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变异性和心率变异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琦 王红宇 赵明厚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26-528,共3页
目的 探讨 QT间期变异性 (QTV)、QT间期变异系数 (QTCV )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意义 ,两指标与心率变异性 (HRV)是否有联系以及联系的强度。方法 对 5 4例诊断明确的心肌梗死患者和 5 0名正常人进行 2 4 h动态心电图的 QTV、QTCV、HRV的... 目的 探讨 QT间期变异性 (QTV)、QT间期变异系数 (QTCV )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意义 ,两指标与心率变异性 (HRV)是否有联系以及联系的强度。方法 对 5 4例诊断明确的心肌梗死患者和 5 0名正常人进行 2 4 h动态心电图的 QTV、QTCV、HRV的对比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和对照组的 QTV (2 0± 6比 2 9± 9,P=0 .0 0 0 1)和 QTCV(0 .0 5 4± 0 .0 16比 0 .0 76± 0 .0 2 4 ,P=0 .0 0 0 1)差异有显著性 ;各组中 HRV和 QTV有弱相关性 (P<0 .0 5 ) ,HRV和 QTCV无相关 (P>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 QTV、QTCV减低 ,HRV的变化几乎不影响两者的变化 ,QTV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QT间期变异 心率变异 心电图 QT间期变异系数
下载PDF
正常人QT间期变异与RR间期变异的相关性及其动力学模型
2
作者 江依法 苏群 +3 位作者 叶含笑 周青 张传耀 万海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1-577,共7页
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已被用于预测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然而关于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的动力学关系仍然不清楚。通过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的相关性分析,建立数学动力学模型,以探讨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实时检... 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已被用于预测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然而关于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的动力学关系仍然不清楚。通过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的相关性分析,建立数学动力学模型,以探讨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实时检测到的心率变异信号反馈给受检者,用于控制呼吸节律,使呼吸节律与心率变异的低频成分(0.1 Hz)产生共振,以获得大振幅的RR间期变异信号。计算机程序自动检测出Q、R、T波,获得相应的QT间期变异和RR间期变异信号、若把RR间期变异作为输入信号,QT间期变异用作输出信号,即可在两者之间建立一个线性的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此线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RR间期变异和QT间期变异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QT间期变异及心脏疾病的诊疗提供一个可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变异 RR间期变异 动力学模型 呼吸节律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低血糖时QT间期变异性和变异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丙磊 张建明 尤巧英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0年第3期328-329,332,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无症状低血糖发生时段的QT间期变异性(QTV)和变异指数(QTVI)的变化。方法选择胰岛素治疗有低血糖发作的2型糖尿病患者19例,同时进行动态血糖(CGMS)和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72 h。在V2或V3导联,测量其低血糖(血糖≤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无症状低血糖发生时段的QT间期变异性(QTV)和变异指数(QTVI)的变化。方法选择胰岛素治疗有低血糖发作的2型糖尿病患者19例,同时进行动态血糖(CGMS)和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72 h。在V2或V3导联,测量其低血糖(血糖≤3.9 mmol/L)发生时段与血糖正常(血糖5~10 mmol/L)时段的各10次心率和其对应的QT间期分别计算出低血糖与血糖正常时QTV和QTVI;选择同期做过动态心电图健康成人19例做同样处理。比较三组QTV和QTVI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发作时的QTV比血糖正常时、健康成人组均略增大(F=5.361,P<0.05),而、QTVI略增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HRV)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低血糖发作时可能提示心室复极变异性增加,心电活动不稳定性增大,可能更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低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 QT间期变异 QT间期变异指数
下载PDF
中年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及QT间期变异度异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强望远 马红京 +1 位作者 袁顺英 刘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68-69,共2页
背景:心率变异作为一种敏感无创的检查,是近年来评估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项可靠指标。目的:通过对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观察,探讨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h心率变异性及QT间期变异度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 背景:心率变异作为一种敏感无创的检查,是近年来评估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项可靠指标。目的:通过对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观察,探讨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h心率变异性及QT间期变异度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10例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0例正常人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时期门诊体检正常者,分别测定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24h平均RR问期标准差、24h平均RR间期标准差指数、相邻心搏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频域指标(LnLF、LnHF)以及QT问期变异度,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和QT间期变异度的变化。根据中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级标准将急性心肌梗死组分为2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Lown分级≥3级,43例)和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N(Lown分级〈3级,67例),分析两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及QT间期变异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中年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24h平均RR间期标准差、24h平均RR间期标准差指数、相邻心搏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LnLF、LnHF以及QT间期变异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S)。