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川崎病标准初始治疗方案中使用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的适宜时机探讨
1
作者 廖景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标准初始治疗方案中使用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的适宜时机。方法:查询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资料。研究期间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病例163例,其中初次IVIG治疗时间...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标准初始治疗方案中使用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的适宜时机。方法:查询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资料。研究期间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病例163例,其中初次IVIG治疗时间在发病后1~4 d者设为早期组,共53例;初次IVIG治疗时间在发病后5~7 d者设为中期组,共54例;初次IVIG治疗时间在发病后8~10 d者设为晚期组,共56例。对比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生物标志物、超声心动图、初次IVIG无反应情况、住院天数和主要临床表现。结果:治疗后三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有改善,其中CD4^(+)T、CD4^(+)T/CD8^(+)T和CD19^(+)T水平降低,而CD3^(+)T、CD8^(+)T和NK水平升高;生物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后三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生物标志物、IVIG无反应川崎病发生率、冠状动脉病变和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期组与中期组和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期组和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有最优的主要临床表现改善及最短的住院天数。结论:儿童川崎病标准初始治疗方案中,发病后5 d内使用IVIG免疫功能恢复最佳,降低炎症和蛋白标志物水平最优,还能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有最低的IVIG无反应川崎病发生率、最少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冠状动脉瘤并发症,可能是适宜使用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治疗 适宜时机
下载PDF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在儿童川崎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2
2
作者 陕西省川崎病诊疗中心 陕西省儿童内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6 位作者 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病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儿科能力建设专委会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普儿科(全科)学组 杜忠东 焦富勇 冯迎军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7-876,共10页
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性疾病。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儿童川崎病IVIG应用共识或临床指南。... 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性疾病。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儿童川崎病IVIG应用共识或临床指南。该共识是基于目前国内外关于儿童川崎病中IVIG应用的研究进展,同时参考国内外川崎病的诊疗指南,并经过制定专家充分讨论而形成。该共识对IVIG在儿童川崎病中的临床应用策略及其不良反应的防治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自限性血管炎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专家共识 儿童
下载PDF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成琼 肖政 +3 位作者 楚亚林 胡世芸 邱隆敏 余昌胤 《安徽医学》 2015年第7期788-79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相关研究,分析其有效性,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CNKI、万方、CBM、Pubmed、Embase、ISI及Cochran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标准评价纳入研究偏倚风险,Met... 目的系统评价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相关研究,分析其有效性,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CNKI、万方、CBM、Pubmed、Embase、ISI及Cochran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标准评价纳入研究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合描述性分析研究数据.结果①纳入6个随机对照研究,435例低体质量儿、早产儿及婴儿VAP患者,质量一般.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IVIG组死亡率低于非IVIG组[RR=0.33,95%CI(0.18~0.60),P=0.0002];IVIG组血液免疫球蛋白浓度比对照组高3.19mg/L[MD=3.19,95%CI(3.02~3.37),P〈0.05];③IVIG组败血症[RR=0.14,95%CI(0.04~0.51),P=0.003]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RR=0.51,95%CI(0.30~0.88),P=0.02]低于对照.结论IVIG主要用于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VAP患者,可能提高体液免疫,降低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减少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2
4
作者 崔赢 栾兰 黄瑞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总结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Human immunoglobulin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s,IGIV)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IGIV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我科发生的1例IGIV不良反应患者,并对已有文献报道进行综述,总结IGI... 目的总结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Human immunoglobulin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s,IGIV)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IGIV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我科发生的1例IGIV不良反应患者,并对已有文献报道进行综述,总结IGIV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结果根据文献综述,结合本病例分析发现,有20%~50%的IGIV患者5%~15%例次,在输液过程出现不良反应。IGIV不良反应包括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表现为:持续性疼痛、青紫、肿胀、红斑等,很少见;全身不良反应表现为:全身酸痛、畏寒、发热等,较常见,且病情较轻。全身不良反应还包括一些罕见且严重的反应,包括肺部疾病、肠炎、皮肤科疾病、传染病和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IGIV不良反应较常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及时识别是治疗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反应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影响
5
作者 李丹 吕兴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nfusion of human immunoglobulin,IVIG)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确诊并治疗的KD患儿,根据...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nfusion of human immunoglobulin,IVIG)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确诊并治疗的KD患儿,根据有无冠脉病变将患儿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和冠脉病变组。对两组患者的发热时间、IVIG治疗时的病程时间、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离子、肝及肾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KD合并冠脉病变组患者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高于无冠脉病变组,而白蛋白、羟基酸脱氢酶浓度低于无冠脉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D发热时间<8 d患儿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发热时间>10 d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第5天前应用IVIG治疗患者冠脉病变发生率与病程第7天、第8天及10天后治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第5天及第6天应用IVIG治疗患者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病程第10天后应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VIG时间过晚,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发热时间较长是KD患儿并发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羟基酸脱氢酶浓度的降低也可作为KD并发冠脉病变的预测指标。热程少于8 d,病程7 d内应用IVIG治疗,可减少冠脉病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发热时间 治疗时间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张莉 杨雪莲 胡金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03-106,共4页
探讨应用免疫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溶血症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一共有48例,用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添加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对两组... 探讨应用免疫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溶血症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一共有48例,用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添加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对两组的总胆红素,总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持续时间,住院天数,不良反应等进行了对比。成果治疗前两组间的总胆红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用药后24、48、72小时均较用药前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用药24小时后,与用药前相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黄疸消失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未见,P>0.05。结论 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 效果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治疗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侯著法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提高血小板的效果。方法 77例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42例接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1 0g/kg×2d, 35例接受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30mg/kg×3d。第1次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或第2... 目的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提高血小板的效果。方法 77例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42例接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1 0g/kg×2d, 35例接受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30mg/kg×3d。第1次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或第2次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治疗后复查血小板升到50 000 /μl时停止用药。分别于入院时、第24h、48h、72h及1周、2周、3周、4周进行血小板检测。结果 80%接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患者及60%接受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患者血小板在48h升至50 000 /μl以上。与治疗前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提升血小板水平。甲基强地松龙组,平均基础血小板水平是4 600 /μl,在24h、48h、72h后分别为14 000 /μl、38 000 /μl及65 000 /μl。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组平均基础血小板水平是4 2×109 /L,在24h、48h、72h后分别为32 000 /μl、69 000 /μl及146 000 /μl。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组在24h、48h、72h的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甲基强地松龙组,但一周以后二者无显著区别。两组中均无急性出血情况发生。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在早期均能显著提升血小板但以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更明显,但后者费用较高且药品有潜在的危险,在临床上应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