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天然大分子的食品水凝胶递送体系及释放机制和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高超 孔松梅 杨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6-364,共9页
基于天然大分子的水凝胶已被广泛用做食品功能成分的封装和递送载体。与合成高分子相比,天然大分子具有功能多样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特异性相互作用以及易于改性等优势,在改善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散性、化学稳定性,并提高其生物... 基于天然大分子的水凝胶已被广泛用做食品功能成分的封装和递送载体。与合成高分子相比,天然大分子具有功能多样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特异性相互作用以及易于改性等优势,在改善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散性、化学稳定性,并提高其生物利用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概述了由天然大分子制备的食品水凝胶递送系统,详细讨论了食品水凝胶递送系统中食品功能物质的释放机制和模型,并探讨了这些模型对食品功能性物质释放行为的预测及在载体设计优化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大分子 水凝胶递送体系 释放机制 释放模型
下载PDF
含砷尾矿中砷铊矿相特征及其释放机制
2
作者 梁慧芝 郭朝晖 +1 位作者 张云霞 徐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含砷尾矿中砷(As)及伴生元素铊(Tl)等毒性元素易向周边水和土壤介质中迁移,揭示尾矿中毒性元素的矿相特征及其释放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某雄黄矿区含砷尾矿为研究对象,结合化学分析、矿物学表征等手段,通过静态浸出实验探究含砷... 含砷尾矿中砷(As)及伴生元素铊(Tl)等毒性元素易向周边水和土壤介质中迁移,揭示尾矿中毒性元素的矿相特征及其释放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某雄黄矿区含砷尾矿为研究对象,结合化学分析、矿物学表征等手段,通过静态浸出实验探究含砷尾矿中As和Tl的矿相特征及其释放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含砷尾矿中As和Tl的环境行为明显受到其矿相特征及赋存形态影响。矿物学分析结果显示尾矿中As的主要矿物相为砷铂矿和砷铁矿,矿物解离度表明砷矿物处于风化状态,As释放风险较高;而Tl则以伴生元素形式存在于Ca、Mn和Mg等矿物相中,这些矿物的沉淀溶解控制着尾矿中Tl的释放。尾矿中As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Tl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酸性浸出条件下金属的活性态比例增高,可交换态As由0.29%上升至1.67%,可交换态Tl从5.46%升高至8.67%;尾矿中As释放加强而Tl受到抑制,表明尾矿中As与Tl释放存在竞争关系。As的浸出符合双常数模型,为多因素控制的物理和化学过程;Tl的浸出符合抛物线扩散模型,由结构掺入和表面吸附等扩散机制控制。本研究明确了含砷尾矿As和Tl的释放特性、化学形态转变及矿物相特征,为含砷尾矿中As和Tl污染风险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尾矿 矿相特征 释放机制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取食后复叶槭挥发物的释放机制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继泉 樊慧 +1 位作者 金幼菊 陈华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0-174,共5页
阔叶植物叶片通常释放少量的挥发物 ,但是当受到害虫取食后植物会释放大量的物质 ,并且其挥发物的指纹图谱与未被损伤的植株相比大不相同 .这些挥发物在植物 -害虫 -害虫天敌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昆虫取食植... 阔叶植物叶片通常释放少量的挥发物 ,但是当受到害虫取食后植物会释放大量的物质 ,并且其挥发物的指纹图谱与未被损伤的植株相比大不相同 .这些挥发物在植物 -害虫 -害虫天敌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昆虫取食植物后挥发物的释放机制 ,作者选用复叶槭 (Acernegundo)和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glabripennis (Motsch .) )为试验材料 ,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 (GC MS)检测挥发物 .在天牛取食后大多数物质在 9h的释放率达到第一个峰值 (β 蒎烯、六氢法尼烯基丙酮、乙酸苯乙酯、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syn 2 甲基丁醛肟除外 ) .在经过短时间下降后又逐渐上升 ,至天牛取食后 48h达到最大值 .只有 β 蒎烯、3 蒈烯、桉树脑、D 柠檬烯、trans 香叶基丙酮、苯甲酸甲酯、苯乙酮、苯并噻唑等物质在 72h达到最大 ,而syn 丁醛肟、1 ,3 ,3 三甲基 2 甲烯二氢吲哚在咬食 1h后就达到峰值 .天牛咬食诱导出的复叶槭挥发物 (即在正常植株中未被检测到的物质 )种类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 ,在 48h达到 1 7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复叶槭 挥发物 释放机制 取食损伤
下载PDF
阿昔莫司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及释放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潘卫三 杨星钢 +2 位作者 聂淑芳 郭宏 张国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0-444,共5页
