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L型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桥梁变形监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培庆 张国建 +3 位作者 刘胜震 臧耿晨 张思峰 包立新 《江西建材》 2024年第5期83-88,共6页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在非接触状态下监测特大尺寸线状建(构)筑物的整体运营状态,且测量精度达到亚毫米级,是桥梁健康监测的重要手段。文中采用该技术FL模式监测特大跨径桥梁,获取全天候24 h桥梁形变演化数据,研究外界因素变化对桥...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在非接触状态下监测特大尺寸线状建(构)筑物的整体运营状态,且测量精度达到亚毫米级,是桥梁健康监测的重要手段。文中采用该技术FL模式监测特大跨径桥梁,获取全天候24 h桥梁形变演化数据,研究外界因素变化对桥梁变形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中,桥梁变形与温度、气压呈负相关,与风速呈正相关,温度变化约1℃发生最大变形为11.44 mm。试验数据表明,自然状态下,变形最大值发生在边跨,而不是发生在跨中,是理论设计与复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实测数据显示,地基雷达干涉测量系统可快速检测桥梁结构弯曲模态,尤其适合于大跨度桥梁体系在灾害后的紧急状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 变形监测 特大跨径桥梁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高速铁路下伏老采空区稳定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杨 王旭春 +3 位作者 曹云飞 卢泽霖 管晓明 于云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67-1375,共9页
揭示老采空区现有变形规律是老采空区的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于广域地表变形监测有着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贵南高铁穿越大盘井采煤沉陷区的地... 揭示老采空区现有变形规律是老采空区的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于广域地表变形监测有着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贵南高铁穿越大盘井采煤沉陷区的地表监测,采用最新的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 pair InSAR,PSP-InSAR)技术,弥补了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SAR,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 InSAR,PS-InSAR)算法的缺陷,获得了老采空区的沉降变形。并通过实地考察老采空区上方已有建筑和道路,对InSAR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11—2013年及2014—2015年,大盘井采空区大部分点年平均沉降速率为-8~4 mm/a。通过对采空沉陷区地面沉陷调查发现地面建筑物和道路未产生有沉陷特征的沉降和破坏。因此,认为大盘井煤矿采空区沉陷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老采空区 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P-InSAR) 变形监测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地面沉降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洁 胡光道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主要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去相关问题。探讨了... 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主要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去相关问题。探讨了利用该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发展方向,认为应将InSAR与GPS及传统的水准测量等方法结合使用,合理利用各技术之间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
下载PDF
基于快速分布式目标探测的时序雷达干涉测量方法:以Lost Hills油藏区为例 被引量:41
4
作者 蒋弥 丁晓利 +2 位作者 何秀凤 李志伟 史国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92-3603,共12页
针对当前分布式目标雷达干涉测量运算效率低、选点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快速同质点选取下的干涉数据处理框架.相比之前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新方法具有选点快速、自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在保留影像分辨率基础之上增加空间点密度... 针对当前分布式目标雷达干涉测量运算效率低、选点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快速同质点选取下的干涉数据处理框架.相比之前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新方法具有选点快速、自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在保留影像分辨率基础之上增加空间点密度.另外,在统计推断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无偏空间相干性估计的分布式目标选择方法,进而弥补了传统经验阈值设定的缺陷.本文以美国加州Lost Hills油田区为例,在论证数据处理框架的可行性基础之上,分析了因孔隙流体萃取和孔隙压力降低引起的地表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时序 分布式目标 快速同质点选取
下载PDF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被引量:132
5
作者 李德仁 廖明生 王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64-668,共5页
论述了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 (permanentscattererinterferometry ,PSI)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原理 ,并介绍了其应用实例 。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 形变监测 大气效应 雷达干涉测量
下载PDF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斌 葛大庆 +4 位作者 李曼 张玲 王艳 郭小方 张晓博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在简要讨论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 InSA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常规地基InSAR形变测量的主要处理流程。全面总结了地基干涉测量雷达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地基In... 在简要讨论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 InSA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常规地基InSAR形变测量的主要处理流程。全面总结了地基干涉测量雷达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地基InSAR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地基和星载InSAR在形变测量上的优势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步进频率连续波 调频连续波 噪声雷达 多入多出技术
下载PDF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滑坡灾后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斌 葛大庆 +8 位作者 张玲 李曼 王艳 王毅 张晓博 江利明 柳林 孙亚飞 高斌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4-677,693,共5页
