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CTA和超声在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韩建 陈春美 +1 位作者 徐钐 王小龙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CTA和超声在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就诊的颈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及CTA检查,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判断斑块性质和狭窄情况的准确度,并... 目的:探究颈动脉CTA和超声在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就诊的颈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及CTA检查,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判断斑块性质和狭窄情况的准确度,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80例患者共160条颈动脉,两种方法斑块诊断阳性率均为68.75%,一致性为100%,两种方法对于软斑块及混合斑块性质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钙化斑块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及CTA对于易损斑块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0.00%、36.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于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类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及CTA在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狭窄程度方面互有优势,合理应用两种检测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cta 动脉超声 动脉斑块 动脉狭窄
下载PDF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在颈动脉CTA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夏伟委 薛蕴菁 +2 位作者 刘元芬 江少凡 段青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9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颈动脉CTA的可行性,比较权重50%ASIR重建算法相对于常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4例受检者在能谱CT上行颈动脉CTA检查。采用管电压120k Vp,管电流480m A,320mg I/m L碘佛醇5...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颈动脉CTA的可行性,比较权重50%ASIR重建算法相对于常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4例受检者在能谱CT上行颈动脉CTA检查。采用管电压120k Vp,管电流480m A,320mg I/m L碘佛醇5m L/s团注。将所得原始数据传输至GE AW4.5工作站,行影像重建分析。每组原始数据运用两类重建方法重建,分别获得对应两组数据,A组采用常规FBP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重建分析;B组运用权重50%ASIR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影像重建分析。分别记录两组影像颈部血管各分支CT值,噪声值及背景CT值,计算和比较图像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血管噪声值(11.5±2.38)低于A组(16.70±2.98)(P<0.01);B组CNR(61.14±22.38)高于A组(38.19±11.57)(P<0.01);B组SNR(48.16±18.26)也高于A组(30.03±9.49)(P<0.01)。两组血管CT值和背景CT值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CTA结合权重50%ASIR重建算法不仅可以很好保证影像质量,还能有效降低影像噪声,提高影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动脉cta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 信噪比
下载PDF
颈动脉CTA和超声在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
3
作者 李亚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235-238,共4页
分析颈动脉CTA和超声在动脉斑块与狭窄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以及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5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50例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本组患者实施颈动脉CTA与超声检测,根据本组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的... 分析颈动脉CTA和超声在动脉斑块与狭窄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以及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5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50例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本组患者实施颈动脉CTA与超声检测,根据本组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对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做出评估。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技术在斑块性质检出率情况可以发现,颈动脉CTA明显高于颈动脉超声技术,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斑块类型上的检出率情况,颈动脉CTA技术明显高于颈动脉超声技术,数据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种方法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检出率情况,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颈动脉CTA技术与超声技术均可以有效诊断颈动脉狭窄问题,但是从动脉斑块诊断结果来看,颈动脉CTA技术显著优于超声技术,所以在临床上需要医师正确评估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性,做好鉴别,这样才能取得更满意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 动脉狭窄 颈动脉cta 动脉超声技术
下载PDF
颈动脉CTA与冠脉CTA粥样硬化病变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张志勇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128-129,共2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管腔狭窄程度,从而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变进行临床预测。方法对朔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56例患者颈动脉和冠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56例患者的CTA图像质量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估,将其划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管腔狭窄程度,从而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变进行临床预测。方法对朔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56例患者颈动脉和冠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56例患者的CTA图像质量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估,将其划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对各个组中的冠脉管腔狭窄做t检验。对颈动脉患者进行头颅CT检测,按照其结果划分为脑梗死和无脑梗死。对被划分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患者进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生概率进行了χ2检验。结果脑梗死组的冠脉狭窄程度高于非脑梗死组,两组形成处狭窄程度t检验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从χ2的配对检验中可以发现,TIA的发生概率受到了颈动脉狭窄轻重的影响。然后本文分析静态心电图结果,对比TIA组比无TIA组ST-T段,发现TIA组更高的发生率。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有关。在56例的患者中,TIA组明显比无TIA组的静态心电图ST-T段发生率高,且TIA颈动脉患者在重度狭窄时的发生率要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a 颈动脉cta 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5
