酚酸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测定样品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特征,将含量测定结果经聚类分析、因子综合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金银花枝和叶中8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简便。8个品种金银花枝和叶中的酚酸类成分总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9.4162~33.6684、40.9900~80.3068 mg·g^(−1)。不同品种间酚酸类成分总含量差异较大,枝和叶中均为‘北花一号’的总含量最高,‘巨花一号’的总含量最低。聚类分析发现,金银花枝中,‘北花一号’单独聚为一类,其各组分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北花一号’综合得分>1;PLSDA分析筛选出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阿魏酸和绿原酸可能是引起枝的酚酸含量差异的主要成分。金银花叶中,‘北花一号’和‘九丰一号’聚为一类,且这两个品种因子综合分析得分>1;PLS-DA分析筛选出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可能是引起叶的酚酸含量差异的主要成分。总之,不同品种金银花枝和叶的主要酚酸类成分特征存在差异,就酚酸类成分而言,‘北花一号’和‘九丰一号’的枝和叶更有优势。本研究为金银花枝和叶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枝和叶 酸类 多元统计分析 资源利用
下载PDF
浅层X线联合维A酸类药物治疗顽固性跖疣一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王雪颖 单晓峰 +1 位作者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789-791,共3页
跖疣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治疗方法包括破坏性疗法、抗增生疗法、免疫疗法等。我们报道一例弥漫性、顽固性跖疣患者,曾应用冷冻治疗、激光治疗、药物治疗等均无效,经浅层X线一次联合维A酸类药物治疗,2个月后皮疹基本痊愈。
关键词 跖疣 浅层X线 维A酸类药物 阿维A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旋覆代赭汤中酚酸类及黄酮类成分纯化工艺
5
作者 郭曼曼 刘菊 +3 位作者 汪怡 张泽鹏 徐韫妍 徐诚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0期46-51,共6页
目的优选旋覆代赭汤中酚酸类及黄酮类成分分离纯化工艺。方法以洗脱流速、醇洗体积分数和醇洗体积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试验,HPD400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旋覆代赭汤中酚酸类(6个)、黄酮类(3个)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目的优选旋覆代赭汤中酚酸类及黄酮类成分分离纯化工艺。方法以洗脱流速、醇洗体积分数和醇洗体积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试验,HPD400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旋覆代赭汤中酚酸类(6个)、黄酮类(3个)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洗脱液中各成分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法测定洗脱液中总黄酮质量分数。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评价模型,预测最佳纯化工艺并验证。结果最佳纯化工艺为,流速2.6 mL/min,醇洗体积分数53%,醇洗体积为2.4 BV。经验证,最佳纯化工艺下总黄酮质量分数为(69.33±1.66)%,绿原酸、咖啡酸、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1,5-二咖啡奎宁酸、异鼠李苷、异绿原酸C、槲皮素含量分别为(2.67±0.04)μg/mg、(15.34±0.27)μg/mg、(12.36±0.17)μg/mg、(16.01±0.22)μg/mg、(18.25±0.22)μg/mg、(96.24±1.44)μg/mg、(6.85±0.07)μg/mg、(22.55±0.35)μg/mg、(5.78±0.07)μg/mg。结论优选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旋覆代赭汤中酚酸、黄酮类成分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进一步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代赭汤 酸类 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UPLC-MS/MS法检测正天胶囊中马兜铃酸类成分
6
作者 刘珍 张万青 +1 位作者 陈佩文 刘潇潇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9-43,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正天胶囊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ikma Endeavorsil C18(1.8μm,2.1 mm×100 mm)色谱柱,以乙腈和0.1%甲酸-5 mmol甲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进样量为5μL,测定正... 目的建立测定正天胶囊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ikma Endeavorsil C18(1.8μm,2.1 mm×100 mm)色谱柱,以乙腈和0.1%甲酸-5 mmol甲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进样量为5μL,测定正天胶囊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a、马兜铃酸Ⅳa、马兜铃内酰胺Ⅰ的质量分数。结果10批样品中检出2种马兜铃酸类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马兜铃酸Ⅳa 0.15~1.03 mg/kg、马兜铃内酰胺Ⅰ0.40~1.51 mg/k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正天胶囊中马兜铃酸质量分数测定方法,可为正天胶囊及含马兜铃酸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和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天胶囊 马兜铃酸类成分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华佗豆的红外指纹图谱和薄层色谱鉴别及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
7
作者 林婧 韦金玉 +5 位作者 梁洁 梁炎丽 魏江存 陆春莲 郑飘雪 孙正伊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6-1662,共7页
