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Cu接头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及强磁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程从前 赵杰 +2 位作者 徐洋 许富民 杨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9-456,共8页
钎焊和扩散焊制备的Sn/Cu接头在无磁场下不同温度时效,研究接头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IMC)层的生长行为。结果表明:两种接头界面IMC层在时效初始时刻的横截面和形貌均不同,在时效过程中的生长行为类似,钎焊和扩散焊接头界面IMC层的生长激... 钎焊和扩散焊制备的Sn/Cu接头在无磁场下不同温度时效,研究接头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IMC)层的生长行为。结果表明:两种接头界面IMC层在时效初始时刻的横截面和形貌均不同,在时效过程中的生长行为类似,钎焊和扩散焊接头界面IMC层的生长激活能分别为116和94kJ/mol。为研究强磁场对界面IMC层生长行为的影响,两种试样在190℃、磁场强度为8T时效。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接头界面IMC层的生长动力学相同,但晶粒形貌和晶体取向差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Cu 金属间化合物层 时效 强磁场
下载PDF
原位反应制备表面有铁硅金属间化合物层的镁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薛亚军 刘铭理 方信贤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79,共5页
采用Fe-Mg-SiO_2反应体系和放热反应法,制备了镁基复合材料,同时在其表层制备出铁硅金属间化合物层,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化合物层、复合材料及界面的组织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表面化合物层主要为FeSi_(2.5)金属间化合物,化合物层... 采用Fe-Mg-SiO_2反应体系和放热反应法,制备了镁基复合材料,同时在其表层制备出铁硅金属间化合物层,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化合物层、复合材料及界面的组织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表面化合物层主要为FeSi_(2.5)金属间化合物,化合物层厚度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和预制压力提高而增大,化合物层的平均厚度和硬度分别达到95μm和557 HV以上,复合材料中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颗粒分布均匀,颗粒尺寸小于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层 镁基复合材料 硬度 放热反应法
下载PDF
累积叠轧制备的Cu/Al/Cu复合板材金属间化合物层演变及其对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琳 谢志宝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6,共7页
目的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Cu(商业纯铜)/Al(AA1060)/Cu复合板材累积叠轧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对材料性能的强化规律。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350~500℃)累积叠轧制备Cu/Al/Cu层状复合板材,深入分析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形状、元素分... 目的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Cu(商业纯铜)/Al(AA1060)/Cu复合板材累积叠轧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对材料性能的强化规律。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350~500℃)累积叠轧制备Cu/Al/Cu层状复合板材,深入分析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形状、元素分布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金属化合物层的厚度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且随着轧制温度的不同,形貌呈现很大的差异。当轧制温度为350℃和400℃时,金属间化合物相对平整。轧制温度升高到450℃时,金属间化合物层呈现锯齿形,使该工艺条件下加工的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强度(273 MPa)和塑性(4.06%)。结论制备Cu/Al/Cu层状复合材料过程中,通过优化轧制温度这一重要轧制参数,能实现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叠轧 Cu/Al/Cu复合板材 金属间化合物层 力学性能
下载PDF
Sn-3.0Ag-0.5Cu-XCo钎焊接头金属间化合物层电迁移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立民 徐广臣 +1 位作者 孙嘉 郭福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38-442,共5页
