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6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容忽视的静脉窦及颈内静脉系统疾病
1
作者 张桂运 《科技视界》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及国人健康、导致人口死亡及致残的第一位疾病。为了最大程度实现减残的目的,每年的10月29日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世界卒中日”。静脉系统疾病虽然发病率没有动脉系统疾病高,但其危害程度较大,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及国人健康、导致人口死亡及致残的第一位疾病。为了最大程度实现减残的目的,每年的10月29日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世界卒中日”。静脉系统疾病虽然发病率没有动脉系统疾病高,但其危害程度较大,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大脑静脉系统常见的疾病包括脑静脉血栓、静脉窦血栓或狭窄和颈内静脉血栓或狭窄。前两者病因多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各种炎症、肥胖、蛛网膜颗粒增生、肿瘤压迫、颅高压等;后者病因多见于炎症、血栓机化、骨性压迫等。颅内静脉窦及颈内静脉血栓或狭窄因为症状隐匿,临床上常易被忽略,但因为其致残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高凝状态 静脉窦血栓 血栓机化 静脉血栓 肿瘤压迫 蛛网膜颗粒 静脉系统 颅高压
下载PDF
大黄廑虫丸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凝血功能紊乱、肝硬化程度及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的影响
2
作者 虞嘉康 周蕾 倪纯明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廑虫丸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HBV)肝硬化对病人凝血功能紊乱、肝硬化程度及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无锡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HBV肝硬化病人,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 目的探讨大黄廑虫丸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HBV)肝硬化对病人凝血功能紊乱、肝硬化程度及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无锡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HBV肝硬化病人,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联合大黄廑虫丸,评估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对比两组凝血功能、HBV-DNA值、肝硬化程度、门静脉系统相关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病人占50.00%高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LT[(125.42±24.57)×10^(9)/L比(116.12±21.38)×10^(9)/L]、FIB水平[(2.76±0.56)g/L比(1.80±0.63)g/L]高于对照组,TT[(14.18±4.28)s比(16.61±5.34)s]、HBV-DNA[(2.72±0.43)×10^(5) IU/L比(3.38±0.68)×10^(5) IU/L]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肝硬化程度和门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脏硬度数值(LSM)(15.32±2.27)kPa比(17.94±2.34)kPa、肝门静脉内径[(12.29±1.98)mm比(13.80±2.15)m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酰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LT、AST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抗病毒治疗,联合大黄廑虫丸治疗,疗效较好,改善肝功能,有助于凝血功能的恢复,缩小肝门静脉内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大黄廑虫丸 抗病毒治疗 凝血功能紊乱 静脉系统
下载PDF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在门静脉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3
作者 胡勤勤 张德川 +3 位作者 姜阳 方玉 张玉龙 杨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磁共振成像在门静脉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磁共振技术,可以动态显示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血管系统检查中,其可以从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两方面对血流进行定性... 磁共振成像在门静脉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磁共振技术,可以动态显示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血管系统检查中,其可以从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两方面对血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疾病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在门静脉系统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系统 血流动力学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 相位对比技术 肝硬化 静脉高压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下载PDF
非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管理
4
