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的品种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天赐 马天封 +6 位作者 柯健 朱铁忠 何海兵 尤翠翠 吴晨阳 王冠军 武立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0-830,共11页
【目的】探明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品种共性农艺与生理特征,为实现区域稻米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年和2022年,分别采用14个和13个常规粳稻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系统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及... 【目的】探明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品种共性农艺与生理特征,为实现区域稻米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年和2022年,分别采用14个和13个常规粳稻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系统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及构成、食味品质及质构特性,以及生物量、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群体光合势(LAD)等农艺与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品种间的食味值和产量具有较大变幅,为此,按食味值和产量进行聚类,将不同水稻品种分为味中低产(ML)、味中高产(MH)和味优高产(GH)3种类型。GH类型品种2年的平均食味值和产量分别为68.5和10.2 t·hm^(-2),较MH和ML综合提高食味值6.8%、产量14.6%。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表现来看,与MH和ML相比,GH类型品种表现最高的结实率和口感得分。从生物量积累的过程来看,GH类型品种增加了灌浆初期的干物质积累比例,表现最高的抽穗-抽穗后15d的干物质积累。进一步分析此阶段干物质积累成因发现,GH类型品种在稳定增加LAD的同时,显著增加了茎鞘中NSC的转运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结实率与口感得分、抽穗-抽穗后15 d的干物质积累和LAD及NSC转运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保持较高的抽穗-抽穗后15 d LAD(100.4 m^(2)·m^(-2)·d)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灌浆期茎鞘NSC的转运率(79.9%)促进灌浆启动,增加抽穗-抽穗后15 d干物质积累(3.6 t·hm^(-2)),提高水稻结实率(95.4%)和口感(9.6),是该区域味优高产协同水稻品种的共性特征。此外,研发以提高灌浆期NSC转运量和抽穗期植株茎鞘NSC积累为目标的水肥管理技术,有望进一步发挥上述味优高产协同品种的产量和食味品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粳稻 味优高产 结实率 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运
下载PDF
1961—2020年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如意 宋雨佳 +2 位作者 赵传湖 黄菲 王国复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9,共13页
近几十年来长江下游地区夏季(6—8月)降水量呈现出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利用1961—2020年夏季台站降水资料,通过降水项分解法,定量分析了该降水趋势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日降水量显著增加... 近几十年来长江下游地区夏季(6—8月)降水量呈现出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利用1961—2020年夏季台站降水资料,通过降水项分解法,定量分析了该降水趋势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日降水量显著增加造成,而日降水量显著增加主要与整层水汽垂直梯度增大和垂直上升速度增强所导致的降水增加有关;2)长江下游地区对流层低层大气温度因地面升温的加热作用而显著上升,高层大气温度受亚太振荡相位正转负的影响而下降,使得高、低层大气的温差变大,低层大气比湿升高、高层大气比湿降低,导致整层水汽垂直梯度增加,为局地降水的增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低层大气异常辐合加之显著增长的不稳定能量为垂直上升运动的增强和对流性降水的增加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从而造成了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显著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夏季降水 降水项分解 比湿垂直梯度 垂直上升速度
下载PDF
上海市洪涝灾害损失对长江下游地区的辐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苏鑫 胡庆芳 +3 位作者 郭靖 王银堂 李伶杰 王磊之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3期27-31,69,共6页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跨区域产业关联损失已成为灾害损失评估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准确量化洪涝灾害损失的辐射影响对于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评估了不同暴雨重现期情景下上海市减停产损失的基...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跨区域产业关联损失已成为灾害损失评估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准确量化洪涝灾害损失的辐射影响对于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评估了不同暴雨重现期情景下上海市减停产损失的基础上,采用两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和分析了长江下游地区不同省(直辖市)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间反馈效应,量化了上海市洪涝灾害损失对长江下游地区的辐射影响。结果表明,暴雨重现期10 a、20 a、30 a、50 a、100 a时,上海市的减停产损失分别为14.01亿元、19.83亿元、25.58亿元、33.82亿元和46.24亿元;在长江下游地区,上海市与浙江省的经济相互影响强度最大,且跨区域产业关联损失以溢出效应为主导;上海市发生洪涝灾害时,跨区域波及效应将导致长江下游地区损失增加26.24%。因此,在城市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不仅要关注洪涝灾害对自身的影响,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地域之间的波及影响,以便更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间接损失评估 跨区域辐射影响 上海市 长江下游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夜鹭种群微卫星变异及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常青 曹发华 +2 位作者 朱立峰 张保卫 周开亚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7-663,共7页
