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激素和Candidalysin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夏婷婷 黄怀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82,共6页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主要由白念珠菌(CA)引起。增加外周血雌激素水平如怀孕、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和激素替代疗法等增加VVC易感性。雌激素可通过调控CA菌丝生长、宿主固有免疫细胞和阴道上皮细胞的免疫功能等多种方式影响VVC进展,但具体...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主要由白念珠菌(CA)引起。增加外周血雌激素水平如怀孕、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和激素替代疗法等增加VVC易感性。雌激素可通过调控CA菌丝生长、宿主固有免疫细胞和阴道上皮细胞的免疫功能等多种方式影响VVC进展,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Candidalysin(CL)是一种对黏膜感染至关重要的真菌肽毒素,在CA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CL由ECE1基因编码,雌激素调控ECE1表达。本文就雌激素和CL与VVC之间相关性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明确雌激素和CL在VV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雌激素 Candidalysin 炎症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文杰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211-216,共6页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以女性外阴阴道红肿瘙痒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围绕宿主与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的研究,揭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念珠菌的毒力(包括黏附性、水解酶以及形态转化等)、耐药性、生物膜...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以女性外阴阴道红肿瘙痒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围绕宿主与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的研究,揭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念珠菌的毒力(包括黏附性、水解酶以及形态转化等)、耐药性、生物膜形成与宿主遗传易感性、雌孕激素水平、阴道微生态变化、中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等固有免疫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等适应性免疫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该文拟从宿主和念珠菌两个方面,就当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宿主免疫 念珠菌毒力 生物膜 耐药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分离光滑念珠菌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3
作者 许雪 张璐 +3 位作者 孙艳霞 胡丹阳 邓淑文 赵蓉芬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分离光滑念珠菌种群分子流行特征,为VVC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VVC患者分离的132株光滑念珠菌,6个管家基因联合的MLST方法进行序列分型(STs)...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分离光滑念珠菌种群分子流行特征,为VVC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就诊的VVC患者分离的132株光滑念珠菌,6个管家基因联合的MLST方法进行序列分型(STs),遗传分化指数(Fst)、Tajima’s D和Fu’s&Li’s Fs中性检验用于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32株光滑念珠菌经MLST鉴定37种STs,ST7为主,占47.0%(62/132株),而56.8%菌株拥有单一序列型(21/37 STs);经NCBI光滑念珠菌序列型数据库比对,67.6%(25/37 STs)序列型为首次出现,即新定义序列型,其中76%(19/25 STs)为单一序列型;ST7在不同临床类型VVC分离光滑念珠菌中均为主要序列型,VVC、复发性VVC(RVVC)和定植分离光滑念珠菌3个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STs分析遗传差异小,但管家基因UGP1在致病种群(VVC/RVVC)与定植种群间遗传差异为中度(Fst:0.05483~0.11314)。结论:苏州地区VVC患者分离光滑念珠菌种群呈高度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地域特征,提示苏州地区特殊环境的压力选择,并为临床VVC精准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念珠菌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多位点序列分型 种群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虞丰 周晔 何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921-2923,共3页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594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14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480例。结...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594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14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480例。结果114例RVVC病例经鉴定白色念珠菌104株(91.22%),光滑念珠菌6株(5.26%),热带念珠菌3株(2.63%),近光滑念珠菌1株(0.88%),与VV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的念珠菌株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98.25%)>两性霉素(97.37%)>酮康唑(55.26%)>咪康唑和伊曲康唑(36.84%)>氟康唑(23.68%)>特比奈芬(10.53%)。RVVC与VVC组比较,药物制霉菌素、两性霉素、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P>0.1);酮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组优于VVC组;咪康唑和特奈比芬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RVVC组明显低于VVC组。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其次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光滑念珠菌等。制霉菌素对阴道内真菌的敏感率最高,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鉴于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建议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临床治疗VVC必须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首次发作或首次就诊是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时期,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 药敏分析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岑丽卿 潘淑芬 +2 位作者 周东华 颜胜 唐妍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8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复发机制。方法采用真菌学检查、药敏试验和细胞因子检测比较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原学特点、药物敏感度和Th 1/Th 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RVVC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念珠菌...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复发机制。方法采用真菌学检查、药敏试验和细胞因子检测比较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原学特点、药物敏感度和Th 1/Th 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RVVC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念珠菌(84.21%),其次为光滑念珠菌、近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RVVC念珠菌株对4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RVVC患者Th 2型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增高。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唑类药物存在一定耐药性,应注意VVC首次治疗中抗真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真菌学研究及治疗 被引量:57
