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构与非虚构叙事中的作者自我
1
作者 谭君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6,共9页
虚构叙事与非虚构叙事的作者都是文本的创作者。但是,作者自我在虚构叙事与非虚构叙事中的表现却是不同的。在虚构叙事中,叙述者不同于作者,作者自我以一种间接介入的方式表现出来;在非虚构叙事中,作者等于叙述者,二者合而为一,作者自... 虚构叙事与非虚构叙事的作者都是文本的创作者。但是,作者自我在虚构叙事与非虚构叙事中的表现却是不同的。在虚构叙事中,叙述者不同于作者,作者自我以一种间接介入的方式表现出来;在非虚构叙事中,作者等于叙述者,二者合而为一,作者自我以直接呈现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虚构叙事中将作者个人的某些思想与经历融入人物与事件中,从根本上说并不影响作品的虚构性;然而,在非虚构叙事中,作者对真实人物与事件的编造、夸大、虚构是不被允许的,这不仅违背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文类契约,也违背了叙事伦理,受到了读者的普遍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叙事 非虚构叙事 作者—自我 读者 叙事伦理
下载PDF
纪实文学的非虚构叙事及其主体诉求——以“故宫三部曲”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晖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3-208,共6页
非虚构性、文化反思性和跨文体性共同构成纪实文学的基本写作伦理。其中,以田野调查、新闻性和文献性等元素构筑其有别于虚构文体的"非虚构性";以充分表达作家主体诉求的、侧重于反思与批判的思想、情感或文化观念,构筑其&qu... 非虚构性、文化反思性和跨文体性共同构成纪实文学的基本写作伦理。其中,以田野调查、新闻性和文献性等元素构筑其有别于虚构文体的"非虚构性";以充分表达作家主体诉求的、侧重于反思与批判的思想、情感或文化观念,构筑其"文化反思性";以融合多种文学或非文学因素的艺术表现方式,构筑其"跨文体性"。此"三性"的融合统一显明地标示其文体的独特存在价值。"故宫三部曲"以文学纪实的方式,全景演绎出故宫博物院90年的前世与今生,其对纪实文学"三性"写作伦理的生动实践,成为这一文体当下发展和未来趋向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文学 非虚构叙事 主体诉求 故宫三部曲
下载PDF
非虚构叙事与时代精神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春旻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6-99,共4页
"非虚构"一般涉及文学性"非虚构"与非文学的"非虚构"两大类型。"非虚构"体现着一种时代精神。"非虚构"自身存在着一些深层悖论,远不像预想的那样简单。
关键词 非虚构叙事 虚构文学 时代精神 悖论
下载PDF
论《罗杰·弗莱传》中的非虚构叙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庆宏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1期86-89,共4页
《罗杰·弗莱传》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唯一一部严肃的传记作品。其叙事客体与主体都是真实存在的文学艺术界名人,且彼此具有深厚的友谊,因此伍尔夫没有采用幽默、戏仿和狂想的虚构叙事手法,而是立足真实,采用非... 《罗杰·弗莱传》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唯一一部严肃的传记作品。其叙事客体与主体都是真实存在的文学艺术界名人,且彼此具有深厚的友谊,因此伍尔夫没有采用幽默、戏仿和狂想的虚构叙事手法,而是立足真实,采用非虚构叙事方式,把弗莱留下的各种文献资料经过梳理有机拼贴在一起,使叙事文本呈现出弗莱的真实生命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杰·弗莱传》 伍尔夫 非虚构叙事 传记
下载PDF
后真相语境下非虚构叙事兴起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华进 张小淇 《东南传播》 2020年第8期6-9,共4页
从"后真相"的现实特征出发,可以发现当前传播环境中真相供给和真相需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亟须一种新的叙事模式进行调适,而非虚构叙事在叙事主体、叙事结构、叙事话语、叙事主题等方面的诸多特质恰好与后真相传... 从"后真相"的现实特征出发,可以发现当前传播环境中真相供给和真相需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亟须一种新的叙事模式进行调适,而非虚构叙事在叙事主体、叙事结构、叙事话语、叙事主题等方面的诸多特质恰好与后真相传播语境形成了多维度的贴合,这种贴合使得非虚构叙事逐渐成为当下发展强劲的话语模式。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非虚构叙事仍须在防范主观化倾向、借力新媒体提高竞争力和开发更深远的社会意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非虚构叙事 叙事特征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非虚构叙事
6
作者 张同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5-112,共8页
《聊斋志异》中的非虚构叙事包括新闻纪实类、传说野史类、物理之奇者与文学记忆的元叙事等。它们与《聊斋志异》中的虚构性叙事一起共同建构这部小说集的编撰意图:志异。从非虚构叙事观照、透视《聊斋志异》,发现虚构性叙事不是蒲松龄... 《聊斋志异》中的非虚构叙事包括新闻纪实类、传说野史类、物理之奇者与文学记忆的元叙事等。它们与《聊斋志异》中的虚构性叙事一起共同建构这部小说集的编撰意图:志异。从非虚构叙事观照、透视《聊斋志异》,发现虚构性叙事不是蒲松龄创作的初心,“异史”的书写才是《聊斋志异》的艺术身份;《聊斋志异》中虚构篇什的真实性根基于非虚构事实之上,言说着传记文的效果史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非虚构叙事 《异史》 传记