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相比较,24h平均RR间期标准差、24h平均RR间期标准差指数、相邻心搏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LnLF、LnHF及QT间期变异度均低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结果证实,心率变异性、QT间期变异度异常与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可以做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独立预测因子,对心源性猝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急性心现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 QT间期变异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桑城 郝恒剑 +1 位作者 许骥 史力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QT间期变异性(QTV)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入选75例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住院的AMI患者,按室性期间收缩Lown's分级对VA进行评估,分为Lown's 1~2级组21例与Lown&...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QT间期变异性(QTV)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入选75例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住院的AMI患者,按室性期间收缩Lown's分级对VA进行评估,分为Lown's 1~2级组21例与Lown's 3~5级组54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监测室性心律失常、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24 h QT间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SDNN、SDNNindex、SDANNindex、rMSSD及24 h QTV均明显减小(P均<0.05);与Lown's 1~2级组比较,Lown's 3~5级组除r MSSD外,其它SDNN、SDNNindex、SDANNindex及24 h QTV均明显减小(P<0.05)。结论 HRV与QTV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 QT间期变异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及QT间期变异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岳平 陈巳楣 +2 位作者 叶明才 张惠媛 陈永芳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者心率变异性(HRV)和QT间期变异度(QTV)变化特点。方法对87例动态心电图(DCG)检出SMI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A组)。与66例健康对照组(B组)检测HRV中的SDNN、SDANN以及日夜间的QTV进行比较。结果SMI...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者心率变异性(HRV)和QT间期变异度(QTV)变化特点。方法对87例动态心电图(DCG)检出SMI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A组)。与66例健康对照组(B组)检测HRV中的SDNN、SDANN以及日夜间的QTV进行比较。结果SMI者HRV和QTV均显著降低,且QTV的昼夜节律性消失。结论HRV和QTV可作为冠心病SMI者判定预后的常规DCG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描记术 心率变异 QT间期变异
下载PDF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间期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程曼丽 刘全胜 +2 位作者 董广新 许宝珍 党晓霞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现已明确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Q-T间期变异性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54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hQ-T间期变异性。结果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hQ-... 目的现已明确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Q-T间期变异性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54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hQ-T间期变异性。结果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hQ-T间期变异性明显减低。结论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hQ-T间期变异性较正常人明显减低,其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QT间期变异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QT间期变异性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聂亚彬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3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QT间期变异性(QTV)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梗死部位不同分为研究组(前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QT间期变异性(QTV)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梗死部位不同分为研究组(前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4例)和对照组(非前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2例)。予以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HRV时域指标正常RR期间标准差(SDNN)、相邻RR期间差值均方根(RMSSD),记录HRV频域指标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与总频谱成分(TF),记录QTV,随访1年统计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死亡与非死亡患者HRV指标与QTV。结果研究组HRV时域指标SDNN(75.81±9.27)ms、RMSSD(26.11±11.54)ms与QTV(15.66±4.52)m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3、4.509、15.272,P<0.05)。研究组HRV频域指标LF(4.33±1.06)、HF(4.13±0.87)、TF(6.21±0.5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9、4.631、5.934,P<0.05)。术后随访,研究组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32.81%、12.50%、12.5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1、8.275、5.628,P<0.05)。结论HRV与QTV可以为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 QT间期变异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预测价值 预后
下载PDF
缺血性心脏病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嵇平 《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及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分析5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和58例对照组的24h动态心电图中06∶01~22∶00和22∶01~06∶00的Q-T间期、Q-T间期变异、SDNN、Q-T/HR斜率的变化及昼夜规律。结果对... 目的研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及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分析5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和58例对照组的24h动态心电图中06∶01~22∶00和22∶01~06∶00的Q-T间期、Q-T间期变异、SDNN、Q-T/HR斜率的变化及昼夜规律。结果对照组和缺血组心率、Q-T间期、Q-T间期变异、SDNN、Q-T/HR斜率均呈明显的昼夜规律,缺血组与对照组昼夜心率、Q-T间期无明显差异(P>0.05);但SDNN明显减小、Q-T间期变异增大、Q-T/HR斜率也增大(P<0.05)。结论Q-T间期变异、Q-T/HR斜率能反映心室水平的自主神经调节及心室肌本身的状态,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Q-T间期变异 昼夜规律 心率变异 心电图 诊断
下载PDF
QT间期变异的昼夜规律与心率变异性及疾病的关系
10
作者 嵇平 《化工劳动保护》 2001年第8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QT间期变异 心率变异 昼夜变化规律
