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及正畸治疗前后髁突位置变化的CBCT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潘逸华 赵志河 刘钧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口颌系统的功能健康、稳定是口腔正畸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健康人群的下颌处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髁突位置基本位于关节窝的中央,颞下颌关节功能稳定。错[牙合]畸形患者由于正畸牙齿移动及咬合改变,可能发生颞下... 口颌系统的功能健康、稳定是口腔正畸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健康人群的下颌处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髁突位置基本位于关节窝的中央,颞下颌关节功能稳定。错[牙合]畸形患者由于正畸牙齿移动及咬合改变,可能发生颞下颌关节的相关改建,特别是髁突位置的改变。传统的髁突位置的评估方法是通过架来转移下颌位置,然后在髁突位置测量仪上进行测量,但此方法得到的髁突位置变化缺乏一致性。近年来,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为正畸治疗检查的首选,CBCT可精准地测量关节间隙,确定髁突位置的改变。本文对髁突位置的CBCT评估及正畸治疗前后的错[牙合]畸形髁突位置变化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不同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位置存在差异,正畸治疗前后髁突位置也可能发生变化,使用CBCT可以较低的辐射剂量和更高的精确度评价错[牙合]畸形的髁突位置,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错畸[牙合]形患者髁突位置变化的机制,并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位置 锥形束CT 正畸治疗 错[牙合]畸形 颞下颌关节 安氏分类 垂直骨面型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下载PDF
青少年骨性II类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前后髁突位置的变化
2
作者 孙一凡王静陈曦梁远帆梁永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57-0160,共4页
探索青少年口腔骨性II类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前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 分别选取26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25例采用常规矫治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计51例。结果 研究发现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唇... 探索青少年口腔骨性II类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前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 分别选取26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25例采用常规矫治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计51例。结果 研究发现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唇基角、下唇基角、鼻唇角、软组织颊凸角、软组织面角等软组织侧貌指标和牙齿咬合力,咀嚼功能等咬合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在青少年口腔骨性II类畸形矫治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侧貌软组织状态和咬合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骨性II类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髁突位置 咬合功能 TWIN-BLOCK矫治器 髁突位置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髁突位置和咬合早接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沈群 刘从华 +2 位作者 肖珲 姚君 刘俊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14-1616,共3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髁突位置和CR位咬合早接触位置。方法:收集安氏Ⅱ类错颞下颌关节正常者和TMD患者各23例,拍摄头颅CBCT分析髁突位置;获取并记录患者CR位,在架上检查患者...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髁突位置和CR位咬合早接触位置。方法:收集安氏Ⅱ类错颞下颌关节正常者和TMD患者各23例,拍摄头颅CBCT分析髁突位置;获取并记录患者CR位,在架上检查患者早接触位置。结果:TMD组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髁突位于中位占63.1%(29/46);TMD组患者髁突后移位占52.2%(24/46)。TMD组患者CR位牙齿早接触发生部位更偏向牙列远中。结论:安氏Ⅱ类错伴TMD患者髁突多处于后移位,正畸治疗前应先恢复髁突正常位置,再设计矫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畸形 安氏Ⅱ类错伴TMD 髁突位置 早接触
下载PDF
不同矢状骨面型髁突位置的锥形束CT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杜凌晨 赵强 +3 位作者 田美玉 衡超 崔雪涛 李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 比较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受试者的髁突位置,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50例骨性Ⅰ类受试者(A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6岁)和50例骨性Ⅱ类受试者(B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 目的: 比较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受试者的髁突位置,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50例骨性Ⅰ类受试者(A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6岁)和50例骨性Ⅱ类受试者(B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5岁)。两组均拍摄锥形束CT(CBCT)并应用相应软件进行测量分析,测量髁突位置相关测量项目。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B组双侧髁突位置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后间隙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后间隙比较B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性Ⅱ类受试者相对骨性Ⅰ类受试者髁突位置为居中位偏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Ⅰ类 骨性Ⅱ类 髁突位置 锥形束CT
