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湾扇贝和太平洋牡蛎的食物选择性及滤除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6
1
作者 王芳 董双林 +1 位作者 张硕 王如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于 1996年 8-12月,分别从青岛海洋大学太平角实验基地和胶南市水产养殖研究所采集海湾扇贝和太平洋牡蛎,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规格的两种贝类对4种不同大小藻类的选择性及水温对其滤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 于 1996年 8-12月,分别从青岛海洋大学太平角实验基地和胶南市水产养殖研究所采集海湾扇贝和太平洋牡蛎,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规格的两种贝类对4种不同大小藻类的选择性及水温对其滤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湾扇贝和太平洋牡蛎的小口的摄食率随藻类规格的增大而增加;而大贝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海湾扇贝对中等规格(φ=5.55—5.79μm)的藻类、太平洋牡蛎对小规格(φ=4.35μm)的藻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表明相同条件下两种贝类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水温对滤除率的影响实验中,当水温从20℃升至26℃时,小贝和成贝的滤除率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当水温从26℃升至29℃时,海湾扇贝的滤除率略有增加,而太平洋牡蛎的滤除率则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 扇贝 太平洋 牡蛎 食物选择性 滤除率
下载PDF
许氏平鲉的食物组成及其食物选择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波 李忠义 金显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41,共8页
2009年8月和10月对渤海进行了底拖网调查,对增殖放流种类之一的许氏平鲉(Sebates schlegeli)进行了胃含物分析和食物选择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鲉共摄食7类20余种饵料,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属虾/鱼食性鱼类。8月摄食的主要饵料为... 2009年8月和10月对渤海进行了底拖网调查,对增殖放流种类之一的许氏平鲉(Sebates schlegeli)进行了胃含物分析和食物选择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鲉共摄食7类20余种饵料,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属虾/鱼食性鱼类。8月摄食的主要饵料为日本鼓虾和虾虎鱼类,10月摄食的主要饵料为疣背宽额虾和小黄鱼。与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许氏平鲉的摄食发生了显著的年间变化,摄食的虾类饵料增多,鱼类饵料减少;主要饵料种类发生改变,鳀不再是其主要的饵料种类。食物选择性指数的计算表明许氏平鲉摄食的主要饵料种类与喜食的饵料种类有一定差别;许氏平鲉的食物选择性并不完全是由环境中的饵料丰度决定的,说明其对食物的选择具有较强的主动性。结论认为,许氏平鲉的摄食和食物选择性的季节变化不仅受环境中饵料丰度的影响,也受鱼类自身营养需求和主动选择性摄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许氏平鲉 食物组成 食物选择性 增殖放流
下载PDF
红鳍笛鲷仔、稚鱼摄食、消化与食物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崔科 杨其彬 马振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51,共9页
为了探明仔、稚鱼阶段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投喂轮虫的最适密度和颗粒饲料驯化时间,文章研究了不同轮虫投喂密度下,红鳍笛鲷仔鱼的生长、存活和食物选择,并采用生长、存活、RNA/DNA比率和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等参数作为评价指... 为了探明仔、稚鱼阶段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投喂轮虫的最适密度和颗粒饲料驯化时间,文章研究了不同轮虫投喂密度下,红鳍笛鲷仔鱼的生长、存活和食物选择,并采用生长、存活、RNA/DNA比率和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颗粒饲料驯化时间[13 dph (孵化后天数,W13)、16 dph (W16)、19dph (W19)和22 dph (W22)]对红鳍笛鲷仔、稚鱼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虫投喂密度显著影响红鳍笛鲷仔鱼的摄食、饵料选择、生长和存活,轮虫投喂密度为10~20个·mL^(–1)时,仔鱼的生长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个·mL^(–1)和30个·mL^(–1)处理组。颗粒饲料驯化实验中,W19和W22处理组个体的生长和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W13处理组个体的RNA/DNA比率最低。22 dph时,W13和W16处理组个体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根据研究结果,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混合喂养期间,轮虫密度对仔、稚鱼的食物选择性存在显著影响,建议在红鳍笛鲷初始投喂阶段使用10~20个·mL^(–1)的轮虫密度投喂仔鱼,红鳍笛鲷13 dph即可驯料,而最佳驯料期为16~22 d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食物选择性 早期驯料 生长 存活 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 RNA/DNA比率
下载PDF
四种鳞翅目食品害虫对食物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轩静渊 《四川动物》 CSCD 1992年第2期18-20,共3页
本文初步研究了印度谷螟、粉斑螟、粉缟螟和米黑虫等四种鳞翅目食品害虫对9种食物的产卵选择性。印度谷螟幼虫的取食选择性。讨论了其问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鳞翅目 食品害虫 食物选择性
下载PDF
海州湾秋季小眼绿鳍鱼的摄食策略及食物选择性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荣夫 张崇良 +2 位作者 徐宾铎 任一平 薛莹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9-1070,共12页
