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区氮添加和间作种植互作对燕麦和豌豆根系构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鲍根生 李媛 +2 位作者 冯晓云 张鹏 孟思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4,共12页
种间根系的相互作用是禾豆间作体系系统生产力提升的关键途径,外源氮素添加也能显著改变植物根系构型。然而,有关氮添加和间作种植方式对燕麦和豌豆根系构型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以燕麦和豌豆为对象,比较氮添加和不同间作... 种间根系的相互作用是禾豆间作体系系统生产力提升的关键途径,外源氮素添加也能显著改变植物根系构型。然而,有关氮添加和间作种植方式对燕麦和豌豆根系构型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以燕麦和豌豆为对象,比较氮添加和不同间作种植方式对燕麦和豌豆生物量、根系形态及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氮隔行间作燕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最高,而高氮单播豌豆生物量最高;2)高氮隔行间作燕麦除根体积和根尖数外,其他根系形态参数显著高于单播燕麦,高氮单播豌豆的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最高,而未添加氮单播豌豆的分叉数、内部和外部连接数最高;3)高氮间作燕麦拓扑指数和分形维数较高,未添加氮单播豌豆分形维数较高;4)氮添加和间作种植可增加燕麦根体积、根表面积、外部连接数和促进侧根生长,而间作种植和氮添加却降低豌豆根系连接数、根尖数、内部连接数和抑制侧根发育。由此可见,氮添加和间作种植通过增加燕麦根系与土壤接触面积强化燕麦获取土壤的能力,进而使间作燕麦生物量快速增加,这将为燕麦和豌豆间作体系中燕麦常表现出强竞争力和积累高生物量提供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豌豆 间作 根系形态 拓扑结构
下载PDF
滴灌下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德志 崔文芳 +3 位作者 陈静 刘剑 秦丽 严海欧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2-341,共10页
为研究氮肥减量结合生物炭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设置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生物炭(2,4,6 t·hm^(-2))、氮肥减量(165,210,255 kg·hm^(-2))三因素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 为研究氮肥减量结合生物炭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设置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生物炭(2,4,6 t·hm^(-2))、氮肥减量(165,210,255 kg·hm^(-2))三因素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的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单作与间作模式玉米适宜的用量分别为氮肥210与255 kg·hm^(-2),生物炭用量均为4 t·hm^(-2)。间作系统产量达到13395 kg·hm^(-2),较单作玉米下降20.13%,间作玉米、大豆较相应单作产量分别下降35.69%和56.39%,有效株数低是导致间作玉米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单位面积株数与单株粒数的合理调控是决定间作大豆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间作处理IN3C2(氮肥225 kg·hm^(-2)、生物炭4 t·hm^(-2))玉米的Pn从大口期到灌浆期持续升高,在灌浆期达到峰值,大豆从开花期经历结荚期到鼓粒期持续升高,在鼓粒期达到峰值,较其它处理具有显著光合优势,且大豆在结荚期和鼓粒期表现显著的边际优势。综上,滴灌下,氮肥减量与生物炭配施,单作和间作玉米较优的氮肥用量分别为210和255 kg·hm^(-2),生物炭为4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小麦玉米间作氮肥后移利于减少土壤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强 徐珂 +5 位作者 樊志龙 殷文 范虹 何蔚 胡发龙 柴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5-1307,共13页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小麦玉米间作水分高效利用潜力挖掘不足,制约多熟种植稳定发展的问题,拟通过探明不同氮肥后移比例对小麦玉米间作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为绿洲灌溉区水分高效利用麦玉间作模式创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小麦玉米间作水分高效利用潜力挖掘不足,制约多熟种植稳定发展的问题,拟通过探明不同氮肥后移比例对小麦玉米间作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为绿洲灌溉区水分高效利用麦玉间作模式创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20—2021年在甘肃农业大学绿洲农业综合试验站开展,设小麦玉米间作、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3种种植模式,针对玉米设不施氮(N0)、氮肥后移20%(N1)、氮肥后移10%(N2)和传统施氮氮肥不后移(N3)4个处理,间作玉米和单作玉米各施氮处理下总施氮量分别为210和360kg·hm^(-2),研究不同种植制度及氮肥后移比例对小麦和玉米的土壤蒸发、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小麦、玉米独立生长阶段间作处理的棵间蒸发量大于单作,间作小麦棵间蒸发较单作小麦增大15.9%—16.7%,间作玉米棵间蒸发较单作玉米增大5.4%—14.7%,麦玉共生期间作棵间蒸发量较单作加权降低4.6%—6.1%;全生育期棵间蒸发总量表现为:小麦玉米间作最大、单作玉米次之、单作小麦最小,在间作模式中,氮肥后移20%处理棵间蒸发量较传统施氮降低6.5%,且小麦带棵间蒸发量较玉米带增大12.6%—17.3%,是间作系统棵间蒸发的主要来源。