下载PDF
正畸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髁突位置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龚方方 陶列 曹惠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髁突位置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1例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区三维CT影像分析和Sam-型诊断性牙合架分析,以确定其髁突位置变化。结果随着上前牙唇倾度增加和咬合打开...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髁突位置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1例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区三维CT影像分析和Sam-型诊断性牙合架分析,以确定其髁突位置变化。结果随着上前牙唇倾度增加和咬合打开,两侧髁突纵距和髁突高度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下颌后退接触位-牙尖交错位(RCP-ICP)位置差异也有显著性减小。结论正畸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能够改变其髁突位置,使之在关节窝内向前下方移位,并且更接近R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错He 深覆He 髁突位置 三维CT 下颌后退接触位 牙尖交错位
下载PDF
下颌偏斜患者髁突位置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帅 赵震锦 +2 位作者 赵瑞 郑雪松 王丽萍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下颌偏斜患者髁突位置与个别正常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所有关于下颌偏斜患者髁突位置的文章。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6月。由2名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下颌偏斜患者髁突位置与个别正常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所有关于下颌偏斜患者髁突位置的文章。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6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交叉核对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均为下颌偏斜患者与个别正常髁突位置对照的研究。其中,下颌偏斜患者122例,个别正常110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下颌偏斜组偏斜侧关节上间隙[MD=-0.38,95%CI(-0.74,-0.01),P=0.04]、前间隙[MD=-0.72,95%CI(-0.99,-0.04),P<0.00001]均显著大于偏斜对侧;下颌偏斜组偏斜侧关节后间隙[MD=-0.35,95%CI(0.25,0.45),P<0.00001]显著小于偏斜对侧;与个别正常相比,偏斜组偏斜侧关节后间隙[MD=-0.58,95%CI(-0.88,-0.28),P=0.0002]偏斜对侧关节后间隙[MD=-0.30,95%CI(-0.59,-0.00),P=0.05]及关节前间隙[MD=-0.85,95%CI(-1.58,-0.13),P=0.02]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偏斜组偏斜侧[MD=-0.56,95%CI(-1.14,0.02),P=0.06]及对侧关节上间隙[MD=-0.58,95%CI(-1.27,0.10),P=0.10],偏斜组偏斜侧关节前间隙[MD=-0.05,95%CI(-0.35,0.46),P=0.8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偏斜患者偏斜侧髁突位置较偏斜对侧向后下移位。与个别正常相比,下颌偏斜患者偏斜侧髁突位置向后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偏斜 髁突位置 META分析
下载PDF
无牙颌患者初戴全口义齿时髁突位置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廉云敏 张月 +2 位作者 刘书魁 王领弟 怀海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无牙颌患者戴用全口义齿后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方法选择48例戴用全口义齿1周后的无牙颌患者,在正中牙合位拍摄双侧颞下颌关节X线片。在获得的X线片上以硫酸纸描绘颞下颌关节图形,对关节间隙进行线性测量。结果两侧对... 目的探讨无牙颌患者戴用全口义齿后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方法选择48例戴用全口义齿1周后的无牙颌患者,在正中牙合位拍摄双侧颞下颌关节X线片。在获得的X线片上以硫酸纸描绘颞下颌关节图形,对关节间隙进行线性测量。结果两侧对应的关节间隙基本对称,前间隙平均为1.81mm,上间隙平均为2.62mm,后间隙平均为2.23mm,44%的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中央。结论全口义齿修复后的无牙颌患者的髁突基本位于关节窝的中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义齿 髁突位置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下载PDF
Frnkel(FR-Ⅰ型)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髁突位置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美英 罗颂椒 +1 位作者 饶跃 陈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1-24,I003,共5页