目的建立瑶药华佗豆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薄层色谱鉴别和酚酸类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构建10批华佗豆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华佗... 目的建立瑶药华佗豆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薄层色谱鉴别和酚酸类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构建10批华佗豆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华佗豆中的绿原酸、异绿原酸A、咖啡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结果红外光谱法可推测出华佗豆含有有机酸、黄酮类等成分,红外指纹图谱共标定9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0.999。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分为两大类,产地S1、S2、S3聚为一类,其余产地为一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5种差异性成分(VIP>1);建立的薄层色谱的供试品和对照品显示位置一致,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华佗豆中6种酚酸类成分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7.77%~102.5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90%。结论建立的华佗豆药材薄层色谱和红外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可行、结果稳定;建立的华佗豆中6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可靠,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豆 红外指纹图谱 薄层色谱鉴别 酸类成分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不同发育时期忍冬花酚酸类成分含量变化
8
作者 王爱媛 范李想 +2 位作者 张紫瑄 姚丹阳 张永清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发育时期忍冬花酚酸类成分含量,评估忍冬花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药用价值,为确定适宜采收期提供参考。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测定12种酚酸类成分含量,多元统计分析忍冬花不同发育时期酚酸类成分含量... 目的比较不同发育时期忍冬花酚酸类成分含量,评估忍冬花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药用价值,为确定适宜采收期提供参考。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测定12种酚酸类成分含量,多元统计分析忍冬花不同发育时期酚酸类成分含量差异。结果忍冬花酚酸类成分总含量高低为二白期>三青期>大白期>米蕾期>银花期>金花期。结论不同发育时期忍冬花酚酸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开放花中原儿茶酸和绿原酸甲酯含量较高,提示开放花具有独特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花 金银花 酸类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多元统计
下载PDF
成人患者如何服用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
9
作者 蓝富 《肝博士》 2024年第2期51-52,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的药物。乙肝之所以难以根治主要是因为(1)乙肝病毒DNA可以与人体DNA结合,使其在人体内难以清除;(2)人们对其易产生免疫耐受;(3)病毒容易发生耐药突变。我国是乙肝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的药物。乙肝之所以难以根治主要是因为(1)乙肝病毒DNA可以与人体DNA结合,使其在人体内难以清除;(2)人们对其易产生免疫耐受;(3)病毒容易发生耐药突变。我国是乙肝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约为9000万人,消灭乙肝任重道远。现阶段对乙肝的治疗主要就是化学药物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为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如何正确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于患者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DNA 成人患者 耐药突变 免疫耐受 核苷酸类 慢性乙型肝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下载PDF
呼出气冷凝液中类花生酸类物质变化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李少莹 刘翱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10期1093-1095,共3页
关键词 呼出气冷凝液 花生酸类 临床意义 花生酸类 支气管收缩 质变 炎症介质 血管舒张
下载PDF
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及其抗炎、镇咳活性研究 被引量:152
11
作者 鞠建华 周亮 +3 位作者 林耕 刘东 王立为 杨峻山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2-757,共6页
目的 对常用中药枇杷叶 [Eriobotryajaponica (Thunb .)Lindl.]的化学和药效学进行研究 ,寻找与其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有效成分。方法 利用溶剂提取、萃取、柱色谱和化学衍生化方法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IR ,MS ,1H NMR ,13 C... 目的 对常用中药枇杷叶 [Eriobotryajaponica (Thunb .)Lindl.]的化学和药效学进行研究 ,寻找与其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有效成分。方法 利用溶剂提取、萃取、柱色谱和化学衍生化方法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IR ,MS ,1H NMR ,13 C NMR)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 ;根据其功能主治设计抗炎、镇咳药效学模型 ,对其萃取部位和所得单体成分进行抗炎、镇咳活性研究。结果 枇杷叶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枸橼酸喷雾引起的豚鼠咳嗽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三萜酸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 (oleanolicacid ,Ⅰ ) ,2α 羟基齐墩果酸 (maslinicacid ,Ⅱ ) ,乌苏酸 (ursolicacid ,Ⅲ ) ,2α 羟基乌苏酸 (2α hydroxyursolicacid ,Ⅳ ) ,坡模酸 (pomolicacid ,Ⅴ )和蔷薇酸 (euscaphicacid ,Ⅵ ) ,其中坡模酸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乌苏酸、2α 羟基齐墩果酸和总三萜酸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显示很强的抗炎活性 ;乌苏酸和总三萜酸还对枸橼酸喷雾引起的豚鼠咳嗽有止咳作用。结论 枇杷叶中的三萜酸类成分是与其功能主治相吻合的活性成分 ,其中含量较高的乌苏酸可作为评价枇杷叶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三萜酸类 抗炎活性 镇咳活性 中药