针对2014-09-01大树场镇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后稳定性,从IBIS-L地基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步进频率连续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入手,给出地基InSAR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滑坡灾后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形变演化特征,测量精度达到亚mm级。地... 针对2014-09-01大树场镇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后稳定性,从IBIS-L地基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步进频率连续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入手,给出地基InSAR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滑坡灾后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形变演化特征,测量精度达到亚mm级。地基InSAR结果表明,滑坡体滑动幅度较大的区域位于滑坡体左侧中上部(120mm)和右侧中上部(75mm)。滑动主要由堆积松散土在裂隙水、雨水等作用下造成,产生较大次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 步进频率连续波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滑坡形变监测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游新兆 乔学军 +1 位作者 王琪 杜瑞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109-116,共8页
合成孔径雷达 (SAR)是一种微波相干成像方法 ,应用不同波段的雷达信号可以对地球表面不同的散射特性成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InSAR)是将两个不同轨道位置或不同时间获得的复数SAR数据进行相位差分处理 ,从这些差分干涉数据中可以提取... 合成孔径雷达 (SAR)是一种微波相干成像方法 ,应用不同波段的雷达信号可以对地球表面不同的散射特性成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InSAR)是将两个不同轨道位置或不同时间获得的复数SAR数据进行相位差分处理 ,从这些差分干涉数据中可以提取特别有用的信息 ,用于绘制地形图 ,测量诸如地震、火山、冰川运动等造成的地形变 ,研究植被覆盖特性、洋流等。介绍了InSAR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并对影响干涉结果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 数字高程模型 地表形变 SAR 相位差分处理
下载PDF
卫星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85
9
作者 李德仁 周月琴 马洪超 《测绘科学》 CSCD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本文综述卫星雷达干涉测量和差分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文章从比较雷达干涉测量与一般航测遥感的基本差别出发 ,介绍各种干涉模式下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差分干涉测量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在简要叙述雷达干涉测量应用领域后 ,重... 本文综述卫星雷达干涉测量和差分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文章从比较雷达干涉测量与一般航测遥感的基本差别出发 ,介绍各种干涉模式下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差分干涉测量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在简要叙述雷达干涉测量应用领域后 ,重点列出 INSAR在地形测量、火山地形测量和 D- INSAR在地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最后 ,本文还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DEM 卫星雷达干涉测量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在地面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0
作者 张拴宏 纪占胜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112-117,128,共7页
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及其差分技术(InSAR及D InSAR)进行地面微位移监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得到日益重视的新方法。对不同地区地面形变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及其差分技术在地震形变、冰川运移、活动构造、地面沉降及滑... 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及其差分技术(InSAR及D InSAR)进行地面微位移监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得到日益重视的新方法。对不同地区地面形变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及其差分技术在地震形变、冰川运移、活动构造、地面沉降及滑坡等研究与监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其它方法(如GPS监测等)相比,用InSAR及D InSAR进行地面形变监测的主要优点在于:(1)覆盖范围大,方便迅速:(2)成本低,不需要建立监测网;(3)空间分辨率高,可以获得某一地区连续的地表形变信息;(4)可以监测或识别出潜在或未知的地面形变信息:(5)全天候,不受云层及昼夜影响。但是由于系统本身因素以及地面植被、湿度及大气条件变化的影响,精度及适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并与地质研究及其它方法相结合。为了弥补传统InSAR及D InSAR方法在地面形变监测方面的不足,提高其精度,近期引入了一种称为永久散射点(PS)的方法。此方法通过选取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稳定干涉行为的孤立点,克服了许多妨碍传统雷达干涉技术的分辨率、空间及时间上基线限制等问题,使InSAR在城市及岩石出露较好地区地面形变监测精度大大提高,在一定的条件下精度可达到mm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 地面形变监测 永久散射点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儒云 王耀南 毛建旭 《测绘工程》 CSCD 2007年第5期53-56,60,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简述InSAR干涉处理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并分析了其关键技术SAR图像配准和相位解缠的常用算法,并对由ERS1/2得到的两幅复杂SAR图像为实验对象,综合使...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简述InSAR干涉处理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并分析了其关键技术SAR图像配准和相位解缠的常用算法,并对由ERS1/2得到的两幅复杂SAR图像为实验对象,综合使用图像配准和相位解缠的经典算法对SAR图像配准生成干涉图,对干涉图相位解缠。最后简要介绍国内外InSAR技术发展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图像配准 相位解缠
下载PDF
雷达干涉测量中人工角反射器设计及在影像图中的识别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洁慧 谢谟文 +2 位作者 马睿 何兴东 李鹏飞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0-273,282,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能获得面数据等对地观测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受到时间和空间失相关以及大气效应等条件的制约。选取金沙江流域地处高山峡谷区的某河段为研...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能获得面数据等对地观测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受到时间和空间失相关以及大气效应等条件的制约。选取金沙江流域地处高山峡谷区的某河段为研究区域。由于传统的InSAR技术达不到理想监测效果,因此应用了角反射器(CR)技术。首先阐述了CR在InSAR技术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应用;介绍了其制作及现场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采用双重阈值法来识别CR,识别出的CR位置与实测CR中心位置坐标相吻合,证明了其识别CR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干涉测量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 人工角反射器 相关系数 振幅离差
下载PDF
测绘工程专业“雷达干涉测量”课程教学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温扬茂 许才军 刘洋 《测绘工程》 CSCD 2018年第11期77-80,共4页
随着雷达干涉测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多所院校相继开设"雷达干涉测量"课程。文中从信息化测绘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以武汉大学开设的"雷达干涉测量"课程为例,介绍该课程的主要特... 随着雷达干涉测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多所院校相继开设"雷达干涉测量"课程。文中从信息化测绘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以武汉大学开设的"雷达干涉测量"课程为例,介绍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并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分析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最后针对该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可为相关院校开展"雷达干涉测量"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工程 雷达干涉测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重复轨道雷达干涉测量中的大气影响及其研究展望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佳 关泽群 何秀凤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7年第2期1-5,15,I0001,共7页
