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谈成任墓地出土立佛像的时代与早期金铜佛像的断代研究
1
作者 巫鸿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7,共8页
2021年咸阳市东汉成任墓地中出土了两尊小型青铜佛像,材料报道后国内外学界有不同看法,一些学者认为是十六国时期造像,因该墓早年被盗而混进墓室。本文在系统收集早期金铜佛像材料和对分析方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讨论了与成任村出土青铜... 2021年咸阳市东汉成任墓地中出土了两尊小型青铜佛像,材料报道后国内外学界有不同看法,一些学者认为是十六国时期造像,因该墓早年被盗而混进墓室。本文在系统收集早期金铜佛像材料和对分析方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讨论了与成任村出土青铜立佛像断代最有关系的三组例证及其年代关系,认为此像从艺术风格看确属东汉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任墓地 早期金铜佛像 时代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浅析古代金铜佛像的制作技术
2
作者 王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5期154-157,共4页
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自东汉出现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其制作技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及时代特征。通过对金铜佛像成型工艺、表面加工工艺及科学分析研究的梳理,可知金铜佛像基于造型的复杂程度选用不同的铸造方法,通常线条弯折幅度较大、有透... 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自东汉出现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其制作技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及时代特征。通过对金铜佛像成型工艺、表面加工工艺及科学分析研究的梳理,可知金铜佛像基于造型的复杂程度选用不同的铸造方法,通常线条弯折幅度较大、有透空装饰需求、细节刻画多且流畅度较高的造型,使用失蜡法更符合铸造设计,而泥范法多见范线、铸造缺陷等痕迹残留。制作精良的佛像在表面装饰上会增加鎏金、贴金、彩绘、嵌错等装饰工艺,体现了自汉代以后中国本土铸造技术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佛像 制作技术 失蜡法 范铸法
下载PDF
梵相东成中国最早的金铜佛像
3
作者 陈宇宏 《西部大开发》 2023年第1期160-163,共4页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旨在营造保护文化自然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关键词 自然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金铜佛像 良好氛围 重要性
下载PDF
咸阳成任墓地出土东汉金铜佛像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冉万里 李明 赵占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94,共13页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洪渎原成任墓地发掘了一处东汉晚期家族墓地,出土了两尊金铜佛像,它们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可独立供养的金铜佛像。通过对其形制特征、制作工艺和金属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初步认定系本土制作的具有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洪渎原成任墓地发掘了一处东汉晚期家族墓地,出土了两尊金铜佛像,它们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可独立供养的金铜佛像。通过对其形制特征、制作工艺和金属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初步认定系本土制作的具有犍陀罗风格和马图拉风格的金铜佛像。这两尊金铜佛像的出土,对于佛教及佛教造像艺术的传入、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阳 东汉晚期 金铜佛像 犍陀罗 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长安地区北朝金铜佛像形制与铸造技术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春 《文博》 2016年第3期37-44,共8页
长安地区早在十六国时期已有金铜佛像传入。长安地区北朝金铜佛像有圆雕、背屏式、板式造像三类,其中背屏式占绝大多数。造像技术有范铸法和失蜡法两种,至迟在北魏末期的530年前后,长安地区已经出现了成熟的失蜡法技术铸造佛像;至迟在... 长安地区早在十六国时期已有金铜佛像传入。长安地区北朝金铜佛像有圆雕、背屏式、板式造像三类,其中背屏式占绝大多数。造像技术有范铸法和失蜡法两种,至迟在北魏末期的530年前后,长安地区已经出现了成熟的失蜡法技术铸造佛像;至迟在北魏太和年间,长安地区已经出现了范铸法铸造的金铜佛像。部分出土或馆藏的北朝金铜造像为20世纪初期伪制,必须进行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佛像 失蜡法 范铸法 伪制
下载PDF
