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价Rathke裂囊肿与鞍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对治疗的影响因素
1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5-75,共1页
本研究概述了Rathke's裂囊肿(Rathke's cleft cysts,RCCs)与鞍区脑膜瘤的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基于三个关键研究的结果而作出。RCCs是属于良性的病变,系垂体发育遗留下的充满液体之残余,一般无症状,为偶然发现的。然而,当它们出... 本研究概述了Rathke's裂囊肿(Rathke's cleft cysts,RCCs)与鞍区脑膜瘤的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基于三个关键研究的结果而作出。RCCs是属于良性的病变,系垂体发育遗留下的充满液体之残余,一般无症状,为偶然发现的。然而,当它们出现体积增大、或有症状时,则需要手术干预。Stefan Linsler等学者的研究,考察了各种手术方法,包括RCCs的经颅-锁孔和经蝶窦技术,以及鞍区脑膜瘤的鼻内窥镜和眶上锁孔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手术入路 眶上锁孔入路 无症状 鼻内窥镜 锁孔 经颅 手术干预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7
2
作者 伍敏 霍钢 +6 位作者 杨刚 郑履平 崔敏 祝瑞 符巍 莫永彪 曾月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49例临床资料,比较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对比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差异,总结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策略。结果:鞍上型21例,鞍旁型28...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49例临床资料,比较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对比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差异,总结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策略。结果:鞍上型21例,鞍旁型28例,鞍上型脑膜瘤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较鞍旁型更常见(P<0.05)。49例鞍区脑膜瘤,全切33例(SimpsonⅠ级、Ⅱ级),次全切14例(SimpsonⅢ级),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2例,全切率为67.3%。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鞍上型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具有差异,前者对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对垂体、视神经压迫更常见。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是主要目的,单侧额下入路及翼点入路均能使鞍区肿瘤获得良好暴露,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单侧额下入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垂体腺瘤与鞍区脑膜瘤的MRI鉴别诊断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星强 肖利华 +2 位作者 黄军荣 苏兴电 潘力雄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42-1243,共2页
目的提高MRI检查对垂体腺瘤与鞍区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助于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方法。方法经MRI检查和手术证实的垂体腺瘤患者45例,鞍区脑膜瘤5例,分析垂体腺瘤与鞍区脑膜瘤的信号特点、生长范围及生长方式。结果垂体腺瘤组中32例肿瘤突破... 目的提高MRI检查对垂体腺瘤与鞍区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助于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方法。方法经MRI检查和手术证实的垂体腺瘤患者45例,鞍区脑膜瘤5例,分析垂体腺瘤与鞍区脑膜瘤的信号特点、生长范围及生长方式。结果垂体腺瘤组中32例肿瘤突破鞍隔向鞍上生长,其中21例视交叉受累;26例向下破坏鞍底进入蝶窦;17例向一侧或两侧侵犯鞍旁和海绵窦,推压或包裹颈内动脉。鞍区脑膜瘤组中鞍隔脑膜瘤2例,鞍旁脑膜瘤3例。结论MRI能鉴别垂体腺瘤与鞍区脑膜瘤,对临床确定正确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 鞍区脑膜瘤 MRI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段国庆 胡文忠 +1 位作者 刘强 陈小兵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8期2894-2897,共4页
目的:研究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鞍区脑膜瘤患者。观察鞍旁型脑膜瘤与鞍上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比较通过单侧额下入路... 目的:研究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鞍区脑膜瘤患者。观察鞍旁型脑膜瘤与鞍上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比较通过单侧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的治疗差异,为鞍区脑膜瘤患者寻找好的治疗方式。结果:在本组所研究的56例患者中,SimpsonⅠ级与Ⅱ级共计39例,全切治疗率为69.64%,Ⅲ级与Ⅳ级分别为13例与4例;鞍上型脑膜瘤24例,鞍旁型脑膜瘤32例,鞍上型脑膜瘤出现视力下降、垂体受压、视野缺损、视神经或视交叉受压例数均高于鞍旁型脑膜瘤(P<0.05);两种入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鞍旁型脑膜瘤与鞍上型脑膜瘤临床特点各异,鞍上型脑膜瘤对视力、视野、垂体受压、视神经压迫的影响比鞍旁型脑膜瘤更大。而在临床治疗中两种入路方式比较无差异,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临床特征 临床效果 单侧额下入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琪 李国强 +1 位作者 李惊涛 刘宁 《西部医学》 2017年第6期799-803,共5页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出院后对其均进行相关随访,随访时间为4...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征。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出院后对其均进行相关随访,随访时间为4~59月,平均随访时间(21.09±10.64)月。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对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鞍区脑膜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45例鞍区脑膜瘤患者中,77.77%患者以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中75.55%(34/45)的患者存在视野障碍,86.66%(39/45)患者同时存在视力障碍合并视野障碍,33例(73.33%)患者存在头痛现象,少数患者存在眼肌麻痹者、恶心、呕吐、性格改变、疲劳、嗜睡者、眼球突出;脑膜瘤中心位于鞍结节者较多(31.11%),48.88%(22/45)的患者病灶最大直径≤3cm。肿瘤全切除者共35例,其肿瘤全切除率(SimpsonⅠ~Ⅲ级)为77.77%,次切除率(SimpsonⅣ级)为22.22%;手术后出现1例(2.22%)患者死亡。