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针刺过程中针体受力的动态监测系统研制 被引量:46
1
作者 丁光宏 沈雪勇 +3 位作者 戴建华 刘辉 姚伟 李信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针刺手法是决定中医针灸疗效的关键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以前关于针灸手法的研究都只能根据医生和病人的感觉与经验来确定 ,这严重阻碍了针灸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应用现代集成传感技术和生物力学原理 ,研制一套能在人活体上测试各种针... 针刺手法是决定中医针灸疗效的关键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以前关于针灸手法的研究都只能根据医生和病人的感觉与经验来确定 ,这严重阻碍了针灸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应用现代集成传感技术和生物力学原理 ,研制一套能在人活体上测试各种针刺手法并能感受施针者和受针者相互作用力的检测系统。通过临床实际操作 ,记录到了均匀捻转和均匀提插手法的针体受力波形 ,从而实现了在针刺过程中对针上作用力的定量与客观化的实时检测。为提高临床针刺效果及针灸经络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手段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针刺过程 体受力 动态监测系统
下载PDF
浅谈针刺过程中押手操作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宗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71-672,共2页
探讨押手操作在针刺治病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针刺前 ,有探明穴位、分散病人注意、减少针刺疼痛、分散卫气和固定腧穴局部的作用 ;针刺中 ,有配合刺手进针、行气、引导进针和改变经气运行方向的作用 ;针刺出针后 ,有实施补泻操作、防止经... 探讨押手操作在针刺治病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针刺前 ,有探明穴位、分散病人注意、减少针刺疼痛、分散卫气和固定腧穴局部的作用 ;针刺中 ,有配合刺手进针、行气、引导进针和改变经气运行方向的作用 ;针刺出针后 ,有实施补泻操作、防止经气外泄、预防针穴局部气滞血瘀和解除滞针现象的作用。针刺治病时 ,不仅要重视刺手的操作手法 ,还要注重押手的操作 ,左右手要密切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过程 押手操作 疗法 气至病所
下载PDF
针刺起爆中针刺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严楠 蔡瑞娇 华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16-421,共6页
从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尖头和平头两种击针在针刺过程中的力学模型、戳击速度模型和针刺功率模型,并导出了分析解。力学模型包含了炸药屈服应力和摩擦系数、击针形状和刺入深度;速度模型和功率模型中除含有前者的影响因素外,还含有击针... 从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尖头和平头两种击针在针刺过程中的力学模型、戳击速度模型和针刺功率模型,并导出了分析解。力学模型包含了炸药屈服应力和摩擦系数、击针形状和刺入深度;速度模型和功率模型中除含有前者的影响因素外,还含有击针质量和初速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工品 数学模型 起爆 针刺过程
下载PDF
简述气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段爱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04年第11期997-997,共1页
针刺治疗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针刺疗效与针刺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应--"得气"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就气在针刺过程中的作用作简要论述. 1气的生成及其功能 古代哲学认为气是构成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气... 针刺治疗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针刺疗效与针刺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应--"得气"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就气在针刺过程中的作用作简要论述. 1气的生成及其功能 古代哲学认为气是构成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气由于其在人体内分布的部位不同,其来源及功能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名称,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 治疗 针刺过程
下载PDF
针刺过程中针刺非织造布不匀率的分析
5
作者 А.Н.Костикова 王惠中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45-46,40,共3页
非织造布面密度不匀率是决定非织造布使用性能和生产过程经济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这一不匀率是改进非织造布生产机械、工艺过程的一个主要问题.非织造布生产工艺过程主要是在传统纺织工艺设备上实现的.针刺非织造布的不匀率指标为1... 非织造布面密度不匀率是决定非织造布使用性能和生产过程经济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这一不匀率是改进非织造布生产机械、工艺过程的一个主要问题.非织造布生产工艺过程主要是在传统纺织工艺设备上实现的.针刺非织造布的不匀率指标为10%(目前指标一般为小于5%——编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过程 非织造布 不匀率
下载PDF
论《内经》针刺治神及其在针灸推拿中的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付艾妮 祁友松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09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治神 《内经》 灸推拿 医患双方 针刺过程 临床疗效 治疗效果 医者
下载PDF
针刺肾旁穴对发情母兔血浆中与生殖相关生物活性物质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牛建荣 杨国林 +5 位作者 郎子文 张国伟 李广林 罗超应 周绪正 李锦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生物活性物质 生殖过程 针刺过程 兔血浆 肾旁穴 单胺类神经递质 发情 分泌机能
下载PDF
略论针刺治神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建江 《新疆中医药》 2006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治神 精神因素 宝命全形论 密切关系 医患双方 临床治疗 操作手法 疗效 针刺过程
下载PDF
试述针刺用针之道
9
作者 李永堂 周志华 陈月琴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年第8期502-503,共2页
关键词 针刺过程 手法 相辅相成 治神 调气
下载PDF
浅谈针刺得气的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文涛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20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得气 针刺过程 灼热感 反应时 感觉 沉重
下载PDF
针刺晕针4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沛荣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8期1005-1005,共1页
晕针是指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目眩、恶心欲吐、出汗心慌等症状,甚至出现晕厥的现象。晕针的出现没有固定时间,事先无法确定,针灸前后随时都可能发生。晕针原因有:①饥饿紧张;②施针体位不适;③针刺强度,针具粗细;④身体虚... 晕针是指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目眩、恶心欲吐、出汗心慌等症状,甚至出现晕厥的现象。晕针的出现没有固定时间,事先无法确定,针灸前后随时都可能发生。晕针原因有:①饥饿紧张;②施针体位不适;③针刺强度,针具粗细;④身体虚弱;⑤气候炎热,空气混浊,声音嘈杂等。笔者于2006年至今于临床上曾遇4例空腹患者针刺后晕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过程 头晕目眩 固定时间 体位不适 身体虚弱 患者
下载PDF
近十年来留针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2
作者 左政 姜云武 +2 位作者 汤晓云 张轶 管仲洁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0-63,共4页
通过对古代医家及近10多年来有关针刺留针的文献进行整理,从留针时间长短与针刺疗效关系进行总结归纳,认为留针是针刺过程中一个较重要环节,能否建立客观可行性的留针时间标准是针灸发展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 时间 古代医家 疗效关系 重要环节 针刺过程
下载PDF
蜂针导致晕针超敏反应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珊芸 李万瑶 孙悦榕 《中国蜂业》 2010年第10期38-39,共2页
蜂针晕针是指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其临床表现为:轻度时头昏目眩、恶心欲呕,重度时则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大汗淋漓,甚至出现唇甲青紫、四肢发冷、血压下降、不省人事、脉微欲绝等症状。
关键词 超敏反应 针刺过程 临床表现
下载PDF
针灸晕针护理分析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第2期69-69,共1页
晕针指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晕针常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以致针刺时或留针时发生此症。晕针并不少见,其处... 晕针指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晕针常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以致针刺时或留针时发生此症。晕针并不少见,其处置主要以临床护理为主,现将笔者的经验和护理方法简要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分析 针刺过程 体质虚弱 精神紧张 体位不当 临床护理
