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后继发颈椎曲度丢失的风险因素
1
作者 孟宪志 韩新勇 +1 位作者 李文龙 刘殿鹏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86-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评价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VAS评分、mJOA评分和改善率,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C1-2Cobb角、C_(2-7)Cobb角、C_(2-7)屈曲和伸展ROM、C_(2-7)矢状位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变化情况。对上述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上述指标与VAS评分和mJOA评分改善程度的相关性,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LAMP术后C_(2-7)Cobb角、C_(2-7)ROM减少和C_(2-7)SVA增加的风险因素。结果(1)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LAMP术后2年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m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mJOA改善率达到(50.5±10.5)%;术后2年的C_(2-7)Cobb角和C_(2-7)ROM均显著减少,而C_(2-7)SVA显著增加(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C_(2-7)Cobb角与T_(1)斜率和C_(2-7)屈曲ROM呈正相关性(r=0.223,r=0.386);术后C_(2-7)SVA值与C1-2Cobb角和T_(1)斜率呈正相关性(r=0.295,r=0.491),与术后C_(2-7)屈曲ROM呈负相关性(r=-0.325)。术后VAS改善程度、mJOA改善率与C_(2-7)Cobb角、C_(2-7)屈曲ROM和C_(2-7)SVA的变化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减少越明显(β=0.331;P=0.007);术前C_(2-7)伸展ROM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的减少越轻微(β=-0.312;P=0.022)。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LAMP手术后,可出现颈椎曲度丢失、活动度减少和颈椎重心位置前移等变化,但尚未对术后早期疗效造成明显影响。术前颈椎伸展能力越大,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少;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颈椎曲度 后凸畸形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运动疗法改善颈椎曲度变直患者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李新洲 黄捷 陆兰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70-0073,共4页
颈椎曲度变直患者较多,以运动疗法为方案,分析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方法 病例选取时间始于2022年1月,截止于2022年12月,该阶段配合此次研究的颈椎曲度变直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结果,将30例患者划分至对照组(实施针刀治... 颈椎曲度变直患者较多,以运动疗法为方案,分析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方法 病例选取时间始于2022年1月,截止于2022年12月,该阶段配合此次研究的颈椎曲度变直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结果,将30例患者划分至对照组(实施针刀治疗),另外30例患者划分至实验组(实施运动疗法),设定2项观察指标,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颈椎生理曲度组内治疗前后对比,以治疗后大于治疗前(P<0.05);颈椎生理曲度组间治疗后对比,结果显示更大的为实验组,更小的为对照组(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患者疼痛较轻的为治疗后,组间治疗后患者疼痛较轻的为实验组(P<0.05)。结论 在颈椎屈曲变直患者的治疗中,实施运动疗法,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缓解疼痛的效果较为显著,有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变直 颈椎 针刀治疗 运动疗法
下载PDF
颈椎中立位核磁共振检查对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及颈椎曲度的影响
3
作者 靳宜楷 马占华 +2 位作者 付苏 严旭 张春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60-4865,共6页
背景:颈椎中立位MRI被广泛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患者在重复进行颈椎MRI检查时,头颈部不可能保持完全相同的姿势,患者颈椎被床面限制于某一个特定位置,颈椎可能有矢状面内的微小伸屈运动,头部也可能发生一定的仰屈度变化。... 背景:颈椎中立位MRI被广泛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患者在重复进行颈椎MRI检查时,头颈部不可能保持完全相同的姿势,患者颈椎被床面限制于某一个特定位置,颈椎可能有矢状面内的微小伸屈运动,头部也可能发生一定的仰屈度变化。颈椎中立位状态下颈椎和头部的这种变化是否会影响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和颈椎曲度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人工智能辅助测量,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短期内2次颈椎中立位状态下MRI检查突出颈椎间盘体积、颈椎曲度测量的精准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保守治疗并在3个月内2次行颈椎MRI检查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者首次提出使用枕胸间距和枕胸角来评估颈椎中立位时头部仰屈度的变化,并参照首诊枕胸角的角度,将复诊患者分为枕胸角增大组和减小组。通过人工智能测量软件辅助或人工测量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C2-6 Cobb角及颈椎(C3-C7)曲率。正态分布数据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Cobb角、颈椎(C3-C7)曲率变化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共有10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6个突出颈椎间盘,枕胸角增大组及枕胸角减小组分别有47例和57例患者;②头部仰屈指标:首诊和复诊时,枕胸间距、枕胸角均无显著差异;枕胸间距的变化量为0.035(3.23)mm,枕胸角变化量为-0.31(3.28)°,枕胸间距与枕胸角的变化量偏移范围较小,且无显著相关性;③颈椎曲度指标:首诊和复诊时,C2-6 Cobb角、C3-C7曲率无显著差异;枕胸角增大组和减小组C2-6 Cobb角、C3-C7曲率均无显著差异;④首诊和复诊时,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无显著差异;枕胸角增大组及减小组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均无显著差异;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变化量与C2-6 Cobb角、C3-C7曲率的变化量无显著相关性;⑤结果说明,颈椎中立位状态下,颈椎被(床板)限制于某一个特定位置有可以忽略不计的矢状面内微小伸屈运动,头部虽存在一定范围的仰屈度变化,颈椎中立位状态下颈椎与头部这些变化不影响突出颈椎间盘体积、C2-6 