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晋德 郭海龙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056-1061,共6页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是由于退变使下颈椎在生理负荷下出现过度和异常活动,引起从轻度的颈部不适到根性放射痛,甚至瘫痪等的一种疾病。此病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颈椎早期病变,其诊断与治疗尚存争议。本文主要是对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是由于退变使下颈椎在生理负荷下出现过度和异常活动,引起从轻度的颈部不适到根性放射痛,甚至瘫痪等的一种疾病。此病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颈椎早期病变,其诊断与治疗尚存争议。本文主要是对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 颈椎不稳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临床特征与放射学测量(附197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55
2
作者 李家顺 石志才 +5 位作者 贾连顺 袁文 倪斌 贾宁阳 贺佳 陈雄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55-258,共4页
目的:研究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的临床特征与放射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二者对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197例退行性颈椎不稳症的临床资料,并以100例正常无颈部症状的老年人作为对照,比较手术组、非手术组及正常人之间的差... 目的:研究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的临床特征与放射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二者对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197例退行性颈椎不稳症的临床资料,并以100例正常无颈部症状的老年人作为对照,比较手术组、非手术组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结果:下颈椎不稳者多有颈部症状,合并椎管狭窄者还易出现颈脊髓压迫症状。手术组椎管矢状径和Pavlov率与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临床症状与放射学改变有密切关系。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的X线诊断标准以角位移>10°或水平位移>30mm的标准较适合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 颈椎不稳 放射学 诊断
下载PDF
颈椎不稳对脊髓型颈椎病早期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谢宁 贾连顺 +3 位作者 李家顺 贾宁阳 曹师峰 吕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S010-S011,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不稳 X线诊断 相关性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3 位作者 徐荣明 孙韶华 胡勇 朱颜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43例,其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43例,其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组(A组)21例,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B组)22例。所有患者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均使用颈椎后路Vertex钉棒系统固定。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神经、血管、脊髓损伤和内固定松动、断裂失败并发症,是否出现复位丢失和植骨融合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1~3h,平均1.5h,出血量100~650ml,平均240ml。B组手术时间1.2~3h,平均2h,出血量120~800ml,平均350m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有2例、B组有3例术中在剥离时损伤C1-2间静脉丛,均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成功。术后CT显示B组1例单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横突孔,但无症状,余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椎板螺钉均位置良好,未见椎动脉、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并发症。43例术后获12个月~3年随访,平均20.3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4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未见复位丢失,亦未见内固定松动退出或断裂。结论:对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不仅具有椎弓根螺钉同等的固定疗效,而且相对安全、简单,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椎板螺钉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颈椎不稳
下载PDF
颈椎不稳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刚 李叔强 +2 位作者 谷贵山 王锡三 李印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1-172,共2页
目的 探讨上颈椎不稳定与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关系及其诊断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 ,与随机抽取的 2 0例年龄分布相当的健康成人做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颈椎不稳 43.8% (7/ 16 ) ,颈椎间盘... 目的 探讨上颈椎不稳定与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关系及其诊断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 ,与随机抽取的 2 0例年龄分布相当的健康成人做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颈椎不稳 43.8% (7/ 16 ) ,颈椎间盘退变 4例 ,非手术治疗 6例 ,优良率 6 6 % ,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固定 6例 ,优良率84%。对照组颈椎不稳 2 0 % (4/ 2 0 ) ,颈椎间盘退变 5例。结论 上颈椎不稳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九分法诊断方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不稳 交感神经型颈椎 相互关系 可靠性
下载PDF