间作系统中氮肥后移20%和后移10%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较传统施氮分别降低34.3和18.9 mm,E/ET与传统施氮差异不显著。间作系统籽粒产量较单作加权平均提高21.1%—39.0%,间作系统氮肥后移20%处理籽粒产量较传统施氮提高28.8%,其中间作小麦、间作玉米氮肥后移20%处理较传统施氮分别提高24.3%、30.8%。间作种植模式氮肥后移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单作加权平均显著提高15.0%、12.3%,其中氮肥后移20%处理较传统施氮提高35.9%,氮肥后移10%处理较之提高19.3%。【结论】小麦玉米间作种植模式结合氮肥后移20%能减少土壤蒸发和全生育期耗水量,提高产量和水分生产力,是绿洲灌区小麦玉米间作高产高效生产可采用的施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氮肥后移 棵间蒸发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作干物质积累和氮磷吸收利用的边际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德志 崔文芳 +5 位作者 陈静 刘剑 秦丽 王利平 赵永来 王利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2-560,共9页
【目的】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机制,对实现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试验设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3种种植方式,分别测定玉米大口期、吐丝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 【目的】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机制,对实现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试验设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3种种植方式,分别测定玉米大口期、吐丝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和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积累量,研究间作对玉米、大豆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吸收积累特性,明确氮磷吸收利用的边际效应。【结果】与单作相比,间作降低了玉米干物质和氮磷的积累,促进了根系吸收氮向籽粒的分配;降低了大豆干物质积累,尤其对中行的影响大于边行,边行干物质、氮磷积累体现边际效应优势;与单作体系相比,间作使玉米大豆植株茎叶营养器官氮转移量均减少,分别降低22.13%、29.85%,转运氮对玉米籽粒氮的贡献率分别下降5.11%、17.45%,且根系吸收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均高于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间作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氮利用效率,较玉米、大豆单作分别提高2.34%、4.62倍,使系统氮效率较单作大豆提高26.82%,较单作玉米降低10.16%,玉米在系统产量中占主导地位,占系统产量的82.27%,土地当量比(LER)达到1.47,系统产量为13110 kg/hm^(2),较单作玉米下降3.96%。【结论】间作优势主要在于促进根系吸收氮向籽粒的分配,提高氮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氮利用效率 边际效应
下载PDF
茶树间作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丽华 黄自德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8期35-39,共5页
茶树间作是一种可持续的茶园管理方式。该文综述决定茶树间作模式的关键因素,茶树间作对茶园气象因子、土壤营养含量、茶园病虫害和茶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对茶树间作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关键词 茶树间作 间作模式 关键因素 间作效益 应用前景
下载PDF
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永杰 吴强盛 +3 位作者 汪芳玲 徐雅雯 韩梦壮 肖之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目的】探讨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茶单作模式(Cam)、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Cam&Car)和薄壳山核桃单作模式(Car)3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0~30 cm... 【目的】探讨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茶单作模式(Cam)、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Cam&Car)和薄壳山核桃单作模式(Car)3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0~30 cm林地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以及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间作模式林地土壤pH值和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均居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之间。间作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效钾(AK)、有效硫(AS)、交换性钙(ECa)含量。3种模式土壤真菌测序共获得1 084个OTUs,共有OTUs数量为111个,特有OTUs的数量表现为Car> Cam&Car> Cam。