下载PDF
媒介域转型期间非虚构叙事的价值及其问题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雨欣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第8期15-18,共4页
当下媒介域正经历从传统“文字域”和“视听域”向“数字域”转化的过程,传播体系及其话语机制日益呈现出碎片化和反宏大叙事的倾向。非虚构叙事适应了媒介域的“数字化”带来的一系列转变,逐渐成为转型期间发展强劲的新闻叙事方式之一... 当下媒介域正经历从传统“文字域”和“视听域”向“数字域”转化的过程,传播体系及其话语机制日益呈现出碎片化和反宏大叙事的倾向。非虚构叙事适应了媒介域的“数字化”带来的一系列转变,逐渐成为转型期间发展强劲的新闻叙事方式之一,在叙事创新、反映现实以及与商业接轨等方面展现出了新闻实践价值。然而,非虚构叙事还面临诸多问题,应警惕形式主义表达和信息失真,从而实现媒介域转型期的自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域 非虚构叙事 实践价值
下载PDF
民族的显影与历史的追溯--阿来影视创作的非虚构叙事
8
作者 欧阳一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5-101,共7页
民族民间文学力量、“非虚构”的地方志式叙述、藏地诗意语言以及边缘视角,一直是阿来文学创作的独特叙事姿态。这种叙事姿态赋予其小说历史长度、文化深度和传播广度,使其兼具智慧的源泉和思想的启迪。从2014年的《西藏的天空》到2019... 民族民间文学力量、“非虚构”的地方志式叙述、藏地诗意语言以及边缘视角,一直是阿来文学创作的独特叙事姿态。这种叙事姿态赋予其小说历史长度、文化深度和传播广度,使其兼具智慧的源泉和思想的启迪。从2014年的《西藏的天空》到2019年的《攀登者》,阿来将其在文学创作中的经验和风格融入影视领域,以往作品中的藏地文化追溯、自然理念探寻和非虚构叙事,又一次出现在电影观众的眼前,编剧阿来为他的忠实读者和新生观众带来了更多期待。新主流电影蓬勃发展的当下,阿来也为“家国叙事”与“个人叙事”之间平衡点的找寻,贡献了自己的答案,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在影片中得到了展现和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叙事 个体叙事 家国叙事 中国故事 中国精神
下载PDF
生存方式的非虚构叙事——评张炜新作《爱的川流不息》
9
作者 池楚昀 郝敬波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52-155,共4页
对生存方式的书写是张炜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在新作《爱的川流不息》中,他从救赎、责任、爱三个方面对生存方式进行重新反思。他以非虚构的叙事方式追求小说的真实性,运用艺术的想象填补记忆空白,在有限的叙事空间内容纳深刻的主题... 对生存方式的书写是张炜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在新作《爱的川流不息》中,他从救赎、责任、爱三个方面对生存方式进行重新反思。他以非虚构的叙事方式追求小说的真实性,运用艺术的想象填补记忆空白,在有限的叙事空间内容纳深刻的主题,并且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从童年记忆中寻找精神根源,打破生命间的界限,完成跨物种的生命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爱的川流不息》 非虚构叙事 生存方式
下载PDF
中国故事的非虚构叙事分析
10
作者 朱丹妮 《新闻论坛》 2021年第1期45-46,共2页
近年来,“非虚构”作为一种反碎片化的叙事和传播方式,在新闻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之一。“非虚构”在迎来春天的同时也带来了话语范式的转变。本文从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及叙事方式三个层面探究个... 近年来,“非虚构”作为一种反碎片化的叙事和传播方式,在新闻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之一。“非虚构”在迎来春天的同时也带来了话语范式的转变。本文从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及叙事方式三个层面探究个人话语与公共话语如何借助非虚构叙事达成对话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话语 公共话语 非虚构叙事
下载PDF
中国故事的非虚构叙事研究——论非虚构叙事与时代记录
11
作者 刘诗霞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22期228-229,共2页
作为一个源自西方的文学和新闻体裁,非虚构在中国经历了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从最开始产生于文学的概念,到随后延伸到新闻生产中,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本文将以新闻话语模式的转变为基础,探讨非虚构叙事在这一过程中对... 作为一个源自西方的文学和新闻体裁,非虚构在中国经历了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从最开始产生于文学的概念,到随后延伸到新闻生产中,这一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本文将以新闻话语模式的转变为基础,探讨非虚构叙事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社会的记录作用,以及非虚构叙事对讲述中国故事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叙事 中国故事时代记录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非虚构写作的叙事嬗变——以微信公众号“剥洋葱people”为例