目的:研制凝胶骨架型阿昔莫司缓释片,考察其体外释放度,并对药物的释放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将阿昔莫司制成凝胶骨架型缓释片,考察HPMC种类及用量、填充剂种类及用量和制备工艺等因素对阿昔莫司... 目的:研制凝胶骨架型阿昔莫司缓释片,考察其体外释放度,并对药物的释放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骨架材料,将阿昔莫司制成凝胶骨架型缓释片,考察HPMC种类及用量、填充剂种类及用量和制备工艺等因素对阿昔莫司缓释片体外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HPMC的种类、用量和片剂表面积对阿昔莫司体外释放速率有明显的影响;填充剂的种类及制备工艺对释放速率基本无影响;篮法、桨法及转速对释放速率基本无影响。阿昔莫司缓释片的释放机制为非纯Fickian扩散(non-Fickian)机制,即为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扩散机制起主要支配作用。结论:用高黏度HPMC作为亲水凝胶骨架片基质能达到较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莫司 缓释片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释放 释放机制
下载PDF
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释放机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江涛 刘小波 +3 位作者 韦秋莲 李锐 高磊 陈建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3-1200,共8页
为研究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水体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影响,2015年6月采集了水库表层(0~10 cm)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含量及赋存形态,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和重金属化学... 为研究长湖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水体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影响,2015年6月采集了水库表层(0~10 cm)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含量及赋存形态,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和重金属化学形态特征,选取Cu、Zn、Cd进行了温度、盐度和p H三因子控制下的单因素和正交释放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表层沉积物样品中Cu、Zn、Pb、Cd、Cr和Ni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2.99、520.33、204.74、3.17、57.35和27.06mg?kg^(-1),其中,Cd、Cu、Zn和Pb含量显著超过广东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56.60、18.41、11.00和5.69倍,Cd的富集效应最明显。Cr和Ni为低污染水平,Zn、Pb和Cu为中-重度污染水平,Cd达到极严重污染水平;Cd的污染贡献率极高,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达到了极高水平。Cu、Zn、Pb、Cd、Cr和Ni的弱酸溶解态所占比例均低于0.10%,但生物有效态含量分别占总量的68.06%、54.61%、45.51%、18.55%、30.05%和29.13%;Zn和Cu的含量达到了中-重度污染水平,较高的生物有效态含量可能对生物产生较大潜在危害。沉积物样品中Cu、Zn、Cd的释放量随着上覆水温度、盐度的升高及p H的降低而增大,Cd的释放受温度和p H的影响较低;3种因子对Cu和Cd释放量的影响显著性表现为盐度>温度>p H,对Zn释放量的影响显著性表现为盐度>pH>温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湖水库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化学形态 释放机制 长湖水库
下载PDF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基本特性、生态学功能及释放机制 被引量:154
6
作者 娄永根 程家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097-1106,共10页
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虫攻击时 ,能通过释放挥发物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并由此而防御植食性昆虫。主要就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的基本特性、生态学功能及其释放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综述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虫害诱导 植物挥发物 释放机制 抗虫性
下载PDF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处方及体外释放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康振华 陈远东 +3 位作者 徐成 游剑 秦民坚 秦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2,共7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处方,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制备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单因素试验考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不同型号、不同用量及与不溶性缓释材料组合使用对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处方,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制备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单因素试验考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不同型号、不同用量及与不溶性缓释材料组合使用对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确定以HPMC K100M、Eudragit RSPO、Eudragit L100为主要考察因素,以不同时间的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得出三者的最优范围,以其中优选处方HPMC K100M 101.5 mg、Eudragit RSPO 98mg和Eudragit L100 13.7 mg和其他辅料制备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并考察释放度。通过相似因子计算,优选处方的体外累积释放度预测值和实测值相似度均大于80。对体外释药数据进行方程拟合,探讨其释药机制,Eudragit RSPO促进盐酸普拉克索的释放,Eudragit L100阻滞盐酸普拉克索的释放,二者互为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该处方制备的普拉克索缓释片p H依赖性小,体外释放行为稳定,实现了该缓释片的处方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普拉克索 缓释片 EUDRAGIT RSPO/L100 BOX-BEHNKEN效应面法 体外释放机制
