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测井资料小波变换与伪成像技术精细划分深部隔夹层
1
作者 邵才瑞 王萌 +3 位作者 昌伦杰 王开宇 张福明 王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1-621,共11页
隔夹层影响流体渗流,控制油水及剩余油分布,深层取心成本高,常规测井曲线分辨率低且薄互层信号模糊,深部隔夹层识别难度大。通过对关键井岩心研究,得出了隔夹层敏感测井曲线及其响应特征,采用小波分解和重构,对常规敏感测井曲线进行了... 隔夹层影响流体渗流,控制油水及剩余油分布,深层取心成本高,常规测井曲线分辨率低且薄互层信号模糊,深部隔夹层识别难度大。通过对关键井岩心研究,得出了隔夹层敏感测井曲线及其响应特征,采用小波分解和重构,对常规敏感测井曲线进行了高分辨率处理,降低了邻层平滑效应,突出了薄层界面测井响应特征,薄层识别分辨率提高了近1倍。综合利用隔夹层地层倾角矢量模式和伪成像特征,确立了深部隔夹层判识划分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精细识别隔夹层,相比常规方法,隔夹层辨识能力显著提升,井间小层对比精度提高38%,解释了油水界面倾斜问题,得出了剩余油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深部隔夹层 小波变换 地层倾角 伪成像 油水界面
下载PDF
稀疏井网下隔夹层精细预测方法研究及效果分析
2
作者 刘力辉 李罗意 陈殿远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9-1039,共11页
在薄层预测领域,地质统计学和波形指示反演技术是当前的两大主流方法。然而,地质统计学反演在井点稀疏区域构建精确变差函数方面存在挑战,难以实现对薄层的准确预测。尽管波形指示反演对井网分布的依赖性较小,但其高频成分在描述地震振... 在薄层预测领域,地质统计学和波形指示反演技术是当前的两大主流方法。然而,地质统计学反演在井点稀疏区域构建精确变差函数方面存在挑战,难以实现对薄层的准确预测。尽管波形指示反演对井网分布的依赖性较小,但其高频成分在描述地震振幅的空间变化方面存在不足。为了克服这些限制,提出了叠前构形反演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比地震数据体中能量和频率特征的横向变化,有效预测目标岩性的空间分布。充分利用了地震数据体的横向信息,其高频信息与地震数据体的空间能量变化高度吻合。通过射线域弹性阻抗分析,该方法能够提取更多弹性参数,其结果与AVO特征相一致,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叠前地震数据不同射线域能量的横向变化,精确预测多种岩性类型。在稀疏井网的研究区,对于复杂岩性隔夹层的预测具有显著优势。该方法在多个油田的实际应用中已显示出卓越的效果,对于1 m以上夹层的预测准确率超过80%,明显优于传统的反演技术,特别适合于稀疏井网区域的复杂岩性隔夹层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井网 构形反演 射线弹性阻抗 复杂岩性隔夹层
下载PDF
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成因及其对剩余油的影响——以大港油田刘官庄地区馆陶组三段Ⅱ砂组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航 李胜利 +4 位作者 周练武 马水平 黄晓娣 韩波 李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共8页
为明确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大港油田刘官庄地区馆陶组三段Ⅱ砂组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开发生产等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段隔夹层定量识别标准,确定了隔夹层层次结构、成因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 为明确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大港油田刘官庄地区馆陶组三段Ⅱ砂组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开发生产等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段隔夹层定量识别标准,确定了隔夹层层次结构、成因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区隔夹层可划分为砂组间隔层、单砂体间夹层和单砂体内夹层,分别发育在7级、8级和9级砂体构型界面附近。砂组间隔层与泛滥平原泥岩和粉砂质泥岩有关,厚度多为几十厘米至数米,对油气的垂向分隔作用强,开发过程中边水沿着地层优先推进,导致边部水淹严重,剩余油多分布在远离注水井的复合心滩坝及辫状河道的上部。单砂体间夹层与废弃河道和冲沟中的细粒沉积有关,厚度一般为0~2 m,局部阻碍流体垂向运移,侧向上控制着不同砂体间的剩余油分布,主要形成废弃河道控制型和冲沟控制型2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单砂体内夹层主要与侧积泥岩、落淤层和河道间泥质沉积有关,层内夹层厚度可达几十厘米,可形成侧积泥岩控制型、落淤层控制型及河道间泥岩控制型3种剩余油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刘官庄地区 馆陶组 隔夹层 泛滥平原 落淤层 废弃河道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双河南块核三段Ⅲ油组隔夹层识别及特征研究
