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经皮原位回针垂直褥式缝合对颏部外伤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勇 林煌 +2 位作者 陈辛亮 杨媚 赵银花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76-879,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经皮原位回针垂直褥式缝合(MBVMS)技术对颏部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整形外科急诊的90例颏部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 目的评价改良经皮原位回针垂直褥式缝合(MBVMS)技术对颏部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整形外科急诊的90例颏部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清理创面后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MBVMS闭合创面,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美容缝合闭合创面,2组患者拆线后均外用硅酮凝胶祛疤药膏约3个月。观察2组患者7 d后拆线时的伤口愈合情况,运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视觉模拟量表(VAS)、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OSAS)、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评估2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的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术后7 d拆线,观察组患者伤口甲级愈合44例(97.8%),乙级愈合1例(2.2%);对照组患者伤口均为甲级愈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甲级愈合比例比较[97.8%(44/45)比100.0%(4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VSS、VAS、OSAS及P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MBVMS技术应用于颏部外伤患者中,可在保证伤口安全愈合的同时,有效改善伤口愈合后瘢痕的性状,减少术后瘢痕增生,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部外伤 美容缝合技术 改良经皮原位回针垂直褥式缝合 瘢痕
下载PDF
应用三维软组织空间线角模板法评价颏部对称性
2
作者 吕梁 张铭津 +5 位作者 温奧楠 赵一姣 王勇 李晶 杨庚辰 柳大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基于三维颜面软组织标志点的颏部对称性评价方法,并对该方法的评价效果进行初步检验。方法:使用标准对称人脸进行颏结节点坐标变换,用以筛选软组织三维空间线角并构建相应的三维空间线角模板,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基于三维颜面软组织标志点的颏部对称性评价方法,并对该方法的评价效果进行初步检验。方法:使用标准对称人脸进行颏结节点坐标变换,用以筛选软组织三维空间线角并构建相应的三维空间线角模板,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初诊患者中选取10例临床诊断存在颏部不对称的患者,年龄12~32岁;收集患者的三维软组织面部扫描数据,通过MeshMonk非刚性配准算法程序自动确定测试患者面部扫描数据的标志点,并以此生成三维软组织空间线角模板及相应参数。同时在Geomagic Studio 2015软件中进行人脸镜像重叠分析,并生成颏部偏差色谱图作为检验参照,对比三维软组织空间线角模板指标相对于重叠分析的识别率。结果:通过坐标变换方式筛选三维空间线角指标9项,在10例患者中对其面部扫描数据进行镜像重叠分析和三维空间线角模板分析,以镜像重叠为“金标准”,计算用三维软组织空间线角模板分析法评价颏部不对称情况的识别率,颏部不对称识别率为90%(9/10),其中X维度识别率为86%,Y维度识别率为89%,Z维度识别率为100%。结论:应用三维软组织线角模板法在评价颏部软组织不对称上有一定的可行性,其在三维方向上具有分别识别不同维度不对称的能力,优于镜像重叠方法,但在识别率方面稍差,仍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颏部不对称 美学 形态学分析
下载PDF
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与气道结构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苑艺姣 韩文 +2 位作者 甄蕾 左志刚 赵艳红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1期863-870,共8页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与气道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均角患者40例为研究组,骨性Ⅰ类均角患者60例为对照组,拍摄锥形束...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与气道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均角患者40例为研究组,骨性Ⅰ类均角患者60例为对照组,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并用三维测量软件测量,分析颏部形态位置、上气道形态相关指标。