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1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衰减链转移自由基聚合醋酸乙烯酯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文静 张颖 张可达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5-578,共4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醋酸乙烯酯(VAc)的普通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碘,原位生成了碘化物α-碘代异丁腈,该碘化物在聚合过程中起可逆的链转移剂的作用,合成了含碘端基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I);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对聚...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醋酸乙烯酯(VAc)的普通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碘,原位生成了碘化物α-碘代异丁腈,该碘化物在聚合过程中起可逆的链转移剂的作用,合成了含碘端基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I);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75℃较适宜VAc的聚合;在该温度下,VAc通过衰减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可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Mw/Mn≤1.41)的PVAc-I,并用核磁共振仪对PVAc-I的结构进行了表征。PVAc-I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嵌段共聚实验结果表明,PVAc-I末端的碘具有活性,合成的嵌段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b-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Mw/Mn=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醋酸乙烯酯 碘端基的聚醋酸乙烯酯 衰减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链转移剂
下载PDF
聚醋酸乙烯酯基光固化核壳乳液的合成及其在水性木器涂料中的应用
2
作者 聂金秋 李欢欢 +1 位作者 范晓慧 李志国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8,共7页
为解决水性木器涂料涂装效率低的问题,首先构建了双键功能化PVAc基核壳乳胶粒,然后通过预乳化将多活性单体(TMPTA)在乳胶粒合成后期加入乳液,制备了PVAc基光固化复合乳液,并对其稳定性、光固化性能和漆膜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 为解决水性木器涂料涂装效率低的问题,首先构建了双键功能化PVAc基核壳乳胶粒,然后通过预乳化将多活性单体(TMPTA)在乳胶粒合成后期加入乳液,制备了PVAc基光固化复合乳液,并对其稳定性、光固化性能和漆膜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VAc基核壳乳胶粒壳层含有活性双键,且粒径远小于紫外光波长,可实现UV固化;通过调控活性单体的加入量,可显著加快PVAc基光固化复合乳液的成膜速度,应用于木器漆涂饰时,最快可在20 s内完成固化;同时乳胶膜性能可调控,在活性单体TMPTA与壳层双键的物质的量比为3∶1时,光固化乳胶膜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为0.91 MPa,断裂伸长率为1.29%,弹性模量为70.54 MPa;此外,木器涂料漆膜硬度、附着力、光泽和粗糙度分别为4H、0级、23.7、1.15μm。所制备的PVAc基光固化复合乳液将在水性木器涂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木器涂料 核壳结构乳液 醋酸乙烯酯 不对称双键 紫外光固化
下载PDF
传感驱动一体化碳纳米管/氮化硼/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王文君 董余兵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4,共13页
为了丰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基纤维的响应方式,实现电致可逆驱动,以纳米六方氮化硼(BN)为导热填料,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BN/EVA复合纤维,并通过溶胀-浸渍法在纤维表面包覆碳纳米管(CNTs)导电层,制得具有皮芯结构的CNTs/BN/EVA... 为了丰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基纤维的响应方式,实现电致可逆驱动,以纳米六方氮化硼(BN)为导热填料,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BN/EVA复合纤维,并通过溶胀-浸渍法在纤维表面包覆碳纳米管(CNTs)导电层,制得具有皮芯结构的CNTs/BN/EVA复合纤维。结果表明:CNTs与纤维基体结合紧密,在纤维表面形成了良好的导电通路,CNTs/BN/EVA复合纤维的电导率可达到58.03 S/m,且具有良好的应变传感性能,其检测范围高达28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线性响应度(在175%~281%应变范围,GF为35.19,R^(2)=99.03%),响应时间和回复时间分别为196 ms和189 ms。加捻制得的CNTs/BN/EVA复合纱线在18 V电压下可在12 s内快速升温至111.45℃,且该复合纱线在周期性电刺激条件下表现出稳定的升降温行为,实现了对电致可逆驱动应变的精准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功能填料 双向形状记忆 应变传感 电致驱动
下载PDF
醋酸乙烯酯与新癸酸乙烯酯的共聚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梁雅勤 陈学刚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45-47,共3页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主单体,新癸酸乙烯酯(VV10)为改性单体,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醋酸乙烯酯-新癸酸乙烯酯共聚物乳液。研究表明,随着种子单体量的提升,...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主单体,新癸酸乙烯酯(VV10)为改性单体,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醋酸乙烯酯-新癸酸乙烯酯共聚物乳液。研究表明,随着种子单体量的提升,共聚物乳液粒径由817 nm增加到1752 nm。共聚物乳液粒径越小,硬挺整理效果越好。随着VV10单体加入量增加,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由31.8℃下降到25.3℃。聚合物的接触角由59.0°提升到70.0°,呈增大趋势,共聚物表现出较好的拒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新癸酸乙烯 粒径 乳液聚合 硬挺整理