3种模式共鉴定出8门11纲56目131科201属257种真菌,其中Saccharomycetes、Sordariomycetes、Agaricomycetes是3种模式共有优势菌纲,Wickerhamomyces是共有优势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3种模式土壤真菌ACE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即Car> Cam&Car> Cam,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Cam&Car间作模式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均有交集,其中与Car单作模式交集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属水平主要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与交换性钙含量、有效钾含量、有效硫含量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结论】油茶与薄壳山核桃间作增大了林地养分消耗,但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建议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时,加大肥力管理,特别是含钙、钾和硫元素肥料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薄壳山核桃 间作 土壤 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南疆干旱区枣园间作板蓝根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军 顾义 +1 位作者 刘丽霞 田晓燕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
红枣产业是新疆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而板蓝根又是应用广泛的药用植物。本文立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四团枣园间作板蓝根的生产实践,总结了南疆干旱区红枣和板蓝根高效间作的栽培技术,为团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思路,... 红枣产业是新疆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而板蓝根又是应用广泛的药用植物。本文立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四团枣园间作板蓝根的生产实践,总结了南疆干旱区红枣和板蓝根高效间作的栽培技术,为团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思路,并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板蓝根 间作 干旱区
下载PDF
玉米穗型与种植密度对玉米花生间作种间竞争的协调效应
8
作者 刘涵 丁迪 +7 位作者 汪江涛 郑宾 王笑笑 朱晨旭 刘娟 刘领 付国占 焦念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758-3769,共12页
【目的】针对玉米(Zea mays L.)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间作(玉米||花生)共处后期种间竞争抑制间作优势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探究玉米穗型与种植密度对玉米||花生种间竞争的协调效应及机理,确定合理的间作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为玉米||... 【目的】针对玉米(Zea mays L.)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间作(玉米||花生)共处后期种间竞争抑制间作优势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探究玉米穗型与种植密度对玉米||花生种间竞争的协调效应及机理,确定合理的间作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为玉米||花生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于2022—2023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农场进行,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选用中穗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大穗型玉米品种‘MC4520’,在间作玉米5.00万株/hm^(2)(D1)和4.55万株/hm^(2)(D2)2个种植密度下,研究玉米穗型与种植密度对玉米||花生种间竞争和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2年试验结果均表明,与D1密度下中穗型玉米‘郑单958’花生间作(M_(D1ZD)||P)相比,D2密度下中穗型玉米‘郑单958’花生间作(M_(D2ZD)||P)和D2密度下大穗型玉米‘MC4520’花生间作(M_(D2MC)||P)均能增强共处后期花生冠层日均光照强度,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和最大生长速率;M_(D2MC)||P促进玉米和花生群体干物质积累,尤其在玉米籽粒和花生荚果中分别提高26.41%—30.11%和8.06%—8.25%;M_(D2ZD)||P和M_(D2MC)||P均能提高花生种间竞争力,在M_(D2MC)||P共处后期花生种间竞争力指数Ap、CRp和Kp分别提高7.55%—19.10%、4.23%—9.12%和9.05%—9.60%;M_(D2ZD)||P中玉米产量降低8.09%—8.19%,其间作体系产量和间作优势分别降低2.23%—2.58%和7.55%—13.29%,M_(D2MC)||P能提高玉米和花生产量,其间作体系产量和间作优势分别显著提高6.28%—7.45%和11.85%—27.18%(P<0.05)。【结论】在该试验区,相比中穗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以密度5.00万株/hm^(2)与花生间作,大穗型玉米品种‘MC4520’以密度4.55万株/hm^(2)与花生间作,可充分发挥玉米个体生产潜力,确保玉米产量不降低,关键更有利于协调玉米||花生共处后期种间光竞争,增强花生种间竞争力,提高花生产量,从而提高间作体系产量和间作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玉米穗型 种植密度 种间竞争 间作优势