结果与骨性Ⅰ类患者相比,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前厚度、颏部基骨体积、总体积小,颏角、颏凹陷、颏曲度、牙槽突面积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n-V线距离、Gn-H线距离、Po-NB距离、面角小,Y轴角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总体积、舌咽上界横径、矢状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形态、位置与上气道形态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角与喉咽长度呈负相关(r=-0.277,P<0.01);Po-NB距离与腭咽长度呈负相关(r=-0.222,P<0.05);颏高度(r=-0.261,P<0.01)、颏部基骨面积(r=-0.225,P<0.05)与腭咽上界横径呈负相关;颏最小厚度(r=0.245,P<0.05)、颏角(r=0.249,P<0.05)、牙槽突面积(r=0.213,P<0.05)与腭咽上界矢状径呈正相关;Gn-V线(r=0.217,P<0.05)、Po-NB距离(r=0.208,P<0.05)与舌咽上界横径呈正相关;颏前厚度与喉咽上界矢状径呈负相关(r=-0.211,P<0.05);颏凹陷与喉咽下界矢状径呈负相关(r=-0.237,P<0.05);颏曲度与喉咽下界横径呈正相关(r=0.231,P<0.05)。结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发育不足,形态偏薄,颏部矢状向位置偏后,垂直向位置偏上,舌咽气道相对狭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形态、位置与上气道形态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骨性Ⅰ类 下颌后缩 成年女性 锥形束CT 颏部 上气道 错[牙合]畸形 正畸
下载PDF
颏部与唇部位置关系对美观影响的三维美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芷悦 庞光明 施优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8-633,共6页
目的:在三维层面研究不同颏部与唇部位置关系对面部美观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侧貌协调美观的女性,利用Maya软件获得不同颏部与唇部位置关系的三维图像共35个,分别邀请正畸医师(专业组,n=50)及普通大众(非专业组,n=103)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在三维层面研究不同颏部与唇部位置关系对面部美观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侧貌协调美观的女性,利用Maya软件获得不同颏部与唇部位置关系的三维图像共35个,分别邀请正畸医师(专业组,n=50)及普通大众(非专业组,n=103)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以“E线”为基准,前突记为正值,后缩记为负值。两组均认为颏部与唇部位置在0 mm(即与“E线”相切)时最为美观,当唇部在+6 mm、-6 mm时及颏部在+4 mm时最不美观。不同颏部位置时,专业组评分较高的唇部突度随颏部突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唇部在+6 mm、+4 mm、-6 mm及颏部位置+4 mm时,非专业组评分均高于专业组。结论:专业组偏好稍后缩的唇部位置,而非专业组更能忍受稍突的唇部位置;两组均认为过于前突的颏部不美观;正畸医生认为与颏部突度相匹配的唇部突度是美观的;当颏部与唇部突度相对于E线移动±2 mm范围内,正畸医师及大众的评分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颏部位置 位置 美学评价
下载PDF
下颌骨颏部骨折体的三维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雅琪 朱春晖 +1 位作者 虎小毅 王继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 通过对下颌骨颏部骨折大数据的形态学分析,绘制三维骨折线分布图,描述颏部骨折线的位置及频率等特点。方法 共纳入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下颌骨体颏部骨折69例病人的螺旋CT资料。首先把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导... 目的 通过对下颌骨颏部骨折大数据的形态学分析,绘制三维骨折线分布图,描述颏部骨折线的位置及频率等特点。方法 共纳入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下颌骨体颏部骨折69例病人的螺旋CT资料。首先把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导入Mimics 24.0软件,分离颏部骨折块并重建,然后利用3-matic 16.0软件临摹下颌骨颏部骨折模型的骨折线,同时与标准下颌骨进行空间配对并把全部的骨折线投影至标准下颌骨表面,最终获得下颌骨的3D骨折线分布图,进一步描述颏部骨折线的位置及频率。结果 下颌骨颏部骨折线在唇侧聚集有序主要集中在33-43牙区域内,其中31牙区域内占比最高约42%,在舌侧的骨折线杂乱分散呈放射状主要聚集在31-41牙区域内,其中41牙区域内占比最高约49.2%。结论 本研究将Mapping技术首次应用到下颌骨颏部骨折的研究中,下颌骨颏部骨折线在唇侧主要集中31牙区域内,在舌侧主要聚集在41牙区域内,提示临床骨折治疗时应注意下颌骨颏部唇侧应力的连续性恢复及力学轨迹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颏部骨折 螺旋CT Mapping技术 三维形态学
下载PDF
颏部审美评价方式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朱梦婷 马艳(综述) 庞光明(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97-202,共6页
侧貌美观在正畸治疗中尤为重要,其中颏部一直是医生与患者关注的焦点。不同错牙合类型的患者颏部位置形态有其不同的特点。对正畸患者颏部进行术前术后主观评价与客观测量分析,能更加直观地发现颏部位置及形态的变化,并了解不同人群对... 侧貌美观在正畸治疗中尤为重要,其中颏部一直是医生与患者关注的焦点。不同错牙合类型的患者颏部位置形态有其不同的特点。对正畸患者颏部进行术前术后主观评价与客观测量分析,能更加直观地发现颏部位置及形态的变化,并了解不同人群对颏部的审美偏好,为正畸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解剖学基础及理论支持。主观分析法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李克特量表等评分法,客观分析法包括二维测量法、三维测量法等,了解这些评分方法的优缺点,有利于正畸美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部 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 侧貌审美 正畸治疗