Cobb角及颈椎(C3-C7)曲率等参数测量的精准度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突出颈椎间盘 MRI 颈椎中立位 颈椎曲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中医推拿手法对颈椎曲度异常患者颈椎活动度和中医证候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熊桂华 王晓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异常患者应用中医推拿手法对其颈椎活动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为指导颈椎曲度异常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收治的80例颈椎曲度异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异常患者应用中医推拿手法对其颈椎活动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为指导颈椎曲度异常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收治的80例颈椎曲度异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颈椎活动度(ROM)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颈痛量表(NPQ)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颈椎生理曲线深度(Borden值)、水平位移值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4d后ROM评分、水平位移值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4d后Borden值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4d后中医证候评分、NPQ评分、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4d后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颈椎曲度异常患者应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和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异常 中医推拿 颈椎活动度 中医证候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C7倾斜角、C2-C7 SVA和颈椎曲度变化及其意义
5
作者 李祖昌 蒋继乐 +1 位作者 何达 刘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纳入行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并完成长期随访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4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测量中立位及动力位的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7S,C7 Slope)、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C2-C7 SVA)和颈椎曲度(CL,C2-C7 Cobb角)];对患者进行脊髓功能(JOA评分)、颈椎功能(NDI评分)评价。统计术后并发症(轴向症状、C5神经根麻痹、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根据颈椎X线片检查中测量的动力位矢状面参数值及手术前后变化值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高值组与低值组。比较高值组与低值组手术后JOA评分、NDI评分。结果 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颈椎中立位矢状面参数CL无明显变化,C2-C7 SVA数值与C4椎体前后径比值(r SVA)、C7S升高;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JOA评分升高,NDI评分降低(t分别为-8.124、-7.089,3.084、2.551,P均<0.05)。术后有22例(50%)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有5例(11.36%)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术前较小的过屈位CL、术前较大的过伸位CL、术前较小的过伸位r SVA、以及术后较大的过伸位CL和r SVA的患者,术后JOA评分更高,NDI评分更低(P均<0.05)。与术后未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比较,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术前中立位C7S、术前过伸位Cobb角及术前过伸位C7S均较小(P均<0.05)。结论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脊髓功能、颈椎功能的恢复以及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X线检查 颈椎矢状面参数 C7倾斜角 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 颈椎曲度 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三角度牵引法治疗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郭珂珂 曹向阳 +6 位作者 李洋 李萌萌 王延雷 贾俊雷 李利 鲍铁周(指导) 楚天首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6期3268-3271,共4页
目的观察三角度牵引法治疗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的疗效及颈椎曲度与临床症状相关性。方法选取颈椎曲度异常的青少年患者50例,采用三角度牵引法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弓弦值(Borden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 目的观察三角度牵引法治疗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的疗效及颈椎曲度与临床症状相关性。方法选取颈椎曲度异常的青少年患者50例,采用三角度牵引法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弓弦值(Borden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NDI指数降低,Borden值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DI指数与Borden值、治疗前后NDI指数与Borden值的差值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颈椎曲度异常与临床症状正相关。三角度牵引法治疗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异常的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度牵引 青少年 颈椎曲度异常 相关性
下载PDF
四维牵引配合理筋正骨手法及调气机治疗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谭鹏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5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四维牵引配合理筋正骨手法及调气机治疗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颈椎椎曲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及调气机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四维牵引配合理筋正骨手法及调气机治疗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颈椎椎曲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及调气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四维牵引治疗.比较2组颈椎曲度值、颈椎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弧旋距大于对照组,C_(2)~C_(7) Coo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牵引配合理筋正骨手法及调气机治疗颈椎曲度异常患者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颈椎椎曲异常的情况,利于预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异常 四维牵引 理筋正骨手法 调气机
