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中高原湖泊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驱动因素识别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舒 刘凤莲 +2 位作者 陈威廷 刘艳 蔡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404,共14页
滇中高原湖泊流域位于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内,担负着擘画生态文明新蓝图的重任。评估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揭示驱动因素是保障其生态功能稳定性和防控生态风险的关键。本文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 滇中高原湖泊流域位于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内,担负着擘画生态文明新蓝图的重任。评估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揭示驱动因素是保障其生态功能稳定性和防控生态风险的关键。本文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GIS 10.8和Fragstatas 4.2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运用空间分析工具探究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变化趋势,采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全流域及局部区域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0—2020年,林地和耕地是滇中高原湖泊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景观,未利用地的面积最小。2)研究区内景观生态风险以中风险、中低风险为主。高风险区位于滇池以北,呈扩张趋势并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延伸;中风险区、中高风险区不断向中部压缩;中低风险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湖泊周围及流域北部,并围绕这些区域向外扩张。3)流域内大部分区域生态系统较为稳定,等级未发生变化。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系统发展向好。4)从整体来看,景观生态风险主要受植被归一化指数、夜间灯光等因子的影响;从局部来看,夜间灯光、年降水量、植被归一化指数对景观生态风险影响较为显著。为此,滇中高原湖泊流域的景观生态风险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并被多种因素驱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地理探测器 高原湖泊流域
下载PDF
高原湖泊流域水环境特征与污染防治综合整治研究
2
作者 王姝婕 《区域治理》 2024年第10期179-181,共3页
高湖滞洪区主要由耕地和养鱼池组成,存在着非点源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对蓄滞洪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湖区周边有许多乡镇,其排水体系不完善,生活污水集中或分散排放;大部分入湖水体未经治理,水体质量欠佳;临近湖泊的工业园... 高湖滞洪区主要由耕地和养鱼池组成,存在着非点源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对蓄滞洪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湖区周边有许多乡镇,其排水体系不完善,生活污水集中或分散排放;大部分入湖水体未经治理,水体质量欠佳;临近湖泊的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及排污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了高湖水系的水质,使其水质不断恶化。在对该地区的水环境污染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洪提升、驳岸改建和生态恢复等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流域 污染特征 污染源分析 污染防治
下载PDF
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胡元林 郑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8-171,183,共5页
高原淡水湖泊具有高生态价值和高脆弱性并存的特点。目前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已经成为制约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文章在分析我国高原淡水湖泊流域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提出高原湖... 高原淡水湖泊具有高生态价值和高脆弱性并存的特点。目前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已经成为制约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文章在分析我国高原淡水湖泊流域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提出高原湖泊流域的发展,应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突出协调发展,强调公平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流域系统角度对高原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高原湖泊流域 复杂性
下载PDF
高原湖泊流域经济与生态良性耦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元林 杨蕊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3-178,共6页
高原湖泊流域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退化的双重挑战,并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相互"替代",影响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二者良性耦合,可以同时获得在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由&qu... 高原湖泊流域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退化的双重挑战,并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相互"替代",影响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二者良性耦合,可以同时获得在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由"替代"到"耦合"的可能性,重点研究云南高原湖泊流域经济和生态良性耦合模式及其实现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制度创新,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流域管理,创新湖泊流域管理模式,健全国家对高原湖泊流域的财政和金融政策。研究结论对促进高原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流域 经济 替代 耦合
下载PDF
云南省三大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樊凯 张建生 +4 位作者 裴文娟 杨苍玲 陈运春 余建新 曾维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06-1711,共6页
【目的】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更好解决高原湖泊污染。【方法】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分形理论分析方法对云南省三大高原湖泊流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从流域土地利用... 【目的】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更好解决高原湖泊污染。【方法】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分形理论分析方法对云南省三大高原湖泊流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从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景观多样性和均匀程度表现为抚仙湖流域最高,洱海流域次之,滇池流域最低;景观破碎化程度表现为滇池流域最高、抚仙湖流域为中间水平,洱海流域最低。从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稳定性看,洱海流域最好,滇池流域最差或较差;从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稳定性看,抚仙湖流域最好,洱海流域和滇池流域较差;流域内稳定性最好的景观类型是水域,最差的是林地;景观整体稳定性表现为洱海流域最好,滇池和抚仙湖流域较差。【结论】通过研究,摸清了三大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空间结构特征,为研究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流域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稳定性