下载PDF
固定矫治器联合微种植支抗垂直控制对上颌前突错畸形患者软硬组织和颏部形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屈新军 穆磊 张维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959-2965,共7页
目的 探究固定矫治器联合微种植支抗垂直控制对上颌前突错畸形患者软硬组织和颏部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上颌前突错畸形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 目的 探究固定矫治器联合微种植支抗垂直控制对上颌前突错畸形患者软硬组织和颏部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上颌前突错畸形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固定矫治器联合微种植支抗垂直控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SNA)、下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SNB)、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ANB)、上中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距离(U1-NA)、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的交角(L1-NB)、上下前部牙弓的突度(UL-U1)、下唇突点至下中切牙唇面的距离(LL-L1)、上切牙切缘到下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Overjet)、上前牙覆盖过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Overbite)、上唇突度,上唇突点至E线的垂直距离(E-upper-lip)、下唇突度,下唇突点至E线的垂直距离(E-lower-lip)、鼻唇角、颏沟倾角、颏软组织厚度、颏部形态、咀嚼功能及垂直向量参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I-NA、UI-NA、LI-NB、LI-NB、Overjet、Overbite、E-upper-lip、E-lower-lip显著降低,LL-L1、鼻唇角、颏沟倾角及颏软组织厚度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UI-NA、UI-NA、LI-NB、LI-NB、Overjet、Overbite、E-upper-lip、E-lower-lip明显低于对照组,LL-L1、鼻唇角、颏沟倾角及颏软组织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颏高度、颏突度、颏曲度显著升高,根尖点颏厚度、下齿槽座点颏厚度、颏前点厚度、颏凹陷、颏倾斜度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颏高度、颏突度、颏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根尖点颏厚度、下齿槽座点颏厚度、颏前点厚度、颏凹陷、颏倾斜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咬合力及咀嚼效率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N-MP、N-Me、N-SGn、UO-PP及U6M-PP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矫治器联合微种植支抗垂直控制能改善上颌前突错颌前突错畸形患者软硬组织和颏部形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畸形 上颌前突 直丝弓矫治器 微种植支抗 垂直控制 颏部形态
下载PDF
颏部浸润性癌根治术后多次皮瓣修复1例个体化护理
8
作者 蒋曼 曾定芬 +4 位作者 张帆 郭辉 李玲 范玉霞 马霖杰 《上海护理》 2023年第8期74-76,共3页
口腔颌面部是恶性肿瘤常见好发部位之一,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10%,而绝大多数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于口腔,面部皮肤仅占其中不到3%,发生在颏部皮肤的肿瘤则更为罕见,多数因为外伤、日晒等因素诱发[1]。由于其发病部位特殊,位于整个... 口腔颌面部是恶性肿瘤常见好发部位之一,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10%,而绝大多数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于口腔,面部皮肤仅占其中不到3%,发生在颏部皮肤的肿瘤则更为罕见,多数因为外伤、日晒等因素诱发[1]。由于其发病部位特殊,位于整个颌面部最低点,具有内部空间狭小、易积存分泌物、严重影响外观形态等特点[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部浸润癌 皮瓣修复 护理模式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后颏部软组织和骨组织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帕丽孜·阿不力克木 陈楷 +2 位作者 何静 买尔哈巴·艾买江 吴国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8-1585,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方向上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后颏部软组织和骨组织形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于本院行双颌正颌手术的成人患者19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0例。所有患者于术前1周(T0)和术后12个月(T1)进行全头... 