基于2011年及2013—2015年秋季在海州湾海域进行底拖网调查数据,通过分析733尾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的胃含物样品,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摄食策略以及食物选择性等摄食生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摄... 基于2011年及2013—2015年秋季在海州湾海域进行底拖网调查数据,通过分析733尾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的胃含物样品,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摄食策略以及食物选择性等摄食生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摄食饵料生物共有80余种,其中优势饵料种类为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眼绿鳍鱼的食物组成无明显体长变化。不同体长组小眼绿鳍鱼的空胃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胃饱满指数差异显著(P<0.05)。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表明,底层盐度、底层水温和纬度对小眼绿鳍鱼的摄食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而体长、经度和水深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摄食策略分析表明,小眼绿鳍鱼是以虾类和鱼类为主要饵料类群的广食性鱼类。通过计算食物选择性指数发现,小眼绿鳍鱼喜食饵料与实际摄食的主要饵料种类存在一定差异,表明其摄食既具有较强的主动选择性,同时又受到海州湾饵料丰度和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小眼绿鳍鱼 摄食生态 摄食策略 食物选择性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食物选择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艾女湉 李廷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087-1090,1095,共5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除核心症状外,食物选择性问题在ASD儿童中也普遍存在,但临床工作者对此关注较少,因此需要更多地了解ASD儿童的食物选择性,以便指导临床工作。本文就ASD儿童食物选择性问题的现状、相关因...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除核心症状外,食物选择性问题在ASD儿童中也普遍存在,但临床工作者对此关注较少,因此需要更多地了解ASD儿童的食物选择性,以便指导临床工作。本文就ASD儿童食物选择性问题的现状、相关因素、影响以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食物选择性
原文传递
黄海南部不同体长鳀对食物粒级的选择 被引量:3
7
作者 左涛 时永强 +2 位作者 彭亮 王俊 卞晓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4-830,共7页
基于2000年6月和2014年11月黄海南部采集的浮游动物和不同生长阶段鳀(Engraulis japonicus)的胃含物(饵料)组成分析资料,研究鳀的饵料粒级分布与摄食粒级选择性及其与环境生物组成的关系,旨在推进粒级在传统摄食生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 基于2000年6月和2014年11月黄海南部采集的浮游动物和不同生长阶段鳀(Engraulis japonicus)的胃含物(饵料)组成分析资料,研究鳀的饵料粒级分布与摄食粒级选择性及其与环境生物组成的关系,旨在推进粒级在传统摄食生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显示:黄海南部鳀的饵料种类组成与环境中生物种类组成有关;各体长组中,鳀的饵料粒级多样性与种类多样性分布趋势相似;体长为110 mm左右的鳀的饵料种类多样性和粒级多样性水平最高;鳀的饵料粒级均值随鱼体体长增加而增加;体长约为30 mm和≥70 mm的鳀有明显的饵料粒级转换。根据上述结果,认为在鳀胃含物分析过程中,整合环境中饵料生物的相对组成和粒级大小,可有效评价鱼类对饵料的粒级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长 食物粒级 食物选择性
下载PDF
艾比湖卤虫对不同粒径饵料藻的摄食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颖 孟克巴雅尔 +4 位作者 谷禹壮 陈泽一 高梦婵 孙建富 刘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为研究卤虫培养中饲料藻的利用状况,以艾比湖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Aibi Lake为对象,研究了艾比湖卤虫在3种不同粒径开口饵料藻(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杜氏盐生藻Dunaliella salina、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 为研究卤虫培养中饲料藻的利用状况,以艾比湖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Aibi Lake为对象,研究了艾比湖卤虫在3种不同粒径开口饵料藻(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杜氏盐生藻Dunaliella salina、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ondica)驯化培养下,对不同饵料藻的摄食率及对食物的摄食选择性。结果表明:艾比湖卤虫对等鞭金藻的最大摄食率为30.6×10~4cells/(ind.·h),对盐藻的最大摄食率为16.6×10~4cells/(ind.·h),对扁藻的最大摄食率为6.7×10~4cells/(ind.·h),即饵料粒径越小,卤虫的摄食率越高;混合饵料试验中,不论是2种藻混合还是3种藻等密度混合,卤虫对开口饵料藻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他饵料藻(P<0.05),以盐藻为开口饵料驯化的卤虫尤为明显,对盐藻的摄食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即卤虫在开口饵料驯化后,对开口饵料存在明显的习惯性摄食;卤虫的食物选择性指数结果显示,混合饵料中卤虫均是优先选择等鞭金藻,其次选择盐藻,最后是扁藻。本研究结果可为卤虫培养中饵料藻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艾比湖 饵料粒径 摄食率 食物选择性
下载PDF
水深对黄鳝最大摄食率和饲料选择性的影响
9
作者 周文宗 李洪涛 +1 位作者 张硌 高红莉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6,共3页
