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的心电图特点和院内死亡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春伟 杨凡 +3 位作者 胡越成 张敬霞 丛洪良 李曦铭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755-761,共7页
目的探讨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的心电图特点差异,并对该类患者院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94例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完全闭塞组)和99例左主干次全闭塞患者(次全闭塞组),比较其心电图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和其他临床资料差异,并对... 目的探讨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的心电图特点差异,并对该类患者院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94例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完全闭塞组)和99例左主干次全闭塞患者(次全闭塞组),比较其心电图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和其他临床资料差异,并对患者的院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特点对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心电图特点与休克和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与次全闭塞组比较,完全闭塞组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avR+avL导联ST段抬高,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右束支传导阻滞比例升高,QRS时限延长,而avR导联ST段抬高和avR+V1导联ST段抬高比例降低(P<0.01)。avR+a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左主干完全闭塞特异度为0.97,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预测左主干完全闭塞特异度为1.00。完全闭塞组院内死亡率为46.8%(44/94),次全闭塞组院内死亡率为14.1%(14/99)。在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中,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QRS时限,休克,无侧支循环,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休克对于院内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619、0.766、0.688、0.572、0.785;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休克诊断特异度为0.82,敏感度为0.75。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预测完全闭塞患者院内死亡特异度为0.94。在急性左主干完全闭塞中,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和无侧支循环患者中休克比例较高(P<0.05)。完全闭塞患者中,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患者未建立侧支循环,avR导联(包含avR+V1导联)ST段抬高患者中82.4%存在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供应前降支+回旋支范围。而在avR+avL导联ST段抬高患者中69.2%存在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供应前降支+回旋支范围。结论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具有不同的心电图特点,左主干完全闭塞的心电图特征可预测院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心电描记术 休克 左主干 完全闭塞 次全闭塞 院内死亡
下载PDF
床旁超声心动图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院内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2
作者 甄敏 刘晓娟 杨素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60-764,共5页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UCG)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诊断和院内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床旁UCG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床...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UCG)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诊断和院内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床旁UCG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床旁UCG临床诊断Stanford A型AD的价值;根据院内存活与死亡情况将确诊为Stanford A型AD的患者分为存活组(n=52)和死亡组(n=28)。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床旁UCG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两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疾病信息,并观察两组床旁UCG的图像表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anford A型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DSA检查,Stanford A型AD患者80例,StanfordB型AD患者24例。床旁UCG诊断Stanford A型AD患者为79例,Stanford B型AD患者为25例。床旁UCG诊断Stanford A型AD患者的敏感性为97.50%,特异性为95.83%,准确性为97.12%,曲线下面积为0.961,95%CI(0.000~1.000)(P<0.05)。存活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DeBakey分型(Ⅱ型)占比分别为88.46%、71.15%,均高于死亡组(25.00%、46.43%),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LVEF>50%)占比为0,低于死亡组(3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主动脉受累、重度反流、心包积液及主动脉根部直径分别为15.40%、9.62%、34.62%、(41.12±5.12) mm,均低于死亡组[82.14%、78.57%、71.43%、(54.03±9.24)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脉受累、根部直径、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情况为引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床旁UCG可作为确诊Stanford A型AD的诊断工具,且通过床旁UCG表现可对院内死亡进行风险评估,其中主动脉受累、重度返流、根部直径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均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床旁超声心动图 院内死亡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杜真 席祖洋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288例ATAAD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院内死亡组(n=30)和生存组(n=258),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指标作...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288例ATAAD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院内死亡组(n=30)和生存组(n=258),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患者院内死亡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TAAD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心率、白细胞计数(WB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807,95%CI:2.341,3.365)、WBC>10×10^(9)/L(OR=2.837,95%CI:2.360,3.410)、ALT≥40 U/L(OR=3.081,95%CI:2.525,3.760)均为ATAAD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60岁、WBC>10×10^(9)/L、ALT≥40 U/L均为ATAAD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院内死亡 生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影响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戴靖榕 肖宝 +2 位作者 李霖 胡江英 刘斌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研究影响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诊断标准,选取775例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及发热门诊就诊并确诊为COVID-19的老年患者(≥60岁... 