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的诱惑:郁达夫《沉沦》中的漫步与风景美学
1
作者 汤拥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7-227,共11页
柄谷行人有关“风景的发现”的论说在中国现代文学界广有影响,此论说重视从山水美学到风景美学的话语转换,却尚未充分发掘中国现代风景书写的多种资源。倘若以“华兹华斯式漫步”为焦点,重审郁达夫的小说名篇《沉沦》,将一个中国留学生... 柄谷行人有关“风景的发现”的论说在中国现代文学界广有影响,此论说重视从山水美学到风景美学的话语转换,却尚未充分发掘中国现代风景书写的多种资源。倘若以“华兹华斯式漫步”为焦点,重审郁达夫的小说名篇《沉沦》,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风景中的探寻、彷徨与沉沦,与英国浪漫主义者“如画游”的精神之旅形成多层次对读,或许在为文学经典打开新的阐释空间的同时,能丰富并修正柄谷行人的相关论说。而在做此对读时,重要的不是建立中国山水美学与西方风景美学的静态对立,而是探讨现代中国人如何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在古今中西的复杂纠葛中,为自身重构风景体验的深度和风景书写的可能性。这或许是作为当代理论方案的中国风景美学应有的问题意识与话语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美学 如画美 柄谷行人 华兹华斯 郁达夫
下载PDF
如画美·风景媒介·感知风景:风景美学的研究转向
2
作者 刘佳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74-177,共4页
风景美学的研究发轫于18世纪英国的“如画美”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将风景视为客观静止之物,揭示人类对其进行改善或者将其与艺术作品进行比照的活动。W.J.T.米切尔在20世纪风景阐释学的基础上提出,风景是动态的媒介,塑造身份、制造记忆、... 风景美学的研究发轫于18世纪英国的“如画美”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将风景视为客观静止之物,揭示人类对其进行改善或者将其与艺术作品进行比照的活动。W.J.T.米切尔在20世纪风景阐释学的基础上提出,风景是动态的媒介,塑造身份、制造记忆、创建秩序、激发情感等活动都可以经由风景媒介来实现。段义孚与行走人类学的风景美学从人的主观知觉和情感出发,强调人对自然的感知和人与风景的融合共生。由此观之,风景美学研究经历了将风景视作客体—中介—人与风景共在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美学 如画美 风景媒介 感知风景 研究转向
下载PDF
西方风景美学视角下风景建筑发展脉络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85,共12页
风景审美在西方风景园林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17—18世纪的欧洲风景画传统和如画美学建立起风景美学的可识别性特征。18—19世纪出现了基于风景审美及空间组织需要而建造的风景建筑。风景建筑追求精神愉悦,强调象征性、叙事性和表... 风景审美在西方风景园林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17—18世纪的欧洲风景画传统和如画美学建立起风景美学的可识别性特征。18—19世纪出现了基于风景审美及空间组织需要而建造的风景建筑。风景建筑追求精神愉悦,强调象征性、叙事性和表现力。20世纪现代公园的出现以及公共利益下的政治导向促成了风景建筑的功能性转向,使其成为游憩设施和便利建筑。从风景、风景园到现代公园的发展,不断丰富着风景建筑内涵,拓展其外延,并推动着风景建筑的角色转换。当代的风景建筑不再仅仅是映射历史的文化容器,在意识层面建筑已经成为风景,兼容自然与人文、乡村与城市,引导着社区建设、社会活动及社会文化建设。基于风景美学视角的再思考能够让自然风景延续其自然美的吸引力,让建筑在与风景互益的前提下探索当代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美学 风景建筑 风景 公园 folly建筑
下载PDF
“自然美是一个意识形态观念”——风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辨析
4
作者 陈全黎 《海峡人文学刊》 2022年第4期8-14,95,152,共9页
在《美学理论》中,阿多诺提出了“自然美是一个意识形态观念”的重要命题。阿多诺的命题,实际上开启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这就是从纯粹抽象思辨的“自然美学”转向审美社会学,即“风景美学”。从阿多诺的命题出发,科斯格罗夫、安·... 在《美学理论》中,阿多诺提出了“自然美是一个意识形态观念”的重要命题。阿多诺的命题,实际上开启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这就是从纯粹抽象思辨的“自然美学”转向审美社会学,即“风景美学”。从阿多诺的命题出发,科斯格罗夫、安·伯明翰、米切尔等风景理论家,在风景与意识形态之间开辟了新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美学 意识形态 美学基本理论
下载PDF
从“四王”绘画看明清中国文人山水画的风景美学观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251-254,共4页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表现的是景,追求的是境。景是反应在画面里的,在自然的山林丘壑等可感知的风景中;境是超于画面外的,由画家的客观审美体验和主观审美情感结合而生。画面、自然风景和美学观念是不可分割的。画中的山水,包涵着画家对...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表现的是景,追求的是境。景是反应在画面里的,在自然的山林丘壑等可感知的风景中;境是超于画面外的,由画家的客观审美体验和主观审美情感结合而生。画面、自然风景和美学观念是不可分割的。画中的山水,包涵着画家对自然审美的认知,这一态度是深远的,后来西方传入的"景观"的概念也早已在其中有所反应。本文选择在中国传统的造景艺术——园林,发展盛行的明清时期为例,以跨越两朝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派"四王"为研究起点,通过阐述其对明清画坛的传承和积极影响,探寻该时代风景审美在文人山水画之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四王”绘画 明清文人 山水画 风景美学
下载PDF
审美资本与经济资本的耦合——丽水“巴比松”画派风景美学的当代意义
6
作者 伍茂国 《艺术生活》 2020年第4期26-32,共7页