室内研究了不同水深条件下黄鳝的最大摄食率以及黄鳝对沉性饲料和浮性饲料的选择性。在水温相同(24℃)和6 d静水无土养殖的条件下,水深对初始体质量(9.93±1.16)g/尾黄鳝的最大摄食率有极显著的影响,不同水深组最大摄食率从高... 室内研究了不同水深条件下黄鳝的最大摄食率以及黄鳝对沉性饲料和浮性饲料的选择性。在水温相同(24℃)和6 d静水无土养殖的条件下,水深对初始体质量(9.93±1.16)g/尾黄鳝的最大摄食率有极显著的影响,不同水深组最大摄食率从高到低顺序为:10 cm〉15、5 cm〉20、25、30 cm。水深为10.45 cm时黄鳝食欲最佳。黄鳝摄食沉性饲料的比例明显高于浮性饲料。摄食浮性饲料的比例极显著受水深的影响,从高到低水深组的顺序为:5~10 cm〉15 cm〉20~2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最大摄食率 食物选择性 水深 食物平衡法
下载PDF
温度、盐度和食物条件对西藏拟溞摄食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文 王巧晗 +1 位作者 张琳 包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65-3072,共8页
报道了不同温度、盐度和饵料条件下西藏拟溞的摄食强度、西藏拟溞对不同饵料生物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es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 报道了不同温度、盐度和饵料条件下西藏拟溞的摄食强度、西藏拟溞对不同饵料生物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es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盐藻(Dunaliella salina)、新月拟菱形藻(Nitzschiella closterium)的选择性以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在适温范围(2 20℃)内,西藏拟溞的滤水率、摄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4 16℃为西藏拟溞的适宜温度。在盐度20时,西藏拟溞的摄食率最高,幼、成溞对等鞭金藻的摄食率分别为1.88 ng C/(ind.h)和3.46 ng C/(ind.h)。西藏拟溞对角毛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随着龄期增加而增加,而对等鞭金藻呈相反趋势,但二者的日粮均随体长增大而减小。幼、成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随食物密度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均是在盐藻密度为1×106 ind./L时均最高,分别为0.194、0.221 mL/(ind.h)和0.030μgC/(ind.h)和0.034μgC/(ind.h)。幼溞对6种藻的食物选择性为角毛藻>小球藻>盐藻>扁藻>金藻>拟菱形藻;成溞为扁藻>角毛藻>盐藻>金藻>小球藻>拟菱形藻。幼溞、成溞均对角毛藻和盐藻的选择性较好。西藏拟溞的幼溞和成溞对牟氏角毛藻的摄食有相同的节律,在15:00 17:00和01:00 03:00时有两个摄食高峰,在09:00 11:00和23:00 01:00有两个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拟溞 温度 盐度 摄食率 食物选择性 摄食节律
下载PDF
天然草地放牧牦牛采食行为及食性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宋仁德 长谷川信美 +3 位作者 李国梅 徐宁 才尕 张青兰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5期31-35,共5页
对青南地区玉树县境内2牧场的草地植被及成年母牦牛的采食行为和选择性采食习性及其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B牧场禁牧区的生物量显著高于A牧场的禁牧区及A,B牧场的放牧区(P<0.05),B牧场的可食植物量显著高于A牧场(P<0.05),A牧... 对青南地区玉树县境内2牧场的草地植被及成年母牦牛的采食行为和选择性采食习性及其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B牧场禁牧区的生物量显著高于A牧场的禁牧区及A,B牧场的放牧区(P<0.05),B牧场的可食植物量显著高于A牧场(P<0.05),A牧场的可食植物量只占地上生物量的一半以下;B牧场分别以小嵩草,矮嵩草,披碱草,针茅,蒲公英等优良牧草为优势种,次优势种,而A牧场以线叶嵩草为优势种,凤毛菊,狼毒,黄帚橐吾等毒杂草及早熟禾等为次优势种;B牧场以小嵩草、矮嵩草等莎草科和为主要采食植物,而在A牧场除以莎草科植物为主要采食植物外,由于可食牧草量的不足,还采食一些本不喜食的植物。矮嵩草和小嵩草是牦牛最喜食,选择性最高的植物;斑块内采食口数A牧场为50.6 bite/patch显著少于B牧场的81.1 bite/patch(P<0.01);斑块内采食站数A牧场为8.4 FS/patch显著多于B牧场的5.2 FS/patch(P<0.001);采食站内采食口数A牧场为6.6 bite/FS显著少于B牧场的17.4 bite/FS(P<0.001);采食速度A牧场为1.32 bites/sec显著慢于B牧场的1.46 bites/sec(P<0.01)。放牧草地的食物资源的匮乏,使放牧牦牛的食物选择性降低,采食行为的内容变劣,A牧场草地处于严重退化状态;牦牛处于缺营养状态,草地的退化对牦牛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植被构成 食物选择性 采食行为 高原型牦牛
下载PDF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承载力 被引量:39
12
作者 董科 吕士成 Terry Healy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608-2615,共8页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越冬地.如今全球的丹顶鹤仅约2700只,而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接近世界野生个体总数的一半.因此,盐城滩涂的环境状况对于保护该物种的意义不言而喻.该地区能够容纳承养多少丹...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越冬地.如今全球的丹顶鹤仅约2700只,而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接近世界野生个体总数的一半.因此,盐城滩涂的环境状况对于保护该物种的意义不言而喻.该地区能够容纳承养多少丹顶鹤?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此前尚无人就盐城滩涂对丹顶鹤的承载力作过详细分析.处于保护下的野生动物应按照'生态承载力'来分析其容纳量.由于滩涂上水源较充足,食物和隐蔽物就是丹顶鹤对生境的主要两方面需求,也即限制因子.根据2004~2005年越冬期统计的鹤数及其分布,运用Neu方法分析丹顶鹤对盐城8种不同栖息地的选择性,结果显示它们最偏爱的生境是稻田和草滩,可以栖息在芦苇(Phragmites commums)地、淡水养殖塘或大米草滩,而回避的生境是泥滩、盐田、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滩.之后,作者用'热量法'计算了射阳基地圈养丹顶鹤的饲料成分,基本符合营养定额标准;而人工投放的玉米饲料难以保障野生鹤的生存.又按'重量法',以丹顶鹤对各生境的利用程度为权重,估算得盐城保护区可利用的食物总量远远大于鹤群一个越冬期所需量,表明食物并非生境的决定性因子.此外,作者分析了丹顶鹤对各种主要食物的选择性,发现植物在食物总量中占比例极小,但其喜爱的食物却是植物性的稻谷和人工的玉米饲料.总而言之,其种群喜爱居留在淤长型海岸带及食物量大、距道路(人类活动)远、盐度小的栖息地.核心生境丹顶鹤的分布密度约0.8~2.5只/km2,则1000km2最适宜生境的容纳量为800~2500只;实际上,近10a来80%~90%的鹤群分布收缩在核心区与缓冲区(面积共641km2),则整个保护区容纳量为570~2004只.结合这两方面考虑,作者预测盐城保护区的丹顶鹤承载力为2000~2500只,目前其数量未达饱和,种群还将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承载力 越冬生境选择 食物选择性 盐城保护区