入院时KPS评分、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肿瘤与垂体柄的关系、肿瘤生长方向、肿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单因素(P<0.05);整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患者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肿瘤与垂体柄的关系、肿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鞍区脑膜瘤患者以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多伴有头痛症状。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肿瘤与垂体柄的关系、肿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临床特征 预后生活质量 回顾性分析 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小言 曹作为 +3 位作者 夏鹰 李钢 林鹏 李晓波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解剖学特点,探寻鞍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总结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鞍区脑膜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入路和术后疗效。... 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解剖学特点,探寻鞍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总结手术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鞍区脑膜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入路和术后疗效。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为4例,Ⅱ级为10例,共占77.78%,Ⅲ级为2例,术后视力改善的10例17眼,无改变的5例8眼,3例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结论 (1)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熟练掌握相关显微解剖、充分的术前准备,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2)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3)把握鞍区脑膜瘤手术原则,尽可能地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对残余肿瘤,术后可行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解剖学
下载PDF
翼点入路治疗鞍区脑膜瘤 被引量:2
7
作者 童鹰 杜理安 +1 位作者 詹仁雅 周永庆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3例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 ,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结果 全切 17例 ,大部切除 6例。随访 1个月~ 6年 ,平均 19.1个月 ,2 2例恢复良好 ...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3例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 ,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结果 全切 17例 ,大部切除 6例。随访 1个月~ 6年 ,平均 19.1个月 ,2 2例恢复良好 ,随访期间 3例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锁孔显微外科治疗鞍区脑膜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少锋 林佩纯 +4 位作者 张增良 赵泽林 陈文荣 郑伟武 田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通过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5例鞍区脑膜瘤病例,其中鞍结节脑膜瘤3例,前床突脑膜瘤2例,总结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病变均通过... 目的探讨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通过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5例鞍区脑膜瘤病例,其中鞍结节脑膜瘤3例,前床突脑膜瘤2例,总结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病变均通过眶上锁孔显微手术全切除(SimpsonI级),术后出现尿崩2例,脑性盐耗综合征1例,均通过治疗约1~2周好转,所有病例视力及视野缺损术后改善。结论锁孔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鞍区肿瘤的较好方法.能更微创地全切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入路 鞍区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手术治疗对视力水平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培武 蓝鹏 李永康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830-832,共3页
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评估影响患者预后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鞍区脑膜瘤患者共30例,采取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及额外侧入路进行显微手术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水平,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 目的总结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评估影响患者预后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鞍区脑膜瘤患者共30例,采取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及额外侧入路进行显微手术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水平,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手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视力水平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预后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颈动脉、颈动脉分支与肿瘤组织间的内在联系,视力水平恢复质量,视神经组织与肿瘤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对患者视力水平恢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视力水平 鞍区脑膜瘤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火勇 谭鑫 +1 位作者 冯海滨 袁炳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2期184-186,224,共4页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鞍区脑膜瘤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眶上外侧入路)及对照组(翼点入路),各40例,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疗...