下载PDF
不同间作方式对凉粉草品质及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苏海兰 朱雁鸣 +3 位作者 陈宏 牛雨晴 郑梅霞 朱育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755-2770,共16页
【目的】探析间作对凉粉草(Mesona chinesis)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凉粉草的高质量栽培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大豆/凉粉草/玉米间作(S/M/C)和大豆/凉粉草间作(S/M)两种间作模式,并以单独种植凉粉... 【目的】探析间作对凉粉草(Mesona chinesis)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凉粉草的高质量栽培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大豆/凉粉草/玉米间作(S/M/C)和大豆/凉粉草间作(S/M)两种间作模式,并以单独种植凉粉草(M)为对照,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凉粉草品质及其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单独种植凉粉草,S/M/C间作模式和S/M间作有利于促进凉粉草叶片和茎中的钙(Ca,叶中增加11.36%—24.20%,茎中增加33.44%—38.16%)、镁(Mg,叶增加34.41%—52.00%、茎增加15.20%—91.99%)、铁(Fe,叶中增加15.21%—15.46%)、铜(Cu,茎增加17.19%—30.73%)等元素积累。S/M/C间作时,凉粉草茎部总黄酮含量增加44.42%。两种间作显著降低了凉粉草根际土壤全氮(TN)、碱解氮(AHN)、速效钾(AK)等养分含量,显著改善了凉粉草土壤pH(M模式4.82,S/M模式5.22,S/M/C模式5.51),而pH是本研究中驱动细菌群落结构改变最重要的土壤因子。S/M/C处理显著提高凉粉草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两种间作均显著提高优势菌属芽孢杆菌(Bacillus)的相对丰度:由M模式下的3.24%分别增加至S/M模式下的5.28%和S/M/C模式下的8.09%。此外,S/M/C间作时,凉粉草根际土壤招募更多的蛭弧菌门(Bdellovibrionota)、Dependentiae、WS2等菌门及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等菌属。【结论】大豆/凉粉草/玉米间作(S/M/C)可促进凉粉草营养元素和总黄酮等活性成分积累,有利于其品质提升。土壤pH的改善可能是S/M/C模式驱动土壤细菌多样性提高、群落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凉粉草根际土壤中特定细菌在S/M/C模式下的富集有利于凉粉草种植土壤的生物学特性的改善。因此,S/M/C等合理间作是实现凉粉草高质量种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凉粉草 品质 土壤养分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胶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10
作者 赵春梅 王文斌 +4 位作者 薛欣欣 张永发 任常琦 罗雪华 吴晓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6-293,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今后橡胶林下间作模式优化和间作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Biolog⁃ECO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特征,分析不同间作胶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的...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今后橡胶林下间作模式优化和间作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Biolog⁃ECO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特征,分析不同间作胶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在培养216 h时达到稳定,不同处理的平均吸光值AWCD依次为橡胶/王草间作>橡胶/咖啡间作>橡胶/益智间作>纯林胶园。间作模式不仅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种类,还增强了碳源代谢活性,橡胶/王草间作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酚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的代谢能力较强,橡胶/咖啡间作土壤微生物对胺类的代谢能力较强。主成分分析表明,间作胶园与纯林胶园之间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差异显著,橡胶/王草与橡胶/咖啡、橡胶/益智间作之间差异显著,橡胶/咖啡与橡胶/益智间作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间作模式提高了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各处理之间的AWCD值和McIntosh指数差异显著,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胶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与土壤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是影响胶园土壤碳源代谢差异的主要因子。【结论】橡胶林下间作王草、益智和咖啡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碳源利用,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胶园 土壤微生物 碳源代谢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苜蓿草田间作功能植物对苜蓿蓟马及天敌小花蝽种群的影响