下载PDF
池养条件下军曹鱼仔鱼的消化道内容物 被引量:4
13
作者 汤保贵 陈刚 +1 位作者 施钢 吴灶和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2-16,共5页
采用光镜解剖观察的方法对池塘培育的1-20日龄军曹鱼仔鱼消化道内容物的种类、数量和大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军曹鱼仔鱼于2日龄开口,主要摄食桡足类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及枝角类;在2~20日龄阶段,桡足类在军曹鱼仔鱼食谱中占据主要... 采用光镜解剖观察的方法对池塘培育的1-20日龄军曹鱼仔鱼消化道内容物的种类、数量和大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军曹鱼仔鱼于2日龄开口,主要摄食桡足类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及枝角类;在2~20日龄阶段,桡足类在军曹鱼仔鱼食谱中占据主要成分;从13日龄开始摄食虾、蟹类幼体等大型浮游动物,两个阶段的食物选择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仔鱼 消化道内容物 生物饵料 类别 食物选择性指数
下载PDF
一龄胭脂鱼摄食与日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家寿 余志堂 陈金生 《水利渔业》 1990年第3期24-26,共3页
本文对一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食物选择性、日粮、饵料系数及生长速度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水蚯蚓和去壳后的湖螺喂养时,胭脂鱼主要摄食水蚯蚓。用水蚯蚓单独喂养时,饵料系数为4.3,体重14.0—26.4g的胭脂鱼日... 本文对一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食物选择性、日粮、饵料系数及生长速度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水蚯蚓和去壳后的湖螺喂养时,胭脂鱼主要摄食水蚯蚓。用水蚯蚓单独喂养时,饵料系数为4.3,体重14.0—26.4g的胭脂鱼日粮为24.45%,26.4—50.5g的胭脂鱼日粮为15.12%;用去壳湖螺喂养时饵料系数为11.6,14.0—23.0g的胭脂鱼日粮为19.31%。喂养水蚯蚓的胭脂鱼生长速度要比喂养湖螺的快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鱼 日粮 饵料系数 食物选择性
下载PDF
仔稚鱼摄食行为研究简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黎伟新 《水利渔业》 1999年第5期6-6,共1页
关键词 仔稚鱼 摄食行为 功能形态学 食物选择性
下载PDF
“豆腐渣”可取代桑叶作蚕宝宝的“口粮”
16
《蚕学通讯》 1999年第3期32-32,共1页
最近,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的一项科研成果发现,蚕宝宝的”口粮”可以由桑叶改为“豆腐渣”,退桑还田已有可能.这项成果将为工厂化养蚕提供重要的科学技术保障.据介绍,用原子能辐射诱变等技术对蚕进行特别处理,可获得新颖的广食性蚕,... 最近,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的一项科研成果发现,蚕宝宝的”口粮”可以由桑叶改为“豆腐渣”,退桑还田已有可能.这项成果将为工厂化养蚕提供重要的科学技术保障.据介绍,用原子能辐射诱变等技术对蚕进行特别处理,可获得新颖的广食性蚕,处理后的蚕对食物选择性变弱,从而有可能实现四季养蚕的梦想.在浙江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蚕宝宝吃的不是前人尝试的以桑叶粉为主的合成人工饲料,而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废弃资源,如豆腐渣、啤酒大麦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渣 可取代 桑叶粉 蚕桑研究 食物选择性 啤酒大麦 原子能辐射 废弃资源 人工饲料 浙江农科院
下载PDF
青岛地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饮食因素的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思龄 原皓 +1 位作者 陶乐婷 陈海星 《青岛医药卫生》 2017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饮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12月因腹部症状就诊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的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118例为IBS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调查...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饮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12月因腹部症状就诊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的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118例为IBS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两组的饮食习惯,并对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常见的诱发IBS-D症状的食物有冷食(62.71%)、辛辣食物(49.15%)、油腻食物(41.51%)、海鲜(30.51%)、啤酒(26.27%)、牛奶(22.03%)、肉类(19.49%),每例患者有(2.61±1.52)个食物诱因。两组在进食早餐,进食水果、蔬菜、海鲜及饮啤酒的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率进食海鲜、高频率饮啤酒是IBS-D的危险因素,而良好的早餐习惯、多进食蔬菜、水果是IBS-D的保护因素。IBS-D患者缓解症状最常用的方式为选择性食物剔除(65.3%)。结论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控制IBS-D症状及降低发病率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习惯 选择性食物剔除
下载PDF
Biofilm Determina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That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18