目的研究影响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诊断标准,选取775例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及发热门诊就诊并确诊为COVID-19的老年患者(≥60岁)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并将治疗后患者分为生存组与院内死亡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查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775例COVID-19患者经治疗后,生存组712例(91.9%),院内死亡组63例(8.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90岁[OR=5.065,95%CI(1.427,17.974)]、2型糖尿病[OR=3.757,95%CI(1.649,8.55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5.625(95%CI(2.357,13.421)]、单核细胞比率[OR=0.908(95%CI(0.857,0.963)]、血浆纤维蛋白原[OR=1.376(95%CI(1.053,1.800)]、乳酸脱氢酶[OR=1.005(95%CI(1.001,1.008)]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年龄+单核细胞比率+血浆纤维蛋白原+乳酸脱氢酶对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83(95%CI:0.827,0.940,P<0.001),其临界值≥0.710时提示院内死亡风险,特异性为0.851,敏感度为0.857。结论老年人COVID-19后院内死亡率较高,并与年龄、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单核细胞比率、血浆纤维蛋白原、乳酸脱氢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 院内死亡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老年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重指数与院内死亡的关联研究
5
作者 王秀玲 尹春琳 夏经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560-564,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联,并评估代谢和炎症在此关联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应用lo...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联,并评估代谢和炎症在此关联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不同BMI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联,进一步纳入代谢和炎症因素,评估其中介效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928例患者,其中男性2289例,女性63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2±12.5)岁。校正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梗死类型、再灌注治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病变冠状动脉血管数量、肌钙蛋白Ⅰ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后,肥胖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高于正常体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54,95%CI 1.30~9.63,P=0.01),超重患者与正常体重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校正代谢因素后结果和校正前一致,进一步校正高敏C反应蛋白后,肥胖患者与正常体重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未能发现肥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保护作用,相反,肥胖患者院内死亡风险较正常体重患者更高,应重视肥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管理,抗炎治疗对不同BMI水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死亡 炎症 代谢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静 刘芡伶 谭晓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3-88,共6页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后1个月的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后1个月的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54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以及T淋巴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3(CD3^(+))、白细胞分化抗原4(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CD8^(+))]、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以及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CD3^(+)、CD4^(+)、CD8^(+)、IgA、IgM及IgG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检测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敏感性为90.3%(95%CI:0.757,0.954),特异性为78.8%(95%CI:0.654,0.819),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95%CI:0.678,0.912)。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检测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敏感性为71.1%(95%CI:0.657,0.873),特异性为96.2%(95%CI:0.751,0.984),AUC为0.801(95%CI:0.707,0.894)。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高[OR=1.536(95%CI:1.118,2.110)]、CD3^(+)[OR=1.797(95%CI:1.122,2.878)]、CD4^(+)[OR=1.751(95%CI:1.121,2.735)]、CD8^(+)[OR=1.886(95%CI:1.075,3.309)]、IgA[OR=1.967(95%CI:1.142,3.388)]、IgM[OR=1.945(95%CI:1.145,3.304)]及IgG[OR=2.132(95%CI:1.176,3.865)]均为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T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较高,且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联合预测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另入院时APACHEⅡ评分高、CD3^(+)、CD4^(+)、CD8^(+)、IgA、IgM及IgG均为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临床应结合以上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重点筛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T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院内死亡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院内死亡预测模型构建及临床效能分析
7
作者 孙铁男 李志忠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1期1615-1619,共5页
