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0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曲面法优化高效除氟药剂的研制及除氟机理
1
作者 章丽萍 姚瑞涵 +5 位作者 赵晓曦 雷文波 李蕙彤 战永祺 孙华冉 高乙清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7,共11页
我国电子、光伏、无机氟化工、煤矿开采、煤基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废水普遍存在氟化物超标问题,除氟药剂法作为废水除氟的新方法,存在投药量及污泥产生量较大等问题。采用响应曲面BBD法对该除氟药剂的制备条件进行试验设计和优化,并与常用... 我国电子、光伏、无机氟化工、煤矿开采、煤基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废水普遍存在氟化物超标问题,除氟药剂法作为废水除氟的新方法,存在投药量及污泥产生量较大等问题。采用响应曲面BBD法对该除氟药剂的制备条件进行试验设计和优化,并与常用混凝剂除氟性能进行对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手段对不同制备阶段除氟药剂进行表征分析,结合处理后上清液残留元素水平和各元素利用率对除氟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除氟药剂最优制备条件为n(M)/n(Si)(M为金属总量)为44.91、n(Al)/n(Mg)为40.64、n(Al)/n(Fe)为34.92,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除氟药剂在投药量1.35 g/L时,氟离子质量浓度由20 mg/L降至0.71 mg/L,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1.0 mg/L以下,氟离子去除率达96.45%,响应曲面法建立的模型相关系数R 2为0.9690;对于初始氟质量浓度10~200 mg/L的含氟水样,除氟药剂按比例投加,上清液剩余氟质量浓度均小于1.0 mg/L;与常用混凝剂的除氟性能顺序为:除氟药剂>PAC(聚合氯化铝)>PAFC(聚合氯化铝铁)>PFS(聚合硫酸铁);SEM和XRD表征分析发现除氟药剂形态和结构均发生改变,通过反应聚合形成多种多羟基聚合物,这些多羟基聚合物与氟离子间发生离子交换,从而去除氟离子;通过对上清液残留进行元素分析,结合所投加除氟药剂中各金属元素浓度,分析得出铝、硅、铁、镁的元素利用率分别为99.98%、97.16%、92.22%和18.39%;除氟药剂对多种实际含氟工业废水均高效且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氟药剂 响应曲面法 除氟性能 除氟机理 元素利用率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典型煤矿矿井水协同除浊除氟药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强 章丽萍 +5 位作者 姚瑞涵 赵晓曦 崔行健 陈加乐 何绪文 马泽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8-257,共10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潜力最大的区域,矿井水涌水量大但资源利用率不高,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的高氟地区,矿井水中氟离子超标已成为制约提高矿井水资源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高效除氟药剂的5种组分[聚合氯化铝(PAC)、聚... 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潜力最大的区域,矿井水涌水量大但资源利用率不高,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的高氟地区,矿井水中氟离子超标已成为制约提高矿井水资源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高效除氟药剂的5种组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硅酸铝、硝酸镁、聚合氯化铁、羧甲基淀粉钠],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除氟效果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探讨了除氟机理。结果表明:在金属总量M/Si、Al/Mg、Al/Fe的摩尔比分别为43、40、40条件下研制的除氟药剂,均可将含氟废水中氟离子浓度由20mg/L降至1.0 mg/L以下,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中氟化物浓度限值要求(1.0 mg/L);当除氟药剂投加量为1.25 g/L,初始p H为2~12,悬浮物浓度为100~2000 mg/L,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0.4 mg/L时,处理后上清液剩余氟离子浓度均可控制在1.0 mg/L以下,氟离子去除率达95%以上;除氟药剂中Al、Si元素起到重要的除氟作用,主要通过形成Al—F—Al等金属络合物沉淀被去除;将除氟药剂应用于黄河流域某煤矿含氟矿井水的处理,在除氟药剂投加量为400 mg/L、PAM投加量为0.2 mg/L时,氟离子浓度从5.6 mg/L降至0.85 mg/L,并协同将矿井水浊度从500 NTU降至4.59 NTU,吨水处理药剂成本为1.602元。该除氟药剂在黄河流域含氟矿井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氟药剂 铝盐 硅盐 矿井水 除氟机理 协同除浊除氟