12
作者 罗徐楚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9期48-51,89,共5页
本文以微信公众号“剥洋葱people”为研究对象,分析探究了非虚构写作的媒介转向、公众号推文的特色与现状。同时,文章对该类平台的价值进行追问,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到来、“非虚构”思潮成为学界热点话题的当下,以“剥洋葱people”微信公... 本文以微信公众号“剥洋葱people”为研究对象,分析探究了非虚构写作的媒介转向、公众号推文的特色与现状。同时,文章对该类平台的价值进行追问,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到来、“非虚构”思潮成为学界热点话题的当下,以“剥洋葱people”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非虚构写作平台的叙事模式变迁,及其对非虚构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洋葱people” 微信公众号 非虚构叙事
下载PDF
非虚构叙事规约与“非性别本位”的女性书写——新时代中国的女性非虚构文学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桂荣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170,共9页
女性非虚构书写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视域开阔、社会性增强的美学特质并非仅是写作者主体因素所致,还与追求“现场真实”感诉求的非虚构叙事规约有着直接联系,并由此形成了并未特别突出性别问题的“非性别本位”特质... 女性非虚构书写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视域开阔、社会性增强的美学特质并非仅是写作者主体因素所致,还与追求“现场真实”感诉求的非虚构叙事规约有着直接联系,并由此形成了并未特别突出性别问题的“非性别本位”特质。但“非性别本位”的女性书写并非“去性别”的写作,性别话语以一种非显在的隐性、曲折方式与女性非虚构文学对特定社会问题的关注交融在一起,构成了边缘不甚清晰的弥散性结构。女性非虚构文学创作不但有利于非虚构相对于传统报告文学的个人性、独立性的增强,还以新时期以来社会影响力不俗的文本实践对非虚构文类特质具有一定启示或警示价值。本文将非虚构研究与女性文学研究相结合,对廓清叙事与性别的学界文体论争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叙事规约 性别本位 女性虚构文学
原文传递
思辨的力量——二十一世纪初年军旅非虚构叙事述论
14
作者 傅逸尘 《东吴学术》 CSSCI 2017年第2期43-50,共8页
二十一世纪初年的军旅非虚构叙事,在承袭了新时期军旅报告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审美新质,催生了新的题材领域和文学生长点。军旅非虚构作家以更加宏阔的视野重建历史真实,观照当下存在,介入军旅现实,建构起包蕴强烈思想性... 二十一世纪初年的军旅非虚构叙事,在承袭了新时期军旅报告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审美新质,催生了新的题材领域和文学生长点。军旅非虚构作家以更加宏阔的视野重建历史真实,观照当下存在,介入军旅现实,建构起包蕴强烈思想性和哲学性的"对话"场域;对人的心灵、情感、日常生活、生命存在等"内在经验"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掘进,对战争历史、时代精神、社会变革和强军实践做出了具有整体性和思辨力的概括、描述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旅非虚构叙事 大历史观 内在经验 思辨
原文传递
非虚构叙事规约与“非性别本位”的女性书写——新时代中国的女性非虚构文学论
15
作者 孙桂荣 《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4期57-59,共3页
非虚构文学的女性书写是新时代中国的一道靓丽风景,梁鸿、林白、孙惠芬、乔叶、王小妮、李娟、丁燕、黄灯、林那北、陈丹燕、郑小琼等大批女作家的书写,使得非虚构文学成为私人化写作落潮后为数不多(甚至说唯一的)的具有集群特质的女性... 非虚构文学的女性书写是新时代中国的一道靓丽风景,梁鸿、林白、孙惠芬、乔叶、王小妮、李娟、丁燕、黄灯、林那北、陈丹燕、郑小琼等大批女作家的书写,使得非虚构文学成为私人化写作落潮后为数不多(甚至说唯一的)的具有集群特质的女性写作现象。目前女性非虚构文学研究还嫌薄弱,真正从文体与性别的复杂关系出发考察非虚构叙事与性别表述间“互动”关系的探讨还不多见,本文拟做这一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文学 女性书写 孙惠芬 王小妮 女性写作 陈丹燕 非虚构叙事 私人化写作
原文传递
在“坦白”与“沉默”之间——关于乡村非虚构叙事中的两重虚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元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8-180,共13页
乡村(村民)自有其主动性,能够通过不配合采访的方式对返乡的作者施展力量并参与文本虚构。如果作者对此加以坦白,那么乡村的自我虚构就会被暴露出来,其另一种面向也因此得以呈现。反之,如果作者囿于对乡村的成见或执着于表面的真实感营... 乡村(村民)自有其主动性,能够通过不配合采访的方式对返乡的作者施展力量并参与文本虚构。如果作者对此加以坦白,那么乡村的自我虚构就会被暴露出来,其另一种面向也因此得以呈现。反之,如果作者囿于对乡村的成见或执着于表面的真实感营造,用沉默这一虚构行为包裹和遮掩乡村的自我虚构,则会在文本中形成一个二重立体的虚构结构,使真实的乡村形象被遮蔽。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只有祛除成见,打破沉默,勇于坦白,才能为乡村去蔽,呈现出更真实的乡村形象,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破解乡村自我虚构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虚构叙事 虚构 坦白 沉默
