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荜铃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国彬 彭薇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 观察荜铃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GER)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收治的GER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 目的 观察荜铃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GER)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收治的GER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荜铃胃痛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食管动力学指标[食管上段括约肌(UES)压力、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压力]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χ^(2)=4.444,P=0.035)。治疗8周后,2组胃灼感、反酸、反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UES与LES压力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5%vs. 7.50%,χ^(2)=0.662,P=0.416)。结论 荜铃胃痛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可提高疗效,有效改善GER患者临床症状及食管动力学,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 荜铃胃痛颗粒 雷贝拉唑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替戈拉生与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患者食管动力学及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肖文秀 温艳 +2 位作者 周围 汪根娥 李碧云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7期861-864,共4页
目的为分析替戈拉生与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GER)患者食管动力学及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前瞻性分析,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112例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GE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治疗组给... 目的为分析替戈拉生与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GER)患者食管动力学及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前瞻性分析,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112例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GE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替戈拉生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上段括约肌压力(UESP)、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连续治疗8周,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胃灼感、反酸、反食低于治疗前,LESP、UESP和GAS、MTL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胃灼感、反酸、反食低于对照组,LESP、UESP和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戈拉生与雷贝拉唑的联合使用对GER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食管动力学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 雷贝拉唑 替戈拉生 食管动力学 血清胃肠激素
下载PDF
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联合雷贝拉唑对痰热郁阻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证候及食管动力学的影响
3
作者 张玉洁 刘则鹏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80-783,共4页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联合雷贝拉唑在痰热郁阻型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共66例RE患者,均为2020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加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联合雷贝拉唑在痰热郁阻型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共66例RE患者,均为2020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加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持续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食管动力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GAS、MO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食管动力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联合雷贝拉唑可提高RE治疗效果,加快食管动力学复常,促进疾病症状消失,纠正胃肠激素紊乱,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 栀子甘草豉汤加味 雷贝拉唑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老年胃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食管动力学及酸暴露特点 被引量:37
4
作者 王木成 弥希峰 +2 位作者 许婷婷 朱瑰蓉 余专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830-4832,共3页
目的探讨胃反流性食管炎(GERD)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食管动力学及食管动态p H值的变化特点。方法 280例GER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37例、非老年组(<60岁)14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动力及蠕动功能及24 h... 目的探讨胃反流性食管炎(GERD)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食管动力学及食管动态p H值的变化特点。方法 280例GER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37例、非老年组(<60岁)14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动力及蠕动功能及24 h动态食管反流p H值水平。