下载PDF
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心率变异性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倩 关付 杨秀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分析心脏电生理改变即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心率变异性与缺血性心脏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5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50例为... 目的分析心脏电生理改变即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心率变异性与缺血性心脏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5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心率变异性。结果观察分析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夜间两组QT间期变异较白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夜间QT间期、QT间期变异较对照组均明显较高,QT/HR斜率较对照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两组夜间无明显差异(P>0.05)。白昼观察组QT间期变异明显高于对照组,QT/HR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T间期、心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QT/HR斜率外,两组昼夜心率、QT间期、QT间期变异、QT/HR斜率均有较大的变化,夜间QT间期较白昼明显较高,QT间期变异夜间较白昼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心脏病与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心率变异性存在明显相关性(r=0.579,P<0.05)。结论QT间期变异及QT/HR斜率可有效反应心室状况及心室功能水平,在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病变程度及心律失常的预测上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电生理 Q-T间期变异昼夜规律 心率变异 缺血性心脏病
下载PDF
心肌缺血对QT间期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小梅 赵水平 于少芬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74-476,共3页
目的 :探讨QT间期变异性 (QTV)在心肌缺血中的意义。方法 :对 37例动态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和 42例无心肌缺血患者进行QT间期动态分析。结果 :心肌缺血组的QT间期变异性明显大于无心肌缺血组。结论 :心肌缺血影响QT间期变异性。
关键词 心肌缺血 QT间期变异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文璐 武卫党 +2 位作者 耿蓬勃 张婧 徐晓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4期2960-2962,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有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属于临床恶性程度较高的心血管事件,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会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并发症[1]。由此可见,...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有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属于临床恶性程度较高的心血管事件,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会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并发症[1]。由此可见,准确评估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AMI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78名作为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 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QT间期变异 心率变异 病情严重程度 临床意义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的指标与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段彩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5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的指标与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51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Lown氏分级...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的指标与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51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Lown氏分级≤Ⅱ级的患者设为低危组(n=87).将其中Lown氏分级≥Ⅲ级的患者设为高危组(n=64).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QT间期标准差、QT间期变异系数及24 hR-R间期标准差.结果:高危组患者的24 hQT间期标准差、QT间期变异系数及24 hR-R间期标准差均小于低危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的指标越小,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 QT间期变异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QT间期变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倩敏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究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至我院体检的7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梗死部位... 目的:探究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至我院体检的7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梗死部位将观察组分为前壁组(n=39)和非前壁组(n=39),根据预后将观察组分为存活组(n=47)和死亡组(n=31),根据Lown标准将观察组分为1~2级组(n=37)和3~5级组(n=41)。对比各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ndex)、24 h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及QT间期变异性(QTV)。结果:观察组SDNN、SDNNIndex、RMSSD等心率变异性指标以及QTV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前壁组上述指标均明显小于非前壁组(P<0.05);死亡组上述指标均明显小于存活组(P<0.05)。3~5级组SDNN、SDNNIndex、QTV明显低于1~2级组(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有利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同时对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 QT间期变异 心律失常 预后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与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晓华 王莉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4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QT间期变异性的关系。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心率变异性、QT变异度、QT变异系数等指...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QT间期变异性的关系。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心率变异性、QT变异度、QT变异系数等指标,探讨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与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QT间期为(415.42±24.82)ms,长于对照组的(370.98±20.74)ms,观察组的心率为(61.41±5.82)次/min,低于对照组的(75.92±5.16)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QTV、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QT间期与心率呈直线相关(r=-0.833,r=-0.845,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与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通过检测QTV和HRV等指标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以降低AMI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 QT间期变异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力衰竭对QT间期变异性的影响
