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9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3.3G34W、p63及SATB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联合应用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张楠 吕茉琦 +5 位作者 同志超 李海燕 王丹 杨文义 李晓菊 周党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69,共9页
目的探讨H3.3G34W、p63及SATB2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应用对GCTB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病理科2020年至2022年诊断的54例GCTB、83例非骨巨细胞瘤(non-giant cel... 目的探讨H3.3G34W、p63及SATB2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应用对GCTB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病理科2020年至2022年诊断的54例GCTB、83例非骨巨细胞瘤(non-giant cell tumor of bone,NGCTB)(包含1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6例软骨母细胞瘤和5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样本和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H3.3G34W、p63及SATB2的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判断H3.3G34W、p63及SATB2的阳性率在各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包括H3.3G34W、p63及SATB2的联合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H3.3G34W、p63及SATB2在GCTB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1.5%、90.7%、92.6%;在NGCTB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4%、28.9%、62.7%。与NGCTB组相比,GCTB组患者年龄显著较大[(41.222±14.849)vs.(16.566±9.439);P<0.001],女性比男性患病率更高(51.9%vs.48.1%,P<0.001)。与NGCTB组相比,GCTB组中H3.3G34W(81.5%vs.2.4%,P<0.001);p63(90.7%vs.28.9%,P<0.001)和SATB2(92.6%vs.62.7%,P<0.001)的阳性率更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单因素预测模型,同时行ROC曲线分析,表明年龄(AUC=92.9%,P<0.001)、性别(AUC=64.5%,P=0.004)、H3.3G34W阳性率(AUC=89.5%,P<0.001)、p63阳性率(AUC=80.9%,P<0.001)、SATB2阳性率(AUC=65.0%,P=0.003)是GCTB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混合预测模型,并行ROC曲线分析,发现混合模型展现出比单因素模型更好的预测价值(AUC=98.4%,P<0.001)。结论H3.3G34W、p63及SATB2是有效诊断GCTB的分子标记物,且三者联合应用更能提高GCTB的诊断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GCTB)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H3.3G34W P63 SATB2
下载PDF
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刮除填充术后继发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王林 高嵩涛 +3 位作者 刘继军 罗建平 牛科润 张俊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2255-2261,共7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B)局灶刮除联合填充术后出现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GCT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目的:分析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B)局灶刮除联合填充术后出现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GCT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继发骨关节炎,将患者分为有骨关节炎组和无骨关节炎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Campanacci分级、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功能评分、软骨下是否植骨、软骨下残留骨厚度、肿瘤横断面百分比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绘制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内部验证,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和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最终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linical impact curve, CIC)评估该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平均年龄(34.9±9.6)岁(18~54岁),随访时间为17~68个月,平均40个月。无骨关节炎组64人,有骨关节炎组23人。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Campanacci分级、VAS评分、MST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软骨下是否植骨、软骨下残留骨厚度、肿瘤横断面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软骨下是否植骨、软骨下残留骨厚度、肿瘤横断面百分比是术后继发骨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内部验证,模型的表观曲线与校准后的偏差曲线吻合较好,预测模型的AUC为0.827(95%CI:0.743~0.911)。DCA曲线显示,在0~0.5的阈值区间具有最大效益。CIC曲线表明,预测模型可以在阈值概率范围内有效区分出膝关节周围GCTB术后继发骨关节炎的高危患者。结论:基于软骨下是否植骨、软骨下残留骨厚度、肿瘤横断面百分比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术后继发骨关节炎的风险概率,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施以提前干预措施以延缓软骨的损伤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巨细胞瘤 刮除术 关节炎 列线图
下载PDF
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假体置换术后远期翻修1例
3