下载PDF
颈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及对颈椎曲度、邻近节段退变、安全性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文亮 李涛 +2 位作者 钱增杰 张长虹 陈庚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突出症(CDH)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对颈椎曲度、邻近节段退变、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脊柱外科收治单节段CDH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2组均行颈椎前路椎...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突出症(CDH)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对颈椎曲度、邻近节段退变、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脊柱外科收治单节段CDH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2组均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A组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内固定,B组采用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比较2组手术疗效、手术情况,手术前后C2~7颈椎曲度、Cobb角、颈椎功能(JOA评分)、疼痛程度(NR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疗效优良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7%vs.90.00%,χ^(2)/P=0.268/0.605);A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t/P=3.947/<0.001、2.744/0.008、3.310/0.002);2组术后3个月、6个月C2~7颈椎曲度、Cobb角均高于术前(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NR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6.67%vs.26.67%,χ^(2)/P=4.320/0.038)。结论单节段CDH患者ACDF中采用Zero-P或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均能获得良好手术疗效,有效改善颈椎解剖结构及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其中Zero-P在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颈椎曲度 邻近节段退变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脊髓线Ⅲ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颈椎曲度 被引量:3
9
作者 凌晓明 张春霖 +1 位作者 严旭 邵成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555-3560,共6页
背景:大部分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的脊髓型颈椎病属于脊髓线分型Ⅲ型脊髓型颈椎病,既往文献报道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于颈椎反弓的脊髓型颈椎病有满意的减压效果,但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对脊髓线Ⅲ型脊髓型颈椎病的减压效果目前... 背景:大部分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的脊髓型颈椎病属于脊髓线分型Ⅲ型脊髓型颈椎病,既往文献报道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于颈椎反弓的脊髓型颈椎病有满意的减压效果,但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对脊髓线Ⅲ型脊髓型颈椎病的减压效果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分析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对脊髓线Ⅲ型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效果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髓线Ⅲ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例,男性1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1.6岁,平均病程16.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3个月,共有脊髓线Ⅲ型突出颈椎间盘55个。应用PACS软件测量患者术前、末次随访颈椎MRI各项参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颈椎突出椎间盘体积、颈椎Cobb角及改良脊髓前方压迫程度评分。结果与结论:(1)所有节段的脊髓线Ⅲ型脊髓型颈椎病均获得满意减压效果,患者改良脊髓前方压迫程度评分末次随访较术前减小(P <0.05);患者突出椎间盘体积末次随访较术前减小(P <0.05);患者末次随访颈椎Cobb角增大,颈椎曲度明显改善(P <0.05);(2)结果说明,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式对脊髓线Ⅲ型脊髓型颈椎病具有直接减压与间接减压作用,能诱导突出颈椎间盘发生广泛的突出椎间盘自然吸收现象并增加颈椎前凸曲度,可减少或避免脊髓线Ⅲ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切除突出的颈椎间盘,为临床治疗脊髓线Ⅲ型脊髓型颈椎病提供新的依据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L 脊髓线Ⅲ脊髓型颈椎 颈椎微创 颈椎 颈椎曲度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的固定角度与下颈椎曲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建扬 李波 +4 位作者 欧阳北平 罗春山 马向阳 邹小宝 陆廷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评价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中不同枕颈角(C_(0)~C_(2))、C_(1)~C_(2)角与术后下颈椎曲度(C_(2)~C_(7)角)之间的相关性,探索最佳的寰枢椎固定角度并评估两种指标对下颈椎曲度影响的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至2... 