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事件结构的英语瞬成动词的非终结性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双文庭 路小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80,共5页
事件的瞬成性和非终结性在理论上讲是互相矛盾的。但在英语的实际运用中,句法层面的瞬成动词有时也会表现出非终结性的特点,比如可用于进行体,可被事件结构触发词almost修饰等。瞬成动词的这些非典型用法,可通过对其事件结构的观察来得... 事件的瞬成性和非终结性在理论上讲是互相矛盾的。但在英语的实际运用中,句法层面的瞬成动词有时也会表现出非终结性的特点,比如可用于进行体,可被事件结构触发词almost修饰等。瞬成动词的这些非典型用法,可通过对其事件结构的观察来得到合理的解读。具体而言,这种解读可以从两种具有对比性质的视角来进行,即语言内视角与语言外视角、客观视角与主观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事件结构 瞬成动词 非终结 解读
下载PDF
“没完没了地VP”与相关结构——兼谈非终结图式与渐次扫描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世凯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3,共7页
事件从内部观察有终结和非终结之分。"没完没了地VP"与"VP不完地VP""VP也VP不完"都是表达非终结的结构。它们在高层语义上具有一致性,体现非终结特征,但在认知模式、认知取向和表达倾向上存在差异。非终... 事件从内部观察有终结和非终结之分。"没完没了地VP"与"VP不完地VP""VP也VP不完"都是表达非终结的结构。它们在高层语义上具有一致性,体现非终结特征,但在认知模式、认知取向和表达倾向上存在差异。非终结性结构体现人的渐次扫描认知模式。渐次扫描需要进行内部分化,首先分为离散性渐次扫描和连续性渐次扫描。由于事物的参与,进而产生异质事件离散性渐次扫描、同质事件离散性渐次扫描、异质事件连续性渐次扫描和同质事件连续性渐次扫描四种认知图式。认知图式最终制约句法结构的合格性和歧义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终结 认知图式 渐次扫描 “没完没了地VP”
下载PDF
动量词“次”促进完成情状非终结解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金虹 《现代语文》 2022年第5期32-39,共8页
汉语完成情状非终结解读的来源,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一般是基于单语素完成情状的终结语义暗含而非蕴含,对其进行解释的。在回顾前人对动量词“次”与有界和无界动词的组合研究的基础上,借助语料库和Liu的实验结果,通过句法语义... 汉语完成情状非终结解读的来源,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一般是基于单语素完成情状的终结语义暗含而非蕴含,对其进行解释的。在回顾前人对动量词“次”与有界和无界动词的组合研究的基础上,借助语料库和Liu的实验结果,通过句法语义分析,可以发现,动量词“次”与单语素的梯度与非梯度的完成情状组合后,极大地促进了该完整体形式句子(有动后“了”)的非终结解读。当表述失败的非终结完成事件时,“次”则会凸显过程和途径,并提取出现在时间轴上密集而持续的动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 动量词 完成情状 非终结解读 过程
下载PDF
关于终结和非终结的区别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振宇 《东方语言学》 2009年第2期198-218,共21页
终结情状和非终结情状是有界情状的两大类,终结情状又分为显性终结情状和隐性终结情状。非终结情状没有诸如变化量或结果的后界,隐性终结情状虽然有,但只是潜在的,只有显性终结情状,其变化量或结果是实现的。三种情状的性质,可以用两个... 终结情状和非终结情状是有界情状的两大类,终结情状又分为显性终结情状和隐性终结情状。非终结情状没有诸如变化量或结果的后界,隐性终结情状虽然有,但只是潜在的,只有显性终结情状,其变化量或结果是实现的。三种情状的性质,可以用两个格式来说明,但它们受到限制,不具备普遍性。文中引入了'时'格式和'后'格式作为情状类型判定的主要操作。最后,在从抽象情状向具体情状转换的过程中,一些成分使非终结情状变为终结情状,另一些则使终结情状变为非终结情状。还有一些成分既充当事件的方式或意愿,又充当事件的完结点,从而造成隐性终结情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终结情状 显性终结情状 隐性终结情状 “时”格式 “后”格式 变化量 结果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非终结完成情状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梦杰 林允清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5-596,共12页