作为地方画派,丽水"巴比松"是对法国巴比松文化异质和时间隔代的承继。丽水"巴比松"不仅在艺术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并且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耦合得也相当成功,这源于丽水"巴比松&qu... 作为地方画派,丽水"巴比松"是对法国巴比松文化异质和时间隔代的承继。丽水"巴比松"不仅在艺术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并且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耦合得也相当成功,这源于丽水"巴比松"引人注目的风景美学观。这种风景美学的追求在践行"两山理论"的背景中,顺利地实现了经济资本与审美资本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巴比松” 风景美学 审美资本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文化及其风景美学内涵
7
作者 韩士媛 《今古文创》 2021年第22期116-117,共2页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且呈多元化趋势,鄂伦春族作为最有文化特点的民族之一,其语言文化、狩猎文化、娱乐方式、服饰文化和手工制作方面都显现出风景美学价值。通过研究探求镶嵌在自然之中的人文元素,提炼出“有意味风景”的...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且呈多元化趋势,鄂伦春族作为最有文化特点的民族之一,其语言文化、狩猎文化、娱乐方式、服饰文化和手工制作方面都显现出风景美学价值。通过研究探求镶嵌在自然之中的人文元素,提炼出“有意味风景”的情感和文化链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审美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鄂伦春族文化 风景美学
下载PDF
风景园林美的生成机制——基于价值论美学的视角
8
作者 唐孝祥 徐应锦 +1 位作者 舒畅 胡雨佳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共11页
采用历时梳理与共时比较结合的方法,深入概述国内外风景园林美学研究现状,反思当前风景园林美学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问题。尝试运用价值论美学的哲学观点对风景园林美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阐释,从而突破囿于风景园林审美对象及其审美属性... 采用历时梳理与共时比较结合的方法,深入概述国内外风景园林美学研究现状,反思当前风景园林美学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问题。尝试运用价值论美学的哲学观点对风景园林美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阐释,从而突破囿于风景园林审美对象及其审美属性的研究现状,梳理风景园林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活动的复杂关系。研究认为:风景园林美并非预先存在,而是风景园林客体的审美属性与主体的审美需要在风景园林审美活动中契合而生的一种价值。风景园林美的生成机制包含三个关键因素:风景园林美来源于风景园林的审美属性,取决于主体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产生于人对风景园林审美的活动之中。旨在为解决当代风景园林美学中哲学基础、审美对象、生成机制的统一提供一种理论视角,为多元发展的风景园林学科提供一种审美阐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 价值论美学 客体审美属性 主体审美需要 审美活动
下载PDF
生态之眼:西方汉学视野里的中国风景美学
9
作者 代迅 王劲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5-164,282,共11页
中国古老而漫长的农耕文明,导致中国先民对山水有着宗教般的崇拜与敬畏,其中包含着对现代生态文明富于启迪的风景美学思想,中国古代山水画则是风景审美的重要呈现方式。西方汉学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研究,不仅是跨文明比较美学研究的产物... 中国古老而漫长的农耕文明,导致中国先民对山水有着宗教般的崇拜与敬畏,其中包含着对现代生态文明富于启迪的风景美学思想,中国古代山水画则是风景审美的重要呈现方式。西方汉学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研究,不仅是跨文明比较美学研究的产物,而且是现当代西方美学与中国古代风景美学对话的产物。西方美学的科学主义传统有时造成西方汉学对中国古代风景美学的误读,自然审美伦理化并非中国风景美学观念独有,也同样存在于在西方美学之中。中国先民融入山水之中,把欣赏自然之情转化为热爱自然之德,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对自然的谦卑。中国古代山水画描绘的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川,不同于西方风景画局限于目力所及的世界一隅,而是有别于现实世界烦扰喧嚣的和平宁静与理想梦幻之地,蕴涵着意趣高古的原始自然对于生命与心灵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西方汉学 中国 农耕文明 古代山水画 风景美学
原文传递
《风景园林美学》差异化联动式教学探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孝祥 袁月 马嘉雯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106,共7页
《风景园林美学》是华南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本科生通识课程,也是建筑学院的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硕士生和博士生专业选修课。基于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面对专业背景多领域、教育水平多层次、学习目标多需求的学生,提出差异化联动式的教学... 《风景园林美学》是华南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本科生通识课程,也是建筑学院的本科生专业选修课、硕士生和博士生专业选修课。基于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面对专业背景多领域、教育水平多层次、学习目标多需求的学生,提出差异化联动式的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与必然性。客观上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估等角度全面分析,依据“维度细分”和“贯通融合”相统一的课程教学理念,探索线上线下课程混合的差异化联动式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课程 差异化联动式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革命诗学与风景美学的并置——论艾青诗学
11
作者 魏天无 《华中学术》 2023年第3期263-277,共15页