颈椎不稳与交感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钱军 田野 +1 位作者 胡建华 邱贵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不稳与交感型颈椎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8例颈椎病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分为无交感症状组(A组,n=284)和有交感症状组(B组,n=34),测量两组患者在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上C2... 目的:探讨颈椎不稳与交感型颈椎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3年7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8例颈椎病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分为无交感症状组(A组,n=284)和有交感症状组(B组,n=34),测量两组患者在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上C2~C7椎间角位移和椎体后缘滑移情况。并分别统计交感症状与颈椎不稳以及性别与颈椎不稳间的相关性。结果:A、B两组颈椎不稳的发生率分别为21.8%(62/284)和55.9%(19/34),统计学分析表明颈椎不稳与交感症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在无交感症状的颈椎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颈椎不稳发生率分别为21.4%(37/173)和22.5%(25/111),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有交感症状的颈椎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颈椎不稳发生率分别为27.3%(3/11)和69.6%(16/23),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不稳与颈交感症状密切相关,重建颈椎稳定性可能是交感型颈椎病治疗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不稳 交感型
下载PDF
颈椎不稳对邻近节段椎间盘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彬 孟纯阳 +2 位作者 王海滨 贾存岭 赵益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421-5426,共6页
背景:颈椎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单个节段不稳是否也会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还不清楚。目的:研究颈椎不稳动物模型邻近节段椎间盘形态学、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变化。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 背景:颈椎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单个节段不稳是否也会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还不清楚。目的:研究颈椎不稳动物模型邻近节段椎间盘形态学、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的变化。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通过颈椎前路穿刺破坏纤维环及抽吸C5/6髓核组织建立兔颈椎不稳动物模型,12周X射线证实退变后处死动物取材,切取C4/5椎间盘组织,从矢状面切开,取其髓核组织10mg,间苯三酚法测定髓核中蛋白多糖的量,另取椎间盘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S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C4/5椎间盘髓核脊索细胞减少,被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取代,偶见圆形的软骨细胞,且椎间盘纤维环变得粗糙,排列紊乱,玻璃样变性及色素沉着,可见纤维软骨细胞,内外层纤维环之间形成裂隙。髓核中蛋白多糖的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退变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中Ⅱ型胶原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果表明颈椎不稳可诱发邻近节段颈椎退变,表现为椎间盘发生形态学变化,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损伤基础实验 颈椎不稳 蛋白多糖 Ⅱ型胶原 临近节段 颈椎退变 颈椎间盘 髓核 纤维环 其他基金
下载PDF
颈椎病患者颈椎不稳的X线指数法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毛军胜 聂林 汤继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X线指数方法分析颈椎不稳。方法 :分别选择颈椎病、颈部症状患者和正常人的颈椎动态X线片 ,测量各椎间隙高度、各椎体高度、椎体间角度位移和水平位移、椎管矢状径 ,采用指数法分析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颈椎水平位...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X线指数方法分析颈椎不稳。方法 :分别选择颈椎病、颈部症状患者和正常人的颈椎动态X线片 ,测量各椎间隙高度、各椎体高度、椎体间角度位移和水平位移、椎管矢状径 ,采用指数法分析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颈椎水平位移和颈椎不稳。结果 :症状组、颈椎病组在中立位颈椎曲度指数均减小 ,颈椎病组的最大屈伸活动度减小 ,症状组和颈椎病组椎体水平位移明显增多、增大。结论 :X线指数法能够客观地反映颈椎曲度、活动度和颈椎不稳。颈椎退变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建议当最大水平位移指数≥ 0 .3时考虑颈椎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不稳 指数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椎间隙狭窄程度与颈椎不稳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波 刘海鹰 +2 位作者 王会民 周殿阁 张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患者椎间隙狭窄程度与颈椎不稳和脊髓压迫部位的关系及其对术式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伴有椎间隙明显狭窄的CSM患者的动态X线和MRI表现,观察颈椎不稳和脊髓压迫部位...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患者椎间隙狭窄程度与颈椎不稳和脊髓压迫部位的关系及其对术式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伴有椎间隙明显狭窄的CSM患者的动态X线和MRI表现,观察颈椎不稳和脊髓压迫部位与狭窄椎间隙的关系,并与同期75例椎间隙接近正常的CSM患者比较。结果伴有椎间隙明显狭窄的CSM患者组中,25例狭窄椎间隙上方的邻近椎体出现不稳(71.4%),21例上方邻近椎间盘明显退变(60%)。椎间隙接近正常的CSM患者组,17例存在节段性颈椎不稳(22.7%)。结论CSM患者明显狭窄椎间隙的上方邻近椎体有失稳倾向,上方邻近椎间盘有加速退变的趋势。手术时应注意对邻近节段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椎间隙狭窄程度 颈椎不稳 动态X线 MRI 脊髓乐迫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洋 滕红林 +2 位作者 王靖 朱旻宇 李驰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0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57~68岁,平均5...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57~68岁,平均57岁.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进行分析.同时记录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分析颈椎退变程度.结果:3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5.6个月.出现脑脊液漏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C5神经根麻痹4例,JOA评分由术前的5.2±2.1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1.3±2.4 (P<0.05),Cobb角由术前的(6.5±3.4)°提升至末次随访时的(13.2±4.9)°(P<0.05).颈椎活动度由术前的(30.4±9.2)°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6.5±8.7)°(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疗效良好,具有适用范围广、牢固等优点,但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椎不稳 椎板成形术
下载PDF