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鞍区脑膜瘤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眶上外侧入路)及对照组(翼点入路),各40例,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与翼点入路手术疗效相当,而眶上外侧入手术实施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少,安全性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脑膜瘤的疗效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信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脑膜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01我院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脑膜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Si...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脑膜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01我院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脑膜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Simpson Ⅰ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8例),次全切除l例(SimpsonⅢ级切除)。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及视野缺损改善,术后出现尿崩3例,经治疗1-2周好转;随访6个月-5a,术后2a左右肿瘤复发1例,余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经眶上锁孔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12
作者 马春晓 徐国本 +4 位作者 宋来君 闫东明 保健基 孙红卫 龙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26例鞍区脑膜瘤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单/双额下入路10例,翼点入路13例,纵裂入路3例。结果:26例中,显露满意14例(53.85%),全切18例(69.23%),痊愈23例(88.46%),无死亡,...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26例鞍区脑膜瘤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单/双额下入路10例,翼点入路13例,纵裂入路3例。结果:26例中,显露满意14例(53.85%),全切18例(69.23%),痊愈23例(88.46%),无死亡,预后良好11例(91.67%)。结论:鞍区脑膜瘤易误诊为垂体瘤和颅咽管瘤,临床表现结合CT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翼点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有益于肿瘤全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别诊断 鞍区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翼点入路 痊愈 死亡
下载PDF
92例鞍区脑膜瘤不同手术入路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李光 马鸿元 +4 位作者 张景龙 陈竹 梁志辉 李勇军 乔占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17期2796-2797,共2页
目的分析鞍区脑膜瘤采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例鞍区脑膜瘤,均接受显微手术切除。其中纵裂入路例为纵裂组,翼点入路例为翼点组,额下入路例为额下组。于手前及术后1周评估患者GCS评... 目的分析鞍区脑膜瘤采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例鞍区脑膜瘤,均接受显微手术切除。其中纵裂入路例为纵裂组,翼点入路例为翼点组,额下入路例为额下组。于手前及术后1周评估患者GCS评分,并记录手术切除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纵裂组、翼点组及额下组术前GCS评分分别为6.4±0.9分、6.5±1.0分和6.4±1.1分;而术后1周时分别为12.4±1.3分、11.9±1.2分和15.6±1.4分。术前3组GC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纵裂组GCS评分优于翼点组和额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手术切除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纵裂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翼点组和额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鞍区脑膜瘤采用不同显微手术入路均可获得较好的切除效果,但纵裂入路在改善神经症状、降低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纵裂入路 翼点入路 额下入路
下载PDF
MRI基本征象结合ADC值鉴别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涛 张婧 +5 位作者 王丹 张斌 邓靓娜 林晓强 景梦园 周俊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MRI基本征象结合ADC值鉴别诊断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垂体大腺瘤和40例鞍区脑膜瘤,所有病例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 目的探讨MRI基本征象结合ADC值鉴别诊断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垂体大腺瘤和40例鞍区脑膜瘤,所有病例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并在肿瘤实体部分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间,明显强化(33%/95%,χ^(2)=33.581)、束腰征(93%/7.5%,χ^(2)=50.831)、包绕颈内动脉(95%/57.5%,χ^(2)=16.390)、蝶鞍扩大(93%/52.5%,χ^(2)=16.998)、垂体不能辨认(95%/47.5%,χ^(2)=23.135)和垂体柄不可见(90%/62.5%,χ^(2)=7.76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的ADCmax(ADCmean和ADCmin)分别为(1.126±0.266)×10^(-3) mm^(2)/s和(0.855±0.176)×10^(-3) mm^(2)/s[(1.052±0.271)×10^(-3) mm^(2)/s和(0.817±0.177)×10^(-3)mm^(2)/s,(0.971±0.288)×10^(-3) mm^(2)/s和(0.777±0.182)×10^(-3) mm^(2)/s),P<0.001]。在ADC值中,ADCmax诊断效能最优,AUC值为0.877(95%CI,0.791~0.962),当ADCmax阈值为0.970×10^(-3)mm^(2)/s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92.5%。结论MRI基本征象结合ADC值对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大腺 鞍区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纵裂入路与翼点入路鞍区脑膜瘤切除术临床对比研究
15
