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明喜 刘金荣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2期5-16,共12页
儒家学者十分注重社会教化,这种观念在明代理学家陈白沙身上格外显著。作为明代理学向心学转变的关键人物,陈白沙秉持导民向善的教化精神,一生致力于社会教化,不仅强调以“诚”为本体的德性观,且以身垂范,通过诗书琴乐等教化方式影响弟... 儒家学者十分注重社会教化,这种观念在明代理学家陈白沙身上格外显著。作为明代理学向心学转变的关键人物,陈白沙秉持导民向善的教化精神,一生致力于社会教化,不仅强调以“诚”为本体的德性观,且以身垂范,通过诗书琴乐等教化方式影响弟子门人,视孝悌为教化着眼点,兼及忍、让、勤、俭、忠、信等诸种美德养成,并倡导读书明理,树立家国一体的教化风尚。陈白沙的社会教化实践富有心学涵养和切己躬行的精神气质。伴随陈白沙的社会名声日隆,岭南百姓以及不少官员深受陈白沙的理学教化思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理学教化 立诚修己 孝悌为本 读书明理 家风家教
下载PDF
陈白沙诗教思想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2
作者 付彬 刘立夫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3,共8页
陈白沙的诗教思想复活了原始儒学的性灵式教育。陈白沙将诗视为最好的教育载体,他的诗展现道,透显心,实践教,联结和充实了其整个思想体系。白沙思想中,作诗并非狭隘的章句活动,它奠基于“自得之学”,属于思想之事、文教之事。诗教的本... 陈白沙的诗教思想复活了原始儒学的性灵式教育。陈白沙将诗视为最好的教育载体,他的诗展现道,透显心,实践教,联结和充实了其整个思想体系。白沙思想中,作诗并非狭隘的章句活动,它奠基于“自得之学”,属于思想之事、文教之事。诗教的本质是情教,它关联着忘机、超越名利等活动,并让人突破血肉之心以及自我的边界,同时可以兴起真情,使人与周遭事物共同进入生机氤氲之境,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诗品决定着教育效果,上品诗方可陶铸雅健人。白沙的诗教思想不仅启发了高等教育中课程目标的德性化,而且突出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导向的人文化,启迪了教学设计的情感化,提供了诗意的人文化成教学方法,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对当代大学教育多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诗教思想 情感教育 高等教育 性灵诗学
下载PDF
陈白沙道论视域下的心性路径
3
作者 金瑛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2期132-140,160,共10页
陈白沙作为岭南地区唯一从祀孔庙的硕儒,以主静持诚的修身之基、万化流行的诗作之风,再进而扭转至始道见心的自然道论下,在践履修行间建构了心物相通处“仁心为道舍”的成圣路径,将所知所见内得于心、存诚得道,使得主体达到一个“无尽... 陈白沙作为岭南地区唯一从祀孔庙的硕儒,以主静持诚的修身之基、万化流行的诗作之风,再进而扭转至始道见心的自然道论下,在践履修行间建构了心物相通处“仁心为道舍”的成圣路径,将所知所见内得于心、存诚得道,使得主体达到一个“无尽藏”的心体。白沙这道心合一统摄下的心性路径作为明初学问的开创之端,从形而上的自然道论范畴衍变到具象的天人合一理念,重塑圣贤之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道论 心性 自然
下载PDF
“逍遥复逍遥,白云如我闲”——陈白沙“自然之乐”的休闲境界 被引量:3
4
作者 潘立勇 郭小蕾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131-136,共6页
中国传统哲学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休闲智慧——崇尚洒落自得的“曾点之乐”,这种生活态度和生存理想又与审美境界内在地相通。明代哲学家陈白沙“自然之乐”的生命境界和审美境界,极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人的休闲智慧其旷达自适的诗... 中国传统哲学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休闲智慧——崇尚洒落自得的“曾点之乐”,这种生活态度和生存理想又与审美境界内在地相通。明代哲学家陈白沙“自然之乐”的生命境界和审美境界,极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人的休闲智慧其旷达自适的诗酒之乐、隐逸高洁的菊花之爱、逍遥自在的田园之趣,表现出中国哲人超然物外、天人合一、渗透人间世相、悟出生活真谛后的一种超越自得的生存境界。这种休闲的生存境界,对于我们当代社会的和谐生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自然之乐 休闲境界