作者 徐琪博 张卓 +1 位作者 左建林 肖建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骨巨细胞瘤作为一种交界性肿瘤,具有潜在的恶性和侵袭性。在过去的40余年里,随着外科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假体制备技术的进步,患者的存活率及保肢比例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保肢手术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案[1-2]。肿瘤假体置换是保肢手术中重要... 骨巨细胞瘤作为一种交界性肿瘤,具有潜在的恶性和侵袭性。在过去的40余年里,随着外科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假体制备技术的进步,患者的存活率及保肢比例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保肢手术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案[1-2]。肿瘤假体置换是保肢手术中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些假体植入物有助于早期负重和快速恢复患肢功能[3-5],但复杂的膝关节生物力学、肿瘤切除导致的关节周围静态和动态软组织稳定的丧失以及年轻人对肢体的高要求使用,都会通过各种非肿瘤性机制导致假体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关节生物力学 交界性肿 非肿 保肢手术 切除 远端 患肢功能
下载PDF
以骨肉瘤形态为主的原发性恶性骨巨细胞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蒋婷 周隽 +4 位作者 陈春燕 庞艳蕊 沈岚 陈杰 刘志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以骨肉瘤形态为主原发性恶性骨巨细胞瘤(primary 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PMGCT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MGCTB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7例PMGCTB中,女性4例,男性3例,年龄9~66岁(平均39.5岁,中位年龄35... 目的探讨以骨肉瘤形态为主原发性恶性骨巨细胞瘤(primary 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PMGCT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MGCTB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7例PMGCTB中,女性4例,男性3例,年龄9~66岁(平均39.5岁,中位年龄35岁)。发生部位以股骨骨端最常见(3/6),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疼痛和肿胀。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占位、溶骨和硬化混合性占位为主;多数骨皮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5/7)。组织学均以普通型骨肉瘤形态为主,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完全消失或少量存在。免疫表型:6例肿瘤细胞H3F3A G34W核阳性、1例H3F3A G34V核阳性,所有肿瘤均表达SATB2、p63,p53呈野生型,Ki67增殖指数10%~50%。所有病例均发现H3F3A基因改变,6例为H3F3A p.G34W突变,1例为H3F3A p.G34V突变。结论PMGCTB罕见,当缺乏经典骨巨细胞瘤组织学特征时诊断更具挑战性,需结合影像学、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并注意与骨肉瘤及其他高级别肉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骨巨细胞瘤 H3F3A
下载PDF
地舒单抗联合手术治疗多中心骨巨细胞瘤一例
5
作者 王寒 肖砚斌 +5 位作者 张漾杰 李文忠 康建平 肖渝 朱昱衡 许昊俊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患者男,15岁。因“右膝关节外侧疼痛1年余,加重2个月”于2021年10月18日入院。患者202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活动后疼痛,休息后可缓解。2021年10月疼痛加重,至当地医院就诊。影像学检查示:右胫腓骨上端稍膨大,右股骨下段、胫腓骨上... 患者男,15岁。因“右膝关节外侧疼痛1年余,加重2个月”于2021年10月18日入院。患者202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活动后疼痛,休息后可缓解。2021年10月疼痛加重,至当地医院就诊。影像学检查示:右胫腓骨上端稍膨大,右股骨下段、胫腓骨上段异常信号,考虑嗜酸性肉芽肿。后转入院。入院体格查体:患者右胫骨上段近膝关节外侧处压痛,无红肿、渗液,未触及明显肿块,右侧膝关节主动活动受限,屈伸活动度0°~60°,右侧膝反射稍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对侧肢体未查及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激素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膝关节 骨巨细胞瘤 病理反射 阳性体征 右胫腓 对侧肢体 上段 膝反射
下载PDF
基于MR影像组学的骨巨细胞瘤分期诊断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6
作者 李瑶 李海燕 +3 位作者 马晓文 唐清华 李勇亮 孙健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8期1498-1503,共6页
目的:探讨MR影像组学对骨巨细胞瘤(GCTB)分期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1月西安市红会医院GCTB患者的MRI数据,其中1期18例,2期67例,3期42例,分别在T_(1)WI、T_(2)WI序列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三维ROI,每... 目的:探讨MR影像组学对骨巨细胞瘤(GCTB)分期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1月西安市红会医院GCTB患者的MRI数据,其中1期18例,2期67例,3期42例,分别在T_(1)WI、T_(2)WI序列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三维ROI,每个ROI提取组学特征。将数据集经随机分层抽样法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深度学习网络构建GCTB分期诊断模型,探究哪些影像特征与GCTB分期诊断具有相关性。结果:经过特征筛选,构建GCTB分期影像诊断、临床特征以及两者融合模型,共建立3个相关模型。在训练集上,影像组学模型AUC达到了0.79(95%CI:0.75-0.83),临床特征模型达到了0.75(95%CI:0.72-0.79),融合模型取得了0.85(95%CI:0.82-0.91);在测试集中,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特征模型的AUC分别为0.77(95%CI:0.72-0.85)、0.84(95%CI:0.82-0.90),融合模型的AUC值为0.86(95%CI:0.82-0.92),均高于单独构建的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融合模型的AUC与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GCTB分期诊断的能力,融合模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性能,可以较准确的识别GCTB的不同分期,使得临床医师能够尽早制订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MRI ROC曲线 影像组学 纹理特征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治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费翔 潘珍 +1 位作者 程冬冬 杨庆诚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19-223,共5页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交界性原发骨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特征性表现为溶骨性病变。