目的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构建一个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院内死亡的模型并评价其临床效能。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MIMIC-Ⅳ中2008—2019年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CS的患者2090例,根据是否发... 目的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构建一个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院内死亡的模型并评价其临床效能。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MIMIC-Ⅳ中2008—2019年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CS的患者2090例,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所有患者分为非死亡组(1434例)及死亡组(65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系统评分等数据。通过Lasso回归筛选相关变量,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预测因素,构建院内死亡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末梢血氧饱和度[比值比=0.968,95%置信区间(CI):0.949~0.987,P=0.001]和血白蛋白(比值比=0.764,95%CI:0.626~0.932,P=0.008)为院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比值比=1.043,95%CI:1.034~1.051,P<0.001)、女性(比值比=1.304,95%CI:1.052~1.615,P=0.015)、体温<36℃(比值比=1.720,95%CI:1.284~2.304,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值比=1.404,95%CI:1.131~1.744,P=0.002)、血液透析(比值比=2.210,95%CI:1.710~2.856,P<0.001)、血乳酸(比值比=1.149,95%CI:1.100~1.200,P<0.001)、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比值比=1.113,95%CI:1.080~1.146,P<0.001)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的列线图风险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敏感度为72.6%,特异度为66.9%。内部验证的重抽样校准曲线表明模型理想曲线和实际曲线拟合良好。DCA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本研究基于MIMIC-Ⅳ,通过年龄、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末梢血氧饱和度、体温<36℃、血液透析、血白蛋白、血乳酸、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构建了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CS患者的院内死亡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区分度、校准度、预测效能以及临床净获益,能帮助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优化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充血性心力衰竭 院内死亡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罗静慧 郑朝霞 +2 位作者 李莉 牛福英 李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7期3198-320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22年9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STEMI病人8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病人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73例)和存活组(817例);...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22年9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STEMI病人8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病人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73例)和存活组(817例);根据病人入院时SAA水平分为低水平SAA组(SAA<54 mg/L,786例)和高水平SAA组(SAA≥54 mg/L,104例)。分析病人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A预测病人院内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年龄、心肌梗死严重程度(Killip)分级≥Ⅲ级比例、左主干病变率、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GRACE)评分及血肌酐(Cr)、心率(HR)、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SAA水平高于存活组,平均动脉压(MB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SAA为病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SAA组病人NT-proBNP、CK-MB峰值、cTnI峰值及MACCE、心源性死亡、院内死亡发生率高于低水平SAA组,LVEF低于低水平S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预测STEMI病人院内死亡曲线下面积为0.829,敏感度为82.19%,特异度为77.23%。结论:入院时SAA表达水平升高为STEMI病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院内死亡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和肽素表达水平与重症脑出血病人院内死亡的关系
9
作者 冯红伟 门焕丽 +2 位作者 韩利彦 宋海霞 宋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8期3427-343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水平与重症脑出血病人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脑出血的108例病人,根据预后情况将病人分为院内存活组(73例)和院内死亡组(3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水平与重症脑出血病人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脑出血的108例病人,根据预后情况将病人分为院内存活组(73例)和院内死亡组(3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肽素水平,分析血清和肽素表达水平与重症脑出血病人院内死亡的关系。结果:院内死亡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白细胞计数低于院内存活组,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血糖、急性肾损伤比例、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比例、基线血肿体积、血肿周围绝对水肿体积、早期血肿扩大比例、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院内存活组,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较院内存活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OR=1.709,95%CI(1.053,2.774)]、APACHEⅡ评分[OR=1.619,95%CI(1.034,2.537)]、白细胞计数[OR=1.110,95%CI(1.010,1.219)]、急性肾损伤[OR=4.208,95%CI(1.268,13.965)]、血清和肽素[OR=3.438,95%CI(1.207,9.793)]是重症脑出血病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和肽素预测重症脑出血病人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9,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7%、68.62%。结论:重症脑出血院内死亡病人血清和肽素水平较高,其水平升高是院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对预测重症脑出血病人院内死亡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院内死亡 和肽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发生院内死亡预测模型的建立
10