下载PDF
除氟装置在煤气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改造
3
作者 张永康 李青萍 《氮肥与合成气》 2025年第1期8-10,14,共4页
煤化工生产过程中,含氟废水产生量较大,且随着产能提升,依赖后端水处理工序处理废水的难度逐步上升。对于煤化工等行业采取综合措施处理低浓度含氟废水是必要的。针对此问题,必须在煤气化装置出口前对含氟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满足中水回... 煤化工生产过程中,含氟废水产生量较大,且随着产能提升,依赖后端水处理工序处理废水的难度逐步上升。对于煤化工等行业采取综合措施处理低浓度含氟废水是必要的。针对此问题,必须在煤气化装置出口前对含氟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满足中水回用标准,并实现含氟废水的零排放。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在其二期40万t/a醋酸装置配套的五环炉系统废水除氟装置中,原工艺流程设计虽然达到预期效果,但实际运行中遭遇多种问题。经过改造和优化,提升了处理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保障了废水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离子 除氟装置 工艺改造
下载PDF
分散剂对羟基磷灰石除氟剂制备的影响
4
作者 王泽阳 马华继 +3 位作者 潘辉 张强 李新刚 王博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6,共7页
羟基磷灰石(HAP)是经济高效且安全低碳的除氟剂,其制备时存在反应体系颗粒团聚板结导致产品性能不佳问题。该研究以熟石灰和磷酸为原料,采用加入分散剂的反向滴加化学沉淀法在常温下制备HAP除氟剂,探索分散剂对HAP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 羟基磷灰石(HAP)是经济高效且安全低碳的除氟剂,其制备时存在反应体系颗粒团聚板结导致产品性能不佳问题。该研究以熟石灰和磷酸为原料,采用加入分散剂的反向滴加化学沉淀法在常温下制备HAP除氟剂,探索分散剂对HAP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乙二醇组合为最佳分散剂,且SDBS、乙二醇和氢氧化钙的最佳质量比为1∶1∶1 000。在优化分散条件下,制得的产品除氟容量达16.56 mg/g,提高了32.90%。反应体系pH值随着氢氧化钙加入而不断升高,在105 min时达到最高值12.96,之后持续降低至8.13。OH-消耗速率与除氟量增加速率的比值先升高后降低,其在180 min时达到最大值4.98,在235 min后低于1.00。颗粒团聚粒径在60 min后持续减小,360 min时产品的d10、d_(50)和d_(90)分别为7.46、15.65和42.41μm,d_(50)和d_(90)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56.83%和52.21%。产品中HAP晶体呈纳米级,以团聚形式存在。产品能快速去除水中氟离子,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除氟 羟基磷灰石 颗粒团聚粒径 分散剂 乙二醇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除氟容量
下载PDF
氧化锆基除氟剂协同无定形氢氧化铝除氟实验研究
5
作者 郑宇 刘勇奇 +4 位作者 巩勤学 石泉清 周启 刘少葵 仇雅丽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4-236,240,共4页
对某企业酸性浸出废水进行了一段氧化锆除氟、二段无定形氢氧化铝除氟实验研究。一段氧化锆除氟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氧化锆除氟剂加入量对废水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延长反应时间都能促进除氟剂除氟率提高;反... 对某企业酸性浸出废水进行了一段氧化锆除氟、二段无定形氢氧化铝除氟实验研究。一段氧化锆除氟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氧化锆除氟剂加入量对废水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延长反应时间都能促进除氟剂除氟率提高;反应温度75℃、除氟剂加入量50 g/L、反应时间50 min时,除氟率达到96%,废水中氟质量浓度由600 mg/L降至25 mg/L。一段除氟后废水进行二段无定形氢氧化铝除氟,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0 min、氢氧化铝加入量5 g/L时,废水氟质量浓度由25 mg/L降至6.5 mg/L;除氟渣晶型良好、衍射峰明显,XRD检测结果显示Na_(3)AlF_(6)是除氟渣中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废水 除氟 氧化锆 氢氧化铝 除氟