骨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遗传特征,表现为H3F3A基因突变,该突变成为骨巨细胞瘤的特异性标记物。手术治疗是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交界性原发骨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特征性表现为溶骨性病变。骨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遗传特征,表现为H3F3A基因突变,该突变成为骨巨细胞瘤的特异性标记物。手术治疗是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病灶内刮除术和整块切除术及术后重建。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等治疗药物的应用打开了骨巨细胞瘤治疗的新局面。靶向治疗也成为骨巨细胞瘤研究领域的新热点。该文就骨巨细胞瘤在手术、放疗、药物及靶向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手术 双膦酸盐 地舒单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骶尾部骨巨细胞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
8
作者 刘文芹 陈桂武 +3 位作者 孟加新 操勇杰 李建杭 谢玉环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553-553,557,共2页
患者男,39岁,因“骶尾部疼痛、麻木半年余”就诊。自述乙肝病史5年余。体格检查:脊柱生理弯曲存在,骶尾部表面皮肤完整,周围感觉减退,局部压痛、叩击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活动无明显受限,腱反射存在,无病理征。二维超声检查:骶尾部... 患者男,39岁,因“骶尾部疼痛、麻木半年余”就诊。自述乙肝病史5年余。体格检查:脊柱生理弯曲存在,骶尾部表面皮肤完整,周围感觉减退,局部压痛、叩击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活动无明显受限,腱反射存在,无病理征。二维超声检查:骶尾部皮下见一大小约107 mm×91 mm×67 mm团状低回声,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其内回声不均匀,可见片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CDFI于团块内探及点条状血流信号(图1)。超声造影检查:动脉期第12秒造影剂由团块中心向周边快速填充,于第27秒达到峰值,呈不均匀高增强;静脉期团块逐渐廓清,呈不均匀低增强,内部始终可见无增强区(图2)。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提示:骶尾部实性占位,待排恶性肿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骶尾部 感觉减退 腱反射 血流信号 肌张力 常规超声 强回声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H3.3G34W蛋白表达与H3F3A基因突变对比研究
9
作者 赵雪琰 李盼 +2 位作者 李振乾 王蓓蓓 赵志华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比较H3.3G34W蛋白和H3F3A基因突变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和H3.3G34W在其他富含破骨样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为H3.3G34W作为骨巨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工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骨巨... 目的比较H3.3G34W蛋白和H3F3A基因突变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和H3.3G34W在其他富含破骨样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为H3.3G34W作为骨巨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工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骨巨细胞瘤患者72例、其他富含破骨样巨细胞肿瘤148例,采用免疫组化评估骨巨细胞瘤和非骨巨细胞瘤肿瘤中H3.3G34W的表达,Sanger DNA测序分析检测骨巨细胞瘤中H3F3A突变类型,分析并比较H3.3G34W表达和H3F3A基因突变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结果72例骨巨细胞瘤中H3.3G34W阳性率88.89%(64/72),72例骨巨细胞瘤基因测序均检测出突变,8例H3.3G34W阴性患者中,1例H3F3A检出G34W突变,7例检出少见类型突变(包括G34V、G34L和G34R)。148例非骨巨细胞瘤肿瘤中H3.3G34W均为阴性。结论骨巨细胞瘤中H3F3A基因突变最常见的位点是G34W,与H3.3G34W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表达一致。DNA测序分析能检测到H3F3A的罕见突变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3.3G34W蛋白的表达在诊断骨巨细胞瘤与其他富含破骨样巨细胞的肿瘤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H3F3A H3.3G34W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CT、MRI影像特征等对四肢伴明显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骨巨细胞瘤与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鉴别诊断的价值
10
作者 刘建辉 王得志 +1 位作者 崔久法 徐文坚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4-407,412,共5页
目的探讨CT、MRI影像特征等对四肢伴明显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urs with prominent aneurysmal bone cysts,GABCs)和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s,PABC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探讨CT、MRI影像特征等对四肢伴明显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urs with prominent aneurysmal bone cysts,GABCs)和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s,PABC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四肢GABCs和21例PABCs患者的CT和MRI影像特征,并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较两组不同指标间差异,并计算两组患者的年龄、包块横径/纵径比、软骨下骨受累、病变边缘深分叶、包块周围血管影对GABCs及PABC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包块横径/纵径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956、-2.985,P<0.05),两组患者的软骨下骨受累的比例、病变边缘深分叶的比例、包块周围血管影的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包块横径/纵径比、软骨下骨受累和病变边缘深分叶对GABCs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5.0%、65.0%、68.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81.0%、66.7%、81.3%和61.3%。相反,包块周围血管影诊断PABCs的灵敏度为52.4%,特异度为95.0%。结论CT和MRI影像特征中的软骨下骨受累、病变边缘深分叶、包块横径/纵径比高低以及包块周围血管影及患者年龄高低对GABCs和PABCs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动脉 骨巨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治疗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建斌 吕智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19-523,共5页
