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露酒的非挥发性成分鉴定及抗疲劳效应
1
作者 陈颖 朱禹哲 +4 位作者 余美丽 刘方美 李存玉 郑云枫 彭国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2,共7页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HPLC-Q-TOF-MS/MS)法对复合露酒(38%vol)中的非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并将复合露酒灌胃至小鼠22 d,考察其对小鼠负重游泳的影响,评价其抗疲劳的保健作用。结果表明,从复合露酒(0.225...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HPLC-Q-TOF-MS/MS)法对复合露酒(38%vol)中的非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并将复合露酒灌胃至小鼠22 d,考察其对小鼠负重游泳的影响,评价其抗疲劳的保健作用。结果表明,从复合露酒(0.2257 g生药/mL)中共鉴定出52种非挥发性物质,包括皂苷类24种、黄酮类6种、核苷类4种、氨基酸类4种、生物碱类3种、其他11种。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减少量均极显著减少(P<0.01);中、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均极显著延长(P<0.01);低、中剂量组小鼠血尿素氮(BUN)含量显著增加(P<0.01,P<0.05);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肝糖原(LG)含量显著增加(P<0.01,P<0.05),说明该款复合露酒非挥发性成分丰富,可增强身体对负荷的适应性,具有明显的抗疲劳效果,对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露酒 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非挥发性成分 抗疲劳
下载PDF
烟用接装纸原纸非挥发性物质总迁移量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徐志军 《造纸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3期35-36,39,共3页
针对各卷烟材料厂提出烟用接装纸原纸中非挥发性物质总迁移量的要求,比对分析四台纸机生产的烟用接装纸原纸中非挥发性物质总迁移量以及生产工艺的差异,结果表明:表面施胶对其影响最大,不进行表面施胶时非挥发性物质总迁移量值最低,使... 针对各卷烟材料厂提出烟用接装纸原纸中非挥发性物质总迁移量的要求,比对分析四台纸机生产的烟用接装纸原纸中非挥发性物质总迁移量以及生产工艺的差异,结果表明:表面施胶对其影响最大,不进行表面施胶时非挥发性物质总迁移量值最低,使用表面施胶时,CMC对其影响要高于氧化淀粉,针对不同客户要求,要设定不同的施胶量标准,以保证能够完全满足客户要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接装纸原纸 非挥发性物质总迁移量 施胶 CMC 氧化淀粉
下载PDF
基于广泛代谢组学的白兰地非挥发化合物鉴定及差异分析
3
作者 刘钰浩 张葆春 +2 位作者 申春华 徐岩 唐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24-331,I0006-I0021,共24页
白兰地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酒精饮品,而相对于香气成分,其非挥发化学组成特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该研究以3个不同来源的典型干邑白兰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MS/MS... 白兰地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酒精饮品,而相对于香气成分,其非挥发化学组成特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该研究以3个不同来源的典型干邑白兰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分析了白兰地中非挥发代谢物的组成及差异。结果显示,UPLC-MS/MS共鉴定出十类638种非挥发代谢物,其中酚类(257种)种类最为丰富。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来源干邑白兰地非挥发代谢物具有显著差异。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t-检验,共筛出170个差异代谢物。KEGG途径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化合物与橡木的代谢途径相关,其主要富集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半乳糖代谢、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该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白兰地非挥发代谢物指纹图谱,为深入认识白兰地的风味组成提供数据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地 非挥发化合物 代谢组学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秭归丝绵茶鲜叶非挥发性成分及丝形态结构分析
4
作者 刘璇 李玉川 +5 位作者 宋育林 雷震东 李艳 余志 倪德江 陈玉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3,共6页
