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力机的风剪塔影模拟及功率脉动抑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兴 滕飞 +1 位作者 谢震 吕高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6506-6514,共9页
为了开展风机变流器的实验室模拟研究,设计基于双馈发电机的动态风机模拟器,提出一种在发电机侧进行转矩指令动态补偿的模拟方案,并建立整个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对拖模拟平台。对风机的风剪、塔影效应进行定量的分析与模拟,详细地研究由于... 为了开展风机变流器的实验室模拟研究,设计基于双馈发电机的动态风机模拟器,提出一种在发电机侧进行转矩指令动态补偿的模拟方案,并建立整个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对拖模拟平台。对风机的风剪、塔影效应进行定量的分析与模拟,详细地研究由于风剪、塔影效应引起的三次转矩脉动量对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发电机侧转矩脉动抑制的控制策略,对三次转矩脉动量进行抑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模拟 风剪效应 塔影效应 脉动抑制
下载PDF
计及风剪效应的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倾角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立军 米玉霞 +3 位作者 赵昕辉 马东辰 张松 王旱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140,共6页
风剪效应易使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受到的载荷不均匀,造成叶片产生振动及疲劳损坏。针对一种1. 5 M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采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分析不同倾角下对应叶片的受力情况;以叶片倾角优化前后的风功率相等为目标函数,对叶片倾... 风剪效应易使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受到的载荷不均匀,造成叶片产生振动及疲劳损坏。针对一种1. 5 M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采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分析不同倾角下对应叶片的受力情况;以叶片倾角优化前后的风功率相等为目标函数,对叶片倾角进行优化计算。提出采用方差评价叶片受力不均的衡量方法。结果表明:风轮运行一周过程中,风剪效应对叶片载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法向力载荷上。对于该1. 5 MW风力机,最优叶片倾角为-7°。经过倾角优化后,一周内表征受力不均匀的最大方差由1. 53降到0. 96,方差平均值由0. 66降到0. 52,垂直轴风力机叶片受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力机 风剪效应 叶片载荷 倾角优化 方差
下载PDF
裁风剪雨总因情——李清照词中的风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懋昌 《文史知识》 1998年第10期31-36,共6页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冯延已《南乡子》)。大自然的风风雨雨是传递诗人感情信息的天然信使。一生"忧患得失,何其多也"(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以下凡引...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冯延已《南乡子》)。大自然的风风雨雨是传递诗人感情信息的天然信使。一生"忧患得失,何其多也"(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以下凡引李清照诗词文均不署名)的李清照以她灵巧的纤手和娴熟的技艺裁风剪雨,悉心点缀她抒情乐章的氛围,创造出林林总总、景凄情忧的意境,坦露她那风雨般颤抖的灵魂,展示她那风雨般苦难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词 伤春 风剪 辛弃疾 感情信息 词境 欧阳修 司空图 海棠
原文传递
基于风剪效应的独立变桨控制对漂浮式风力发电机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谢双义 金鑫 《电力建设》 2014年第9期13-17,共5页
随着风力发电机塔架高度以及叶片尺寸的增大,风剪效应对风力发电机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为此提出了基于风剪效应的独立变桨控制策略。分析了漂浮式风力发电机支撑结构的动力学模型,结合针对陆上风力发电机提出的基于风剪效应的独立变... 随着风力发电机塔架高度以及叶片尺寸的增大,风剪效应对风力发电机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为此提出了基于风剪效应的独立变桨控制策略。分析了漂浮式风力发电机支撑结构的动力学模型,结合针对陆上风力发电机提出的基于风剪效应的独立变桨控制策略,并使用线性二次型调节技术(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分别对3种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的独立变桨控制器进行了设计,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仿真模型并与Fast软件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独立变桨控制策略对3种形式的风力发电机的功率、纵摇运动影响并不相同。独立变桨控制策略可以明显降低单柱式风力发电机的功率波动,但对张力腿式和驳船式风力发电机来说效果不明显甚至变得更差;而对于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的纵摇运动来说,独立变桨和统一变桨控制策略对单柱式和张力腿式风力发电机的影响差别不明显,而对驳船式风力发电机来说,独立变桨控制策略使其纵摇角度变得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变桨 风剪 漂浮式力发电机 状态估计器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
原文传递
风剪中秋
5
作者 戴荣桂 《扬子江(诗刊)》 2006年第4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风剪 中秋 月满 沂河 钓竿
原文传递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3次功率脉动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少林 张兴 +2 位作者 谢震 张崇巍 曹仁贤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研究风剪、塔影效应引起的转矩3次脉动对风力发电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包含风剪、塔影效应的风机动态模拟器,提出了转矩指令动态补偿的转矩模拟方案,并建立了整个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对拖模拟平台。依据等效风速原理,对风机的风剪、塔影效... 为研究风剪、塔影效应引起的转矩3次脉动对风力发电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包含风剪、塔影效应的风机动态模拟器,提出了转矩指令动态补偿的转矩模拟方案,并建立了整个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对拖模拟平台。依据等效风速原理,对风机的风剪、塔影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模拟,详细研究了由于风剪、塔影效应引起的3次转矩脉动量对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发电 机模拟 风剪效应 塔影效应 转动惯量 转矩补偿 双馈感应发电机 3次脉动转矩