作者 鲁文婷 张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10,共4页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在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和/或脾静脉、肠系膜静脉发生的血栓。按照病因是否为肝硬化,可将PVT分为肝硬化PVT和非肝硬化PVT(non-cir-rhotic portal vein thrombosis,NCPVT)两种类型...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在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和/或脾静脉、肠系膜静脉发生的血栓。按照病因是否为肝硬化,可将PVT分为肝硬化PVT和非肝硬化PVT(non-cir-rhotic portal vein thrombosis,NCPVT)两种类型,其中以肝硬化PVT较为常见[1]。NCPVT是门静脉高压的第二大病因,约占5%~10%,发病率估计为每年0.35~2.5/10万人[2]。据文献报道,在亚洲,肝外门静脉血栓是导致门静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占所有静脉曲张出血的30%,并且是儿童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原因[3]。迄今,NCPVT仍是临床诊疗的难点和痛点。本文重点介绍NCPVT的病因和临床管理,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经冠状静脉系统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米利杰 张宏达 唐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08,共5页
起源于心外膜面和心肌深层的室性心律失常消融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难题,冠状静脉系统作为心脏血流的回流系统,其分支广泛覆盖于整个心脏表面及心肌组织之间,可能成为辅助标测和成功消融的替代途径,近年来出现多种依赖冠状静脉系统的新型... 起源于心外膜面和心肌深层的室性心律失常消融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难题,冠状静脉系统作为心脏血流的回流系统,其分支广泛覆盖于整个心脏表面及心肌组织之间,可能成为辅助标测和成功消融的替代途径,近年来出现多种依赖冠状静脉系统的新型消融方式,现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冠状静脉系统 左心室summit区 心外膜消融 乙醇消融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风险和特征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6
作者 王琰 余保平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01-605,共5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ST)的危险因素和特征并进行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PVST将388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血栓组(142例)与非血栓组(246例),再根据血栓类型将血栓组分为主干组(27例)、分支组(36例)和...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ST)的危险因素和特征并进行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PVST将388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血栓组(142例)与非血栓组(246例),再根据血栓类型将血栓组分为主干组(27例)、分支组(36例)和混合组(79例),比较各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肝硬化患者PVS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内部验证。采用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血栓组Hb、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低于非血栓组,而D-二聚体(D-D)、门静脉主干(MPV)宽度、腹腔积液、消化道出血、脾脏切除史、内镜治疗史、Child-Pugh分级为B/C级患者病例均显著高于非血栓组(P<0.05)。主干组脾切除史占比高于分支组,白蛋白(Alb)低于分支组;主干组PT活动度(PTA)、Alb高于混合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值(INR)、D-D及腹腔积液占比均低于混合组;分支组PTA、Alb均高于混合组,PT、INR、D-D、MPV宽度及腹腔积液、消化道出血、脾脏切除史、内镜治疗史、Child-Pugh分级为B/C级患者比例均低于混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MPV宽度、脾脏切除史、内镜下治疗史均为肝硬化患者PVS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01,提示预测模型校准度良好。结论 D-D、MPV宽度、脾脏切除史和内镜下治疗史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PVST的独立危险因素,PVST患者中混合型血栓并发症更多,肝功能及凝血功能表现更差。根据以上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对肝硬化患者PVST风险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抗凝治疗对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彭丹一慧 赵棁预 李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05-0008,共4页
在进行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患者有较大的风险会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同时这也是手术导致的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种。PVST的形成可使肝功能进一步受损,导致肝功能衰竭、胃肠道淤血坏死、消化道出血、恶性腹水等严重后果,甚至危... 在进行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患者有较大的风险会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同时这也是手术导致的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种。PVST的形成可使肝功能进一步受损,导致肝功能衰竭、胃肠道淤血坏死、消化道出血、恶性腹水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正确使用抗凝药物在防治PVST形成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抗凝药物对脾切断流术后PVST形成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现有常用的抗凝药物治疗方案,旨在为临床提供抗凝治疗方案选择的理论依据,降低PVST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系统血栓 脾切断流术 抗凝药物
下载PDF
