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定量脑电图特征
1
作者 欧亚 张萍淑 +4 位作者 元小冬 张丽丽 闫翠萍 李保珠 任勇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711-1717,共7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定量脑电图特征。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诊治的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30d后的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随访结...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定量脑电图特征。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诊治的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30d后的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mRS≤2分)、预后不良组(mRS3~6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qEEG监测指标〔左、右侧前额区(Fp1、Fp2)、额区(F3、F4)、中央区(C3、C4)、顶区(P3、P4)、枕区(O1、O2)、前颞区(F7、F8)、中颞区(T3、T4)、后颞区(T5、T6)的α、θ、δ、β脑波功率值。结果:高血压性颅内出血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血压性颅内出血预后不良组10-20导联中Fp2、F4、C4、P4、F7-8、T4导联δ脑波功率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10-20导联中Fp1-2、F3、C3、P4、O1、F7、T3导联θ脑波功率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10-20导联中Fp1-2、F3-4、C3-4、P3-4、O1、F7-8、T4、全脑平均慢波指数功率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颅内出血预后不良患者,定量电脑图δ、θ、全脑平均慢波指数功率值呈明显增高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脑电图 高血压性颅内出血 出血 预后 特征
下载PDF
MR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郭群 吴含 +3 位作者 陆小妍 郭静丽 高伟 张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MR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后颅内出血(ICH)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VT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收集这些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DWI-PWI不匹配(DPM)的体积以及其他临床相... 目的探讨MR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后颅内出血(ICH)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VT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收集这些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DWI-PWI不匹配(DPM)的体积以及其他临床相关数据,ICH由非增强CT评估。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ICH。结果接受EVT后,ICH的患者空腹血糖[(11.96±1.93)mg/L与(13.26±1.73)mg/L]、HbA1c[(5.73±0.42)%与(6.21±0.49)%]、DWI梗死体积(51.23±41.32 ml与29.61±32.26ml)显著大于无ICH的患者(t=-7.693,P<0.001;t=6.135,P<0.001;t=-2.531,P=0.016)。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糖[OR(95%CI):1.312(1.145~1.417),P<0.001]、HbA1c[OR(95%CI):38.847(7.216~201.753),P<0.001]以及DWI梗死体积[OR(95%CI):1.021(1.004~1.034),P=0.016]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EVT术后ICH独立的预测因子。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行EVT治疗后,通过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HbA1c和DWI梗死体积能够预测ICH的发生风险,从而对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颅内出血
下载PDF
血糖间隙对药物保守治疗脑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赵蕾 魏岚 费晓璐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糖间隙对药物保守治疗脑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13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分为发生组(33例)和未... 目的 探讨血糖间隙对药物保守治疗脑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13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分为发生组(33例)和未发生组(100例),收集两组临床相关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糖间隙对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的年龄、饮酒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及血糖间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75岁、饮酒史、NIHSS评分、伴有高血压、血糖间隙均为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糖间隙对脑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98)。结论 血糖间隙是脑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对脑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药物保守治疗 症状性颅内出血 血糖间隙
下载PDF
早期CT对外伤性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4
作者 顾伟光 钱林清 李义昌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探索早期CT对外伤性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39例头部外伤且昏迷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早期CT及后期诊疗的影像学[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及病历资料,明确患者CT征象上是否存在脑出血、出血部位及出血量,进... 目的探索早期CT对外伤性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39例头部外伤且昏迷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早期CT及后期诊疗的影像学[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及病历资料,明确患者CT征象上是否存在脑出血、出血部位及出血量,进一步调取后续资料明确实际颅脑损伤情况。对比早期CT检查与后期明确出血患者在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上的差异。结果239例头部外伤患者中,后期经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等方式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188例(78.66%),无脑出血51例(21.34%);早期CT检出准确167例(69.87%),漏诊21例(8.79%),误诊18例(7.53%),早期CT对外伤性颅内出血的诊断灵敏度为88.83%,特异度为64.71%,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95%置信区间=(0.685,0.851),P<0.001];早期CT对基底节[(18.32±3.85)ml]及脑室区[(18.44±4.02)ml]的出血量评估较后期明确的实际出血量[(34.23±5.94)、(27.31±4.92)ml]明显偏低(P<0.05)。结论早期CT对于外伤性颅内出血具有良好的检出价值,但某些部位的脑出血仍需进一步完善头颅MRI或手术探查才能完善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颅内出血 早期CT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比较及颅内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肖娜娜 闫学爽 +3 位作者 张彩宁 王丹 陈源 李娅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46-448,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及颅内出血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0例早产儿纳入早产儿组,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根据是否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同期选择足月健康新生儿2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及颅内出血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0例早产儿纳入早产儿组,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根据是否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同期选择足月健康新生儿2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颅内出血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出现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PT、APTT、DD、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且早期早产儿组较晚期早产儿组更为显著(P<0.05)。