为研究丝绵茶品质形成特点,以秭归当地生产丝绵茶的茶树种‘丝绵土茶’6个嫩度部位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非挥发性代谢成分、矿质元素、“丝”结构及数量特... 为研究丝绵茶品质形成特点,以秭归当地生产丝绵茶的茶树种‘丝绵土茶’6个嫩度部位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非挥发性代谢成分、矿质元素、“丝”结构及数量特点。结果表明,丝绵茶鲜叶中的非挥发性代谢成分在嫩度较高的叶位富集较多,其中一叶和二叶(L1、L2)中氨基酸、生物碱、儿茶素和香气糖苷物质含量较高;茶氨酸、有机酸和黄酮类在第三叶(L3)富集最多。而嫩度较低的五六叶中非挥发性成分含量相对较低。不同嫩度鲜叶原料积累的各种元素具有明显差异,氮、磷、钾、锌和铜元素在嫩度较高的一、二叶位(L1、L2)含量较高,L1分别为32.41 mg/g、4.53 mg/g、15.65 mg/g、45.45μg/g、10.75μg/g,L2分别为30.60 mg/g、3.70mg/g、14.12mg/g、35.82μg/g、9.02μg/g;而铁、锰和钙在成熟叶位含量较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丝绵茶鲜叶中“丝”结构包括三股卷曲和单股卷曲两种形式,分布在主脉和侧脉的维管束木质部内螺纹或环纹导管;且二、三、四叶中“丝”的数量较芽头和一叶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绵茶 嫩度 非挥发性成分 矿质元素 “丝”结构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和代谢组学评价不同等级滇红茶汤非挥发性差异组分
5
作者 谢佳灵 陈佳瑜 +3 位作者 袁海波 王立磊 杨艳芹 江用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368,共15页
茶汤滋味是评价茶汤品质以及划分茶叶等级的重要因子之一。为了探明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茶汤差异的关键组分,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电子舌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汤品质进行研究。... 茶汤滋味是评价茶汤品质以及划分茶叶等级的重要因子之一。为了探明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茶汤差异的关键组分,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电子舌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汤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感官审评12个滇红茶汤可分为优质组、良好组、劣质组3组。电子舌分类结果与感官审评相一致,且电子舌对应不同滋味属性的传感器对3组茶汤的响应度各有不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其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共检出116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26个,儿茶素类及其聚合物类15个,酚酸类16个,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类15个,黄酮(醇)及其糖苷类20个,生物碱类6个,有机酸类11个,糖类2个以及其它类5个。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3组滇红茶汤得到良好区分(R^(2)Y=0.985,Q^(2)=0.902)。此外,基于VIP>1.2和显著性P<0.05,共筛选出7个影响不同等级茶汤的关键差异性组分,即:精氨酸、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尿酸、脱落酸、烟酸、腺苷-5'-二磷酸。研究结果为不同等级的滇红茶汤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代谢组学 滇红茶汤 非挥发性组分
下载PDF
中国典型砖形黑茶非挥发物的代谢组学分析
6
作者 余士兰 张宁 +5 位作者 闫昊艺 张运军 韩晓玉 任鸿宇 凌铁军 安茂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0-167,共8页
为探究我国典型砖形黑茶代谢物轮廓的规律,以及砖形黑茶与黑茶真菌在代谢物种类方面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基于特征物信息的质谱分子网络技术,对我国典型的砖形黑茶(湖北青砖茶、四川康砖茶、湖南... 为探究我国典型砖形黑茶代谢物轮廓的规律,以及砖形黑茶与黑茶真菌在代谢物种类方面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基于特征物信息的质谱分子网络技术,对我国典型的砖形黑茶(湖北青砖茶、四川康砖茶、湖南的黑砖茶、花砖茶和茯砖茶、陕西的茯砖茶)以及茶鲜叶和分离自黑茶的多种真菌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砖形黑茶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轮廓更倾向于按照生产地区进行分类,一组是来自湖南和陕西的砖形黑茶,而另一组是来自四川和湖北的砖形黑茶;决定其代谢物轮廓分组的最主要因素是砖茶含梗率,来自四川和湖北的砖形黑茶含梗率明显高于另一组;造成两组砖形黑茶轮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湖南和陕西的砖形黑茶中有更高含量的黄烷-3-醇类和大部分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代谢物;针对砖形黑茶和真菌代谢物的分子网络分析发现,在砖形黑茶中,尤其是在康砖茶中广泛分布着源自真菌的线性和环状二肽;在茯砖茶中有着结构种类丰富的异戊烯基二酮哌嗪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来自于冠突散囊菌,因此,真菌为砖形黑茶贡献了种类丰富的代谢物。本实验结果可为全面了解和认识我国典型砖形黑茶的化学物质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型砖形黑茶 代谢组学 非挥发性代谢产物 含梗率 真菌 质谱分子网络
下载PDF
普洱生茶加工过程中非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7