山羊门静脉系统和肝静脉系统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嘉绩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用铸型法观察山羊肝的门静脉系统和肝静脉系统,发现门静脉的分支与人、猪、兔相似。中裂将山羊肝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包括左外、内侧叶,右叶包括右外、内侧叶,尾状叶分别隶属于左、右叶。通过对多种动物肝叶愈合的比较,指出肝脏形... 用铸型法观察山羊肝的门静脉系统和肝静脉系统,发现门静脉的分支与人、猪、兔相似。中裂将山羊肝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包括左外、内侧叶,右叶包括右外、内侧叶,尾状叶分别隶属于左、右叶。通过对多种动物肝叶愈合的比较,指出肝脏形态的种间差别主要表现在肝叶愈合程度不一,但肝叶愈合并无进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静脉系统 静脉系统 山羊
下载PDF
牛肝门静脉系统和肝静脉系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嘉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8-93,共6页
以铸型方法及实体解剖观察了牛肝内门静脉分支和肝静脉的属支,发现牛门静脉的分支与人、猪、兔、羊等相似。门静脉左支发出左外侧叶背、腹侧静脉,左内侧叶内、外侧静脉、尾状叶支组和方叶支组;右支发出右内侧叶静脉、右外侧叶静脉及... 以铸型方法及实体解剖观察了牛肝内门静脉分支和肝静脉的属支,发现牛门静脉的分支与人、猪、兔、羊等相似。门静脉左支发出左外侧叶背、腹侧静脉,左内侧叶内、外侧静脉、尾状叶支组和方叶支组;右支发出右内侧叶静脉、右外侧叶静脉及尾状突静脉。肝大静脉有肝左、肝中、肝右静脉三支。与兔、猪、羊的肝大静脉相比,牛肝脏愈合的程度要明显。此外,对血管分支的名称、肝内分部、尾状突肝静脉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系统 静脉系统
下载PDF
猕猴肝门静脉系统和肝静脉系统的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嘉绩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4-188,共5页
以铸型方法及实体解剖观察了猕猴(Macacamulata)肝的门静脉分支和肝静脉分支。猕猴肝门静脉与人、猪、兔、牛、羊等相似,同样可将全肝分成二叶四段,即左叶、右叶;左外侧段、左内侧段、右内侧段、右外侧段。尾状叶的左... 以铸型方法及实体解剖观察了猕猴(Macacamulata)肝的门静脉分支和肝静脉分支。猕猴肝门静脉与人、猪、兔、牛、羊等相似,同样可将全肝分成二叶四段,即左叶、右叶;左外侧段、左内侧段、右内侧段、右外侧段。尾状叶的左、右部可分别隶属于左叶和右叶。猕猴肝大静脉有左外侧叶肝静脉、左内侧叶肝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及尾状叶肝静脉。此外,作者对哺乳动物门静脉分支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静脉系统 静脉系统 猕猴
下载PDF
马属动物肝内门静脉系统和肝静脉系统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嘉绩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8-51,共4页
利用实体解剖及铸型技术观察马(Equuscabalus)、驴(E.asinus)肝脏的门静脉和肝静脉。发现马属动物(Equus)的门静脉系统与人、猪、兔等相似。全肝同样可以肝的叶(段)间裂分作左、右二叶和左外侧叶(段... 利用实体解剖及铸型技术观察马(Equuscabalus)、驴(E.asinus)肝脏的门静脉和肝静脉。发现马属动物(Equus)的门静脉系统与人、猪、兔等相似。全肝同样可以肝的叶(段)间裂分作左、右二叶和左外侧叶(段)、左内侧叶(段)及右内侧叶(段)、右外侧叶(段)4段。左内侧叶小。尾状叶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分别隶属于左、右叶。马属动物门静脉左支横部与脐部之间的夹角较其它动物明显增大;与人及许多动物不同,门静脉左支横部腹缘有相当发达的两条分支发出,1支进入方叶,另1支进入右内侧叶。推测这些差异与马属动物大结肠特别发达有关。马属动物的肝大静脉有左外侧叶肝静脉、左内侧叶肝静脉、方叶肝静脉、右内侧叶肝静脉、右外侧叶肝静脉、尾状突肝静脉,无肝中静脉。因此提议肝静脉应以汇集部位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系统 静脉系统 马属动物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早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6
12
作者 张学民 张韬 +6 位作者 张小明 刘慧鑫 蒋京军 李伟 焦洋 贺致宾 何长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1月我科85例DVT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7例...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1月我科85例DVT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7例(动脉CDT组25例,静脉CDT组22例),静脉系统溶栓组38例,3组均在抗凝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00万U/d持续泵入,CDT组同期行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术,比较3组患肢深静脉溶栓率、消肿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央型DVT血栓溶栓率静脉CDT组最高(81.3±18.4)%,显著高于动脉CDT组(45.1±17.6)%(q=6.648,P〈0.05)和静脉系统溶栓组(32.1±10.1)%(q=9.524,P〈0.05)。周围型DVT血栓溶栓率动脉CDT组最高(66.7±22.3)%,与静脉CDT组(45.8±21.7)%无统计学差异(q=2.807,P〉0.05),但显著高于静脉系统溶栓组(43.7±15.2)%(q=3.614,P〈0.05)。混合型DVT血栓溶栓率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静脉CDT组最高(71.7±18.2)%,显著高于动脉CDT组(55.1±9.3)%(q=3.714,P〈0.05)和静脉系统溶栓组(38.6±12.5)%(q=7.817,P〈0.05))。静脉CDT组消肿率(61.7±19.1)%,显著高于动脉CDT组(41.2±10.1)%(q=7.157,P〈0.05)和静脉系统溶栓组(33.6±12.2)%(q=10.540,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3/25)、9.1%(2/22)、22.6%(8/35),无统计学差异(χ2=2.319,P=0.314)。结论 CDT治疗下肢DVT疗效好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中央型和混合型DVT,静脉CDT为首选方案;周围型DVT,动脉CDT疗效优于静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静脉系统溶栓
