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疏水仿生学提升超细高氯酸铵热分解、安全及防吸湿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茜 黄欣阳 +3 位作者 李玥其 刘洋 张行泉 郭长平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7,I0004,共9页
为了研制出兼具高燃速和高安全性能的固体推进剂,以改善高氯酸铵的性能为目标,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超细高氯酸铵@硬脂酸锌(UF-AP@ZnSA)复合物;使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 为了研制出兼具高燃速和高安全性能的固体推进剂,以改善高氯酸铵的性能为目标,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超细高氯酸铵@硬脂酸锌(UF-AP@ZnSA)复合物;使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热分解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测量了样品的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吸湿率和接触角等参数;采用热分析-红外联用技术分析并解释了硬脂酸锌(ZnSA)催化UF-AP的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UF-AP表面生成了ZnSA壳层;不同壳层含量的复合物中UF-AP高温分解峰从424.3℃降至370~385℃,相较于原料UF-AP,放热区间更加集中,放热量更大;UF-AP@ZnSA复合物特性落高(H_(50))相较于原料增加了27.6 cm,摩擦感度的爆炸概率减小了76%,安全性能大幅度提升;壳层质量分数为5%的UF-AP@ZnSA复合物72 h的吸湿率为0.05%,较原料UF-AP的吸湿率降低约90%,防吸湿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高氯酸铵(AP) 固体推进剂 硬脂酸锌 吸湿 疏水仿生学 热分解性能
下载PDF
铝合金对高氯酸铵反应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谢晓 张言 +3 位作者 陈超 仪建华 刘鹤欣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3-821,I0003,共10页
为了研究推进剂中金属燃料对氧化剂高氯酸铵(AP)反应特性的影响,选取两种铝基金属燃料-铝锂合金和铝镁合金,借助TG-DSC、SEM、XRD以及自制燃烧实验装置等设备,对样品释能过程及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Kissinger法计算了样品的表观活... 为了研究推进剂中金属燃料对氧化剂高氯酸铵(AP)反应特性的影响,选取两种铝基金属燃料-铝锂合金和铝镁合金,借助TG-DSC、SEM、XRD以及自制燃烧实验装置等设备,对样品释能过程及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Kissinger法计算了样品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铝锂合金对AP低温分解阶段和高温分解阶段皆存在抑制效果,使得其两个阶段的分解放热峰峰温升高;铝镁合金对AP低温分解阶段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使得AP低温分解峰峰温降至287.3℃。当加入铝锂合金后,AP低温分解表观活化能为129.7 kJ/mol,高温分解表观活化能约为247.0 kJ/mol;而加入铝镁合金后,AP低温分解表观活化能降为负数(-207.2 kJ/mol);AP/铝镁合金中AP的分解剧烈,样品燃烧时观察到了较大的气相火焰,其燃烧过程中铝、镁基本能完全反应,而AP/铝锂合金的燃烧产物检测到了铝单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铝锂合金 铝镁合金 高氯酸铵 AP 金属材料
下载PDF
八核铁簇化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催化
3
作者 黄琪 刘丽 +1 位作者 金波 彭汝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4-491,共8页
以5,5′-{[3,3′-双(1,2,4-噁二唑)]-5,5′-基}-双(1-羟基四唑)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含能铁簇化合物[Fe_(2)Ⅲ(μ2-CH_(3)O)(μ_(3)-OH)(μ_(2)-O)(BODTO^(2-))(H_(2)O)]4(1),并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 以5,5′-{[3,3′-双(1,2,4-噁二唑)]-5,5′-基}-双(1-羟基四唑)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含能铁簇化合物[Fe_(2)Ⅲ(μ2-CH_(3)O)(μ_(3)-OH)(μ_(2)-O)(BODTO^(2-))(H_(2)O)]4(1),并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等表征,分析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差热分析仪研究了化合物1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立方晶系I-43d空间群,密度为1.506 g·cm^(-3);晶体结构中Fe^(3+)与Fe^(3+)通过氧原子桥联,形成笼状结构;热分解峰值温度为513.9,617.6 K和669.4 K;爆速为6.94 km·s^(-1),爆压为19.09 GPa;撞击感度为15 J,摩擦感度为360 N。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化合物1时,AP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65 K,活化能降低82.2 kJ·mol^(-1),证实该铁簇化合物对AP的热分解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具有应用于含能燃烧催化剂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配合物 铁簇 高氯酸铵 热分解 热催化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窄粒径分布的微米级高氯酸铵
4
作者 郭云雁 刘意 +3 位作者 关强 马中亮 安崇伟 武碧栋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39,共7页