下载PDF
丙烯酸酯改性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的制备及其感光胶应用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亮 陈任 +2 位作者 卢杰宏 赵文爱 袁腾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作为感光胶成膜物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其对感光胶的性能影响很大。为改善感光胶的性能,本项工作从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的合成出发,用丙烯酸单体、交联单体对PVAc乳液进行共聚改性,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的改性... 作为感光胶成膜物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其对感光胶的性能影响很大。为改善感光胶的性能,本项工作从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的合成出发,用丙烯酸单体、交联单体对PVAc乳液进行共聚改性,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的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及感光胶。测试分析了乳液的粒径和感光胶的动态热机械性能(DMA)、水接触角、吸水率、耐印性等。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的感光胶耐印性最好,使用单体丙烯酸乙酯(E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感光胶固化膜吸水率最低,单体丙烯酸丁酯(BA)的加入会让感光胶固化膜的交联密度更大。在满足感光胶显影要求的同时,由丙烯酸酯单体改性的样品都能提高感光胶的耐水性能,除了单体丙烯酸异辛酯(IS)之外的其他单体对感光胶的耐印性都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印刷 醋酸乙烯酯 感光胶 耐水性 耐印性
下载PDF
聚醋酸乙烯酯(PVAc)对PHB/PCL共混物理化性能研究
6
作者 陈程 张豪 +3 位作者 杨梦瑶 陈海英 孙昊 卫灵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聚醋酸乙烯酯(PVAc)作为非共价键型增容剂加入到聚羟基丁酸酯(PHB)/聚己内酯(PCL)(25∶75,质量分数,下同)二元共混体系中,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薄膜,探究不同含量的PVAc(1%、3%、5%)对PHB/PCL共混物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 聚醋酸乙烯酯(PVAc)作为非共价键型增容剂加入到聚羟基丁酸酯(PHB)/聚己内酯(PCL)(25∶75,质量分数,下同)二元共混体系中,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薄膜,探究不同含量的PVAc(1%、3%、5%)对PHB/PCL共混物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Ac含量为1%时,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分别为未添加PVAc的PHB/PCL薄膜的2.50倍、1.19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显示,在PVAc的桥联作用下,PHB和PCL的羰基(C=O)基团和甲基(CH_3)基团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羰基峰(C=O)发生移位,并且峰值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PVAc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尺寸,分布更为均匀,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丁酸酯 聚己内酯 醋酸乙烯酯 增容剂 共混
下载PDF
高取向氢氧化镁的改性及其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金帅 马亚丽 +4 位作者 王海棠 司傲龙 郑强 贾松岩 李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9,120,共10页
以菱镁矿煅烧得到的轻烧粉(主要成分为MgO)为原料,硝酸铵溶液为蒸氨母液,改变蒸氨条件提高蒸氨转化率,采用氨循环法合成层状高取向Mg(OH)_(2)。研究了蒸氨过程中硝酸铵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C_(NH_(4)NO_(3)))、蒸氨温度、氨/镁物质的量... 以菱镁矿煅烧得到的轻烧粉(主要成分为MgO)为原料,硝酸铵溶液为蒸氨母液,改变蒸氨条件提高蒸氨转化率,采用氨循环法合成层状高取向Mg(OH)_(2)。研究了蒸氨过程中硝酸铵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C_(NH_(4)NO_(3)))、蒸氨温度、氨/镁物质的量比对蒸氨转化率的影响;并以制得的Mg(OH)_(2)为研究对象,采用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HD-171)和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HD-172)作为表面改性剂,对Mg(OH)_(2)进行改性,将改性剂HD-171和HD-172改性后Mg(OH)_(2)添加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并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阻燃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温度、氨/镁物质的量比是影响蒸氨反应镁离子浸出率的关键因素,成功制备出纯度为99.98%、粒径为1.3μm、六方片状的高取向[I(001)/I(101)=1.3,I为晶面衍射峰强度]Mg(OH)_(2)产物。通过对比改性前后Mg(OH)_(2)的吸油值可知:在反应温度75℃,改性剂HD-171的质量分数为4%,反应60 min的条件下,改性剂HD-171对Mg(OH)_(2)的改性效果最好;在反应温度85℃,改性剂HD-172的质量分数为4%,反应60 min的条件下,改性剂HD-172对Mg(OH)_(2)的改性效果最好。在添加剂的质量分数均为70%的情况下,与未改性Mg(OH)_(2)/EVA复合材料相比,HD-171和HD-172改性Mg(OH)_(2)/EV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4.05和2.53 MPa,氧指数分别提升了2.6%和1.1%,说明HD-171和HD-172改性后的Mg(OH)_(2)可以有效地提高EVA的阻燃性和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高取向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硅烷偶联剂 阻燃性 拉伸性能
