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机制及治疗进展
1
作者 王怡 陆登峰 +2 位作者 王世鑫 刘广杰 孙晓欧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72-576,共5页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IUA)的检出率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远高于健康正常人群,当二者合并出现时优先治疗何种疾病是治疗的要点与难点所在。本文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易于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可能机制及危险因素做一综述,同时对AIS合并IUA患...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IUA)的检出率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远高于健康正常人群,当二者合并出现时优先治疗何种疾病是治疗的要点与难点所在。本文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易于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可能机制及危险因素做一综述,同时对AIS合并IUA患者的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整理,以期为后续临床工作中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使其从后续可能的治疗措施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危险因素 破裂风险 治疗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继发非动脉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熊朝鹏 胡火军 汪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96-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继发非动脉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7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非动脉瘤性颅内出血7例;其中6例出血位于动...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继发非动脉瘤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7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非动脉瘤性颅内出血7例;其中6例出血位于动脉瘤同侧、1例对侧;3例行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3例保守治疗,1例行神经导航下血肿清除术;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3例,3~5分3例,死亡1例。与未发生出血病人相比,出血病人术前收缩压和术前血栓弹力图检测ADP抑制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非动脉瘤性颅内出血是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少见并发症,术后控制好血压、术前ADP抑制率较高病人谨慎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术 动脉瘤颅内出血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及治疗策略制定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中 王紫兰 +6 位作者 陈周青 顾枫 马超 尤万春 王建 孙晓欧 朱昀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63-668,674,共7页
目的研究人工智能(AI)诊疗系统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破裂风险评估,以及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共29个动脉瘤)采用颅内动脉瘤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进行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并根据评... 目的研究人工智能(AI)诊疗系统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破裂风险评估,以及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共29个动脉瘤)采用颅内动脉瘤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进行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用相应治疗策略。在患者出院及术后3个月时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判预后。结果本组患者29个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为低、中、高、极高的分别为6、10、12、1个;其中采用动脉瘤夹闭治疗4个、血管内介入治疗5个、血管搭桥术1个、保守治疗19个。所有患者出院时mRS评分均≤3分;术后30 d随访时,23例患者(88.5%)mRS评分≤3分。结论人工智能诊疗系统评估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可辅助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人工智能 破裂风险 个体化治疗疗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43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金鹏 曹毅 +3 位作者 赵宁辉 张明 廉坤 赵迁浩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6-98,113,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43例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患者,17例未行任何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6例行手术治疗者作为病例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预后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对照组的破裂率;病例组及其对...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43例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患者,17例未行任何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6例行手术治疗者作为病例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预后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对照组的破裂率;病例组及其对照组的残疾率、死亡率.结果在调查期内17例对照组的年破裂率为9.5%,病死率为9.5%,且破裂率、病死率可能随时间延长增加;26例病例组病死率为6.90%,残疾率为6.90%.结论对于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应早期外科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夹闭 栓塞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效果评价(附207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建军 赵继宗 +4 位作者 王硕 赵元立 张东 孟国路 韩小弟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目的 探讨未经历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2 0 7例未经历SAH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 ,4 4例未行任何手术治疗者作为Ⅰ组 ,16 3例行手术治疗者作为Ⅱ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出院后对其行横断... 目的 探讨未经历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2 0 7例未经历SAH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 ,4 4例未行任何手术治疗者作为Ⅰ组 ,16 3例行手术治疗者作为Ⅱ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出院后对其行横断面随访调查。结果 随访 12 5例 (6 0 .4 % )患者。Ⅰ组 2 6例 ,男、女各 13例 ,平均 4 6 .0 6岁 ,随访平均 4 .0 2病人年 (brn) ;Ⅱ组 99例 ,男 5 0例 ,女 4 9例 ,平均 4 6 .70岁 ,随访平均 4 .87brn。Ⅰ组 5例在出院后 (平均 1.2 2年 )发生动脉瘤破裂而死亡 ,破裂率 4 .79人 / 10 0brn。Ⅱ组 6例在出院后平均 2 .37年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 ,破裂率 1.2 5人 / 10 0brn。结论 对于未经受SAH的颅内动脉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手术效果 评价 治疗
下载PDF
HR-MRI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风险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雪芳 邢英瀛 +2 位作者 程曼 潘燕 张小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2期45-47,60,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HRMRI)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发生破裂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将我院58例经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R-MRI检查且有完整HR-MRI多序列管壁成像资料,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HRMRI)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发生破裂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将我院58例经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R-MRI检查且有完整HR-MRI多序列管壁成像资料,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IA组和UIA组,根据HR-MRI成像资料判断瘤壁强化与否将其分为瘤壁强化组和瘤壁未强化组,分析破裂IA组和UIA组动脉瘤形态学特征以及瘤壁强化组和瘤壁未强化组动脉瘤形态学特征,探讨HR-MRI对UIA发生破裂的风险评估价值。结果破裂IA组动脉瘤强化率显著高于UIA组(P<0.05),破裂IA组各形态学特征与UI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壁强化组动脉瘤分布位置、瘤体长度、宽颈动脉瘤、AR与瘤壁未强化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囊、SR与瘤壁未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I成像结果显示UIA破裂风险与瘤壁强化具有相关性,而影响瘤壁强化的因素包括子囊和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比较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申哲 杨晋生 +1 位作者 李涛 范波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8年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所有临床对照研究。