对7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 FR-1型矫治器治疗。患者平均年龄11.6岁。下颌前伸3~5mm,(牙合)打开距离平均3.1mm。平均疗程8月。采用东芝的 LGM-2型多轨迹断层摄影,观察治疗前后髁突位置的变化。发现矫治前后髁突处于同一位置,其机... 对7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 FR-1型矫治器治疗。患者平均年龄11.6岁。下颌前伸3~5mm,(牙合)打开距离平均3.1mm。平均疗程8月。采用东芝的 LGM-2型多轨迹断层摄影,观察治疗前后髁突位置的变化。发现矫治前后髁突处于同一位置,其机理主要为髁突向后上生长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治器 髁突位置 矢状关系 矫治
下载PDF
活动平面导板矫治对成人安氏Ⅱ类深覆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曦颖 刘娜 +2 位作者 王照五 王宇琛 徐璐璐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831-833,838,共4页
目的比较平面导板打开咬合对成人安氏Ⅱ类深覆患者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有正畸治疗需求的18~32岁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矫治前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对原始影像进行3D重建,利用QR-NNT软件测量重建后3D影... 目的比较平面导板打开咬合对成人安氏Ⅱ类深覆患者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有正畸治疗需求的18~32岁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矫治前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对原始影像进行3D重建,利用QR-NNT软件测量重建后3D影像的关节前、上、后间隙,运用Pullinger分析法计算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矫治过程中,利用上颌活动式平面导板打开安氏Ⅱ类深覆患者前牙咬合,待前牙咬合打开、后牙建立稳定咬合接触后再次行CBCT,对矫治前后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面导板打开咬合后,安氏Ⅱ类错患者关节前间隙减小[(2.16±0.13)mm vs(2.03±0.19)mm,P<0.000 1],关节上间隙增大[(2.81±0.32)mm vs(3.30±0.33)mm,P<0.000 1],后间隙增大[(2.68±0.41)mm vs(2.97±0.42)mm,P=0.000 3]。结论正畸治疗上颌活动式平面导板打开安氏Ⅱ类患者前牙咬合后,安氏Ⅱ类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有前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位置 锥形束CT 安氏Ⅱ类错[牙合] 上颌活动式平面导板
下载PDF
垫治疗低位咬合的髁突位置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姚霜 范群 +1 位作者 刘晓君 杨霜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垫治疗低位咬合的疗效.方法:对因严重磨损、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低位咬合患者13例,用(牙合)垫恢复其正常垂直距离.于戴用(牙合)股垫前、后及戴用后半年,摄双侧闭口薛氏位片,行关节间隙的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戴用(牙... 目的:观察垫治疗低位咬合的疗效.方法:对因严重磨损、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低位咬合患者13例,用(牙合)垫恢复其正常垂直距离.于戴用(牙合)股垫前、后及戴用后半年,摄双侧闭口薛氏位片,行关节间隙的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戴用(牙合)垫后关日前间隙减少单资2.07mm,后间隙及上间隙分别增加1.11mm、0.51mm,有显著性差异 半年复查结果与戴用(牙合)垫后相比,关节间隙改变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合)垫通过恢复正常的垂直距离,使髁突向前下移位,并稳定于关节内位置正常,恢复了牙、肌肉、关节的协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咬合 HE垫 髁突位置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下载PDF
维吾尔族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杰睿 潘旭 米丛波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BCT)探讨维吾尔族错畸形成年患者髁突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及其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维吾尔族安氏I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成年患者的颞下颌关节CBCT图像进行分析测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BCT)探讨维吾尔族错畸形成年患者髁突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及其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维吾尔族安氏I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成年患者的颞下颌关节CBCT图像进行分析测量,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颞下颌关节窝间隙、髁突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安氏I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颞下颌关节形态之间的差异。结果:安氏I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成年维吾尔族患者髁突在颞下颌关节窝内的位置无性别差异(P>0.05);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窝前间隙、上间隙及深度均大于安氏I类患者,后间隙小于安氏I类患者;髁突的内外径及前后径在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维吾尔族安氏I类患者的髁突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形态与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存在差异,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维吾尔族 髁突位置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下颌偏斜畸形术后髁突位置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晓辉 王昊 +1 位作者 谭包生 张熙恩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156-157,165,共3页