下载PDF
诗学与心学中的陈白沙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晶 张振兴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9-154,共6页
明代前期的著名哲学家陈献章 (白沙 )也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与诗论家。在他的哲学思想与诗论及诗歌创作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白沙是明代心学的开创性人物 ,他提出“天地我立 ,万化我出 ,宇宙在我”的著名命题、“静中养出端倪”的方法以... 明代前期的著名哲学家陈献章 (白沙 )也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与诗论家。在他的哲学思想与诗论及诗歌创作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白沙是明代心学的开创性人物 ,他提出“天地我立 ,万化我出 ,宇宙在我”的著名命题、“静中养出端倪”的方法以及“以自然为宗”的为学宗旨。白沙不事著述 ,却长于以诗表达思想。他不同意“诗为小技”的观点 ,高度重视诗的功能。认为诗应“率情为之”,反对“饰巧夸富、媚人耳目”的人为雕琢之风 ,提倡“浩然自得”,以诗人的独特体验形成自己的自家面目。但他又反对粗豪为诗、“恣意横为”,主张对诗的艺术法则一一理会。白沙诗作出于性情 ,发乎自得 ,在“鸢飞鱼跃”的物象中生发哲思。他的诗论与诗作 ,对于明代前期的复古拟古之风是一种反拨 ,同时对后来的文学解放思潮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诗学 心学 自得
下载PDF
论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明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3-60,共8页
“以自然为宗”与“静中坐养出个端倪”是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两个重要命题,它们体现了陈白沙及其时代离朱入陆的教育思想发展路向,展示出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本文从命题的涵义、成因和影响诸方面进行史实和逻辑相统一的分析,... “以自然为宗”与“静中坐养出个端倪”是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两个重要命题,它们体现了陈白沙及其时代离朱入陆的教育思想发展路向,展示出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本文从命题的涵义、成因和影响诸方面进行史实和逻辑相统一的分析,认为探讨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陈白沙本人的教育思想全貌,而且有益于我们深入地把握整个宋明教育学说走向,特别是心学教育哲学嬗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教育哲学 陈白沙 特色 教育思想史 自我主体意识 程朱理学
下载PDF
陈白沙的“坐法”“观法”与儒家静坐传统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光松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143,共11页
静坐是陈白沙的根本为学方法与教法,其思想史意义已被广泛提及,其技术操作却鲜为人知。在"坐法"上,白沙既承继了宋儒的"瞑目""调息"等传统,又确立了趺坐的新坐姿;其"观法"体系由悟道静坐观法... 静坐是陈白沙的根本为学方法与教法,其思想史意义已被广泛提及,其技术操作却鲜为人知。在"坐法"上,白沙既承继了宋儒的"瞑目""调息"等传统,又确立了趺坐的新坐姿;其"观法"体系由悟道静坐观法、观天地生物气象静坐观法、愈疾养生静坐观法所构成,三者功能各异,又有交织。白沙在儒家静坐史上开启了静坐规范化、仪式化的进程,他对静坐的推崇、力行及教法实践,极大促进了这一工夫法门的传播,对明代中后期的士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重温白沙静坐,既有助于对白沙心学及儒家静坐传统的理解,对当下伦理建设亦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儒家 静坐 坐法 观法
下载PDF
陈白沙与明初儒学 被引量:8
8
作者 景海峰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1年第2期59-67,共9页