研究了以Co颗粒为增强相的Sn3.0Ag0.5Cu钎料合金接头的电迁移特性。结果表明,50℃、104A/cm2条件下直至16d,Sn3.0Ag0.5Cu-0.2Co钎料接头无明显电迁移现象产生。将温度提高至150℃后,接头正、负极处金属间化合物(IMC)层的厚度产生明显差... 研究了以Co颗粒为增强相的Sn3.0Ag0.5Cu钎料合金接头的电迁移特性。结果表明,50℃、104A/cm2条件下直至16d,Sn3.0Ag0.5Cu-0.2Co钎料接头无明显电迁移现象产生。将温度提高至150℃后,接头正、负极处金属间化合物(IMC)层的厚度产生明显差异,即电子风力引发的‘极化效应’。Sn3.0Ag0.5Cu钎料接头在通电1d和3d后,正、负极处IMC层的结构发生了相反的变化。而Sn3.0Ag0.5Cu-0.05Co接头在通电3d后,负极处产生明显裂纹。此外,Co的引入有效地缓解了IMC层的生长趋势,提高了接头显微组织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迁移 无铅钎料 CO 金属间化合物层
原文传递
金属石墨层间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和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桂玲 戴柏青 韦永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07-1910,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 B3 LYP方法 ,对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石墨层间化合物 (A-GIC,AE-GIC和 T-GIC)进行计算 .从原子净电荷、 Mulliken重叠布居和轨道电子数等角度讨论了 A-GIC和 AE-GIC的电子结构与成键特性 ,初步阐明了结构与...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 B3 LYP方法 ,对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石墨层间化合物 (A-GIC,AE-GIC和 T-GIC)进行计算 .从原子净电荷、 Mulliken重叠布居和轨道电子数等角度讨论了 A-GIC和 AE-GIC的电子结构与成键特性 ,初步阐明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根据计算结果 ,结合热力学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金属石墨化合物 B3LYP计算 电子结构 热力学分析 密度泛函
下载PDF
强磁场下Sn-3Ag-0.5Cu/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行为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杰 朱凤 +1 位作者 尹德国 王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研究了3 T和8 T强磁场作用下Sn-3A g-0.5Cu/Cu焊接接头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在170℃时效过程中的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强磁场作用下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呈抛物线规律;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Sn-3A g-0.5Cu/Cu界... 研究了3 T和8 T强磁场作用下Sn-3A g-0.5Cu/Cu焊接接头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在170℃时效过程中的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强磁场作用下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呈抛物线规律;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Sn-3A g-0.5Cu/Cu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速度加快.分析认为强磁场的存在加快了原子的运动,提高了原子的扩散系数,从而加快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层 强磁场 抛物线规律 生长速率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的界面表征及生长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满婷 魏振雄 +1 位作者 苏喜喜 祖国胤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将SUS441不锈钢薄板和1060纯铝薄板交替叠放后,经“轧制复合—合金化退火”工艺制得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Fe-Al metal-intermetallic-laminate,Fe-Al MIL)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O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 将SUS441不锈钢薄板和1060纯铝薄板交替叠放后,经“轧制复合—合金化退火”工艺制得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Fe-Al metal-intermetallic-laminate,Fe-Al MIL)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O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等设备测试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Fe-Al MIL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组织形貌、物相组成及化合物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在640℃退火时,均匀层的主要物相为Fe_(2)Al_(5),且有原子分数为5%~6%的Cr固溶于该均匀层;在高于640℃退火时,除由Fe_(2)Al_(5)相组成的均匀层之外,化合物层还出现了明显的由Fe_(4)Al_(13)相和Cr_(2)Al_(13)相组成的两相层,且两相层交界处有Al_(5.50)Cr_(1.95)Fe_(2.55)相析出;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加,Fe_(2)Al_(5)相的生长规律满足抛物线法则,其生长激活能为192.28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基叠复合材料 轧制复合 界面 金属化合物 生长动力学