利用微卫星位点对长江下游地区夜鹭3个地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了Ah526位点外,其他7个位点在夜鹭种群中均为高度多态。在3个地方种群中,6个微卫星位点中经Bonferroni校正后南京大校场种群和芜湖四... 利用微卫星位点对长江下游地区夜鹭3个地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了Ah526位点外,其他7个位点在夜鹭种群中均为高度多态。在3个地方种群中,6个微卫星位点中经Bonferroni校正后南京大校场种群和芜湖四褐山种群中分别有2个及3个位点显示杂合不足,显著偏离了哈迪-温伯平衡,这可能与夜鹭繁殖后个体的扩散能力较强及长江下游地区夜鹭存在着替代型迁徙现象有关。突变-漂移平衡分析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夜鹭种群显著具有杂合过剩的位点,这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夜鹭种群已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近期可能经历了瓶颈效应,种群数量曾经下降。地方种群间Fst分析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夜鹭地方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遗传结构,在保护与管理上可以作为同一个保护单元(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鹭 微卫星DNA 遗传多样性 哈迪-温伯平衡 瓶颈效应 长江下游地区 微卫星位点 种群结构 地方种群 变异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43
5
作者 朱宵峰 钱永甫 +1 位作者 宁亮 俞剑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IPCC(1995)第二次科学评估报告指出了极端气象事件变化研究的重要意义[1]。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往往是我国暴雨洪涝的多发区域,造成严重灾害,因此,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暴雨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选取了长江下游地区52站1960~2003... IPCC(1995)第二次科学评估报告指出了极端气象事件变化研究的重要意义[1]。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往往是我国暴雨洪涝的多发区域,造成严重灾害,因此,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暴雨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选取了长江下游地区52站1960~2003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EOF分析将其分为3个分区,采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及趋势系数法等分析方法研究各分区汛期暴雨降水的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汛期同为暴雨降水的集中时期,但各分区暴雨降水在汛期降水中所占比重略有差异,暴雨降水量、频次所占比例的空间分布为西区较大、东区和北区略小,暴雨平均强度则西区和北区东部强、其他区域小。同一区域中降水量与频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区域间仅暴雨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好。暴雨降水量44 a中呈现了增加的趋势。各区汛期暴雨具有多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暴雨降水量和频次的周期在西区与全区的较为一致,主要是6~9 a的周期振荡。东区和北区有着不同尺度的振荡周期。各区的暴雨降水强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3 a的周期振荡。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降水量除北区外,全区及其他分区的突变时刻均发生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这一时期,暴雨降水量在1980年代中期~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增长的过程,北区趋势并不显著。全区暴雨平均强度在突变时刻之后有一个减弱的过程,而西区和北区的暴雨平均强度变化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汛期 暴雨 气候特征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近五百年洪涝序列的R/S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周寅康 张捷 +1 位作者 王腊春 严苏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78-84,共7页
根据一定洪涝指标建立了长江下游地区近五百年洪涝序列,对该序列的Hurst指数的计算以及滑动序列和滑动定长序列Hurst指数谱的分析,表明:长江下游地区洪涝序列是分数布朗噪声序列,具有较明显的Hurst效应;其Hurs... 根据一定洪涝指标建立了长江下游地区近五百年洪涝序列,对该序列的Hurst指数的计算以及滑动序列和滑动定长序列Hurst指数谱的分析,表明:长江下游地区洪涝序列是分数布朗噪声序列,具有较明显的Hurst效应;其Hurst指数H及H指数谱离H=1/2的白噪声序列较近,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较弱的持续性。R/S分析要求较长的序列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洪涝序列 R/S分析 HURST指数
下载PDF
6000aBP以来长江下游地区古洪水与气候变化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强 姜彤 +1 位作者 施雅风 苏布达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8-374,共7页