陈白沙是元代以后程式化的朱子学向明代的学术主流──阳明学过渡的关键性人物,他开启了心学重光的闸门。本文从明初学术的背景出发,着重探讨了白沙思想中的“自得”、“自然”、“主静”三个问题。认为白沙倡言“自得”是和他科场屡... 陈白沙是元代以后程式化的朱子学向明代的学术主流──阳明学过渡的关键性人物,他开启了心学重光的闸门。本文从明初学术的背景出发,着重探讨了白沙思想中的“自得”、“自然”、“主静”三个问题。认为白沙倡言“自得”是和他科场屡试不第的惨痛经历有关,由落第而悟觉,开始拒斥当时的主流学术而自处边缘,重新回到心学体认的道路。对于白沙的“学宗自然”,可以做不同的诠释,本文主要是从当时的学术环境,以及朱学传统和心学同调两方面不同的反应,来证验和思考其主旨。白沙之“主静”,向来是后学争议的焦点,批评者谓之“近禅”,欣赏者往往能心领神会、启导机杼。本文从“主敬”与“主静”之纠葛、动静合一、养善端与辨人禽等几个层面,探讨了白沙学说中“主静”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心学 朱学 合一 拒斥 阳明学 朱子学 学术环境 主流 程式化
下载PDF
诗与本体之心——陈白沙美学思想发凡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5期56-61,共6页
陈白沙是开启明代心学的关键人物,又是名动京师的诗人。他提出“吾心”与“天心”合一的本体论,认为人于静中涵养,使“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就可以“一真一切真”、“一妙一切妙”,通达鸢飞鱼跃之机、天地生生之德,获得造化之美、... 陈白沙是开启明代心学的关键人物,又是名动京师的诗人。他提出“吾心”与“天心”合一的本体论,认为人于静中涵养,使“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就可以“一真一切真”、“一妙一切妙”,通达鸢飞鱼跃之机、天地生生之德,获得造化之美、天道之诗;人之诗不过是“此心”发乎天和、一真自如的表现,诗人养得此心醇细、胸次澄彻,“自然成就得大”;当然,诗的学习,也要讲究轻重疾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美学 陈白沙 本体
下载PDF
陈白沙传道的语言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卓进 王建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0,160,共5页
在陈白沙的哲学思想中,"道"是一自身合目的性的至上存在,修道成圣是他教育理念的核心追求。然而,这种至上的道却又是无法言说描状的,圣贤的典籍也无益于道的修证。白沙认为"道"在心中,教育的任务不在于言说描状道,... 在陈白沙的哲学思想中,"道"是一自身合目的性的至上存在,修道成圣是他教育理念的核心追求。然而,这种至上的道却又是无法言说描状的,圣贤的典籍也无益于道的修证。白沙认为"道"在心中,教育的任务不在于言说描状道,而是设置环境从而形成一特定心境,让心中固有的道自然活泼地呈现,这丰富了语言与教育关系的思考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传道 语言困境 境语 诗语
下载PDF
陈白沙的“自得”与“近禅” 被引量:4
11
作者 景海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23,共8页
陈白沙哲学在明代思想中有开局之功,其"独立遗世"的精神和"学宗自然"的返约为明代儒学的复兴开辟了新的路径,他亦成为明中叶以后儒家阵营中的关键性人物。围绕着其"自得"之学的内蕴,后世论者多有辨析,如... 陈白沙哲学在明代思想中有开局之功,其"独立遗世"的精神和"学宗自然"的返约为明代儒学的复兴开辟了新的路径,他亦成为明中叶以后儒家阵营中的关键性人物。围绕着其"自得"之学的内蕴,后世论者多有辨析,如何从儒家思想的历史脉络和核心义理来衡定其意义,区分随机性的个人意见和可公度性的普遍原理,仍需要在现代学术的视野下来予以分疏。至于他的学问之"近禅"的问题,透过梳理其同门师友之间的看法、弟子辈人物与时人之论辩,以及三代以后不同派别之间的相互问难,我们大致也可以深化对这一话题的理解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陈白沙 自得之学 心学与禅学 独立精神
下载PDF
陈白沙“勿忘勿助”功夫的历程与内涵——兼论陈白沙儒学与禅学价值观之不同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红卫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8,共5页
"勿忘勿助"是陈白沙儒学体证的核心功夫,"勿忘"是提撕唤醒的功夫,"勿助"是祛除私欲的功夫。主静或静坐是陈白沙体证功夫的主要形式,"敬"与"一"是陈白沙体证功夫的两个核心概念。在... "勿忘勿助"是陈白沙儒学体证的核心功夫,"勿忘"是提撕唤醒的功夫,"勿助"是祛除私欲的功夫。主静或静坐是陈白沙体证功夫的主要形式,"敬"与"一"是陈白沙体证功夫的两个核心概念。在陈白沙实现心与理的凑泊之前与之后,"勿忘"指向的对象有所不同。陈白沙的"勿忘"功夫指向善、仁、理,是实,禅学的坐忘指向空;陈白沙的"勿助"功夫是祛除私欲,禅学的体悟工夫是一种私意安排,因而陈白沙儒学的价值观与禅学的价值观有本质的不同,关于陈白沙的"流禅说"是没有根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勿忘 勿助 先立其大 静坐 禅学