目的评价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中不同枕颈角(C_(0)~C_(2))、C_(1)~C_(2)角与术后下颈椎曲度(C_(2)~C_(7)角)之间的相关性,探索最佳的寰枢椎固定角度并评估两种指标对下颈椎曲度影响的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对上颈椎疾病行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中78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分别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颈椎侧位片C_(0)~C_(2)、C_(1)~C_(2)角、C_(2)~C_(7)角,前凸为“+”值,后凸为“-”值,并观察夹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月,平均16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_(0)~C_(2)角平均值分别为(11.87±1.36)°、(20.14±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5,P<0.001);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_(1)~C_(2)角平均值分别为(15.55±1.70)°、(26.67±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8,P<0.001);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_(2)~C_(7)角平均值分别为(18.16±2.81)°、(13.05±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0,P值0.000);其中末次随访C_(0)~C_(2)角<20°(10-20°)37例,≥20°(20°~28°)共计41例;C_(1)~C_(2)角<25°(10°~25°)共计37例,≥25°(25°~42°)共计41例。末次随访C_(1)~C_(2)角<25°、C_(0)~C_(2)角<20°与C_(2)~C_(7)角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P值分别为0.635和0.510,r值分别为0.081和0.112);C_(1)~C_(2)角≥25°、C_(0)~C_(2)角≥20°与C_(2)~C_(7)角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P值分别为0.002和0.000,r值分别为-0.466和-0.872);C_(0)~C_(2)角≥20°与C_(2)~C_(7)角之间的强相关(r=-0.872,绝对值>0.8),而C_(1)~C_(2)角≥25°与C_(2)~C_(7)角之间的弱相关(r=-0.466,绝对值<0.5)。结论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中,C_(0)~C_(2)角≥20°或C_(1)~C_(2)角≥25°可能引起术后下颈椎曲度的减小,而C_(1)~C_(2)角10°~25°、C_(0)~C_(2)角10°~20°,可能更好的维持下颈椎生理性曲度,且以C_(0)~C_(2)角作为参考指标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寰枢椎 固定角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睿 吴思滨 张金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CI)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86例MCS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LAMP治疗,观察组采用A...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CI)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86例MCS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LAMP治疗,观察组采用ACDF治疗。比较两组CCI、颈椎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CCI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N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SM患者采用ACDF或是LAMP治疗均能够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与LAMP相比,ACDF在恢复患者的颈椎曲度方面更具优势,且并发症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颈椎曲度指数 功能恢复
下载PDF
颈椎曲度异常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樊光亚 魏浩 +3 位作者 安忠诚 苏文硕 陈晨 董黎强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颈椎曲度异常是造成颈痛的重要原因,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颈椎出现生物力学与结构的变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发生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引起患者颈痛。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椎曲度异常的方法主要以保守治疗改善临床症状为主,手术治疗虽能改善... 颈椎曲度异常是造成颈痛的重要原因,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颈椎出现生物力学与结构的变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发生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引起患者颈痛。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椎曲度异常的方法主要以保守治疗改善临床症状为主,手术治疗虽能改善颈椎曲度,但是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身体创伤。颈椎生理曲度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学研究热点之一,了解颈椎曲度变化对于治疗颈痛患者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颈椎曲度异常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为进一步探索颈椎曲度异常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 颈痛 颈椎 治疗措施 综述
下载PDF
颈椎曲度消失怎么办
13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3年第11期58-59,共2页
最近总觉得颈椎不太舒服,去医院拍了片子后发现是“颈椎曲度消失”。这是什么意思?是颈椎病吗?湖北张女士张女士:人的脊柱生理曲度并非一出生就有的。
关键词 颈椎曲度 颈椎 脊柱生理曲度 消失
下载PDF
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对术后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雷 王欢 +3 位作者 崔少千 李建军 段景柱 金国鑫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观察评价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在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减少颈椎曲度丢失中的作用。方法2000年6月~2005年10月,对1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选取... 目的观察评价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在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减少颈椎曲度丢失中的作用。方法2000年6月~2005年10月,对1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选取其中2003年10月前78例行此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改良单开门,A组),与同期69例行常规单开门手术的患者(传统单开门,B组)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轴性症状及JOA评分,根据X线片计算颈椎总活动度(rangesofmotion,ROM)和颈椎曲度指数。结果A组患者均获随访24~44个月,平均33个月。B组患者均获随访24~53个月,平均35个月。手术时间:A组114±20min,B组70±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280±72ml,B组210±80ml(P>0.05);JOA评分:A组恢复率为67.0%±17.3%,B组为65.0%±21.4%(P>0.05);A组9例(12%)、B组35例(51%)术后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ROM为术前的88.0%±10.1%,B组为术前的64.0%±16.3%(P<0.05);A组曲度指数术前15.3±8.2,术后13.5±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17.2±13.5,术后1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可最大限度保留并重建颈椎后方结构,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提高了后路手术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颈椎曲度