4
作者 郭省位 李娇娜 +1 位作者 杨磊 孙明明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4期93-99,106,共8页
双河油田南块油藏内部发育不同类型的隔夹层,影响油水运动及后期剩余油开采。为了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对双河南块核三段Ⅲ油组隔夹层进行了识别并研究了隔夹层分布特征。通过测井曲线特征、交会图法及Fisher判别分析法对隔夹层进行识别... 双河油田南块油藏内部发育不同类型的隔夹层,影响油水运动及后期剩余油开采。为了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对双河南块核三段Ⅲ油组隔夹层进行了识别并研究了隔夹层分布特征。通过测井曲线特征、交会图法及Fisher判别分析法对隔夹层进行识别,依据识别结果,绘制联井剖面图与平面图,得出隔夹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泥质、物性、钙质3种隔夹层;泥质隔夹层分布广泛,多分布于主河道、河侧及远端河道砂体分叉处和边缘地区,以及分流河道间湾等水动力条件弱、距物源远的地区;钙质隔夹层分布于断层附近及水动力强的近物源区;物性隔夹层发育较少且分布零散。研究可为后期剩余油开发与挖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河南块 Ⅲ油组 隔夹层识别 Fisher判别分析法
下载PDF
伊拉克X油田碳酸盐岩隔夹层隐蔽性特征及封隔性评价
5
作者 李峰峰 李蕾 +2 位作者 万继方 杨超 陈家恒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基于钻井取芯、试验分析和生产测试等资料,以伊拉克X油田白垩系Mishrif油藏为例,分析生物碎屑灰岩隔夹层隐蔽性特征,以渗透率作为隔夹层主判别参数,宏观与微观互相验证,动静态数据相结合,统计地层压力梯度异常段的渗透率值,确定具有封... 基于钻井取芯、试验分析和生产测试等资料,以伊拉克X油田白垩系Mishrif油藏为例,分析生物碎屑灰岩隔夹层隐蔽性特征,以渗透率作为隔夹层主判别参数,宏观与微观互相验证,动静态数据相结合,统计地层压力梯度异常段的渗透率值,确定具有封隔能力的隔夹层识别标准。在统计地层压力梯度异常段时,基于生产测试数据,确定产层的渗透率下限,排除产液造成的地层压力异常;基于微观结构分析确定非渗透层上限,排除压力异常段中渗透层对统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碎屑灰岩隔夹层的隐蔽性体现在:岩性多样,包括含粒泥晶灰岩、粒泥灰岩、泥粒灰岩、亮晶颗粒灰岩等,颗粒组分为复杂的生物介壳碎屑;低能环境中可发育岩性隔夹层,高能环境与胶结作用相耦合可发育物性隔夹层;孔渗相关性差,隔夹层可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喉道半径通常小于0.5μm,但孔喉结构差异大;厚度从十几厘米到几十米变化,侧向尖灭快,叠置样式多样;隔夹层的低渗特征在测井上响应较弱,测井判别易发生“误判”或“漏判”。X油田Mishrif油藏隔层渗透率小于0.5×10^(-3)μm^(2),厚度大于2.5 m,夹层渗透率小于0.65×10^(-3)μm^(2),厚度大于1 m。MA段和MB1段封隔性较好,可作为两套开发层系部署不同井网;MB1段和MB2段封隔性较差,分层系注水开发中垂向上存在窜流风险;MB2和MC封隔性较好,将其作为一套开发层系不合理,底注顶采的开发方式将会受效较差。层间封隔性分析论证了巨厚油藏分层系注水开发的可行性,为开发策略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碎屑灰岩 隔夹层 巨厚油藏 隐蔽性 分层系开发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X油田辫状河三角洲隔夹层成因与分布
6
作者 熊平 刘英辉 +4 位作者 娄敏 程超 丁芳 胡望水 涂智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3327-13334,共8页
海上油田稀井区隔夹层刻画是储层表征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X油田H3砂层组为例,在隔夹层成因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隔夹层电性特征识别标准,并通过地质与地震相耦合的方法对隔夹层空间分布进行了半定量刻画。研究结果表... 海上油田稀井区隔夹层刻画是储层表征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X油田H3砂层组为例,在隔夹层成因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隔夹层电性特征识别标准,并通过地质与地震相耦合的方法对隔夹层空间分布进行了半定量刻画。研究结果表明,H3砂层组发育洪泛型、废弃河道型、落淤泥型、河道滞留型、细粒沉积型和成岩型等六种隔夹层。依据隔夹层渗透率性将洪泛型、废弃河道型和落淤泥归为泥质隔夹层,河道滞留型和细粒沉积型归为物性夹层,成因型归为钙质隔夹层;H3砂层组内部H3a与H3b小层间隔夹层非常发育,厚度大,连续性好,全区稳定分布,起到较好封隔作用;H3b与H3c间隔夹层发育不均匀,在X10井北、X7-X8井西、X4-X5井区、X1井西南等区域厚度较薄,导致H3b与H3c砂体间存在弱连通。研究结果较好表征了H3砂层组内隔夹层分布,为后续剩余油分析提供了地质基础。通过地质、地震相耦合的方法能够有效进行海上油田稀井网区隔夹层刻画,对类似地区储层精细刻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波形振幅剖面 多属性融合 分布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东海盆地
