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文学翻译中的诗学节奏
1
作者 汤炳杰 孙黎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9期84-90,共7页
诗学节奏包括但不等同于传统的节奏概念。作为体现语言组织方式、语言主体性和系统性的诗学节奏特征是可以在翻译中再现的。非文学翻译中同样应该重视译文的诗学节奏——译文语言本身的诗学节奏以及译文所再现的原文本的诗学节奏。文章... 诗学节奏包括但不等同于传统的节奏概念。作为体现语言组织方式、语言主体性和系统性的诗学节奏特征是可以在翻译中再现的。非文学翻译中同样应该重视译文的诗学节奏——译文语言本身的诗学节奏以及译文所再现的原文本的诗学节奏。文章从非文学翻译中选取典型例句,发现节奏的再现,不仅使得两种语言实现了更深层次的对应——语法、结构、词汇意义之外与原文进一步“切合”,更能使译文升华为完善、适切的高质量译文。非文学翻译中重视译文的诗学节奏是“准确、有效”传递信息的要求,也体现了译者对于语言的敬畏和尊重。The poetics rhythm includes but is not equivalent to the traditional notion of rhythm. The poetics rhythm, defined as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movement of speech, embodies the subjectivity and systematicity of language and therefore can be reproduced in translation. In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it’s equally impor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oetic rhythm of the translation—both the inherent poetic rhythm of the translation’s language and the poetic rhythm of the original text it reproduces. The article selects typical sentences from non-literary translations to explore the reproduction of rhythm, finding that such reproduction not only achieves a deeper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beyond grammar, structure, and lexical meaning, getting closer to the original, but it also elevates the translation to a high-quality, accurate, and fitting rendition. Valuing the poetic rhythm in non-literary translations is essential for a “precise and effective”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and reflects the translator’s reverence and respect for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文学翻译 诗学节奏 汉英翻译
下载PDF
浅析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非文学文本的日汉翻译——以斋藤孝《本当に頭がいい人のメンタル習慣100》为例
2
作者 钱腾玄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410-415,共6页
围绕应该重视原文还是译文这一论点,西方翻译界展开过许多讨论,提出了诸多翻译理论。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认为,无论是强调原语还是目的语都会造成冲突和鸿沟,且这种冲突和鸿沟是理论与实践永远回避不了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围绕应该重视原文还是译文这一论点,西方翻译界展开过许多讨论,提出了诸多翻译理论。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认为,无论是强调原语还是目的语都会造成冲突和鸿沟,且这种冲突和鸿沟是理论与实践永远回避不了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在著作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并在著作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中论证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实际运用该理论。本文以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选取翻译实例进行分析,浅析了非文学文本的日汉翻译,加深纽马克翻译理论的认识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马克翻译理论 非文学文本 日汉翻译
下载PDF
素养本位·言语本体·交际本旨——中考非文学作品阅读的命题落点及教学启示
3
作者 敬军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79,共4页
中考非文学作品阅读以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沟通交流作为命题的三大落点,即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着眼于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语言运用为着力点,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沟通交流为落脚点,满足交际需要。因而,... 中考非文学作品阅读以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沟通交流作为命题的三大落点,即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着眼于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语言运用为着力点,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沟通交流为落脚点,满足交际需要。因而,复习教学应从单篇文本走向综合学习,从静态知识走向动态运用,从课堂阅读走向生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非文学作品阅读 核心素养 语言运用 沟通交流
下载PDF
试论当代“经典”建构中的非文学因素——以《乡愁》和《致橡树》为例
4
作者 黄晓东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3期89-92,共4页