现代汉语中,词尾"了"与具有不同事件结构的完成情状互动,可以形成部分状态变化和无状态变化两种非终结完成情状。根据事件结构,完成情状可分为渐进性完成情状和映射最终阶段完成情状;而词尾"了"是事件阶段最大化算... 现代汉语中,词尾"了"与具有不同事件结构的完成情状互动,可以形成部分状态变化和无状态变化两种非终结完成情状。根据事件结构,完成情状可分为渐进性完成情状和映射最终阶段完成情状;而词尾"了"是事件阶段最大化算子,要求共现的完成情状指谓相应语境中完成事件的最大阶段。词尾"了"与渐进性完成情状共现,可指谓一个部分状态变化的非终结完成事件,中止阶段为活动事件中最小子事件之后的最大阶段;词尾"了"与映射最终阶段完成情状共现,则可指谓一个无状态变化的非终结完成事件,中止阶段为相应完成事件的最大阶段。若将非终结完成情状与单数定指名词词组的部分解读进行对比,结果还表明,完成情状的事件结构在语义上可将延续性事件转化为界限分明的个体事件,而词尾"了"则可将单数完成事件定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终结完成情状 完成情状 词尾“了” 单数定指名词词组
原文传递
事件终结情状及检验模式研究
6
作者 梅明玉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5-68,共4页
在动作或动作状态的研究中,有界和无界是语言学界研究的重点,在有界的动词结构中,又分为动词结构的终结和非终结情状。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区分,西方研究者给出了两个检测的模式,这两种检验模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需寻找另外有效的检测... 在动作或动作状态的研究中,有界和无界是语言学界研究的重点,在有界的动词结构中,又分为动词结构的终结和非终结情状。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区分,西方研究者给出了两个检测的模式,这两种检验模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需寻找另外有效的检测方式,对事件终结情状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结情状 非终结情状 显性终结情状 隐性终结情状 检测模式
下载PDF
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 被引量:51
7
作者 张旺熹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以非终结动词为基点来阐述汉语基本介词衍生的一种可能性。本文重点描写了汉语中衍生为基本介词的动词的非终结性特征,并认为,非终结动词在句法语义上都要求后续或追加动词短语,形成连动结构或兼语结构,以满足句子语义完形的要求。... 本文以非终结动词为基点来阐述汉语基本介词衍生的一种可能性。本文重点描写了汉语中衍生为基本介词的动词的非终结性特征,并认为,非终结动词在句法语义上都要求后续或追加动词短语,形成连动结构或兼语结构,以满足句子语义完形的要求。而当一个句子同时出现多个动词短语时,受语言结构主从关系原则的制约,非终结动词短语就要发生语义降级。可以说,汉语介词可能是一部分非终结动词在连动结构或兼语结构中由语义降级而产生的句法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 非终结动词 语义完形 语义降级
下载PDF
改进的上下文无关文法及其语法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迎春 迟呈英 孙冀侠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针对一些语言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标准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作了改进,将标准的上下文无关文法定义中的非终结符集合和终结符集合进行细化,使得单词推导和句子推导可以使用同一个过程,即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可以在同一个语法分析过程完成。还给... 针对一些语言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标准的上下文无关文法作了改进,将标准的上下文无关文法定义中的非终结符集合和终结符集合进行细化,使得单词推导和句子推导可以使用同一个过程,即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可以在同一个语法分析过程完成。还给出了改进后文法的分析算法及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证明用这种改进的方法进行语言文法定义更直观、简洁,其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优于标准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分析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文无关文法 语法分析 编译 非终结 词法分析
下载PDF
含XPath的表达式的解析与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昱 付雄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2-446,共5页
提出了在应用 XML数据中的一类普遍性问题 ,指出通过定义、处理含 XPath的规则式可有效地提高软件的可扩展性 .阐述如何运用 Java CC实现对 XPath规则式的解析处理 。
关键词 XML 实例数据 XPATH JAVACC 解析器 终结 非终结 数据结构 表达式 软件可扩展性