原文传递
非虚构叙事中的“视差之见”——以《生死十日谈》和《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为例
17
作者 宋瑶 刘中树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169,共7页
随着虚构的文学创作日渐脱离社会实际,陷入琐碎化、日常生活化,而报告文学又太具有政治化色彩,缺乏文学性,择取两者之间的非虚构文学渐渐为更多人所关注。2010年,《人民文学》杂志曾启动了一项“非虚构写作计划”,这个计划的开展呼吁更... 随着虚构的文学创作日渐脱离社会实际,陷入琐碎化、日常生活化,而报告文学又太具有政治化色彩,缺乏文学性,择取两者之间的非虚构文学渐渐为更多人所关注。2010年,《人民文学》杂志曾启动了一项“非虚构写作计划”,这个计划的开展呼吁更多作家去面对社会现实,走向底层,关注边缘人群,将作家的敏锐触觉伸向于对社会、时代有意义而又不为大众所熟知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文学 日常生活化 《人民文学》 非虚构叙事 报告文学 文化解读 边缘人群 文学创作
原文传递
在场叙事:非虚构新闻叙事的交互主体性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岳文文 《新闻知识》 2020年第12期79-82,共4页
作为新型传播生态建构的话语实践方式,在话语实践博弈中,非虚构新闻叙事以介入性"在场"叙事等为特点,获得概念化建构的一席之地。非虚构新闻的介入性"在场"叙事以"共情化"叙事、"双重主体"在... 作为新型传播生态建构的话语实践方式,在话语实践博弈中,非虚构新闻叙事以介入性"在场"叙事等为特点,获得概念化建构的一席之地。非虚构新闻的介入性"在场"叙事以"共情化"叙事、"双重主体"在场以及"深描"事实价值为表征,建构出非虚构新闻叙事与交互主体性的匹配性关系和叙事逻辑。非虚构新闻叙事的"介入性"在场叙事,也从传播生态格局变更中实现主体性的"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叙事 交互主体性 虚构新闻叙事 话语实践
下载PDF
有思想的非虚构:李鸣生报告文学论
19
作者 丁晓原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8-25,共8页
建构新时期以来中国报告文学史的优秀作家有许多,李鸣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位。写作了《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中国长征号》《远征三万六》《千古一梦》《发射将军》"航天七部曲"的"太史令"... 建构新时期以来中国报告文学史的优秀作家有许多,李鸣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位。写作了《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中国长征号》《远征三万六》《千古一梦》《发射将军》"航天七部曲"的"太史令",李鸣生以其独特的创作,为我们书写了共和国航天的辉煌历史,是国志,也是文学,是中国航天的壮美诗史。不仅如此,李鸣生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融合,为报告文学的写作为此提供了某种范式。思想性追寻成为他的一种写作自觉,思维宏阔与卓异,生成了作品不一样的思想景致;注重文本的叙事性,并以与客体存在和主体表达逻辑适配的叙事艺术的有机运用,强化了作品的非虚构叙事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鸣生 报告文学 航天史诗 非虚构叙事
下载PDF
“非虚构小说”的不可能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骞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114,共7页
“非虚构小说”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因其违背了小说特有的审美元素。本文以约翰·霍洛韦尔的《非虚构小说的写作》、雪莉·艾利斯的《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威廉·津瑟的《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马克·... “非虚构小说”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因其违背了小说特有的审美元素。本文以约翰·霍洛韦尔的《非虚构小说的写作》、雪莉·艾利斯的《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威廉·津瑟的《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马克·克雷默等编的《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等西方四部“非虚构文学”的理论著作为讨论对象,结合《在冷血中》《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两部“非虚构文学”经典,论述“非虚构小说”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而所谓“非虚构小说”的准确名称应为“非虚构叙事”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小说 小说元素 非虚构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