下载PDF
隔夹层复杂化的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模式研究
7
作者 罗佼 张磊 +2 位作者 张华 彭小东 刘鑫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N1井区为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差,实际生产动态存在较大问题。传统底水驱动模式无法有效解决采收率偏低、与区域底水油藏差异巨大、剩余油分布与底水驱动模式矛盾的问题。文章利用油藏工程计算及数值模拟反证油藏中部隔夹层连续展布,解决... N1井区为底水油藏,开发效果差,实际生产动态存在较大问题。传统底水驱动模式无法有效解决采收率偏低、与区域底水油藏差异巨大、剩余油分布与底水驱动模式矛盾的问题。文章利用油藏工程计算及数值模拟反证油藏中部隔夹层连续展布,解决了水驱模式矛盾问题,明确了采收率偏低的原因。但油藏中部隔夹层连续展布,则1小层实际为边水油藏,引出了边水油藏含水上升过快这一新的问题。对沉积相特征、井段物性及见水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判断老井水驱模式为边水沿高渗通道突进。此研究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重大矛盾,准确定位了剩余油分布,实际调整效果与预测高度一致,对高含水油藏低部位调整挖潜、复杂水驱模式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水驱模式 隔夹层
下载PDF
考虑隔夹层影响的平行水平井网三维水驱油实验及驱替特征研究
8
作者 孙广义 罗宪波 +2 位作者 王鹏 翟上奇 陈科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以相似理论为指导,根据渤海BZ油田目的层地质条件设计了具有不同封隔能力的50 cm×50 cm×30 cm(长×宽×高)非均质性三维储层模型,井网选择平行水平井网。在优选的1.0 mL/min的驱替速度条件下,采用平行水平井网进行2... 以相似理论为指导,根据渤海BZ油田目的层地质条件设计了具有不同封隔能力的50 cm×50 cm×30 cm(长×宽×高)非均质性三维储层模型,井网选择平行水平井网。在优选的1.0 mL/min的驱替速度条件下,采用平行水平井网进行2组水驱油实验,通过测量驱油过程中储层的电性特征、注入水、采油量和产水量等参数,将储层的电性特征换算成含油性,分析在具不同特征的储层中水驱特征。结果表明:平行水平井网在具不同夹层类型模型水驱油过程中,注入水在重力和不渗透夹层的遮挡作用下使得注入水在储层下部注采跟部区域突进更快、见水更早、波及范围小、总体采出程度低,在模型上部夹层之上区域剩余油饱和度高。对于具不渗透夹层的储层类型可以通过在夹层上方加密井网来提高采收率。对于具半渗透夹层的储层类型的储层剩余油的挖潜重点在夹层下部未受注采井控制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水平井网 驱油实验 水驱特征 剩余油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北东一区萨Ⅱ组隔夹层识别及分布特征研究
9
作者 张景军 仲欣 +2 位作者 曹艳芳 孙嘉钥 郝婉琳 《甘肃科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4-21,共8页
碎屑岩储层中关于隔夹层的研究成果与认识,对于历经多年开采老油田的剩余油深度挖潜与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喇嘛甸油田萨Ⅱ组为例,基于储层构型分析原理、岩性-物性分析以及测井识别方法,深入分析和探讨了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发育... 碎屑岩储层中关于隔夹层的研究成果与认识,对于历经多年开采老油田的剩余油深度挖潜与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喇嘛甸油田萨Ⅱ组为例,基于储层构型分析原理、岩性-物性分析以及测井识别方法,深入分析和探讨了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发育特征、测井识别标准以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储层构型原理,萨Ⅱ组内隔夹层可划分为小层间隔夹层、单砂体间隔夹层和单砂体内夹层3个层次;从成分成因角度可进一步划分为泥质隔夹层、物性隔夹层和钙质隔夹层3种成因类型。(2)优选不同类型隔夹层的敏感性测井曲线,建立了3类成因隔夹层的定性-定量识别标准。(3)萨Ⅱ组单砂体间(或内)夹层较为发育,频率和密度对应关系良好,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夹层分布频率在0.364~0.754层/m之间,夹层分布密度在0.067~0.137 m/m之间。(4)小层间隔层追踪性、连续性强,厚度大,油气阻挡效果好;单砂体间夹层仅在小范围连续分布,对局部流体起阻拦作用;单砂体内夹层呈零星分布,厚度最薄,封隔油气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储层构型原理 测井识别 萨Ⅱ组 喇嘛甸油田
下载PDF
