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九渊农业哲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1
作者 罗志祥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89,共8页
南宋大儒陆九渊(1139-1193年)的心学将人心与宇宙之心统一起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陆九渊的农业哲学思想是其心学思想在农业领域的延伸,他对农民、土地、税收、耕作、农业技术、水利、农作物提出了看法,兼具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的... 南宋大儒陆九渊(1139-1193年)的心学将人心与宇宙之心统一起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陆九渊的农业哲学思想是其心学思想在农业领域的延伸,他对农民、土地、税收、耕作、农业技术、水利、农作物提出了看法,兼具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的特点。作为故楚地之人,他的农业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楚文化的精神色彩。陆九渊的农业哲学思想对当今中国的农业发展理念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农业哲学 当代启示
下载PDF
先立其大,易简工夫,道不外索——论陆九渊的学习价值观
2
作者 曾文婕 石书奇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陆九渊的学习概念是广义的,涵盖求学、治学及借以成人等。通过对天人、义利和理欲关系的辨析,确立“人与宇宙相统一”“志乎义”和“从大体”的价值取向,进而对“学”的发端、动机和功能等进行规定。基于“先立其大”“易简工夫”和“... 陆九渊的学习概念是广义的,涵盖求学、治学及借以成人等。通过对天人、义利和理欲关系的辨析,确立“人与宇宙相统一”“志乎义”和“从大体”的价值取向,进而对“学”的发端、动机和功能等进行规定。基于“先立其大”“易简工夫”和“道不外索”三项“学”的价值规范,提出学习应先立其大而不应立卑小志向和目标,应易简工夫而不应支离事业,应道不外索而不应向外求知真理,进一步明确应怎样学而不应怎样学的问题。以“成人”和“行道”的价值理想体现“学”的最高价值追求。陆九渊的学习价值观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有主次本末之分,应以德为先;学习须先立志,应志存高远;学习应整体明悟,不能拘泥于细枝末节;学习应独立思考,不能迷信书本教条;学习应躬行实践,不能埋没于文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学习价值观 先立其大 易简工夫 道不外索
下载PDF
从“宇宙”到“本心”——陆九渊心学的时间观及其理论特色
3
作者 刘乐乐 胡栋材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6-20,共5页
时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视域和问题意识。陆九渊的宇宙意识深邃而发达,在其心学形成确立的过程中,突出“宇宙”的意义在于“圣人”,强调把握时间的心性主体,但不赞同夸大时间的空性或非时间性。在他这里,心的活动规律可称为“心法之时... 时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视域和问题意识。陆九渊的宇宙意识深邃而发达,在其心学形成确立的过程中,突出“宇宙”的意义在于“圣人”,强调把握时间的心性主体,但不赞同夸大时间的空性或非时间性。在他这里,心的活动规律可称为“心法之时”,大致表现为“先立乎其大”的基点和在此基础上“发”“充”和“反”“求”的过程。因而,从“宇宙”到“吾心”及“本心”,再由“本心”的“满心而发,充塞宇宙”,包含诸多思想环节与工夫实践。陆九渊并不忽视阴阳四时大化流行之理即“历法之时”,而是更加注重“心法之时”与“历法之时”的交互作用,这些看法构成其“本心”时间观念的主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时间 宇宙 本心 心法之时
下载PDF
南宋士人讲学及其探索性——以陆九渊为例
4
作者 何俊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10,164,共20页
士人讲学在南宋已渐成一个行业,讲学类型丰富,陆九渊的讲学因兼具丰富性而成为值得深入分析的典型个案。陆九渊不喜著述,偏爱讲学,除了是出于认知与性情外,在朱子学强劲存在的背景中,更是有意味的选择。陆九渊的讲学是在充分意识到本朝... 士人讲学在南宋已渐成一个行业,讲学类型丰富,陆九渊的讲学因兼具丰富性而成为值得深入分析的典型个案。陆九渊不喜著述,偏爱讲学,除了是出于认知与性情外,在朱子学强劲存在的背景中,更是有意味的选择。陆九渊的讲学是在充分意识到本朝理学远胜从前的情况下,对于理学作为与传统经学相区别的新知识形态究竟应当如何呈现的一种探索。陆九渊的讲学自成规模与气象,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与风格,充满探索性,彰显出南宋士人讲学的特质及其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士人讲学 陆九渊 理学
下载PDF
陆九渊家族文化中的家国观
5
作者 黎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4,共8页
家国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审视挖掘陆九渊家族文化的内涵特征得出,陆九渊家族文化中体现的家国观以人格养成为前提,以家庭建设为基石,以爱国情怀为底蕴。通过对陆九渊家族家国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现代... 家国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审视挖掘陆九渊家族文化的内涵特征得出,陆九渊家族文化中体现的家国观以人格养成为前提,以家庭建设为基石,以爱国情怀为底蕴。通过对陆九渊家族家国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现代家国观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亲亲之家”、建构家国认同,最终形成以人、家、国为一体的共同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家族文化 家国观