一般认为“经典”要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当然,如果文本只具备原创性不一定就能成为经典。因为除了文学性因素,非文学性因素在塑造经典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其中包括政治环境、文化氛围、专业批评、文学教育、时代因素等... 一般认为“经典”要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当然,如果文本只具备原创性不一定就能成为经典。因为除了文学性因素,非文学性因素在塑造经典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其中包括政治环境、文化氛围、专业批评、文学教育、时代因素等等。往往是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的合力最终促成了文本“经典身份”的确立。我们以当代新诗史上舒婷的《致橡树》及余光中的《乡愁》为例,对其经典化过程中的非文学因素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橡树》 非文学因素 《乡愁》 “经典” 当代 非文学 政治环境 文化氛围
下载PDF
平行文本在非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学恒 邓晓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2-46,50,共6页
通过考察平行文本概念及其相关性,在探讨平行文本与翻译实践关系的基础上,佐以具体的非文学翻译实例,提出在非文学翻译实践中平行文本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译者专业知识的缺乏,能够有效地改善译文的表达与文体风格,能够显性地提高... 通过考察平行文本概念及其相关性,在探讨平行文本与翻译实践关系的基础上,佐以具体的非文学翻译实例,提出在非文学翻译实践中平行文本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译者专业知识的缺乏,能够有效地改善译文的表达与文体风格,能够显性地提高译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文本 非文学翻译 专业知识 文体风格
下载PDF
非文学翻译文本类型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基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2-184,共3页
采用对比分析和文献分析等方法,指出划分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为非文学翻译研究之核心,首先应当解决两个基本认识问题,即确定文本类型和描述相关特征,以作为建立非文学翻译理论体系的基石,以期为非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提供切入点,同时强... 采用对比分析和文献分析等方法,指出划分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为非文学翻译研究之核心,首先应当解决两个基本认识问题,即确定文本类型和描述相关特征,以作为建立非文学翻译理论体系的基石,以期为非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提供切入点,同时强调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文学翻译 文本类型划分 类型特征
下载PDF
基于非文学文本的教学对话:特征、向度及可视化支持工具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昌周 李静 范蔚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78,共6页
教学对话盛行于文学文本,其"精神交往"的旨趣有蔓延于非文学文本领域的趋向,其重精神熏陶和意义构建而轻知识构建和运用的取向偏离了当下人们对"知识力量物质化"的现实期待。在非文学文本领域,教学对话不应偏离知... 教学对话盛行于文学文本,其"精神交往"的旨趣有蔓延于非文学文本领域的趋向,其重精神熏陶和意义构建而轻知识构建和运用的取向偏离了当下人们对"知识力量物质化"的现实期待。在非文学文本领域,教学对话不应偏离知识的构建,应围绕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效用来进行思维碰撞和交流。借助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分析知识内在逻辑,扩展知识外延结构,生成知识实践价值,从而使知识依靠逻辑得以意义性构建,依靠关联得以结构性外延,依靠实践运用得以正向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对话 非文学文本 思维导图 概念图
下载PDF
古代作家成名及影响的非文学因素——以李清照、朱淑真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兆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古代作家名望和影响力的大小,除了自身文学成就的高低之外,还有许多“非文学”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李清照和朱淑真,文学成就旗鼓相当,但在南宋时期,李清照名满天下,诗词版本传刻甚多,而朱淑真却寂寞无闻,作品传播有限。原因是李清照具有... 古代作家名望和影响力的大小,除了自身文学成就的高低之外,还有许多“非文学”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李清照和朱淑真,文学成就旗鼓相当,但在南宋时期,李清照名满天下,诗词版本传刻甚多,而朱淑真却寂寞无闻,作品传播有限。原因是李清照具有良好的家庭和文坛背景。而朱淑真是在封闭的家庭环境中创作,没有任何文坛大腕为之揄扬举荐,所以她的作品无法进入主流文坛和上层社会,无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到了明代,朱淑真诗集传刻渐广,声誉日隆,开始与李清照齐名并称, 特别是在民间通俗文化圈,李清照和朱淑真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文化名流,但也受到封建文人的指责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朱淑真 作家名声 影响力 非文学因素 文学传播
下载PDF
论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非文学性转向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学恒 孟宏党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1-114,共4页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经历了从单科语言教学到结合专业学习,从纯语言文学到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从学校定位出发,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可以通过理顺语言学习与多学科通识教育来创新翻译课程体系,通过翻译教学的非文学性转向来培养满足...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经历了从单科语言教学到结合专业学习,从纯语言文学到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从学校定位出发,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可以通过理顺语言学习与多学科通识教育来创新翻译课程体系,通过翻译教学的非文学性转向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 翻译教学 非文学翻译