两名研究员分别纳入研究、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并应用Rev Man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最终纳入21...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8年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所有临床对照研究。两名研究员分别纳入研究、提取数据、质量评价并应用Rev Man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病例数10911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手术夹闭组动脉瘤闭塞率为88.2%,平均住院时间7.7天,均高于介入栓塞组的65.3%和4.1天,P<0.05。介入组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为0.61%和2.1%,均低于手术组的1.27%和4.7%,P<0.05。介入组患者的1年期死亡率和致残率(2.5%、2.5%)均与手术组(2.2%、1.8%)无明显差异,P>0.05。漏斗图未发现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介入栓塞相比于手术夹闭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发生率。但是动脉瘤的闭塞率较低,1年期预后与手术夹闭无明显差异。据此推测手术夹闭患者的长期预后可能要好于介入栓塞,手术夹闭更适合于年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手术夹闭 介入栓塞 META分析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伟 马永迁 +1 位作者 于金录 罗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85-188,192,共5页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aneurysms,UIAs)是指没有破裂史或者与以前出血没有关系的动脉瘤,包括偶然发现的动脉瘤、多发动脉瘤中未破裂的动脉瘤,以及有临床症状但没有出血的动脉瘤^[1]。国外尸检报告显示,颅内动...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aneurysms,UIAs)是指没有破裂史或者与以前出血没有关系的动脉瘤,包括偶然发现的动脉瘤、多发动脉瘤中未破裂的动脉瘤,以及有临床症状但没有出血的动脉瘤^[1]。国外尸检报告显示,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多数人无临床症状^[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手术方式对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婷 潘银河 +2 位作者 应雪琴 张超 王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7年第11期18-20,38,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并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11例U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者归为夹闭组(n=24),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者归为介入...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并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11例U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者归为夹闭组(n=24),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者归为介入组(n=87)。分析2组不同临床特征,比较2组GO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2组患者GOS评分、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住院时间少于夹闭组[(10.300±5.023)d比(16.250±6.955)d,P<0.05]。结论手术夹闭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一致,且住院费用相当,介入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手术夹闭 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志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辅助...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可显著提高动脉瘤栓塞程度,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 栓塞 预后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宝新 荆国杰 《医学综述》 2011年第5期732-734,共3页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具有"三高征":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儿童及青年发病较少,主要以40~60岁多见。另外,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且绝经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绝经前女性。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具有"三高征":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儿童及青年发病较少,主要以40~60岁多见。另外,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且绝经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绝经前女性。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有不良习惯(包括吸烟、酗酒)、动脉瘤直径的大小、前循环动脉瘤、日本和芬兰血统、有动脉瘤破裂的家族史以及存在基因缺陷的遗传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破裂风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类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志强 闫贵国 +1 位作者 郭百海 李伟海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6年第9期86-88,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间7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确诊患者,根据瘤体大小分为小型组(30例)和中大型组(40例)。两组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间7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确诊患者,根据瘤体大小分为小型组(30例)和中大型组(40例)。两组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小型组的完全栓塞率(100.00%)高于中大型组的完全栓塞率(85.00%),P<0.01;小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中大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0.00%),P<0.05;小型组的复发率(10.00%)低于中大型组的复发率(40.00%),P<0.05;小型组的GOS评分(1.2±0.4)分显著优于中大型组的GOS评分(2.3±0.8)分,P<0.01。结论相较于中大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小型瘤更适用于介入栓塞治疗,完全栓塞效果更佳,并发症少,低复发,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介入栓塞治疗 效果观察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瘤壁成像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
13
作者 赖湘 张文波 +2 位作者 叶敏 范伟雄 刘晓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4期103-106,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高分辨磁共振瘤壁成像(HR-VWI)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中的应用。方法将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拟行开颅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的UIA患者39例纳入研究。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HR-VWI检查,分析病变部位... 目的研究高分辨磁共振瘤壁成像(HR-VWI)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中的应用。方法将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拟行开颅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的UIA患者39例纳入研究。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HR-VWI检查,分析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瘤高与颈宽比(AR)、子囊、瘤壁强化情况。对所有受试者临床症状进行破裂风险评估,并根据症状分为高破裂风险组10例和低破裂风险组29例。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各项基线资料并进行对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UIA患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高破裂风险组高血压及头痛例数占比均明显高于低破裂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破裂风险组病灶大小及子囊、瘤壁强化例数占比均高于低破裂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高血压、头痛、病灶大小、瘤壁强化均是UIA患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HR-VWI应用于UIA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且可为动脉瘤破裂提供一定的辅助预测作用,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高分辨磁共振 瘤壁成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策略
14