下载PDF
书讯书话:《斯人此心:陆九渊心学十二讲》简介
6
作者 钟金烨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群星璀璨,杰出人物层出不穷,不可胜数。陆九渊作为一位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大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学界对其关注却不多,研究成果也相对薄弱。为丰富相关研究,南昌大学的姚亚平教授在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20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群星璀璨,杰出人物层出不穷,不可胜数。陆九渊作为一位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大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学界对其关注却不多,研究成果也相对薄弱。为丰富相关研究,南昌大学的姚亚平教授在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20年)基金项目“陆九渊心学与新时代民族复兴的文化自信”以及南昌大学学科建设基金的资助下,通过实地考察江西省多地与陆九渊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搜集整理大量一手资料,撰写出《斯人此心:陆九渊心学十二讲》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陆王心学 历史文化遗存 文化自信 姚亚平 基金项目 群星璀璨 杰出人物
下载PDF
易简工夫终久大——《周易》与陆九渊的心学 被引量:1
7
作者 石明庆 马斗成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8,共7页
陆九渊以心解《易》,以此为其心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展开寻找到经典根据。其心学的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与其对《周易》天地人三才一体的理论、三陈九卦之序、《艮》卦"艮背行庭"之旨、太极本体的解释关系密切。他的心学智... 陆九渊以心解《易》,以此为其心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展开寻找到经典根据。其心学的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与其对《周易》天地人三才一体的理论、三陈九卦之序、《艮》卦"艮背行庭"之旨、太极本体的解释关系密切。他的心学智慧也反过来丰富了《易》学的文化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周易 易简
下载PDF
陆九渊“六经注我”的生命实践诠释学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文修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9-25,共7页
陆九渊提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说:“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在他看来,六经乃圣人的“写心之书”。圣人之心与我之本心不异,如能照自己的本心天德去做,便是真能发挥六经者。堂堂正正地做人,是人生第一等的学问。因此人应致力... 陆九渊提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说:“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在他看来,六经乃圣人的“写心之书”。圣人之心与我之本心不异,如能照自己的本心天德去做,便是真能发挥六经者。堂堂正正地做人,是人生第一等的学问。因此人应致力于道德实践,成就完美人格。果能如此,六经便成为自己的注脚。陆九渊无一部经学注疏之作,他以生命实践为经典诠释的形式,相比之下,儒者注经成了等而次之的学问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注我 生命实践 经典诠释
下载PDF
陆九渊佛教观考论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承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79,共9页
本文尝试研究儒士与佛教关系的另一视角,即由儒士对佛教的认知、理解与评价去考察儒士思想与佛教的关系。由这个角度考察陆九渊佛教观的结论是:佛教并非天生是异端;佛教既有不足,也有其独到的价值;在义利关系、出世入世和生死观等方面,... 本文尝试研究儒士与佛教关系的另一视角,即由儒士对佛教的认知、理解与评价去考察儒士思想与佛教的关系。由这个角度考察陆九渊佛教观的结论是:佛教并非天生是异端;佛教既有不足,也有其独到的价值;在义利关系、出世入世和生死观等方面,佛教与儒学具有根本性差异;陆九渊思想特征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体佛用;陆九渊佛教观透显着于当今学术研究具有深刻启示的多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佛教观 考论
下载PDF
论陆九渊《易》说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黎星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4期63-69,共7页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体系中,多有依傍《易》论、融汇《易》理者在。对《周易》这部经典,陆九渊虽然没有进行系统的阐释,却以随机指点的"圆而神"的形式,发挥了许多精辟的论说。"无极""太极&...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体系中,多有依傍《易》论、融汇《易》理者在。对《周易》这部经典,陆九渊虽然没有进行系统的阐释,却以随机指点的"圆而神"的形式,发挥了许多精辟的论说。"无极""太极"之辩、"乾坤易简"的原则性观念、"三才之道"的哲理内涵、《复》《艮》二卦及"三陈九卦"的义理精蕴、《周易》经传所示社会人事观等,构成了陆九渊《易》说的最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陆九渊 《周易》 易简 心学 哲学家 太极 “无极” 性观念 内涵