伊拉克H油田Mishrif组下段隔夹层特征及开发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义常 宋新民 +5 位作者 林敏捷 郭睿 朱光亚 沈毅 沈博珩 李峰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依据岩心、铸体薄片、分析化验、地震、测井、生产动态和数值模拟等资料,对伊拉克H油田Mishrif组下段MB2-MC1层段生物碎屑灰岩隔夹层发育主控因素、成因类型、展布特征、注水开发影响和技术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上升旋回... 依据岩心、铸体薄片、分析化验、地震、测井、生产动态和数值模拟等资料,对伊拉克H油田Mishrif组下段MB2-MC1层段生物碎屑灰岩隔夹层发育主控因素、成因类型、展布特征、注水开发影响和技术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上升旋回中的滩前斜坡和滩间沉积、相对海平面下降旋回中的沼泽沉积和下切充填沉积、高频旋回中的生屑滩沉积下部作为物质基础,叠加破坏性成岩作用是隔夹层发育主控因素,形成滩体下部型、滩间型、滩前斜坡型、沼泽型和下切充填型5类隔夹层,其渗透率主体为(0.05~1.50)×10^(-3)μm^(2),孔喉半径为0.05~0.5μm,渗流能力低;隔层位于MB2-1和MB2-2小层顶部、MC1-1小层底部以及MC1-3小层,夹层主要发育于MB2-1和MB2-2小层内部;隔层连续处底部注水见效慢,油水界面缓慢均匀抬升,地层压力亏空大,隔层不连续处底水锥进,油井见水后含水率快速上升,产油大幅下降,夹层分布处底水绕流作用显著,上下地层压力梯度发生一定改变;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隔层连片隔挡、夹层局部发育的特征,坚持分层系开发,采用大井距边注顶采和小井距底注顶采相结合的高效注水开发模式,依据隔层与夹层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优化井位部署,保证低含水期的最大采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 Mishrif组 生物碎屑灰岩 隔夹层 注水开发 分层系开发
下载PDF
深水峡谷复合浊积砂体内隔夹层发育类型与沉积成因——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超 谢玉洪 +5 位作者 王晖 宋来明 段锐 苑志旺 徐伟 陈国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3,共11页
深水油气是目前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和难点,其中深水峡谷浊积水道内部复杂流动过程导致储层结构难以表征,隔夹层判识难度大,复杂的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制约了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为此,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为例,基于三维地震与岩心数据... 深水油气是目前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和难点,其中深水峡谷浊积水道内部复杂流动过程导致储层结构难以表征,隔夹层判识难度大,复杂的储层空间展布规律制约了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为此,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为例,基于三维地震与岩心数据,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开展了复合水道尺度隔夹层的识别与刻画,结合浊积充填过程划分了隔夹层类型,分析了其成因和控制因素,并基于沉积物输送体系参数的定量分析,建立了深水隔夹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隔夹层按照沉积成因可划分为侧(加)积浊积水道成因泥岩夹层(A型)、细粒浊积水道成因泥岩夹层(B型)、半远洋深水沉积成因隔层(C型)、钙质物性夹层(D型)4种类型。②隔夹层按充填期次可划分为峡谷初始形成阶段—沉积物供给充足条件隔夹层序列(A型+C型)和(C型+B型)、峡谷初始形成阶段—沉积物供给不足条件隔夹层序列(B型+C型)、峡谷稳定发育/后期改造阶段—沉积物供给充足条件隔夹层序列(A型+D型)、峡谷稳定发育/后期改造阶段—沉积物供给不足条件隔夹层序列(D型)4种组合。③隔夹层发育的类型与组合序列受控于峡谷中沉积物输送量与地形坡度变化,峡谷初始形成阶段,浊积体空间充足,薄隔夹层发育受控于沉积物输送量,厚隔夹层发育受控于地形变化;峡谷稳定发育/后期改造阶段,浊积体存在叠置发育与溢岸现象,沉积物供给主控隔夹层厚度,地形变化为次要因素。结论认为,隔夹层发育模式可用于同类型沉积背景下储层结构样式的刻画与预测,为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峡谷 隔夹层 浊积水道 沉积物输送系统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稠油热采模拟隔夹层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旭 范洪军 +2 位作者 刘向南 陈立峰 何明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49,84,共8页
