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4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胎儿脐静脉血流量Z评分模型的构建及其对小于胎龄儿围生期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黄欢 黎新艳 +5 位作者 庞彩英 韦慧 莫宇宁 张春艳 胡慧云 谭玲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61-365,共5页
目的构建正常胎儿脐静脉血流量(Quv)Z评分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对小于胎龄儿(SGA)围生期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1)纳入862例18~40周正常胎儿建立模型。以腹部超声测量的腹内段Quv作为因变量,孕周为自变量,采用回归分析获得Quv均数及标... 目的构建正常胎儿脐静脉血流量(Quv)Z评分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对小于胎龄儿(SGA)围生期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1)纳入862例18~40周正常胎儿建立模型。以腹部超声测量的腹内段Quv作为因变量,孕周为自变量,采用回归分析获得Quv均数及标准差的最佳拟合方程后,根据公式[Z评分=(实际Quv测值-拟合Quv均值)/拟合Quv标准差]建立正常胎儿Quv Z评分模型。(2)另纳入53例正常胎儿(正常组)和109例SGA,并根据围生期有无不良结局将SGA分为不良结局组(n=50)、无不良结局组(n=59)。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获得3组的胎儿Quv Z评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正常胎儿Quv Z评分预测SGA围生期不良结局的效能。结果(1)正常胎儿的Quv与孕周呈正相关(P<0.05),Quv的均数及标准差相对孕周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线性方程。根据公式获得正常胎儿Quv Z评分模型:Z评分=(Quv+346.069-20.754×孕周)(/-51.320+4.075×孕周)。正常组胎儿Quv的Z评分呈正态分布,且不随孕周而改变。(2)不良结局组、无不良结局组、正常组的胎儿Quv Z评分依次增加(P<0.05)。(3)正常胎儿Quv Z评分预测SGA围生期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43,基于最佳截断值-2.06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0%、86.4%、82.2%、76.4%。结论所建立的正常胎儿Quv Z评分模型可消除孕周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正常胎儿Quv Z评分是预测SGA围生期不良结局较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超声 静脉血流量 Z评分 小于胎龄儿 围生期不良结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产后出血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2
作者 赵菲 蒋红莲 +3 位作者 李丽妮 郑九生 廖宗高 汪芳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_(2)]在产后出血(PPH)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联合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_(2)]在产后出血(PPH)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干预,试验组行ScvO_(2)联合P(v-a)CO_(2)监测指标进行复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容量达标时间、液体复苏前后氧合指数、6 h乳酸清除率、24 h乳酸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容量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6、24 h后试验组的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h乳酸清除率、24h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vO_(2)联合P(v-a)CO_(2)监测对PPH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具有指导作用,能缩短液体复苏时间,提高氧合指数和乳酸清除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产后出 液体复苏 指导作用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李晴 罗青 +2 位作者 韩少培 刘培格 顾维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64-0067,共4页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72例患者(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随机分为非预见组和预见干预组,各36例。非预见组根据重症监护室护理要求常规护理,此基础上,预见干预组增加...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72例患者(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随机分为非预见组和预见干预组,各36例。非预见组根据重症监护室护理要求常规护理,此基础上,预见干预组增加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和凝血相关指标,并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7d后,预见干预组股静脉血流峰值速度(34.01±4.28cm/s)与平均速度(25.11±3.52cm/s)均显著高于非预见组(30.45±5.01cm/s、22.02±3.41 cm/s)(P<0.05)。预见干预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78%,1/36)显著低于非预见组(16.67%,6/36))(P<0.05)。预见干预组干预后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非预见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可有效防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重症监护室 下肢深静脉血 预防效果 静脉血 功能
下载PDF
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比较分析
4
作者 高兴娟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1期37-39,51,共4页
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差异。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于青海红十字医院开展血常规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主选择的血常规检验抽血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中50例体检... 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差异。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于青海红十字医院开展血常规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主选择的血常规检验抽血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中50例体检者选择末梢血检验,观察组中50例体检者选择静脉血检验,分别对比两组体检者不同检验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体检者的即刻检验结果、6 h后检验结果与血常规标准值更接近(P<0.05)。观察组体检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在临床开展血常规检验时,相较于末梢血检验,静脉血检验结果数据更准确,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检验 检验结果