目的 :观察下颌双侧升枝矢状劈开术BilateralSagittalSplitRamousOsteotomy(以下简称BSSRO)矫治下颌偏斜畸形术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 :通过定位薛氏位片研究BSSRO矫治 2 0例下颌偏斜畸形病例术前、术后 1周及术后 1年关节间隙的改变... 目的 :观察下颌双侧升枝矢状劈开术BilateralSagittalSplitRamousOsteotomy(以下简称BSSRO)矫治下颌偏斜畸形术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 :通过定位薛氏位片研究BSSRO矫治 2 0例下颌偏斜畸形病例术前、术后 1周及术后 1年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 :BSSRO术后 1周髁突位置发生变化 ,1年后髁突位置恢复到术前状态 ,关节弹响症状多数缓解。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位置 下颌偏斜 术后 改变 畸形 矫治 术前 过定位
下载PDF
改变咬合板接触点对髁突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永进 长岛正 野首孝祠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1344-1344,共1页
关键词 下颌运动 咬合板 髁突位置 颞颌关节紊乱症
下载PDF
肌激动器治疗安Ⅱ~2错的髁突位置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 霜 杨 霜 刘晓君 《口腔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 观察肌激动器治疗安Ⅱ2错(牙合)的疗效。方法 对15例替牙期安Ⅱ2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以肌激动器进行矫治。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半年摄双侧闭口薛氏位片,行关节间隙测量,并进行两两比较,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 目的 观察肌激动器治疗安Ⅱ2错(牙合)的疗效。方法 对15例替牙期安Ⅱ2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以肌激动器进行矫治。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半年摄双侧闭口薛氏位片,行关节间隙测量,并进行两两比较,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后关节前间隙减少至2.05mm,关节后间隙较治疗前增加1.13mm,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半年复查与治疗后比较,关节间隙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激动器通过引导下颌姿势位前移,改善上、下颌骨矢状关系,使髁突前移并稳定于正常关节位,实现牙位、肌位和关节位的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激动器 治疗 安Ⅱ^2错He 髁突位置变化 研究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鹏程 张端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3-667,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错畸形患者的髁突位置及对称性。方法:在就诊的错畸形患者中,选取有TMD症状的15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并选取15例无症状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错畸形患者的髁突位置及对称性。方法:在就诊的错畸形患者中,选取有TMD症状的15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并选取15例无症状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行双侧颞下颌关节CT扫描,选取适当的断层并测量其关节间隙及对称性。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髁突位置明显偏后位,而对照组患者的髁突位置稍前位。实验组患者患侧髁突水平倾斜角较健侧大(P<0.05),而垂直倾斜角较健侧小(P<0.05),两侧髁突内外径、前后径、髁突长轴、髁突中心至正中矢状面距离、两侧髁突前后距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髁突位置明显偏后位,且两侧髁突存在垂直向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髁突位置 对称性
下载PDF
女性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髁突位置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群 刘从华 +2 位作者 肖珲 姚君 刘俊峰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8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髁突位置。方法收集26例女性安氏Ⅱ类错伴有临床症状的TMD患者,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emography,CBCT)对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扫... 目的探讨女性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髁突位置。方法收集26例女性安氏Ⅱ类错伴有临床症状的TMD患者,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emography,CBCT)对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扫描,测量颞下颌关节前、上、后、外、内间隙,分析髁突位置。结果26例女性安氏Ⅱ类错伴TMD患者颞下颌关节各间隙间左右侧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合并统计,前、上、后、外、内间隙分别为(2.343±0.827)mm,(2.138±0.807)mm,(1.959±0.757)mm,(1.764±0.609)mm,(2.103±0.663)mm;通过计算ln(P/A)值和线性比率(linear ratio,LR)得出髁突后移位分别占50%、48%。结论女性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处于后位可能是导致TMD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间隙 髁突位置