下载PDF
陆九渊对理想社会的构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立舟 张伟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69-72,共4页
陆九渊对理想社会的构思□范立舟张伟陆九渊是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他的思想成就不仅在于确立和阐发了道德超验的心学本体论,而且以此为认识基点,在社会政治方面亦颇多创见。其政治哲学和历史学说倾... 陆九渊对理想社会的构思□范立舟张伟陆九渊是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他的思想成就不仅在于确立和阐发了道德超验的心学本体论,而且以此为认识基点,在社会政治方面亦颇多创见。其政治哲学和历史学说倾向于在解释世界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陆象山 理想社会 生命精神 “理” 道德行为 道德实践 土地兼并 理性精神 纲常伦理
下载PDF
陆九渊之冤:陆学在宋代非心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炽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63,共9页
以"心学"说陆九渊,早已成为一种惯性。不过,这事实上是一种新惯性。陆九渊从来没有以"心学"来概括自己的学问,在宋代也没有其他人以此来概括陆子的学问。到了晚明,有"陆王"的说法,但未有"陆王心学&q... 以"心学"说陆九渊,早已成为一种惯性。不过,这事实上是一种新惯性。陆九渊从来没有以"心学"来概括自己的学问,在宋代也没有其他人以此来概括陆子的学问。到了晚明,有"陆王"的说法,但未有"陆王心学"的说法。清代偶尔有人说"陆王心学",但它的流行实际上是二十世纪的事。现代学者滥用"陆王心学"话语,遮蔽了一个注重理的客观性、普遍性、公正性的陆九渊,也遮蔽了一个反对师心自用而主张小心翼翼的陆九渊,更遮蔽了他与王阳明的巨大分歧。以"三分"说宋明理学(张载是气本论的代表,程朱是理本论的代表,陆王是心本论的代表),未必能反映历史的实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陆王心学
下载PDF
主体精神:陆九渊道德教育理论的本真意蕴 被引量:3
13
作者 尧新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54,共7页
陆九渊心学是一种复杂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古今学者对其评价不一,其中,贬多于褒。对蕴藏于其道德教育理论中的主体精神更多为世人误解或遮蔽,实际上,象山从道德本体、道德主体和道德方法等层次对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张扬主体精神的思想进... 陆九渊心学是一种复杂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古今学者对其评价不一,其中,贬多于褒。对蕴藏于其道德教育理论中的主体精神更多为世人误解或遮蔽,实际上,象山从道德本体、道德主体和道德方法等层次对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张扬主体精神的思想进行了论证和阐述。在呼唤人文关怀和主体精神的现代社会,重新对心学的本真意蕴进行"发明"和"去蔽",不仅对道德教育创新具有理论借鉴意义,而且对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也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精神 陆九渊 道德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 中国 教育思想史
下载PDF
诠释学距离与理解之蔽的形成——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辨析之二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启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89,283,共9页
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诠释学思想,这不仅体现在学术界所关注的"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等命题中,而且更直接地体现在他对理解之蔽的形成与诠释学距离之间的密切关系所做的分析之中。他通过... 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诠释学思想,这不仅体现在学术界所关注的"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等命题中,而且更直接地体现在他对理解之蔽的形成与诠释学距离之间的密切关系所做的分析之中。他通过对"念虑与表达"、"文本与事理"以及"读者与作者"等诸种诠释学距离的细致分析,深刻地剖析了理解之蔽的形成机制,为我们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正确处理读者主观性与作者主观性之间的张力,以达成对文本作者原初意图的准确把握,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距离 心学 理解 陆九渊
下载PDF
朱熹与陆九渊易学论争的理学文化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7,共5页