出血组早产儿5 min Apgar评分、胎龄、出生体质量、FIB低于未出血组,胎内窘迫、PS治疗、机械通气占比、PT、APTT高于未出血组(P<0.05)。胎内窘迫、PS治疗、机械通气占比、PT、APTT、5 min Apgar评分、胎龄、出生体质量、FIB均为颅内出血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其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较多,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龄 早产儿 凝血功能 颅内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TEG参数HbA1c联合梗死体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徐艳丽 卢才磊 张晓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治疗后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84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发生和未发生颅...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治疗后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84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发生和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临床资料、TEG参数、HbA1c及DWI梗死体积等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G参数、HbA1c联合DWI梗死体积预测颅内出血的应用价值。结果184例患者中,发生颅内出血43例,颅内出血发生率为23.37%。发生颅内出血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bA1c、D-二聚体(D-D)和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P<0.01)。发生颅内出血患者R值(凝血反应时间)、K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DWI梗死体积大于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而Angle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MA值(最大血块强度)、CI值(凝血指数)小于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值、DWI梗死体积、HbA1c是AIS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P<0.01)。R值、DWI梗死体积、HbA1c三项指标联合预测颅内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70%和65.20%。结论TEG参数、HbA1c联合DWI梗死体积在预测AIS患者治疗后颅内出血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出血 血栓弹力图 糖化血红蛋白 梗死体积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疑阿替普酶致颅内出血并癫痫1例
7
作者 田鹤 杨同聚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4期35-36,共2页
阿替普酶属于纤溶酶原激活物,常用于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疑阿替普酶致颅内出血并癫痫1例,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1.1一般资料患者男,60岁,因“右侧上肢麻木无力2 h”于2022年11月14日14:00入我院急诊。既往体健,否认有高... 阿替普酶属于纤溶酶原激活物,常用于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疑阿替普酶致颅内出血并癫痫1例,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1.1一般资料患者男,60岁,因“右侧上肢麻木无力2 h”于2022年11月14日14:00入我院急诊。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否认服用抗凝药物。查体:体温36.2℃,脉搏10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71/105 mmHg。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言语流利,构音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颅内出血 癫痫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改进V-Net的颅内出血病灶分割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睿 周长才 宋宇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针对颅内出血病灶分割不精确问题提出一种改进V-Net算法。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去替换普通卷积,加快模型训练速度。在编码器和解码器中分别加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和混合注意力机制。通过引入SE模块和CBAM模块,强化原始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以及... 针对颅内出血病灶分割不精确问题提出一种改进V-Net算法。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去替换普通卷积,加快模型训练速度。在编码器和解码器中分别加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和混合注意力机制。通过引入SE模块和CBAM模块,强化原始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以及自适应调整特征图中不同通道之间的权重,提高模型的性能表现。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V-Net分割评价指标DSC达到0.732,比原始V-Net提升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V-Net模型 深度可分离卷积 颅内出血
下载PDF
脑白质病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关系
9
作者 王笑寒 潘燕 +1 位作者 张小林 张向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09-214,共6页
目的分析脑白质病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资料。根据磁共振成像,参考改良LA分级量表(age-related wh... 目的分析脑白质病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资料。根据磁共振成像,参考改良LA分级量表(age-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ARWMC)对脑白质病变进行量化评分。静脉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后24h内复查头颅CT,根据是否发生sICH转化分为sICH组(n=29)与非sICH组(n=371)。比较两组脑白质ARWMC评分及病变体积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溶栓后发生sICH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脑白质ARWMC评分及病变体积对病人溶栓后发生sICH的预测效能。结果400例病人静脉溶栓后sICH发生率为7.25%(29/400)。sICH组糖尿病史占比、NIHSS评分、大动脉粥样硬化占比、纤维蛋白原水平、ARWMC评分及脑白质病变体积均大于非sICH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ARWMC评分、脑白质病变体积及两者联合预测病人发生sICH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825、0.861、0.938。结论脑白质病变评分及体积,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后sICH有关,可作为其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急性 脑白质病变 静脉溶栓 症状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颅内出血性病变的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建军 杨军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4期351-353,F0002,共4页
颅内出血性病变是指颅内发生出血或血肿形成而发生的病变,或者为原有病变的出血性卒中改变。一般可分为自发性颅内出血和外伤性颅内出血两大部分。自发性颅内出血有血管畸形破裂后出血或血肿形成、高血压脑出血、肿瘤卒中以及一些原因... 颅内出血性病变是指颅内发生出血或血肿形成而发生的病变,或者为原有病变的出血性卒中改变。一般可分为自发性颅内出血和外伤性颅内出血两大部分。自发性颅内出血有血管畸形破裂后出血或血肿形成、高血压脑出血、肿瘤卒中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颅内出血。外伤性颅内出血是指有明确外伤史,外伤本身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性出血表现。由于出血原因不同,出血的危害性和后果是不同的,所以在临床治疗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自发性颅内出血 外伤性颅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 硬膜下出血
