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在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蔺建宇 王苑 +4 位作者 崔臣 高艳平 袁梦 许文犁 吕少诚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4,共5页
目的:评价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以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依据是否采用基于加... 目的:评价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以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依据是否采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据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1∶1倾向性配比分析将两组患者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胃瘫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了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集束化护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老年患者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ICU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净化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玲 蔡丹薇 +1 位作者 王灿勇 范燕贤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474-477,共4页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该干预方式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5例ICU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血...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应用于ICU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该干预方式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5例ICU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27)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n=28)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好转率、希望水平等。结果:观察组的血液净化次数、ICU住院天数、血液净化总时长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好转率为82.14%,高于对照组的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SRS)评分为(15.62±3.53)分,低于对照组的(20.29±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为(20.89±5.38)分,低于对照组的(30.21±5.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为(42.16±5.27)分,高于对照组的(35.81±5.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ICU重症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指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5期 血液透析 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护理 胃肠道功能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守燕 李洪倩 +1 位作者 王姗姗 李靖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94例危重症患者,按照1~94进行编号,将奇数47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偶数47例为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94例危重症患者,按照1~94进行编号,将奇数47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偶数47例为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生活质量[采用疾病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护理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FACT-G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减轻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危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失禁相关性皮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蓉 李娜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26-328,共3页
目的 分析在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其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以手术作为治疗方案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45例... 目的 分析在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其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以手术作为治疗方案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4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治疗后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4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治疗后进行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变化、疼痛变化、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睡眠方面的观察指标PSQI评分和疼痛方面的观察指标VAS评分和参照组比较,护理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两项评分和参照组两项评分比较均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术后机械通气方面的恢复时间观察指标、身体约束方面的恢复时间观察指标、ICU滞留方面的恢复时间观察指标、住院方面的恢复时间观察指标统计结果均明显较参照组时间短(P<0.05)。实验组术后谵妄以及压疮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于采取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其手术治疗后,以集束化护理干预作为其术后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睡眠,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主动脉夹层 术后护理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杰 傅正婷 +2 位作者 杨晶 王婉婷 马红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49-0152,共4页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的效果。方法 研究以80例ICU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导管相关性感染发发生率较低,导管留置时间、IC...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的效果。方法 研究以80例ICU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导管相关性感染发发生率较低,导管留置时间、ICU住院时间较短,且试验组人员感控能力及护理能力均表现较高,均P<0.05。结论 针对ICU危重症患者而言,采取集束化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ICU危重症患者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术前床上排尿训练联合集束化护理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卧位排尿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魏小英 李嘉蔚 +2 位作者 陈群连 颜琼 殷然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83-187,共5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以下称“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治疗期间接受术前床上排尿训练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以下称“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治疗期间接受术前床上排尿训练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射频护理,观察组开展术前床上排尿训练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导尿次数、术后12 h残余尿量、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术后膀胱功能分级、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导尿次数和术后12 h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膀胱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术治疗期间接受术前床上排尿训练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改善膀胱功能,保持良好心态,缩短治疗操作时间和恢复时间,减少导尿次数,防止尿潴留的发生,使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术前床上排尿训练 集束化护理 排尿功能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体外膜肺支持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晓玲 李云 +4 位作者 蔡丽碧 刘宇霞 吴文娟 姚福娣 黄洁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9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体外膜肺支持(ECMO)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60例行ECMO治疗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集束化组和传统组各30例,集束化组在ECMO治疗期间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传...