作者 李金滨 全美玲 李晓雪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MICS)发生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51例AMICS患者,根据院内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AMIC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MICS)发生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51例AMICS患者,根据院内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AMIC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CS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MICS患者院内死亡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251例AMICS患者院内死亡率为38.65%(97/251)。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年龄≥60岁比例和乳酸(Lac)、心肌肌钙蛋白I、脑钠肽(BNP)、D-二聚体(D-dimer)、血肌酐、血尿素氮(BUN)水平高于存活组,收缩压(SBP)、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Lac、BNP、D-dimer、BUN升高为AMICS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BP、LVEF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AMIC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模型方程:y=1.246-0.757×年龄-0.053×SBP-0.073×LVEF+0.565×Lac+0.005×BNP+0.554×D-dimer+0.179×BUN。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AMICS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38%、88.96%。结论基于年龄、SBP、LVEF、Lac、BNP、D-dimer和BUN构建的AMIC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模型,对AMIC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院内死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与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株感染中老年患者院内死亡的关联研究
11
作者 付伟 程国彬 +2 位作者 路磊 丁瑶 李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S01期16-21,共6页
目的研究比较基线检验指标及血小板/淋巴细胞(PLR)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中老年患者院内住院死亡的关联关系。方法调查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贵阳某医院209例COVID-19确诊中老年患者。分为死亡组(n=26)、生存组(n=183)。... 目的研究比较基线检验指标及血小板/淋巴细胞(PLR)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中老年患者院内住院死亡的关联关系。方法调查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贵阳某医院209例COVID-19确诊中老年患者。分为死亡组(n=26)、生存组(n=183)。通过回顾性方式获取数据,分析检验指标以PLR与患者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选取的209例患者,其中男114例(60.6%)。患者平均年龄78.02±12.59岁。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PLR与院内死亡有独立相关[HR=1.18(1.02,1.38),P=0.0303],与PLR(四分位数)作为分类变量的结果一致(P=0.038)。曲线拟合分析PLR与院内死亡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拐点值为540。拐点左侧和右侧的HR和置信区间分别为2.0(1.4,2.9)和0.9(0.7,1.1)。结论PLR升高与病死率非线性关系,当PLR<540时,与住院死亡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 院内死亡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膈肌功能变化及其与院内死亡的关系
12
作者 古豫 李莹 +3 位作者 杨坤 田小雨 王永德 赵景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260-2264,2269,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膈肌功能变化及其与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222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作为ARDS组,222例未合并ARDS的脓毒症患者作为非ARDS组,7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膈肌功能变化及其与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222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作为ARDS组,222例未合并ARDS的脓毒症患者作为非ARDS组,7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氧合指数将ARDS组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膈神经刺激测试、胸部B超检查评估膈肌功能,统计ARDS组患者院内死亡情况,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膈肌功能参数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ARDS组颤搐性跨膈压(PdiTw)为(23.15±3.26)cmH_(2)O,低于非ARDS组的(30.12±1.26)cmH_(2)O和对照组的(35.62±2.16)cmH_(2)O,ARDS组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为(1.32±0.23)mm,低于非ARDS组的(1.85±0.26)mm和对照组的(2.12±0.35)mm,ARDS组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为(1.52±0.26)mm,低于非ARDS组的(2.36±0.30)mm和对照组的(2.54±0.51)mm,ARDS组膈肌增厚分数(DTF)为(16.32±2.95)%,低于非ARDS组的(32.15±6.26)%和对照组的(50.1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PdiTw、DTei、DTee、DTF均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100例,存活122例。死亡组PdiTw、DTei、DTee、DTF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器官衰竭个数≥2个、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是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PdiTw、DTF升高是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diTw和DTF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结论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存在明显膈肌功能障碍,并且与病情加重及院内死亡有关,PdiTw和DTF有望作为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院内死亡预测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膈肌功能 院内死亡 颤搐性跨膈压 膈肌增厚分数 双颈前膈神经磁刺激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昌伟 王友兰 +2 位作者 何佳虹 刘晓川 喻应洪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安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206例ATAAD患者,统计ATAAD患者住院30 d内全因死亡情况,并据此分为死亡组(32例...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安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206例ATAAD患者,统计ATAAD患者住院30 d内全因死亡情况,并据此分为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174例)。术前评估PNI,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TAAD患者住院30 d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NI预测ATAAD患者住院30 d内全因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以及PNI均低于存活组[(26.6±2.3)g/L比(32.0±5.2)g/L、(1.25±0.26)×10^(9)/L比(2.23±0.65)×10^(9)/L、(33±4)比(43±5)](均P<0.05)。合并急性肾损伤、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NI是保护因素(均P<0.05)。PNI预测ATAAD患者住院30 d内全因死亡的临界值为35.92,曲线下面积为0.871(95%置信区间:0.817~0.913),敏感度为84.37%,特异度为88.51%。结论术前PNI降低与ATAAD患者住院30 d内全因死亡有关。PNI可预测ATAAD患者术后短期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院内死亡 预后营养指数 炎症