目的:探讨三维方向上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后颏部软组织和骨组织形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于本院行双颌正颌手术的成人患者19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0例。所有患者于术前1周(T0)和术后12个月(T1)进行全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获取面部数据,采用ProPlan CMF 3.0软件进行术前及术后面部软组织和骨组织的三维重建和配准。测量并计算颏部软组织厚度和解剖标记点于水平、矢状和垂直向上移动量的相关性及比值。结果:正颌术后下颌后退量以下唇红唇及颏唇沟区最大,沿此区域向周边扩散软组织后退量逐渐递减。颏下区后退量较小,在颏下点处颏部有前出趋势。与T0时比较,T1时下唇度突点(LL)软组织厚度增加(P<0.05)。线性回归分析,水平向(X)上,随着骨组织向左移动,颏部软组织解剖标记点LL(B=0.795,R^(2)=0.832)、颏唇沟点(Si)(B=0.876,R^(2)=0.987)、软组织颏前点(Pos)(B=0.890,R^(2)=0.971)和软组织颏下点(Mes)(B=0.942,R^(2)=0.978)均呈负向改变,向左移动,软组织和骨组织移动方向一致;矢状向(Y)上,随着骨组织向后移动,颏部软组织解剖标记点LL(B=0.882,R^(2)=0.934)、Si(B=0.946,R^(2)=0.847)、Pos(B=0.839,R^(2)=0.909)和Mes(B=0.666,R^(2)=0.455)均向后移动,软组织和骨组织组织移动方向一致;垂直向(Z)上,随着骨组织的上移,颏部软组织解剖标记点LL(B=0.932,R^(2)=0.686)、Si(B=0.834,R^(2)=0.469)和Mes(B=0.925,R^(2)=0.709)均向下移动;Pos(B=0.487,R^(2)=0.444)向上移动。在水平、矢状和垂直向上各颏部解剖标记点软组织移动量(ΔSM)和骨组织移动量(ΔBM)相关性较强(0.6<r<1.0,P<0.01)。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后水平、矢状和垂直向上颏部软组织变化均受骨组织移动的影响,且呈正相关关系,水平向和矢状向相关性较强,垂直向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三维研究 颏部 软组织 数字化技术
下载PDF
颏部形态对正畸治疗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付彧 李紫薇 +1 位作者 赵梦晗 史瑞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3-449,共7页
目的通过对骨性Ⅰ类患者矫治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颏部软组织形态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其对矫治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5例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骨性Ⅰ类患者,根据头颅侧位X线... 目的通过对骨性Ⅰ类患者矫治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颏部软组织形态在矫治前后的变化及其对矫治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5例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骨性Ⅰ类患者,根据头颅侧位X线片中的软组织颏形态将患者分为异常颏组(颏部形态较平坦后缩,n=27)和正常颏组(颏部形态较圆润突出,n=28),并选取相关软硬组织指标进行测量,研究不同颏部形态矫治前后组内的变化以及组间的差异。结果矫治前异常颏组的颏唇沟角、下颌颏角、下颏顶角、PP-MP、LL-E、UL-E、Po-Pos、B-B’厚度大于正常颏组(P<0.05),m∶BMe和n∶B’Mes小于正常颏组(P<0.05)。矫治后异常颏组的下颌颏角、下颏顶角、U1-SN、L1-MP、LL-E距、UL-E距、SNA、SNB和B-B’厚度减小(P<0.05),鼻唇角、m∶BMe、n∶B’Mes和Po-Pos增大(P<0.05)。矫治后正常颏组的U1-SN、L1-MP、LL-E距、UL-E距和B-B’厚度减小,鼻唇角增大(P<0.05)。m∶BMe和n∶B’Mes正相关。结论颏部形态影响矫治计划的制定,与正常颏组相比,异常颏组需要设计更大的前牙回收量;颏部软组织形态与骨组织形态相关,但是矫治后软组织颏的变化不能直接按照骨组织变化进行预测;软组织颏形态影响软组织侧貌的美学评估和矫治前后软组织的变化,对于矫治后软组织颏部变化的预测必须考虑到软组织颏本身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部形态 软组织侧貌 安氏Ⅰ类
下载PDF
垂直骨面型与颏部形态对侧貌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秦小霞 王豫蓉 +2 位作者 文华 汪杰 马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3期5963-5968,共6页
背景: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个体,颏部形态也各不相同。那么不同垂直骨面型的个体,颏部形态分别表现为怎样才是最美观的?目的:评价垂直骨面型与颏部形态两种因素同时对侧貌美观影响。方法:选择美貌的高均低角女性各一位,由同一摄影师拍摄... 背景: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个体,颏部形态也各不相同。那么不同垂直骨面型的个体,颏部形态分别表现为怎样才是最美观的?目的:评价垂直骨面型与颏部形态两种因素同时对侧貌美观影响。方法:选择美貌的高均低角女性各一位,由同一摄影师拍摄自然头位侧貌相片。在侧貌照片上,通过小范围的(2 mm 为一个单位)改变颏部矢状向和垂直向位置,生成一系列图片。选取 17 名正畸医生和 35 名普通人分别对生成的照片进行美学评分,以此评价不同垂直骨面型者的颏部美观。结果与结论:高角者颏部高度轻微变化无美观差异;颏部轻微前突较轻微后缩美观。均角者颏部高度较低者更美观;颏部轻微前突较过分前突和后缩美观。低角者颏部较高更美观;颏部轻微前突较过分前突和后缩美观。说明垂直骨面型与颏部形态对侧貌的影响各不相同,正畸临床中应参考患者的垂直骨面型来改变患者的颏部形态,以为患者获得较好的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口腔组织构建 垂直骨面型 软组织颏部 美学 侧貌 口腔正畸 颏部形态
下载PDF