作者 李鑫 赵元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4期283-286,共4页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创脑血管成像技术如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广泛应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intracranial unruptured aneurysm)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相应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创脑血管成像技术如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广泛应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intracranial unruptured aneurysm)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相应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针对这一问题有诸多文献报道,但尚未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治疗策略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术后微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樵凡原 徐睿 +1 位作者 张晓冬 朱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介入术后微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行介入治疗的110例UIA患者临床资料。术后3 d内患者接受头部MRI检查,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有无急性微缺血病变分为DWI阳性组和DWI阴性组,比较...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介入术后微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行介入治疗的110例UIA患者临床资料。术后3 d内患者接受头部MRI检查,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有无急性微缺血病变分为DWI阳性组和DWI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微缺血发生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发生微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UIA患者中有56例(50.9%)出现微缺血病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瘤体直径大、氯吡格雷抵抗和支架辅助栓塞患者术后微缺血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OR=2.909,P=0.015,95%CI=1.233~6.862)、瘤体直径大(OR=2.590,P=0.033,95%CI=1.078~6.222)、氯吡格雷抵抗(OR=4.369,P=0.010,95%CI=1.419~13.456)和支架辅助栓塞(OR=3.474,P=0.045,95%CI=1.029~11.724)为微缺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UIA介入术后微缺血发生率高,有高血压史、瘤体直径大、氯吡格雷抵抗和支架辅助栓塞患者发生率更高。应重视具有危险因素患者,予以针对性治疗,可能会降低微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弥散加权成像 微缺血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薪廷 徐静 +7 位作者 陈国杰 王文艳 赵红红 杨杰 张晓慧 尚杰雄 董志永 宋彩霞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2期3405-34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57例,其中45例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作为合并组;412例未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作为未合并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未破裂动脉瘤特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57例,其中45例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作为合并组;412例未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作为未合并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未破裂动脉瘤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2组性别比、平均年龄、平均BMI、卒中家族史、高血压病、吸烟史及血清FBG、TC、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见性别、平均年龄、平均BMI、卒中家族史、高血压病、吸烟史与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密切相关(P<0.05)。女性、年龄增大、BMI增大、有卒中家族史、有高血压病、吸烟史是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高危因素(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好组动脉瘤瘤颈大小、直径及规则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见瘤颈大小、规则程度与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密切相关(P<0.05)。瘤颈大、不规则是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女性、年龄和BMI增大、有卒中家族史、有高血压病、吸烟史是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高危因素,瘤颈大小和形状规则程度与合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术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鹏飞 王伟 +3 位作者 邹亮 李双 崔朋玉 孙世昊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3期2129-2131,219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UI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术后12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IA术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189例UIA患者术后发生癫...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UI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术后12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IA术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189例UIA患者术后发生癫痫17例,术前发作癫痫、动脉瘤最大直径≥15mm是术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OR=2.999、3.547,均P<0.05)。结论术前发作癫痫、动脉瘤最大直径≥15mm与UIA术后癫痫发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癫痫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术后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夏鹏飞 王伟 +2 位作者 高旭婷 崔朋玉 孙世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经血管介入栓塞术后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收治的UIA患者274例根据介入栓塞术后有无新发脑梗死或有无神经功能障碍分为无脑缺血性损伤组165例和有脑缺血性...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经血管介入栓塞术后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收治的UIA患者274例根据介入栓塞术后有无新发脑梗死或有无神经功能障碍分为无脑缺血性损伤组165例和有脑缺血性损伤组109例,回顾性分析这2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UIA介入栓塞术后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UIA介入术后脑缺血性损伤患者有109例,占40%,其中34%的患者有明确的脑梗死灶(92例),6%的患者为单纯神经功能障碍(17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脑缺血性损伤组和有脑缺血性损伤组患者年龄(OR=2.547,95%CI=1.388~4.676,P=0.003)、高血压病史(OR=2.525,95%CI=1.307~4.881,P=0.006)、糖尿病史(OR=1.972,95%CI=1.050~3.701,P=0.035)、脑卒中病史(OR=9.325,95%CI=3.564~24.396,P<0.001)、脑动脉斑块粥样硬化(OR=3.680,95%CI=1.523~8.891,P=0.004)、术中血栓(OR=17.031,95%CI=4.042~71.756,P<0.001)及手术时间长短(OR=4.097,95%CI=2.126~7.89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UIA介入栓塞术后形成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脑卒中病史、脑动脉斑块粥样硬化、术中血栓及手术时间长短是UIA介入术后微小脑梗死灶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脑缺血性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当今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PengRocChen KaiFrerichs +1 位作者 RobertSpetzler 刘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60-164,共5页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神经外科 肿瘤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小型与大中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秋记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8期22-2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小型与大中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50例... 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小型与大中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50例大中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价手术疗效,收集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并行组间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恢复良好、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栓塞率低于对照组,非完全栓塞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预后指标重度残疾率、复发率高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大中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疗效及预后较小型动脉瘤差,对于临床因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疾病等因素不符合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大中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应谨慎选择介入栓塞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中大型动脉瘤 小型动脉瘤 临床疗效 栓塞程度 预后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