下载PDF
颈部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15
作者 任龙喜 何玉宝 +2 位作者 郭函 韩正锋 郭保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6月~2011年4月在我院颈椎专家门诊就诊的颈部疼痛患者121例,男性56例,女性65例,年龄17~79岁,平均51.2±17.7岁。对所有患者的颈痛程度进行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s... 目的:探讨颈部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6月~2011年4月在我院颈椎专家门诊就诊的颈部疼痛患者121例,男性56例,女性65例,年龄17~79岁,平均51.2±17.7岁。对所有患者的颈痛程度进行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分,根据中立位颈椎X线侧位片的颈椎曲度(颈椎角)分为4组,即前凸组、曲度变直组、反屈组和S型组,比较各组之间颈痛程度,并对颈痛程度与颈椎曲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1患者中颈椎前凸37例,曲度变直26例,反屈31例,S型27例,其NRS评分分别为4.81±1.90分,5.63±3.64分,5.15±2.47分,6.81±4.65分,颈椎曲度变直组和曲度S型组患者的颈痛程度NRS评分与颈椎前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颈痛程度与颈椎角成弱负相关(r=-0.218,P=0.039)。结论:颈部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有关,颈痛程度与颈椎角成弱负相关,在治疗颈椎疾患时应注意对颈椎曲度的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疼痛 颈椎曲度 颈椎 数字分级法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术前颈椎曲度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及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26
16
作者 朱继超 刘晓光 +4 位作者 刘忠军 姜亮 韦峰 于淼 吴奉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7-593,共7页
目的:观察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的距离及临床疗效,探讨颈椎曲度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传统棘突、小关... 目的:观察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的距离及临床疗效,探讨颈椎曲度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传统棘突、小关节囊悬吊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共63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2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0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病17例,均因多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导致多节段颈脊髓受压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而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根据术前X线片上颈椎曲度将患者分为后凸畸形组(n=16)、曲度变直组(n=18)和曲度正常组(n=29),在术前、术后颈椎MRIT2加权像中心矢状位片上测量并计算C3~C7各节段脊髓后移距离(posterior shift of center of spinal cord,PCS),比较三组患者C3~C7各节段PCS的差异;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评分),计算并比较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及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病程、随访时间、病种构成和术前JOA评分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节段脊髓均有明显后移,三组患者C3~C7五个节段的PC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15~90个月,平均47±24个月,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平均JOA改善率分别为59.81%、69.25%、5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5水平脊髓后移距离与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无线性相关关系(r=0.110,P=0.390)。结论: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均能后移,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神经功能改善率与术前颈椎曲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曲度 后凸畸形 脊髓后移 疗效
下载PDF
颈源性头痛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王善金 张学利 +2 位作者 夏英鹏 王云力 刘献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患者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126例,对头痛进行VAS评分,摄颈椎正侧位片,测量颈曲弓深、颈椎曲率、颈曲夹角,与头痛评分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颈源性头痛多见于女性(72.2%),中... 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患者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126例,对头痛进行VAS评分,摄颈椎正侧位片,测量颈曲弓深、颈椎曲率、颈曲夹角,与头痛评分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颈源性头痛多见于女性(72.2%),中老年多发(73.8%),颈椎曲度异常发生率高(65.9%),不同疼痛程度之间颈椎弓深、曲率、夹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积分与弓深、曲率、夹角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颈源性头痛程度越重,颈椎曲度越小,曲度异常可能是头痛严重程度的一个潜在因素,治疗上当重视改善颈椎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颈椎曲度 曲度测量
下载PDF