为了制备形貌规则、窄粒径分布的微米级高氯酸铵(AP),基于微流控技术设计了一种微通道反应器,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了不同长度微通道的混合效果,确定了微通道反应器的最佳结构,并通过实验研究了溶剂种类、溶剂和非溶剂流速比对A... 为了制备形貌规则、窄粒径分布的微米级高氯酸铵(AP),基于微流控技术设计了一种微通道反应器,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了不同长度微通道的混合效果,确定了微通道反应器的最佳结构,并通过实验研究了溶剂种类、溶剂和非溶剂流速比对AP晶体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的混合效率与微通道的长度成正相关;细化后AP的晶体结构不会发生变化;溶剂的改变对AP晶体形貌的影响较大;减小溶剂-非溶剂流速比可以有效减小AP晶体的横向粒径;细化后AP的热分解温度有所提前。该研究为制备微米级AP提供了一种安全、快速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高氯酸铵 制备 CFD模拟
下载PDF
3-氨基吡唑-4-羧酸Ni(Ⅱ)基配合物对高氯酸铵催化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马娟 杨燕红 +1 位作者 梁家维 麻晓霞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9期97-100,共4页
以含能配体3-氨基吡唑-4-羧酸(H2apza)构筑了一种新型Ni(Ⅱ)基配合物Ni(Hapza)2(H2O)4,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和Kissinger方法研究了配合物对高氯酸铵(AP)的催化性能,结... 以含能配体3-氨基吡唑-4-羧酸(H2apza)构筑了一种新型Ni(Ⅱ)基配合物Ni(Hapza)2(H2O)4,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和Kissinger方法研究了配合物对高氯酸铵(AP)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AP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3-氨基吡唑-4-羧酸 高氯酸铵
下载PDF
α-FeOOH和α-Fe_(2)O3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丽娟 黄惠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2,共5页
以FeSO_(4)·7H_(2)O和CH_(3)COONa·3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方法制备α-FeOOH纳米棒,将所得α-FeOOH纳米棒于250℃烧结2 h制备α-Fe_(2)O3纳米棒,采用差热-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制备的α-FeOOH和α-Fe_(2)O3纳米棒对高氯酸铵热分... 以FeSO_(4)·7H_(2)O和CH_(3)COONa·3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方法制备α-FeOOH纳米棒,将所得α-FeOOH纳米棒于250℃烧结2 h制备α-Fe_(2)O3纳米棒,采用差热-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制备的α-FeOOH和α-Fe_(2)O3纳米棒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100℃水热反应6 h可制备得到平均直径为18 nm的纯相α-FeOOH纳米棒,再于250℃烧结2 h后获得平均直径为16 nm的纯六方相α-Fe_(2)O3纳米棒;α-Fe_(2)O3和α-FeOOH纳米棒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效果显著,添加质量分数2%的α-Fe_(2)O3纳米棒和α-FeOOH纳米棒可使高氯酸铵的结束分解温度分别降低40,54℃,高温分解峰值温度分别降低51.1,61.6℃;当α-Fe_(2)O3纳米棒添加质量分数达到10%时,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峰值温度降低约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纳米棒 α-FeOOH纳米棒 高氯酸铵 热分解
下载PDF
不同形貌Co_(3)O_(4)制备及对高氯酸铵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国 任硕 +2 位作者 邵明虎 李劲峰 邵永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87-92,共6页
以草酸钴为前驱体热分解得到不同形貌纳米Co_(3)O_(4)。用XRD、SEM和比表面分析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水的体积比对草酸钴前驱体的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热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形貌的Co_(3)O_(4)纳米晶... 以草酸钴为前驱体热分解得到不同形貌纳米Co_(3)O_(4)。用XRD、SEM和比表面分析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水的体积比对草酸钴前驱体的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热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形貌的Co_(3)O_(4)纳米晶体对于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晶体形态的Co_(3)O_(4)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具有优越的催化活性,并且较大的BET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Co_(3)O_(4)纳米棒有最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o_(3)O_(4) 高氯酸铵 热降解 催化性能
下载PDF
高氯酸铵包覆层对硼粉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谢中元 周霖 +3 位作者 王浩 赵凯 罗一鸣 张宏亮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199,共6页