下载PDF
晕针的临床护理
15
作者 朱庆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2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临床护理 针刺过程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 心率增快 血压下降 护理体会
下载PDF
谈医者得气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轶 阎丽娟 温景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05-905,共1页
关键词 得气 医者 医患双方 针刺过程 古今医家 感应
下载PDF
天灸通脉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甄秀彦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第5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灸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脉散 循经感传现象 天灸 针刺过程 临床疗效 通则不痛
下载PDF
Treatment of Encapsulated Blebs with Slit-Lamp Needling and Subconjunctival Interferon Injection
18
作者 Zhen Mao Xing Liu Yimin Zhong Dan Cao Mei Li Fenfen Yu 《Eye Science》 CAS 2011年第3期138-142,共5页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lit-lamp needle revision with subconjunctival interferon injection in eyes with encapsulated blebs.Methods:We reviewed a series of 25 cases(27 eyes) in which primary ...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lit-lamp needle revision with subconjunctival interferon injection in eyes with encapsulated blebs.Methods:We reviewed a series of 25 cases(27 eyes) in which primary needling with 5×105 IFN α-2b injection was performed for bleb encapsulation and analysed the results over a follow-up period of at least 12 months.Results:The mean time to development of encapsulated blebs after the surgery was 23.85±10.66 days(9 to 60 days).The mean IO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2.51±5.30 mm Hg at diagnosis of encapsulated blebs to 17.26±7.72 mm Hg at the last visit(P=0.009).Of the 27 eyes,15(55.56%) achieved a successful result,10(37.04%) were qualified for success and the remaining 2(7.4%) were considered as failure.The qualified success group took 1.70±0.67 antiglaucoma medications.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were detected.Conclusion:The needling procedure associated with subconjuctival injection of IFN α-2b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encapsulated ble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治疗 针刺过程 干扰素 裂隙灯 眼结膜 滤过 包裹 平均时间
下载PDF
晕针后反收奇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罡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0-790,共1页
晕针是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以突然出现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或神志不清、仆倒在地、唇甲青紫、脉微细欲绝等为主要症状。在针灸临床上,晕针现象较为常见,而在晕针症... 晕针是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以突然出现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或神志不清、仆倒在地、唇甲青紫、脉微细欲绝等为主要症状。在针灸临床上,晕针现象较为常见,而在晕针症状缓解后反收奇效的病例实属少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过程 头晕目眩 面色苍白 恶心呕吐 血压下降 神志不清 灸临床
原文传递
Full process of recommendation formulation fo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Taking World Feder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Societie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llergic Rhinitis as an example
20
作者 Chao YANG Guan-qun WANG +7 位作者 Sheng CHEN Shuo DU Shan-ze WANG Xiao-long XIE Bi-hui PENG Wei GUO Shi-hao DU Ji-ping ZHAO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52-257,共6页
The formulation of recommendations is a crucial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which requires tools provided by the GRADE methodology.These tools include the evidence quality assessment tool,t... The formulation of recommendations is a crucial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which requires tools provided by the GRADE methodology.These tools include the evidence quality assessment tool,the evidence summary tool,and the evidence-to-decision(EtD)framework.Although there is a methodologically guided standard pathway for formulating recommend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it remains unclear how to translate this theoretical pathway into the practical process for formulating recommendations and what the specific steps in this process entail.Therefore,this paper takes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Societie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llergic Rhinitis as an example to detail the full process of formulating recommendations and summaries it into a three-step method.Step one:Collect original material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o create EtD table.Step two:Distribute and collect EtD table,and preliminarily gather the recommendation voting results.Step three:Organize"salami-slicing pattern"guideline development group consensus meeting to formulate recommendations.The three-step method for formulating recommend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ully utilizes the GRADE EtD table to provide guideline development group with decision-making foundation and reference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including the importance of clinical questions,balance of benefits and harms,quality of evidence,resource required,values and preferences,health equity,acceptability,and feasibility.This approach enhances th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nature of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This paper provides a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to formulat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ncoming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which aims to establish a standard pathway for the formulation of acupunctur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FORM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