咸阳成任墓地出土东汉金铜佛像科学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建西 邵安定 +2 位作者 宋俊荣 李明 赵占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本文对陕西咸阳成任墓地东汉墓M3015出土的两件犍陀罗风格金铜佛像开展了工艺考察和检测分析,主要采用了宏观观察、超景深显微摄像、X光摄像、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金矿相显微分析等方法。结果表明两件佛像材质均为铅锡青铜,以陶... 本文对陕西咸阳成任墓地东汉墓M3015出土的两件犍陀罗风格金铜佛像开展了工艺考察和检测分析,主要采用了宏观观察、超景深显微摄像、X光摄像、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金矿相显微分析等方法。结果表明两件佛像材质均为铅锡青铜,以陶范法铸造,并经插接组合、锉磨、钻孔等工序制成。两件金铜佛像的合金成分、铸造技术与犍陀罗地区同时期铜雕像技术有差别,而与商周秦汉青铜器的主流相同,应是具有犍陀罗风格的中国本土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佛像 制作工艺 成任墓地
下载PDF
金铜佛像市场现状与反思
7
作者 张凯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4年第3期42-44,共3页
随着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火爆,金铜佛像日益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然而,光环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它们不仅影响了金铜佛像在当代的发展,有的甚至背离了其基本属性和内涵。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加以调整纠正,通过正确引导和宣传,以展现其... 随着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火爆,金铜佛像日益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然而,光环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它们不仅影响了金铜佛像在当代的发展,有的甚至背离了其基本属性和内涵。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加以调整纠正,通过正确引导和宣传,以展现其精神财富和思想精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能使金铜佛像的市场化运作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促使其乘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大势而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佛像 艺术品市场 现状 反思
下载PDF
明清金铜佛像
8
作者 韩映雪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由于明代佛学兴盛,广建寺院,为满足朝廷布施及民间供奉的需要,金铜佛像迅速发展,形成了永乐、宣德年间最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铜佛像"。此时的造像面相丰满、造型优美、金水充足,艺术水平极高。清代造像继承明代风气,使汉藏金铜佛像达... 由于明代佛学兴盛,广建寺院,为满足朝廷布施及民间供奉的需要,金铜佛像迅速发展,形成了永乐、宣德年间最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铜佛像"。此时的造像面相丰满、造型优美、金水充足,艺术水平极高。清代造像继承明代风气,使汉藏金铜佛像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些佛像不仅是佛教徒膜拜崇奉的对象,也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受到中外收藏界的深爱。现介绍几尊明清金铜佛像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佛像 明清 宣德年间 艺术水平 艺术遗产 造像 佛教徒 收藏界
下载PDF
灵相佛光——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漫谈 被引量:1
9
作者 丹曲藏族 《西藏艺术研究》 2003年第2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藏传佛教 金铜佛像艺术 显宗类佛像 密宗佛像 雕塑艺术 外国风格 本土风格 内地风格
下载PDF
观看方式——藏式金铜佛像与观者的内在精神
10
作者 王霞 《艺术科技》 2013年第5期72-72,共1页
艺术史的艺术观看一层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性的注视观赏一件艺术品;另一层应指我们看待艺术品产生的心理共鸣,包括它的各种社会角色,以及由艺术所产生的人们看待他人的观念世界的外显。本文通过不同视角对藏式金铜佛像的分析来研究其外显... 艺术史的艺术观看一层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性的注视观赏一件艺术品;另一层应指我们看待艺术品产生的心理共鸣,包括它的各种社会角色,以及由艺术所产生的人们看待他人的观念世界的外显。本文通过不同视角对藏式金铜佛像的分析来研究其外显与观者的内在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金铜佛像 观看方式 内在精神 中国古代艺术品 图像与思想
下载PDF
宜昌博物馆馆藏金铜佛像介绍
11
作者 傅先荣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宜昌博物馆 藏传佛教密宗 说法印 金铜佛像
下载PDF
广西钦江故城采集鎏金铜佛像初考
12
作者 黄登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14期18-20,共3页
钦江故城是南朝至隋唐时期以钦州为主要根据地,掌管北部湾沿海一带政权,管理钦州对外贸易活动的宁氏家族的统治中心。1977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在故城遗址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在地表采集到一件鎏金铜佛像。通过初步考证,该鎏... 钦江故城是南朝至隋唐时期以钦州为主要根据地,掌管北部湾沿海一带政权,管理钦州对外贸易活动的宁氏家族的统治中心。1977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在故城遗址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在地表采集到一件鎏金铜佛像。通过初步考证,该鎏金铜佛像的制作年代应在隋朝,极有可能是摩诃迦叶尊者的塑像,并且应该属于某个包含“一佛二弟子”组合雕塑的组成构件。这为将来研究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在北部湾地区的活动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江故城 金铜佛像 摩诃迦叶 一佛二弟子
