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导管拔管研究进展
1
作者 华小锋 莫圣龙 简崇东 《右江医学》 2024年第8期673-679,共7页
气管切开导管的留置是急危重症患者度过危险期常用的临床救治措施之一。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气管切开导管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进程。文章从重症脑损伤(SABI)患者的气管切开导管拔管的临床意义、临床共识、影响因素、气道通畅性评估方... 气管切开导管的留置是急危重症患者度过危险期常用的临床救治措施之一。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气管切开导管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进程。文章从重症脑损伤(SABI)患者的气管切开导管拔管的临床意义、临床共识、影响因素、气道通畅性评估方法、拔管要点等五个方面,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进行归纳,以期为临床安全拔除气管切开导管、提高拔管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以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少医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气管切开 拔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肺康复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
2
作者 孙增新 黄健 +1 位作者 吕伟伟 刘传秀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0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膈肌移动度(1.68±0.10)cm大于对照组的(1.56±0.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5,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施以肺康复治疗效果良好,可提升膈肌移动度,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脑损伤 肺康复治疗 机械通气
下载PDF
重症脑损伤院前急救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3
作者 韩小磊 吴林海 张会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37-0040,共4页
院前急救在重症脑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2月我院46例患者经区组随机化方法分组,分别以常规急救,院前急救干预,分析急救时间、相关指标、不良事件、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急救反应时间(4.52±1.09min)、分诊时间(1.56&#... 院前急救在重症脑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2月我院46例患者经区组随机化方法分组,分别以常规急救,院前急救干预,分析急救时间、相关指标、不良事件、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急救反应时间(4.52±1.09min)、分诊时间(1.56±0.45min)、急救时间(18.85±2.43min)短于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11.75±1.25min)、分诊时间(3.92±0.54min)、急救时间(30.75±2.85min),P<0.05。研究组NIHSS评分(10.54±2.43分)、GCS评分(11.65±1.21分)、Barthel评分(65.96±3.26分)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15.86±2.12分)、GCS评分(7.75±1.35分)、Barthel评分(58.65±4.13分),P<0.05。研究组致残率8.69%、致死率0.00%低,X2=4.6000,4.3810,P<0.05。研究组满意度95.65%高,X2=5.4474,P<0.05。结论 重症脑损伤患者行院前急救,能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院前急救 急救时间 不良事件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肺康复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疗效的研究
4
作者 武俊英 王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34-0138,共5页
本文以肺康复治疗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影响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因素与具体表现等,同时研讨这一治疗方式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共计74例,随机分成... 本文以肺康复治疗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影响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因素与具体表现等,同时研讨这一治疗方式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共计7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共计2个组别,每组包含37名患者。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与常规无异,观察组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加肺康复治疗。结果 住院时长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膈肌活动度提升(P<0.05);肺功能对比:持续时间为7天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肺顺应性有所提升,气道阻力减少,但氧合指数差异并不明显(P>0.05);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评分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肺部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情绪方面,观察组焦虑、抑郁改善程度,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基于常规诊疗基础下采取肺康复效果确切,可改善不良情绪,提升膈肌移动度,加强肺功能恢复效果,减少肺相关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提高日常生活与运动能力,促进康复,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机械通气 肺康复 肺并发症 肺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联合改良昏迷恢复量表对儿童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的预后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华 谭亚琼 +3 位作者 胡继红 何金华 段雅琴 潘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及其联合指标对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的预后评价作用。方法选取51例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入康复中心时完成SEP检查和CRS-R评分,并动态追踪...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及其联合指标对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的预后评价作用。方法选取51例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入康复中心时完成SEP检查和CRS-R评分,并动态追踪评估患儿意识水平变化,以病程满6个月、神志转清或死亡为评估止点。以患儿病程满6个月时意识恢复作为预后判断金标准,根据病程6个月内患儿意识恢复与否分为意识清醒组和意识未清醒组,分别分析SEP分级、CRS-R评分与意识障碍患儿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评估SEP分级、CRS-R评分及其联合指标对意识障碍患儿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CRS-R评分与意识障碍患儿预后呈正相关(r=0.450,P<0.01),SEP分级与意识障碍患儿预后呈负相关(r=—0.340,P<0.05)。CRS-R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SEP分级的AUC为0.683,SEP分级联合CRS-R评分的AUC为0.809,且SEP分级联合CRS-R评分的AUC大于SEP分级单一指标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4,P<0.05)。