11
作者 魏淑花 刘学琴 +2 位作者 王颖 刘畅 张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本研究将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及除虫菊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等不同功能植物以不同比例进行间作,在田间系统监测基础上,... 本研究将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及除虫菊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等不同功能植物以不同比例进行间作,在田间系统监测基础上,研究基于有害生物推拉策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苜蓿蓟马生态调控技术。结果表明,苜蓿刈割前,苜蓿草田内蓟马及天敌小花蝽Orius similis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对应间作的功能植物区;刈割1周后,与百脉根、红豆草、白三叶和除虫菊间作的苜蓿草田内小花蝽种群密度显著下降,对应的功能植物区内小花蝽数量显著上升,其中,百脉根、红豆草及白三叶3种功能植物区内小花蝽种群密度分别由刈割前的3.67头/10复网、3.00头/10复网、3.67头/10复网增加到了刈割1周后的11.50头/10复网、29.17头/10复网、15.00头/10复网,分别是刈割前的3.13倍、9.73倍和4.09倍,苜蓿草田内蓟马种群密度显著下降,对应不同功能植物区内蓟马种群密度不同,在红豆草和白三叶功能植物区内显著升高,而在其它区内刈割前无显著差异;刈割2周后,苜蓿再生期蓟马种群密度显著上升,各功能植物区内的小花蝽密度显著下降,与其间作的苜蓿草田内小花蝽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刈割3~4周后,随着苜蓿草田内蓟马种群密度的下降,其天敌小花蝽种群数量显著下降,不同功能植物区间小花蝽及蓟马种群密度变化不显著。苜蓿与五种功能植物以4:1比例间作对蓟马的调控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除虫菊,红豆草,百脉根,小冠花。本研究为保护苜蓿草田生态系统天敌发挥生态效能提供可借鉴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田 功能植物 间作 蓟马 小花蝽 生态调控
下载PDF
盐碱地花生棉花等幅间作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12
作者 戴良香 姜常松 +8 位作者 袁光 徐扬 张冠初 郭庆 张晨 兰文斐 李帆 丁红 张智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4-535,共12页
为充分利用盐碱地土地及温光热资源,明确盐碱地花生/棉花等幅间作种植模式下,不同垄行位置对花生光合产物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提高盐碱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在田间条件下,采用花生/棉花6∶4等幅间作周年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研究花生带不... 为充分利用盐碱地土地及温光热资源,明确盐碱地花生/棉花等幅间作种植模式下,不同垄行位置对花生光合产物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提高盐碱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在田间条件下,采用花生/棉花6∶4等幅间作周年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研究花生带不同垄行位置对其光合产物积累、光照强度、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及产量和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1)盐碱地花生/棉花等幅间作种植模式较花生单作可显著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功能叶片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显著降低生物量、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叶面积系数(LAI)、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产量明显降低;间作棉花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和产量均明显提高,间作系统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间作系统中花生带两边垄行(IP1、IP3)、单作花生和单作棉花的冠层光照强度峰值均出现在12:00,但中间垄行(IP2)花生冠层辐射强度峰值滞后到14:00,且间作花生带两边垄行冠层光照度显著低于花生单作处理。(3)间作系统中,花生花针期后垄行位置对光合效率的影响显著,中间垄行SPAD、LAI和NPQ值均显著高于两边垄行,而两边垄行间无明显差异;但P_(n)、气孔导度(G_(s))和T_(r)受试点和垄行位置影响显著,其中东营市试点花生各生育期的各垄行位置间均无显著差异,而高唐县试点间作花生功能叶P_(n)、G_(s)和T_(r)均显著低于单作处理,且间作处理的IP2垄行显著高于IP1、IP3两边垄行。(4)两试点间作棉花和花生产量低于其单作处理,但综合效益较传统植棉收益分别提高11.94%(东营)和27.08%(高唐),间作系统土地当量比大于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花生/棉花间作 农艺性状 光合特性 效益
下载PDF