下载PDF
聚醋酸乙烯酯对聚乳酸复合材料发泡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欧俊文 黄承哲 刘文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6,共7页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釜压发泡方法,研究了聚醋酸乙烯酯(PVAc)对聚乳酸(PLA)发泡行为的研究。首先,采用重量法研究了PVAc的重均分子量及其浓度对CO_(2)在PLA中溶解度的影响,PVAc的重均分子量为1×10^(5)、质量分数为1.5%时...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釜压发泡方法,研究了聚醋酸乙烯酯(PVAc)对聚乳酸(PLA)发泡行为的研究。首先,采用重量法研究了PVAc的重均分子量及其浓度对CO_(2)在PLA中溶解度的影响,PVAc的重均分子量为1×10^(5)、质量分数为1.5%时,CO_(2)在PLA中溶解度最高(14.0%)。然后,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毛细管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VAc含量对PLA的热学性能、流变性能及PLA泡沫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VAc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逐渐提高,其表观黏度逐渐减小,发泡倍率及泡孔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当PVAc质量分数为1.5%时,PLA复合材料的发泡性能最佳(泡孔密度为2.56×108 cm^(-3),发泡倍率为74.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醋酸乙烯酯 超临界二氧化碳 发泡
下载PDF
富马酸高级醇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对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安红 高树刚 +1 位作者 徐红梅 谢焱鑫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06-1010,共5页
以C8~18富马酸高级醇酯(FA)和醋酸乙烯酯(VA)为原料、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共聚合成了FA-VA共聚物(PFA),并将其作为柴油降凝剂。在温度80℃、w(BPO)=1%(基于原料)、n(VA)∶n(富马酸十二醇酯)=3∶1的优化条件下,合成了富马酸十二... 以C8~18富马酸高级醇酯(FA)和醋酸乙烯酯(VA)为原料、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共聚合成了FA-VA共聚物(PFA),并将其作为柴油降凝剂。在温度80℃、w(BPO)=1%(基于原料)、n(VA)∶n(富马酸十二醇酯)=3∶1的优化条件下,合成了富马酸十二醇酯-VA共聚物(PFA-12)降凝剂。通过对加入PFA降凝剂的大庆原油产-20#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考察了PFA的降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PFA-12降凝剂在-20#柴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1%时,PFA-12降凝剂可将柴油的凝点降低18.0℃、冷滤点降低7.0℃;将PFA-12、富马酸十四醇酯-VA共聚物、富马酸十六醇酯-VA共聚物、富马酸十八醇酯-VA共聚物4种降凝剂按质量比16∶2∶2∶2进行复配得到的复合降凝剂,可将柴油的凝点降低22.0℃、冷滤点降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高级醇酯 醋酸乙烯酯 富马酸高级醇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柴油降凝剂 凝点 冷滤点
下载PDF
衰减链转移(DT)聚合醋酸乙烯酯的动力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文静 张文生 +2 位作者 闫金龙 李伟 申国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3-1147,共5页
在醋酸乙烯酯的普通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加入少量碘(质量分数为0.57%~0.86%),用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合成聚醋酸乙烯酯,对其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及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碘质量分数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发... 在醋酸乙烯酯的普通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加入少量碘(质量分数为0.57%~0.86%),用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合成聚醋酸乙烯酯,对其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及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碘质量分数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发现随着碘浓度的增加,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得到更好的控制;对聚合过程进行了核磁跟踪,考察了聚合过程中几种化合物的变化情况,特别是初级自由基与碘生成的加合物A-I(A来自引发剂分裂后产生的自由基)及单体加合物A-Mn-I(M代表单体单元)的变化情况;对聚合物结构作了详细的1H NMR分析,结果表明,聚合过程中分子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分子量分布随单体转化率增加而变窄,聚合终期,单体转化率达到80%左右时,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窄(Mw/Mn≤1.41),且含有碘端基。该方法的自由基聚合具有活性/可控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衰减链转移聚合 活性自由基聚合 醋酸乙烯酯
下载PDF