17
作者 王小梅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306-307,共2页
探讨QT间期变异性在心力衰竭中的意义。对 1 7例心力衰竭患者、2 2例无心力衰竭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并进行QT间期动态分析。结果显示 ,心力衰竭组的QT间期变异性 (QTV)明显大于无心力衰竭组 ,心力衰竭影响QT间期变异性。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QT间期变异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及QT间期变异性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晶 韩琳 高喜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心率变异性(HRV)及QT间期变异性(QTV)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86例作为AMI组,根据梗死部位分为... 目的探究心率变异性(HRV)及QT间期变异性(QTV)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86例作为AMI组,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45例和非前壁心肌梗死组41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39例和存活组47例;根据室性心律失常分级量表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2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4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7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AMI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不同亚组AMI患者HRV指标〔时域分析指标: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频域分析指标:总频谱成分(TF)、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LF/HF比值〕和QTV。结果 AMI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F/HF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小于非前壁心肌梗死组,LF/HF比值大于非前壁心肌梗死组(P<0.05)。死亡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均小于存活组,LF/HF比值大于存活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小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LF/HF比值大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 HRV及QTV与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其对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 QT间期变异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室性早搏联律间期变异度在鉴别流出道室早主动脉窦起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秦奋 陶海龙 +2 位作者 李凌 白中乐 孟哲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8期56-58,共3页
目的:评价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中起源于主动脉窦( ASC)与右室流出道( RVOT)室早联律间期变异度( CIV)的差异,以及探索CIV是否对鉴别ASC起源室早有指导意义。方法选择89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流出道室早患者,Carto系统指导下行室... 目的:评价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中起源于主动脉窦( ASC)与右室流出道( RVOT)室早联律间期变异度( CIV)的差异,以及探索CIV是否对鉴别ASC起源室早有指导意义。方法选择89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流出道室早患者,Carto系统指导下行室早的标测与射频消融。测量体表心电图中连续12组室早的联律间期( CIs),计算出 CIV=CI的最大值-最小值,分析不同起源部位室早CIV之间的差异。结果26例(29.3%)室早起源于ASC,40例(44.9%)起源于RVOT间隔部,余23例(25.8%)起源于RVOT游离壁。ASC组CIV(138.2±41.5)ms大于其余两组( P﹤0.05),RVOT间隔部组和游离壁组CIV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8.6±23.1 ms vs 67.8±21.7 ms,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及95%置信区间为0.968(0.928,0.998),界值为100 ms。CIV ﹥100 ms诊断ASC起源室早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5%、95.5%和93.3%。结论起源于ASC的室早CIV高于RVOT起源室早,CIV﹥100 ms对诊断ASC起源室早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律间期变异 流出道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变异性与迷走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艳芳 范倩 +2 位作者 尹岚 张超 李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5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QT间期变异性与迷走神经功能(Vagal function,VNF)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AMI患者1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QT间期变异性与迷走神经功能(Vagal function,VNF)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AMI患者1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查,而后通过计算分别得到代表患者QT间期变异性的QT间期变异指数(QT Interval Variation Index,QTVI)及反应心脏迷走神经功能的周期复极化动力学指数(Periodic Repolarization Kinetic Index,PRD)。通过PRD判断患者VNF等级后分为VNF_(0),VNF_(1)及VNF_(2)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ECG检查资料等,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对QTVI与VNF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ROC曲线分析QTVI对AMI患者VNF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VNF_(2)患者Killip分级Ⅲ级及ST段抬高占比、QTVI、HR、cTnI及NT-proBNP均显著高于VNF_(0)及VNF_(1)患者,而LVEF显著低于VNF_(0)及VNF_(1)患者;VNF_(1)患者ST段抬高占比、QTVI、HR、cTnI及NT-proBNP均显著高于VNF_(0)患者,而LVEF显著低于VNF_(0)患者(P<0.05)。QTVI(OR=6.184,95%CI=4.345-11.298,P<0.05)及ST段抬高(OR=2.929,95%CI=1.082-6.402,P<0.05)与VNF功能呈负相关,而LVEF(OR=0.847,95%CI=0.743-0.989,P<0.05)与VNF功能呈正相关。QTVI(AUC=0.881,95%CI=0.833-0.942,P<0.05)对于VNF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QTVI预测VNF的最佳截点为0.814,敏感度为78.09%,特异度为86.04%。结论:QTVI对AMI患者VNF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将之运用于AMI患者的病情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QT间期变异指数 迷走神经功能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