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张莹莹 牛永锋 +5 位作者 孙海潮 董文恒 李永江 张盼 史丽丽 卢道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为探索黄淮海区适宜的大豆、鲜食玉米间作模式,采用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鲜食玉米群体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作物的产量、农艺性状及作物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3个播期A1(6月30日)、A2(7月7... 为探索黄淮海区适宜的大豆、鲜食玉米间作模式,采用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鲜食玉米群体对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作物的产量、农艺性状及作物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3个播期A1(6月30日)、A2(7月7日)、A3(7月14日)与3个种植密度B1(3.20万株·hm^(-2))、B2(3.80万株·hm^(-2))、B3(4.50万株·hm^(-2))共9个处理不影响间作的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ER)都大于1;从播期方面看,A1、A2和A3的LER均值分别为1.26,1.20和1.1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A1与A2差异不显著;同一播期不同密度条件下,B2的LER最大,B3居中,B1最小。鲜食玉米播期与密度互作对大豆的产量、百粒重无显著性影响,对株高、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产生了显著性影响;鲜食玉米产量和百粒重随着播期的延后逐渐变小,A3的百粒重仅为A1的69.1%,且同一播期内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变小。鲜食玉米播期推后抑制了大豆、鲜食玉米共生后期鲜食玉米资源竞争力的恢复,共生前期大豆占优势地位,共生后期鲜食玉米的资源竞争力逐渐变强。因此,就本研究而言,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中鲜食玉米应不晚于7月7日播种,种植密度3.80万株·hm^(-2)有利于大豆、鲜食玉米间作体系总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鲜食玉米间作 鲜食玉米播期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猕猴桃与柑橘的间作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建群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4期121-123,共3页
间作是作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集约化种植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不仅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光、热、水、肥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减少作物病虫害发生,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在世界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目前乐山地区,经济作物种植普遍,利... 间作是作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集约化种植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不仅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光、热、水、肥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减少作物病虫害发生,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在世界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目前乐山地区,经济作物种植普遍,利用果树与果树间作遏制土壤“非粮化”的发生。该文通过总结猕猴桃与柑橘的种植技术和特点,分析猕猴桃与柑橘的间作种植模式的应用与发展,为更多间作种植模式的开发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柑橘 间作模式研究
下载PDF
宽幅条播对燕麦间作箭筈豌豆产量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15
作者 王英 李立军 +4 位作者 韩雪 赵鑫瑶 韩冬雨 张宏杰 李嘉琪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5-802,共8页
为明确宽幅条播对燕麦‖箭筈豌豆间作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在常规条播和宽幅条播两种播种方式下设置燕麦单作、箭筈豌豆单作及燕麦‖箭筈豌豆间作三种种植方式,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作物产量、种间关系及燕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 为明确宽幅条播对燕麦‖箭筈豌豆间作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在常规条播和宽幅条播两种播种方式下设置燕麦单作、箭筈豌豆单作及燕麦‖箭筈豌豆间作三种种植方式,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作物产量、种间关系及燕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燕麦的饲草及籽粒产量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24.25%~32.77%和27.44%~32.69%,而间作箭筈豌豆的饲草及籽粒产量降低为7.16%~8.08%和2.80%~5.48%。宽幅条播可提高燕麦及箭筈豌豆产量,宽幅条播间作饲草和籽粒产量的土地当量比较常规条播间作分别提高0.03和0.06。在间作中,燕麦的侵占力大于0,实际产量损失大于1,竞争比率大于1,且燕麦的相对拥挤系数大于箭筈豌豆,说明燕麦在间作系统中处于竞争优势。间作燕麦穗数、穗粒数和穗重较单作显著提高,平均增幅分别为24.23%、14.84%和17.43%,其中宽幅条播间作处理的穗粒数、公顷穗数和穗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由此可见,宽幅条播下通过与箭筈豌豆间作,可提高燕麦生产力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箭筈豌豆 宽幅条播 间作 籽粒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土地当量比 实际产量损失