退变性颈椎不稳的回顾性调查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邹军 王与荣 +1 位作者 赵建宁 吴苏稼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 :探讨退变性颈椎不稳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分析其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和影响因素 ,了解颈椎手术和颈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对 10 3例退变性颈椎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包括收集完整的病案资料 ,进行影像学测量... 目的 :探讨退变性颈椎不稳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分析其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和影响因素 ,了解颈椎手术和颈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对 10 3例退变性颈椎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包括收集完整的病案资料 ,进行影像学测量和随访。 结果 :无论采用何种手术入路 ,术后手术疗效评价 (JOA)评分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 (P <0 .0 1) ;前路手术对脊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后路手术 (P <0 .0 1) ;融合笼植入术维持手术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的效果明显优于自体髂骨植入 (P <0 .0 1) ;就恢复颈椎生理弧度的效果而言 ,融合笼植入术亦优于自体髂骨植入 (P <0 .0 5 ) ;关于手术对颈椎不稳的改善效果 ,前入路组优于后入路组 (P <0 .0 5 ) ,使用椎间融合器组好于未使用组 (P <0 .0 5 )。 结论 :退变性颈椎不稳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疾病 ,而是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力学状态改变 ,常和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发生 ,并对后者的进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提高临床医师的警惕性 ,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颈椎不稳 临床研究 回顾性研究 影像测量
下载PDF
下颈椎不稳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早期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崔志明 贾连顺 倪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6期2402-2403,共2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不稳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早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对76例OPLL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颈椎X线摄片、CT及MRI检查。在颈椎屈曲/伸展侧位片上测量全颈椎活动范围、椎体水平移位及成角程度,根据MRIT2加权像观察脊髓内高信号变... 目的探讨下颈椎不稳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早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对76例OPLL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颈椎X线摄片、CT及MRI检查。在颈椎屈曲/伸展侧位片上测量全颈椎活动范围、椎体水平移位及成角程度,根据MRIT2加权像观察脊髓内高信号变化,并与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OPLL患者颈椎屈伸范围比正常人明显减小(P<0.01),下颈椎不稳发生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OPLL合并下颈椎不稳的患者,神经系统受损程度和脊髓受压程度不平行,产生重于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症状。结论下颈椎不稳加速OPLL症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不稳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 OPLI 病因
下载PDF
关节松动术配合推拿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杜广中 吴淑梅 张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48-749,共2页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lower cervical vertebral degenerative instability)是指C2—3以下的颈椎椎节由于退变导致颈椎各结构功能减退.以致在生理载荷下即出现过度活动和,或异常活动.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和潜在进行性颈...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lower cervical vertebral degenerative instability)是指C2—3以下的颈椎椎节由于退变导致颈椎各结构功能减退.以致在生理载荷下即出现过度活动和,或异常活动.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和潜在进行性颈椎畸形及神经损害表现。该症临床并非少见,现对我科2003年10月-2006年11月应用关节松动术配合推拿治疗48例,并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不稳 关节松动术 推拿治疗 退行性 疗效观察 临床表现 过度活动 功能减退
下载PDF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金鹏 董焕娥 +4 位作者 王朝君 姚素芹 申勇 刘永强 郝振修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350-1351,共2页
关键词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 临床 X线
下载PDF
颈椎不稳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学良 孙建民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5期352-353,共2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颈椎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长期以来医学界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统一,因此导致此病命名各异,如颈性眩晕,Barre—Lieou综合征,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颈交感神经综合征等。门诊经常见到眩晕的患者经多科室诊...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颈椎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长期以来医学界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统一,因此导致此病命名各异,如颈性眩晕,Barre—Lieou综合征,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颈交感神经综合征等。门诊经常见到眩晕的患者经多科室诊治仍不能确诊,即使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也给予扩血管药物、中药、制动、理疗、牵引等保守治疗,使得症状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精神压力。