下载PDF
探讨持续静脉血滤治疗心衰后应用细节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
5
作者 黄华梅 吴晓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16-0119,共4页
探讨持续静脉血滤治疗心衰后应用细节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在2021年1月-2023年10月的时间范围内,取60例持续静脉血滤治疗患者分组予以护理,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细节护理。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各项指标较优(P<0.05... 探讨持续静脉血滤治疗心衰后应用细节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在2021年1月-2023年10月的时间范围内,取60例持续静脉血滤治疗患者分组予以护理,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细节护理。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各项指标较优(P<0.05)。结论 细节护理的实施,在持续静脉血滤治疗心衰后的患者,其临床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静脉血滤治疗 心衰 细节护理 临床护理
下载PDF
围术期静脉血氧定量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田伟千 崔苏扬 《医学综述》 2009年第21期3311-3313,共3页
静脉血氧定量是指通过测定静脉血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来反映组织氧合程度、组织灌注水平的指标,可动态并准确地反映氧平衡变化和组织氧代谢状态,在反映血容量及心排血量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其他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静脉血氧定量的监测... 静脉血氧定量是指通过测定静脉血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来反映组织氧合程度、组织灌注水平的指标,可动态并准确地反映氧平衡变化和组织氧代谢状态,在反映血容量及心排血量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其他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静脉血氧定量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测定。目前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脓毒症及重大外科手术中通过对全身氧代谢的监测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静脉血氧定量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腹腔血hCG与静脉血hCG比值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价值
7
作者 李燕珍 吴歆怡 +3 位作者 赖贺 陈文芬 曾俐琴 李智敏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血_(hCG)(RP_(hCG))与静脉血_(hCG)(V_(hCG))比值(RP_(hCG)/V_(hCG))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582名可疑异位妊娠同时合并有盆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 目的探讨腹腔血_(hCG)(RP_(hCG))与静脉血_(hCG)(V_(hCG))比值(RP_(hCG)/V_(hCG))在异位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582名可疑异位妊娠同时合并有盆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静脉血_(hCG)、腹腔血_(hCG)及两者比值(RP_(hCG)/V_(hCG))、治疗方式、术后诊断及预后等。582名患者中异位妊娠568例作为异位妊娠组,宫内妊娠14例作为宫内妊娠组,重点分析两组患者RP_(hCG)/V_(hCG)比值,比值大于>1或比值≤1,治疗过程,术后诊断及预后。结果异位妊娠组中位RP_(hCG)/V_(hCG)为15.4(4.1~48.1),宫内妊娠组中位RP_(hCG)/V_(hCG)为0.6(0.5~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P<0.01)。以RP_(hCG)/V_(hCG)>1为诊断标椎,其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38.9%,总的诊断符合率96.2%,ROC曲线下面积为1.0。RP_(hCG)/V_(hCG)>1,基本可诊断异位妊娠。RP_(hCG)/V_(hCG)<1,宫内妊娠合并腹腔内出血可能性大,异位妊娠的诊断需谨慎。结论腹腔血_(hCG)与静脉血_(hCG)比值在合并腹腔内出血的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异位妊娠 宫内妊娠 腹腔 静脉血 诊治
下载PDF
剖腹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忠翔 《医学信息》 2010年第24期4816-4817,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腹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是由于手术等应激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酿成血液高凝状态,加之卧床,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血液淤滞,激活凝血过程而形成血栓性静脉炎。术后一日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增加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腹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是由于手术等应激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酿成血液高凝状态,加之卧床,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血液淤滞,激活凝血过程而形成血栓性静脉炎。术后一日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增加病人痛苦,严重者还会致残,甚至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因此,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医护人员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剖腹产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 预防 小板反应性 液高凝状态 栓性静脉 静脉血回流
下载PDF
除肾髓静脉血处置对褐牙鲆的锁鲜增强效应研究
9
作者 刘峰 韩世泽 +3 位作者 邢爽 曲敏 徐昙烨 刘俊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20-27,共8页