艾青诗学特征可概括为革命诗学与风景美学的并置。他一生秉持现实主义文学广阔道路,诗歌写作因其现实性、批判性和预言性,以其火热激情与崇高理想,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与敬重。同时以南方人视域,用艺术家眼光,在文本中构建中国大地恢弘景... 艾青诗学特征可概括为革命诗学与风景美学的并置。他一生秉持现实主义文学广阔道路,诗歌写作因其现实性、批判性和预言性,以其火热激情与崇高理想,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与敬重。同时以南方人视域,用艺术家眼光,在文本中构建中国大地恢弘景观。此风景美学与革命诗学所追求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息息相关。革命诗学确保他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话语权,风景美学则凸显其艺术家个性与气质。两者的并置及其相互激荡,使其写作既避免单纯为政治服务而丧失艺术性,又因风景美学中人的主体性张扬而与时代主旋律合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诗学 革命 风景美学
原文传递
风景书写中的文化民族性——以茅盾的《风景谈》和《白杨礼赞》为例
12
作者 李婧怡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茅盾的解放区散文以鲜明的时代性为主要特征,其中的《风景谈》与《白杨礼赞》更是成为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经典之作。这两篇文章从对自然风景的隐喻和象征中传递出鲜明的政治意识和时代精神,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表现出作家强烈的革命意... 茅盾的解放区散文以鲜明的时代性为主要特征,其中的《风景谈》与《白杨礼赞》更是成为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经典之作。这两篇文章从对自然风景的隐喻和象征中传递出鲜明的政治意识和时代精神,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表现出作家强烈的革命意识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标志着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由向内的自我抒情转为向外的、具有宏大叙事意义的礼赞式。风景作为文化传递的媒介,被赋予了政治和文化的意义,其不再是作为被主体观看的、带有纯粹自然性质的审美客体,而是作为一个被文化争夺的场域传递出民族记忆、民族认同等隐形的政治话语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风景美学 文化民族性 民族记忆 民族认同
下载PDF
苏东坡诗词散文中的风景园林美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文丽 郭丽 《美与时代(城市)》 2018年第2期85-86,共2页
苏东坡作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部分诗词散文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有着特殊亲近与钟爱,每到一地,总会留下许多关于当地风景的佳作,至今仍为后世吟唱。苏轼的诗词散文无不体现着山水地形美、气候天象美、建筑艺术美、色彩音响美和... 苏东坡作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部分诗词散文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有着特殊亲近与钟爱,每到一地,总会留下许多关于当地风景的佳作,至今仍为后世吟唱。苏轼的诗词散文无不体现着山水地形美、气候天象美、建筑艺术美、色彩音响美和联想意境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诗词 散文 风景园林美学
下载PDF
风景区公路景观美学评价与环境保护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岩岩 铁志收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年第8期146-147,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高速增长,人们对风景区的公路建设通行能力和行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公路设计理念被逐步认同并推广,环保与建设相结合的科学发展观,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 风景区公路景观美学评价 环境保护设计新理念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角下风景园林美学课程教学改革
15
作者 李哲陟 王业社 +3 位作者 陈立军 黄志友 肖佳伟 李晓红 《河北画报》 2022年第10期225-227,共3页
信息时代来临,影视、娱乐等行业相继成为时下热门的行业门类,这些行业在推动娱乐性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年轻人的思维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也是许多社会乱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建设是高校积极对年轻一代人思维正... 信息时代来临,影视、娱乐等行业相继成为时下热门的行业门类,这些行业在推动娱乐性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年轻人的思维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也是许多社会乱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建设是高校积极对年轻一代人思维正向引导的表征,因此笔者总结风景园林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经验,阐述了对如何从美学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体味中华文化,分析风景园林美学课程以思政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对策,并论述其重要性和意义,以期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能从审美教育引发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增强文化自信,树立建设美丽新中国的学习目标,并对相关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风景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国模 李金满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54-60,共7页