下载PDF
铝/镁叠层复合材料成形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8
作者 孙靖 蒋笑 +4 位作者 郄默繁 王捷 徐勇 马飞煌 张莹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15-24,共10页
铝/镁叠层复合材料可通过韧脆相复合实现材料强度与塑性的同时提升,并可兼具镁合金高比强度与铝合金可加工性能及耐蚀性好的优点,进一步扩大镁合金的应用范围。综述了铝/镁叠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探讨了铝/镁叠层复合材料层间... 铝/镁叠层复合材料可通过韧脆相复合实现材料强度与塑性的同时提升,并可兼具镁合金高比强度与铝合金可加工性能及耐蚀性好的优点,进一步扩大镁合金的应用范围。综述了铝/镁叠层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探讨了铝/镁叠层复合材料层间结合机制、结合界面微观组织演变,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成机理、分布、形貌与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叠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演变 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 抑制方法
下载PDF
时效时间对Sn-58Bi-xCe/Cu焊点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兵兵 杨莉 +2 位作者 相积岑 徐刘峰 彭雪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4-46,50,共4页
研究了时效时间对Sn-58Bi/Cu和Sn-58Bi-0.5Ce/Cu焊点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增加,Sn-58Bi/Cu和Sn-58Bi-0.5Ce/Cu焊点组织逐渐粗化,界面IMC厚度不断增加;同一时效时间下,Sn-58Bi-0.5Ce/Cu焊点的晶粒尺寸和界面IMC... 研究了时效时间对Sn-58Bi/Cu和Sn-58Bi-0.5Ce/Cu焊点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增加,Sn-58Bi/Cu和Sn-58Bi-0.5Ce/Cu焊点组织逐渐粗化,界面IMC厚度不断增加;同一时效时间下,Sn-58Bi-0.5Ce/Cu焊点的晶粒尺寸和界面IMC层厚度均低于Sn-58Bi/Cu焊点。焊点的显微硬度均随时效时间增加先增大后降低,且Sn-58Bi-0.5Ce/Cu焊点的显微硬度均高于Sn-58Bi/Cu焊点。Ce颗粒的添加可有效抑制时效过程中焊点组织的粗化及界面IMC层厚度的增加,从而获得较高的显微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时 显微组织 金属间化合物层 显微硬度
下载PDF
6061铝合金/Q235镀锌钢冷金属过渡熔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妍 杨尚磊 +2 位作者 邹玉国 姜亦帅 杨智华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7-81,共5页
采用冷金属过渡(CMT)熔钎焊工艺对6061铝合金和Q235镀锌钢异种材料进行了对接焊,并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表面成形质量良好;焊接接头由熔化区、热影响区和界面层等3部分构成;熔化区组织由α-Al... 采用冷金属过渡(CMT)熔钎焊工艺对6061铝合金和Q235镀锌钢异种材料进行了对接焊,并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表面成形质量良好;焊接接头由熔化区、热影响区和界面层等3部分构成;熔化区组织由α-Al固溶体和铝硅共晶组织组成,热影响区组织较母材的发生了粗化,界面层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IMCs),界面层厚度约为8μm,且界面层向熔化区单向生长;6061铝合金母材侧的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度最低(42HV),界面层的硬度最高(365HV);对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为161 MPa,约为6061铝合金的0.69倍,抗拉强度明显高于搭接接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过渡熔钎焊 对接接头 显微组织 金属间化合物层
下载PDF
1Cr18Ni9Ti钢热浸镀铝层的组织结构
11
作者 陈镐 桑革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4-66,共3页