易学是宋代思想家展开思想交流的公共话语。南宋朱熹与陆九渊的易学论争是理学阵营内的思想讨论。朱陆的易学论争,既表现了二人修养功夫进路,也就是功夫与本体关系的分歧,又体现了程朱理学与陆氏心学对儒学本真精神——道统的体认分野... 易学是宋代思想家展开思想交流的公共话语。南宋朱熹与陆九渊的易学论争是理学阵营内的思想讨论。朱陆的易学论争,既表现了二人修养功夫进路,也就是功夫与本体关系的分歧,又体现了程朱理学与陆氏心学对儒学本真精神——道统的体认分野。朱陆二人的易学分歧最终指向的是程朱学派与心学学派不同的政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易学 修养功夫 儒学道统
下载PDF
“格物”即是“格心”吗?——陆九渊“格物论”与“本心论”的关系辨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启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8-294,共7页
关于陆九渊心学中"格物论"与"本心论"之间的关系,流行的见解认为,与朱熹"格物"向外寻求"物理"的方式不同,陆九渊的"格物"乃是向内"格心","格物"实质上是"... 关于陆九渊心学中"格物论"与"本心论"之间的关系,流行的见解认为,与朱熹"格物"向外寻求"物理"的方式不同,陆九渊的"格物"乃是向内"格心","格物"实质上是"格心"。这种化"格物"为"格心"的流行诠释模式虽然易于凸显陆九渊心学与朱熹理学在"格物"问题上的区别,但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缺憾:它不仅可能破坏作为"格物"说思想源头的《大学》中"八条目"的内在融贯性,而且在陆九渊的言论中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文本学依据。陆九渊的"格物论"应该置于一种"为学之道内外贯通"的理路上来把握:"发明本心"是向内,是为学的根本;"格物"是向外,是对"本心"的涵养和扩充,是为学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 格心 本心 心学 陆九渊
下载PDF
论陆九渊心学的思想史地位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遐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113,共9页
中国思想史的启蒙时代应定位于宋明理学。启蒙是个外来概念,评判中国社会的启蒙须确立本土标志。以“睁开眼睛看世界”确定启蒙是以西方思想为判据;以本位立场看,中国思想的启蒙在于确立“凡事都须讲道理”,因而宋儒树立天理概念当确认... 中国思想史的启蒙时代应定位于宋明理学。启蒙是个外来概念,评判中国社会的启蒙须确立本土标志。以“睁开眼睛看世界”确定启蒙是以西方思想为判据;以本位立场看,中国思想的启蒙在于确立“凡事都须讲道理”,因而宋儒树立天理概念当确认为启蒙标志。陆九渊心学是启蒙思潮重要一支。宋明理学释天命之性为天理,把先儒认定的天命之性贬低为气质之性,在理论上是有毛病的;然而其思想史意义很重要。其一,这个说法确认人与生俱来具备高贵性,从而为论证人的尊严奠定理论基础;其二,这个说法主张仁义礼智是人的存在组成部分,可解读为确认人之存在中有文化存在一维,这一发现在思想史上领先于西方思想。同为启蒙思想的理学、心学,心学独特贡献为良知返照。心体返照相当于西方哲学自身意识。“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是对《中庸》“未发之中”之主宰义的证成。参照德国古典哲学遂知,主宰,即道德主体,相当于抽象人格。陆九渊心学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启了自身意识觉醒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文化存在 返照 人格
下载PDF
朱熹《中庸章句》的“心学”内涵——兼与陆九渊的“心学”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乐爱国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6-223,共8页
朱熹作《中庸章句》是对《中庸》这一"孔门传授心法"做出诠释,以接续尧、舜、禹至孔、孟以"心"为核心的传道系统。所以,朱熹《中庸章句》讲圣人道统所传之"道"在于"心";以心的"不偏不倚&q... 朱熹作《中庸章句》是对《中庸》这一"孔门传授心法"做出诠释,以接续尧、舜、禹至孔、孟以"心"为核心的传道系统。所以,朱熹《中庸章句》讲圣人道统所传之"道"在于"心";以心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解读"中庸"之"中";既讲"性即理",又讲"心具众理";讲心之"未发","天下之理皆由此出";讲"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讲"以尊德性为主","非存心无以致知"。具有较多的"心学"内涵,包含了许多与陆九渊"心学"相一致同时又有所差异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中庸章句》 陆九渊 心学
下载PDF
陆九渊主体思维刍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饶国宾 钱振林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4-78,共5页
陆九渊主体思维: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体验型意向思维;切己自反,改过迁善———内省型直觉思维;躬行践履,堂堂做人———实践型经验思维;天人一本,心物一体———系统化整体思维。
关键词 陆九渊 主体思维
下载PDF
康有为视界中的朱熹与陆九渊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义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在康有为的视界中,朱熹、陆九渊的思想泾渭分明,学术地位相差悬殊。在讲"宋明学"时,康有为讲到了朱熹和陆九渊以及朱陆之争,并对两人的思想予以比较。康有为对朱熹与陆九渊的比较和评价秉持孔教立场,奠基于对宋明理学的整体... 在康有为的视界中,朱熹、陆九渊的思想泾渭分明,学术地位相差悬殊。在讲"宋明学"时,康有为讲到了朱熹和陆九渊以及朱陆之争,并对两人的思想予以比较。康有为对朱熹与陆九渊的比较和评价秉持孔教立场,奠基于对宋明理学的整体审视之上,既呈现出康有为与同时代人迥异其趣的朱陆观,又提供了解读朱陆关系的另一种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朱熹 陆九渊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