将其他型颈椎病合并有头痛、眩晕,旋颈试验阳性,有猝倒病史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不稳 椎动脉 颈椎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颈性眩晕合并下颈椎不稳56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忠瑞 郑长军 +1 位作者 邵国喜 刘钦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748-2749,共2页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引起的以眩晕、恶心、四肢无力、猝倒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不确切,在临床中常易与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及耳鼻喉科疾病造成的眩晕混淆〔1~3〕,而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常...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引起的以眩晕、恶心、四肢无力、猝倒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不确切,在临床中常易与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及耳鼻喉科疾病造成的眩晕混淆〔1~3〕,而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常合并颈椎不稳。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对颈性眩晕合并下颈椎不稳的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不稳 颈性眩晕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后路寰椎侧块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东 何秦 黄焱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l0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齿突骨折7例(Aderson ⅡC型)。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l0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齿突骨折7例(Aderson ⅡC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l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l5°,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均用Oasys固定。结果l0例患者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各20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5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3.2~16.8分,平均l4.8分,改善率为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可用于治疗上颈椎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颈椎不稳 脊柱融合术 骨螺钉
下载PDF
牵引为主治疗退变性颈椎不稳56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建文 李寿斌 +4 位作者 彭京 何元诚 潘汉升 黄民锋 胡钢锋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39-740,共2页
关键词 退变性颈椎不稳 牵引疗法 中药汤剂 推拿疗法 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颈椎不稳定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罗彬 冯浩 +2 位作者 杨晓茂 蒲敏 王清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9期769-773,793,共6页
目的观察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CSCIWFD)的MRI表现及术中探查发现,探讨颈椎管狭窄伴CSCIWFD颈椎不稳定因素及MRI在判断颈椎不稳定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0... 目的观察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CSCIWFD)的MRI表现及术中探查发现,探讨颈椎管狭窄伴CSCIWFD颈椎不稳定因素及MRI在判断颈椎不稳定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02年5月至2013年8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58例颈椎管狭窄伴CSCIWFD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34~71岁,平均(51.7±8.2)岁。入院时JOA脊髓功能评分4~13分,平均(7.2±2.3)分。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24±12)h,小于3 d者47例。58例患者均为颈脊髓功能不完全性损伤,颈脊髓损伤类型: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26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4例,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无法明确划分为四种不完全性损伤的某一类型12例。根据相关临床资料一期采用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术中发现颈椎周围软组织、骨韧带结构损伤及颈椎不稳定情况,将MRI检查发现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脊髓损伤部位多位于椎间隙平面,且颈脊髓损伤和相对应的椎间隙节段性颈椎不稳定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05),即脊髓损伤相对应的椎间隙平面多伴有颈椎节段性不稳定,颈椎管狭窄伴CSCIWFD颈椎节段性不稳与颈椎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损伤、颈脊髓损伤、椎间盘退变等因素有关。结论MRI对颈椎组织结构损伤判断有假阴性结果,但仍能为我们判断颈椎不稳定提供丰富的临床信息,全身麻醉下颅骨牵引观察有无椎间隙增宽对判断颈椎不稳定有一定的补充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颈椎不稳 MRI表现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椎不稳椎动脉血流参数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清伦 秦入结 +2 位作者 于明 张天艳 刘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5976-5978,共3页
选择颈椎不稳患者100例,男35例,女65例,年龄18~73岁,过伸过屈位X射线片提示相邻椎体后缘前后滑移≥1mm,和/或相邻椎体矢状位成角≥11°。按年龄段随机分为颈托组,牵引组,推拿按摩组,药物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每组20例。并选择同时期... 选择颈椎不稳患者100例,男35例,女65例,年龄18~73岁,过伸过屈位X射线片提示相邻椎体后缘前后滑移≥1mm,和/或相邻椎体矢状位成角≥11°。按年龄段随机分为颈托组,牵引组,推拿按摩组,药物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每组20例。并选择同时期无颈椎不稳的颈椎病患者30例作为治疗前的对照组,年龄20~71岁。各组分别进行不同的保守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颈椎不稳患者椎动脉狭窄或弯曲发生率高(P<0.05);内径虽无差异,但峰值流速低,阻力指数高(P<0.05)。治疗4周后,颈椎不稳患者椎动脉形态及血流参数多可发生全部或部分可逆变化,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椎动脉异常好转率与其他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血流参数对诊断颈椎不稳和评价疗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不稳 保守治疗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椎动脉 组织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