颈椎曲度异常与青少年头痛等相关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常蜀英 王积昌 +4 位作者 李申生 张国强 黎建民 王北林 贾渭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青少年头痛、头晕的病因,颈椎曲度异常对头痛的影响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X光片颈椎曲度异常的程度,将120例12~35岁头痛头晕并有颈椎曲度异常的患者分为轻度(41例)、中度(40例)、重度(39例)三组,对...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青少年头痛、头晕的病因,颈椎曲度异常对头痛的影响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X光片颈椎曲度异常的程度,将120例12~35岁头痛头晕并有颈椎曲度异常的患者分为轻度(41例)、中度(40例)、重度(39例)三组,对各组病程、临床症状(头痛程度、头晕、晕厥、记忆力减退等);体征(血压、Hoffmann征、闭目难立征);脑电图、经颅血管彩色超声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中100例接受了牵引、手法按摩治疗患者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随颈椎曲度异常程度加重,头痛症状、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异常增加,轻中重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0.01);颈椎曲度异常与头痛的程度和病程密切相关(P<0.01);在90例完成治疗的患者中,痊愈53例(58.9%),显效24例(26.6%),好转8例(8.9%),无效加重5例,总有效率94.4%。结论:颈椎曲度异常与青少年头痛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病因;牵引、按摩的物理治疗对减轻此类头痛有效,部份得到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异常 青少年 头痛 相关症状 脑电图 经颅血管彩色超声
下载PDF
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枕颈角与下颈椎曲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孟阳 刘浩 +5 位作者 戎鑫 陈华 娄继刚 王贝宇 邓宇晓 丁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评估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合并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患者枕颈角(O-C2角)与下颈椎曲度(C2-7 Cobb角)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21例于我院因BI合并AAD行后路复位枕颈融合... 目的:评估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合并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患者枕颈角(O-C2角)与下颈椎曲度(C2-7 Cobb角)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21例于我院因BI合并AAD行后路复位枕颈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1~65岁(41.6±10.7岁);病程4个月~18年(4.3±3.9年)。于手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中立位侧位X线片上测量O-C2及C2-7 Cobb角(C2-7角),并计算O-C2角及C2-7角的变化量dO-C2角和dC2-7角,前凸为"+"值,后凸为值。根据O-C2角的大小,将21例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为10°≤O-C2角≤20°组、O-C2角<10°组及O-C2角>20°组。观测手术前后不同O-C2角组C2-7角的差异,分析手术前后O-C2角与C2-7角的相关性。结果:21例患者中,12例患者固定节段为C0-C3,9例患者为C0-C4。随访时间为10~32个月(18.3±6.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O-C2角较术前平均增大6.3°,C2-7角较术前平均减小6°,手术前后两指标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6例(28.6%)患者O-C2角在10°~20°间,12例(57.1%)<10°,3例(14.3%)>20°。OC2角<10°组C2-7角显著大于O-C2角10°~20°组及>20°组(P<0.05),O-C2角10°~20°组与>20°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10例(47.6%)患者O-C2角在10°~20°间,4例(19.0%)>20°,7例(33.4%)<10°,O-C2角>20°组C2-7角显著小于O-C2角10°~20°组及<10°组(P<0.05),O-C2角10°~20°组与<10°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O-C2角与C2-7角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术前r=-0.732,P<0.05;术后r=-0.603,P<0.05);d0-C2角及dC2-7角亦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721,P<0.05)。结论:BI合并AAD患者枕颈角与下颈椎曲度关系密切,行后路复位枕颈融合术时需监测枕颈角的固定角度,若枕颈角过大有可能导致术后下颈椎曲度出现代偿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寰枢椎脱位 枕颈角 颈椎曲度
下载PDF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术后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学利 王善金 +1 位作者 王云力 刘献强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0期759-761,共3页
目的:观察评价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减少颈椎曲度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56例(锚定单开门,A组),与50例同期行传统单开门手术的患者(传... 目的:观察评价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减少颈椎曲度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7年5月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56例(锚定单开门,A组),与50例同期行传统单开门手术的患者(传统单开门,B组)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轴性症状及JOA(17分法)评分,根据X线片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结果:手术时间:A组(116.0±27.9)min,B组(120.0±18.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148.0±68.3)ml,B组(152.0±63.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3例(41.1%)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B组38例(76.0%)发生轴性症状或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A组改善率(61.1±24.5)%,B组改善率(53.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颈曲夹角(6.3°±5.1°)与术后颈曲夹角(6.6°±4.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颈曲夹角(5.9°±5.1°)与术后颈曲夹角(4.8°±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成形术 轴性症状 颈椎曲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