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指南:非神经源性男性下尿路症状管理解读
1
作者 邓文 李备 +2 位作者 杜广辉 杨为民 陈园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下尿路症状(LUTS)常见于成年男性,不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还会给病人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经济负担^([1])。其中,非神经源性良性LUTS主要包括良性前列腺梗阻(BPO)、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过度活动(OAB)和夜间多尿。2023年8月2日... 下尿路症状(LUTS)常见于成年男性,不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还会给病人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经济负担^([1])。其中,非神经源性良性LUTS主要包括良性前列腺梗阻(BPO)、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过度活动(OAB)和夜间多尿。2023年8月2日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发布了《非神经源性男性下尿路症状管理指南》。该指南对40岁及以上男性非神经源性LUTS提供了基于循证医学的评估和治疗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神经源性下尿路症状 指南解读
下载PDF
慢性前列腺炎伴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的诊治(附21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祖雄兵 叶章群 +2 位作者 周四维 齐琳 杨中青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研究表现为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NNDSD)的慢性前列腺炎(CP)的特点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疗效。方法:CP患者113例,诊断标准为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排尿困难等CP的典型症状大于3个月,且NIH-CPSI评分中第一和第二项... 目的:研究表现为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NNDSD)的慢性前列腺炎(CP)的特点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疗效。方法:CP患者113例,诊断标准为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排尿困难等CP的典型症状大于3个月,且NIH-CPSI评分中第一和第二项评分≥1。经相关检查,排除尿道炎、间质性膀胱炎、尿道狭窄和神经源性膀胱等情况。113例均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尿流曲线,记录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逼尿肌排尿压(Pdet.max)、最大尿道压(MUP)和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等参数。对尿流动力学结果表现为NNDSD的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10周后评估疗效。结果:CP患者113例中尿流动力学表现为NNDSD的21例(21/113,18.6%)。NNDSD患者治疗前后Qmax[(8.2±4.1)ml/s vs(15.1±7.3)ml/s]、Pdet.max[(125.1±75.3)cmH_2O vs(86.3±54.2)cmH_2O]、MUP[(124.3±23.3)cmH_2O vs(65.4±23.0)cmH_2O]和MUCP[(101.5±43.6)cmH_2O vs(43.5±16.7)cmH_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反馈治疗前后NIH-CPSI疼痛评分[(4.0±2.0)分vs(2.2±1.7)分]、排尿评分[(7.9±2.1)分vs(2.2±1.9)分]、生活影响评分[(9.6±2.7)分vs(2.9±2.6)分]和总分[(21.7±4.8)分vs(8.4±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下尿路症状的CP患者可能存在NNDSD,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尿流率下降,排尿期膀胱内压力升高和部分患者尿道压力升高,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此类患者的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尿动力学 生物反馈
下载PDF
女性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患者尿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雪培 文建国 +3 位作者 魏金星 武玉东 刘会范 齐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研究女性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 (NNDSD)的临床及尿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Dan tecDuetLogic尿动力学检查仪测定 1 1例NNDSD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并与 5例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S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NNDS... 目的 :研究女性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 (NNDSD)的临床及尿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Dan tecDuetLogic尿动力学检查仪测定 1 1例NNDSD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并与 5例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S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NNDSD组和DSD组患者中 ,膀胱压力容积测定 (CMG)显示逼尿肌不稳定分别为 5例和 4例 ;最大膀胱容量 (31 0 .0± 87.6)ml和 (2 2 0 .0± 55 .6)ml;最大尿流率 (1 1 .2± 5 .8)ml/s和 (7.8± 4 .6)ml/s;最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 (5 .41± 1 .99)kPa和 (5 .88± 2 .98)kPa;残余尿量为 (63 .5± 50 .4)ml和 (56 .0± 2 8.3)ml;尿道压力升高大于8.83kPa前者为 3例 ,后者 1例。 2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下尿路症状 (LUTS)的女性患者可能存在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 ,贮尿期症状多见 ,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尿流率下降 ,排尿期膀胱内压力升高和部分患者尿道压力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 尿动力学 NNDSD