通过对埋藏古树、泥炭、以及海相贝壳测年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 ,结果表明 :长江下游地区 6 0 0 0aBP以来古洪水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这一地貌特点 ,使得海面变化对于研究区洪水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 通过对埋藏古树、泥炭、以及海相贝壳测年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 ,结果表明 :长江下游地区 6 0 0 0aBP以来古洪水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这一地貌特点 ,使得海面变化对于研究区洪水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的海面上升对长江下游河段径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上溯以及地面排水不畅 ,致使洪水发生频率加大以及洪水危害的程度加强 ,出现“小水大灾”的现象 .长江三角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与美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的对比研究表明 ,长江三角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在大的气候变化趋势上与全球其它地区是相似的 ,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特点的同时又具有区域响应的特点 ,这对于未来研究区洪水发生的预测有着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年资料 长江下游地区 古洪水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新近沉积土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国兴 陈继华 +2 位作者 刘雪珠 朱定华 胡庆兴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49-57,共9页
通过对长江下游地区南京、苏州、常州、徐州、泰州、盐城、扬州、无锡、镇江、张家港、连云港、启东、常熟、江阴、宿迁等15个城市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粉土、粉细砂和粗砂等七类新近沉积土共计27... 通过对长江下游地区南京、苏州、常州、徐州、泰州、盐城、扬州、无锡、镇江、张家港、连云港、启东、常熟、江阴、宿迁等15个城市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粉土、粉细砂和粗砂等七类新近沉积土共计275个原装土样历时3年的自振柱试验研究,给出了长江下游地区七类新近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比 G/Gmax和阻尼比λ与剪应变幅值γ变化的平均曲线的拟合曲线、包络线及其参数的推荐值。由于未见报道其他研究者对长江下游地区新近沉积土动力参数的系统研究,该研究成果有利于加深对该长江下游地区各类新近沉积土动力特性的认识,并对该地区各类工程建设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且有利于推动长江下游地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新近沉积土 动剪切模量比 阻尼比 自振柱试验
下载PDF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水土资源利用问题的认识——以长江下游地区若干城市地区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姚士谋 陈爽 +1 位作者 解晓南 陈振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3-728,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过程出现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由于人口与产业不断集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加大,道路网密度增加,开发区扩大,使得城市空间迭加扩展,造成了严重的水土资源利用失衡,生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过程出现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长江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由于人口与产业不断集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加大,道路网密度增加,开发区扩大,使得城市空间迭加扩展,造成了严重的水土资源利用失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使本地区城市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以长江下游地区为例,对本区城市化过程中有关水土资源环境恶化、水污染增加、土地资源流失,以及城镇化速度过快的情况,作了深入分析论证,同时对长江下游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措施,特别是对如何加强长三角地区水质环境的整治提出了4点切实可行的办法与措施,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过程 水土资源利用 长江下游地区 新思维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过去300年的气候变化(英文)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保 周清波 施雅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2-357,共6页
采用重建的合肥年冬季温度序列和降水序列分析了长江下游地区过去 30 0年的气候变化。在温度序列中 ,18世纪的大部分 ,19世纪中期和 2 0世纪的温度较为温暖 ,最暖的十年出现于 1990s ,而最冷的年代为 1870s ,该温度序列与邻近其它地区... 采用重建的合肥年冬季温度序列和降水序列分析了长江下游地区过去 30 0年的气候变化。在温度序列中 ,18世纪的大部分 ,19世纪中期和 2 0世纪的温度较为温暖 ,最暖的十年出现于 1990s ,而最冷的年代为 1870s ,该温度序列与邻近其它地区重建的温度序列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降水序列显示年至多年尺度的气候波动 ,湿期发生于1730s~ 176 0s ,1844~ 185 4年 ,186 6~ 1910年 ,而干期出现于 180 6~ 182 5年 ,185 5~ 186 7年 ,以及 2 0世纪的大部分。温度和降水间的关系表明 ,在年至十年尺度上 ,该地区气候变化主要以暖干或冷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气候变化 长江流域 300年 历史 合肥市
下载PDF