下载PDF
化学混凝除氟工艺 被引量:3
6
作者 钟智春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2年第12期196-198,共3页
探索某企业转炉煤气洗涤含氟废水化学沉淀、混凝沉淀及氯化钙、PAC联合处理最佳工艺及相应最佳药剂投加条件。以氯化钙、PAC及两段处理各药剂投加量为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工艺及投加条件对出水含氟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AC混凝沉淀”工... 探索某企业转炉煤气洗涤含氟废水化学沉淀、混凝沉淀及氯化钙、PAC联合处理最佳工艺及相应最佳药剂投加条件。以氯化钙、PAC及两段处理各药剂投加量为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工艺及投加条件对出水含氟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AC混凝沉淀”工艺处理该企业含氟74mg/L洗涤废水,出水氟浓度可稳定在10mg/L以下,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氟 化学除氟 混凝除氟 氯化钙除氟 PAC除氟
下载PDF
一种高效复合除氟剂及其在高盐废水中除氟的研究
7
作者 汤爱华 张秀华 曹洪涛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148-150,共3页
一种高效复合除氟剂包含聚合氯化铝、六水氯化铝、硫酸铝以及硫酸锌等有效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含聚合氯化铝70%~80%,六水氯化铝5%~10%,硫酸铝5%~10%,硫酸锌0.1%~1.0%。使用方法为将高效复合除氟剂配置成500 g/L的溶液,加入氟离子初始浓... 一种高效复合除氟剂包含聚合氯化铝、六水氯化铝、硫酸铝以及硫酸锌等有效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含聚合氯化铝70%~80%,六水氯化铝5%~10%,硫酸铝5%~10%,硫酸锌0.1%~1.0%。使用方法为将高效复合除氟剂配置成500 g/L的溶液,加入氟离子初始浓度为10.6 mg/L的高盐废水中,经过搅拌后沉淀,调节终点pH在7.0左右,氟化物去除率高达95%以上,可达到出水指标1.0 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复合除氟 聚合氯化铝 硫酸锌 高盐废水 除氟
下载PDF
除氟剂在矿井水除氟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张伟 蔡魏魏 +3 位作者 王志慧 王艳兵 邸卫猛 韩少科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94-99,共6页
通过对比4种药剂的除氟性能,挑选出最佳除氟剂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其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药剂氟化物去除效果为:ZMCF>CF-B>CF-A>PAC。最佳实验条件ZMCF除氟剂投加量为100 mg/L,PAC投加量为160 mg/L,PAM投加量为1.2 mg/... 通过对比4种药剂的除氟性能,挑选出最佳除氟剂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其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药剂氟化物去除效果为:ZMCF>CF-B>CF-A>PAC。最佳实验条件ZMCF除氟剂投加量为100 mg/L,PAC投加量为160 mg/L,PAM投加量为1.2 mg/L,pH为6~7,反应沉淀30 min后,出水氟化物浓度为0.52 mg/L。共存阴离子Cl-和SO_(4)_(2-)对除氟效果影响较小。现场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实验条件下处理后出水氟化物含量为0.75~0.93 mg/L,平均值为0.83 mg/L,氟化物浓度可稳定在1.0 mg/L以下,符合煤矿矿井水排放要求。出水浊度为8.9~14.6 NTU,经后续系统过滤后进一步降低出水浊度,从而排放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除氟 除氟条件 现场试验
下载PDF
高盐废水除氟工艺及电絮凝除氟实验的应用
9