下载PDF
有机肥氮部分替代化肥氮对间作珠芽魔芋生长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
16
作者 李娟 涂寒奇 +1 位作者 薛欣欣 王秀全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0,共6页
为探索胶园间作珠芽魔芋的合理施氮方法,对有机肥氮部分替代化肥氮对珠芽魔芋生理特性、产量、品质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对照(T1)、当地习惯化肥氮用量(N 450kg/hm^(2))(T2)、80%习惯化肥氮用量+... 为探索胶园间作珠芽魔芋的合理施氮方法,对有机肥氮部分替代化肥氮对珠芽魔芋生理特性、产量、品质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对照(T1)、当地习惯化肥氮用量(N 450kg/hm^(2))(T2)、80%习惯化肥氮用量+20%有机肥氮用量(T3)、80%习惯化肥氮用量(T4)、60%习惯化肥氮用量+20%有机肥氮用量(T5)、30%习惯化肥氮用量+50%有机肥氮用量(T6)。成熟期测定珠芽魔芋叶片形态指标、叶面球茎数量及倒伏株数、地下球茎产量、可溶性糖、淀粉、葡甘聚糖含量、氮磷钾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与纯施化肥氮相比,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珠芽魔芋株高、茎粗、叶面球茎数量、繁殖系数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强,提高了地下球茎氮肥利用率、产量、单株鲜重、膨大系数及氮、磷、钾吸收量。胶园间作珠芽魔芋的合理施氮模式为80%化肥氮+20%有机肥氮或者30%化肥氮+50%有机肥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园间作 有机肥氮替代部分无机肥氮 生理特性 产量 养分吸收
下载PDF
玉米与棉花间作对作物株高、叶绿素含量及根长密度的影响
17
作者 丁晓燕 位守燃 +1 位作者 李宗宸 张伟 《中国棉花》 2024年第10期32-35,共4页
间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种植模式改善作物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水、热、气、肥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为探索棉花与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023年在新疆石河子开展了玉米-棉花间作、单作玉米和单作棉... 间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种植模式改善作物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水、热、气、肥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为探索棉花与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023年在新疆石河子开展了玉米-棉花间作、单作玉米和单作棉花3种种植模式的试验,以玉米品种新玉93号、棉花品种新陆早74号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6月11日、6月30日、7月9日、7月20日、7月30日、8月9日作物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根长密度等的变化。结果显示:间作玉米株高提升4.25%~18.71%;单作玉米叶绿素含量在7月20日、8月9日分别显著增加21.40%、31.36%;间作玉米0~<20 cm土层根长密度在6月11日、7月9日分别显著增加28.61%和43.11%,20~40 cm土层根长密度在6月11日、6月30日、7月9日和8月9日分别显著增加28.56%、33.95%、26.81%和21.63%。间作棉花株高降低5.12%~12.27%;单作棉花叶绿素含量在6月30日、7月9日、7月30日分别显著增加10.76%、16.05%、19.36%;间作棉花0~<20 cm土层根长密度在6月30日、7月9日、7月20日和7月30日分别显著增加22.85%、26.96%、38.11%、31.77%,20~40 cm土层根长密度6月30日、7月9日、7月20日和7月30日、8月9日分别显著增加84.42%、32.37%、64.52%、94.05%、47.03%。结果表明,间作导致棉花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降低,根长密度增加,玉米株高和根长密度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初步揭示了间作模式对玉米和棉花主要生长指标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为优化相关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棉花间作 间作模式 株高 叶绿素含量 根长密度 根系分布特征
下载PDF
绿肥间作对灰枣果园土壤肥力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木合塔尔·扎热 故丽米热·卡克什 +2 位作者 艾海提·克然木 吴正保 马合木提·阿不来提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2,共8页
以新疆红枣主栽品种灰枣作为试验材料,油菜作为绿肥,在绿肥间作和非绿肥间作模式下,科学比较2种模式果园的土壤物理特征参数、土壤化学特性指标,土壤微生物群落情况,灰枣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及产量等指标,对绿肥间作模式的果园土壤... 