下载PDF
高原湖泊流域不同类型农村沟渠底泥氮、磷和有机质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梅涵一 刘云根 +2 位作者 侯磊 王妍 郑寒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9-295,共7页
为揭示高原湖泊流域农村沟渠底泥氮、磷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以云南省4种典型农村(畜禽养殖型、生态休闲型、集镇型和传统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全氮(TN)、全磷(TP)和有机质(OM)的含量,并应用有机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底泥的污染程度... 为揭示高原湖泊流域农村沟渠底泥氮、磷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以云南省4种典型农村(畜禽养殖型、生态休闲型、集镇型和传统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全氮(TN)、全磷(TP)和有机质(OM)的含量,并应用有机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底泥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村之间w(TN)、w(TP)和w(OM)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w(TN)和w(TP)均表现为畜禽养殖型>集镇>生态休闲型>传统型,w(OM)表现为畜禽养殖型>生态休闲型>集镇型>传统型。TN与TP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磷元素在底泥累积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同步性;TP与OM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OM是磷元素的重要载体;TN与OM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农村沟渠底泥氮的主要来源并不是OM的矿化与分解。各村沟渠底泥氮和有机质污染均达到了重度污染状态,磷污染程度相对较低,畜禽养殖型农村属于中度污染,集镇型和生态休闲型农村属于轻度污染,传统型农村属于清洁型。畜禽养殖业是高原湖泊流域典型农村沟渠底泥氮、磷和有机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流域 农村沟渠 底泥 污染评价
下载PDF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时空演变及其与气候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应鑫 李石华 彭双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200,共9页
探究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的时空演变及其与气候的响应关系,对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个时段的Landsat数据及同期的气象数据为数据源,应用趋势分析... 探究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的时空演变及其与气候的响应关系,对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个时段的Landsat数据及同期的气象数据为数据源,应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变化轨迹等方法,研究近16 a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时空演化情况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近16 a来,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总体以0.026/10 a的速率上升,但各流域的NDVI变化差异显著。星云湖、杞麓湖流域植被退化面积较大,而抚仙湖流域植被恢复效果明显。(2)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变化与气候因子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程海流域除外),但相关性不显著,且不同区域空间异质性明显,滇西、滇西北地区的流域气温与NDVI值的相关性大于降水与NDVI值的相关性;滇中地区的流域降水与N DVI值的相关性大于气温与NDVI值的相关性;滇南地区的流域NDVI值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性差异不大;位于金沙江河谷地区的程海流域NDVI值与气温和降水呈负相关;(3)NDVI变化与高程分异相关性显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1000~3000 m的高程带内,NDVI值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加,3000m是九大高原湖泊流域NDVI值的转折点。(4)非植被类型转化为植被类型是九大高原湖流域NDVI时空转换的主要形式,而滇池流域由裸土转化为水体或建筑的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九大高原湖泊流域 偏相关分析 变化轨迹分析
下载PDF
高原湖泊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先区诊断及修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向爱盟 赵筱青 +4 位作者 黄佩 易琦 普军伟 施馨雨 储博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143-6153,共11页
高原湖泊流域是高原地区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兼具高生态价值和高脆弱性的特点。随着高原湖泊流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加速,湖泊面积萎缩,污染加剧,流域生态环境受损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水污染、湿地退化、生境质... 高原湖泊流域是高原地区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兼具高生态价值和高脆弱性的特点。随着高原湖泊流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加速,湖泊面积萎缩,污染加剧,流域生态环境受损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水污染、湿地退化、生境质量下降等。亟需开展生态修复以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而基于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思维诊断并修复生态修复优先区,是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抓手。基于此,研究以高原湖泊流域典型代表滇池流域为例,利用人类足迹和景观生态风险模型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所受负向干扰,以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构建流域生态网络;提取生态网络受负向干扰较高的关键区域为生态修复优先区并提出针对性修复措施。研究表明:(1)滇池流域人类干扰和生态风险整体较高,人类干扰整体呈核心—边缘递减的圈层式分布,中高生态风险占据了绝大部分区域。人类交通网络大幅扩展了人类干扰和生态风险的强度和深度;(2)区域生态网络呈典型湖泊生态网络特点,38条生态廊道呈放射状或环状分布,连通湖区、山区两大生态空间内共23块生态源地,保障区域生态安全;(3)研究共提取生态源地修复优先区73.83km~2,生态廊道修复优先区26.97km~2,生态夹点修复优先区31处,根据不同生态修复优先区典型问题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点线面结合协同治理的修复策略。研究可为高原湖泊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先区识别、生态系统整体修复提升提供一定科学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电路理论 景观生态风险 人为干扰 生态修复优先区 高原湖泊流域
下载PDF
云南省典型高原湖泊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樊凯 裴文娟 +4 位作者 余凤娇 张建生 余建新 陈运春 曾维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9-538,共10页
【目的】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耕地利用情况,为流域耕地保护、农业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滇池、洱海和抚仙湖三大高原湖泊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目的】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耕地利用情况,为流域耕地保护、农业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滇池、洱海和抚仙湖三大高原湖泊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流域尺度:滇池流域耕地等别以7~9等、13~15等为主,等级以中等为主;洱海流域耕地等别以6~7等、14~15等为主,各等级分布相差不大;抚仙湖流域耕地等别以8~9等、15~16等为主,等级以中等为主。(2)县域尺度:滇池、洱海和抚仙湖三大湖泊流域耕地主要分布在昆明主城、大理市和澄江县,平均等最高的区县分别为昆明主城(12.6等)、宾川县(15.9等)和江川县(11.8等)。【结论】三湖流域耕地等别都呈"双峰值"特征,峰值范围主要在6~9等、13~16等之间,谷值范围主要在10~12等之间,洱海流域低、中、高等地分布较均匀,其余两大流域均以中等地为主;中、高等地大多分布在流域内的缓坡丘陵或河谷平坝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 高原湖泊流域 耕地自然质量等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演变的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效应及影响因素--以滇池流域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武燕 吴映梅 +4 位作者 陈云娟 李琛 高彬嫔 郑可君 李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65-2275,共11页