本文采用风景质量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利用5个旅游团体的现场评价资料,建立了5个数量化评价模型。讨论了8个风景要素对千岛湖风景质量的相对重要性,分析了千岛湖风景区6个主要景点的美景度和千岛湖风景区所属风景级,并初... 本文采用风景质量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利用5个旅游团体的现场评价资料,建立了5个数量化评价模型。讨论了8个风景要素对千岛湖风景质量的相对重要性,分析了千岛湖风景区6个主要景点的美景度和千岛湖风景区所属风景级,并初步讨论了旅游团体生活地域差异与风景审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森林公园 风景评价 风景美学 回归模型
下载PDF
自然风景质量评价研究——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 被引量:181
17
作者 俞孔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1-11,共11页
本文分析了目前世界上公认最好的两种风景审美评判测量法(SBE法和LCJ法),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同时消除其缺点,提出了BIB—LCJ一种新的评判方法.应用BIB—LCJ法研究了公众、专家、非专业学生和专业学生在风景审美方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刺... 本文分析了目前世界上公认最好的两种风景审美评判测量法(SBE法和LCJ法),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同时消除其缺点,提出了BIB—LCJ一种新的评判方法.应用BIB—LCJ法研究了公众、专家、非专业学生和专业学生在风景审美方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刺激是一组湖泊风景(N=49)。应用计算机”ANALYST”软件包进行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人之间,在自然风景的审美评判方面有普遍的一致性;同时,在某些方面又各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风景质量 审美评判测量法 BIB-LCJ法 风景评价 风景美学 湖泊风景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美学价值的识别与评估概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毕雪婷 韩锋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将自然与文化完全对立的现代西方经典范式二元论,使自然遗产美学价值的评估标准(vii)在界定"自然美"方面往往有所局限:仅仅从物的存在而不是从人的审美活动出发来考察"美"。具体通过回顾依据标准(vii)列入《世界遗... 将自然与文化完全对立的现代西方经典范式二元论,使自然遗产美学价值的评估标准(vii)在界定"自然美"方面往往有所局限:仅仅从物的存在而不是从人的审美活动出发来考察"美"。具体通过回顾依据标准(vii)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案例,分析标准(vii)的两类评估要求("绝妙的自然现象"与"特殊自然美和美学重要性")所要识别的"自然美"。由标准(vii)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为区别于自然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必须把"自然美与自然审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研究。而通过分析目前广泛使用的风景资源与风景美学评价方法,指出自然遗产美学价值的识别与评估应从现成的物质实体转向生成的关系存在,聚焦于"自然美"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以此实现对自然和文化价值体系的整体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 美学价值 评估标准(vii) 风景资源评价 风景美学评价
下载PDF
森林生态美学及其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启示 被引量:9
19
作者 包战雄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4-548,共5页
通过分析森林风景美学局限性及综合有关森林生态美学的研究和论述,提出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内涵特征,认为森林生态美在起源、审美对象、表现形式、关注尺度、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与风景美学都存在差异。根据生态系统范围大小的不同,将森... 通过分析森林风景美学局限性及综合有关森林生态美学的研究和论述,提出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内涵特征,认为森林生态美在起源、审美对象、表现形式、关注尺度、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与风景美学都存在差异。根据生态系统范围大小的不同,将森林生态美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美和人—森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美2大层次,并指出森林生态美学理论在森林景观经营、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森林旅游者引导等方面对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美学 森林风景美学 森林景观 森林生态旅游
下载PDF
有我之境:浅析风景欣赏中的诗性经验与理性经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可欣 《风景园林》 2016年第3期100-104,共5页
探索风景审美的范畴和原理,是风景美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以风景体验的构成和演进机制为研究对象,做出如下限定:风景欣赏是由相互协调的诗性经验和理性经验共同组成的体验,其中诗性经验是第一位的,理性经验是第二位的。在此基础上,探讨... 探索风景审美的范畴和原理,是风景美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以风景体验的构成和演进机制为研究对象,做出如下限定:风景欣赏是由相互协调的诗性经验和理性经验共同组成的体验,其中诗性经验是第一位的,理性经验是第二位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诗性经验和理性经验在构成风景体验时的相互关系与合作机理,并通过考察中国古典文学中反映的风景活动,探索作为由诗性经验和理性经验构成的有机整体的风景体验的历史演进机制。主要结论为:风景体验中的诗性经验和理性经验诞生于人对自然的抽象把握,此后,诗性经验支配理性经验,理性经验追随、阐释并驯化诗性经验,在两者的交互作用中,风景体验作为整体渐臻圆融精微。文末讨论了当代风景美学的困境和其在精神层面的不可或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美学 风景体验 诗性经验 理性经验 进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