下载PDF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健 师春梅 +9 位作者 周春燕 邢世会 李踔 李晶晶 欧紫琳 陈红兵 谭双全 党超 刘刚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55-459,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患者在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急性期预后方面的特点。方法研究入组确诊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患者75例,依据头部影像学将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不合并脑出血和合并出脑血两...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患者在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急性期预后方面的特点。方法研究入组确诊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患者75例,依据头部影像学将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不合并脑出血和合并出脑血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人口学资料、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急性期预后的差异。最后分析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研究入组75例确诊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其中28例(37.2%)合并脑出血,47例(62.7%)不合并脑出血。合并出血组妊娠和产褥期患者的比例高(28.6%vs.6.4%,P=0.015),而不合并出血组感染的比例高(29.8%vs.7.1%,P=0.021)。合并出血组患者头痛(92.9%vs.70.2%,P=0.021)、意识障碍(25.0%vs.6.4%,P=0.034)、痫性发作(53.6%vs.19.1%,P=0.002)、运动障碍(35.7%vs.12.8%,P=0.019)更常见。此外,合并出血组累及多个静脉窦的比例较不合并出血组高(71.4%vs.44.7%,P=0.024),急性期预后较不合并出血组差(m RS≥3:46.4%vs.17.0%,P=0.006)。但是,合并出血组使用抗凝药物的18例患者中有12例急性期预后良好。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显示结果发现妊娠和产褥期(P=0.004)、多个静脉窦受累(P=0.007)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出血成正相关,而感染(P=0.03)与出血成负相关。结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组妊娠和产褥期患者的比例高,头痛、意识障碍、痫性发作、运动障碍、累及多个静脉窦更常见,而急性期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脑出血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胜利 仵正 +1 位作者 王瑞涛 白纪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4-716,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71例。根据抗凝剂使用情况将其分为3组:A组23人(术后早期应用抗凝药);B组29人(术后血小板>300×109/L时使用抗凝药);C组19人(术后未使用抗凝药)。比较各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和血栓分布特点以及发生血栓后经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术前和手术相关因素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脾静脉直径和术前低血小板计数是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总的发生率为40.8%(29/71),A、B和C组分别为26.1%(6/23)、44.8%(13/29)和52.6%(10/19),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及主要分支均可发生血栓,其中脾静脉血栓占72.4%。溶栓治疗后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完全消融率为76.2%(16/21),而脾静脉血栓完全消融率仅23.8%(5/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4,P=0.001)。结论脾静脉直径和术前低血小板计数是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凝药对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无显著作用。发生血栓后经全身溶栓治疗,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消融率高于脾静脉血栓消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系统血栓 脾切除 风险因素 肝炎后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溶栓治疗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9
15
作者 崔庆 冯延昌 +2 位作者 高敏 刘志民 丁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断流术 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病因 防治
下载PDF
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 3D DCE MRA 增强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江 陈祖望 +3 位作者 周康荣 沈继章 陈财忠 施伟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比较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3DDCEMRA成像时,用快速法和慢速法注射造影剂所获图像质量和显示血管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做了10例肝脏横断面动态增强MRI,分为两组,分别用快速和慢速法注射造影剂... 目的:比较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3DDCEMRA成像时,用快速法和慢速法注射造影剂所获图像质量和显示血管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做了10例肝脏横断面动态增强MRI,分为两组,分别用快速和慢速法注射造影剂,测定PV、HV和IVC达信号峰值的不同时间,以决定第二部分实验的延迟时间。第二部分做了10例20次DCEMRA,采用自身对照,分别用快速和慢速法注射造影剂,分析两种方法显示PV、HV和IVC的效果,并比较MIP和MPVR,以及肝硬化和无肝硬化者上述血管显影情况。结果:快速法和慢速法显示PV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速法HV、IVC显示优于快速法(P<0.01),MPVR好于MIP(P<0.01),肝硬化者HV显示不如无肝硬化者(P<0.05)。