下载PDF
宫廷制作之精品 汉藏融会之典范 永宣金铜佛像 盛世梵音 唯美永恒
13
作者 李崇寒 《国家人文历史》 2016年第4期42-47,共6页
在当今拍卖市场上,随便一件明永宣造像都能拍出千万甚至上亿的价格。何为永宣造像?这指的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宫廷制作、兼具汉藏风格的藏式佛像。其中又尤以金铜佛像引入瞩目。2006年,明永乐金铜释迦牟尼坐像成交价为1.16亿港元;7年后... 在当今拍卖市场上,随便一件明永宣造像都能拍出千万甚至上亿的价格。何为永宣造像?这指的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宫廷制作、兼具汉藏风格的藏式佛像。其中又尤以金铜佛像引入瞩目。2006年,明永乐金铜释迦牟尼坐像成交价为1.16亿港元;7年后,类似的金铜佛像身价翻倍。这倒不是因为此类造像有多罕见,有学者曾做过统计,永宣造像国内现存就有约300尊,甚至可能还有大量未被发现者;也不是因为它披上了"皇家制造"的外衣,就能让众多具有宫廷情结的收藏家趋之若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佛像 宫廷 制作 精品 盛世 唯美 拍卖市场 释迦牟尼
下载PDF
金铜佛像的变迁与收藏
14
作者 苏锋 《美术之友》 2004年第6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金铜佛像 佛教造像 藏传金铜 佛像艺术 金铜佛造像 清三代 髻珠 佛身 刻款 明永乐
下载PDF
十六国时期的金铜佛像
15
作者 朱慧敏(编辑) 《理财(经济)》 2021年第2期102-102,共1页
早期的佛像文化往往混杂着道家文化、神仙方术和神话故事。佛像文化真正意义的出现应该在3世纪中期以后,即十六国时期。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是从公元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前赵及成汉政权起,至公元439年拓跋焘灭北凉,北魏统一中国为止... 早期的佛像文化往往混杂着道家文化、神仙方术和神话故事。佛像文化真正意义的出现应该在3世纪中期以后,即十六国时期。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是从公元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前赵及成汉政权起,至公元439年拓跋焘灭北凉,北魏统一中国为止。一百多年间,入主中原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相继建立过很多国家,混战和屠杀严重影响了当时北方社会的发展。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通过丝绸之路,佛教开始在黄河流域发展并兴盛起来,金铜佛造像开始大量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金铜佛造像 金铜佛像 神话故事 丝绸之路 拓跋焘 道家文化 神仙方术
下载PDF
布达拉宫金铜佛像精萃
16
作者 王家鹏 《中国西藏》 2001年第2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布达拉宫 金铜佛像 佛教文化 雕塑艺术 尼泊尔 文化艺术 绿救度佛母像 中国 西藏
下载PDF
蒙古国扎那巴扎尔及金铜佛像
17
作者 王大方 《丝绸之路》 2000年第5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巴扎尔 乌兰巴托 金铜佛像 喀尔喀部
下载PDF
延和元年鎏金铜弥勒佛像发愿文考释
18
作者 杨晓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9期14-17,共4页
文章主要对延和元年鎏金弥勒佛像发愿文的内容、结构以及用字及书法艺术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这尊弥勒佛像不仅见证了弥勒下生信仰的传播,同时也反映出南北朝初期,在战乱频发的背景下,平民百姓对社会安定的深切渴望。
关键词 阜阳市博物馆 金铜佛像 弥勒下生 佛教信仰
下载PDF
延和元年鎏金弥勒佛像艺术风格分析
19
作者 杨晓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8期122-125,共4页
文章主要对延和元年鎏金弥勒佛像的服饰、姿态、发髻纹饰、背光和台座等方面进行了艺术风格分析。认为该佛像展现出早期关中地区佛像艺术与南朝艺术融合的特征,揭示了北魏初期汉地文化艺术对佛教造像艺术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阜阳市博物馆 金铜佛像 弥勒 佛像艺术
下载PDF
海外藏河北金铜佛像举要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建宇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85,共12页
十六国北朝时,河北是中国金铜佛像制作中心,然而重要造像大半流失海外。其中建武四年造像、哈佛藏燃肩佛坐像等早期金铜佛坐像,体现出佛像从携入汉地,到由本土工匠加工改造的历史图景。仅见于河北饶阳的"二佛并立"式释迦多宝... 十六国北朝时,河北是中国金铜佛像制作中心,然而重要造像大半流失海外。其中建武四年造像、哈佛藏燃肩佛坐像等早期金铜佛坐像,体现出佛像从携入汉地,到由本土工匠加工改造的历史图景。仅见于河北饶阳的"二佛并立"式释迦多宝像,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质;一系列北朝金铜佛立像,构成了一个独立演进的主题系列;此外三件精美的隋阿弥陀佛整铺造像,既是中国金铜佛像的顶峰之作,同时也是净土信仰流行的重要实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金铜佛像 佛教造像 海外流失文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