6
作者 刘朝晖 杜近云 +3 位作者 董悦 樊尚荣 万哲 李若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0-191,共2页
目的 :研究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 cnadidiasis,VVC)的真菌种类的变迁 ,评价口服伊曲康唑及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治疗 VVC的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 12 3例 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 目的 :研究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 cnadidiasis,VVC)的真菌种类的变迁 ,评价口服伊曲康唑及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治疗 VVC的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 12 3例 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并将其随意分为口服伊曲康唑组 (5 0例 )和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组 (73例 )。用药后 1周和 4周进行随诊。结果 :1白色念珠菌为引起 VVC的主要病原 ,占 82 .1%(10 1/ 12 3例 ) ,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 (4.88%)及热带念珠菌(4.88%)。2口服伊曲康唑组和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组用药后 1周的治愈率分别为 88.0 %和 82 .2 %(P>0 .0 5 ) ,用药后4周的治愈率分别为 86 .7%和 89.6 %(P>0 .0 5 )。 3白色念珠菌所致 VVC的治愈率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所致 VVC的治愈率 ,分别为 88.1%和 6 8.2 %,P<0 .0 5。结论 :白色念珠菌仍为 VVC的主要病原 ,口服伊曲康唑和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治疗 VVC均有较好疗效 ,对白色念珠菌所致 VVC的治疗效果好于治疗非白色念珠菌所致 V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 伊曲康唑 治疗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IL-12和IL-23的检测 被引量:14
7
作者 夏毓 喻楠 +4 位作者 何秉洁 李义德 王琪 尚元元 杨占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2和IL-23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严重程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轻中度、重度各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IL-12p70和IL-23p19的表达水平,以正常女性白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2和IL-23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严重程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轻中度、重度各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IL-12p70和IL-23p19的表达水平,以正常女性白念珠菌携带者为对照组。结果各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IL-12p70和IL-23p19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3.486,P=0.000:F=11.869,P=0.000);组间两两比较,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组和RVVC组IL-12p70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243,P=0.035;t=3.397,P=0.000);RVVC组IL-23p19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289,P=0.000)。结论IL-12和IL-23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和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23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下载PDF
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巩固治疗的初步临床探讨 被引量:24
8
作者 杨毅 王友芳 郎景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49-750,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采用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进行微生态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RVVC的患者26例,在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后采用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 目的:初步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采用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进行微生态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RVVC的患者26例,在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后采用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进行短期巩固治疗,随诊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经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巩固治疗后,26例RVVC患者在停药后1个月时总有效率为76.9%(20/26);停药3个月随访时复发率仅为5%(1/20);患者在使用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中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RVVC的治疗中给予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进行短期的阴道局部微生态环境调整的巩固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患者依从性好,疗效与长期抗真菌药物巩固治疗接近,复发率低,并且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阴道乳酸杆菌制剂 微生态治疗 复发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预防性治疗初探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季 李平 +2 位作者 关艳冰 王艳芳 张锡宝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63-964,共2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 的预防性治疗效果。方法: 将7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39例, 采用氟康唑胶囊0 15g口服, 1次/d, 连服7d, 停药观察; B组33例, 采用氟康唑胶囊0 15g口服, 1次/d, 连...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 的预防性治疗效果。方法: 将7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39例, 采用氟康唑胶囊0 15g口服, 1次/d, 连服7d, 停药观察; B组33例, 采用氟康唑胶囊0 15g口服, 1次/d, 连服7d治疗后, 于每月月经来潮前1d口服氟康唑胶囊0 3g一次, 连续用药半年。结果: A、B两组治疗1周后, 治愈率分别为87. 18%和87 88%, 无显著性差异(χ2 =0 .008, P>0. 05); 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阶段复发率分别为20. 59%、0 .00%, 35 .29%、3 .45%, 47 .06%、6 .90%,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6. 72, P<0. 01; χ2 =9 .69, P<0 .001;χ2 =11. 84, P<0. 001)。结论: 氟康唑预防性治疗能够较好地阻断RVVC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预防性治疗 氟康唑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外用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石建萍 张宏 +2 位作者 张志东 高爱莉 王凯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21-1123,共3页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外用治疗 汉防己甲素 临床研究 增效作用 单纯性 氟康唑 抗真菌药物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测量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洪生 骆志成 +2 位作者 武三卯 薛小云 周小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6-348,共3页