目的探讨肾组织静脉血残留对鱼肉品质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养殖褐牙鲆分为除肾髓静脉血处理组(kidney-off,K-off)与未除肾髓静脉血对照组(kidney-on,K-on),对鱼体僵直、肌肉白度、断裂强度、质构特性、血红蛋白、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 目的探讨肾组织静脉血残留对鱼肉品质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养殖褐牙鲆分为除肾髓静脉血处理组(kidney-off,K-off)与未除肾髓静脉血对照组(kidney-on,K-on),对鱼体僵直、肌肉白度、断裂强度、质构特性、血红蛋白、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及其关联物、糖原和pH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样品均在冷藏44 h达到100%最大僵直,且K-off组开始解僵时间较K-on组延缓10 h;冷藏5 d,K-off组的白度值显著低于K-on组(P<0.05),而断裂强度显著高于K-on组(P<0.05);在冷藏期间K-off组鱼肉中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K-on组(P<0.05),第5 d两组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0.067 mg/g、0.110 mg/g;两组鱼肉中ATP和糖原含量不断下降,冷藏1 d的K-off组ATP含量显著高于K-on组(P<0.05),分别为62.33μg/g、42.46μg/g,且两组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值在整个冷藏期间均处于较高水平。K-off组的糖原含量在冷藏1 d极显著高于K-on组(P<0.01),分别为0.38 mg/g、0.19 mg/g。结论褐牙鲆死后立即进行除肾髓静脉血处置能够使肌肉呈现优越的冷藏稳定性,即清除鱼体肾组织静脉血具有显著增强锁鲜效应。本研究优化了鱼类捕后处置方式,为高质量水产行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除肾髓静脉血 冷藏 锁鲜
下载PDF
取材时间和部位对脐带静脉血pH值的影响
10
作者 孟庆举 李艳秋 +2 位作者 叶凤英 吴静 黄婉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脐带血取样时不同取材时间和部位对脐带静脉血pH值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孕妇170例纳入研究。在胎儿分娩后5 min、15 min、30 min采集游离段和连接胎盘段脐带静脉血,测量相应血样pH值。结果随着取材时间的延长,游... 目的探讨分析脐带血取样时不同取材时间和部位对脐带静脉血pH值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孕妇170例纳入研究。在胎儿分娩后5 min、15 min、30 min采集游离段和连接胎盘段脐带静脉血,测量相应血样pH值。结果随着取材时间的延长,游离段和连接胎盘段的脐静脉血pH值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游离段的脐静脉血pH值显著高于连接胎盘段部位,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脐带血取材时间的延长,脐静脉血pH值逐渐降低,游离段的脐静脉血pH值高于连接胎盘段部位。为保证脐静脉血pH值的测量结果能更好地反映胎儿实际生理情况,应尽快进行脐带血采样,并尽可能在距离胎盘较远的游离段取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静脉血 脐带穿刺术 氢离子浓度
下载PDF
门静脉血循环肿瘤细胞、C反应蛋白/清蛋白、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50比值联合评估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后生存情况的研究
11
作者 黄穰浪 糜亮亮 +2 位作者 张泽宇 黄文凯 陈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9-314,共6页
目的:研究门静脉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C反应蛋白/清蛋白(CAR)、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50(CA199/CA50)比值联合评估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3例接受胰腺癌根治术患者。检测患者... 目的:研究门静脉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C反应蛋白/清蛋白(CAR)、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50(CA199/CA50)比值联合评估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3例接受胰腺癌根治术患者。检测患者门静脉血的CTCs、CAR、CA199/CA50水平,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CTCs、CAR、CA199/CA50水平。对患者随访2年,分析生存与死亡患者门静脉血CTCs、CAR、CA199/CA50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TCs、CAR、CA199/CA50对患者术后生存的评估价值,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TCs、CAR、CA199CA50对肝癌患者的影响。结果:存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和低分化程度患者的门静脉血CTCs、CAR、CA199/CA50水平均高于不存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和中高分化程度的患者(P<0.05)。与死亡组患者相比,生存组患者门静脉血CTCs、CAR、CA199/CA50水平更低(P<0.05)。门静脉血CTCs、CAR、CA199/CA50对于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患者预后评估的灵敏度分别为78.9%、78.8%和73.7%,特异度分别为90.6%、91.0%和91.2%,三者联合对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患者预后评估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93.7%,三者联合对于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测。CTCs正常组(n=50)的生存率为86.00%,高于CTCs升高组(n=33)的63.63%;CAR正常组(n=47)的生存率为82.97%,高于CAR升高组(n=36)的69.44%;CA199/CA50正常组(n=53)的生存率为88.67%,高于CA199/CA50升高组(n=30)的5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血CTCs、CAR、CA199CA50比值联合评估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后的生存价值较高,三者联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各项单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 胰腺癌切除术 生存情况 预后
下载PDF
动脉血气与静脉血电解质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韦宏缅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4期1719-1721,共3页
目的:分析动脉血气与静脉血电解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其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采用血气分析仪对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 目的:分析动脉血气与静脉血电解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其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采用血气分析仪对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中K^(+)、Na^(+)、CL^(-)、Ca^(2+)浓度,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心静脉血K^(+)浓度(4.63±0.75)mmol/L、CL^(-)浓度(100.64±4.12)mmol/L、Ca^(2+)浓度(2.19±0.19)mmol/L明显高于动脉血K^(+)浓度(3.82±0.69)mmol/L、(97.15±3.07)mmol/L、(1.07±0.15)mmol/L,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8、9.827、8.593,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中心静脉血K^(+)浓度、Na^(+)浓度、CL^(-)浓度、Ca^(2+)浓度与动脉血各离子浓度具有线性回归关系,存在正相关性;中心静脉血Na^(+)浓度(137.14±4.86)mmol/L略高于动脉血Na^(+)浓度(136.09±4.82)mmol/L,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74,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中心静脉血Na^(+)浓度与动脉血Na^(+)浓度不具有线性回归关系,无相关性。结论:动脉血气分析K^(+)浓度、CL^(-)浓度、Ca^(2+)浓度结果与静脉血各离子浓度呈正相关性,而Na^(+)浓度无明显相关性,提示动脉血气分析Na^(+)与静脉血相似,故在行Na^(+)含量测定时,既可以选择动脉血气分析,也可以选择中心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气分析 静脉血 电解质 相关性