下载PDF
侧He时的髁突位置
17
作者 孙翔 王美青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5-226,共2页
侧向咬合位是咀嚼运动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颌位。然而目前对牙尖交错位的研究较多,对侧向咬合位的研究甚少[1~5]。本研究旨在探索正常牙合且口颌功能正常者侧向咬合位时,工作侧和非工作侧髁突位置与牙尖交错位(Intercus... 侧向咬合位是咀嚼运动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颌位。然而目前对牙尖交错位的研究较多,对侧向咬合位的研究甚少[1~5]。本研究旨在探索正常牙合且口颌功能正常者侧向咬合位时,工作侧和非工作侧髁突位置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PositionICP)时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He 髁突位置 颞颌关节 X线测量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价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髁突位置改变40例
18
作者 陈丹军 余烟兰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1641-1643,共3页
骨性下颌偏斜是一种由于两侧面部骨骼不对称导致下颌偏斜的一种常见的面部畸形,它不仅影响患者的颜面美观和咬合功能,还会引发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甚至颈椎生理弯曲度的改变及头颈、肩背部肌酸痛、肌强直等症状.为明确此类患者髁突位置... 骨性下颌偏斜是一种由于两侧面部骨骼不对称导致下颌偏斜的一种常见的面部畸形,它不仅影响患者的颜面美观和咬合功能,还会引发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甚至颈椎生理弯曲度的改变及头颈、肩背部肌酸痛、肌强直等症状.为明确此类患者髁突位置的对称性改变,我们采用锥形束CT对40例患者进行了评价,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偏斜 髁突位置 患者 位置改变 CT评价 骨性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下载PDF
矢状和垂直骨面型与髁突位置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章惠娅 夏慧玲 +1 位作者 许锦涛 张兴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矢状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的髁突位置特征,为临床颞下颌关节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成年患者的CBCT记录。根据ANB角,所有患者被分为骨性Ⅰ类(0°≤ANB<4°)、Ⅱ类(ANB≥4°)和Ⅲ类组(ANB<0... 目的了解不同矢状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的髁突位置特征,为临床颞下颌关节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成年患者的CBCT记录。根据ANB角,所有患者被分为骨性Ⅰ类(0°≤ANB<4°)、Ⅱ类(ANB≥4°)和Ⅲ类组(ANB<0°)。根据下颌平面角,被进一步分为低角(MP-FH<23°)、均角(23°≤MP-FH≤30°)和高角组(MP-FH>30°)。Dolphin Imaging软件被用来分析髁突位置。结果左右侧髁突位置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P>0.05)。相比较骨性Ⅰ类和Ⅲ类,骨性Ⅱ类患者髁突位置更靠前(P<0.001)。高角患者髁突位置比均角和低角更靠前(P<0.001)。结论不同骨面型患者的髁突位置不同,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有更为靠前的髁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骨面型 垂直骨面型 髁突位置 锥形束CT
下载PDF
正畸治疗前牙合架法分析错牙合患者髁突位置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黄晓冰 周佳卉 +2 位作者 邓妮妮 黎民宇 林爱英 《广东牙病防治》 2014年第11期594-598,共5页
目的研究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在正中关系(centric-relation,CR)位与正中牙合(centric-occlusion,CO)位时髁突位置的偏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6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CO位与CR位的咬合关系;利用AD2牙合架和髁突移... 目的研究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在正中关系(centric-relation,CR)位与正中牙合(centric-occlusion,CO)位时髁突位置的偏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6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CO位与CR位的咬合关系;利用AD2牙合架和髁突移位测量仪记录髁突位置,分析CR-CO位时髁突位置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CR-CO位时,所有患者的髁突出现偏移,最多出现的髁突移位方向是趋于后下,77.6%的髁突偏移超出可接受生理范围,双侧髁突位移量明显呈现不对称性。髁突的移位量与咬合关系改变量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与性别及错牙合骨型亦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分析错牙合畸形患者CR-CO位的一致性,必要时转移牙合架并从三维方向上更加准确地诊断患者,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架法 错[牙合]畸形 髁突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