下载PDF
黄昌宁、林杏光教授主持“信息处理用语言理论讲话”第八讲 定子句语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昌宁 陈群秀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1996年第2期68-72,共5页
黄昌宁、林杏光教授主持“信息处理用语言理论讲话”第八讲 定子句语法黄昌宁,陈群秀一概述定子句语法(DifiniteClauseGrammar,简称DCG)是一种逻辑语法,即用一阶谓词演算中的定子句作为形式语言来表述的... 黄昌宁、林杏光教授主持“信息处理用语言理论讲话”第八讲 定子句语法黄昌宁,陈群秀一概述定子句语法(DifiniteClauseGrammar,简称DCG)是一种逻辑语法,即用一阶谓词演算中的定子句作为形式语言来表述的语法。应当着重指出,本文提到的谓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用语言 子句语法 语法规则 非终结 人工智能 上下文无关语法 一阶谓词逻辑 名词短语 句法结构 逻辑语法
下载PDF
基于PRAM模型的CFGs并行识别与语法分析的扩充算法
11
作者 孙玉强 周蕾 +2 位作者 刘三阳 王洪元 张英丽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03-204,208,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PRAM模型上的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并行识别和改进的并行语法分析方法——金字塔结构,并对该方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使其对非Chomsky规范形式,即文法的产生式右部候选式(即规则)有两个以上的非终结符连接的,或者候选式中既有... 本文介绍了一种PRAM模型上的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并行识别和改进的并行语法分析方法——金字塔结构,并对该方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使其对非Chomsky规范形式,即文法的产生式右部候选式(即规则)有两个以上的非终结符连接的,或者候选式中既有非终结符,又有终结符的情况,扩充的算法也能识别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文无关文法 语法分析 算法 扩充 PRAM模型 语法分析方法 并行识别 非终结 金字塔结构 规范形式
下载PDF
用Delphi实现编译原理的动态演示——递归下降分析法动态演示实现
12
作者 任小康 苟平章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1,10,共3页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四大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的特点,是抽象、难学、难懂。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运用Delphi作为开发工具,开发了一套编译原理的CAI辅助教学软件,动态地演示编译程序的各个部分及其工作过程,配合教学过...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四大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的特点,是抽象、难学、难懂。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运用Delphi作为开发工具,开发了一套编译原理的CAI辅助教学软件,动态地演示编译程序的各个部分及其工作过程,配合教学过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法 语法树 非终结 终结 产生式
下载PDF
兼语句“V_1+了”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雪梅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11期117-119,共3页
兼语句中兼语动词V1是非终结性的三价动词,V1与补事VP2构成跨越句法层次的、连续的语义关系,具有"无界"倾向,这与"了"的强制性"有界"形式要求不相容,因此"V1+了"不合法。"V1+了"要... 兼语句中兼语动词V1是非终结性的三价动词,V1与补事VP2构成跨越句法层次的、连续的语义关系,具有"无界"倾向,这与"了"的强制性"有界"形式要求不相容,因此"V1+了"不合法。"V1+了"要求兼语NP2必须是受数量词语等修饰的"有界"概念,这使"了"具有了详细说明情状(包括其中的过程与事物)的功能,使VP1、NP2成为兼语句的语义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语句 非终结动词 焦点 无界 有界
下载PDF
作人的意义
14
作者 安希孟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7-9,15,共4页
关键词 作人意义 简化主义 珍贵性 非终结 存在主义
下载PDF
“通过”的语法化和语义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裘珊珊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5-27,共3页