下载PDF
风力机动态模拟器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少林 张兴 +2 位作者 杨淑英 张崇巍 曹仁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66-1372,共7页
为了满足实验室研究风力发电技术的需要,该文设计了动态风力机模拟器。在分析实际风力机与模拟系统差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风力机的风剪效应、塔影效应及其风力机的大惯量特性,提出了转矩指令动态补偿的转矩模拟方案。详细分析了惯量... 为了满足实验室研究风力发电技术的需要,该文设计了动态风力机模拟器。在分析实际风力机与模拟系统差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风力机的风剪效应、塔影效应及其风力机的大惯量特性,提出了转矩指令动态补偿的转矩模拟方案。详细分析了惯量补偿的原理,并对其正确性进行了数学论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模拟系统的动特性与风力机的理论动特性高度吻合,可方便地用于实验室条件下的风力发电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机模拟 风剪效应 塔影效应 惯量转矩补偿
下载PDF
风场风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舜德 高文元 +1 位作者 王现青 褚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0-151,共2页
针对风力发电机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分析的要求,建立了普通风场的数学模型。在考虑风剪和上游风力机尾流对风速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修正风速模型。并运用simulink对某一风场的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进行仿真分析。
关键词 速模型 风剪 尾流 力机模型 仿真
下载PDF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独立变桨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金鑫 李浪 +1 位作者 何玉林 杨显刚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7,共7页
实际运行环境中,由于风剪、塔影等因素的影响,风轮平面内产生不平衡载荷,导致较大的叶尖变形,增加了叶片疲劳载荷,而统一变桨控制不能有效解决载荷不均匀问题。文中提出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和干扰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独立变桨控制策略。采... 实际运行环境中,由于风剪、塔影等因素的影响,风轮平面内产生不平衡载荷,导致较大的叶尖变形,增加了叶片疲劳载荷,而统一变桨控制不能有效解决载荷不均匀问题。文中提出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和干扰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独立变桨控制策略。采用风力机仿真分析软件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统一变桨比较。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降低了风剪条件下风力发电机主要部件所受的载荷,提高了机组运行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发电机 风剪 不平衡载荷 独立变桨 控制策略
下载PDF
H型垂直轴风力机气动参数对主轴偏振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立军 米玉霞 +4 位作者 赵昕辉 马东辰 马文龙 王旱祥 刘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105-3112,共8页
针对1种1.5 M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VAWT),采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分析主轴偏振效应的产生机理,提出采用变差系数来衡量主轴合成力的振荡程度,并对不同风力机参数对偏振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力机叶片在旋转1周范围... 针对1种1.5 M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VAWT),采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分析主轴偏振效应的产生机理,提出采用变差系数来衡量主轴合成力的振荡程度,并对不同风力机参数对偏振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力机叶片在旋转1周范围内产生的气动力合成到主轴位置上后不能互相抵消,发生振荡且作用方向不定;对于大型垂直轴风力机,风剪效应的存在有利于降低主轴偏振效应;在H型垂直轴风力机气动设计中,当叶片数为3片时,主轴振动幅度最小;当高径比为0.5088时,主轴振动幅度最小;当展弦比为14.2015时,主轴振动幅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力机(VAWT) 偏振效应 风剪效应 展弦比
下载PDF
风电引起3p闪变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煜 伍青安 +2 位作者 袁越 吴博文 傅质馨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为研究风电机组风剪效应和塔影效应对电压闪变的影响,依据风剪效应和塔影效应的等效风速模型,建立了含风电电网的仿真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仿真分析了风剪效应和塔影效应引起的3p频率的电压闪变。由于IEC闪变测试系统在低频段存在误... 为研究风电机组风剪效应和塔影效应对电压闪变的影响,依据风剪效应和塔影效应的等效风速模型,建立了含风电电网的仿真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仿真分析了风剪效应和塔影效应引起的3p频率的电压闪变。由于IEC闪变测试系统在低频段存在误差,提出了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闪变检测。