下载PDF
灯盏花中新的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卫东 HA.Thi Bang Tam +4 位作者 陈万生 孔德云 李惠庭 王永红 Isabella FOURASTE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0-363,共4页
目的 研究中药灯盏花 [Erigeronbreviscapus (Vant.)Hand Mazz]的心血管活性成分。 方法 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用IR ,UV ,MS ,1HNMR ,13CNMR ,2DNMR光谱鉴定他们的结构。以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量为指标测定BCMEC(bovinecerebralm... 目的 研究中药灯盏花 [Erigeronbreviscapus (Vant.)Hand Mazz]的心血管活性成分。 方法 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用IR ,UV ,MS ,1HNMR ,13CNMR ,2DNMR光谱鉴定他们的结构。以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量为指标测定BCMEC(bovinecerebral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损伤 ,比色法测定药物体外抗氧化和抗活性氧能力。结果 从灯盏花中分离得到 2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 :1 O 甲基 3 ,5 O 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 (III)和 5 O 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 (IV)。结论 化合物III,IV为新的酚酸类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化学成分 酸类 中药
下载PDF
金荞麦中的酚酸类成分 被引量:42
13
作者 邵萌 杨跃辉 +3 位作者 高慧媛 吴斌 王立波 吴立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591-1593,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金荞麦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荞麦中分离鉴定了4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trans-p-hy-droxy cinnamic methyl ester,Ⅰ),3... 目的:研究中药金荞麦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荞麦中分离鉴定了4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trans-p-hy-droxy cinnamic methyl ester,Ⅰ),3,4-二羟基苯甲酰胺(3,4-dihydroxy benzamide,Ⅱ),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Ⅲ),原儿茶酸甲酯(protocatechuic acid methyl ester,Ⅳ)。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Ⅳ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酸类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14
作者 赵昱 赵军 +4 位作者 李湘萍 周长新 孙汉董 郝小江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69-874,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在植物化学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较为全面的双咖啡酰、三咖啡酰和多咖啡酰基奎尼酸的来源、分布及化学结构做了总结。对该类化合物的药理试验证明其具有抗氧化活性、治疗炎症、抑制微生物和病... 综述了近年来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在植物化学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较为全面的双咖啡酰、三咖啡酰和多咖啡酰基奎尼酸的来源、分布及化学结构做了总结。对该类化合物的药理试验证明其具有抗氧化活性、治疗炎症、抑制微生物和病毒活性、酶抑制作用、保肝活性、抗凝血活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在植物中的广泛存在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将会使咖啡酰奎尼酸类化合物成为新药开发的一个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酰奎尼酸类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Ⅱ.酚酸类等化学成分 被引量:26
15
作者 贾陆 郭海波 +2 位作者 敬林林 周胜安 孔德云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6-749,共4页
从地桃花全草95%乙醇浸膏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是丁香酸(1)、丁香酸葡萄糖苷(2)、水杨酸(3)、原儿茶酸(4)、原儿茶酸甲酯(5)、咖啡酸(6)、马来酸(7)、三十六碳酸(8)、十五碳酸(9)、十六碳酸(10)、十七碳酸(11)、邻苯二甲酸异丁酯... 从地桃花全草95%乙醇浸膏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是丁香酸(1)、丁香酸葡萄糖苷(2)、水杨酸(3)、原儿茶酸(4)、原儿茶酸甲酯(5)、咖啡酸(6)、马来酸(7)、三十六碳酸(8)、十五碳酸(9)、十六碳酸(10)、十七碳酸(11)、邻苯二甲酸异丁酯(12)。除化合物7外,其余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地桃花中得到,也是首次从梵天花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桃花 化学成分 酸类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中药灯盏细辛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张卫东 HA.Thi Bang Tam +2 位作者 陈万生 孔德云 李惠庭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79-582,共4页
目的 研究中药灯盏细辛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从灯盏细辛 [Erigeronbreviscapus (Vant .)Hand Mazz]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 2个化合物 ,采用波谱方法 (IR ,MS ,1 H NMR ,1 3C NMR ,2D NMR)鉴定了它们的结构。结... 目的 研究中药灯盏细辛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从灯盏细辛 [Erigeronbreviscapus (Vant .)Hand Mazz]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 2个化合物 ,采用波谱方法 (IR ,MS ,1 H NMR ,1 3C NMR ,2D NMR)鉴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  2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 :5 O 咖啡酰基 奎宁酸甲酯 (Ⅰ )和 4 O 咖啡酰基 奎宁酸甲酯 (Ⅱ )。结论 化合物Ⅰ ,Ⅱ为首次从灯盏细辛中分得的酚酸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显示 ,化合物Ⅰ ,Ⅱ可明显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高通透性 (P <0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化学成分 酸类 结构鉴定 药理活性 硅胶柱层析