作者 马建超 薛文娟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6期41-43,75,共4页
文章分析了含氟废水的现状,阐述了高盐含氟废水产生原因及处理难度,结合高盐含氟废水的水质特征,总结了包括吸附塔吸附工艺、树脂离子交换工艺、活性炭粉煤灰吸附工艺、化学试剂沉淀工艺、电渗析工艺及电催化除氟工艺的工艺特征及各自... 文章分析了含氟废水的现状,阐述了高盐含氟废水产生原因及处理难度,结合高盐含氟废水的水质特征,总结了包括吸附塔吸附工艺、树脂离子交换工艺、活性炭粉煤灰吸附工艺、化学试剂沉淀工艺、电渗析工艺及电催化除氟工艺的工艺特征及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唐山某焦化处理高盐含氟废水的实验情况,将化学沉淀法、电絮凝除氟法与焦化高盐含氟废水的处理效果作了对比。最后,通过耦合化学沉淀法及电絮凝除氟工艺,在除氟剂投加量为1‰,电絮凝电压为5.4 V,pH值为8.5的条件下,将进水的氟离子从181.0 mg/L降低至16.3 mg/L,为高盐含氟废水处理工艺探索出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含废水 焦化废水 电絮凝除氟 电化学除氟
下载PDF
基于两级强化化学混凝沉淀法的低浓度含氟工业废水深度除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金印 杨曦 +3 位作者 黄维巍 罗本福 陈强 黄以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针对低浓度含氟工业废水处理厂深度除氟至1.5 mg/L的需求,充分利用CaCl_(2)和废水处理厂内PAC、PAM等常规混凝剂及投加设施,考察在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前端与尾端分别采用化学沉淀法除氟、一级/两级化学絮凝沉淀法除氟的效能。结果表明:... 针对低浓度含氟工业废水处理厂深度除氟至1.5 mg/L的需求,充分利用CaCl_(2)和废水处理厂内PAC、PAM等常规混凝剂及投加设施,考察在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前端与尾端分别采用化学沉淀法除氟、一级/两级化学絮凝沉淀法除氟的效能。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不适合处理低浓度含氟废水,投加200 mg/LCaCl_(2)仅能将[F-]由10 mg/L降至6.8 mg/L;一级化学混凝沉淀法采用120 mg/LCaCl_(2)+600 mg/L PAC+3 mg/L PAM组合投加,能将[F-]由10 mg/L降至3.8 mg/L;两级化学混凝沉淀工艺的除氟效率明显优于一级,将120 mg/L CaCl_(2)+600 mg/L PAC+3 mg/L PAM按1:1分两段投加时,能将[F-]由10 mg/L降至1.38 mg/L,可达到深度除氟的目标浓度1.5 mg/L。研究可为含氟工业废水处理项目提供深度除氟工艺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化物 深度除氟 化学混凝沉淀
下载PDF
新型除氟剂对含氟污水深度除氟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黄家榜 周锐 +2 位作者 桑建伟 杨宏星 朱守诚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23-125,共3页
采用新型除氟剂DeFy对光伏含氟污水进行深度除氟,分析了pH值、反应时间、药剂用量等因素对除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pH值为6,反应时间为5 min,药剂用量为3‰时,光伏废水的深度除氟效果最好。工程应用表明,CaCl_(2)和除氟剂D... 采用新型除氟剂DeFy对光伏含氟污水进行深度除氟,分析了pH值、反应时间、药剂用量等因素对除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pH值为6,反应时间为5 min,药剂用量为3‰时,光伏废水的深度除氟效果最好。工程应用表明,CaCl_(2)和除氟剂DeFy联合使用可将污水中的氟离子浓度处理至1 mg/L以下。与市售除氟剂相比,同等药剂用量条件下,除氟剂DeFy的除氟效率提高了10%以上,表现出优异的除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氟 废水 深度除氟
下载PDF
磁性Ce-La-MOFs@Fe_(3)O_(4)的除氟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江燕 翟涛 +5 位作者 温倩 周融融 杨为森 简绍菊 潘文斌 胡家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e-La-MOFs@Fe_(3)O_(4)复合材料,研究了Ce-La-MOFs@Fe_(3)O_(4)对水溶液中F^(-)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3.6、实验温度为40℃、初始氟离子浓度为17.4 mg/L的条件下,Ce-La-MOFs@...