结论SEP分级和CRS-R评分均可作为重症脑损伤恢复期意识障碍患儿的预后判断指标,且SEP分级联合CRS-R评分的预测价值高于单一SEP分级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恢复期 意识障碍 改良昏迷恢复量表 体感诱发电位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儿童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华 胡继红 +2 位作者 何金华 段雅琴 潘英 《中国康复》 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康复中心住院行综合康复治疗的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54例,所有患儿在入院时均完成改良昏迷恢复量表评分(CRS-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康复中心住院行综合康复治疗的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54例,所有患儿在入院时均完成改良昏迷恢复量表评分(CRS-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根据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在病程满半年时评估患儿的意识恢复情况,将意识恢复与否作为其结局指标。先通过单因素分析方法考察患儿的年龄、性别、脑损伤病因、入院时病程长短、入院时CRS-R评分、BAEP异常与否、SEP是否有皮层电位波(N20)缺失与患儿意识恢复情况的相关性,然后再以病程满半年时意识恢复与否作为因变量,将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探讨影响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入选的54例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在病程满半年时有34例恢复意识,其总体意识恢复率为62.96%。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脑损伤病因、入院时病程长短、入院时CRS-R评分、BAEP异常与否、SEP是否有皮层电位波(N20)缺失与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意识恢复情况具有相关性(均P<0.05),其中年龄越大、入院时病程越短、入院时CRS-R评分越高,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意识恢复的可能性越大(P<0.05);而BAEP异常和SEP有皮层电位波(N20)缺失是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在脑损伤病因这一影响因素中,脑外伤和脑炎后意识障碍患儿的意识恢复情况明显好于缺血缺氧性脑病后意识障碍患儿(P<0.05);而性别与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意识恢复情况无相关性。结论:年龄、脑损伤病因、入院时病程长短、入院时CRS-R评分、BAEP异常与否、SEP是否有皮层电位波(N20)缺失是影响儿童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意识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重症脑损伤 预后 影响因素 儿童
下载PDF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切导管拔除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华小锋 简崇东 +1 位作者 李新洲 覃金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67-772,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脑损伤患者气切导管拔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某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4例重症脑损伤并留置气切导管的患者,按拔除导管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失败组。比较拔管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气管...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脑损伤患者气切导管拔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某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4例重症脑损伤并留置气切导管的患者,按拔除导管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失败组。比较拔管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时间、气切置管时间、疾病类型、舌体后坠、鼻咽软组织后坠、口咽狭窄处横截面面积、吞咽能力、咳嗽能力、堵管后气促程度、意识水平、血白细胞、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04例留置气管切开导管的患者拔管成功82例、成功率为78.85%,失败22例、失败率为21.1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气切置管时间、舌体后坠、鼻咽软组织后坠、口咽狭窄处横截面面积、吞咽能力、堵管后气促程度、意识水平、血清白蛋白共9个因素与导管拔除成功与否有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咽狭窄处横截面面积、堵管后气促程度、意识水平与气切导管拔除成功与否有关。结论口咽狭窄处横截面面积、堵管后气促程度、意识水平是影响重症脑损伤患者气切导管拔管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拔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以气道分级策略构建机械通气护理模式在重症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探究
8
作者 胡婷 周巧丽 方秋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4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究以气道分级策略构建机械通气护理模式在重症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重症脑损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究以气道分级策略构建机械通气护理模式在重症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重症脑损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气道分级策略构建机械通气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入住ICU时长、机械通气时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PH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危重病人评分表(APACHE-Ⅱ)得分情况和昏迷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入住ICU时长和机械通气时长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O_(2)、PCO_(2)和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O_(2)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PCO_(2)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和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APACHE-Ⅱ和GCS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气道分级策略构建机械通气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重症脑损伤患者入住ICU时长和机械通气时长,并改善其血气指标和缓解临床症状,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分级 机械通气 重症脑损伤
下载PDF
ICU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镇静镇痛与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
9
作者 章永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96-99,共4页
分析针对性护理和镇静镇痛在ICU重症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0年6月-2022年3月年选取我科室收治的ICU重症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各选取接受常规护理和镇静镇痛联合针对性护... 分析针对性护理和镇静镇痛在ICU重症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0年6月-2022年3月年选取我科室收治的ICU重症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各选取接受常规护理和镇静镇痛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HAMA、HAMD、PSQ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镇静镇痛与针对性护理在ICU重症脑损伤患者中能够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使患者睡眠效果得到提升,且可缓解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重症脑损伤 镇静镇痛 针对性护理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分析肺康复在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