在结构材料表面热浸镀铝可以减少氚渗透造成的损失和环境危害。研究了1Cr18Ni9Ti不锈钢在不同工艺条件(气氛、温度、覆盖剂等)下热浸镀的镀层的形貌与结构,并优选了工艺覆盖剂。结果表明:镀层由表面纯铝层和中间层构成,中间层主要为FeAl... 在结构材料表面热浸镀铝可以减少氚渗透造成的损失和环境危害。研究了1Cr18Ni9Ti不锈钢在不同工艺条件(气氛、温度、覆盖剂等)下热浸镀的镀层的形貌与结构,并优选了工艺覆盖剂。结果表明:镀层由表面纯铝层和中间层构成,中间层主要为FeAl3和Fe2Al5的金属间化合物;铝液在空气中的高温氧化阻碍了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使中间层存在大量贯穿性缺陷,氩气保护和使用覆盖剂能减少或避免缺陷的形成;在4种覆盖剂中,使用50.0%KCl+25.0%NaCl+17.0%NaF+8.0%AlF3制得的镀层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铝 覆盖剂 金属间化合物层 组织结构 缺陷
下载PDF
钢/铝异种金属激光深熔钎焊接头特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蔡鹏飞 陈强 陈树海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激光深熔钎焊的方法系统研究了Q235钢板/5052铝合金板的接头特性.研究发现,钢/铝异种金属激光熔钎焊接头界面处生成了平均厚度在5~10μm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其中靠近钢侧的部分为较为平整的Fe 2Al 5,靠近铝侧的部分为针状或舌状的Fe 4... 采用激光深熔钎焊的方法系统研究了Q235钢板/5052铝合金板的接头特性.研究发现,钢/铝异种金属激光熔钎焊接头界面处生成了平均厚度在5~10μm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其中靠近钢侧的部分为较为平整的Fe 2Al 5,靠近铝侧的部分为针状或舌状的Fe 4Al 13,化合物层的厚度随界面热输入的提高而增加.接头的抗拉强度随着界面处的热输入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断裂位置为金属间化合物层内部或其与母材的结合面处,脆性断裂特征明显,最高抗拉强度为55.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铝异种金属 激光深熔钎焊 金属间化合物层 脆性断裂 抗拉强度
下载PDF
铝和钢异种金属焊接发展现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杨阳 石岩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21-25,共5页
对近年来铝钢焊接的各种常见的焊接方法(压焊,搅拌摩擦焊接,钎焊,熔焊)进行综述,认为铝钢的异种材料焊接关键在于对金属间脆性化合物层进行控制。详细介绍了压焊,钎焊在控制化合物层厚度上的优势。指出各种焊接方式在实际生产中的不足,... 对近年来铝钢焊接的各种常见的焊接方法(压焊,搅拌摩擦焊接,钎焊,熔焊)进行综述,认为铝钢的异种材料焊接关键在于对金属间脆性化合物层进行控制。详细介绍了压焊,钎焊在控制化合物层厚度上的优势。指出各种焊接方式在实际生产中的不足,并对铝钢焊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和钢 异种金属 焊接 金属脆性化合物
下载PDF
合金元素Sb对Galvalume镀层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14
作者 李溧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6-157,160,共3页
向55%Al-Zn-1.6%Si熔池中加入0.1%Sb、0.3%Sb和0.5%Sb,在600℃进行热浸镀实验,对镀层组织进行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并对镀层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熔池中加入0.1%Sb即能对镀层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起到... 向55%Al-Zn-1.6%Si熔池中加入0.1%Sb、0.3%Sb和0.5%Sb,在600℃进行热浸镀实验,对镀层组织进行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并对镀层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熔池中加入0.1%Sb即能对镀层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随后进一步提高Sb的量,对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的抑制作用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valume镀 金属间化合物层 显微组织
下载PDF
铝/钛异种金属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接工艺试验研究
15
作者 张贤昆 石磊 +1 位作者 武传松 李胜利 《航天制造技术》 2023年第4期7-11,共5页
搅拌摩擦焊在铝/钛异种金属焊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采用常规搅拌摩擦焊进行铝/钛异种金属焊接时,在焊缝根部仍易产生弱连接缺陷。为此,采用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接新工艺进行了4mm厚的2024铝合金与TC4钛合金的焊接工艺试验,焊后进行... 搅拌摩擦焊在铝/钛异种金属焊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采用常规搅拌摩擦焊进行铝/钛异种金属焊接时,在焊缝根部仍易产生弱连接缺陷。为此,采用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接新工艺进行了4mm厚的2024铝合金与TC4钛合金的焊接工艺试验,焊后进行了接头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通过与常规搅拌摩擦焊接工艺进行对比,发现辅加超声振动能够改善铝/钛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缝表面成形,降低接头根部弱连接缺陷的高度,减少接头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在搅拌头转速为400r/min,焊接速度为45mm/min时,接头的抗拉强度可达到343.3MPa,相比于常规搅拌摩擦焊提升18.9%,达到铝合金母材强度的76.2%。研究证实了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接新工艺在铝/钛异种金属焊接方面的优势,为提高铝/钛异种金属的焊接质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强化搅拌摩擦焊 铝/钛异种焊 焊缝成形 金属间化合物层 超声辅助