作者 康佳 沙晓溪 +1 位作者 康彧 何兰芳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9-12,共4页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声像图特征以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狭窄程度患者N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斑块性质NWI以及G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块厚度、斑块体积、最大面积狭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发现,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该检查方案无创、方便、快捷,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颈动脉cta 动脉斑块性质 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斑块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朱涵婷 熊瑞芳 +1 位作者 李承毅 唐小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斑块内出血(IPH)之间的关联,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技术,测量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以此反应脂肪组织的炎症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连续行颈动脉CTA、颈动脉HR-MRI检查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影像... 目的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斑块内出血(IPH)之间的关联,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技术,测量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以此反应脂肪组织的炎症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连续行颈动脉CTA、颈动脉HR-MRI检查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影像资料。测量患者颈动脉CTA斑块侧、对侧PFD。选取每位患者管腔狭窄最严重的颈动脉段进行分析,计算斑块侧PDF、非斑块侧PDF及二者PFD差值(ΔPFD)。根据颈动脉高分辨MRI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内出血组(IPH组)、非斑块内出血组(非IPH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PFD的差异。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IPH组和非IPH组患者斑块侧与对侧PFD之间的差异,再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两组患者斑块侧与对侧PFD之间差异,最后将斑块侧颈动脉PFD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4例患者,平均年龄(67.9±8.9)岁。IPH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侧PFD高于非IPH组[(-44.21±14.75)HU vs(-64.87±13.25)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PH组患者颈动脉ΔPFD高于非IPH组[(53.91±24.82)HU vs(35.88±14.52)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PH组患者最大斑块厚度高于非IPH组[(4.76±1.97)mm vs(3.88±1.4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两组患者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IPH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侧PFD均值[(-44.21±14.75)vs(-97.20±20.43),P<0.001]高于对侧,非IPH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侧PFD均值[(-64.87±13.25)vs.(-99.14±11.21),P<0.001]同样高于对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颈动脉斑块侧PFD(OR=1.194,95%CI:1.059~1.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PFD均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CI:0.761~0.946,P<0.001]对IPH的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颈动脉PFD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IPH存在相关,PFD为IPH的早期预测和风险分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动脉周围脂肪密度 斑块内出血 炎症 颈动脉cta
下载PDF
双源CT大螺距模式联合超低容量、低浓度对比剂及低X线剂量技术在颈动脉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7
作者 蓝文婷 俞哲锋 +2 位作者 邝平定 丁信法 张敏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64-1769,共6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模式下超低容量(30 ml)、低浓度对比剂(270 mg I/ml)、低管电压(80 k V)技术用于颈部动脉CTA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0例颈动脉CT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双低实验组使用超低容量(30ml)、低浓度(270 mg I/ml)对比剂、低电压...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模式下超低容量(30 ml)、低浓度对比剂(270 mg I/ml)、低管电压(80 k V)技术用于颈部动脉CTA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0例颈动脉CT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双低实验组使用超低容量(30ml)、低浓度(270 mg I/ml)对比剂、低电压(80 k V),常规对照组为60 ml高浓度(370 mg/ml)对比剂、高电压(120k V),比较两组间图像质量,包括主观评分、颈动脉各段血管CT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比较两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值。结果双低实验组与常规对照组各段血管内CT值均在300 HU以上,双低实验组的各段血管平均CT值均大于常规对照组;常规对照组的CNR较实验组稍高(91.8±8.1、69.6±6.3,P=0.045),但主观评分图像质量两组间无差异(3.5±0.2和3.7±0.1,P=0.59),不影响临床诊断结果。常规对照组和双低实验组的DLP分别为(396.2±56.4)m Gy·cm和(69.2±3.1)m Gy·cm;CTDIvol分别为(13.2±2.2)m Gy和(1.9±0.1)m Gy,ED分别为(11.8±1.4)m Sv和(2.1±0.3)m Sv,双低实验组较常规对照组分别降低85.6%、82.5%、82.2%,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总碘摄入量减少63.5%。