“通过”作为介词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文章利用隐喻、“非终结性动词”以及认知图景等理论,从历时的角度,对“非终结性动词”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相对非终结性”的说法,解释了部分“通过”从动词向介词衍化以及... “通过”作为介词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文章利用隐喻、“非终结性动词”以及认知图景等理论,从历时的角度,对“非终结性动词”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相对非终结性”的说法,解释了部分“通过”从动词向介词衍化以及语义发展的过程。同时分析了动词义和介词义之间在语义上的延续。最后阐述这种探索方法给予汉语介词研究的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相对非终结 语义延续 启示
下载PDF
结构编辑器:一个集成化的程序开发工具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利 饶春荣 倪继坤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1989年第1期67-73,共7页
本文讨论了以结构编辑器为基础,具有增值编译功能的程序设计环境,介绍和分析了结构编辑器的功能、用户界面及实现技术。
关键词 程序开发工具 程序设计环境 用户界面 软件工程领域 语法树 非终结 软件工程技术 软件开发工作 保留字 编程环境
下载PDF
求FOLLOW集方法探讨
17
作者 刘泽民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14-116,共3页
语法分析是《编译原理》课程的一个重点,语法分析分为两大类自顶向下的分析法、自底向上分析法。自顶向下分析法中的涉及LL(1)方法的判断、SELECT集、构造分析表等,均需计算各非终结符的FIRST集和FOLLOW集,而FILLOW集的信息较为复杂。计... 语法分析是《编译原理》课程的一个重点,语法分析分为两大类自顶向下的分析法、自底向上分析法。自顶向下分析法中的涉及LL(1)方法的判断、SELECT集、构造分析表等,均需计算各非终结符的FIRST集和FOLLOW集,而FILLOW集的信息较为复杂。计算FOLLOW集方法较多,文中的出改进规则,先#∈FOLLOW(S),再对产生式:A→αBβ当β能或不能推出ε分别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顶向下 产生式 非终结 语法分析 编译原理 自底向上 SELECT 分析法 课程 FIRST
下载PDF
从名词的部分整体关系看汉语完成事件的(非)终结性
18
作者 段文华 李旭平 《语言学研究》 2021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语渐进性完成事件的非终结现象,提出两点认识:第一,英语和汉语表完成情状的动词的内在语义无本质区别,完成情状的终结条件不存在本质差异,终结性均来源于渐进性客体宾语。之所以汉语完成情状的终结点可以被取消而英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语渐进性完成事件的非终结现象,提出两点认识:第一,英语和汉语表完成情状的动词的内在语义无本质区别,完成情状的终结条件不存在本质差异,终结性均来源于渐进性客体宾语。之所以汉语完成情状的终结点可以被取消而英语不可以,根本原因在于汉语名词允许部分解读,而英语不可以;第二,完整体“了”不对事件的终结或非终结产生影响,“了”的本质为事件阶段最大化算子,其作用在于对事件内部阶段进行运算,以标记事件最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客体宾语 部分整体关系 完成事件 ()终结
原文传递
“着”与“正”、“在”的替换条件及其理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忠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88,共8页
"着"、"正"、"在"之间分布和替换条件的对立根源于四束对立特征:[±终结][±达成][±共享式伴随][±已然]。这些对立特征源自"附着"、"现存"以及"核心-边缘&qu... "着"、"正"、"在"之间分布和替换条件的对立根源于四束对立特征:[±终结][±达成][±共享式伴随][±已然]。这些对立特征源自"附着"、"现存"以及"核心-边缘"图式的对立。"着"、"正"、"在"的句法和语义条件是上述因素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 终结-非终结 共享式伴随 已然
原文传递
C-编译器的扫描程序与分析程序设计
20
作者 彭超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2年第7期102-103,共2页
编译器是将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的计算机程序。编译器将源程序编写的程序作为输入,而产生用目标语言编写的等价程序。编译器的工作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关键词 扫描程序 词法分析 非终结 计算机程序 语法分析 语义分析 分析算法 语法树 上下文无关文法 p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