作者 李文婷 范晓伟 +2 位作者 易伦朝 胡永丹 任达兵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414,共10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普洱生茶加工过程中的非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或表征了141个化合物,其中25个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较为明显,被筛选为差异性化合物(VIP>1,P<0.05)。4个加工阶段中,杀青和蒸压成型是...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普洱生茶加工过程中的非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或表征了141个化合物,其中25个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较为明显,被筛选为差异性化合物(VIP>1,P<0.05)。4个加工阶段中,杀青和蒸压成型是引起这些非挥发性成分变化的关键过程。杀青处理会显著降低大部分单体儿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而蒸压成型处理显著提高单体儿茶素的含量,并显著降低生物碱、氨基酸的含量。综合分析非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有利于厘清普洱生茶生产过程中品质形成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加工过程 非挥发性物质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信阳毛尖茶加工过程非挥发物代谢轮廓分析
8
作者 孔亚帅 陈凌芝 +7 位作者 成恩 朱尧 王晶晶 王晓 王子浩 陈义 尹鹏 郭桂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0,共9页
为了解信阳毛尖茶在加工过程中非挥发性代谢物的变化规律,以信阳群体种鲜叶为原料,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信阳毛尖茶加工过程样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在信阳毛尖茶加工过程中共对比鉴定出1000种非挥发性代谢物,多元统计分析表明... 为了解信阳毛尖茶在加工过程中非挥发性代谢物的变化规律,以信阳群体种鲜叶为原料,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信阳毛尖茶加工过程样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在信阳毛尖茶加工过程中共对比鉴定出1000种非挥发性代谢物,多元统计分析表明信阳毛尖茶在杀青后其非挥发性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共筛选出53个差异化合物,其中氨基酸、儿茶素、黄酮糖苷、脂质、嘌呤核苷、有机酸等化合物的转化是形成信阳毛尖茶风味和品质的关键;尤其是一些酰化黄酮糖苷、溶血磷脂酰类、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在杀青后相对含量显著提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化合物在嘌呤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和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这些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P<0.05)。本研究进一步挖掘了影响信阳毛尖茶风味和品质的主要非挥发性代谢物,为揭示信阳毛尖茶风味和品质形成机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代谢组学 信阳毛尖茶 加工过程 非挥发性代谢物
下载PDF
陶氏推出以非挥发性硅油为载体的有机硅弹性体
9
作者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1期54-54,共1页
近日,陶氏推出了全新有机硅弹性体混合物DOWSILTMEL-9341。其以非挥发性硅油为载体,可赋予配方细腻光滑肤感,为个护产品配方带来更加丰富的选择。EL-9341具有以下优势及基本物化性能:INCI名称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 近日,陶氏推出了全新有机硅弹性体混合物DOWSILTMEL-9341。其以非挥发性硅油为载体,可赋予配方细腻光滑肤感,为个护产品配方带来更加丰富的选择。EL-9341具有以下优势及基本物化性能:INCI名称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联聚合物;外观透明至半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挥发 有机硅弹性体 聚二甲基硅氧烷 硅油 产品配方 交联聚合物 物化性能 肤感
下载PDF
不同工艺酱香型白酒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及酚酸的差异分析
10
作者 骆茂香 徐兴江 +2 位作者 陈仁远 叶才虎 邱树毅 《酿酒科技》 2024年第7期17-24,42,共9页
白酒中的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白酒的滋味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截至目前,对酱香型白酒中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很少,且大多集中在部分非挥发性有机酸类(如乳酸、长链脂肪酸)。因此,全面解析酱香型白酒中的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关键风味化合... 白酒中的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白酒的滋味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截至目前,对酱香型白酒中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很少,且大多集中在部分非挥发性有机酸类(如乳酸、长链脂肪酸)。