下载PDF
“静坐中养出端倪”到“随处体认天理”——陈白沙、湛甘泉心学教育理念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卓进 王建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14,93,共5页
湛甘泉的心学思想承传自陈白沙,但二人的心学教育思想却存在重大分歧。在教育理论层面体现为从"静坐中养出端倪"到"随处体认天理"的演变,在实践层面体现为是否采用正规的书院式教学。这种分歧既是解决白沙心学内在... 湛甘泉的心学思想承传自陈白沙,但二人的心学教育思想却存在重大分歧。在教育理论层面体现为从"静坐中养出端倪"到"随处体认天理"的演变,在实践层面体现为是否采用正规的书院式教学。这种分歧既是解决白沙心学内在学理困境的需要,还由于二人的时代背景与主体身份已发生重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湛甘泉 广东书院 心学
下载PDF
从“孔颜乐处”到自适任情——陈白沙对理学重要命题的超越 被引量:3
14
作者 雍繁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5,共7页
陈白沙的思想上承周敦颐、程颢、邵雍,而与程颐、朱熹不同。这个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成圣境界——“孔颜乐处”理解的差异上。白沙糅合儒、庄、禅三家思想,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命题进行了超越性阐释,以自适任情取代“孔颜乐处”的道德伦理内... 陈白沙的思想上承周敦颐、程颢、邵雍,而与程颐、朱熹不同。这个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成圣境界——“孔颜乐处”理解的差异上。白沙糅合儒、庄、禅三家思想,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命题进行了超越性阐释,以自适任情取代“孔颜乐处”的道德伦理内涵。这充分表现在他的生活实践方面。另外,白沙心学的超越性也体现出宋明理学本身的矛盾,揭示出理学到心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孔颜乐处" 超越性 理学 哲学命题 心学 儒学 佛学 道学 生活实践
下载PDF
论陈白沙的文论倾向和山林散文艺术——从陈白沙“自然”、“自得”说谈起 被引量:3
15
作者 熊礼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陈白沙是明代散文史上“独立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山林散文具有超卓不凡的识见美、激扬自我的健逸美、“自然”、“自得”、“不待安排”的文境美和朴率、简易的语词美。其艺术美的形成 ,与其特有的文论观和审美取向有关。而其文论观和... 陈白沙是明代散文史上“独立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山林散文具有超卓不凡的识见美、激扬自我的健逸美、“自然”、“自得”、“不待安排”的文境美和朴率、简易的语词美。其艺术美的形成 ,与其特有的文论观和审美取向有关。而其文论观和审美取向的理论基石 ,是陈白沙“以自然为宗而要归于自得”的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心学 自然 自得 山林散文 文学理论 文境美 语词美 审美特征 审美取向 健逸美 时代
下载PDF
陈白沙道论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运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0-164,共5页
陈白沙在使先秦儒家思想获得本体论的确证时,吸收了道家的思维方式、思维架构来提升原始儒家的观念,并使道家的本体追求得以不断发展。道论就是其中之一。这主要体现在先于天地、创生万物、至虚无形、道与物通、至大无际等方面。
关键词 道论 陈白沙 道家思想 确证 天地 原始儒家 先秦儒家 虚无 追求 创生
下载PDF
陈白沙心学的德性进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红卫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8,共6页