结果老年组患者胃灼热、反酸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吞咽困难、食欲不佳、体重下降、呕吐、黑便、嗳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LES残余压、LES松弛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LES长度、LES中心距鼻孔、UESP测定值差异均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卧位反流时间、立位酸清除时间及卧位酸清除时间所占百分比和De Meester积分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立位反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D老年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较非老年患者减弱,食管动力性变差、酸暴露时间增加,这些因素均可进一步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反流性食管 食管动力学 食管动态pH值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动力学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叶萍 李兆申 +4 位作者 许国铭 卢任华 张梅琴 邹多武 尹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 (RE)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方面的改变。 方法 :对胃镜确诊的 45例 RE患者 ,采用 X线透视下观察食管的形态学、蠕动以及反流情况 ,并注意与其他胃肠疾病的关系 ,同时监测 2 4h食管 p H值和食管括约肌 (L ES)压力。 结...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 (RE)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方面的改变。 方法 :对胃镜确诊的 45例 RE患者 ,采用 X线透视下观察食管的形态学、蠕动以及反流情况 ,并注意与其他胃肠疾病的关系 ,同时监测 2 4h食管 p H值和食管括约肌 (L ES)压力。 结果 :45例患者 X线表现形态上均有食管粘膜增粗 ,2 2例可见食管痉挛 ,2 4例出现食管反流现象 ,以抽吸型为主 ,占44 .44 % ,廓清以被动廓清为主 ,占 5 5 .5 6 % ,而食管裂孔疝合并 RE患者表现尤甚。 2 4h食管 p H值 <4的总的、卧位和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食管裂孔疝合并 RE组 L ES静息压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P<0 .0 5 ) ;L ES的长度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X线食管钡餐动态观察下的反流情况和反流量与 L ES静息压降低呈正相关性。结论 :RE患者 L ES静息压降低 ,临床上出现反流 ,吸气末加重 ,L ES压力降低可能在 RE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 PH监测 食管测压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匀气汤对返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粘膜形态及食管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郝娅宁 孙喜才 张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 :观察匀气汤对返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粘膜形态及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2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 ,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 (D组 )、脾胃虚寒 (DC组 )和肝郁化热 (H组 ) 3个证型组。分别以匀气汤Ⅰ、Ⅱ、Ⅲ号进行 4周治疗。治疗前... 目的 :观察匀气汤对返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粘膜形态及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2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 ,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 (D组 )、脾胃虚寒 (DC组 )和肝郁化热 (H组 ) 3个证型组。分别以匀气汤Ⅰ、Ⅱ、Ⅲ号进行 4周治疗。治疗前后计算症状积分 ,检查胃镜并测定食管动力学变化。结果 :(1 )症状缓解率 81 1 % ,其中D组症状缓解率低于I组和H组 (P <0 0 1 ) ;(2 )食管粘膜治愈率 61 1 % ,有效率 90 5 % ,无效率 9 5 % ,治愈率 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 )食管动力学的变化 :Ⅰ组的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 (LESP)、平均蠕动压 (APP)明显提高 (P <0 0 5 ) ;D组的LESP、胃 -食管屏障压 (GEBP)、蠕动传导速度 (PCS)明显提高 (P <0 0 5 ) ,H组的GEBP显著改善 (P <0 0 5 )。结论 :匀气汤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可改善临床症状 ,促进粘膜修复并可改善食管动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流性食管 匀气汤 食管动力学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食管炎部分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福强 杨杰 +3 位作者 姚怡然 刘太阳 肖源 余劲松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51-854,共4页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食管炎部分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食管炎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食管炎部分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食管炎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8周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食管括约肌压力、卧位反流时间比及立位反流时间比、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食管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升高、平均卧位反流时间比、立位反流时间比、PGⅠ、PGⅡ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联合治疗食管炎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部分食管动力学及胃蛋白酶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消化性 埃索美拉唑 莫沙必利 奥美拉唑 多潘立酮 食管动力学 胃蛋白酶原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及食管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凡理 陈波蓓 +1 位作者 陈小燕 倪丽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9期445-448,共4页
目的通过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诊断性治疗,观察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 D)患者在治疗前后反流症状体征的变化及食管动力学特点。方法将疑似LPRD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治疗前后均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目的通过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诊断性治疗,观察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 D)患者在治疗前后反流症状体征的变化及食管动力学特点。方法将疑似LPRD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治疗前后均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的评分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sion manometry,HRM)检测。按胃食管反流病(gast 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问卷评分标准,分为单纯LPRD组和LPRD伴GERD组。结果确诊为LPRD患者38例,单纯LPRD组12例,LPRD伴GERD组26例。