结论双源CT大螺距模式下联合使用30 ml超低容量和270 mg I/ml低浓度对比剂、80 k V颈动脉CTA检查,能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同时大幅度减低对比剂使用量及X射线剂量,为高危患者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性更好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cta 辐射剂量 对比剂低容量 低浓度 低电压 大螺距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昝芹 陈晓荣 杨文琼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目的:运用颈动脉CTA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斑块性质及部分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从而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动脉CTA检查、且在颈动脉CTA检查前或后一周内行磁共振DWI检查... 目的:运用颈动脉CTA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斑块性质及部分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从而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动脉CTA检查、且在颈动脉CTA检查前或后一周内行磁共振DWI检查的患者,根据磁共振DWI判断有无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95例)和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10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和CTA显示的颈动脉斑块性质、斑块表面形态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对P<0.05的指标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在年龄、高血压病史、TC、TG、HDL、HCY、CysC、HbA1c指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斑块性质及斑块表面形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高血压、TC、HDL、HCY及脂质斑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相关,脂质斑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颈动脉CTA可以对斑块性质进行判断,结合部分实验室指标,可以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cta 动脉斑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64层双源CT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吕秀玲 李炯 +1 位作者 康少锋 朱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4-145,96,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双源CT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对40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成像,... 目的探讨64层双源CT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对40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成像,随后通过工作站对扫描采集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结果依据图像质量评定标准,图像质量为优、良、差的,分别为35例、4例、1例。结论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所获取图像,有助于放射影像医师更有效、准确地对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疾病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cta血管成像 成像技术
下载PDF
颈部动脉DE-CTA不同去骨模式的成像差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国平 闫昆 张宏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 探讨颈部动脉DE-CTA后处理过程中body bone removal、head bone removal两种去骨模式自动去骨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8~10月在我院行颈部动脉DE-CTA患者66例,所有检查数据均分别采用两种模式后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种自动... 目的 探讨颈部动脉DE-CTA后处理过程中body bone removal、head bone removal两种去骨模式自动去骨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8~10月在我院行颈部动脉DE-CTA患者66例,所有检查数据均分别采用两种模式后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种自动去骨技术的效果差异。结果 body bone removal模式显示颈部动脉429支,其中完整显示8支颈部动脉43例;head bone removal模式显示颈部动脉524支,其中完整显示8支颈部动脉63例;两种后处理模式在显示颈部动脉时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head bone removal模式颈部动脉自动去骨成像效果优于body bone removal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cta DECT 自动去骨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超声和颈动脉CTA在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11
作者 王丽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研究超声和颈动脉CTA在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7.1-2020.1时期收治,75例颈动脉斑块与狭窄的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CTA检查,分析不同检查下,斑块性质的检出、易损斑块诊断阳性率、狭窄程度。结果 颈动脉超声... 研究超声和颈动脉CTA在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7.1-2020.1时期收治,75例颈动脉斑块与狭窄的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CTA检查,分析不同检查下,斑块性质的检出、易损斑块诊断阳性率、狭窄程度。结果 颈动脉超声与颈动脉CTA在软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检出率,无差异(P>0.05);颈动脉CTA在颈动脉轻度狭窄检出率(48.00%),明显高于颈动脉超声(40.00%),在颈动脉中度狭窄检出率(16.67%)低于颈动脉超声(2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在不规则型斑块诊断阳性率(49.06%)上高于颈动脉CTA(7.69%),颈动脉CTA溃疡型斑块阳性率(82.05%)更高,相比颈动脉超声(32.08%);差异明显(P<0.05)。结论 动脉斑块以及狭窄人群,经过颈动脉超声、CTA检查,能够达到良好的诊断效果,两者联合能够达到理想的诊断效果,整体检出情况上CTA更加理想,对轻度狭窄检出理想,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超声 颈动脉cta 动脉斑块 狭窄 诊断
下载PDF
不同部位注射碘对比剂对CTA颈部动脉造影患者检查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于值昌 何开群 +1 位作者 赵波 吴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274-274,共1页
研究分析不同部位注射碘造影剂对CTA颈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医院接受CTA颈动脉造影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右前肘静脉建立静脉通路,对照组使用左前肘静脉,比较两组颈部CTA的图像质... 研究分析不同部位注射碘造影剂对CTA颈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医院接受CTA颈动脉造影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右前肘静脉建立静脉通路,对照组使用左前肘静脉,比较两组颈部CTA的图像质量。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在外周静脉CT值、图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TA颈部动脉造影患者检查过程中,注射碘对比剂穿刺部位尽量选择右侧肘前静脉[1],能够保证图像质量,不容易产生静脉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对比剂 cta动脉造影 静脉通道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与脑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3-904,共2页