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体外膜肺支持(ECMO)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60例行ECMO治疗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集束化组和传统组各30例,集束化组在ECMO治疗期间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传统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两组均持续护理4周;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负性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结果:集束化组ECMO治疗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1,P<0.05);集束化组治愈率高于传统组(P<0.05);护理后,两组SDS、SAS、PSQ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集束化组低于传统组(P<0.01,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集束化组(除情绪维度)高于传统组(P<0.01);集束化组护理满意度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ECMO重症肺炎患者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可以缩短患者的ECMO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支持 重症肺炎 集束化护理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失禁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石红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失禁性皮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神经外科90例大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每组45例,观察2组患者失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失禁性皮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神经外科90例大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每组45例,观察2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禁性皮炎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禁性皮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每天护理次数、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神经外科患者病情,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能够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集束化护理 失禁性皮炎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集束化护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9期19-21,32,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 9年1月—2021年7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 9年1月—2021年7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收治的60例AML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多药联合化疗,化疗过程中采用PICC置管。导管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或脓性分泌物时,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根据导管相关感染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AML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AML患者中,有9例发生感染,占比15.00%;51例未发生感染,占比85.00%。2组性别、年龄、穿刺部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化疗≥6次、留置时间≥3个月、合并糖尿病、导管使用非硅胶材料、PICC穿刺次数比例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6次、留置时间≥3个月、合并糖尿病、导管使用非硅胶材料、PICC穿刺次数是AML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化疗≥6次、留置时间≥3个月、合并糖尿病、导管使用非硅胶材料、PICC穿刺次数是AML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减少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PICC置管相关感染 影响因素 集束化护理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结合耳穴埋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田烨 胡梁深 +2 位作者 袁秋文 李细娥 熊小菊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3期2025-2027,共3页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结合耳穴埋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耳穴埋针。比较两组临床疗...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结合耳穴埋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耳穴埋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SQI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SQI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结合耳穴埋针能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埋针 集束化护理 心脾两虚型 失眠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对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的影响
11
作者 朱萍 季彩芳 +7 位作者 吉封 杜侠 杨静宜 吴菊 王盛岚 朱峰 陆心传 孔凡贞 《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精神分裂症常规...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精神分裂症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增加基于循证的改善代谢异常的集束化护理,所有被试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2、6、12个月末均完成体质量指数(BMI)、糖脂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的测评,出院时完成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对照组干预后2、6、12个月末BMI、腰臀比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组干预后第6、12个月末BMI、腰臀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后第2、6、12个月末FBG、2hPG、HbAlc、TG、TC、HDL均较干预前升高,LDL降低(P<0.05),干预组干预后第2、6、12个月末FBG、2hPG、HbAlc、TG、TC、HDL均低于对照组,LDL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6、12个月末,干预组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1),且干预组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干预组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指标,提高自我效能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女性精神分裂症 代谢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华 李晓丹 王亚南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347-1352,共6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出院时的血压、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H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肾功能恢复情况[包括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出院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出院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Hb、CRP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Cys-C、GFR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Cys-C、GFR分别为(792.12±43.83)μg/L、(33.32±4.36)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94±57.94)μg/L、(32.34±4.35)g/L,BUN、CR、β_(2)-MG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BUN、CR、β_(2)-MG分别为(4.02±1.33)mmol/L、(328.25±120.55)mmol/L、(0.14±0.04)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5±2.73)mmol/L、(420.42±130.38)mmol/L、(0.44±0.0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HAMD为(13.24±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4±3.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4%,护理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中,能够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肾功能,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同时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血管炎 肾损害 感染 并发症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肿瘤患者植入式上臂静脉港维护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史健 周晓慧 +1 位作者 赵姗 周培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83-1586,共4页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肿瘤患者植入式上臂静脉港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植入式上臂静脉港肿瘤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静脉港维护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肿瘤患者植入式上臂静脉港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植入式上臂静脉港肿瘤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静脉港维护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适应能力、生命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观察组患者的简明癌症患者心理适应问卷(Mini-Mac-19)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文版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通用量表(FACT-G)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是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肿瘤患者植入式上臂静脉港维护中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增强患者心理适应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其生命质量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模式 肿瘤 植入式上臂静脉港 并发症 心理适应能力 生命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联合3M透明敷贴对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
14