因此,全面解析酱香型白酒中的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关键风味化合物组成差异,对全面深入解密酱香型白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水浴浓缩结合氮吹、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对贵州仁怀产区酱香型白酒中的非挥发性有机酸及酚酸类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酱香型白酒样品进行差异分析,试图探索出可以区分不同酱香型白酒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同生产工艺酒样中各目标化合物种类及含量存在差异,在坤沙酒中检出14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和4种酚酸类物质,翻沙酒样中检出13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和1种酚酸类物质,碎沙酒样中检出14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及1种酚酸类物质;已检出的各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均在坤沙酒样中最高,其中乳酸、马来酸、富马酸、阿魏酸含量在坤沙酒中高出翻沙与碎沙两种酒样几倍,且只在坤沙酒中检出原儿茶酸等3种酚酸,可利用上述7种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区分坤沙酒与翻沙、碎沙酒;根据PCA及OPLS-DA分析,构建了坤沙、翻沙及碎沙3种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鉴别模型,可基本实现3种工艺酒样的鉴别;VIP分析筛选出的4种潜在差异物质可用于区分3种工艺,即乳酸、油酸、亚油酸及棕榈酸,乳酸VIP值(3.1343)最高,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4种潜在差异物质在坤沙、碎沙和翻沙3种酒样中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液相色谱(LC) 液质联用法(LC-MS) 非挥发性有机酸 化学计量学 鉴别模型
下载PDF
铁电非挥发逻辑的设计和应用
11
作者 程旭 汤庭鳌 +2 位作者 钟宇 王晓光 康晓旭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7-431,共5页
根据非挥发逻辑的概念 ,分析了非挥发逻辑必须满足的条件。根据逻辑状态在电路中存在的形式与2T/ 2CFeRAM单元结构的相似性 ,得出了基于铁电电容的铁电非挥发逻辑的基本原理。以非挥发CMOSD触发器为例 ,对非挥发D触发器单元及其外围电... 根据非挥发逻辑的概念 ,分析了非挥发逻辑必须满足的条件。根据逻辑状态在电路中存在的形式与2T/ 2CFeRAM单元结构的相似性 ,得出了基于铁电电容的铁电非挥发逻辑的基本原理。以非挥发CMOSD触发器为例 ,对非挥发D触发器单元及其外围电路进行了设计和仿真 ,给出了基于铁电电容的非挥发逻辑实现的方法。最后 ,提出了非挥发FPGA的概念 ,为非挥发逻辑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非挥发逻辑(FeNVL)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D触发器 非挥发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下载PDF
烤烟非挥发有机酸、高级脂肪酸与其他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32
12
作者 杜咏梅 张怀宝 +3 位作者 付秋娟 徐光军 商耀 林建胜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4,共6页
研究了176份烤烟样品中的非挥发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含量与其常规化学成分、钙、中性致香成分和吸食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非挥发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均与烤烟主要化学指标及香气成分相关关系密切,尤其是丙二酸与总氮,苹果酸与钙、乳酸与... 研究了176份烤烟样品中的非挥发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含量与其常规化学成分、钙、中性致香成分和吸食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非挥发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均与烤烟主要化学指标及香气成分相关关系密切,尤其是丙二酸与总氮,苹果酸与钙、乳酸与巨豆三烯酮,棕榈酸与烟碱、香叶基丙酮、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油酸+亚油酸与香叶基丙酮相关系数较高,其关系散点图拟合趋势线为直线、一元二次、三次或乘幂曲线。丙二酸、草酸、酸碱比、苹果酸/柠檬酸比、钙/苹果酸比主要影响烤烟的感官质量,其中,丙二酸、酸碱比对感官质量的影响较大;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对烤烟香型风格和感官质量均有显著影响。质量较好烤烟的棕榈酸、油酸+亚油酸、酸碱比、苹果酸/柠檬酸比相对较高,丙二酸、草酸、钙/苹果酸较低,浓香型烤烟的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非挥发有机酸 高级脂肪酸 内在品质
下载PDF
中式酱油与日式酱油非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26
13
作者 冯云子 崔春 +3 位作者 高献礼 罗龙娟 邹继劲 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66,共5页
结合感官评价对影响中式和日式酱油滋味的各理化指标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各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式和日式酱油在感官属性和非挥发性成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式酱油咸、鲜味和浓厚感明显强于日式酱油,日式酱油甜... 结合感官评价对影响中式和日式酱油滋味的各理化指标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各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式和日式酱油在感官属性和非挥发性成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式酱油咸、鲜味和浓厚感明显强于日式酱油,日式酱油甜、酸味强于中式酱油;相应地,中式酱油中的鲜味氨基酸和肽含量明显高于日式酱油,日式酱油中的酸和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中式酱油,但两类酱油中的盐含量没有明显差别。中式酱油鲜、咸味突出,而日式酱油口感较为协调,非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是引起两类酱油感官差别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感官评定 非挥发性物质 氨基酸