近10年来长江下游地区耕地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2-567,共6页
基于遥感资料和GIS分析,对1988~1998年长江下游地区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变数量特征,以及耕地变化强度、耕地流失强度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对耕地变化导致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1988~1998... 基于遥感资料和GIS分析,对1988~1998年长江下游地区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变数量特征,以及耕地变化强度、耕地流失强度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对耕地变化导致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1988~1998年,耕地与林地、灌丛、水体之间的转变,对其数量动态变化起着主要作用,在上述转变过程中,耕地总体表现出数量明显减少、质量降低的趋势;②农田向城镇的单向转移,体现了区域快速城市化对耕地的侵占过程,从空间分布看,该过程主要体现于上海、苏锡常地区、南京、杭州等城市化过程最为剧烈的地区;③长江下游地区1988~1998年耕地年均流失率为0.77%,流失的主体部分是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巢湖平原自然条件优越、水利灌溉配套设施完善的传统优质耕地,新形成的部分则主要来自于滩涂湿地开垦及低山丘陵地区毁林开荒。总体而言,长江下游地区耕地流失体现在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两个方面,并伴随着一系列生态破坏问题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耕地流失 土地利用 数据处理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设施大棚中沼气利用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辉 王成 +2 位作者 孙国峰 苏小俊 何加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35-38,45,共5页
研究了沼气处理对长江下游地区大棚内3种蔬菜植物学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点燃沼气灯可使大棚内气温、地温提高0.4~3.2℃,使大棚内CO2浓度提升1677 mg/L;能显著增加萝卜的根粗及根鲜重、大白菜的单株重、青菜的单株重及叶片数;... 研究了沼气处理对长江下游地区大棚内3种蔬菜植物学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点燃沼气灯可使大棚内气温、地温提高0.4~3.2℃,使大棚内CO2浓度提升1677 mg/L;能显著增加萝卜的根粗及根鲜重、大白菜的单株重、青菜的单株重及叶片数;使萝卜、大白菜及青菜的产量分别提高24.62%、35.16%和64.45%;可明显降低3种蔬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Vc含量,但这些营养物质的总量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沼气 设施栽培 蔬菜 效果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不同播期玉米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江晓东 梁红丽 +4 位作者 李伟燕 耿硕鹏 杨琦堡 吴可人 杨晓亚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78-81,共4页
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不同播期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2015年在江苏南京进行2个播期(S1:05月16日;S2:06月06日)试验,测定玉米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穗位叶的光响应曲线,分析3个时期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光饱和点(light sat... 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不同播期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2015年在江苏南京进行2个播期(S1:05月16日;S2:06月06日)试验,测定玉米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穗位叶的光响应曲线,分析3个时期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简称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表观量子效率(the 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简称AQE)整体上表现为S1<S2,说明S2播期处理玉米的光合能力高于S1。S2播期的开花期—灌浆期日平均净辐射(R_n)和平均气温(T)高于S1,这种气象条件有利于S2播期处理玉米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T_r)的增加,提高净光合速率(P_n),最终提高玉米产量。长江下游地区的梅雨和随后的高温天气影响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适时晚播可使玉米在开花期避开多雨的天气,在灌浆期避开高温,增大光合作用速率,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玉米 播期 光合特性 光响应曲线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下载PDF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文人与书画治生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永斌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101,共5页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一些文人出于各种原因参与书画治生,促进了当地书画市场的发育,他们将书画作品推向市场,将其书画作品化为商品,甚至将书画作品明码标价出售;另一方面,一些书画家还亲自或怂恿学生、门人参与赝品的制作和销售,对...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一些文人出于各种原因参与书画治生,促进了当地书画市场的发育,他们将书画作品推向市场,将其书画作品化为商品,甚至将书画作品明码标价出售;另一方面,一些书画家还亲自或怂恿学生、门人参与赝品的制作和销售,对书画市场的发育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他们通过出售书画以达到自己的治生目的,一部分文人借此获利不菲,亦有许多文人仅能维持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长江下游地区 文人 书画 治生 商品化 赝品