下载PDF
Effect of Mo and ZrO_(2)nanoparticles addition on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shear strength of Sn58Bi/Cu solder joint
16
作者 Amares SINGH Hui Leng CHOO +1 位作者 Wei Hong TAN Rajkumar DURAIRA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619-2628,共10页
The influence of Mo and ZrO_(2)nanoparticles addition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shear strength of Sn58Bi solder joint was investigated.The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s of Sn58Bi/Cu,Sn58Bi+Mo/Cu and Sn58Bi+ZrO_(... The influence of Mo and ZrO_(2)nanoparticles addition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shear strength of Sn58Bi solder joint was investigated.The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s of Sn58Bi/Cu,Sn58Bi+Mo/Cu and Sn58Bi+ZrO_(2)/Cu solder joints were analysed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coupl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and the X-ray diffraction(XRD).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s)of MoSn_(2)are detected in the Sn58Bi+Mo/Cu solder joint,while SnZr,Zr_(5)Sn_(3),ZrCu and ZrSn_(2)are detected in Sn58Bi+ZrO_(2)/Cu solder joint.IMC layers for both composite solders comprise of Cu_(6)Sn_(5) and Cu_(3)Sn.The SEM images of these layer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IMC layer’s thickness.The average IMC layer’s thickness is 1.4431μm for Sn58Bi+Mo/Cu and 0.9112μm for Sn58Bi+ZrO_(2)/Cu solder joints.Shear strength of the solder joints was investigated via the single shear lap test method.The average maximum load and shear stress of the Sn58Bi+Mo/Cu and Sn58Bi+ZrO_(2)/Cu solder joints are increased by 33%and 69%,respectively,as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Sn58Bi/Cu solder joint.By comparing both composite solder joints,the latter prevails better as adding smaller sized ZrO_(2)nanoparticles improves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granting a stronger solder j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free solder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IMC layer thickness shear strength dislocation density ZrO_(2)nanoparticles Mo nanoparticles
下载PDF
Sn-Zn-Bi-Ga掺杂Ti纳米颗粒钎料制备及钎焊性能
17
作者 刘广柱 吕明垚 +3 位作者 马志军 魏崇 吴佳美 王泽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8-624,共7页
为解决Sn-Zn系无铅钎料性能难以满足电子封装实际应用的问题,采用Ti纳米颗粒掺杂的方法制备了Sn-5Zn-10Bi-0.5Ga+x Ti无铅钎料(x为质量分数,分别取0.05%、0.1%、0.3%、0.5%),研究了Ti纳米颗粒对钎料的润湿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钎... 为解决Sn-Zn系无铅钎料性能难以满足电子封装实际应用的问题,采用Ti纳米颗粒掺杂的方法制备了Sn-5Zn-10Bi-0.5Ga+x Ti无铅钎料(x为质量分数,分别取0.05%、0.1%、0.3%、0.5%),研究了Ti纳米颗粒对钎料的润湿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钎焊的钎焊接头界面处的组织结构、金属间化合物扩散层厚度特征,以及力学性能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纳米颗粒的添加能提高钎料的润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还能改善界面处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当添加Ti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0.3%时,钎料抗氧化性能最好,其氧化增重质量比最先趋于稳定且增长率最低,其焊件的剪切强度为32.10 MPa,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Zn-Bi-Ga钎料 纳米颗粒 低温封装 金属化合物扩散 剪切强度