10
作者 朱大朋 王猛 李若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79-82,共4页
针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旨在探究应用常规治疗方法与应用肺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及效果上的差异。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实施分组,对照组(n=29)治疗时选择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 针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旨在探究应用常规治疗方法与应用肺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及效果上的差异。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实施分组,对照组(n=29)治疗时选择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应用肺康复的治疗方法,对两组临床指标差异做出分析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相对更低,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膈肌移动度相对更高,FEV1、FEV1/FVC指标水平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说,本文推荐应用肺康复的治疗方法,与常规治疗相比,该方法的整体效果更为显著,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的各项指标水平,提升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应用价值相当高,在实践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 急性重症脑损伤 机械通气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肠内营养制剂恒温与加温输注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刘芳 杨倩倩 +6 位作者 孙蕊 高岚 苗凤茹 张晓梅 霍春暖 邓秋霞 王宇娇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7期971-976,共6页
目的 :通过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恒温与加温输注,观察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患者输注肠内营养制剂是否加温提供更好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防止区域性差异分别选择中国华北、东北、华南等地的5家... 目的 :通过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恒温与加温输注,观察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患者输注肠内营养制剂是否加温提供更好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防止区域性差异分别选择中国华北、东北、华南等地的5家医院,经鼻胃管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234例,入院后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恒温组与加温组,其中恒温组117例,加温组117例,加温组使用带有加热功能的肠内营养泵,温度设定在37~40℃。恒温组ICU病室内温度保持在(24.0±1.5)℃,观察两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7日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中便秘发生最多为62例次(26.5%),加温组21例次(17.9%),恒温组41例次(3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潴留共发生为51例次(21.8%),加温组发生19例次(16.2%),恒温组32例次(27.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泻共发生50例次(21.4%),其中加温组41例次(35.0%),恒温组9例次(7.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胀6例次(2.6%),呕吐2例次(0.9%),消化道出血0例次,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症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肠内营养制剂 恒温输注 加温输注 胃肠道并发症
下载PDF
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实践与依据 被引量:28
12
作者 刘芳 高岚 +1 位作者 王宇娇 王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9期1166-1171,共6页
目的 :提高护士在给予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护理操作实践的正确性与规范性。方法 :从万方、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lsevier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了2000年至今的重症脑损... 目的 :提高护士在给予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护理操作实践的正确性与规范性。方法 :从万方、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lsevier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了2000年至今的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相关文献,并进行阅读、整理、总结、归纳。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循证证据水平分级2011证据分级标准,进行证据和推荐意见的确认,将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实践内容进行梳理。结果:筛选出营养筛查,营养护理干预(包括鼻胃、肠管的置入,体位管理,喂养方法),营养过程中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停止营养的评估等推荐内容。结论 :促进临床神经重症监护室护士安全、有效、规范地在临床中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实践 依据
下载PDF
小肠喂养管在重症脑损伤合并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芳 魏娜 +2 位作者 阮征 王冉 梁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3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肠喂养管在重症脑损伤合并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脑损伤伴胃潴留患者30例,在pH值引导下,应用胃内注气法,将小肠喂养管作为鼻肠管盲插至患者十二... 目的探讨小肠喂养管在重症脑损伤合并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脑损伤伴胃潴留患者30例,在pH值引导下,应用胃内注气法,将小肠喂养管作为鼻肠管盲插至患者十二指肠或空肠,以缓解患者胃排空障碍。结果 30例患者中,29例小肠喂养管置入成功,1例失败,置管成功率为96.7%,胃潴留改善率为93.3%,营养支持维持率为93.3%。结论将小肠喂养管应用于重症脑损伤合并胃潴留患者中,可纠正、改善患者胃潴留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胃潴留 小肠喂养管 效果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神经电生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华 何金华 +2 位作者 熊裕娟 周洪涛 段雅琴 《中国康复》 202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神经电生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8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促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促醒治疗的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神经电生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8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促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促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2组患儿均在入院时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四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同时行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评估患儿的意识状态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儿BAEP、EEG、SEP分级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BAEP分级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G、SEP分级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CRS-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意识恢复率较对照组提高,但2组患儿意识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能改善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的神经电生理情况,对重症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儿有促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重症脑损伤 意识障碍 神经电生理 促醒