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e-La-MOFs@Fe_(3)O_(4)复合材料,研究了Ce-La-MOFs@Fe_(3)O_(4)对水溶液中F^(-)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3.6、实验温度为40℃、初始氟离子浓度为17.4 mg/L的条件下,Ce-La-MOFs@Fe_(3)O_(4)的吸附效果最佳,F^(-)去除率可达94.5%。除氟特性实验数据更适合用Langmuir模型进行描述,拟合得到最大吸附容量(q_(max))为147.23 mg/g,热力学参数ΔG^(o)、ΔH^(o)和ΔS^(o)表明该吸附反应是一个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Ce-La-MOFs@Fe_(3)O_(4)对F^(-)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结合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探讨了吸附机理,该吸附过程主要是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共同作用。共存离子实验、循环再生实验结果显示,Ce-La-MOFs@Fe_(3)O_(4)对F^(-)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该复合材料的再生性能较好,回收率可达96%,两次循环后对F^(-)的去除率仍达8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Ce-La-MOFs@Fe_(3)O_(4) 除氟 吸附 响应曲面优化
下载PDF
铝电解废旧阴极酸浸液除氟回收锂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德伟 汪金良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89,共7页
铝电解废旧阴极经过硫酸浸出得到了含有Na、Li、Al、F等有价元素的浸出液,具有回收价值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二次污染。采用冰晶石结晶法两次除氟,除氟后回收锂。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pH=9、n(Al):n(F)=1∶6、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90... 铝电解废旧阴极经过硫酸浸出得到了含有Na、Li、Al、F等有价元素的浸出液,具有回收价值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二次污染。采用冰晶石结晶法两次除氟,除氟后回收锂。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pH=9、n(Al):n(F)=1∶6、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90 min、晶种添加量为0.8 g/L时,溶液中残氟浓度为48 mg/L,一次除氟率为98.15%,锂除去率为1.38%;经过二次除氟后,溶液中氟的浓度为49 mg/L,二次除氟率为85.12%,锂除去率为2.13%;经过两次除氟后,氟总除去率为99.38%,锂总除去率为1.31%;制备出的Li_(2)CO_(3)纯度大于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废旧阴极 冰晶石 碳酸锂 结晶 除氟
下载PDF
新型除氟材料——镁型活化沸石 被引量:15
14
作者 肖举强 栾红 严刚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2-14,共3页
通过对镁型活化沸石去除饮用水中氟的试验,考查了镁型沸石的除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MgCl2溶液的浓度、加大沸石浸泡时间、延长振荡时间、控制合适的pH值、适度的沸石粒径等均能提高镁型活化沸石的除氟容量.在最佳条件... 通过对镁型活化沸石去除饮用水中氟的试验,考查了镁型沸石的除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MgCl2溶液的浓度、加大沸石浸泡时间、延长振荡时间、控制合适的pH值、适度的沸石粒径等均能提高镁型活化沸石的除氟容量.在最佳条件下,此种镁型沸石的除氟容量可达14mgF-/g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氟材料 镁型活化沸石 除氟容量 饮用水 除氟技术
下载PDF
硅胶载体除氟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卫华 董邦真 刘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70-1173,共4页