下载PDF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非神经源性膀胱吗?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金升 张卫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56-557,共2页
正常排尿活动是由脊髓、脊髓上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完成。任何与排尿有关的中枢和周围神经受到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即为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其病因包括:①外周神经病变:糖尿病和感染性... 正常排尿活动是由脊髓、脊髓上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完成。任何与排尿有关的中枢和周围神经受到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即为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其病因包括:①外周神经病变:糖尿病和感染性疾病;②中枢神经病变:神经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症)、老年性痴呆、基底节病变、脑血管病变、额叶脑肿瘤和椎间盘疾病压迫脊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膀胱 非神经源性膀胱 尿道狭窄
下载PDF
肘部有神经病变的非神经源性骨化的外科治疗
5
作者 谢宏明 倪江东 +1 位作者 宋德业 谭进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593-594,共2页
目的 探讨肘部有神经病变的非神经源性骨化的外科治疗。 方法 对湘雅医院 16个非神经源性骨化及尺神经麻痹患者行手术治疗 ,观察患肢术前、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感觉、运动情况。 结果  16个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平均运动度由术前 46.7... 目的 探讨肘部有神经病变的非神经源性骨化的外科治疗。 方法 对湘雅医院 16个非神经源性骨化及尺神经麻痹患者行手术治疗 ,观察患肢术前、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感觉、运动情况。 结果  16个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平均运动度由术前 46.7度恢复到术后 10 5 8度 ,较术前明显改善 (P <0 0 1)。 15例尺神经麻痹症状完全恢复 ,1例尺神经麻痹持续 1年的患者无恢复。 结论 对于已僵硬的肘关节 ,重复暴力处理将会加重关节的损伤 ,应予以避免 :早期异位骨化组织切除及尺神经减压联合轻柔物理疗法会中止病变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部 神经病变 非神经源性骨化 神经麻痹 手术治疗 异位骨化
下载PDF
非神经源性遗尿患儿的尿流动力学原因分析
6
作者 沈宏 叶志清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81-483,共3页
对21例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尿流动力学检查无逼尿肌无抑制收缩的遗尿患儿进行尿流动力学资料重新整理分析。结果示:膀胱初感容量与膀胱最大容量相差平均81.9ml;多数患儿外括约肌肌电活动白天强烈并存在逼尿肌外括约肌功能不协... 对21例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尿流动力学检查无逼尿肌无抑制收缩的遗尿患儿进行尿流动力学资料重新整理分析。结果示:膀胱初感容量与膀胱最大容量相差平均81.9ml;多数患儿外括约肌肌电活动白天强烈并存在逼尿肌外括约肌功能不协调。提出此类患儿的遗尿原因与膀胱初感容量较大及夜间外括约肌可能存在无抑制松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动力学 遗尿 非神经源性
下载PDF
尿道狭窄所致“非神经源性神经性膀胱改变”是否按神经性膀胱治疗
7
作者 崔林刚 孟庆军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55-556,共2页
尿道狭窄是下尿路梗阻较为常见的原因,其多由于炎症、外伤或尿道畸形手术史等所致。如果尿流梗阻长期不能解除,会引起患者“神经性膀胱样改变”,最终可致逼尿肌严重损害,出现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文献报道,避免上述并发... 尿道狭窄是下尿路梗阻较为常见的原因,其多由于炎症、外伤或尿道畸形手术史等所致。如果尿流梗阻长期不能解除,会引起患者“神经性膀胱样改变”,最终可致逼尿肌严重损害,出现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文献报道,避免上述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是及时发现和解除尿道梗阻。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尿道手术造成狭窄甚至憩室的患者进行正规尿道扩张等治疗大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狭窄 神经膀胱 非神经源性神经膀胱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非神经源性男性下尿路症状的药物治疗
8
作者 高启跃(摘译) 李旭东(审校)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11-411,共1页
