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对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并推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的骨折延迟愈合与...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对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并推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的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发表的国家、研究机构、杂志、作者、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结果: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940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为9183篇,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和相关国家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及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则在该领域发展迅速,处于追赶地位,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managemen(t治疗),关键词共形成15个聚类,突现关键词25个。结论: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研究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逐渐从手术治疗转向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骨修复与再生领域的研究,研究层次不断加深。骨修复与再生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距骨骨折后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病例10例,均存在后足疼痛及畸形情况,按照Zwipp距骨畸形分型,Ⅰ型1例、Ⅱ型6例、...目的探讨距骨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距骨骨折后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病例10例,均存在后足疼痛及畸形情况,按照Zwipp距骨畸形分型,Ⅰ型1例、Ⅱ型6例、Ⅱ型2例、Ⅳ型1例。Ⅰ型采用截骨切开复位内固定,Ⅱ型采用植骨内固定重建术,Ⅲ采用型切开复位植骨重建术,Ⅳ采用型自体骨移植关节融合术相应处理,分析发生畸形的原因,并观察翻修重建术前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距骨骨折后畸形发生的原因包括骨折漏诊、复位不良、切口选择不正确、内置物安放不合理及保守治疗等。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伤口并发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术前(36.7±14.3)分、术后(87.3±11.0)分(P<0.001),Maryland评分术前(36.7±14.3)分、术后(85.8±16.0)分(P<0.001),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术前(38.8±10.7)分、术后(87.8±6.7)分(P<0.001)。2例Ⅲ型患者中1例未发生距骨头缺血性坏死进展,1例距骨塌陷;Ⅳ型患者行后足融合术后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距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原因多样,距骨解剖形态复杂,应防止漏诊。手术应注意解剖修复重建距骨形态及充分保护血运,根据生物力学需求合理放置内置物,对开放性损伤注重清创及分期治疗。距骨骨折术后畸形根据不同分型个性化处理后疗效满意。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胶囊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福鼎市中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与联合药物组,各35例。手术组...目的观察接骨续筋胶囊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福鼎市中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与联合药物组,各35例。手术组予以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联合药物组在手术组基础上联用接骨续筋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21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1 d X线骨痂评分、骨质状态指标[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术前及术后7 d创伤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β-内啡肽(β-EP)和皮质醇(Cor)],并发症。结果联合药物组优良率高于手术组(94.29%vs.77.14%,χ^(2)=4.200,P=0.040)。联合药物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手术组,术后7 d VAS评分及术后21 d X线骨痂评分低于手术组(P<0.01)。术后21 d,2组BMD及血清BGP、BALP水平高于术前,且联合药物组高于手术组(P<0.01)。术后7 d,2组血清E、β-EP、Cor水平低于术前,且联合药物组低于手术组(P<0.01)。联合药物组骨折愈合畸形、血栓血肿、深部组织感染总发生率低于手术组(11.43%vs.31.43%,χ^(2)=4.158,P=0.041)。结论在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中,接骨续筋胶囊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骨质状态,促进骨折后骨不连断面愈合,减轻术后疼痛和创伤应激反应,提高康复效率,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对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并推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的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发表的国家、研究机构、杂志、作者、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结果: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940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为9183篇,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和相关国家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及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则在该领域发展迅速,处于追赶地位,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managemen(t治疗),关键词共形成15个聚类,突现关键词25个。结论: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研究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逐渐从手术治疗转向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骨修复与再生领域的研究,研究层次不断加深。骨修复与再生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
文摘目的探讨距骨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距骨骨折后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病例10例,均存在后足疼痛及畸形情况,按照Zwipp距骨畸形分型,Ⅰ型1例、Ⅱ型6例、Ⅱ型2例、Ⅳ型1例。Ⅰ型采用截骨切开复位内固定,Ⅱ型采用植骨内固定重建术,Ⅲ采用型切开复位植骨重建术,Ⅳ采用型自体骨移植关节融合术相应处理,分析发生畸形的原因,并观察翻修重建术前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距骨骨折后畸形发生的原因包括骨折漏诊、复位不良、切口选择不正确、内置物安放不合理及保守治疗等。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伤口并发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术前(36.7±14.3)分、术后(87.3±11.0)分(P<0.001),Maryland评分术前(36.7±14.3)分、术后(85.8±16.0)分(P<0.001),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术前(38.8±10.7)分、术后(87.8±6.7)分(P<0.001)。2例Ⅲ型患者中1例未发生距骨头缺血性坏死进展,1例距骨塌陷;Ⅳ型患者行后足融合术后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距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原因多样,距骨解剖形态复杂,应防止漏诊。手术应注意解剖修复重建距骨形态及充分保护血运,根据生物力学需求合理放置内置物,对开放性损伤注重清创及分期治疗。距骨骨折术后畸形根据不同分型个性化处理后疗效满意。
文摘目的观察接骨续筋胶囊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福鼎市中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与联合药物组,各35例。手术组予以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联合药物组在手术组基础上联用接骨续筋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21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1 d X线骨痂评分、骨质状态指标[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术前及术后7 d创伤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β-内啡肽(β-EP)和皮质醇(Cor)],并发症。结果联合药物组优良率高于手术组(94.29%vs.77.14%,χ^(2)=4.200,P=0.040)。联合药物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手术组,术后7 d VAS评分及术后21 d X线骨痂评分低于手术组(P<0.01)。术后21 d,2组BMD及血清BGP、BALP水平高于术前,且联合药物组高于手术组(P<0.01)。术后7 d,2组血清E、β-EP、Cor水平低于术前,且联合药物组低于手术组(P<0.01)。联合药物组骨折愈合畸形、血栓血肿、深部组织感染总发生率低于手术组(11.43%vs.31.43%,χ^(2)=4.158,P=0.041)。结论在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中,接骨续筋胶囊联合加压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骨质状态,促进骨折后骨不连断面愈合,减轻术后疼痛和创伤应激反应,提高康复效率,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