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位于颈动脉分叉处,是来源于颈动脉体的罕见肿瘤,约占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60%~70%[1]。CBT在高原地区发病率较高,目前认为可能与慢性缺氧有关。手术切除是CBT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肿瘤血供丰富,与颈...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位于颈动脉分叉处,是来源于颈动脉体的罕见肿瘤,约占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60%~70%[1]。CBT在高原地区发病率较高,目前认为可能与慢性缺氧有关。手术切除是CBT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肿瘤血供丰富,与颈部血管和颅神经关系密切,手术难度和风险均较高,术后颅神经损伤率25%~40%,死亡率2.5%,脑梗死发生率3.5%[2]。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内较早开展CBT诊治的单位之一,目前已手术治疗600余例CBT,术后永久神经损伤率8.6%,脑梗死发生率0.8%,无死亡病例[3]。国内对CBT治疗较多的中心报道的CBT治疗效果与国际水平接近[1,4]。展开更多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罕见的头颈部化学感受器肿瘤,发源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紧邻或包绕颈动脉,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由于CBT病变位置特殊,结构复杂,瘤体血运丰富,手术切除难度大,风险...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罕见的头颈部化学感受器肿瘤,发源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紧邻或包绕颈动脉,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由于CBT病变位置特殊,结构复杂,瘤体血运丰富,手术切除难度大,风险高,可能出现偏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2]。本文旨在探讨手术治疗CBT的技术细节及其近期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展开更多
病例男,39岁,2月体质量减轻10 kg就诊,伴阵发性头痛头晕,无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既往史:8年前行左侧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部分切除术。查体:左侧颈部无痛性实性包块,上缘达乳突水平,不易推动...病例男,39岁,2月体质量减轻10 kg就诊,伴阵发性头痛头晕,无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既往史:8年前行左侧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部分切除术。查体:左侧颈部无痛性实性包块,上缘达乳突水平,不易推动。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无明显异常。颈动脉超声:左侧颈部不均质低回声,包绕左侧颈内、颈外动脉,考虑CBT复发(图1)。展开更多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颈部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属于副神经节瘤的一种,主要表现出良性肿瘤的特征[1]。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CBT的首选方案[2]。由于CBT血供丰富,与颈部颅神经、颈动脉关系密切,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并发症...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颈部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属于副神经节瘤的一种,主要表现出良性肿瘤的特征[1]。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CBT的首选方案[2]。由于CBT血供丰富,与颈部颅神经、颈动脉关系密切,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规范的围术期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尚无CBT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规范。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内血管外科医护专家,共同撰写《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旨在为CBT切除术围术期规范化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源自颈动脉分叉化学感受器的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占头颈部肿瘤的0.5%,好发年龄20~60岁,男女比例1∶1.87[1]。颈动脉体是人体最大的副神经节,可通过监测血液PaCO_(2)、PaO_(2)和pH...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源自颈动脉分叉化学感受器的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占头颈部肿瘤的0.5%,好发年龄20~60岁,男女比例1∶1.87[1]。颈动脉体是人体最大的副神经节,可通过监测血液PaCO_(2)、PaO_(2)和pH值起到调控呼吸、心率及血压的作用,故CBT又称化学感受器瘤。CBT病人常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呈现膨胀性生长,压迫临近组织引起相关症状[2]:如疼痛、头晕、耳鸣、声嘶、吞咽及呼吸困难等,少数功能性CBT由于肿瘤组织可分泌组胺、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分泌物,引起高血压、心悸、心动过速等相关症状[3]。部分CBT还具有侵蚀性,随着瘤体增大,包饶、侵袭周围血管、神经,增加外科治疗难度[4]。外科手术是治疗CBT的首选方法,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和我们的经验[5],探讨CBT外科诊疗理念更新和技术进展。展开更多
文摘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位于颈动脉分叉处,是来源于颈动脉体的罕见肿瘤,约占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60%~70%[1]。CBT在高原地区发病率较高,目前认为可能与慢性缺氧有关。手术切除是CBT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肿瘤血供丰富,与颈部血管和颅神经关系密切,手术难度和风险均较高,术后颅神经损伤率25%~40%,死亡率2.5%,脑梗死发生率3.5%[2]。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内较早开展CBT诊治的单位之一,目前已手术治疗600余例CBT,术后永久神经损伤率8.6%,脑梗死发生率0.8%,无死亡病例[3]。国内对CBT治疗较多的中心报道的CBT治疗效果与国际水平接近[1,4]。
文摘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罕见的头颈部化学感受器肿瘤,发源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紧邻或包绕颈动脉,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由于CBT病变位置特殊,结构复杂,瘤体血运丰富,手术切除难度大,风险高,可能出现偏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2]。本文旨在探讨手术治疗CBT的技术细节及其近期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文摘病例男,39岁,2月体质量减轻10 kg就诊,伴阵发性头痛头晕,无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既往史:8年前行左侧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部分切除术。查体:左侧颈部无痛性实性包块,上缘达乳突水平,不易推动。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无明显异常。颈动脉超声:左侧颈部不均质低回声,包绕左侧颈内、颈外动脉,考虑CBT复发(图1)。
文摘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颈部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属于副神经节瘤的一种,主要表现出良性肿瘤的特征[1]。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CBT的首选方案[2]。由于CBT血供丰富,与颈部颅神经、颈动脉关系密切,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规范的围术期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尚无CBT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规范。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内血管外科医护专家,共同撰写《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旨在为CBT切除术围术期规范化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文摘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源自颈动脉分叉化学感受器的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占头颈部肿瘤的0.5%,好发年龄20~60岁,男女比例1∶1.87[1]。颈动脉体是人体最大的副神经节,可通过监测血液PaCO_(2)、PaO_(2)和pH值起到调控呼吸、心率及血压的作用,故CBT又称化学感受器瘤。CBT病人常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呈现膨胀性生长,压迫临近组织引起相关症状[2]:如疼痛、头晕、耳鸣、声嘶、吞咽及呼吸困难等,少数功能性CBT由于肿瘤组织可分泌组胺、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分泌物,引起高血压、心悸、心动过速等相关症状[3]。部分CBT还具有侵蚀性,随着瘤体增大,包饶、侵袭周围血管、神经,增加外科治疗难度[4]。外科手术是治疗CBT的首选方法,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和我们的经验[5],探讨CBT外科诊疗理念更新和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