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中的移民表述与身份认同 |
饶林鸿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4 |
0 |
|
2
|
族群认同与香港电影中的“北佬”形象 |
石川
顾涵忱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0
|
|
3
|
华语电影新格局中的香港电影——兼对后殖民理论的重新思考 |
陈犀禾
刘宇清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2
|
|
4
|
“无地域空间”与怀旧政治:“后九七”香港电影的上海想象 |
孙绍谊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0
|
|
5
|
“后九七”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 |
李道新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5
|
|
6
|
变与不变——论30年来内地因素对香港电影的影响 |
赵卫防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3
|
|
7
|
论90年代香港电影导演 |
孙慰川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8
|
近年香港电影中的疾病隐喻 |
霍胜侠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9
|
转型之路:2008年香港电影综述 |
许乐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0
|
动感、节奏和视觉传达——90年代香港电影影像的风格特征 |
李相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1
|
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挑战——以回归前后的香港电影为线索 |
孙佳山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7
|
|
12
|
建国后具有内地背景的香港电影公司成立新探 |
赵卫防
张文燕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3
|
香港电影竞争力的反思与重建——以北美外语片市场为样本(1980—2017) |
陈林侠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4
|
香港电影产业模式对内地的启示 |
赵卫防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5
|
南下影人、文学改编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对现代文学经典化的研究 |
金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6
|
香港电影研究的现状分析 |
刘辉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7
|
合拍与“香港电影”——2010香港电影思述 |
刘辉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8
|
政治命运 影像隐喻 类型符码——“十七年”上海电影对香港电影的观照 |
杨雪团
焦仕刚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9
|
香港电影产业与创作前沿:类型移植与本土坚守 |
康宁
王法严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20
|
香港电影产业:亟待拯救 |
张燕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