【目的】综合研究高原湖泊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滇池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 【目的】综合研究高原湖泊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滇池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ESDA)、热点分析(Getis-Ord Gi~*)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对其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0—2018年,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城镇生活空间共增加272.88 km^(2),生活空间的增加挤占大量生态、生产空间,流域三生空间矛盾加剧,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威胁。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以较高质量为主,但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明显,城镇生活空间的快速增加使得生态环境低质量区在空间上呈现围绕滇池沿岸形成团块状分布的特点。在空间关系上,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冷热点区差异明显,冷点区集中分布在以城镇生活空间为主的主城区,热点区域则多分布在流域四周的林地、草地生态空间。人口密度成为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导因子,过度的人类活动使得滇池流域三生空间变化剧烈,多因子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显著。【结论】协调好三生空间转化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减轻人类活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构建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态环境效应 热点分析 地理探测器 高原湖泊流域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滇中五大高原湖泊流域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相标 丁文荣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48-2260,共13页
为探索湖泊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方法,以滇中五大高原湖泊(滇池、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流域为例,综合运用生境质量模型、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模型、景观连通性模型、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构建区域生态... 为探索湖泊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方法,以滇中五大高原湖泊(滇池、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流域为例,综合运用生境质量模型、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模型、景观连通性模型、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生态断裂点,明确湖泊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结果表明:滇中五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态源地占全流域土地总面积的23.43%,包含33个生态源地斑块,主要分布于五大湖区和山林地;识别出景观生态廊道总长488.85 km,呈网状连通分布离散的生态源地;识别出流域生态修复关键区包括生态夹点93处,面积为119.17 km^(2),主要分布于滇池流域,亟待保护修复的生态障碍点62处,面积41.96 km^(2);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重叠面积17.40 km^(2),生态断裂点77处,在滇池流域分布最为密集。结合流域各类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地利用现状,分别提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生态安全格局 电路理论 关键区域识别 高原湖泊流域
下载PDF
高原湖泊流域水环境特征与污染防治综合整治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许杰玉 赵晓飞 +1 位作者 吕春英 汪自书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3期49-52,共4页
在深入分析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水质现状、污染源贡献、污染成因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基于流域系统的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良好型湖泊保护与污染防治型湖泊综合整治的全过程治理思路,提出高原湖泊资源&qu... 在深入分析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水质现状、污染源贡献、污染成因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基于流域系统的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良好型湖泊保护与污染防治型湖泊综合整治的全过程治理思路,提出高原湖泊资源"优先保护、协调发展、限量开发、强化管理"的保护与开发管理全新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为基础,提出适应"大玉溪"新形势发展需求下的高原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流域 污染特征 污染源分析 保护与整治 玉溪市
下载PDF
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生态智脑创新建设的对策建议
13
作者 王杰 刘可真 +3 位作者 丁发科 潘辉 马显莹 李丕清 《中国水利》 2023年第2期52-54,共3页
建设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生态智脑是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推进云南水利数字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云南省高原湖泊治理水平的必经之路。阐述了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生态智脑的内涵特点,分析了其创新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本路... 建设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生态智脑是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推进云南水利数字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云南省高原湖泊治理水平的必经之路。阐述了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生态智脑的内涵特点,分析了其创新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本路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流域 生态智脑 数字孪生流域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策略
14
作者 王彩霞 杨利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11期183-186,共4页
云南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任务艰巨,尤其是九大湖泊流域社会经济活动频繁、人口密集,增加了流域治理的复杂性。且云南高原湖泊流域在长期农业生产、开发建设、工业排放等的影响下,流域生态出现了退化现象,甚至是水体遭到污染,... 云南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任务艰巨,尤其是九大湖泊流域社会经济活动频繁、人口密集,增加了流域治理的复杂性。且云南高原湖泊流域在长期农业生产、开发建设、工业排放等的影响下,流域生态出现了退化现象,甚至是水体遭到污染,从而增加了流域治理的紧迫性。因此,基于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的成因,从污染的源头入手,加强截污、治污工作,疏通清水通道,加快实施生态补水,并建立完善的治理与管理体系,构建流域绿色保护屏障,全面提高治理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湖泊 高原湖泊流域 生态环境治理