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API法对分离自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120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1997),采用微量法检测120株临床试验菌株、5株参考株及1株质量... 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API法对分离自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120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1997),采用微量法检测120株临床试验菌株、5株参考株及1株质量控制株对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120株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念珠菌中,白念珠菌105株(87.5%),非白念珠菌15株(12.5%);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特比萘芬及5-氟胞嘧啶对120株临床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数(μg/mL)分别为:9.474±2.329,0.305±0.062,0.599±0.062,0.855±0.377,9.970±3.324和14.819±5.180。提示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念珠菌显示一定的敏感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的主要菌种为白念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阴道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最小抑菌浓度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IL-4和IL-12的检测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飞 曹萍 +2 位作者 董跃兰 杜鹏 吴颖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1-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中IL-4与IL-12的表达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组阴道中IL-4,IL-12的表达水平,以正常女性白念珠菌携带者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中IL-4与IL-12的表达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组阴道中IL-4,IL-12的表达水平,以正常女性白念珠菌携带者为对照组。结果 RVVC组的IL-4水平高于VVC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的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表达差异可能与RVVC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2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克隆流行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永琴 王志恒 +3 位作者 高晶 陈慧芬 唐振华 应春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分布及其主要致病菌的分子流行特点,并进行菌株遗传进化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及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3所医院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分...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分布及其主要致病菌的分子流行特点,并进行菌株遗传进化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及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3所医院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分离得念珠菌共2 185株,进行菌种鉴定及统计分析,并采用ATB FUNGUS 3试剂盒检测抗真菌药物体外最低抑菌浓度,对其主要致病菌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同时应用e BURST和MEGA6.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 185株念珠菌属中共鉴定出白念珠菌1 988株,光滑念珠菌149株,热带念珠菌20株,其他念珠菌28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6.5%;93株白念珠菌共检测出26个二倍体序列型(DST),其中50株敏感菌序列型为分散分布,而43株耐氟康唑白念珠菌集中于同一个克隆复合体(CC 69),并处于同一个进化树分枝上(Clade 1)。结论白念珠菌是上海地区3所妇产科医院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对三唑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而且耐氟康唑白念珠菌表现为CC 69的克隆传播流行,需要进行重点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克隆流行
下载PDF
达克宁栓配伍定君生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华莹 林明 +1 位作者 王乐丹 夏露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86-387,共2页
目的探讨定君生辅助达克宁栓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240例VV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20例,采用达克宁栓辅以定君生治疗;对照组120例,仅采用达克宁栓治疗。观... 目的探讨定君生辅助达克宁栓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240例VV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20例,采用达克宁栓辅以定君生治疗;对照组120例,仅采用达克宁栓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治疗后复发率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定君生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达克宁栓抗真菌治疗的同时,辅以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定君生调整阴道菌群失调,可有效的降低VVC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君生胶囊 达克宁栓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下载PDF
抗菌药物继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涛 袁红瑛 +1 位作者 王勇 张青晓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8-99,共2页
为了解女性NG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继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VC)的情况。方法 :对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6月的 15 3例证实为NGU、并排除真菌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 <10d ,10~ 19d ,2 0~ 2 9d ,≥ 30d分别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及... 为了解女性NG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继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VC)的情况。方法 :对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6月的 15 3例证实为NGU、并排除真菌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 <10d ,10~ 19d ,2 0~ 2 9d ,≥ 30d分别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及真菌培养 ,任意一项阳性为继发VVC。结果 :15 3例中 6 4例在使用抗菌药后发生VVC ,发生率为 4 1.8% ;VVC的发生以用药 10~ 19d间为最高 ,占 17.6 % ;引起VVC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占 79.7% (5 1/ 6 4 ) ;氧氟沙星、美满霉素、左氧氟沙星用药后的VVC发生率较高 ,分别为 5 4 .8% ,4 5 .8%和4 4 .0 %。结论 :提示女性NGU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VVC有较高的发生率 ,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谱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东江 郭建 +2 位作者 周爱萍 温冬华 吴文娟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750-754,共5页