通过仿真得到结论:风电机组塔影效应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的频率为风轮转速的3倍,闪变值随桨叶半径和桨叶旋转平面到塔架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塔架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轮毂高度和风剪效应对闪变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剪效应 塔影效应 闪变 HILBERT Huang变换 模型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虚拟永磁风力发电系统模拟平台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笃军 刘天羽 《电机与控制应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4-12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包含风剪塔影效应的风力发电系统的改进型模拟方案。以背靠背三相变流器平台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包含风剪塔影效应的虚拟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而搭建其控制系统;针对简化叶尖速比与转矩系数拟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 提出了一种包含风剪塔影效应的风力发电系统的改进型模拟方案。以背靠背三相变流器平台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包含风剪塔影效应的虚拟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而搭建其控制系统;针对简化叶尖速比与转矩系数拟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alman滤波的分段线性拟合的方法来简化拟合方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虚拟风力发电系统模拟平台,对负载变化时的模拟平台输出以及有无风剪塔影效应时风力机的机械转矩变化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风力机发电机组地运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拟合 风剪塔影效应 力发电系统 模拟平台
下载PDF
风电引起3次脉动闪变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跃飞 《机电信息》 2012年第24期3-4,共2页
依据风剪效应和塔影效应的等效风速模型,建立了含风电电网的仿真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仿真分析了风剪效应和塔影效应引起的3次脉动闪变。
关键词 电场 电压波动 闪变 塔影效应 风剪效应
下载PDF
空气舵/推力矢量复合控制技术研究及其仿真
14
作者 于宁 王欣 王小虎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8-81,共4页
为解决高升阻比的面对称升力体气动外形造成风剪区干扰力矩大,控制力矩不足导致喷管摆角需求超过最大允许值的问题,进行了姿态控制技术研究;采用了空气舵\推力矢量复合控制以及计攻角补偿的方法,提高控制能力的同时,又有效减小了风剪区... 为解决高升阻比的面对称升力体气动外形造成风剪区干扰力矩大,控制力矩不足导致喷管摆角需求超过最大允许值的问题,进行了姿态控制技术研究;采用了空气舵\推力矢量复合控制以及计攻角补偿的方法,提高控制能力的同时,又有效减小了风剪区的攻角,使喷管摆角需求降低到允许值以内;研究结果保证了导弹可以通过风剪区,并对相应的控制方法建立六自由度模型,在matlab的仿真环境下进行了仿真验证,有较好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剪 推力矢量 空气舵 复合控制 攻角补偿
下载PDF
减小叶片不利载荷的统一变桨技术
15
作者 张真源 刘国荣 +2 位作者 李振兴 刘科正 邓争 《现代机械》 2019年第2期37-41,共5页
风机在实际运行中,由于风剪切和塔影效应的存在,导致各桨叶载荷均不平衡。载荷的不平衡严重影响风轮的性能。为减小由于空间位置不同带来的载荷不平衡,首先,仿用威布尔分布函数对风轮立体面风速进行优化处理,以提高风速计算准确度,其次... 风机在实际运行中,由于风剪切和塔影效应的存在,导致各桨叶载荷均不平衡。载荷的不平衡严重影响风轮的性能。为减小由于空间位置不同带来的载荷不平衡,首先,仿用威布尔分布函数对风轮立体面风速进行优化处理,以提高风速计算准确度,其次,利用Blade软件计算不利载荷大小,通过变桨距系统减小风轮叶面推力来降低载荷。实验结果:风速优化法在风速信号采集上进行抑制,降低了风速的波动频率。且计算后的不利载荷对桨距角进行补偿的方法,使叶轮在吸收风能的同时降低风机不利载荷和部分叶片震动,延长了叶片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优化 桨距角补偿 风剪效应 塔影效应 统一变桨
下载PDF
丹桔佳话
16
作者 胡名义 《企业经济》 1981年第1期27-28,共2页
天高云淡,金风剪阵,正是我省橙黄桔红的丰收季节.从南到北,从乡村到城市,从山区到平原,鲜嫩的枯子,累累盈筐,车载船运,源源入市.市场上到处都充满了诱人的清香,顾客熙攘,争相品尝.同志,当你看到这种情景的时候,会不会想起"江西是... 天高云淡,金风剪阵,正是我省橙黄桔红的丰收季节.从南到北,从乡村到城市,从山区到平原,鲜嫩的枯子,累累盈筐,车载船运,源源入市.市场上到处都充满了诱人的清香,顾客熙攘,争相品尝.同志,当你看到这种情景的时候,会不会想起"江西是个好地方,……南丰桔子甜又香……"这首动听的民歌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南丰 桔树 金桔 风剪 民歌 品尝 车载 季节 入市
下载PDF
郭沫若书话
17
作者 卢正言 《图书馆杂志》 1982年第1期52-54,共3页
一、《南冠草》三易剧名郭沫若于1943年3月脱稿的五幕剧《南冠草》,是抗战期间所写的六部历史剧的最后一部。这部剧作写的是明末十七岁的爱国诗人、民族英雄夏完淳壮烈殉国的故事。剧本完成后,郭沫若在《〈南冠草〉后记》里说在给该剧... 一、《南冠草》三易剧名郭沫若于1943年3月脱稿的五幕剧《南冠草》,是抗战期间所写的六部历史剧的最后一部。这部剧作写的是明末十七岁的爱国诗人、民族英雄夏完淳壮烈殉国的故事。剧本完成后,郭沫若在《〈南冠草〉后记》里说在给该剧命题时,本想采用《夏完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夏完淳 南冠 历史剧 民族英雄 新华日报 风剪 出版社 玉衣 爱国诗人
下载PDF
好运来
18
作者 车行 戚建波 《黄河之声》 2004年第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新时代 生活美 中国结 风剪 飘带 日系 天年 祖国 健康 幸福
下载PDF
Winter Meso-Scale Shear Front in the Yellow Sea and Its Sedimentary Effects 被引量:2
19