下载PDF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向美 彭双云 +2 位作者 蔡福诚 彭世仙 项文广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206,共16页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多样性下降、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面临危机。揭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影响及机...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多样性下降、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面临危机。揭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的影响及机制,对于湿地的保护、合理规划及科学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以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流域(以下简称九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湿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灰度关联分析,挖掘影响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990—2020年,九湖流域湿地面积总体上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湖泊湿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沼泽湿地面积变化较大,主要转换为耕地;近30年来,九湖流域湿地的景观特征呈阶段性变化,1990—1995年,湿地聚集现象明显,斑块间的连通性增加;1995—2005年,湿地景观呈小幅度破碎化,湿地景观形状开始向不规则方向发展;2005—2015年,九湖流域湿地破碎化现象加剧,斑块越来越分散;2015年后,湿地破碎化趋势得到缓解;九湖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但不同湖泊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较大差异,在人文与自然因素主导型湖泊流域(滇池)和自然因素主导型湖泊流域(异龙湖、泸沽湖、杞麓湖、星云湖、阳宗海和程海),降水是湿地景观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其次是气温,而在人文因素主导型湖泊流域(抚仙湖和洱海),人口数量是湿地景观演变的关键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大高原湖泊流域 湿地景观格局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高原湖泊洱海流域绿色客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龙肖毅 《普洱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6-21,共6页
通过对洱海流域客栈发展的实际分析,借鉴绿色酒店及企业社会责任等相关研究成果,和采取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筛选了48个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构建了一套高原湖泊流域绿色客栈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洱海流域客栈发展的实际分析,借鉴绿色酒店及企业社会责任等相关研究成果,和采取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筛选了48个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构建了一套高原湖泊流域绿色客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引导高原湖泊流域客栈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客栈 评价指标体系 高原湖泊流域 洱海
下载PDF
基于GIS的星云湖流域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36
17
作者 李益敏 管成文 朱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6-271,278,共7页
基于GIS技术,根据星云湖流域主要生态问题选取6个因子,采用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对星云湖流域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按生态敏感性评价值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4个等级。结果表明... 基于GIS技术,根据星云湖流域主要生态问题选取6个因子,采用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对星云湖流域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按生态敏感性评价值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4个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低度敏感和非敏感区域面积分别为104.08km^2,124.52km^2,102.78km^2,39.30km^2;中度及以上敏感区面积约为228.60km^2,占流域总面积的61.67%,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江城镇、星云湖及其湖滨和雄关乡等;建议将高度敏感区划定为生态保护区加以重点保护,中度敏感区划定为控制发展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为适宜发展区。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流域综合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特征,可作为流域土地资源开发建设和环境规划与保护的依据,并为高原湖泊流域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GIS 星云湖流域 高原湖泊流域
下载PDF
Thermokarst lake changes between 1969 and 2010 in the Beilu River Basin,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京 牛富俊 +2 位作者 林战举 刘明浩 尹国安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56-564,共9页
This work presents changes of thermokarst lakes from Beilu River Basi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1969-2010) using aerial and satellite image interpret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 This work presents changes of thermokarst lakes from Beilu River Basi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1969-2010) using aerial and satellite image interpret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mokarst lake activity had generally increased rapidly between 1969 and 2010. The number of thermokarst lakes had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534, and their coverage expanded by about 410 ha. The two main changes observed were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mall lakes and the expansion of larger lakes. These changes are likely the result of persistent climate warming and a gradually increasing imbalance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PET). However, some non-climatic factors, such as the lake-bottom substrate and local engineering activities, have also influenced the lake changes. If air temperature and P-ET continue to rise, the number of thermokarst lakes and the area they cover may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FROST Thermokarst lakes Remote sensing Qinghai-Tibet Platea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