下载PDF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的释放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晓君 唐超 +2 位作者 覃伟权 金启安 温海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61-165,共5页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HIVs)是植物受到害虫为害时产生和释放的,并且是植物进行通讯和保护自身的挥发性物质。HIVs能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和天敌之间的关系,对昆虫的行为调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HIVs的释...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HIVs)是植物受到害虫为害时产生和释放的,并且是植物进行通讯和保护自身的挥发性物质。HIVs能调节植物、植食性昆虫和天敌之间的关系,对昆虫的行为调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HIVs的释放机制和应用两方面进行综述,有助于开发和利用HIVs保护植物,降低植食性害虫的危害水平,实施保护植物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s 释放机制 应用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去氧氟尿苷缓释片处方及其体外释放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科 刘源 +1 位作者 赖可 任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响应面法优化去氧氟尿苷骨架片处方,并进行体外释放机制研究。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 K4M)为骨架材料,结合其他辅料混合均匀,以直接压片法制备去氧氟尿苷骨架缓释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目的响应面法优化去氧氟尿苷骨架片处方,并进行体外释放机制研究。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 K4M)为骨架材料,结合其他辅料混合均匀,以直接压片法制备去氧氟尿苷骨架缓释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对处方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处方的体外释药规律,并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优化处方的去氧氟尿苷骨架缓释片体外释放性能良好,可持续释药24h,药物释放符合Ritger-peppas模型。结论通过BBD-RSM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去氧氟尿苷骨架缓释片的处方优化,优化处方达到去氧氟尿苷缓释骨架片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氧氟尿苷 骨架缓释片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体外释放机制
下载PDF
化感物质释放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房立翠 汤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380-17381,共2页
阐述了化感物质的定义,介绍了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并分析了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化感物质 释放机制 释放途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渗透压原理的丹酚酸B控释胶囊的制备及释放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立 李沐谣 +3 位作者 孙斯桐 张文君 吕江唯 崔闻宇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基于渗透压原理制备丹酚酸B控释胶囊,并对胶囊壳和内容物的处方进行优化和释药机制考察。方法采用蘸胶法制备胶囊,通过单因素考察法,以药物在体外的累积释放度和与零级方程的拟合度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丹酚酸B控释胶囊的最佳胶囊壳和... 目的基于渗透压原理制备丹酚酸B控释胶囊,并对胶囊壳和内容物的处方进行优化和释药机制考察。方法采用蘸胶法制备胶囊,通过单因素考察法,以药物在体外的累积释放度和与零级方程的拟合度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丹酚酸B控释胶囊的最佳胶囊壳和内容物的处方。结果最终确定醋酸纤维素(CA)浓度为7%,致孔剂(PEG2000)用量为10 mg,渗透压活性物质(NaCl)用量为30 mg,增塑剂(TEC)用量为20%,阻滞剂(CMC-Na)用量为2 mg。结论本试验成功制备了丹酚酸B控释胶囊,其在12 h内制剂中药物释放完全(累积释放度>90%),且接近零级释放规律,控释效果较好,符合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控释 释放机制 稳定性
下载PDF