针对目前稠油热采物理模拟实验无法精准模拟实际隔夹层物性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可耐350℃高温的树脂用于模拟稠油油藏隔夹层。该树脂由45%改性环氧树脂、35%1-氰乙基-2-苯基-4,5-二(氰乙氧亚甲基)咪唑、10%甲苯基缩水甘油醚、10%改性纳米... 针对目前稠油热采物理模拟实验无法精准模拟实际隔夹层物性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可耐350℃高温的树脂用于模拟稠油油藏隔夹层。该树脂由45%改性环氧树脂、35%1-氰乙基-2-苯基-4,5-二(氰乙氧亚甲基)咪唑、10%甲苯基缩水甘油醚、10%改性纳米核硅橡胶组成,在350℃下老化120 d后,抗压强度仍高于20 MPa。以旅大X油田隔夹层为研究对象,制作了与其渗透率、孔隙度、封隔能力相近的模拟隔夹层,一维高温蒸汽突破模拟实验表明模拟隔夹层与实际隔夹层封隔能力非常接近,突破压力梯度相对误差最大仅为4.12%;物性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大尺寸模拟隔夹层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均质性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代替油藏隔夹层进行稠油热采三维物理模拟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隔夹层 耐高温树脂 制备方法 物理模拟
下载PDF
文昌W油田北块厚层油藏隔夹层展布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张磊 潘燕 +2 位作者 罗佼 姚意迅 陈建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8-42,共5页
文昌W油田珠海组二段Ⅵ油组为厚层强边底水驱油藏,目前已处于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该油组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层厚度大,纵向上为多期砂体叠置,隔夹层发育。为了厘清剩余油分布模式,对隔夹层开展研究。研究表明:研... 文昌W油田珠海组二段Ⅵ油组为厚层强边底水驱油藏,目前已处于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该油组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层厚度大,纵向上为多期砂体叠置,隔夹层发育。为了厘清剩余油分布模式,对隔夹层开展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隔夹层主要为沉积作用形成的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层间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的泥质隔夹层对剩余油控制起主导作用,因此精细刻画了层间泥质隔夹层,明确了层间泥质隔夹层空间展布特征,总结了隔夹层的控油模式以及剩余油富集区,可为后续油田挖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厚层油藏 隔夹层展布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MXZ构造Z1区块隔夹层划分及描述 被引量:14
14
作者 薛成刚 黄啸年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1期30-31,共2页
MXZ构造Z1区块J1s22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多期分支河道的叠加构成了J1s22砂体的主要微相类型,通过岩心观察和储层物性分析,结合岩石的电性特征,对J1s22隔夹层进行了划分和描述,并对其空间展布进行了研究,为下步地质建... MXZ构造Z1区块J1s22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多期分支河道的叠加构成了J1s22砂体的主要微相类型,通过岩心观察和储层物性分析,结合岩石的电性特征,对J1s22隔夹层进行了划分和描述,并对其空间展布进行了研究,为下步地质建模和开发方案的编写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Z构造 隔夹层划分 岩性电性特征 隔夹层分布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储层隔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 被引量:12
15
作者 程皇辉 侯国栋 龚飞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9-273,共5页