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病理生理是非常复杂的和多方面的。LUTS并不具有性别特异性,这种观念的转变并没有因为可用药物种类的创新而获得支持。为了回顾与男性LUTS的新药物治疗的发展有关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和实验数据进行本研究,... 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病理生理是非常复杂的和多方面的。LUTS并不具有性别特异性,这种观念的转变并没有因为可用药物种类的创新而获得支持。为了回顾与男性LUTS的新药物治疗的发展有关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和实验数据进行本研究,在PubMed数据库查找对男性LUTS的病理生理机制有贡献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尿路症状 药物治疗 非神经源性 病理生理机制 LUTS PUBMED 实验数据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儿童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临床诊治专家共识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学组 文建国 张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24-1131,共8页
儿童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NNLUTD)临床多见,是引起儿童下尿路症状、尿路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重要原因,常并发行为和心理问题。目前对儿童NNLUTD尚无一致的评估方法和治疗措施。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学组相... 儿童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NNLUTD)临床多见,是引起儿童下尿路症状、尿路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重要原因,常并发行为和心理问题。目前对儿童NNLUTD尚无一致的评估方法和治疗措施。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学组相关专家根据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国际尿控协会(ICS)制定的NNLUTD相关诊疗指南,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制订本共识,为临床规范儿童NNLUT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非神经源性 下尿路功能障碍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骶神经调节治疗非神经源性、非机械梗阻性排尿困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鹏 张建忠 +2 位作者 吴栗洋 张朝华 张小东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06-810,共5页
目的初步总结骶神经调节(SNM)治疗非神经源性、非机械梗阻性排尿困难的相关经验。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8例患者,男20例,女8例。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等待、尿流中断、尿不尽感、尿潴留等。经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 目的初步总结骶神经调节(SNM)治疗非神经源性、非机械梗阻性排尿困难的相关经验。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8例患者,男20例,女8例。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等待、尿流中断、尿不尽感、尿潴留等。经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非神经源性、非机械梗阻性排尿困难,其中原发性尿道括约肌痉挛17例,特发性逼尿肌无力11例。28例患者均应用InterStim行骶神经调节治疗,先局麻下行SNMI期自固定电极体验治疗,效果不佳者将拔除电极,效果良好者行Ⅱ期永久刺激器植入。比较患者术前与Ⅱ期永久刺激器植入后短期随访中24h排尿次数、残余尿量、排尿困难程度、夜尿次数、每次平均尿量、尿急程度等相关症状的差异。结果本组28例中11例(男8例,女3例)I期自固定电极体验治疗效果不佳,于局麻下拔除电极。17例(男12例,女5例)接受Ⅱ期永久刺激器植入,28例的I、Ⅱ期转换率为60.7%(17/28),其中原发性尿道括约肌痉挛患者的I、Ⅱ期转换率为64.7%(11/17),特发性逼尿肌无力患者的Ⅰ-Ⅱ期转换率为54.5%(6/11)。17例Ⅱ期永久刺激器植入术后随访10~46个月,平均16.7个月。17例治疗前后的24h排尿次数分别为(16.3±6.1)次和(8.8±4.1)次,排尿困难及等待程度评分分别为(7.8±2.3)分和(4.3±1.2)分,夜尿次数分别为(4.04-1.8)次和(2.5±1.7)次,尿急程度评分分别为(3.1±1.7)分和(1.9±1.1)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4±0.7)分和(4.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残余尿量分别为(43.0±73.4)ml和(37.8±67.1)ml,平均尿量分别为(145.7±73.5)ml和(189.0±66.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P=0.48)。17例随访中,11例症状持续缓解;6例出现症状反复,其中4例调节参数后症状缓解,2例调节参数后排尿困难症状持续存在(尿频、排尿费力、排尿等待等症状恢复至术前水平),认定为失效。结论SNM是治疗非神经源性、非机械梗阻性排尿困难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尿道括约肌痉挛导致排尿困难患者的Ⅰ、Ⅱ期手术转换率高,是较好的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 非神经源性 机械梗阻 排尿困难
原文传递
儿童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影像尿动力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艳 张艳平 +5 位作者 张瑞莉 贾亮花 王庆伟 王焱 陆伟 文建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8期3001-3006,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NNLUTD)的影像尿动力学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NNLUTD的患儿。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直肠功能障碍及解剖学畸形... 目的分析儿童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NNLUTD)的影像尿动力学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NNLUTD的患儿。