目的了解嘉定区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的年龄、菌群分布以及病原真菌对体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VVC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7至10月嘉定区妇幼保健院VVC患者阴道后穹隆分泌物样本,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结... 目的了解嘉定区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的年龄、菌群分布以及病原真菌对体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VVC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7至10月嘉定区妇幼保健院VVC患者阴道后穹隆分泌物样本,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结合ATB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培养和初步鉴定,所有菌株均采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4测序鉴定。用Sensititre Yeast One真菌药物敏感性鉴定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2 M27-S4标准判读MIC结果。结果共分离出829株念珠菌,复发组82株。发病年龄以成年妇女(20~59岁)为主(占97.1%)。在分离的菌株中,白念珠菌占77.1%(639/829),光滑念珠菌占15.1%(125/829),近平滑念珠菌占3.4%(28/829),热带念珠菌占2.1%(17/829),克柔念珠菌占1.6%(13/829),酿酒酵母占0.8%(7/829)。非复发VVC患者和复发VVC(RVVC)患者分离的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的敏感率分别是66.1%、41.5%,81.4%、53.7%,44.1%、26.8%,96.6%、95.1%,100.0%、100.0%,100.0%、100.0%,100.0%、100.0%。结论白念珠菌是VVC的主要病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VVC患者应当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进行精准治疗,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乳杆菌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刘朝晖 王晓莉 +1 位作者 廖秦平 蒋英萍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探讨乳酸菌制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VC)的疗效。方法 将 2 0 0 4年 5月~ 7月在我院确诊为VVC的患者分为三组 ,单纯使用达克宁栓者 (A组 ) 30例 ,联合使用达克宁栓及乳酶生片者 (B组 )30例 ,单纯使用乳酶生者 30例 (C组 )进... 目的 探讨乳酸菌制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VC)的疗效。方法 将 2 0 0 4年 5月~ 7月在我院确诊为VVC的患者分为三组 ,单纯使用达克宁栓者 (A组 ) 30例 ,联合使用达克宁栓及乳酶生片者 (B组 )30例 ,单纯使用乳酶生者 30例 (C组 )进行对照。对 3组的临床症状及真菌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停药 7~ 10d时与停药 2 8~ 35d时 ,A、B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低于A、B两组 (P <0 .0 5 )。结论 单纯使用乳杆菌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不如应用抗真菌药物组及抗真菌药物 +乳杆菌组。在应用阴道用乳杆菌治疗VVC时 ,应首先应用抗真菌药物 ,当真菌感染得以控制之后再使用乳杆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VVC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患者 乳杆菌 达克宁栓 抗真菌药物 乳酶生 疗效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硝酸咪康唑栓7日与1日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爱军 林守清 +2 位作者 郑淑蓉 迟闺珠 周羡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4962-4965,共4页
目的:观察1200mg硝酸咪康唑栓(1日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以硝酸咪康唑栓200mg(7日疗法)作为对照。试验前、用药后2周、4周分别进行阴道分泌物念珠菌镜检与培养,试验... 目的:观察1200mg硝酸咪康唑栓(1日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以硝酸咪康唑栓200mg(7日疗法)作为对照。试验前、用药后2周、4周分别进行阴道分泌物念珠菌镜检与培养,试验前与给药后2周进行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测定,并填写症状与不良反应日记卡。结果:筛选165例,有效病例数为125例。2组对象在年龄、疾病初发或再发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200mg组与1200mg组的临床有效率、微生物疗效与总体疗效分别为:在用药2、4周时的临床有效率:95.1%,91.8%;81.3%,85.9%;微生物疗效:93.4%、91.8%;79.7%,82.8%;总体疗效:93.4%,91.8%;79.7%,82.8%。其中统计分析2周时两组这三方面疗效皆有显著差异;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5天与7天,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初发病例与复发病例的微生物疗效相似。性生活是影响1200mg组微生物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硝酸咪康唑栓7日疗法与1日疗法皆可有效、安全地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日疗法提高了药物依从性,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时间短,病人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硝酸咪康唑栓 培养
下载PDF
PCR-反向点杂交法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秀卿 王革非 +1 位作者 李卓成 黄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95-498,共4页
目的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及体检健康妇女分泌物各285份和50份。用生物梅里埃酵母菌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郑州安图真菌快速... 目的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用于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及体检健康妇女分泌物各285份和50份。用生物梅里埃酵母菌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郑州安图真菌快速培养鉴定药敏试剂)进行药敏试验;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深圳亚能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试剂)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采用PCR及测序方法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分别以培养鉴定法、MIC法、核酸序列测定法为对比方法,评价PCR-反向点杂交法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与培养鉴定法相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6种念珠菌菌种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5%、96%、96%、98%、97%以上,2种方法检测6种念珠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4、0、0、0、0和0,P均>0.05),一致性较好(Kappa均>0.9)。与MIC法相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白念珠菌耐药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8%、88%、98%、88%和96%,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一致性较好(Kappa>0.8)。PCR-反向点杂交法与核酸序列测定法相比,对6种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PCR-反向点杂交法在念珠菌菌种鉴定及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上与培养鉴定法以及核酸序列测定法的一致性高,比传统检测方法更早期更快速,可应用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 PCR-反向点杂交法 ERG11点突变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易感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晨 吴小丽 +4 位作者 魏善荣 杨京京 张悦 李芹 蔡云清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易感因素。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比较社会文化、环境、疾病史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关系。结果工作压力大、自身手足癣、常穿紧身裤、洗衣机洗涤内裤、非经期使用... 目的探讨影响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易感因素。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比较社会文化、环境、疾病史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关系。结果工作压力大、自身手足癣、常穿紧身裤、洗衣机洗涤内裤、非经期使用卫生护垫、外阴药液清洗等因素在病例组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清洁外阴毛巾经常晾晒、内裤经常晾晒、内裤全棉质地在病例组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好发于月经前期,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及多种生活卫生习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易感因素 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