两组中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BM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LPRD组RSI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9,P<0.05),RFS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76,P>0.05),LPRD伴GERD组RSI和RFS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LPRD组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RD伴GERD组食管动力参数UESP、LESP、DCI和DL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LPRD患者反流体征较症状的明显改善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能改善LPRD伴GERD的食管动力,单纯的LPRD治疗前后食管动力无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单纯LPRD与GERD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 治疗 咽喉反流性疾病 质子泵抑制剂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特点及发病原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赵本田 王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9期100-102,共3页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是由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对标准的质子泵抑制剂(PPIs)治疗方案出现抵抗,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尚未明确,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RGERD患者存在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变短、LES静息压降低、食...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是由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对标准的质子泵抑制剂(PPIs)治疗方案出现抵抗,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尚未明确,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RGERD患者存在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变短、LES静息压降低、食管体部收缩前沿速度(CFV)升高、总反流次数及弱酸反流(p H值4~7)次数增多。LES长度和静息压降低是导致RGERD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因素。LES松弛参数4s整合松弛压(4s IRP)≥15 mm Hg即可判断为LES松弛不良,LES松弛障碍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出现PPIs抵抗的重要原因。RGERD气体和气液混合反流可能是GERD患者出现复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学参数 食管形态学参数 LES松弛参数 食管体部蠕动参数 复发原因
下载PDF
食管动力学障碍不同亚型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莉 郭子皓 +4 位作者 郭宝娜 陈婧 姜佳丽 展玉涛 张川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动力学障碍不同亚型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GERD典型症状患者,全部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和24 h食管动态p H阻抗监测,根据HRM结果,分为... 目的探讨食管动力学障碍不同亚型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GERD典型症状患者,全部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和24 h食管动态p H阻抗监测,根据HRM结果,分为动力正常组、失蠕动收缩组、弱蠕动收缩组、间断收缩组。分析食管动力学障碍不同亚型及正常食管动力患者胃食管病理性反流情况。结果 40例典型GERD症状患者中动力正常组10例(25.0%),失蠕动收缩组11例(27.5%),弱蠕动收缩组19例(47.5%),间断收缩组30例(75.0%)。失蠕动收缩组及弱蠕动收缩组反流次数明显多于食管动力正常组(96.7±65.5、92.7±49.1 vs 69.5±31.3,P<0.05),以弱酸反流(53.3±52.2、47.7±34.6 vs 20.3±15.3,P<0.05)为主;而病理性酸暴露程度无明显差别。与食管动力正常组相比,间断收缩组患者总p H<4时间(%)明显升高(8.4±3.9 vs 14.3±7.6,P<0.05);De Meester评分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9±43.9 vs 50.6±60.6,P>0.05)。结论食管收缩力差的患者更易出现反流次数增加且以弱酸反流为主;而食管收缩模式障碍的患者则与食管远端酸暴露更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学障碍 高分辨率测压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临床证候与胃食管动力学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静 张海燕 尚文璠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35-1537,共3页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中医临床证候与胃食管动力学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方法从250例行食道测压及24 h动态测酸检查的患者中选取87例具有胃食管反流(GRE)症状且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肝胃不和证44例,静息时下食...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中医临床证候与胃食管动力学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方法从250例行食道测压及24 h动态测酸检查的患者中选取87例具有胃食管反流(GRE)症状且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肝胃不和证44例,静息时下食管括约肌压(LESP)低于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阴虚胃燥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27例,平静呼吸时的隔角压(CDP)低于其他三型(P<0.05),食道24h动态pH测定pH<4百分比17.05(均值),高于其他三型(P<0.05);脾胃虚弱证6例,阴虚胃燥证10例。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各种证型的胃食管动力学实验室指标表现有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中医证型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利用高分辨食管测压比较正常人吞咽液体食团及固体食团的食管动力学差异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莹莹 黄颖 +3 位作者 刘梅娟 程凤平 吴嘉煖 王莉慧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3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吞咽液体食团及固体食团时的食管动力学差异。方法纳入2016年1-12月40名吞咽正常的志愿者进行高分辨食管测压,比较吞咽液体食团及固体食团时,食管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1)食管上括约肌动力学差异:吞咽液体食团时,松弛... 目的探讨正常人吞咽液体食团及固体食团时的食管动力学差异。方法纳入2016年1-12月40名吞咽正常的志愿者进行高分辨食管测压,比较吞咽液体食团及固体食团时,食管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1)食管上括约肌动力学差异:吞咽液体食团时,松弛后残余压大于吞咽固体食团(P=0.000),松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食管体部动力学差异:吞咽液体食团时,食管全段蠕动波幅度显著低于吞咽固体食团(P=0.003);食管全段蠕动波传递速度快于吞咽固体食团(P=0.000);食管近段蠕动波持续时间慢于固体吞咽(P=0.002)。(3)下食管括约肌动力学差异:吞咽液体食团时松弛后残余压、松弛率以及松弛持续时间均大于吞咽固体食团(P<0.05)。结论两种食团吞咽在食管动力学参数上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中可为单独设立吞咽固体食团时的参考值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食管测压 吞咽 食团 液体 固体 食管动力学 护理