结论:3DDCEMRA能较好地同时显示PV、HV和IVC。快速法和慢速法相比,两者显示PV均较满意,但后者能更好地显示HV和IVC。两种重建方法中,MPVR优于MIP。肝硬化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肝脏静脉系统 增强方法 MRA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琪 郑一帆 +4 位作者 陈玲 方莹莹 黄林欢 黎锦如 梁秀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VT患者临床资料,总结CV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CVT多见于中青年,多为急性起病,大部分可找到... 目的探讨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VT患者临床资料,总结CV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CVT多见于中青年,多为急性起病,大部分可找到相关病因,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MRI联合MRV能清晰地显示静脉系统形态及阻塞情况,DSA能清楚显示静脉系统血栓的部位及继发于CVT的动静脉瘘。早期诊断及应用抗凝治疗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结论CVT的病因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联合MRV检查是目前CVT诊断及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对原因不明的颅内高压患者需行相应检查,一旦确诊,应予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病因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成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因及治疗初探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会刚 周卫东 +2 位作者 王得新 贾健平 袁丽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研究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血管造影、手术、DSA与MRA综合确诊的CVST病人8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未发现明确病因者40例,发现可能病因者46例:其中围产期9例,感冒史8例,偏头痛8例,... 目的 研究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血管造影、手术、DSA与MRA综合确诊的CVST病人8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未发现明确病因者40例,发现可能病因者46例:其中围产期9例,感冒史8例,偏头痛8例,高血压伴血脂异常8例,口服避孕药6例,外伤手术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单纯缺血性贫血1例,白塞氏病1例。经抗凝、溶栓治疗,痊愈35例,显效18例,好转24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 CVST可能的病因出现多样化;溃疡性结肠炎及孕高症延误治疗会导致CVST,应引起注意。治疗以抗凝和静脉内溶栓为主,抗凝治疗有效且相对安全;溶栓药物和剂量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腹外伤致门静脉系统损伤的分类及处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评 宋一民 +2 位作者 李爱东 周毅 宋春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26-826,共1页
腹部外伤(包括开放性及闭合性)造成门静脉损伤虽然发生比率不高,但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由于门静脉收集大量的腹腔回流静脉血,供应肝脏75%的血液,所以门静脉损伤后会出现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及肝脏低灌流的表现[1],必须及时妥当地诊断... 腹部外伤(包括开放性及闭合性)造成门静脉损伤虽然发生比率不高,但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由于门静脉收集大量的腹腔回流静脉血,供应肝脏75%的血液,所以门静脉损伤后会出现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及肝脏低灌流的表现[1],必须及时妥当地诊断和处理.我们近期对19例腹部外伤性门静脉损伤进行诊断处理,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伤 静脉系统损伤 分类 处理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苏中振 郑荣琴 +2 位作者 俞洪林 李建国 陈小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94-295,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材料和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 3 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与正常组 ( 5 1例 )、慢性肝炎组 ( 61例 )、代偿期肝硬化组 ( 4 6例 )、失代偿期肝硬化组...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材料和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 3 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与正常组 ( 5 1例 )、慢性肝炎组 ( 61例 )、代偿期肝硬化组 ( 4 6例 )、失代偿期肝硬化组 ( 3 6例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门静脉直径稍宽于正常组 ,而明显低于失代偿期肝硬化 ,与慢性肝炎组及代偿期肝硬化无差异 ;门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各组 ;脾脏长径、脾静脉直径较正常组和慢性肝炎组增大、增宽 ,但明显小于失代偿期肝硬化 ,与代偿期肝硬化无差异 ;脾静脉血流量与各组比较均没有明显增加 ;脐静脉重开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及代偿期肝硬化组 ,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无差异。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容易形成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血流灌注量明显减少 ,造成肝脏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静脉系统 血流动力学 微循环障碍 肝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