下载PDF
丹参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的薄层扫描测定法 被引量:65
17
作者 李静 何丽一 宋万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543-547,共5页
应用高效薄层扫描法对丹参根中的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及其甲酯、丹酚酸A,B和C7种有效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选择了最佳提取分离方法,即生药用热水提取并酸化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浓缩后进行薄层色谱分离。展开剂A:氯仿乙酸乙... 应用高效薄层扫描法对丹参根中的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及其甲酯、丹酚酸A,B和C7种有效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选择了最佳提取分离方法,即生药用热水提取并酸化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浓缩后进行薄层色谱分离。展开剂A:氯仿乙酸乙酯——苯—甲酸(2.4:2:1:0.6)分离原儿茶醛,展开剂B:氯仿-乙酸乙酯-苯-甲酸甲醇(1.5:2:1;1:0.1)分离其余6种成分。并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了4种丹参根中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酸类 分析
下载PDF
茉莉酸类植物激素对水稻花粉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曾晓春 蒋海燕 +2 位作者 吴晓玉 方加海 徐芬芬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为探查茉莉酸类 (JAs)植物激素对花粉萌发的影响 ,研究了二氢茉莉酸 (DHJA)和茉莉酸甲酯 (MeJA)对水稻花粉萌发的效应。将自然开颖散粉的水稻花粉弹落在不含和含不同浓度的DHJA或MeJA的半固体花粉发芽培养基上 ,2 9℃下保温保湿培养 5mi... 为探查茉莉酸类 (JAs)植物激素对花粉萌发的影响 ,研究了二氢茉莉酸 (DHJA)和茉莉酸甲酯 (MeJA)对水稻花粉萌发的效应。将自然开颖散粉的水稻花粉弹落在不含和含不同浓度的DHJA或MeJA的半固体花粉发芽培养基上 ,2 9℃下保温保湿培养 5min镜检观察花粉萌发情况。结果表明 :0 .5~ 2 .5mmol/L的DHJA或MeJA明显抑制水稻花粉的萌发 ,浓度达 2 .5mmol/L时 ,不仅花粉的萌发几乎完全受到抑制 ,而且可见内含物直接从花粉中喷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类 植物激素 水稻 花粉萌发
下载PDF
鸡血藤中的酚酸类化合物 被引量:22
19
作者 瞿璐 李晓霞 +4 位作者 陈玥 邓屾 武一玫 王涛 张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1-306,共6页
为了解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化学成分,从鸡血藤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5个酚酸类单体成分,经波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tachioside (2)、isotachioside (3)、canthoside D (4)、3,5-二甲氧基... 为了解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化学成分,从鸡血藤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5个酚酸类单体成分,经波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tachioside (2)、isotachioside (3)、canthoside D (4)、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5)、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6)、4-羟甲基-2,6-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丁香酸葡萄糖苷(8)、3-甲氧基苯乙醇-4-O-β-D-葡吡喃糖苷(9)、2-(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ethyl-β-D-glucopyranoside (10)、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11)、松香(12)、顺式紫丁香苷(13)、(-)-(7R,8S)-guaiacylglycerol 8-O-β-D-glucopyranoside (14)和l-threo-guaiacylglycerol-8-O-β-glucopyranoside (15)。其中,化合物2-8和10-15为首次从密花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酸类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酸类及铜类产物生成规律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郝建 廖瑞金 +2 位作者 杨丽君 梁帅伟 唐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60-2166,共7页
为了研究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过程中酸类及铜类产物的生成规律,以#25变压器油和变压器用普通纤维素绝缘纸组成油纸绝缘试品,通过对变压器油-纸绝缘试品在90°C和110°C下的加速热老化试验,首次分析了绝缘纸中酸类产物质量分... 为了研究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过程中酸类及铜类产物的生成规律,以#25变压器油和变压器用普通纤维素绝缘纸组成油纸绝缘试品,通过对变压器油-纸绝缘试品在90°C和110°C下的加速热老化试验,首次分析了绝缘纸中酸类产物质量分数与老化时间的关系,以及绝缘油和绝缘纸中的酸类产物质量分数与绝缘纸老化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越高,绝缘油酸类产物质量分数急剧增大的时刻出现得越早;绝缘纸聚合度下降到某一值后,绝缘油酸类产物质量分数会急剧增大,但绝缘油酸类产物质量分数与绝缘纸聚合度之间不存在量化关系;绝缘纸酸值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呈线性规律增加,绝缘纸酸类产物质量分数与绝缘纸聚合度之间遵循指数函数关系;变压器油-纸绝缘试品中铜片的腐蚀程度受老化温度的影响很大,温度越高,铜片越容易被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变压器 热老化 酸类产物 产物 聚合度(DP) 腐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