作者 GAO Fei QIAO Lulu LI Guangxue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6年第1期50-56,共7页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presence of shear fronts between the Yellow Sea Coastal Current(YSCC) and the monsoon-strengthened Yellow Sea Warm Current(YSWC) in winter and their sedimentary effects within th...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presence of shear fronts between the Yellow Sea Coastal Current(YSCC) and the monsoon-strengthened Yellow Sea Warm Current(YSWC) in winter and their sedimentary effects within the shear zone based on a fully validated numerical model.This work added the wind force to a tidal model during simulating the winter baroclinic circulation in the Yellow Se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YSWC is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by wind-driven compensation due to a northeast monsoon during winter time.When this warm current encounters the North Shandong-South Yellow Sea coastal current,there is a strong reverse shear action between the two current systems,forming a reverse-S-shaped shear front that begins near 34?N in the south and extends to approximately 38?N,with an overall length of over 600 km.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is shear front derives from the circulation system with the reverse flow.In the shear zone,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gradients increase,flow velocities are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flow direction on one side of the shear zone is opposite to that on the other side.The vertical circulation structure is complicated,consisting of a series of meso-and small-scale anti-clockwise eddies.Particularly,this shear effect significantly hinders the horizontal exchange of coastal sediments carried by warm currents,resulting in fine sediments deposition due to the weak hydrodynamic reg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Yellow Sea shear front numerical simulation sedimentary effect
下载PDF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a deep buried sand and a paleo-weathered rock mass using a high normal stress direct shear apparatus 被引量:4
20
作者 Bai Hanying Li Wenping +2 位作者 Ding Qingfeng Wang Qiqing Yang Dongd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623-628,共6页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safe mining close to the contact zone under reduced security coal pillar conditions at a coal mine in eastern China,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deep buri...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safe mining close to the contact zone under reduced security coal pillar conditions at a coal mine in eastern China,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deep buried sand and a paleo-weathered rock mas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laboratory by direct shear testing. A DRS-1 high pressure soil shear testing machine and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were used in the direct shear tests. Variance and rang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ensitivity of each factor that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s of the interface.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mal pressure 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for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face, while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roughness are minor factors; the shear stress against shear displacement curve for the interface shows an overall hyperbola relationship, no obvious peak stress and dilatancy was observed.When the normal pressure is 6 MPa, the shear strengths of interfaces with different roughnes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and when the normal pressure is more than 8 MPa, the larger the roughness of the interface, the larger will be the shear strength; the shear strength has a better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normal pressure, which can be described by a linear Mohr–Coulomb criter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buried sand Coal series Paleo-weathered rock mass Roughness of interface Mohr-Coulomb criter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