以新疆红枣主栽品种灰枣作为试验材料,油菜作为绿肥,在绿肥间作和非绿肥间作模式下,科学比较2种模式果园的土壤物理特征参数、土壤化学特性指标,土壤微生物群落情况,灰枣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及产量等指标,对绿肥间作模式的果园土壤肥力及果实品质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灰枣园种植绿肥后,对其土壤理化特性指标、土壤微生物群落情况,果实品质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绿肥果园0~20和21~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比重和保水力均显著高于非绿肥果园,其中绿肥果园0~20cm土层的增高幅度高于21~40cm土层;与非绿肥果园0~20cm土层相比,绿肥果园0~20cm土层的有效磷、交换性镁、有效态铁含量均极显著增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高,pH值显著减小;绿肥果园21~40cm土层的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和有效态铜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非绿肥果园21~40cm土层,其土壤有效磷和有效态锌含量显著高于非绿肥果园21~40cm土层;绿肥果园0~20、21~40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均显著高于非绿肥果园同样土层,其中绿肥果园0~20cm土层细菌的增高幅度最高,21~40cm土层放线菌的增高幅度最高,分别高2.2和5.0倍。果实品质方面,绿肥果园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果肉质量、总糖和总黄酮含量及糖酸比均极显著高于非绿肥果园,果核横径、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非绿肥果园枣果,非绿肥果园果形指数和总酸含量均极显著大于绿肥果园枣果。总而言之,灰枣果园间作油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情况,明显提高果实品质部分指标,但对果实表面颜色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枣 绿肥间作 土壤肥力 果实品质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施氮条件下大豆和玉米间作产量及其混合青贮品质
19
作者 丁婉 邢宝龙 冯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3-2142,共10页
为探讨在农牧交错带施氮量对间作模式下农艺性状、作物产量以及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Zea mays)和大豆(Glycine max)间作系统为研究主体,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设玉米和大豆间作(M2S3)、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 为探讨在农牧交错带施氮量对间作模式下农艺性状、作物产量以及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Zea mays)和大豆(Glycine max)间作系统为研究主体,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设玉米和大豆间作(M2S3)、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3种种植模式,副因素设0(N_(1))、150(N_(2))和300 kg·hm_(−2)(N_(3))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1)施氮能改变大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平均比不施氮鲜草产量增加12.97%~14.79%,大豆间作对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有显著影响(P<0.05)。施氮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和产量,间作模式对玉米茎粗和干草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对株高和穗位高没有显著影响(P>0.05),减量施氮可以达到常量施氮同样的结果。2)施氮极大地改善了混合青贮的粗蛋白含量,平均比不施氮增加6.36%~6.63%,粗脂肪含量平均比不施氮增加7.11%,对粗灰分和淀粉含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施氮处理下出现下降的趋势,各营养成分在N_(2)处理下达到更好的效果。从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综合分析,推荐间作模式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最适宜大豆和玉米对氮素的需求,大豆和玉米混合青贮按4꞉6和2꞉8的比例能够更好地为农牧交错带高产高效栽培和优质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单作 施氮 农艺性状 产量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下载PDF
杂交狼尾草与不同牧草间作对混合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徐远东 范彦 +4 位作者 朱瑞芬 唐冰霞 刘宗均 杨克露 陈积山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2-166,共5页
为研究杂交狼尾草(Hybrid Pennisetum)与不同牧草进行间作栽培对混合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Walp.)、... 为研究杂交狼尾草(Hybrid Pennisetum)与不同牧草进行间作栽培对混合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Walp.)、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间作栽培对象,按行距100 cm进行间作;经一个年度饲草生育期观察,并进行生产性能指标、营养成分指标测定,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狼尾草与拉巴豆和甜高粱间作具有较好的生育期匹配性,一年可刈割利用2次;与拉巴豆间作栽培处理的营养品质评价最好,隶属函数均值为0.62,混合饲草粗蛋白质含量达15.91%;与甜高粱间作栽培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年度鲜草产量达103.92 t/hm^(2),年度经济收入达46763.37 CNY/hm^(2)。研究表明,拉巴豆和甜高粱均适合与杂交狼尾草进行间作栽培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牧草 间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