下载PDF
唐代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伯重 《中国农史》 1986年第2期1-11,共11页
国内外的中国农业史与中国经济史专家,通常把宋代视为长江下游地区农业发展取得划时代的进步、甚至出现“革命”的时代。但实际上,宋代长江下游地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最主要的成就,在唐代即已取得。
关键词 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发展 休耕地 中国农业 长江下游地区 农田水利建设 水稻生产 水稻种植 长江流域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城镇发展研究──以江、浙两省为例
16
作者 叶信岳 李王鸣 邬亚芳 《长江论坛》 1998年第1期47-50,共4页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城镇发展 小城市 地区 城市空间结构 乡镇工业 城市人口 专业市场 小城镇 城市化
下载PDF
发展逻辑与路径转化:近世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动力的历史分析
17
作者 董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92,共8页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通过劳动分工、生产专业化、商品化,依靠不断扩大的商品市场,在"斯密型动力"推动下有效缓解了日益严峻的经济压力,开启了经济转型的进程。通过转变,该地区的经济商品化程度和工业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通过劳动分工、生产专业化、商品化,依靠不断扩大的商品市场,在"斯密型动力"推动下有效缓解了日益严峻的经济压力,开启了经济转型的进程。通过转变,该地区的经济商品化程度和工业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然而,这种"斯密型动力"和生产"过密化"愈发展,对产生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就愈大、阻碍性就愈强。事实证明,这种早期的农村工业化并不必然导致近代工业化,长江下游地区(乃至全国)也并不存在一个类似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 “斯密型动力” 早期工业化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宋代葬俗的考古学研究
18
作者 吴敬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544-555,共12页
长江下游地区主要是包括了现在的浙江、上海、江苏南部以及安徽南部地区,这一地区的宋代墓葬目前已经发现和报道了相当多的材料,从这些墓葬的形制和随葬品来看,与周边的江西、湖北以及福建地区的宋代墓葬有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对长江下... 长江下游地区主要是包括了现在的浙江、上海、江苏南部以及安徽南部地区,这一地区的宋代墓葬目前已经发现和报道了相当多的材料,从这些墓葬的形制和随葬品来看,与周边的江西、湖北以及福建地区的宋代墓葬有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对长江下游地区宋代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特色的梳理,我们发现以墓葬为代表的地下葬俗与本地区宋代社会历史密切相关,并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宗教、交流等因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宋代墓葬 地域特色 形成原因
下载PDF
发展逻辑与路径转化:近世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动力的历史分析
19
作者 董佳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2年第1期36-41,共6页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通过劳动分工、生产专业化、商品化,依靠不断扩大的商业市场,在"斯密型动力"推动下有效缓解了日益严峻的经济压力,开启了经济转型的进程。通过转变,该地区的经济商品化程度和工业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通过劳动分工、生产专业化、商品化,依靠不断扩大的商业市场,在"斯密型动力"推动下有效缓解了日益严峻的经济压力,开启了经济转型的进程。通过转变,该地区的经济商品化程度和工业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然而,这种"斯密型动力"和生产"过密化"愈发展,对产生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就愈大、阻碍性就愈强。事实证明,这种早期的农村工业化并不必然导致近代工业化,长江下游地区(乃至全国)也并不存在一个类似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长江下游地区 “斯密型动力” 早期工业化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首次钻遇中三叠统超压天然气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通 李建青 +5 位作者 邵威 方朝刚 周道容 滕龙 黄宁 叶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5-676,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长江下游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但是该地区缺油无气,油气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问题。急国家之所需,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提出“优先突破下游、积极拓展中游、适当... 1研究目的(Objective)长江下游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但是该地区缺油无气,油气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问题。急国家之所需,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提出“优先突破下游、积极拓展中游、适当兼顾上游”的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调查总体部署要求,组织开展长江下游页岩气调查科技攻坚战,力争实现新区新层系油气突破发现,开辟长江下游油气勘查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能源需求量 持续增长 油气勘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 长江下游地区 生态文明建设 油气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