下载PDF
吞酸证患者食管动力学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茹柳 陈蔚文 +2 位作者 潘怀耿 徐颂芬 叶富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研究吞酸证患者食管动力的病理变化及中医证型特点。方法:将72例患者吞酸证进行辨证分型,有61例作食管3小时pH监测,43例作食管压力测定。结果:实证肝胃不和型的胃食管反流程度大于虚实夹杂证的肝郁脾虚型。食管动力异常以低动力出... 目的:研究吞酸证患者食管动力的病理变化及中医证型特点。方法:将72例患者吞酸证进行辨证分型,有61例作食管3小时pH监测,43例作食管压力测定。结果:实证肝胃不和型的胃食管反流程度大于虚实夹杂证的肝郁脾虚型。食管动力异常以低动力出现率最高;高动力出现率最低,且都出现在肝胃不和型;动力不协调主要出现在有脾虚的证型。结论:反流程度可能是衡量吞酸证邪实轻重的指标之一;脾虚可能是动力不协调产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酸 食管动力学 胃病
下载PDF
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食管动力学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斌 刘德地 +1 位作者 王亚雷 张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154,共4页
目的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亚型患者食管动力学特点的差异。方法纳入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食管测压检查并分型,观察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特点,同时对不同亚型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目的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亚型患者食管动力学特点的差异。方法纳入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食管测压检查并分型,观察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特点,同时对不同亚型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均有吞咽困难不适,伴有反流症状13例(13/24,54.17%),Ⅰ型患者伴发反流不适症状更为常见(P=0.015);(2)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测压结果均为食管同步蠕动,而且均存在食管下括约肌残余压升高和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不完全,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升高的患者有5例(5/24,20.83%),Ⅱ型患者的食管体部近端蠕动压力和食管体部远端蠕动压力均高于Ⅰ型患者(P<0.05)。结论贲门失弛缓症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食管动力学特点,对于怀疑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建议进行食管测压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和进行分型,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测压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平 田旭东 李彦龙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1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停药后...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停药后2周、4周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食管动力学情况及停药后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9%,对照组为9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4周后,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4.8%、9.5%,对照组分别为19.0%、26.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食管下段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比较无变化,治疗后2组患者LES及食管上段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S及UES压力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泻心汤可增强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降低停药后复发率,效果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临床疗效2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学 半夏泻心汤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 莫沙必利片
下载PDF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学、超声内镜及气囊扩张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兆申 许国铭 +3 位作者 邹多武 尹宁 金震东 邹晓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学、贲门部括约肌结构及气囊扩张的疗效。方法:用瑞典CTDPCPolyraf液压毛细灌注系统对15例患者分别于扩张治疗前后作了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及其松弛率、食管体腔内压力、干咽...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学、贲门部括约肌结构及气囊扩张的疗效。方法:用瑞典CTDPCPolyraf液压毛细灌注系统对15例患者分别于扩张治疗前后作了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及其松弛率、食管体腔内压力、干咽蠕动以及食管内24hpH检测,并用超声内镜(EUS)探查贲门部括约肌结构,在内镜及X线监视下,用OTW气囊扩张,压力为138kPa,维持时间10~30s,反复2~3次。并联合Ca2+通道拮抗剂及胃肠动力药治疗。结果:15例患者治疗前LES压力为(7.59±1.43)kPa,松弛率为35.6%,食管体腔内压为(6.08±2.37)kPa,干咽时食管无蠕动,扩张治疗后LES压力为(3.12±1.57)kPa,食管体腔内压力为(5.16±2.19)kPa,均明显降低,松弛率明显升高(P<0.01)。EUS检查未发现贲门部结构明显异常,扩张治疗前后食管24hpH检测显示无异常反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可进半流质及普食。1例患者扩张后食管下端穿孔而手术治疗,其余14例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存在明显的食管动力障碍,但EUS显示贲门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扩张疗效显著,不会造成胃食管反流。食管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动力学 气囊扩张 超声波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玉书 陈智颖 +3 位作者 夏欢欢 刘文新 刘林 王朝晖 《当代医学》 2022年第7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及酸反流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9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每组32例。