陈白沙心学的德性进路即陈白沙心学的成德、成圣路径。陈白沙继承了孟子"集义"的德性进路,他认为成德、成圣的根基在于"立本",即通过日常生活中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以体证仁、善之为人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渐次扩... 陈白沙心学的德性进路即陈白沙心学的成德、成圣路径。陈白沙继承了孟子"集义"的德性进路,他认为成德、成圣的根基在于"立本",即通过日常生活中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以体证仁、善之为人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渐次扩充而达致至仁、至善。在"立本"的基础上,陈白沙的成德历程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提撕、唤醒的"勿忘"工夫为主,由于陈白沙并未透彻地理解"勿忘"与"勿助"体证工夫的辩证关系,因用功过度而导致了心疾;第二阶段以"勿助"工夫为主,陈白沙逐渐领悟了"勿助"的含义及其对成德、成圣的意义,即由"亲亲之情"及"恻隐之心"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渐次扩充而达致至仁、至善,是一个顺理推演的自然过程,不需要任何的助长。至此,"勿忘勿助之间"成为陈白沙心学成德、成圣的基本体证路径。在此基础上,陈白沙构建了本体自然的自然主义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心学 德性进路 集义 义袭 勿忘 勿助
下载PDF
陈白沙诗教意蕴初探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明喜 《现代教育论丛》 2018年第2期90-96,共7页
作为明代心学的开启者,陈白沙是个十分重视诗教的教育家。陈白沙以诗为教,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现实感悟化为诗意的语言,用诗歌的方式培养弟子。诗教既有丰富的内涵,也有生动的形式。陈白沙诗教意蕴体现于重教化,广育才;尚自然,乐其心;美... 作为明代心学的开启者,陈白沙是个十分重视诗教的教育家。陈白沙以诗为教,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现实感悟化为诗意的语言,用诗歌的方式培养弟子。诗教既有丰富的内涵,也有生动的形式。陈白沙诗教意蕴体现于重教化,广育才;尚自然,乐其心;美风俗,富情趣三大方面,充分展现出其教育思想与活动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诗教 重教化 尚自然 美风俗
下载PDF
陈白沙“致虚以立本”的工夫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红卫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3,共5页
在宋明新儒学体系中,"致虚"是祛除私欲的工夫。"致虚以立本"是陈白沙心学的基本体证工夫。濂洛之学是陈白沙心学的源头,周敦颐、程颢、程颐的"致虚"理论对陈白沙心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勿忘"与&... 在宋明新儒学体系中,"致虚"是祛除私欲的工夫。"致虚以立本"是陈白沙心学的基本体证工夫。濂洛之学是陈白沙心学的源头,周敦颐、程颢、程颐的"致虚"理论对陈白沙心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勿忘"与"勿助"是陈白沙实现儒学致虚工夫的基本途径。"勿忘"是提撕、唤醒的工夫,陈白沙通过"闲邪存诚"的"主静"或"主敬"的勿忘工夫执着于善,确立了心学的门户。"勿助"是陈白沙实现心与理凑泊的关键因素,"勿忘勿助之间"的致虚工夫是陈白沙立心学说的诀窍。在"勿忘""勿助"的致虚工夫的基础上,陈白沙实现了人与物的贯通,"惟仁与物同体"是陈白沙致虚工夫的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致虚以立本 勿忘 勿助 自然之学
下载PDF
论陈白沙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锦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6-50,共5页
陈白沙(1428—1500)是明代中期一位重要思想家。他开创的江门心学在明代思想史上起到承先启后作用。因此研究白沙哲学的理论价值及其历史地位,是了解宋明理学发展的重要中间环节。 陈白沙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从思想理路来看,他... 陈白沙(1428—1500)是明代中期一位重要思想家。他开创的江门心学在明代思想史上起到承先启后作用。因此研究白沙哲学的理论价值及其历史地位,是了解宋明理学发展的重要中间环节。 陈白沙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从思想理路来看,他对宇宙本体的看法,基本上是承袭程、朱,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但另方面,他又非常强调和夸大“心”的作用,在“得道”和“求理”这些问题上,主张“使心常在内”,“为学当求诸心”,这对于打破程、朱思想框框,提倡独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历史地位 天地万物 “自得” 哲学 形气 程朱 道心 实际行 提倡独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