醋酸乙烯酯含量对乙烯-醋酸乙烯酯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祖江 贯丽华 +1 位作者 王旭 贾继章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2-45,共4页
以过氧化物1,4-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BIPB)为交联剂、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通过模压法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发泡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醋酸乙烯酯(VA)含量的EVA树脂的硫化发泡行为。结果表明,VA含量对树脂的硫化发泡性能和力... 以过氧化物1,4-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BIPB)为交联剂、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通过模压法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发泡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醋酸乙烯酯(VA)含量的EVA树脂的硫化发泡行为。结果表明,VA含量对树脂的硫化发泡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随着VA含量的增加,胶料的正硫化时间降低,交联程度下降,发泡倍率、泡孔密度和材料密度增大,泡孔尺寸变窄;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而当VA=80%时,发泡材料的密度、交联程度、力学性能都降至最低,同时材料的冲击回弹率也达到最小值,表明材料具有优异的减震性能,可作为减震材料应用于鞋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鞋底材料 醋酸乙烯酯 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 发泡性能 减震
下载PDF
电化学聚合漆酚铜配合物催化引发醋酸乙烯酯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洁渊 章文贡 高锋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9-425,共7页
将电化学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漆酚 (EPU)与氯化铜异丙醇溶液作用生成电化学聚合漆酚铜配合物(EPU Cu2 + ) .采用顺磁共振波谱 (ESR)、红外光谱 (FT IR)、XPS光电子能谱、原子发射光谱 (AES)、元素分析及AES等手段进行表征 ,确定该配合物... 将电化学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漆酚 (EPU)与氯化铜异丙醇溶液作用生成电化学聚合漆酚铜配合物(EPU Cu2 + ) .采用顺磁共振波谱 (ESR)、红外光谱 (FT IR)、XPS光电子能谱、原子发射光谱 (AES)、元素分析及AES等手段进行表征 ,确定该配合物的结构即每个铜离子与EPU分子中二个链节单元的羟基发生配位 .配合物中铜含量达 8 6 3% .实验表明 ,电化学聚合漆酚铜 (EPU Cu2 + )配合物膜在室温下的Na2 SO3水体系 (pH =7)中能催化引发醋酸乙烯酯 (VAc)按自由基加聚反应历程进行聚合 .讨论了温度、Na2 SO3浓度、VAc浓度和EPU Cu2 + 膜用量对聚合速率、诱导时间的影响 ,求得聚合速率的表达式Rp=0 0 7e- 2 82 5 RT[VAc]1 54[Na2 SO3]0 5,实验结果表明 ,EPU Cu2 + 配合物膜催化引发醋酸乙烯酯 (VAc)聚合的诱导期为 12 2s ,反应 2 4h后PVAc得率为79% , Mw =1 2 6× 10 6 , Mn=2 6 3× 10 5,多分散性系数为 4 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聚合漆酚 铜配合物 醋酸乙烯酯 配位催化 醋酸乙烯酯 聚合反应 催化剂
下载PDF
醋酸乙烯酯含量测定方法及其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史旭明 张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8-110,59,共4页
主要对测定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酯单体含量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其中包括化学方法、元素分析法、核磁共振法、红外光谱法、热重法以及裂解法等。其中,化学分析法比较经济准确,可以广泛使用;而红外光谱法和热重分析法可... 主要对测定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酯单体含量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其中包括化学方法、元素分析法、核磁共振法、红外光谱法、热重法以及裂解法等。其中,化学分析法比较经济准确,可以广泛使用;而红外光谱法和热重分析法可以做出快速而准确的测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醋酸乙烯酯含量 分析
下载PDF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糊树脂中醋酸乙烯酯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施立群 《聚氯乙烯》 CAS 2014年第5期30-32,38,共4页
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糊树脂中醋酸乙烯酯的含量,并与热重法、化学分析法等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糊树脂中醋酸乙烯酯含量的多种测定方法各有其特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红外光谱法快... 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糊树脂中醋酸乙烯酯的含量,并与热重法、化学分析法等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糊树脂中醋酸乙烯酯含量的多种测定方法各有其特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红外光谱法快速、准确,可满足企业科研和生产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糊树脂 醋酸乙烯酯含量 红外光谱法 热重法 化学分析法
下载PDF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现象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义芳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1年第8期62-63,66,共3页