下载PDF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伴颅内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代颖 赵宁辉 +2 位作者 王涛 李宗武 吕正超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0-212,共3页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6%~16.0%^([1])。脊柱术后并发椎动脉出血^([2])、颅内血肿等较为少见。术后并发颅内出血发生率为0.4%~1.7%^([3]),其常见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神经功能障碍和癫痫等,...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6%~16.0%^([1])。脊柱术后并发椎动脉出血^([2])、颅内血肿等较为少见。术后并发颅内出血发生率为0.4%~1.7%^([3]),其常见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神经功能障碍和癫痫等,可引起严重后果,症状和严重程度与出血速度和出血量相关^([4-5])。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9年7月23日收治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并发颅内出血患者1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硬膜下积液 颅内出血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早期序贯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对外伤性颅内出血患儿的影响
12
作者 黄霞 张莉 +2 位作者 狄红珍 冯小丹 朱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6期821-827,共7页
目的 探究早期序贯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对外伤性颅内出血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在医院进行外伤性颅内出血治疗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 目的 探究早期序贯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对外伤性颅内出血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在医院进行外伤性颅内出血治疗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营养状态、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患儿实施干预方法前上肢、下肢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序贯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后上肢、下肢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实施干预方法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序贯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实施干预方法前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序贯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后RBP及PAB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实施干预方法前两组患儿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序贯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后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颅内出血患儿实施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联合童趣化互动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神经功能,同时有助于提高患儿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 童趣化互动干预 外伤性颅内出血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与颅内出血发生风险的关系
13
作者 张彩宁 吴萍 +2 位作者 闫学爽 王丹 肖娜娜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10期27-32,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24小时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颅内出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早产儿132例。根据出生时...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24小时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与颅内出血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早产儿132例。根据出生时胎龄分为早期组、晚期组,根据早产儿是否出现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收集早产儿一般资料及24小时内PT、APTT、DD、FIB水平,比较不同胎龄、有/无颅内出血早产儿24小时内PT、APTT、DD、FIB水平,分析影响颅内出血发生危险因素以及PT、APTT、DD、FIB与胎龄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预测颅内出血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早期组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晚期组(t=5.254,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APTT、DD与胎龄为负相关,FIB与胎龄为正相关(r=-0.674、-0.588、-0.509、0.634,P<0.001)。出血组的胎龄、出生体重、FIB低于非出血组,PT、APTT、DD水平均高于非出血组(t=145.99、6.970、2.738、6.003、5.418、13.18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1.406,95%CI:1.135~1.741)、出生体重(OR=1.436,95%CI:1.051~1.961)、FIB(OR=1.593,95%CI:1.220~2.080)、PT(OR=1.430,95%CI:1.115~1.834)、APTT(OR=1.319,95%CI:1.071~1.623)、DD(OR=1.658,95%CI:1.075~2.557)为影响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PT、APTT、DD、FIB预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AUC分别为0.750、0.774、0.798、0.884。结论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PT、APTT、DD、FIB水平不同,胎龄、出生体重、PT、APTT、DD及FIB可为临床评估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龄 早产儿 出生24h 凝血功能 颅内出血 发生风险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模型建立
14
作者 刘月娥 陈俊霖 江学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30-336,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01—2022-12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0例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ICH分为sICH组和非sICH... 目的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01—2022-12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0例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ICH分为sICH组和非sICH组。收集AIS-LVO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并建立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预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价值。结果320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发生率为24.06%(77/320)。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心源性栓塞型、基线收缩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基线血糖、基线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基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基线血尿酸为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源性栓塞型、基线NIHSS评分增加、基线HbA1c升高、基线NLR增加为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ASPECTS评分增加、基线血尿酸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模型方程:y=-4.246+0.674×心源性栓塞型+0.095×基线NIHSS评分-0.372×基线ASPECTS评分+0.852×基线HbA1c+0.295×基线NLR-0.008×基线血尿酸,经Hosmer-Lemeshow检验,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06、89.61%、79.01%。结论心源性栓塞型、基线NIHSS评分、基线ASPECTS评分、基线HbA1c、基线NLR、基线血尿酸为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风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对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症状性颅内出血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颅内出血分型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严浩宁 罗海彦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345-350,共6页