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直肠功能障碍及解剖学畸形引起的下尿路功能障碍。所有患儿进行影像尿动力学和尿常规检查,并依据影像尿动力结果分为4组:尿动力结果正常者(Normal组)、单纯逼尿肌过度活动者(DO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者(DSD组)和逼尿肌活动低下者(DU组)。分析4组患儿临床症状、影像尿动力学结果、尿路感染(UTI)和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比例等。结果共173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103例、女70例,年龄(7.2±3.3)岁。Normal组46例(26.6%),DO组63例(36.4%),DSD组39例(22.5%)和DU组25例(14.5%)。DSD组和DU组VUR比例均高于Normal组和DO组[18例(46.2%)和11例(44.0%)比7例(15.2%)和14例(22.2%),均P<0.05],DO组VUR患儿中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12例(32.4%)比2例(7.7%),P=0.020];DSD组和DU组UTI比例均高于DO组[16例(41.0%)和12例(48.0%)比12例(19.0%),均P<0.05],Normal组、DO组和DU组UTI患儿中女性构成比均高于男性[9例(45.0%)比4例(15.4%)、8例(30.8%)比4例(10.8%)和7例(87.5%)比5例(29.4%),均P<0.05]。DSD组最大逼尿肌压力高于Normal组、DO组和DU组[(95±47)比(43±18)、(56±18)和(12±9)cmH_(2)O,均P<0.05,1 cmH_(2)O=0.098 kPa];与Normal组和DO组两组相比,DSD组和DU组两组残余尿量均较多[(58±38)和(70±62)比(8±8)和(8±7)ml],两组低顺应性膀胱比例均较高[15例(38.5%)和11例(44.0%)比1例(2.2%)和10例(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O组、DSD组和DU组最大膀胱容量均低于Normal组[(178±61)、(184±81)和(194±93)比(256±92)ml,均P<0.05]。4组患儿之间尿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rmal组、DO组、DSD组和DU组分别为13例(28.3%)、41例(65.1%)、22例(56.4%)和11例(44.0%),P=0.001];4组患儿之间排尿困难比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Normal组、DO组、DSD组和DU组分别为5例(10.9%)、18例(28.6%)、20例(51.3%)和15例(60.0%),P<0.001]。结论儿童NNLUTD 4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影像尿动力学特征。DSD和 DU患儿VUR和UTI发生率较高,可能与膀胱顺应性降低和残余尿量增多相关。影像尿动力学检查为临床诊治难治性NNLUTD患儿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下尿路功能障碍 非神经源性 影像尿动力 症状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一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伴非神经源性逼尿肌收缩无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胜威 王晓甫 +2 位作者 谷艳辉 王宁 许长宝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伴非神经源性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前列腺增生伴非神经源性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资料。年龄(74.0±7... 目的探讨一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伴非神经源性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前列腺增生伴非神经源性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资料。年龄(74.0±7.9)岁,前列腺体积(77.8±44.5)cm^(3),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8.9±8.7)ng/ml,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9.1±4.3)分,术前生活质量评分(QOL)5(5,5)分。本组患者均一期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术后根据情况决定膀胱造瘘管拔除时间。膀胱造瘘管拔除标准为残余尿量<50ml,且上尿路无积水或肾积水较术前无加重。拔除造瘘管后,记录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IPSS、QOL及并发症。治疗成功定义为拔除膀胱造瘘管后恢复自行排尿,且无肾积水或肾积水较术前无加重。结果本组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30例术后拔出造瘘管恢复自行排尿,治疗成功率为85.7%(30/35),中位恢复自行排尿时间为4.0(3.3,4.5)周。自行排尿后最大尿流率为(12.6±2.3)ml/s,残余尿量为(27.7±9.5)ml。自行排尿后IPSS评分(5.5±2.4)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QOL评分为1(1,2)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0例恢复自行排尿者中,4例失访;26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均保持自行排尿,未再出现尿潴留,且无反复泌尿系感染发生。结论一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伴非神经源性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逼尿肌收缩无力 非神经源性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COPD发病机制中非神经源性乙酰胆碱功能与支气管扩张药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耿东升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26期2465-2467,共3页