下载PDF
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的氧监测在心脏术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忠勇 赵宏胜 +2 位作者 缪爱风 钱捷 崔晓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研究 37例心脏术后病人的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的氧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37例病人分别于术后入ICU时 (术后Ⅰ组 )、术后 6~ 18h(术后Ⅱ组 )及术后 8~ 2 4h(术后Ⅲ组 ) ,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 (PaO2 )、氧饱和度 (SaO2 )和混... 目的 研究 37例心脏术后病人的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的氧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37例病人分别于术后入ICU时 (术后Ⅰ组 )、术后 6~ 18h(术后Ⅱ组 )及术后 8~ 2 4h(术后Ⅲ组 ) ,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 (PaO2 )、氧饱和度 (SaO2 )和混合静脉血pHv值、氧分压 (PvO2 )、氧饱和度 (SvO2 )及计算出氧利用率 (O2 ER)。结果 心脏术后病人的氧耗明显增加 (P <0 0 1) ,SvO2 与O2 ER呈明显的负相关 ,术后Ⅰ组、术后Ⅱ组及术后Ⅲ组的r值分别为 - 0 9198、- 0 92 6 0及 - 0 916 6 (P值均 <0 0 0 1)。结论 SvO2 是衡量心脏术后病人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氧饱和度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动脉氧分压 混合静脉血氧分压 氧供 氧耗 氧利用率
下载PDF
静脉血与末梢血液样本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顾科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9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样本对血液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无锡市康复医院健康体检者312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健康体检者采集1份末梢血液样本、1份静脉血液样本,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液样本血常规检验结果。结... 目的: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样本对血液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无锡市康复医院健康体检者312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健康体检者采集1份末梢血液样本、1份静脉血液样本,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液样本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采血后1 h内及采血后2、4、6 h,静脉血血液样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高于末梢血血液样本(P<0.05);采血后2、4、6 h,静脉血与末梢血液样本WBC、PLT、RBC、Hct、MCV、Hb、MCH、MCHC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且采血后血样放置时间也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因此,临床应在采血后尽快进行血常规检验,并优先考虑使用静脉血样本,以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 液样本
下载PDF
中心静脉血、肘静脉血与混合静脉血血气指标值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宏强 沈七襄 +5 位作者 张正迪 蔡铁良 曹慧娟 施琼 肖平侠 何锦芬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12-213,共2页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血血气值与混合静脉血正常血气值的相关性。方法监测54名马拉松赛业余选手(活动组)赛前的动脉血、肘静脉血血气和30名无心肺疾患的术后病人(静息组)全麻拔管前动脉血、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血血气。比较肘静脉...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血血气值与混合静脉血正常血气值的相关性。方法监测54名马拉松赛业余选手(活动组)赛前的动脉血、肘静脉血血气和30名无心肺疾患的术后病人(静息组)全麻拔管前动脉血、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血血气。比较肘静脉血、中心静脉血血气值与混合静脉血正常血气值的相关性。结果 84名被测者动脉PO2和PaCO2均正常;肘静脉血PO2均值30.1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 vO2)23%,低于中心静脉PO218%左右。结论混合静脉血、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的血气三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无条件监测PvO2时可用中心静脉或肘静脉血气值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血 静脉血
下载PDF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兆润 吴国刚 张殿红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94-196,共3页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危重患者大部分因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生命受到威胁,而组织缺氧是导致MODS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主要枢纽[1]。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珋O2)
关键词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性休克 临床应用 危重患者 组织缺氧 EGDT ICU
下载PDF
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及对炎性指标水平和门、脾静脉血流影响 被引量:59
17