作者 王红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5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纵裂入路与翼点入路鞍区脑膜瘤切除术对患者视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01—2021-01于西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鞍区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纵裂入路组和翼点入路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目的探讨纵裂入路与翼点入路鞍区脑膜瘤切除术对患者视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01—2021-01于西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鞍区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纵裂入路组和翼点入路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术前1 d和术后3个月通过检测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和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评价患者的视功能。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每组38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裂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短(少)于翼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裂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翼点组,术后双眼GCC、pRNFL厚度均大于翼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翼点入路比较,经纵裂入路鞍区脑膜瘤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视功能。但结论仍需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翼点入路 纵裂入路 切除术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16
作者 郑自立 《航空航天医药》 2009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卫 陈宏璘 +4 位作者 张建永 杨松 蔡畅 彭康 李海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22例经病理证实的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Ⅰ级20例,Ⅱ级61例,Ⅲ级18例,Ⅳ级23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Ⅲ级)99例,次全切除23例;全切除率为81.2...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22例经病理证实的鞍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Ⅰ级20例,Ⅱ级61例,Ⅲ级18例,Ⅳ级23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Ⅲ级)99例,次全切除23例;全切除率为81.2%。术后3个月随访,首发症状(视力下降及头疼等)改善率为81%;术后6个月首发症状改善率为89%。1例肿瘤全切术后复发(因再次视力下降入院)。术后死亡2例。结论对于鞍区脑膜瘤,仔细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以有效地提高显微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疗效
下载PDF
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9期128-129,共2页
目的对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鞍区脑膜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方法。结果鞍区脑膜瘤的首... 目的对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鞍区脑膜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方法。结果鞍区脑膜瘤的首发症状一般为视力下降、头痛头晕、癫痫发作、精神障碍等,鞍上型脑膜瘤视力下降、视野受损概率均比鞍旁型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65例患者中,38例实施翼点入路手术,27例行单侧额下入路手术,两种手术全切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相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鞍上型脑膜瘤与鞍旁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治疗时,翼点入路手术与单侧额下入路手术都能够将肿瘤暴露出来,在具体的治疗中,临床上应该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手术入路进行确定,以实现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鞍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永平 祝日杰 +1 位作者 黄建军 仝海波 《实用医技杂志》 2014年第1期65-66,共2页
颅内鞍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手术是治疗此区肿瘤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但由于鞍区固有的解剖特点使该区肿瘤的切除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鞍区脑膜瘤31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显微外科治疗 经翼点入路 颅内肿 显微神经外科 手术治疗 好发部位 解剖特点
下载PDF
不同入路切除鞍区脑膜瘤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金安 白西民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9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显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83例鞍区脑膜瘤患者分为翼点入路组27例,额下入路组30例以及纵裂入路组26例。对3组患者肿瘤切除效果、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区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显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83例鞍区脑膜瘤患者分为翼点入路组27例,额下入路组30例以及纵裂入路组26例。对3组患者肿瘤切除效果、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翼点入路组、额下入路组及纵裂入路组肿瘤切除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90.00%及92.31%,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第7天GC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较手术前1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纵裂入路组GCS评分明显高于翼点入路组及额下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翼点入路组、额下入路组及纵裂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2%、23.33%及7.69%,纵裂入路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纵裂入路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高于翼点入路组及额下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裂入路切除鞍区脑膜瘤具有最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患者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脑膜瘤 翼点入路 额下入路 纵裂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