以层析硅胶为载体,以活性氧化铝和活性氧化镁为吸附质制备出了两种载体型除氟剂。在相似条件下,前人研究活化沸石除氟剂的动态除氟容量为0.98 mg/g,本实验制备的两种除氟剂的动态除氟容量分别为1.00 mg/g和1.72 mg/g,明显高于文献值。... 以层析硅胶为载体,以活性氧化铝和活性氧化镁为吸附质制备出了两种载体型除氟剂。在相似条件下,前人研究活化沸石除氟剂的动态除氟容量为0.98 mg/g,本实验制备的两种除氟剂的动态除氟容量分别为1.00 mg/g和1.72 mg/g,明显高于文献值。对实验室制备的硅胶/活性氧化铝和硅胶/活性氧化镁除氟剂的除氟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分析了高氟水溶液中的常规离子SO42-、Cl-、Ca2+和Mg2+等对自制除氟剂的除氟容量的影响,表明这两种除氟剂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对比了高氟矿泉水的除氟数据,制备的除氟剂具有良好的除氟效果,为进一步制备除氟容量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的除氟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除氟容量 硅胶/氧化铝除氟 硅胶/氧化镁除氟 抗干扰性
下载PDF
二次铝灰湿法除氟工艺及氟化物的转化行为研究
16
作者 徐紫涧 王钰 +5 位作者 刘敬勇 朱创海 陈智斌 黄升政 谢武明 孙水裕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为了研究湿法除氟因素(液固比、时间、温度、溶液种类、溶液浓度)对二次铝灰湿法处理过程中氟化物浸出效率及底渣氟化物浸出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测定湿法浸出前后底渣及其浸出液氟化物含量,同时对二次铝灰原样及湿法处理后的... 为了研究湿法除氟因素(液固比、时间、温度、溶液种类、溶液浓度)对二次铝灰湿法处理过程中氟化物浸出效率及底渣氟化物浸出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测定湿法浸出前后底渣及其浸出液氟化物含量,同时对二次铝灰原样及湿法处理后的底渣进行XRD、SEM-EDS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浸出介质条件下,以上5种因素均对氟化物浸出效率产生影响,常温湿法浸出条件下,NaOH溶液碱浸去除氟化物效果优于去离子水。去离子水浸出氟化物的最佳工艺参数:液固比(体积质量比,mL/g,下同)为30、水解时间为4 h、水解温度为90℃,此时氟化物浸出率为12.98%。常温条件下NaOH溶液浸出氟化物的最佳工艺参数:液固比为10、NaOH溶液浓度为1.5 mol/L、水解时间为30 min,此时氟化物浸出率为65.85%。XRD表征结果反映出湿法处理后二次铝灰中AlN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SEM-EDS表征结果反映出湿法处理后底渣中氟化物含量均相应减少,上述研究结果为二次铝灰湿法处理过程中氟化物去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铝灰 湿法水解 化物 碱浸除氟
下载PDF
农村饮用水除氟技术的生命周期环境评价和费用分析
17
作者 冯健恒 陈明如 +4 位作者 周斌龙 郭旭 于占成 白昱 周律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58-1964,共7页
全球超过2.6亿人受高氟地下水影响,对于常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农村来说,由于经济、管理等原因,饮用水除氟实现的难度大、要求高,因此,通过多角度综合对比研究不同饮用水除氟技术在农村分散分质供水条件下除氟的优劣,为农村饮用水除氟... 全球超过2.6亿人受高氟地下水影响,对于常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农村来说,由于经济、管理等原因,饮用水除氟实现的难度大、要求高,因此,通过多角度综合对比研究不同饮用水除氟技术在农村分散分质供水条件下除氟的优劣,为农村饮用水除氟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和借鉴,实现农村绿色可持续供水。该研究针对农村地区饮用水除氟,从除氟效果、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和生命周期费用角度对比研究电絮凝、化学混凝、吸附3种技术。结果表明:①电絮凝技术除氟效果优于化学混凝和吸附技术,当药剂浓度(以铝计)为200 mg/L时,电絮凝和化学混凝技术处理后的氟浓度分别为(0.36±0.18)和(1.6±0.2)mg/L,吸附技术所需要的吸附剂是电絮凝和化学混凝技术所产生絮体量最大值的3.6倍。②电絮凝、化学混凝和吸附技术的电极或药剂在多数环境影响指标中贡献率为12%~92%,因此减少电极或药剂的使用量是最佳选择。③电絮凝技术的生命周期费用相较于化学混凝和吸附技术低8%~41%。研究显示,对于农村分散式地区,电絮凝是更有优势的饮用水除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除氟 电絮凝 化学混凝 吸附 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费用
下载PDF
纳米球状LaAlO_(3)的制备及其在酸性条件下的除氟性能
18
作者 刘京都 余关龙 +4 位作者 龙志奇 周璐 包璞瑞 滕骏毅 杜春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99-3208,共10页