作者 唐静 林娟 +2 位作者 周茹 焦义芬 张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53-155,共3页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3M透明敷贴应用于留置胃管的新生儿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共计99例留置胃管的新生儿的病例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9例...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3M透明敷贴应用于留置胃管的新生儿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共计99例留置胃管的新生儿的病例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9例,实施集束化护理联合3M透明敷贴)。比较2组的胃管留置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以及胃肠道动力。结果观察组的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更长,非计划拔管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2组的前白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2组的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结论在留置胃管的新生儿中应用集束化护理+3M透明敷贴,能够显著延长胃管留置时间、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和并发症的发生,且可以更好地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胃管 新生儿 集束化护理 3M透明敷贴 非计划性拔管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高依赖病房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15
作者 肖萃 邵银进 +2 位作者 袁礼洪 吴桂华 陈喜旺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高依赖病房(high dependency unit,HDUs)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SHSAS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高依赖病房(high dependency unit,HDUs)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SHSAS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HDUs康复护理,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肩部疼痛、手部肿胀、临床干预效果、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干预前肩部疼痛、手部肿胀、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患手肿胀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4/25),高于对照组的76%(19/25,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肢简化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HDUs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高依赖病房 集束化护理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联合中药热奄包在血透患者伴发不宁腿综合征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芹 邱萍 +1 位作者 丁冬梅 沈小燕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5期112-115,共4页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联合中药热奄包在血透患者伴发不宁腿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在东台市中医院血液透析干预的70例伴发不宁腿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透每周透析的时间,将每周一、三、五维持性...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联合中药热奄包在血透患者伴发不宁腿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在东台市中医院血液透析干预的70例伴发不宁腿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透每周透析的时间,将每周一、三、五维持性血液透析(HD)伴发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每周二、四、六HD伴发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护理;观察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联合中药热奄包进行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vs 77.14%)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国际下肢不宁腿综合征病情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集束化护理联合中药热奄包干预血透伴发不宁腿综合征患者,明显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并在传统护理的模式上进行创新,形成中西结合的新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宁腿综合征 集束化护理 中药热奄包 血液透析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效果研究
17
作者 张怡 王晓云 +1 位作者 刘玉芳 王静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1期1444-1447,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苏木杰反应”和24小时血糖处于目标范围内(TIR)的时间百分比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心肾内科住院的以T2DM为首诊的患者100例,按入科...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苏木杰反应”和24小时血糖处于目标范围内(TIR)的时间百分比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心肾内科住院的以T2DM为首诊的患者100例,按入科顺序号分为两组:奇数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偶数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每组50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空腹血糖(FPG)、24小时血糖处于目标范围内(TIR)、24小时血糖低于目标范围(TBR)和24小时血糖高于目标范围(TAR)的时间百分比和“苏木杰反应”发生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FPG、TIR、T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TIR和TAR在不同时间点存在时间、组间与时间的交互效应(P<0.001)。常规护理组不同时间点的TBR与集束化护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849、-2.139、-2.678,P=0.065、0.032、0.007)。此外,两组出院时及半年后随访的“苏木杰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均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但后者效果更好,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集束化护理 苏木杰反应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妇科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8
作者 魏娇娇 袁亚苹 +2 位作者 张盼盼 侯丽莉 杨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妇科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tic care unit,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2021年11—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妇科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tic care unit,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2021年11—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苏醒速度、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PACU中的停留时间为(29.18±8.62)min,短于对照组的(33.58±11.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PACU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围术期 麻醉恢复室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防治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缓解负性情绪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韦颖 赖海燕 +1 位作者 梁自贞 陈羿如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5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及缓解负性情绪方面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及缓解负性情绪方面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D-二聚体水平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7,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5、5.012,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6,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8,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D-二聚体浓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情绪 临床作用
下载PDF
PowerPICC导管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20
作者 胡健 聂凌云 +2 位作者 江莹莹 梁锐 刘秀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PowerPICC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5... 目的探讨PowerPICC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医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PowerPICC导管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干预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一次性穿刺到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服务、环境设施、住院舒适的满意度评分以及综合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次数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到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环境设施、住院舒适的满意度以及综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非计划性拔管)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werPICC全程集束化护理管理能够提高一次性成功置管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升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PICC导管 全程集束化护理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患者 导管留置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