下载PDF
基于TSP-1和APACHEⅡ评分构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模型
14
作者 王成立 周林裕 梁哲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16-820,共5页
目的基于血小板反应素-1(TSP-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构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01—2022-12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2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院内死亡分为... 目的基于血小板反应素-1(TSP-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构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01—2022-12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2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院内死亡分为死亡组(n=72)和对照组(n=120)。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和TSP-1、APACHEⅡ评分,分析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构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模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组患者TSP-1显著增高[(141.95±32.85)μg/L比(116.20±29.39)μg/L,P<0.001];APACHEⅡ评分显著增高[(17.03±3.11)分比(13.14±3.24)分,P<0.001]。TSP-1>133.35μg/L、APACHEⅡ评分>15.5分、脑疝、多发伤、休克是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R 4.0.3统计软件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的样本量134,验证集的样本量58,构建预测模型,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95%可信区间0.814~0.930),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95%可信区间0.747~0.949)。在验证集里对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检验,卡方值为6.105,P=0.636。结论基于TSP-1、APACHEⅡ评分构建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血小板反应素-1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 院内死亡 老年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血压控制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系
15
作者 李培 薛万腾 赵鹏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4-301,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血压控制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TA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训练集,根据术后院内的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n=...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血压控制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TA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训练集,根据术后院内的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n=80)和存活组(n=8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72 h内的血压水平。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因素。使用逐步回归方法进一步筛选与院内死亡发生关联最重要的临床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按术后72 h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从低到高等分为5分位数组(Q_(1)~Q_(5)),比较5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各时间段SBP及MAP水平与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与存活组患者相比,死亡组主动脉瓣返流(P<0.05)、腹部血管累及(P<0.01)与主动脉轮廓异常(P<0.01)患者比例更多,发病至就诊时间(P<0.05)更长,LVEF(P<0.01)水平更低,D-D(P<0.01)水平更高,术后72 h内SBP(P<0.01)水平及术后72 h内MAP(P<0.01)水平降低均为老年高血压合并TAAD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SBP、MAP、LVEF和D-D与患者发生院内死亡关联最大。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列线图一致性指数(C index)分别为0.756(95%CI:0.744~0.760)和0.743(95%CI:0.732~0.750)。术后72 h内的SBP及MAP水平与院内死亡风险存在独立相关性(OR=0.56,95%CI:0.39~0.77,P<0.01)及(OR=0.55,95%CI:0.37~0.79,P<0.01),且术后各时间段SBP及MAP从低到高五分位数组趋势性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老年高血压合并TAAD患者术后72 h内SBP及MAP水平降低,院内死亡率逐渐升高。因此,应注意老年高血压合并TAAD患者术后72 h SBP及MAP水平变化,可有效降低院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术后血压 院内死亡
下载PDF
老年急诊多发伤患者短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李丽 李皎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6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老年急诊多发伤患者短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118例多发伤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入院后短期(≤4周)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07例)和死亡组(1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回...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老年急诊多发伤患者短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118例多发伤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入院后短期(≤4周)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07例)和死亡组(1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急诊多发伤老年患者短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损伤部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c Health EvaluationⅢ,APACHEⅢ)评分、损伤严重度(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动脉血乳酸(arterial lactate,ALAC)水平、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是否进行急诊手术和是否合并脓毒症在组间比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指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损伤部位、APACHEⅢ评分、ISS评分、动脉ALAC水平、血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是影响急诊多发伤老年患者短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损伤部位、APACHEⅢ评分、ISS评分、动脉ALAC水平、血清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是急诊多发伤老年患者短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伤老年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应将损伤部位、整体严重程度评分和检测指标综合考虑,达到更好改善多发伤老年患者预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急诊多发伤 短期 院内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导致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符明年 肖辉 谢晓冬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685-688,共4页