再灌注损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颅内出血或脑水肿。本文综述了再灌注损伤后颅内出血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预后影响因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再灌注损伤后颅内出血可表现为脑... 再灌注损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颅内出血或脑水肿。本文综述了再灌注损伤后颅内出血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预后影响因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再灌注损伤后颅内出血可表现为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影像学检查可提示出血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目前针对再灌注损伤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严格筛选溶栓适应证,控制溶栓后血压,辅以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总体而言,再灌注损伤后出血的危害严重,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再灌注损伤 颅内出血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颅内出血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分析及预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国军 王刚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401-404,408,共5页
目的 分析颅内出血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出血后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颅内出血后未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分... 目的 分析颅内出血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出血后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颅内出血后未发生VTE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及检查资料,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TE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ROC曲线效能分析,最终建立预警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D-二聚体、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颅内出血后发生VTE与脱水剂使用、卧床时间、骨盆或下肢骨折、肌力大小、中心静脉置管、下肢肌张力增高、手术及心脑血管病史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5.417,95%CI:1.234~23.775)、D-二聚体(OR=10.402,95%CI:2.081~52.001)、肌力≤3级(OR=5.426,95%CI:1.314~24.083)、骨盆或下肢骨折(OR=6.901,95%CI:1.090~43.672)、中心静脉置管(OR=4.489,95%CI:1.024~20.554)、心脑血管病史(OR=5.165,95%CI:1.020~26.166)是颅内出血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各OR值取整后建立预警模型,该模型总评分为36分,进行ROC曲线效能分析后发现评分>14分时为高风险。结论 该颅内出血后VTE预警模型预测准确性较好,对于高风险评分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能降低VTE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静脉血栓栓塞 高危因素 预警模型 ROC曲线
下载PDF
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CAG术中并发急性颅内出血的护理
17
作者 杨晓洋 陈素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9期97-100,共4页
总结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并发急性颅内出血的护理。护理要点:组织全院多学科联合会诊,制订最佳治疗护理方案;给予精细化液体管理、凝血功能监测、预防再出血的观察与护理、纤支镜吸痰等肺部管理。经过精心的治疗与... 总结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并发急性颅内出血的护理。护理要点:组织全院多学科联合会诊,制订最佳治疗护理方案;给予精细化液体管理、凝血功能监测、预防再出血的观察与护理、纤支镜吸痰等肺部管理。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术后22 d患者转至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并发症 颅内出血 护理
下载PDF
预警机制联合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干预效果分析
18
作者 惠安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6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预警机制联合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出血新生儿进行前瞻性分析,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预警机制联合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出血新生儿进行前瞻性分析,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预警机制联合鸟巢式护理,分别在护理前与护理1个月后采取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价患儿发育情况,应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BNA)评价患儿行为神经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风险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MDI、PD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行为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应、一般情况相关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行为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应、一般情况相关NBN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警机制联合鸟巢式护理可辅助改善颅内出血新生儿发育水平,改善患儿行为神经功能情况,降低患儿并发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机制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 颅内出血 并发症 风险事件
下载PDF
不同角度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颅内出血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9
作者 戴雪凤 朱昂昂 +3 位作者 谢婷婷 熊玉红 孟伦 陈名武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不同角度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颅内出血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2023年5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新生儿科的146例早产儿(胎龄<32周)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不同角度注入肺表面活... 目的不同角度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颅内出血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2023年5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新生儿科的146例早产儿(胎龄<32周)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不同角度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组,即0°组(34例)、30°组(36例)、45°组(38例)、60°组(38例),分析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和结局的差异。结果60°组给药后的氧合指数低于其他3组,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间、用氧时间短于其他3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P<0.05)。60°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0°组(P<0.05)。60°组治愈率高于0°组和30°组(P<0.05)。结论60°角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疗效高于其他角度,且能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颅内出血 角度 疗效 早产儿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20
作者 杨嘉欣 何春渝 +2 位作者 刘蕾 陈文博 谢艳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信息,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8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对纳入模型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20项研究,共30个预测模型。纳入模型ROC曲线的AUC值范围为0.42~0.94。24个(80%)预测模型的整体预测性能较好,模型对不同结局的定义和算法的区分度有明显差异。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NIHSS评分、年龄、梗死的影像学征象或评分、血糖、收缩压和抗血小板药物。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呈现出建模算法多样化、模型性能更佳化、预测因素多元化等特点,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校准模型。此外,应更加关注模型的更新与外部验证,提高其外推性及临床效用,从而发挥模型更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症状性颅内出血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