骨巨细胞瘤(giant tumor of bone,GCTB)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5%~6%,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1]。20-40岁人群好发,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最常累及的部位依次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和骶骨,50%的GCTB出现在膝关节周围,其他常见... 骨巨细胞瘤(giant tumor of bone,GCTB)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5%~6%,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1]。20-40岁人群好发,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最常累及的部位依次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和骶骨,50%的GCTB出现在膝关节周围,其他常见部位包括腓骨头、股骨近端和肱骨近端,盆腔GCTB是罕见的[2]。尽管大多数GCTB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良性的,但某些类型的局部复发率和转移能力仍然很高,大多为肺转移,复发率为2.5%~45%[3]。外科治疗仍然是黄金标准,但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许多学者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酒精、过氧化氢等辅助手段对瘤腔进行处理,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但对于特殊部位需要广泛切除及假体重建的患者,仍存在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及复发率高的风险。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3D打印技术的出现及新兴药物(地诺单抗、双膦酸盐)的应用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新的治疗策略尚存争议。本文就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原发性 女性发病率 远端 近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现代医学
下载PDF
四肢关节Campanacci III期骨巨细胞瘤术前地舒单抗用药方法及停药时机研究探索
12
作者 亚地坎·亚生江 艾克拜尔·尤努斯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780-786,共7页
骨巨细胞瘤为常见原发性骨肿瘤,该疾病具有局部侵袭性强,复发率高等特征,目前研究领域针对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已经产生了相应的干预方案,通过手术、放疗、药物干预等方案骨巨细胞瘤病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地舒单抗为骨巨细胞瘤认可度... 骨巨细胞瘤为常见原发性骨肿瘤,该疾病具有局部侵袭性强,复发率高等特征,目前研究领域针对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已经产生了相应的干预方案,通过手术、放疗、药物干预等方案骨巨细胞瘤病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地舒单抗为骨巨细胞瘤认可度较高的药物干预方案,目前地舒单抗在骨巨细胞瘤治疗中的短期安全性以及疗效已经得到了认可,但是针对药物的长期疗效,应用方式以及停药时机仍未产生明确定论,本文将对骨巨细胞瘤的概念、地舒单抗在骨巨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停药时机等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故居细胞瘤术前地舒单抗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术前地舒单抗 用药方法 停药时机
下载PDF
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GTOC临床评分系统有效性分析
13
作者 宋加诗 金凯鹏 +2 位作者 姚全 吕战虎 刘兵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6期1009-1013,101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手术方式,验证GTOC临床评分系统的有效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45例,根据中国骨巨细胞瘤协作组成成员(Member of the Chinese As...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手术方式,验证GTOC临床评分系统的有效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45例,根据中国骨巨细胞瘤协作组成成员(Member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TOC)临床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统计分析GTOC临床评分系统与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下肢功能的关系,采用MSTS93下肢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患肢术后功能,分析影响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手术方式选择的因素,对扩大刮除术与大段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GTOC临床评分系统的有效性。结果45例患者随访时间12~86个月,平均25.7个月。共出现13例并发症,总的发生率28.9%,复发2例,总复发率为4.4%。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手术方式选择的因素是病理性骨折和病变部位(P<0.05)。统计资料分析显示,高分组与低分组的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7,P<0.05),呈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R=0.436,P=0.003)。对扩大刮除术与瘤段切除重建术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MSTS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GTOC临床评分系统涵盖了手术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在临床治疗手术方案的选择中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骨巨细胞瘤 GTOC临床评分系统 手术方案选择
下载PDF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14