对高温乳液聚合生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过程中出现乳液凝胶结块、产生大量气泡、有松软聚合物颗粒沉降析出等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现象的措施,对高温聚合制备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具有一定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醋酸乙烯酯 乳液聚合 乳液
下载PDF
低固高粘高强聚醋酸乙烯酯的研究
16
作者 陈明 李移 莫丽儿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45-245,共1页
关键词 低固高粘高强聚醋酸乙烯酯 研究 丙烯酸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酯 粘度 粘合强度
下载PDF
实验室制备聚醋酸乙烯酯的影响因素探究
17
作者 郑林禄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7,15,共5页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单体,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醋酸乙烯酯(PVAc).通过单因素的方法探究了引发剂用量、甲醇用量配比等因素对聚合物的转化率和固含量的影响.同时利用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研究聚合物的结构和热性能.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醋酸乙烯酯 溶液聚合 热重分析
下载PDF
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滤效果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婷 汪树军 +2 位作者 刘红研 张海宽 白丽萍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8-582,共5页
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AMV)三元共聚物,以AMV三元共聚物为柴油降凝剂,测定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单体和AMV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了影响AMV三元共聚物降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一种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的AM... 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AMV)三元共聚物,以AMV三元共聚物为柴油降凝剂,测定了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单体和AMV三元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分析了影响AMV三元共聚物降滤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一种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的AMV三元共聚物与两种市售降凝剂分别进行复配,比较了复配前后的降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α-甲基丙烯酸十六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的摩尔比为4.0:1.0:2.0,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5h,引发剂用量5.0g/mol的条件下合成的AMV三元共聚物可将柴油冷滤点降低3~4℃。AMV三元共聚物与宜兴EVA降凝剂复配后,对大庆5#柴油和济南0#柴油的降滤性能提高;与德国DODIFLOW4744降凝剂复配后,对辽河0#柴油的降滤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甲基丙烯酸酯 马来酸酐 醋酸乙烯酯 共聚物 柴油降凝剂 冷滤点 复配物
下载PDF
丙烯酸甲酯与醋酸乙烯酯的种子乳液聚合 被引量:20
19
作者 阚成友 刘漫红 +2 位作者 袁青 洪曼青 孔祥正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7-691,共5页
以过硫酸铵(APS) 为引发剂,合成了粒径分布较均匀的聚醋酸乙烯酯种子乳液(PVAc) ,然后以丙烯酸甲酯( MA) 为第二单体和以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A) 为引发剂,分别进行不溶胀与溶胀条件下的无皂种子乳液聚合,... 以过硫酸铵(APS) 为引发剂,合成了粒径分布较均匀的聚醋酸乙烯酯种子乳液(PVAc) ,然后以丙烯酸甲酯( MA) 为第二单体和以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A) 为引发剂,分别进行不溶胀与溶胀条件下的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表征了胶粒形态.表明在不溶胀条件下,胶粒形态随PVAc/ MA 重量比的不同而变化,当PVAc/ MA 为1/2 时,形成以PMA 为核,PVAc 为壳的胶粒.在溶胀条件下则得到类似互穿网络型乳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甲酯 种子乳液聚合 胶粒 胶乳
下载PDF
CO_2增稠剂聚醋酸乙烯酯-甲基倍半硅氧烷的合成 被引量:18
20
作者 沈爱国 刘金波 +2 位作者 佘跃惠 舒福昌 王正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159,共3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链引发剂,采用接枝聚合的方法在聚甲基倍半硅氧烷的支链上修饰聚醋酸乙烯酯,制得甲基倍半硅氧烷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物。产物的红外光谱中同时出现了羰基的1747 cm-1、甲基的1377 cm-1以及Si-O-Si的1027 cm-1和1121 ...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链引发剂,采用接枝聚合的方法在聚甲基倍半硅氧烷的支链上修饰聚醋酸乙烯酯,制得甲基倍半硅氧烷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物。产物的红外光谱中同时出现了羰基的1747 cm-1、甲基的1377 cm-1以及Si-O-Si的1027 cm-1和1121 cm-1等特征吸收峰,表明该产物中同时含有醋酸乙烯酯和聚甲基倍半硅氧烷两种功能成分。醋酸乙烯酯甲基倍半硅氧烷接枝共聚物将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成本、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增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增稠剂 聚甲基倍半硅氧烷 醋酸乙烯酯 接枝共聚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