用三焦点牵张成骨技术修复重建颏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应彬彬 胡静 +2 位作者 李继华 祝颂松 王大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焦点牵张成骨技术修复重建颏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方法。方法: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份骨截除术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可调式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 目的:探讨应用三焦点牵张成骨技术修复重建颏部骨缺损的可行性及其方法。方法: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份骨截除术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可调式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颏部正中对接以修复重建颏部骨缺损。通过X线片与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双侧输送盘移动与新骨形成情况。在牵张结束的第8和16周分别处死2只动物,取下颌骨牵张区标本作组织学检查。结果:牵张结束后,4只恒河猴的颏部形态接近正常猴,X线片与螺旋三维CT片显示两侧输送盘远心端在正中成功对接。牵张结束的第8周,螺旋三维CT与实验组织学观察发现牵张间隙内均有新骨形成;两侧输送盘在下颌正中呈纤维连接,并可见活跃的成骨和改建活动。牵张结束的第16周,牵张间隙内新骨成熟,两侧输送盘下颌正中逐渐呈纤维骨性连接。结论:用可调式多平面牵张装置进行三焦点牵张成骨可以作为修复重建颏部骨缺损的一种选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恒河猴 颏部缺损 重建 颏部骨缺损
下载PDF
颏部缩窄截骨结合Medpor隆颏矫正颏部宽大后缩畸形 被引量:6
13
作者 俞冰 张智勇 +3 位作者 牛峰 唐晓军 刘剑锋 归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矫正颏部宽大及颏部后缩畸形的方法。方法:应用颏部缩窄截骨结合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隆颏矫正颏部宽大后缩畸形患者11例。结果:11例患者颏部宽大及后缩畸形得到矫正,效果满意。结论:颏部截骨缩窄结合Medpor隆颏可... 目的:探讨一次性矫正颏部宽大及颏部后缩畸形的方法。方法:应用颏部缩窄截骨结合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隆颏矫正颏部宽大后缩畸形患者11例。结果:11例患者颏部宽大及后缩畸形得到矫正,效果满意。结论:颏部截骨缩窄结合Medpor隆颏可一次性矫正颏部宽大及颏部后缩畸形,解决了单纯颏部截骨术后或单纯隆颏术后局部不能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部截骨缩窄 Medpor隆 颏部后缩
下载PDF
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正器对安氏Ⅱ1类错颌畸形患者颏部形态的影响
14
作者 许翠芹 《大医生》 2023年第18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正器(PASS)对安氏Ⅱ1类错颌畸形患者颏部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利津县中心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安氏Ⅱ1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麦克... 目的探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正器(PASS)对安氏Ⅱ1类错颌畸形患者颏部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利津县中心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安氏Ⅱ1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麦克劳林·贝内特·特雷维斯(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研究组应用PAS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颏部形态相关指标和炎性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排齐时间、拔牙间隙关闭时间、矫正治疗疗程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颏曲度、颏突度、颏高度、颏软组织凹陷深度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颏倾斜度、颏凹陷、颏软组织厚度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MMP-9、IL-6、TNF-α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ASS对安氏Ⅱ1类错颌畸形患者颏部形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小对牙周的炎性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类错颌畸形 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正器 颏部形态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中国美貌女性颏部软组织形态的比例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祖青 米丛波 +4 位作者 聂晶 杨川 宋美云 居曼江.买买提 钱雅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65-4068,共4页