目的:阐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非神经源性乙酰胆碱功能与支气管扩张药的疗效。方法:介绍非神经源性乙酰胆碱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非神经源性乙酰胆碱的产生、转运与分泌,肺支气管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特性,以及评估目前... 目的:阐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非神经源性乙酰胆碱功能与支气管扩张药的疗效。方法:介绍非神经源性乙酰胆碱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非神经源性乙酰胆碱的产生、转运与分泌,肺支气管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特性,以及评估目前支气管扩张药的应用。结果:COPD患者的气道高反应,可能与非神经源性乙酰胆碱产生及特殊胆碱受体分布的异常密切相关;各种支气管扩张药均可缓解支气管痉挛,但作用特点不同。结论: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药,可以减轻COPD急性加重时的临床症状,减弱支气管痉挛造成的肺组织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肺疾病 非神经源性乙酰胆碱 支气管扩张药
原文传递
骶神经调控术和胫后神经电刺激治疗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德宏 吴康 +4 位作者 李金泽 黄引 柳良仁 艾建忠 魏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38-641,共4页
下尿路功能障碍(LUTD)是以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排尿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临床疾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和手术作为LUTD的传统治疗方法对难治性LUTD疗效欠佳。近年来,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作为一种可选的治... 下尿路功能障碍(LUTD)是以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排尿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临床疾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和手术作为LUTD的传统治疗方法对难治性LUTD疗效欠佳。近年来,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作为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在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非神经源性LUTD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对骶神经调控术和胫后神经电刺激治疗非神经源性LUT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非神经源性LUTD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 神经调控术 胫后神经电刺激
原文传递
儿童非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22例尿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鲍海宾 陈敏 +1 位作者 李莹 韩晓敏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7年第7期509-511,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非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小儿的尿动力学结果,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小儿非神经性排尿功能障碍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3月我院泌外门诊22例非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小儿尿动力学检... 目的:分析我院非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小儿的尿动力学结果,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小儿非神经性排尿功能障碍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3月我院泌外门诊22例非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小儿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14岁,平均(7.86±3.66)岁。所有病例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B超、MRI等)排除神经系统疾患。根据国际尿控协会标准方法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记录最大尿流率、尿流时间、排尿模式、剩余尿、初感尿意、最大膀胱容量、顺应性、排尿期逼尿肌压力、有无逼尿肌过度活动、有无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静态尿道压和尿道关闭压。按照尿急尿频、遗尿、排尿困难分组比较各项尿动力检查参数。结果:自由尿流率测定:男和女平均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4.69±7.59)ml/s和(32.2±12.3)ml/s(P<0.05),平均尿流时间分别为(20.72±11.96)s和(12.68±7.36)s(P<0.05)。尿频尿急组、遗尿组、排尿困难组三组之间最大尿流率,尿流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尿流率排尿模式:正常钟形曲线10例,低平曲线7例,间歇曲线4例,间歇低平曲线1例。尿频尿急组、遗尿组、排尿困难组三组之间剩余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非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类疾病常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尿动力学检查可为各种排尿功能障碍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的评价提供有效的客观证据。在小儿不配合,无法完成压力流率测定时,结合自由尿流率,排尿模式和剩余尿(可用B超测定),加上病史可以初步判断排尿功能障碍类型,协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儿童 非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12例儿童非神经性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特点分析
16