下载PDF
论“文学性”与“非文学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守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1-67,1,共7页
文学作品,当然必须具有"文学性"。但仅凭"文学性",只能判定一篇文章是不是"文学作品",尚难以判定是不是"好作品",更难以判定是不是"大作品"。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非文学性... 文学作品,当然必须具有"文学性"。但仅凭"文学性",只能判定一篇文章是不是"文学作品",尚难以判定是不是"好作品",更难以判定是不是"大作品"。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非文学性"对"文学性"的掩抑固然伤害了文学,但如果反转过来,让"文学性"掩抑了"非文学性",同样是文学的悲哀。对于文学作品的整体价值而言,"文学性"重要,"非文学性"亦同样重要,在许多情况下抑或更为重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颓落与低迷,主要原因就已不再是"文学性"的缺失,而更在于某些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非文学性"因素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 非文学
下载PDF
抗战时期非文学期刊与作家佚作发掘脞论——以《国讯》为中心 被引量:8
11
作者 凌孟华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2,共6页
抗战时期文学与社会互动频繁,文学以多种形式介入社会生活,众多非文学期刊都设置有文学栏目,时常刊发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成了不为人知的佚作。本文以抗战时期《国讯》旬刊为中心,讨论抗战时期非文学期刊中的作家佚作发掘问题... 抗战时期文学与社会互动频繁,文学以多种形式介入社会生活,众多非文学期刊都设置有文学栏目,时常刊发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成了不为人知的佚作。本文以抗战时期《国讯》旬刊为中心,讨论抗战时期非文学期刊中的作家佚作发掘问题,指出这份贯穿八年抗战全程的期刊中不乏名家佚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但学界的研究很不充分;进而对茅盾小说佚作《十月狂想曲》、郭沫若佚文《写作经验谈》与冰心佚文《写作漫谈》的出处和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并集中讨论其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指出其问题。抗战时期非文学期刊为数众多,作家佚作发掘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文学期刊 《国讯》 佚作 茅盾 郭沫若 冰心
下载PDF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再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成静 邓天文 《高教学刊》 2016年第16期261-262,共2页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具有翻译活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在终极目标、翻译过程、翻译手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它们在翻译客体、语言特征、翻译要求、读者期待和译者素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共性和...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具有翻译活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在终极目标、翻译过程、翻译手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它们在翻译客体、语言特征、翻译要求、读者期待和译者素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必将有助于正确认识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本质内涵,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著述的外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非文学翻译 翻译要求
下载PDF
对非文学文本翻译的探讨——以“小康社会”译语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玉芬 麦新转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6-100,共5页
十七大报告是指引我们建设更高要求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小康社会"是报告的中心词,也是当今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主题词。以纽马克的非文学翻译理论来分析解读"小康社会"的译语、原文本的隐意、英译文本的差异和译者... 十七大报告是指引我们建设更高要求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小康社会"是报告的中心词,也是当今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主题词。以纽马克的非文学翻译理论来分析解读"小康社会"的译语、原文本的隐意、英译文本的差异和译者此中的策略,对加深"小康社会"的理解及翻译实践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文学文本翻译 小康社会及译语 隐意 差异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中非文学中的女性主体意识——以张洁和贝西·黑德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8-182,共5页
近年来,我国非洲文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学者意识到"非洲文学研究将帮助我们重新勾勒'世界文学'的版图,重新考察世界文学形成的秩序",①中国文学与非洲文学的比较研究将帮助我们认识中非文学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近年来,我国非洲文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学者意识到"非洲文学研究将帮助我们重新勾勒'世界文学'的版图,重新考察世界文学形成的秩序",①中国文学与非洲文学的比较研究将帮助我们认识中非文学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促进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建立中非学术话语".② 本文尝试比较张洁和贝西·黑德两位作家,以她们的代表作《祖母绿》和《玛汝》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她们作品中女性主体意识明暗交错的表达方式,探讨中非文学中女性知识分子的女性主体意识的相似性,以期对中非文学对比研究和学术话语构建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体意识 非文学 张洁 快速发展时期 文学研究 西方中心主义 自主创新模式 女性知识分子