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储层中的隔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是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隔夹层剖面对比模式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也就成了研究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及预测剩余油分布的关键环节。将准噶尔盆地东缘滴南凸起八道湾组一段作为... 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储层中的隔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是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隔夹层剖面对比模式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也就成了研究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及预测剩余油分布的关键环节。将准噶尔盆地东缘滴南凸起八道湾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露头、岩心及测井资料分析隔夹层的成因及垂向分布特征确定隔夹层与测井曲线对应关系,借助野外露头的实测数据建立八道湾组一段储层隔夹层的定量地质库,以随机模拟的方法预测研究区隔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最终总结出一套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和随机建模具一定实用性的砂砾岩储层隔夹层综合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砂砾岩储层 隔夹层成因 隔夹层识别 剖面模式 随机模型
下载PDF
杏二中隔夹层成因及分布研究
16
作者 雷少佳 《国外测井技术》 2023年第6期82-84,共3页
杏二中目的层的主要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内前缘、外前缘Ⅰ类、外前缘Ⅱ类、外前缘Ⅲ类亚相,发育泥质和物性2类隔夹层,其成因类型大体相同。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可以识别出泥质和物性隔夹层。该区隔夹层以泥质隔夹层为主,物性隔夹层为辅,主... 杏二中目的层的主要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内前缘、外前缘Ⅰ类、外前缘Ⅱ类、外前缘Ⅲ类亚相,发育泥质和物性2类隔夹层,其成因类型大体相同。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可以识别出泥质和物性隔夹层。该区隔夹层以泥质隔夹层为主,物性隔夹层为辅,主要受沉积微相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泥质隔夹层平均厚度为0.67m,隔夹层密度为0.113m/m,隔夹层频率为0.169个/m,横向分布广,细分层系时能起到遮挡作用,而物性隔夹层平均厚度仅有0.18m,隔夹层密度为0.021m/m,隔夹层频率为0.122个/m,横向不发育,难以形成遮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二中 隔夹层 测井识别 厚度 密度
下载PDF
MXZ构造三工河组储层隔夹层综合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成刚 《小型油气藏》 2006年第4期5-8,共4页
MXZ构造Z1区块三工河组二段(J1s2^2)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多期分支河道的叠加构成了J1s2^2 砂体的主要微相类型,通过岩心观察和储层物性分析,结合岩石的电性特征,对J1s2^2 隔夹层进行了划分,并研究了隔夹层分... MXZ构造Z1区块三工河组二段(J1s2^2)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多期分支河道的叠加构成了J1s2^2 砂体的主要微相类型,通过岩心观察和储层物性分析,结合岩石的电性特征,对J1s2^2 隔夹层进行了划分,并研究了隔夹层分布频率及分布密度,建立了该区隔夹层模式,对其空间展布进行了研究,为下步地质建模和开发方案的编写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Z构造 隔夹层划分 分布频率 分布密度 隔夹层模式
下载PDF
冲积扇储集层内部隔夹层样式——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克下组为例 被引量:59
18
作者 印森林 吴胜和 +2 位作者 冯文杰 李俊飞 尹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763,共7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克下组为例,利用岩心、露头、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冲积扇整体展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利用层次界面分析法研究工区不同亚相不同级次隔夹层的形态、规模及其叠置样式。工区克下组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扇根、扇中和扇缘沉积...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克下组为例,利用岩心、露头、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冲积扇整体展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利用层次界面分析法研究工区不同亚相不同级次隔夹层的形态、规模及其叠置样式。工区克下组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扇根、扇中和扇缘沉积,粒径向上变细,为一完整退积型沉积序列。冲积扇储集层隔夹层可分为岩性隔夹层(细粒沉积)和物性夹层(泥质砂(砾)岩)两类,冲积扇不同亚相带的隔夹层成因、样式及规模差异较大。扇根亚相带隔夹层呈"整体分散,局部交织状",表现为高渗透网络中的部分不连续遮挡;扇中亚相带隔夹层整体以相对稳定隔层和侧向分隔夹层为主,渗流屏障遮挡能力迅速增强;扇缘隔夹层整体呈"千层饼"状,储集体在顺源方向呈镶嵌状,垂直物源方向呈透镜状被厚层隔夹层分隔,其渗流屏障的遮挡能力在冲积扇各亚相带中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克下组 冲积扇 隔夹层 扇根 扇中 扇缘