背景:建立美貌人群区域性颜面轮廓均值和颜面结构相关关系,可为口腔科、正颌外科、整形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目的:观察中国美貌女性颏部软组织侧貌的形态比例特征及相关性,对面部软组织的美观进行评价。方法:选取电影、电... 背景:建立美貌人群区域性颜面轮廓均值和颜面结构相关关系,可为口腔科、正颌外科、整形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目的:观察中国美貌女性颏部软组织侧貌的形态比例特征及相关性,对面部软组织的美观进行评价。方法:选取电影、电视剧及时尚杂志中面型美观、自然的美貌女性80名,所有照片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在连续的时间内完成,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Photoshop8.0图像处理软件对导入计算机中的图片进行定点,测量颏部相关比例值,每隔2周测量1次,每项指标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颏部软组织形态有助于临床医生作出合理的诊断和制定正确的治疗计划,通过对美貌女性颏部软组织的测量分析,观察得出其颏部形态比例大小为:上唇高与下唇颏高比例关系约为1:2,颏部约占口角到颏下的1/2,颏部微向前突以协调唇部达到柔和侧貌形态,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颏部的形态比例大小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部 美貌女性 软组织 侧貌 医学美学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的比较 被引量:20
16
作者 舒艳 刘珺 +1 位作者 陈杰 范存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比较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探讨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年龄17~29岁、平均(21±3.020)岁的骨性Ⅲ类错[ANB<0°,平均为(-3.927±2.7637)°]患者60例(... 目的:比较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探讨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年龄17~29岁、平均(21±3.020)岁的骨性Ⅲ类错[ANB<0°,平均为(-3.927±2.7637)°]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下颌平面角(FH-MP)的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低角、均角及高角组3组,每组各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测量其下颌骨及颏部骨性结构,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角组的下颌角、颏高度和颏曲度大于平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高角组的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比、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小于平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进一步经两两比较,下颌角、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比、颏高度、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在低角组与高角组,平均角组与高角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颏曲度在低角组与高角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平面角的大小与下颌角、颏高度和颏曲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比、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呈负相关(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不同,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垂直骨面型 X线头影测量 下颌骨 颏部
下载PDF
颏部位置对面部侧貌唇突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苏盈盈 王春玲 +2 位作者 刘东旭 董仁萍 李红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颏部位置对侧貌唇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具有标准中国人面型的成年男性1名,描绘其头颅侧位片的侧貌轮廓,制作成剪影图作为标准侧貌,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标准侧貌的面突角进行变动,获得5张具有不同颏部位置(颏部位置正常、后缩5&... 目的:探讨颏部位置对侧貌唇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具有标准中国人面型的成年男性1名,描绘其头颅侧位片的侧貌轮廓,制作成剪影图作为标准侧貌,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标准侧貌的面突角进行变动,获得5张具有不同颏部位置(颏部位置正常、后缩5°、后缩10°、前突5°、前突10°)的剪影图。在此基础上,以E线为参考线,将各剪影图的上、下唇分别后移1mm和前移1mm各4次,每张剪影图分别得到9幅具有不同唇突度的侧貌图。选择180名大学生对侧貌图进行审美评价,从9种面型中选出最喜爱的3种。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颏部位置正常时相对后缩的唇突度最受欢迎,最受欢迎的3种面型与其他面型的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颏部位置的后缩,人群倾向于喜爱略微前突的唇部位置;而随着颏部位置的前突,人们则倾向于喜爱更加后缩的唇部突度。结论:颏部位置对美观侧貌的唇突度有显著影响,颏部位置不同,唇突度的审美标准亦不同。对不同错类型的临界拔牙患者进行矫治设计时,应考虑颏部位置对唇突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部位置 唇突度 侧貌 面突角