为实现在较低的pH及煅烧温度下合成表面性能良好的LaAlO_(3)晶相,解决废水的深度除氟问题(<1.5mg/L),采用共沉-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球状钙钛矿LaAlO_(3),考察了影响LaAlO_(3)表面性能的制备因素,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 为实现在较低的pH及煅烧温度下合成表面性能良好的LaAlO_(3)晶相,解决废水的深度除氟问题(<1.5mg/L),采用共沉-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球状钙钛矿LaAlO_(3),考察了影响LaAlO_(3)表面性能的制备因素,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BET等分析发现形成碱式碳酸沉淀的水热前体可使Al^(3+)和La^(3+)均匀沉淀、结合紧密,得到LaAlO_(3)的最佳制备条件:共沉淀pH=6,水热温度=160℃,煅烧温度850℃。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系统分析了LaAlO_(3)吸附F-的行为,结果表明,LaAlO_(3)可以在酸性(pH<3)条件下实现深度除氟,在pH=2时,除氟效率达到93.22%。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单层吸附、放热反应。在初始氟浓度为200mg/L条件下,8min LaAlO_(3)吸附容量达到53.8mg/g,4h平衡吸附容量可达66.5mg/g。以明矾作为脱附剂,LaAlO_(3)能够在循环4次后仍保持原有90%以上的除氟性能,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及实际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AlO_(3) 废水 深度除氟 吸附剂 纳米双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钨冶炼废水深度除氟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赖敏明 李忠岐 +2 位作者 曾鹏 洪侃 李奉真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32,共6页
以某钨冶炼企业产生的含氟废水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工艺除氟后废水中F-质量浓度无法达标问题,对比研究了氯化钙沉淀法、氯化钙-铝盐混凝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除氟法3种工艺的除氟效果。结果表明:单独采用氯化钙沉淀法除氟难以保证废水... 以某钨冶炼企业产生的含氟废水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工艺除氟后废水中F-质量浓度无法达标问题,对比研究了氯化钙沉淀法、氯化钙-铝盐混凝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除氟法3种工艺的除氟效果。结果表明:单独采用氯化钙沉淀法除氟难以保证废水达标排放;氯化钙-铝盐混凝沉淀法除氟和离子交换树脂除氟均可使废水中F-质量浓度从58.45 mg/L降至10 mg/L以下,实现达标排放;相较而言,离子交换树脂除氟效果最好,除氟率可达99.64%,有望作为深度除氟工艺,与化学沉淀法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冶炼废水 混凝沉淀 铝盐 树脂 除氟
下载PDF
制冷剂废水的流化床深度除氟中试试验研究
20
作者 张明辉 周福伟 +1 位作者 盖文革 张刚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4-669,679,共7页
针对中国华北地区某氟化工企业制冷剂废水中氟离子超标现象,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开展制冷剂废水的流化床深度除氟中试试验,确定流化床除氟工艺的最佳工况,并与传统除氟剂的药剂成本进行技术经济对比。结果表明:当氯化钙与氟化物(以氟... 针对中国华北地区某氟化工企业制冷剂废水中氟离子超标现象,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开展制冷剂废水的流化床深度除氟中试试验,确定流化床除氟工艺的最佳工况,并与传统除氟剂的药剂成本进行技术经济对比。结果表明:当氯化钙与氟化物(以氟离子计)物质的量比为3∶1、投加聚合氯化铝质量浓度为550 mg/L、酸碱度pH约为6.7、搅拌时间为43 min时工况最佳,氟化物质量浓度由9 mg/L左右减至1 mg/L左右,去除率约为89%;相对于传统除氟剂,流化床除氟工艺能实现制冷剂废水中氟化物的深度去除,是一种新型、低成本的深度除氟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深度除氟 中试试验 制冷剂废水 流化床 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