比较3组食管动力学指标[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及酸反流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9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每组32例。比较3组食管动力学指标[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LES静息压力、LES残余压力、LES松弛率、无效食管运动(IEM)、远端收缩积分(DCI)、蠕动性收缩比]及食管酸反流指标[酸反流次数、酸暴露时间(AET)、Demeester积分]。结果老年组LES长度、LES静息压力、LES残余压力指标均低于青年组、中年组(P<0.05),LES松弛率、IEM、DCI、蠕动性收缩比均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5);青年组LES长度、LES静息压力、LES残余压力指标低于中年组(P<0.05),LES松弛率、IEM、DCI、蠕动性收缩比高于中年组(P<0.05)。3组患者酸反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AET、Demeester积分高于中年组、青年组(P<0.05),青年组AET、Demeester积分均高于中年组(P<0.05)。结论GERD不同年龄段患者食管动力学特点和酸反流情况具有差异,老年食管动力弱于青、中年患者,酸反流程度高于青、中年患者,青年食管动力弱于中年患者,酸反流程度高于中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学 酸反流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单纯反流性食管炎及合并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食管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萍 李兆申 +2 位作者 许国铭 邹多武 尹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21-723,共3页
探讨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 (SHH组 )和单纯性反流性食管炎 (RE组 )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对经X线钡餐检查造影或胃镜证实的 5 0例SHH组和 5 0例RE组患者进行了食管动力和 2 4h食管pH监测。SHH组和RE组下食管括约肌长度 (LE... 探讨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 (SHH组 )和单纯性反流性食管炎 (RE组 )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对经X线钡餐检查造影或胃镜证实的 5 0例SHH组和 5 0例RE组患者进行了食管动力和 2 4h食管pH监测。SHH组和RE组下食管括约肌长度 (LESL)为 (1 31± 0 33)cm和 (2 10± 0 86 )cm、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LESP)为 (1 17± 0 5 3)kPa和 (2 16± 0 6 5 )kPa ,SHH组均明显低于RE组 (P <0 0 5 )。两组反流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SHH组除 pH <4时的反流次数其余指标均高于RE组 (P <0 0 5 )。提示SHH的食管抗反流功能比单纯RE患者明显低下 ,反流更严重 ;临床应对RE患者 ,特别是对可疑SHH患者应定期进行食管动力和 2 4h食管 pH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反流性食管 测压法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对咽喉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凡理 陈波蓓 +1 位作者 黄赛瑜 高金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46-449,共4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方法,通过与正常人群的比较,探讨胃食管反流对咽喉反流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方法将初筛为LPRD的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测。按胃食...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方法,通过与正常人群的比较,探讨胃食管反流对咽喉反流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方法将初筛为LPRD的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测。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问卷评分标准,分为单纯LPRD组和LPRD伴GERD组。无咽喉不适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结果确诊为LPRD的患者56例,单纯LPRD组24例,LPRD伴GERD组32例,正常对照组20例。LPRD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BMI指数等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及睡前3小时进食的患者构成比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LPRD食管动力参数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PRD伴GERD组的UESP、LESP、DCI、DL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咽喉反流病无明显食管动力异常,而胃食管反流病能导致咽喉反流病的食管动力障碍,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单纯咽喉反流病与胃食管反流病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病 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食管动力学及24小时食管pH监测在胸痛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波 王如文 +2 位作者 蒋耀光 马铮 廖祥丽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动力学、2 4小时食管 p H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反复发作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反复发作胸痛的患者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2 4小时食管 p H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根据检查结果 ,给予相应治疗 ,并观察... 目的 探讨食管动力学、2 4小时食管 p H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反复发作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 6例反复发作胸痛的患者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2 4小时食管 p H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根据检查结果 ,给予相应治疗 ,并观察近期效果。 结果  4 6例患者中发现非特异性食管功能障碍 2 4例 ,其中伴有胃食管反流 14例、心肌缺血 4例 ;贲门失弛缓症 5例 ,其中伴有胃食管反流 1例 ;弥漫性食管痉挛 4例 ,其中伴有胃食管反流 4例、心肌缺血 2例 ;胡桃夹食管 (nutcracker esophagus) 1例。 结论 对反复发作性胸痛患者联合食管测压、2 4小时食管 p H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食管源性及心源性胸痛的诊断 ,而且对其鉴别诊断亦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诊断 食管动力学 反复发作 食管PH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食管反流 结论 意义 帮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