下载PDF
垂直向控制对双颌前突患者颏部形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卢红飞 麦志辉 +1 位作者 陈奇 艾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3-856,共4页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在使用垂直向控制措施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32例双颌前突患者并分为两组,A组使用高位头帽加横腭杆加强垂直向控制,B组未使用以上措施。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测量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A、B两组...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在使用垂直向控制措施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32例双颌前突患者并分为两组,A组使用高位头帽加横腭杆加强垂直向控制,B组未使用以上措施。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测量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A、B两组患者间矫治后下颌平面角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颏部形态方面,两组颏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颏突度的增加量较大(P<0.05),颏倾斜度的减少量较大(P<0.01),颏凹陷量减少(P<0.01),颏软组织厚度减少(P<0.05),与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双颌前突的病例,通过垂直向控制令下颌产生逆时针旋转,能获得更突出的颏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向控制 双颌前突 颏部形态
下载PDF
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凤 张志勇 +2 位作者 黄伟 吴轶群 王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前牙区水平向骨量不足患者,采用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5—2010-04间完成的前牙区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18例,平均年龄28.6岁(19~39岁)。单牙缺失10例,多个牙缺失8例。共植入种植... 目的:探讨前牙区水平向骨量不足患者,采用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5—2010-04间完成的前牙区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18例,平均年龄28.6岁(19~39岁)。单牙缺失10例,多个牙缺失8例。共植入种植体26枚。结果:一期移植骨愈合期平均为6.2个月(4~10个月),二期种植体愈合期平均5.2个月(3~9个月)。1例早期出现植骨区创口开裂,移植骨块失败;2例术后出现短暂下唇麻木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下颌前牙感觉异常。除1例因移植骨失败放弃种植外,其余17例均完成了上部结构修复,平均随访期为12.5个月(6~38个月)。植入的26枚种植体在愈合和随访期内均未发生松动脱落,骨结合良好,存留率达100%。结论: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是解决前牙区水平向骨量不足时种植修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块状骨移植 牙种植 颏部植骨 骨移植 疗效
下载PDF
应用皮肤扩张术治疗口周及颏部瘢痕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力 鲁开化 +4 位作者 郭树忠 韩岩 马显杰 潘勇 彭湃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765-767,共3页
目的:回顾总结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口周、颏部瘢痕108例的经验体会。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口周、颏部瘢痕的10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所有患者以患有上、下唇,口周或颏部瘢痕为准,可伴有或不伴有面颊或其... 目的:回顾总结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口周、颏部瘢痕108例的经验体会。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口周、颏部瘢痕的10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所有患者以患有上、下唇,口周或颏部瘢痕为准,可伴有或不伴有面颊或其他部位瘢痕。其中面部扩张术52例,颏底、颈前部扩张术13例,预扩张胸三角皮瓣43例,面部和颏底、颈前同时扩张26例。结果:绝大多数患者获得了满意疗效。术后发生血肿4例,经及时行血肿清除术,未影响治疗效果。发生转移皮瓣远端血运障碍5例,其中3例经术中皮瓣修薄、适度加压包扎、术后应用改善血液微循环药物及地塞米松等措施后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期植皮修复创面。2例下唇瘢痕挛缩伴唇外翻患者经颏底、颈前部扩张皮瓣修复2个月后发生皮瓣回缩致下唇外翻,经瘢痕松解全厚植皮后改善。行预扩张胸三角皮瓣的43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扩张囊感染,经急诊手术未明显影响最终治疗效果;有7例于术后半年行皮瓣去脂术。结论:应用皮肤扩张术治疗口周、颏部瘢痕应以面部扩张术为首选,可合并颏底、颈前皮肤扩张术。对于合并有面颌部较大范围瘢痕的患者,应用预扩张胸三角皮瓣也能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扩张术 瘢痕 口周 颏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