作者 周广伦 刘晓东 +1 位作者 孙雪蕊 李守林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0期2393-239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非神经性神经源性膀胱(NNB)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NNB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12例NNB患儿中6例有长期憋尿史,2例有长期尿频尿急史,2例发病前抗拒上学伴抵... 目的探讨儿童非神经性神经源性膀胱(NNB)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NNB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12例NNB患儿中6例有长期憋尿史,2例有长期尿频尿急史,2例发病前抗拒上学伴抵触情绪,1例有间断便秘史,另1例无明显诱因或病因;临床表现以尿失禁为主,部分为排尿困难或反复尿路感染。7例继发尿路严重损害的NNB患儿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口服奥昔布宁+清洁间歇导尿+生物反馈训练,其中3例偶有自行排尿;5例轻症NNB患儿采取保守治疗,给予口服奥昔布宁+清洁间歇导尿+生物反馈训练,其中4例可自主控制排尿,1例失访。11例NNB患儿随访时检查显示膀胱容量稳定、无进行性上尿路损害,肾功能指标稳定。结论精神、社会心理压力和不良排尿习惯是引起NNB最主要的诱因或病因;对排尿功能障碍和尿路病变较轻者可选择综合性保守治疗,预后较好;手术治疗适用于NNB已出现器质性排尿障碍合并反流性肾病者,术后需坚持清洁间歇导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神经膀胱 临床表现 治疗 效果 儿童
下载PDF
非腰椎间盘源性的神经根痛10例分析
17
作者 王宵光 丁海 《实用骨科杂志》 2004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非腰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痛的正确诊断。方法 回顾 1 0例非腰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痛病例 ,结合术前CT、MRI及其他辅助检查 ,分析临床特点 ,诊断线索。结果  1 0例中后腹膜肿瘤 6例 ,骨盆内肿瘤 4例。年龄 55~ 63岁 ,平均 (59... 目的 探讨非腰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痛的正确诊断。方法 回顾 1 0例非腰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痛病例 ,结合术前CT、MRI及其他辅助检查 ,分析临床特点 ,诊断线索。结果  1 0例中后腹膜肿瘤 6例 ,骨盆内肿瘤 4例。年龄 55~ 63岁 ,平均 (59± 4)岁。因腰椎CT或MRI提示程度不等的间盘膨出或 /和突出而手术 ,平均术后症状缓解时间为(3 .5± 1 .5)个月 ,平均最终确诊时间 (8± 2 .5)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 (1 5± 3 .5)个月 ,死亡 5例。结论 老年人的腰腿痛要警惕非腰椎间盘源性病因 ,尤其有夜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神经根痛 诊断 腰椎管探查减压术 腰椎间盘膨出
下载PDF
非腰椎间盘源性的神经根痛10例分析
18
作者 王宵光 《颈腰痛杂志》 2004年第1期38-38,共1页
目的 探讨非腰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痛的正确诊断。方法 后瞻性回顾 10例非腰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痛病例 ,结合术前CT、MRI及其它辅助检查 ,分析临床特点 ,诊断线索。结果  10例中后腹膜肿瘤 6例 ,骨盆内肿瘤 4例。平均年龄 5 9± 4岁 (... 目的 探讨非腰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痛的正确诊断。方法 后瞻性回顾 10例非腰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痛病例 ,结合术前CT、MRI及其它辅助检查 ,分析临床特点 ,诊断线索。结果  10例中后腹膜肿瘤 6例 ,骨盆内肿瘤 4例。平均年龄 5 9± 4岁 (5 5~ 6 3岁 ) ,因腰椎CT或MRI提示程度不等的间盘膨出或 /和突出而手术 ,平均术后症状缓解时间 3 5± 1 5个月 ,平均最终确诊时间 8±2 5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 15± 3 5个月 ,死亡 5例。结论 老年人的腰腿痛要警惕非腰椎间盘源性病因 ,尤其有夜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神经根痛 临床特点 影像学检查 腰腿痛 病因
下载PDF
棘间韧带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志刚 韩鹏飞 赵胜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10期440-441,共2页
下腰痛(10wbackpain)是目前降低人类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既往认为导致下腰痛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突出,但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实际上只有不到15%的患者是基于以上原因而导致了症状的发生,绝大多数患者(占85... 下腰痛(10wbackpain)是目前降低人类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既往认为导致下腰痛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突出,但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实际上只有不到15%的患者是基于以上原因而导致了症状的发生,绝大多数患者(占85%)下腰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非神经源性的,如:肌肉韧带的损伤或退变性疾病等。本文所要论述的棘间韧带源性下腰痛正是其中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神经源性 棘间韧带 下腰痛 临床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 退变疾病 生存质量 劳动能力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4
20
作者 严萍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6期582-582,557,共2页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鉴别诊断 原癌基因ckit GISTS 间叶肿瘤 非神经源性 CD117 平滑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