下载PDF
铝和Q235镀锌钢搭接GMAW熔-钎焊接头组织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建雄 李亚江 +1 位作者 秦国良 王娟 《现代焊接》 2013年第3期26-28,共3页
本文以AI-5Si焊丝为填充材料,研究了采用GMAW焊实现Q235钢和5A02铝合金熔一钎焊连接的可行性,分析了接头区显微组织和缺陷。结果表明,采用GMAW焊可以实现Q235钢和5A02铝合金的良好连接,并在钢与钎料连接界面处产生了5um左右的金属... 本文以AI-5Si焊丝为填充材料,研究了采用GMAW焊实现Q235钢和5A02铝合金熔一钎焊连接的可行性,分析了接头区显微组织和缺陷。结果表明,采用GMAW焊可以实现Q235钢和5A02铝合金的良好连接,并在钢与钎料连接界面处产生了5um左右的金属间化合物层,钢与钎料连接界面处显微硬度可达192.6MPa。当选择工艺参数不当时,在熔一钎焊接头内发现了气孔、未钎透及热裂纹等缺陷,未钎透和热裂纹主要分布在焊接接头根部,焊接接头根部成为钢铝熔-钎焊连接的一个薄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镀锌钢 熔-钎焊 接头区显微组织 金属间化合物层
下载PDF
交变磁场辅助添加镍中间层镁/钢激光熔钎焊接头的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戎易 程东海 +2 位作者 熊震宇 陈益平 刘钊泽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4-53,共10页
采用激光熔钎焊技术进行镁/钢异种材料的搭接试验,通过添加镍中间层调控焊缝成分,并通过外加纵向交变磁场调控接头的组织形貌,从而提升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强烈的电磁搅拌促进了镁、镍、铁元素之间的扩散与反应;外加交变磁场... 采用激光熔钎焊技术进行镁/钢异种材料的搭接试验,通过添加镍中间层调控焊缝成分,并通过外加纵向交变磁场调控接头的组织形貌,从而提升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强烈的电磁搅拌促进了镁、镍、铁元素之间的扩散与反应;外加交变磁场后,镁侧焊缝熔池中的带状Fe-Ni固溶体使接头的机械咬合作用增强,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类熔焊区与类钎焊区未生成树枝状AlNi,类熔焊区形成的连续的纳米级AlNi层对接头具有强化作用,提高了接头的力学性能。接头的拉剪强度随着励磁电流I_(E)与励磁频率f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激光功率P=1250 W,焊接速度v=20 mm/s,I_(E)=1.2 A,f=35 Hz时,接头的拉剪强度最高,达到了228 MPa,比无交变磁场时提高了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熔钎焊 交变磁场 机械咬合 金属间化合物层 拉剪强度
原文传递
TA2/不锈钢/Q235复合板的界面结构和失效行为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钊 何维均 陈泽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9,共9页
采用热轧复合法制备了TA2/不锈钢/Q235复合板,并对其开展了不同温度的轧后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以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了退火温度对复合板界面附近微观组织、金属间化合物等特征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计和平面内压缩试验研究了退... 采用热轧复合法制备了TA2/不锈钢/Q235复合板,并对其开展了不同温度的轧后退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以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了退火温度对复合板界面附近微观组织、金属间化合物等特征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计和平面内压缩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复合板变形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锈钢侧到钛侧,界面依次由σ相(富Cr的Fe基固溶体)、χ相(富Cr的TiFe^(2)相)、TiCr_(2)+TiFe_(2)、TiFe等化合物组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σ相和TiFe的层厚相较于χ相和TiCr_(2)+TiFe_(2)增加更明显。显微硬度测试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Q235层硬度逐渐降低,而Ti层硬度则是先降低后升高,硬度升高主要与元素扩散有关。平面内压缩过程中,会发生TA2与不锈钢之间的层间开裂,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层间开裂越早,这主要与越厚的金属间化合物易萌生裂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2/不锈钢/Q235复合板 扩散 金属间化合物层 界面失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