多元社会环境下竞技体育的社会功能转变及其释放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红学 冯秋金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56,66,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总结回顾我国竞技体育的社会功能角色,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多元社会环境,逐层分析解构我国竞技体育目前所存在的弊端及其产生的根源。结论:应发挥多元社会的引导作用,契合多元社会的发展特征,通过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总结回顾我国竞技体育的社会功能角色,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多元社会环境,逐层分析解构我国竞技体育目前所存在的弊端及其产生的根源。结论:应发挥多元社会的引导作用,契合多元社会的发展特征,通过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及学校体育的联动效应,实现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释放,这也是竞技体育适应现代多元社会环境以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多元社会 社会功能 释放机制
下载PDF
辛硫磷和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释放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张光玲 朱建祥 +2 位作者 苏卫华 谢明惠 陈浩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350-2351,2355,共3页
[目的]明确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主要释放机制和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2种微囊悬浮剂在2种湿度、温度和通风状态下的土壤释放(消解)动态。[结果]在35℃干燥土壤中,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吹风处理的T0.5... [目的]明确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主要释放机制和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2种微囊悬浮剂在2种湿度、温度和通风状态下的土壤释放(消解)动态。[结果]在35℃干燥土壤中,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吹风处理的T0.5是2.2 d;而密闭处理的T0.5是859.2 d。在35℃吹风条件下,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在干燥土壤和水饱和土壤中的T0.5分别是2.2和5 800 d;8 d和206.1 d;而当温度为35和25℃(其他条件相同)时,前者的T0.5分别是2.2和18.6 d;后者的T0.5分别是8.0和28.8 d。[结论]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释放机制都是以气化释放为主;湿度和温度是影响两者释放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硫磷 毒死蜱 微囊悬浮剂 释放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水田中甲烷的发生、释放机制及其削减对策
14
作者 齐文启 陈亚蕾 齐斐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8期33-35,39,共4页
CH_4是温度效应气体之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导致大气中CH_4浓度的增加。通过对水田中CH_4的发生、释放机制的研究方法,以及近期研究成果的介绍,提出了控制CH_4发生量的有关技术问题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温室效应 甲烷 释放机制 水田 控制 削减措施
下载PDF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凝胶骨架中的含量与水溶性药物释放机制的关系 被引量:31
15
作者 董志超 蒋雪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3-47,共5页
研究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在亲水凝胶骨架中的含量对水溶性药物释放机制的影响。本研究以水溶性药物卡托普利和硫酸沙丁胺醇为模型药物,通过对Peppas方程中n值的讨论,证实水溶性药物从凝胶骨架中释放的机制为非Fi... 研究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在亲水凝胶骨架中的含量对水溶性药物释放机制的影响。本研究以水溶性药物卡托普利和硫酸沙丁胺醇为模型药物,通过对Peppas方程中n值的讨论,证实水溶性药物从凝胶骨架中释放的机制为非Fick扩散。结果认为30%以上的HPMC构成的凝胶骨架才能阻滞水溶性药物的释放。随着骨架中HPMC含量的增加,药物释放逐渐减慢。骨架中HPMC含量的不同将使药物释放后期偏离Higuchi线性方程,但不影响水溶性药物释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 甲基纤维素 水溶性药物 释放机制 HPMC
全文增补中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层状双氢氧化物缓蚀剂释放机制
16
作者 柳彦梅 张存良 陈哲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3,23,共5页
制备了插层缓蚀剂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并通过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的释放机制。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表明,2-巯基苯并咪唑阴离子成功插层到了LDHs的层间。通过在氯化钠溶液中的释放测试,证明层... 制备了插层缓蚀剂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并通过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的释放机制。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表明,2-巯基苯并咪唑阴离子成功插层到了LDHs的层间。通过在氯化钠溶液中的释放测试,证明层状双氢氧化物具有快速释放的能力。可见,智能自修复涂层具有切实的可行性,能够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释放机制 缓蚀剂
下载PDF
有机废弃物在水热-热解耦合过程中NOx前驱物的释放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庄修政 宋艳培 +1 位作者 阴秀丽 吴创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1-561,I0003,共12页