在研究大气延迟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气效应对雷达干涉测量产生的影响,并对重复轨道雷达干涉测量中大气延迟的分析方式进行了归纳与探讨;回顾了国内外关于InSAR大气影响的研究方法,着重对现有的大气误差改正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比较,... 在研究大气延迟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气效应对雷达干涉测量产生的影响,并对重复轨道雷达干涉测量中大气延迟的分析方式进行了归纳与探讨;回顾了国内外关于InSAR大气影响的研究方法,着重对现有的大气误差改正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大气影响 大气折射延迟
下载PDF
雷达干涉测量在地震形变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国杰 Linlin Ge +1 位作者 伍吉仓 戴娅琼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13,共9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以厘米乃至毫米的精度和很大的空间覆盖范围实现地表形变观测,它是进行地壳形变观测的重要手段,在地震形变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给出了微波雷达测量的特征,阐述了雷达图像数据处理...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以厘米乃至毫米的精度和很大的空间覆盖范围实现地表形变观测,它是进行地壳形变观测的重要手段,在地震形变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给出了微波雷达测量的特征,阐述了雷达图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分析了InSAR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观测精度。结合较新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雷达遥感图像研究地震形变的方法,讨论了DInSAR在震间、同震和震后形变观测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同时讨论了目前我国应用DInSAR研究地震形变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阐述了应用雷达干涉测量研究地震形变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干涉测量 地震形变 震间滑动 地震监测
下载PDF
基于JERS-1雷达干涉测量的格罗夫山冰盖信息提取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晓 范湘涛 +1 位作者 王长林 邵芸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9-106,共8页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是由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的南极内陆冰盖陨石富集地。本文采用该地区1996年三个时相的JERS-1合成孔径雷达(SAR)原始数据,进行了成像和干涉处理;分析了该地区的雷达图像特征,干涉条纹图与冰面地形、干涉基线(时相、空间...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是由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的南极内陆冰盖陨石富集地。本文采用该地区1996年三个时相的JERS-1合成孔径雷达(SAR)原始数据,进行了成像和干涉处理;分析了该地区的雷达图像特征,干涉条纹图与冰面地形、干涉基线(时相、空间)和冰川流动的关系,干涉相干性与基线和冰面变化的关系;定性地揭示了格罗夫山地区冰流的模式,发现了存在于角峰群内部的冰流。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该地区干涉去相干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干涉测量 冰流 格罗夫山 南极 格罗夫山地区 JERS-1 内陆冰盖 信息提取 合成孔径雷达(SAR) 1996年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洪冬 郝明 +1 位作者 张宏贞 邓喀中 《测绘工程》 2023年第1期76-80,共5页
针对当前面向工科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研究偏少,缺乏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及案例的问题,文中结合测绘类研究生所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课程,发掘了该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要素的融合点,构建了“科研引导-隐性融合-创新拓展”课... 针对当前面向工科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研究偏少,缺乏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及案例的问题,文中结合测绘类研究生所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课程,发掘了该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要素的融合点,构建了“科研引导-隐性融合-创新拓展”课程思政“三步”实践教学法。以“资源开发地表形变监测与环境保护意识”为例,结合课程组的科研经历及研究成果,探讨了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容易理解、操作方便,能够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可为工科类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课程思政 课程建设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矿区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伟科 刘国林 张晓庆 《地矿测绘》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相对于传统监测方法,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差分技术(D-InSAR)进行地面微位移监测的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得到日益重视的新方法。为此,论述了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三轨法阐述了利用该技术提取矿区地表沉陷数据的过... 相对于传统监测方法,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差分技术(D-InSAR)进行地面微位移监测的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得到日益重视的新方法。为此,论述了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三轨法阐述了利用该技术提取矿区地表沉陷数据的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展望了D-InSAR的下一个版本多时相差分监测技术,此技术弥补了D-InSAR技术的不足且在遥感监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三轨法 矿区地表沉陷 多时相差分监测技术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矿山开采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姜岩 高均海 《矿山测量》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文中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德国在矿山开采沉陷监测方面的应用成果,为我们研究城市与矿区地面沉陷的自动化监测问题,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矿山 开采沉陷 城市 矿区 地面沉陷 自动化监测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在形变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何敏 何秀凤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 2005年第2期45-48,共4页
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首先介绍了InSAR 和差分干涉测量(D-InSAR)的基本原理,随后分析了影响InSAR数据的因素,并给出了InSAR数据的处理流程,最后综述了InSAR和D-InSAR技术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雷达干涉测量 差分干涉测量 数据处理 形变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