作者 邢林卿 胡明鑫 +3 位作者 徐长波 董永浩 王勇 尤笑迎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将采用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置换组,将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治疗的患... 目的探讨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与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将采用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置换组,将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至保膝组。置换组26例,保膝组34例。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保肢评分(musculo 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复发情况,单因素分析影响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保膝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置换组,P<0.05,保膝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置换组,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P>0.05。术前两组MSTS评分、HSS评分比较,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保膝组MSTS评分、HSS评分均更高,P<0.05。通过末次随访发现,复发12例(20.00%),未复发患者48例(80.00%)。单因素分析得出影响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因素为Campanacci分级和肿瘤体积(P<0.05)。结论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保膝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较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术疗效更优,其复发可能与病理分级或肿瘤体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 体刮除水泥填充保膝手术 段切除肿型假体置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型犬股骨头骨巨细胞瘤的诊治
15
作者 李永光 黄丽琴 +3 位作者 丁海军 赵丽荣 白张东 胡润泽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0期112-116,共5页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一种由梭状肿瘤间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的溶骨性骨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对骨质破坏明显。1只法国斗牛犬左后肢轻度跛行,通过临床症状观察、血常规检查、荧光免疫检查、X射线...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一种由梭状肿瘤间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的溶骨性骨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对骨质破坏明显。1只法国斗牛犬左后肢轻度跛行,通过临床症状观察、血常规检查、荧光免疫检查、X射线检查和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等综合诊断,确诊该犬左后肢股骨头处患有GCTB。采用手术切除股骨头的治疗方案,术后犬股骨头部位恢复良好,复查无瘤细胞扩散,3个月后患犬完全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小型犬股骨头GCTB采用完全切除的方式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为小型犬GCTB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X射线 病理切片 手术切除
下载PDF
CT联合DCE-MRI在鉴别骶尾部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的价值研究
16
作者 袁逍 李玮 +4 位作者 马冯慧 李燕燕 赵海艳 鲍花 左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52-154,共3页
目的CT联合DCE-MRI-TIC曲线变化分析对比骶尾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骶尾部脊索瘤及骨巨细胞瘤患者的CT、核磁共振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有手术病理结果。脊索瘤患者21人,骨巨细胞瘤患者14人。病程15天至5年。... 目的CT联合DCE-MRI-TIC曲线变化分析对比骶尾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骶尾部脊索瘤及骨巨细胞瘤患者的CT、核磁共振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有手术病理结果。脊索瘤患者21人,骨巨细胞瘤患者14人。病程15天至5年。结果35名患者全部接受了CT平扫、DCEMRI检查。19例脊索瘤患者肿瘤多发生于S3椎体以下部位,靠近脊椎中线;12例骨巨细胞瘤以S2椎体及以上部位发生、偏离中轴骨,8例骨巨细胞瘤累及骶髂关节。脊索瘤CT影像上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可见残存骨或钙质密度影,以致正常椎体形态消失或被包块代替;而骨巨细胞瘤常造成椎体骨壳不完整,但椎体轮廓尚可见。MRI上脊索瘤病灶内见高或更高T2信号影伴点、片状低信号结节,骨巨细胞瘤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影。DCE-MRI脊索瘤具有延迟强的特点,TIC曲线类型多呈流入型;而大部分骨巨细胞瘤多早期呈显著强化而后造影剂迅速减退,信号减低;MCER、EP平均值较脊索瘤组明显升高,TIC曲线类型多呈流出型。结论CT联合DEC-MRI有助于骶尾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 骨巨细胞瘤 CT DCE-MRI TIC曲线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17
作者 武粟 王仁贵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月我院8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非骨巨细胞瘤的溶骨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月我院8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非骨巨细胞瘤的溶骨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SCT定量参数,分析MSCT定量参数对骨巨细胞瘤定性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MSCT定量参数,分析MSCT定量参数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相较于增强前平扫CT值,两组增强后CT值均有升高(P<0.05);观察组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绘制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诊断的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三者诊断AUC值均在0.7以上,且联合诊断AUC值>0.9,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与未复发患者在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Campanicci's放射线分级、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巨细胞瘤患者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及Campanicci's放射线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Campanicci's放射线分级、增强前平扫CT值、增强后CT值及CT增加值均与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MSCT检查CT值明显较高,在骨巨细胞瘤定性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如结合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等因素进行预判,可提示术后复发,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MSCT检查 定性诊断 临床预后