目的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TIA患者130例,行颈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利用等级相关分析老年TIA患者颈动脉狭窄及... 目的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TIA患者130例,行颈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利用等级相关分析老年TIA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与脑卒中的相关关系。结果老年TIA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随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及斑块脂质含量的下降而升高,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TIA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软化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出血发作(TIA) 脑卒中 动脉狭窄 斑块性质 动脉血管成像(cta)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在评估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贤明 华先平 +1 位作者 郑国良 陈观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721-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血流参数在评估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经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5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锁骨下动脉狭...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血流参数在评估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经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5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锁骨下动脉狭窄处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1)、PSV1与健侧收缩期峰值流速(PSV0)比值(PSV1/PSV0)、PSV1与患侧远段峰值流速(PSV2)比值(PSV1/PSV2)指标;应用SPSS软件计算Kappa值,评估CDFI血流参数与颈动脉CTA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绘制ROC曲线,评估CDFI各血流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 CDFI诊断阳性35例,阴性17例。颈动脉CTA诊断阳性38例,阴性14例,证实CDFI结果中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CDFI诊断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敏感性89%,特异性79%,Kappa值为0.665。ROC曲线表明:在诊断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的指标中,PSV1/PSV0和PSV1/PSV2的诊断价值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均>0.90。当以PSV1/PSV0=1.96为诊断界值时,诊断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和87%;以PSV1/PSV2=3.34为诊断界值时,诊断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和100%。结论锁骨下动脉血流指标对近段狭窄的诊断价值与颈动脉CTA结果中等程度的一致性,狭窄处与健侧收缩期峰值流速之比(PSV1/PSV0)和狭窄处与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之比(PSV1/PSV2)两个血流参数的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曲线 锁骨下动脉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cta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自动化诊断颈动脉狭窄效能的人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铮 程晓青 +4 位作者 施佳倩 刘权慧 苏晓芹 周长圣 卢光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89-2093,共5页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颈动脉CT血管成像自动化后处理软件(CACTA-AI)在处理及评估颈动脉狭窄与不同年资影像科医师使用常规颈动脉CTA后处理技术诊断效能的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搜集118例行颈动脉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比较...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颈动脉CT血管成像自动化后处理软件(CACTA-AI)在处理及评估颈动脉狭窄与不同年资影像科医师使用常规颈动脉CTA后处理技术诊断效能的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搜集118例行颈动脉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比较低年资医师、高年资医师、CACTA-AI及CACTA-AI联合低年资医师诊断颈动脉狭窄(≥50%)的准确率及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并分别记录CACTA-AI及人工后处理的时间。以DSA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卡方检验比较各组诊断的效能;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各组诊断的一致性。此外,通过患者血管水平的钙化积分,将颈动脉狭窄患者分为高钙化积分(H)组(>109)及低钙化积分(L)组(<109),评估钙化对CACTA-AI诊断颈动脉狭窄(≥50%)准确率的影响。结果CACTA-AI与人工后处理相比减少了70%的后处理和诊断的时间[CACTA-AI(3.7±0.5)min,人工后处理(11.3±0.7)min]。以DSA为金标准诊断颈动脉狭窄(≥50%)时,AI联合低年资医师的准确性最优。CACTA-AI与不同年资医师诊断效能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时,AI联合低年资医师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评估结果的一致性最优。根据钙化积分分组后,CACTA-AI在H组及L组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深度学习CACTA-AI能够有效减少后处理时间,在诊断效能上相当于高年资医师,并可辅助低年资医师提高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及狭窄程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动脉狭窄 颈动脉cta 诊断效能
原文传递
DUS及CT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对比
16
作者 刘松青 黄展坤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12期190-191,共2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超声(DUS)及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分析两种方法的斑块检出率及血管狭窄检出敏感度。结果:CTA检出颈动... 目的:比较颈动脉超声(DUS)及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分析两种方法的斑块检出率及血管狭窄检出敏感度。结果:CTA检出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高于DUS(c^2。=5.45,P〈0.05):DUS斑块检出率高于CTA(c^2=5.65,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和颈动脉CTA在缺血性脑血管诊断中作用互补,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动脉超声(DUS) 动脉CT血管造影(cta)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