下载PDF
高压氧对重症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广鑫 许民辉 +2 位作者 徐伦山 张香菊 王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8期3901-3901,共1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为主辅助药物治疗重症脑损伤后行迁延性昏迷(prolongeclcoma,PC)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损伤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取对照分析的方法。治疗后3~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远期生活质量评... 目的探讨高压氧为主辅助药物治疗重症脑损伤后行迁延性昏迷(prolongeclcoma,PC)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损伤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采取对照分析的方法。治疗后3~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arnofskyperformancescale,KPS)。语言障碍程度分级评价,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组的疗效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t=9.976,P<0.01)。结论高压氧为主辅助药物治疗重症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对减少伤残率和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高压氧 迁延性昏迷 治疗 PC 语言障碍
下载PDF
重症脑损伤患者行血管内热交换低温治疗中寒战的监测、干预及护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闻亚 张鑫 +3 位作者 王蕊 陈晓杰 历静 李苗 《现代临床护理》 2016年第2期58-62,共5页
血管内热交换是低温治疗的一种新型降温技术,通过具有降温冷却作用的体外机及能插入机体下腔静脉的热交换导管,直接降低患者核心温度,达到低温治疗效果[1]。随着临床实践的开展,原有的深度低温(〈28℃)与中度低温(28~31℃)因其过多... 血管内热交换是低温治疗的一种新型降温技术,通过具有降温冷却作用的体外机及能插入机体下腔静脉的热交换导管,直接降低患者核心温度,达到低温治疗效果[1]。随着临床实践的开展,原有的深度低温(〈28℃)与中度低温(28~31℃)因其过多的并发症已逐渐被临床所淘汰,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低温治疗目标值是32~35℃,即轻度低温[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血管内热交换 低温治疗 寒战
下载PDF
严格血糖控制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转归的影响——临床荟萃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尹宁宁 岳晓艳 +1 位作者 蔡业华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评价严格血糖控制(tight glycemia control,TGC)对重症脑损伤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全面收集有关TGC在重症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成年患者,随机接受TGC或传统血糖控制(conventional g... 目的评价严格血糖控制(tight glycemia control,TGC)对重症脑损伤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全面收集有关TGC在重症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成年患者,随机接受TGC或传统血糖控制(conventional glycemia control,CGC)方案治疗,转归指标包括病死率、远期神经功能转归、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其中中文发表7项、英文9项。10项研究的改良Jadad评分≥4分,其中中文发表研究仅占1项。荟萃分析显示,与CGC相比,接受TGC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远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TGC组中存活患者的远期神经功能转归明显改善(比值比=1.37,95%可信区间:1.05~1.80)。结论 TGC可改善重症脑损伤患者远期神经功能转归,中文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血糖控制 重症脑损伤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脑损伤疗效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广鑫 杨东虹 +1 位作者 邹咏文 沈光健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重症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取分组对照 ,一组用常规综合治疗 ,一组用纳洛酮加综合治疗。而后进行用药前、用药后以及 3~ 6个月后进行量化评定 ,GCS、GOS、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等级。结果 应用纳洛酮治...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重症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取分组对照 ,一组用常规综合治疗 ,一组用纳洛酮加综合治疗。而后进行用药前、用药后以及 3~ 6个月后进行量化评定 ,GCS、GOS、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等级。结果 应用纳洛酮治疗组死亡 4例 (2 0 % )、生存者恢复良好 8例 (40 % )、中残 6例 (30 % )、重残 2例 (10 % )。与对照组比较卡方检验P <0 0 1有显著差异。结论 纳洛酮治疗有助于降低急性重症脑外伤的病死率、伤残率 ,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纳洛酮 治疗 药物疗法 疗效
下载PDF
重症脑损伤的神经内分泌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晓梅 宿英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01-503,共3页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病理机制 神经内分泌异常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变化 下丘-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
下载PDF
肺康复对急性重症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哲伟 叶思思 +2 位作者 叶群 张中凯 林静静 《中国康复》 2021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肺康复在急性重症脑损伤(SABI)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方法:50例SA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目的:探讨肺康复在急性重症脑损伤(SABI)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方法:50例SA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膈肌移动度以及氧合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且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2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康复能有效缩短SABI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膈肌移动度,但对氧合指数改善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 急性重症脑损伤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