目的 分析导致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 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共153例,依据其在院抢救期间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127例、死亡组26例。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并进行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 目的 分析导致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 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共153例,依据其在院抢救期间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127例、死亡组26例。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并进行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损伤部位累及颅脑、ISS较高、年龄较高、乳酸值较高、受伤至就诊时间较长均为影响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损伤部位累及颅脑、ISS评分较高、年龄较高、乳酸值较高、受伤至就诊时间较长,临床据此构建相关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好,可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急诊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诊 院内死亡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白蛋白对AECOP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黄燕华 陆双林 +2 位作者 毛健 季敏捷 郁智慧 《交通医学》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及白蛋白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AECOPD住院患者117例,根据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98例和死亡组19例。...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及白蛋白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AECOPD住院患者117例,根据预后结局分为存活组98例和死亡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血浆D-二聚体和白蛋白水平、合并疾病、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D-二聚体和白蛋白水平对AECOP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8.72±7.13μg/L VS 1.05±1.79μg/L),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27.65±3.21 g/L VS 36.05±5.39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AECOP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蛋白浓度升高是AECOPD患者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血浆D-二聚体水平预测AECOPD院内死亡的AUC为0.916(95%CI:0.850~0.959),截断值为2.27μg/L,敏感度为94.74%,特异度为82.65%;血清白蛋白水平预测AECOPD院内死亡的AUC为0.911(95%CI:0.844~0.955),截断值为33.7 g/L,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5.31%;两者联合预测AECOPD院内死亡的AUC为0.960(95%CI:0.907~0.988),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95.92%。结论:检测AE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白蛋白水平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D-二聚体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的AECOPD患者死亡风险增大,对这类患者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其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二聚体 白蛋白 院内死亡
下载PDF
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院内死亡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倩 安莹 芦琪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了解患者院内死亡的现况与影响因素,为优化危重患者的护理抢救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急诊抢救室收治的患者,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 目的了解患者院内死亡的现况与影响因素,为优化危重患者的护理抢救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崇文门院区急诊抢救室收治的患者,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判断不同变量对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359例,其中生存组共有1192人(87.7%),死亡组167人(12.3%),抢救室停留时间、入院24 h内是否抢救和入院时NEWS评分为影响抢救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卡方值=14.744,P=0.064,模型拟合优度较高,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将89.1%的观测正确分类,灵敏度30.5%,特异度97.3%,阳性预测值61.4%,阴性预测值92.2%。所得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5.565+0.003×抢救室停留时间+2.180×入院24 h内是否抢救+0.346×入院时NEWS评分。结论抢救室停留时间≥28 h、入院时NEWS评分≥5分、入院后24 h内抢救的患者其院内死亡风险更大,由这三者组成的模型其预测效能更佳,可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院内死亡结局进行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救室 危重患者 院内死亡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翟萌萌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7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121例,根据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将其...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121例,根据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将其分为院内死亡组和院内存活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NLR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21例患者中死亡42例,病死率34.7%。两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卒中病史、入院时及入院3d 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脑卒中病史、入院GCS评分越低及入院时和入院3d的NLR越高,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越高(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及入院3d NLR预测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8和0.617,当入院3d的NLR为10.21时,约登指数为0.248,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1%和63.3%。结论入院时及入院3d NLR升高、入院时GCS评分降低及既往脑卒中病史均是重症脑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其中入院3d NLR水平对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脑出血 院内死亡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