下载PDF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18
作者 赵颖 陈亚玲 张斌青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脊柱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证实的25例脊柱椎体及附件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2例行DR检查,23例进行CT检查(其中4例行增强检查),25例行MR检查(其中13... 目的分析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脊柱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证实的25例脊柱椎体及附件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2例行DR检查,23例进行CT检查(其中4例行增强检查),25例行MR检查(其中13例行增强检查),5例行全身核医学检查(其中3例局部图像融合检查),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总结规律。结果25例患者,发生于颈椎4例,胸椎8例(其中1例胸椎病变累及相邻2个椎体及附件),腰椎9例,骶椎4例。骶椎以外21例同时侵犯椎体及椎板,其中5例以附件为中心累及椎体。DR中19例表现为低密度影,其中3例见“皂泡”样改变,14例单侧椎弓根环不完整或消失,1例双侧消失,5例椎体压缩骨折并其中1例椎体滑脱;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密度不均匀减低,8例病灶边缘见局限性硬化缘,7例见骨嵴;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为主,T2WI等、高或高、等、低混杂信号,22例见软组织肿块,5例椎体压缩骨折并其中1例椎体滑脱,其中2例椎体呈“哑铃”形改变;5例全身骨扫描表现为病变区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其中3例局部图像融合表现为病灶边缘不完整环形放射性核素浓聚。结论脊柱骨巨细胞瘤有一定影像学特征,综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巨细胞瘤 影像诊断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微波消融手术对骨巨细胞瘤患者肿瘤血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时光 田振兴 于继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56-60,共5页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联合微波消融手术对骨巨细胞瘤(GCTB)患者肿瘤血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鲁西南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120例GC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64)。对照组行...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联合微波消融手术对骨巨细胞瘤(GCTB)患者肿瘤血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鲁西南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120例GC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64)。对照组行微波消融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血运状况、恢复状况评分、骨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9%,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灶CT值强化率均低于治疗前,病灶微血管密度(MVD)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管CT值强化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病灶CT值强化率低于对照组,病灶MVD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管CT值强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MSTS、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活动度(ROM)、Enneking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微波消融手术治疗GCTB疗效显著,可降低肿瘤的血运状况,抑制其生长,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组织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且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微波消融手术 骨巨细胞瘤 血运功能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自体骨+异体骨填充修复膝周骨巨细胞瘤治疗后骨缺损
20
作者 夏平光 蒋翔 +1 位作者 张宝成 赵东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1-111,共1页
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采用自体骨+异体骨填充修复27例膝周骨巨细胞瘤微波原位消融术后骨缺损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19~52岁。病变部位: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15例。按照骨巨... 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采用自体骨+异体骨填充修复27例膝周骨巨细胞瘤微波原位消融术后骨缺损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19~52岁。病变部位: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15例。按照骨巨细胞瘤的Campanacci系统分级: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7例。1.2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仰卧位,患侧垫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自体 异体 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