以城市污泥(SS)、中药药渣(HTW)和硅藻(DT)为对象,在水平管式反应器上对比研究了水热处理前后样品在热解过程中NOx前驱物的生成特征,并结合热重(TGA)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分析了该耦合过程对NOx前驱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240... 以城市污泥(SS)、中药药渣(HTW)和硅藻(DT)为对象,在水平管式反应器上对比研究了水热处理前后样品在热解过程中NOx前驱物的生成特征,并结合热重(TGA)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分析了该耦合过程对NOx前驱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240℃下进行水热预处理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样品燃料N在不同热解阶段时的转化路径,从而在整体层面上降低NOx前驱物的释放量,例如当热解温度为900℃时,源于水热焦燃料N的NOx前驱物为55.0%(SS240)、48.1%(HTW240)和51.2%(DT240),比未经处理样品的NOx前驱物释放量分别少9.5%(SS)、6.0%(HTW)和15.4%(DT),但若以原料燃料N为基准,源于水热焦的NOx前驱物则比未经处理样品的NOx前驱物释放量分别少90.1%(SS)、41.9%(HTW)和59.8%(DT),并且对NH3的抑制效果高于HCN。进一步根据热失重曲线及其半焦N官能团的演变规律可以推测,水热预处理对NOx前驱物的两条影响机制,即含N官能团的脱除(对于初次反应的NH3释放)与含N官能团的稳定化(对于二次反应的HCN释放),可为废弃物的清洁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 水热预处理 热解过程 NOx前驱物 释放机制
下载PDF
生产能量体二元属性及能量异常释放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国汉君 苏国锋 +3 位作者 林威 周睿 孙志春 王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深化生产实践中能量活动理论,有效控制能量意外释放,采用实践归纳与理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以生产中常用能量为研究样本,剖析生产实践中能量活动特征和异常释放机制。系统分析生产能量的特性、活动方式,划分能量体种类,创建能量安全活... 为深化生产实践中能量活动理论,有效控制能量意外释放,采用实践归纳与理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以生产中常用能量为研究样本,剖析生产实践中能量活动特征和异常释放机制。系统分析生产能量的特性、活动方式,划分能量体种类,创建能量安全活动的约束和调控条件;基于提出的能量体二元属性及相关概念,构建生产能量活动理论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分析生产实践中生产能量的异常释放机制。结果表明:生产系统由具有能量和物质二元属性的能量体组成;能量体类型及特点取决于能量体状态、能量活动与做功的关系,决定了为保持能量活动安全,生产系统应具备的约束与调控功能条件;约束与调控功能失效将导致能量异常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能量体 二元属性 能量特性 异常释放机制 安全条件
下载PDF
微胶囊释放机制概述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涛 孙哲 张小军 《现代农药》 CAS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控制释放在保护药物免受内在或外界条件的影响,提高药物有效利用率,延长持效期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微囊化是控制释放的一种有效途径,微囊化技术多种多样,微囊化所用壁材也不尽相同,伴随的微胶囊释放机制亦各不相同。文中对几种微胶囊... 控制释放在保护药物免受内在或外界条件的影响,提高药物有效利用率,延长持效期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微囊化是控制释放的一种有效途径,微囊化技术多种多样,微囊化所用壁材也不尽相同,伴随的微胶囊释放机制亦各不相同。文中对几种微胶囊控释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对探索高功效、智能化微囊化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化 控制释放 释放机制 综述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CO_2释放机制
20
作者 余雪洋 叶思源 +5 位作者 Anders H Nielsen 赵广明 袁红明 丁喜桂 王锦 Hans Brix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11期44-51,共8页
二氧化碳(CO2)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释放的温室气体,对其释放机制的研究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LI-8100A土壤呼吸速率检测系统,应用封闭系统的动态气室法,通过2012年5月对辽河三角洲光滩、翅碱蓬(Suaeda salsa)和芦苇(Phragmite... 二氧化碳(CO2)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释放的温室气体,对其释放机制的研究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LI-8100A土壤呼吸速率检测系统,应用封闭系统的动态气室法,通过2012年5月对辽河三角洲光滩、翅碱蓬(Suaeda sals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2种典型植被湿地类型的系统呼吸通量及其不同实验处理后的呼吸通量研究,探讨在这一季节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的CO2释放途径与机制。研究表明,芦苇湿地呼吸通量[(3 041.59±320.66)mg·m-2·h-1]高于翅碱蓬湿地[(534.09±56.06)mg·m-2·h-1],且站立植物的呼吸量的贡献在翅碱蓬湿地仅占24%,在芦苇湿地占40%。特别地,当湿地植物被移除后,湿地系统所产生的CO2通量会显著增高,由此揭示了滨海湿地植物一旦被破坏,其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会向大气释放大量的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滨海湿地 CO2通量 释放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