为揭示高氯酸铵(AP)包覆层对硼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AP包覆硼(AP/B)复合粒子。借助扫描电镜评估了AP/B复合粒子的包覆效果,利用CO2激光点火装置研究了AP/B复合粒子点火燃烧特性,通过量热弹测试了DNTF基AP/B复合粒子... 为揭示高氯酸铵(AP)包覆层对硼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AP包覆硼(AP/B)复合粒子。借助扫描电镜评估了AP/B复合粒子的包覆效果,利用CO2激光点火装置研究了AP/B复合粒子点火燃烧特性,通过量热弹测试了DNTF基AP/B复合粒子炸药的爆热值。结果表明:严格控制溶剂蒸发法工艺参数可使AP均匀地析出在硼的表面上,并实现硼的较好包覆;AP包覆层可以改善硼的燃烧完全性,AP/B复合粒子相比于硼粉以及AP燃烧更为剧烈且光照强度瞬间增至最大值;AP/B复合粒子可明显提高炸药能量释放率,DNTF基AP/B复合粒子炸药爆热值(7 696 kJ/kg)较相同配方未包覆炸药爆热值(7 208 kJ/kg)提高6.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含硼炸药 高氯酸铵 硼复合粒子 高氯酸铵包覆层 燃烧性能 爆热
下载PDF
高氯酸铵的热分解 被引量:77
9
作者 刘子如 阴翠梅 +3 位作者 孔扬辉 赵凤起 罗阳 向海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5-79,共5页
用差热分析及其与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两种粒度高氯酸铵 (AP)的热分解过程 ,提出了AP晶体分解的“局部化学”现象 ,通过FTIR实时跟踪检测气体产物 ,并结合文献报道 ,提出了AP两个阶段分解的不同机理。
关键词 高氯酸铵 热分解机理 局部化学 固体推进剂
下载PDF
纳米Cu_2O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38
10
作者 朱俊武 陈海群 +3 位作者 谢波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37-640,共4页
以Cu(NO3 ) 2 和NaOH为原料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 ,通过沉淀法在室温下制备了纳米Cu2 O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并用热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形貌的纳米Cu2 O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结果表... 以Cu(NO3 ) 2 和NaOH为原料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 ,通过沉淀法在室温下制备了纳米Cu2 O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并用热分析法考察了不同形貌的纳米Cu2 O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NaOH溶液的加入量可分别得到长针形和多边形的纳米Cu2 O .通过调节反应物浓度可以将纳米Cu2 O粒径控制在 19~ 6 8nm .不同形貌的纳米Cu2 O均能强烈催化高氯酸铵的热分解 ,其中分散性良好的多边形纳米Cu2 O的催化活性较高 ,添加 2 %的多边形纳米Cu2 O可使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 10 3℃ ,分解放热量由 5 90J/g增至 135 0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铜 沉淀法 高氯酸铵 热分解
下载PDF
纳米Fe_2O_3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49
11
作者 马振叶 李凤生 +1 位作者 崔平 白华萍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95-798,共4页
用两相体系方法制备了纳米Fe2 O3 ,并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粒度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当有机溶胶的 pH =6 ,油酸与Fe3 +的摩尔比为 1∶3 5时 ,Fe(OH) 3 在油相中的萃取率可高达 90 % ,将有机溶胶在 12 0℃回流 8h后可... 用两相体系方法制备了纳米Fe2 O3 ,并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粒度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当有机溶胶的 pH =6 ,油酸与Fe3 +的摩尔比为 1∶3 5时 ,Fe(OH) 3 在油相中的萃取率可高达 90 % ,将有机溶胶在 12 0℃回流 8h后可得到非晶态、窄粒度分布的纳米Fe2 O3 粒子 ,其粒径在 12nm左右 .分别采用恒容燃烧热和差热分析研究了纳米Fe2 O3 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在模拟固体推进剂中分别加入 4 7%微米Fe2 O3 和 4 7%纳米Fe2 O3 后 ,恒容燃烧热分别提高了 2 35 0 84和 5 0 95 70J/g.在高氯酸铵中加入 5 %微米Fe2 O3 可使高氯酸铵两个放热峰的出现分别提前 1 10和6 2 2 5℃ ,而加入 5 %纳米Fe2 O3 时分别提前 6 1 89和 118 82℃ ,这说明纳米Fe2 O3 的催化活性优于微米Fe2 O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体系 氧化铁 纳米粒子 高氯酸铵 热分解
下载PDF
铜/碳纳米管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崔平 李凤生 +2 位作者 周建 姜炜 杨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08,共6页