下载PDF
隔夹层对巨厚砂岩油藏注气开发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为例 被引量:31
19
作者 范坤 朱文卿 +3 位作者 周代余 高树生 邵光强 胡志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481,共7页
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为巨厚砂岩储层,层内发育的隔夹层对注气开采有重要影响,其对注气的封隔能力决定了注气提高采收率是采用分层动用还是整体动用的开发策略。通过隔夹层岩心物性测试和气体突破压力测试实验,再结合数值模拟... 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为巨厚砂岩储层,层内发育的隔夹层对注气开采有重要影响,其对注气的封隔能力决定了注气提高采收率是采用分层动用还是整体动用的开发策略。通过隔夹层岩心物性测试和气体突破压力测试实验,再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注气时隔夹层的封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隔夹层渗透率以小于0.01 mD为主,其渗流能力低;干岩心突破压力较低,但一旦被水或油饱和,突破压力大幅度增大,其封隔能力也大幅度增强,岩心的封隔能力则主要受渗透率和隔夹层内流体饱和度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对渗透率为0.008 mD、厚度为0.2 m的隔夹层,当隔夹层连续时,注气过程中通过隔夹层窜流到临近小层的气窜量不到总注气量的5%,这说明连续隔夹层对注气具有很强的封隔能力;当隔夹层不连续时,隔夹层的展布范围则对其封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河油田 隔夹层 突破压力 注气封能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集层隔夹层地质特征及成因——以伊拉克西古尔纳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为例 被引量:48
20
作者 邓亚 郭睿 +6 位作者 田中元 谭文豪 衣英杰 徐振永 肖聪 曹勋臣 陈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6-144,共9页
通过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伊拉克西古尔纳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碳酸盐岩内隔夹层类型、孔渗关系、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标准,并从层序地层、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角度分析隔夹层的成因和分布特点。研究区发育颗粒灰岩、泥粒... 通过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伊拉克西古尔纳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碳酸盐岩内隔夹层类型、孔渗关系、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标准,并从层序地层、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角度分析隔夹层的成因和分布特点。研究区发育颗粒灰岩、泥粒灰岩及粒泥灰岩3种隔夹层。隔夹层一般发育在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部分发育在开阔台地相;在海侵体系域及早期高位体系域,形成广泛发育的隔夹层,且在层序边界处形成大规模、连续分布、物性较差的隔挡层。准同生期胶结作用、埋藏压实作用、埋藏期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造成孔隙度不断减小,从而破坏了储集空间,导致层内夹层的形成。表生期古潜水面以下的潜流环境由于CO2的脱气作用致使Ca CO3大量沉淀出来并形成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了区域内广泛分布的泥粒、颗粒灰岩隔夹层。通过测井综合分析确定了隔夹层测井识别标准并预测了隔夹层的展布特征,隔层主要发育在CRI段、CRII段内,夹层主要集中在m B1段内。就不同类型隔夹层而言,泥粒灰岩隔夹层数量比例最大,其次为颗粒灰岩隔夹层,最后为粒泥灰岩隔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集层隔夹层 地质特征 成因模式 测井响应特征 测井识别标准 西古尔纳油田 伊拉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