下载PDF
丁香非挥发性成分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2
14
作者 沈勇根 蔡志鹏 +3 位作者 江慎华 上官新晨 徐明生 廖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137,共7页
对丁香非挥发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采用酸水解处理对丁香有效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香非挥发性成分各极性部位(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 对丁香非挥发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采用酸水解处理对丁香有效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香非挥发性成分各极性部位(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最强,为有效部位。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相关。薄层色谱表明丁香有效部位主要含有8种成分。有效部位酸水解后可显著提高其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非挥发性成分 抗氧化 酸水解
下载PDF
不同烤烟基因型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44
15
作者 卢秀萍 许仪 +2 位作者 许自成 肖炳光 何登峰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7-51,共5页
研究了56个烤烟基因型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变异。结果表明:(1)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广泛的变异。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为(27.52±7.23)mg.g-1,其中苹果酸、柠檬酸和乙二酸等3者的含量之和占总量... 研究了56个烤烟基因型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变异。结果表明:(1)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广泛的变异。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为(27.52±7.23)mg.g-1,其中苹果酸、柠檬酸和乙二酸等3者的含量之和占总量的84.92%。高级脂肪酸总量平均为(10.11±1.24)mg.g-1,其中饱和高级脂肪酸含量为(4.52±0.48)mg.g-1,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含量为(5.59±0.79)mg.g-1,二者分别占总量的44.71%和55.29%。(2)聚类分析根据各种有机酸的含量大小分为高、中、低3个类群: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依次为(35.28±3.23)mg.g-1、(25.96±1.91)mg.g-1和(18.22±2.28)mg.g-1;饱和高级脂肪酸含量依次为(5.35±0.26)mg.g-1、(4.62±0.17)mg.g-1和(4.07±0.19)mg.g-1;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含量依次为(7.05±0.57)mg.g-1、(5.78±0.29)mg.g-1和(4.80±0.27)mg.g-1。一般同一种有机酸含量在不同基因型类群之间差异较大,而在类群之内则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基因型 非挥发性有机酸 高级脂肪酸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湖南不同烤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差异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杨虹琦 周冀衡 +2 位作者 郭紫明 毛建华 罗泽民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4-46,57,共4页
为了研究湖南不同烤烟主产区烟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差异及其对烤烟品质的影响,分别以湘南、湘北两个不同生态烟区各10个乡的初烤烟叶为材料,比较了其烤烟样品中多元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湘北烤烟中的丙二酸、苹果... 为了研究湖南不同烤烟主产区烟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差异及其对烤烟品质的影响,分别以湘南、湘北两个不同生态烟区各10个乡的初烤烟叶为材料,比较了其烤烟样品中多元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湘北烤烟中的丙二酸、苹果酸、柠檬酸和总有机酸含量显著高于湘南烤烟,湘南K326与云烟87烤烟品种的多元有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湘南、湘北烤烟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烤烟中草酸、丙二酸、软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非挥发性有机酸 高级脂肪酸 品质
下载PDF