下载PDF
非文学翻译中的文学语言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明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104-107,118,共5页
非文学翻译中的文学语言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必须要面对但同时又较为棘手的一个问题。所以,有必要基于翻译实践,探讨文学语言在非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及其功能主义方法论适用于文学和非文学翻译,有助于... 非文学翻译中的文学语言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必须要面对但同时又较为棘手的一个问题。所以,有必要基于翻译实践,探讨文学语言在非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及其功能主义方法论适用于文学和非文学翻译,有助于对非文学翻译中的文学语言进行分析与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文学翻译 文学语言 文本分析模式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南非文学的世界性——2012南非文学年度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白生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3年第4期6-12,共7页
写一篇文章,想一个问题,找一点结论,这种化约主义倾向,明知要不得,可是依然为之。理由只有一个,要是不这样做,结果可想而知。编者会破眉头,文章没有主心骨;读者更要抱怨,这篇东西是散架的。
关键词 年度报告 非文学 世界性 化约主义 文章
下载PDF
基于非文学视角的《平凡的世界》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德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93-97,共5页
从非文学视角论述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普通读者群中受欢迎的原因。路遥以城乡二元结构为整体叙述背景,敏锐地抓住了其中一些问题,并从文学角度给予了深度解析,他对巨大社会变迁过程中农村贫困地区人的生存状态及一些人在改变... 从非文学视角论述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普通读者群中受欢迎的原因。路遥以城乡二元结构为整体叙述背景,敏锐地抓住了其中一些问题,并从文学角度给予了深度解析,他对巨大社会变迁过程中农村贫困地区人的生存状态及一些人在改变命运过程中奋斗历程的揭示可从哲学层面进行解读。路遥将自己深刻的生命体验融入作品中,对生活世界中一些最基本感情的深入描写很容易打动普通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平凡的世界》 非文学视角 分析
下载PDF
形式即内容:非文学类文本教学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玉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5,共6页
若以两翼为喻,文学与非文学文本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翼,则文学类文本教学羽翼丰满,而非文学文本教学羽翼孱弱,故不能展翅翱翔。非文学类文本教学重点不在文本内容,而在怎样阐述与论证内容,“形式即内容”。这是非文学类文本教... 若以两翼为喻,文学与非文学文本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翼,则文学类文本教学羽翼丰满,而非文学文本教学羽翼孱弱,故不能展翅翱翔。非文学类文本教学重点不在文本内容,而在怎样阐述与论证内容,“形式即内容”。这是非文学类文本教学总的特点,也是《宇宙的未来》一课教学关注的本质特点之一,而更为本源的则是教师要“啃”科学论著类的文本“滋补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文学类文本 自然科学论著 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区别的实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米学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35-37,共3页
传统观点在论及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时,大多是罗列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文章认为,仅罗列二者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并不能揭示出这两种语言的实质。一段文字是不是文学语言,关键看它是处于何种语境中。即使同一段文字,当它处在文... 传统观点在论及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时,大多是罗列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文章认为,仅罗列二者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并不能揭示出这两种语言的实质。一段文字是不是文学语言,关键看它是处于何种语境中。即使同一段文字,当它处在文学语境中的时候,它就具有了文学语言的性质,当它处在非文学语境中的时候,它就不具有文学语言的性质。因此,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区别的实质是语境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非文学语言 本质区别 语境
下载PDF
基于形式的非文学文本教学中的诗意观照 被引量:1
20
作者 汲安庆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0-76,共7页
当下的语文教育中,非文学文本的教学因重内容、轻形式,重求真、轻审美,重训练、轻濡染,导致教学生机萎缩,审美情趣丧失的同质化、恶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忽略对形式的审美表现力,以及塑造思想、意义等积极性功能的深层体察,非文学文本的... 当下的语文教育中,非文学文本的教学因重内容、轻形式,重求真、轻审美,重训练、轻濡染,导致教学生机萎缩,审美情趣丧失的同质化、恶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忽略对形式的审美表现力,以及塑造思想、意义等积极性功能的深层体察,非文学文本的教学距离语文的体性和语文课程的思想越来越远,甚至连最有可能做到的科学精神的渗透、科学方法的习得,也付之阙如。因此,积极探求基于形式的诗意观照的视角、方法,深度揭秘形式的本体价值、实用价值、美学价值,使得非文学文本的教学达到求言与求意相谐、求知与求美相和、求技与求道相长的境界,显得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非文学文本 诗意观照 中学语文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