作者 华鹏 崔翔 +1 位作者 周荣赛 米俊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炎性指标水平和门、脾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组(43例)和奥曲肽组(35例)两组。奥曲肽联合普萘...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炎性指标水平和门、脾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组(43例)和奥曲肽组(35例)两组。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组采用醋酸奥曲肽联合盐酸普萘洛尔治疗,奥曲肽组仅采用醋酸奥曲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3 d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及门静脉血流量(PVF)、脾静脉血流量(SVF),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后,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组总有效率高于奥曲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及PVF、SV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PVF、SVF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组血清CRP、IL-6水平及PVF、SVF低于奥曲肽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奥曲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提高临床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门、脾静脉血流情况,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 奥曲肽 普萘洛尔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静脉血流量 静脉血流量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颈内静脉血和肘静脉血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诗翔 侯靖边 +1 位作者 黄丽春 梁燕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8,共2页
我们比较了10例大面积脑梗塞(A组)和10例小面积脑梗塞(B组)的颈内静脉血和时静脉血的血小板聚集功能。(1)两组颈内静脉血和时静脉血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均较正常人增强;(2)A组颈内静脉血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较时静脉血的血... 我们比较了10例大面积脑梗塞(A组)和10例小面积脑梗塞(B组)的颈内静脉血和时静脉血的血小板聚集功能。(1)两组颈内静脉血和时静脉血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均较正常人增强;(2)A组颈内静脉血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较时静脉血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增强,而B组则无此规律;(3)二组颈内静脉血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发现A组更为亢进,而二组时静血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相比显著差异。本文认为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可能与大面积梗塞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颈内静脉血 静脉血 小板聚集 静脉
下载PDF
老年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与静脉血相同项目的结果比对和偏差评估分析
19
作者 杨秋霞 植奇升 《智慧健康》 2024年第5期130-134,共5页
目的 对老年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与静脉血的七个相同项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钾、钠、氯、钙、葡萄糖)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偏差评估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市东升医院内科2022年10月—2023年1月住院老年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于住院期间... 目的 对老年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与静脉血的七个相同项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钾、钠、氯、钙、葡萄糖)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偏差评估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市东升医院内科2022年10月—2023年1月住院老年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于住院期间某一时间同时抽动脉血和静脉血,并及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生化电解质和葡萄糖浓度检测。用配对t检验和回归统计法分析实验系统和比较系统测定结果均值处的相对偏差或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临床可接受性能。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统计分析,明确相关系数r和回归方程。结果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钾、钠、氯、钙、葡萄糖的都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个项目均呈正相关,其中动脉血气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氯、葡萄糖高于静脉血,对应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7、0.930、0.971、0.993,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动脉血气的钾、钠、钙低于静脉血,对应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0、0.948、0.706,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2 CLIA88及CAP室间质评允许误差为判断标准,钾、钠、氯、钙、葡萄糖的偏差SE≤1/2TEa为判断标准,可被临床接受。结论动脉血气分析与静脉血清的钾、钠、氯、钙、葡萄糖偏差SE≤1/2TEa,可接受,而动脉血气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偏差SE>1/2TEa,但可通过回归方程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分析 静脉血 相同项目 结果比对 偏差评估
下载PDF
静脉血和末梢血血糖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
作者 段春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52-0054,共3页
静脉血和末梢血血糖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收入的糖尿病体检对象予以回顾性分析,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查方式对临床血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本文研究时间为2022年10月-2023年4月,参与64例对象中,观察组为静脉血抽血检查,对... 静脉血和末梢血血糖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收入的糖尿病体检对象予以回顾性分析,探讨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查方式对临床血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本文研究时间为2022年10月-2023年4月,参与64例对象中,观察组为静脉血抽血检查,对照组为末梢血抽血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结合金标准的鉴别结果,观察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漏诊率、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血和末梢血都可以作为血糖检测筛查糖尿病的鉴别依据,静脉血对比末梢血而言检出准确率更高,如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更好,漏诊、误诊的风险较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 末梢 糖检测 糖尿病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