肉桂枝叶非挥发部分总多酚测定及其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钟益宁 吴诗云 +3 位作者 张焱 柳欢 陈贻威 谭佩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97-2300,共4页
目的测定肉桂枝叶非挥发部分总多酚的含有量及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95%乙醇索氏回流提取粗粉后,AB-8大孔树脂纯化富集总多酚,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和福林酚比色法分别测定其含有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 目的测定肉桂枝叶非挥发部分总多酚的含有量及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95%乙醇索氏回流提取粗粉后,AB-8大孔树脂纯化富集总多酚,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和福林酚比色法分别测定其含有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两种方法所测得总多酚含有量分别为82.2 mg/g和90.5 mg/g,对4种实验菌都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抗菌活性依次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结论福林酚比色法更适合测定肉桂非挥发部分总多酚的含有量,而且该成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枝叶 非挥发部分 总多酚 体外抗菌作用 酒石酸亚铁比色法 福林酚比色法
下载PDF
不同品种烤烟各部位烟叶成熟过程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卫 肖遂 +7 位作者 周冀衡 杨荣生 夏开宝 张一扬 解燕 曾凡海 杨述元 王翔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7,共4页
为探明不同品种烤烟各部位烟叶成熟过程中多元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差异,以红大、云烟87、K326、中烟100为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烟100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较低,而红大、云烟87和K326较高,下部叶非挥性有机酸含量显著高... 为探明不同品种烤烟各部位烟叶成熟过程中多元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差异,以红大、云烟87、K326、中烟100为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烟100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较低,而红大、云烟87和K326较高,下部叶非挥性有机酸含量显著高于中部叶和上部叶。烟叶中多元有机酸含量随成熟增加而逐渐减少,上部叶、中部叶的高级脂肪酸含量则随成熟度增加表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而下部叶则表现为随成熟度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品种 部位 成熟度 非挥发性有机酸
下载PDF
纳滤膜脱除纺丝洗涤废水中非挥发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钟常明 郎万中 +2 位作者 许振良 管爱国 朱亚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0-33,共4页
采用纳滤膜进行了脱除干法腈纶纺丝洗涤废水中非挥发组分(NV)的试验。分析了压力、流量、温度和膜污染等影响纳滤过程的因素,并考察了原水和透过液中的TOC、电导率和NV。实验结果表明,经纳滤处理的透过液中TOC为14 g/L、电导率为60μS/c... 采用纳滤膜进行了脱除干法腈纶纺丝洗涤废水中非挥发组分(NV)的试验。分析了压力、流量、温度和膜污染等影响纳滤过程的因素,并考察了原水和透过液中的TOC、电导率和NV。实验结果表明,经纳滤处理的透过液中TOC为14 g/L、电导率为60μS/cm、NV质量分数为0.07%,DMF 94%以上透过纳滤膜,NV去除率>95%。同时,用质量分数0.1%的NaOH溶液冲洗就可使纳滤膜的纯水通量恢复率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腈纶纺丝洗涤废水 非挥发组分
下载PDF
薄荷非挥发性提取部位的药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彭蕴茹 钱士辉 +1 位作者 石磊 罗宇慧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薄荷非挥发性提取部位的不同药理活性。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血清AST、ALT水平为指标,观察薄荷不同提取部位的保肝作用。检测不同时段大鼠胆汁流量,观察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采用体内... 目的:观察薄荷非挥发性提取部位的不同药理活性。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血清AST、ALT水平为指标,观察薄荷不同提取部位的保肝作用。检测不同时段大鼠胆汁流量,观察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采用体内接种肿瘤,观察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肉瘤S180及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结果:薄荷石油醚提取部位有明显的保肝利胆功效,而水提部位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结论:薄荷非挥发性提取部位有明显的药理作用,且不同提取部位有不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非挥发性提取部位 保肝利胆 抗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