作者 Srwa Ali Muhammed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10期805-810,共6页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the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bacteria from different sources (CSF and blood) obtained from patients in Pediatric hospital and from food sources like (yogurt, raw vegetables an...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the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bacteria from different sources (CSF and blood) obtained from patients in Pediatric hospital and from food sources like (yogurt, raw vegetables and raw milk, sausage). Ten isolates were isolated from 150 specimens one of them from CSF and one isolate isolated from blood samples the others isolated from food specimens 6 isolates isolated from sausage and 2 from raw vegetables.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traditionally involved culture methods based on selective enrichment and plating followed by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Listeria spp. based on colony morphology, sugar fermentation and haemolytic properties, identification by Api listeria was done. Determine the isolates that produce biofilm by tissue culture plate method. The highest biofilm forming strains ofListeria monocytogenes isolates appear in No. (D10, El, E5 and E7) OD reading each of them is (0.13, 0.09, 0.11 and 0.19) respectively, the lowest or poor biofilm forming strains appear in No. (D11, D12, E2, E3, E4 and E6) that optical density (OD) reading are (0.04, 0.03, 0.05, 0.04, 0.05 and 0.03) 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with control prepared in well (A12) that stained by crystal violate without putting any isolates and the OD reading is (0.003). Confirmation by PCR was done only for four isolates that produce biofilm (D10 and El) that obtained from CSF and blood sample and for (E5 and E7) that obtained from food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teria monocytogenes BIOFILM API PCR OD.
下载PDF
The Consumption Preferences of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19
作者 Mustafa Mortas Fehmi YaZlC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年第1期10-14,共5页
Human has different stages in their life as from babyhood to adult. The healthy and balanced diet preferences of peopl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ach human life parts. Especially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are necessary... Human has different stages in their life as from babyhood to adult. The healthy and balanced diet preferences of peopl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ach human life parts. Especially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are necessary for human health because of their nutrition value and body functions. One of the parts of people life is university life. Starting university is a turning point in terms of eating habits, since food choices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creases in this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es,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fast foods, changes in living arrangements, life experiences, expectations, preferences and beliefs related with food selections are most common reasons regarding dietary choices in this young adults group. University students had drinking milk habits in primary school but most of them lose their habits during university life. The students' first preferences were cheese and then yogurt and finally milk. A very little par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ume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regularly. The consumption habits and milk and dairy product cater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examined. The consumption preferences of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of the students in different Universities are reviewed in this re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K dairy products consumption preference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下载PDF
