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及颅内出血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0例早产儿纳入早产儿组,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根据是否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同期选择足月健康新生儿2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及颅内出血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0例早产儿纳入早产儿组,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根据是否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同期选择足月健康新生儿2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颅内出血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出现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PT、APTT、DD、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且早期早产儿组较晚期早产儿组更为显著(P<0.05)。出血组早产儿5 min Apgar评分、胎龄、出生体质量、FIB低于未出血组,胎内窘迫、PS治疗、机械通气占比、PT、APTT高于未出血组(P<0.05)。胎内窘迫、PS治疗、机械通气占比、PT、APTT、5 min Apgar评分、胎龄、出生体质量、FIB均为颅内出血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其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较多,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信息,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8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对纳入模型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20项研究,共30个预测模型。纳入模型ROC曲线的AUC值范围为0.42~0.94。24个(80%)预测模型的整体预测性能较好,模型对不同结局的定义和算法的区分度有明显差异。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NIHSS评分、年龄、梗死的影像学征象或评分、血糖、收缩压和抗血小板药物。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呈现出建模算法多样化、模型性能更佳化、预测因素多元化等特点,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校准模型。此外,应更加关注模型的更新与外部验证,提高其外推性及临床效用,从而发挥模型更大的临床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及颅内出血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0例早产儿纳入早产儿组,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根据是否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同期选择足月健康新生儿2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颅内出血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出现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PT、APTT、DD、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且早期早产儿组较晚期早产儿组更为显著(P<0.05)。出血组早产儿5 min Apgar评分、胎龄、出生体质量、FIB低于未出血组,胎内窘迫、PS治疗、机械通气占比、PT、APTT高于未出血组(P<0.05)。胎内窘迫、PS治疗、机械通气占比、PT、APTT、5 min Apgar评分、胎龄、出生体质量、FIB均为颅内出血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其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较多,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信息,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8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对纳入模型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20项研究,共30个预测模型。纳入模型ROC曲线的AUC值范围为0.42~0.94。24个(80%)预测模型的整体预测性能较好,模型对不同结局的定义和算法的区分度有明显差异。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NIHSS评分、年龄、梗死的影像学征象或评分、血糖、收缩压和抗血小板药物。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呈现出建模算法多样化、模型性能更佳化、预测因素多元化等特点,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校准模型。此外,应更加关注模型的更新与外部验证,提高其外推性及临床效用,从而发挥模型更大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