In nomen omen:the effect of flower distance on fe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the lax-flowered orchid Anacamptis laxiflora(Orchidaceae)
20
作者 Giovanni Scopece Nicola Criscuolo Salvatore Cozzolino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1年第3期451-464,共14页
Aims In multiflowered species,the architecture of inflorescences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n shaping plant attractivenes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entangle the role of inflorescence traits in plant female repro... Aims In multiflowered species,the architecture of inflorescences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n shaping plant attractivenes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entangle the role of inflorescence traits in plant fe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and pollination patterns along the inflorescence in the lax-flowered orchid Anacamptis laxiflora,a terrestrial species exploiting a deceptive pollination strategy.We also evaluated whe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orescence traits and fe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was modified by the height of surrounding vegetation and/or by population density.Methods We delimited experimental plots in a natural population of A.laxiflora.We tallied the individuals within each plot and categorized low-density plots and high-density plots;then,in part of the plots we manually removed surrounding grass thus producing an equal number of plots with high grass and low grass.Within these plots,we recorded inflorescence traits and fe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i.e.the number of fruit and their position along the inflorescence).We analyzed these data using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s(GLMMs)and calculated selection gradients.Important Findings We found that all the investigated inflorescence traits influenced fe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In particular,our GLMMs showed that'average flower distance'was the best predictor for shaping reproductive success patterns.We detected significant positive selection on the investigated inflorescence traits,but these selective trends were strictly linked to both the height of the surrounding vegetation and the population density,suggesting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local environmental context in shaping selective patterns.Fe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was not linked to the position of flowers along the inflorescence,suggesting that pollinators visit flowers randomly along the inflorescence without a detectable preference for a specific part.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florescence traits in shaping female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multiflowered deceptive orchids,and confirms a primary role for the environmental context in modifying pollinator-mediated selection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deceptive orchids INFLORESCENCE phenotypic selection plant fitness pollinator-mediated sele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