以碳纳米管为载体,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u/CNTs复合粒子,并用TEM、SEM、 FT-IR、XRD、XPS和DTA对其表观形貌、结构及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NTs 和Cu之间无论是简单混合还是复合,对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均有催化作用.与纯AP相... 以碳纳米管为载体,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Cu/CNTs复合粒子,并用TEM、SEM、 FT-IR、XRD、XPS和DTA对其表观形貌、结构及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NTs 和Cu之间无论是简单混合还是复合,对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均有催化作用.与纯AP相比,Cu/CNTs复合粒子中的AP高温分解峰温降低126.3℃,低温分解峰几乎消失,表观分解热由309.92J/g提高到711.13J/g;与简单混合物相比,复合粒子中的AP高温分解峰温降低 11.4℃,表观分解热由494.06J/g提高到711.13J/g.表明CNTs与Cu的复合处理可显著提高其对AP热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高氯酸铵 复合催化
下载PDF
纳米金属粉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疏芬 江治 +4 位作者 赵凤起 刘子如 阴翠梅 罗阳 李上文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3-628,共6页
用TG和DSC研究了普通级和纳米级的铝、镍金属粉对普通高氯酸铵热分解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普通级和纳米级铝粉对普通高氯酸铵热分解几乎没有影响 ,纳米镍粉对普通高氯酸铵的热分解 ,特别是高温阶段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这种促进作用随... 用TG和DSC研究了普通级和纳米级的铝、镍金属粉对普通高氯酸铵热分解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普通级和纳米级铝粉对普通高氯酸铵热分解几乎没有影响 ,纳米镍粉对普通高氯酸铵的热分解 ,特别是高温阶段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这种促进作用随着纳米镍粉含量的减少而逐渐减弱 .利用Coats Redfern积分法计算了超细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 ,结果显示纳米镍粉使超细高氯酸铵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从 15 7.9kJ/mol下降为134.9kJ/mol,而其热分解的机理函数都同属于“成核和核成长”的Avrami Erofeev方程系列的函数 ,同时还探讨了纳米镍粉对高氯酸铵热分解促进作用的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属粉 纳米镍粉 高氯酸铵 热分解动力学
下载PDF
纳米Co_3O_4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伟凡 李凤生 +2 位作者 刘建勋 宋洪昌 于吉义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73-1077,共5页
选用CoCl2.6H2O分别与NaOH,H2C2O4.2H2O,Na2CO3.10H2O及Na2C2O4组成四个反应体系,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了不同平均粒径的纳米Co3O4,并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Co3O4的物相、形貌和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3O4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3,... 选用CoCl2.6H2O分别与NaOH,H2C2O4.2H2O,Na2CO3.10H2O及Na2C2O4组成四个反应体系,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了不同平均粒径的纳米Co3O4,并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Co3O4的物相、形貌和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3O4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3,30,35和150 nm,大小均匀,分散性好.还用差热分析法考察了纳米Co3O4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并与微米Co3O4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纳米Co3O4可使高氯酸铵的低温放热峰消失,高温放热峰温度降至323.5℃,降低了128.5℃,表观分解热增加了750 J/g,达1 265 J/g,纳米Co3O4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明显好于微米Co3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体 氧化钻 固相反应 高氯酸铵 热分解 催化性能
下载PDF
高氯酸铵与HMX和RDX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子如 阴翠梅 +3 位作者 孔扬辉 赵凤起 罗阳 周琥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73,共4页
用热重 微商热重分析 (TG DTG)、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PDSC和差热分析 热重分析 傅立叶红外联用技术 (DTA TGA FTIR) ,研究了高氯酸铵 (AP)与HMX和RDX的互相作用。热分析和分解气体原位实时红外跟踪分析的结果表明 ,AP与HMX和RDX之间... 用热重 微商热重分析 (TG DTG)、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PDSC和差热分析 热重分析 傅立叶红外联用技术 (DTA TGA FTIR) ,研究了高氯酸铵 (AP)与HMX和RDX的互相作用。热分析和分解气体原位实时红外跟踪分析的结果表明 ,AP与HMX和RDX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作用。提高压力使AP对HMX的加速分解作用减弱 ,而使HMX对AP分解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铵 硝胺 热分解 热分析 红外技术
下载PDF
镁铜合金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高氯酸铵热分解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磊力 李凤生 +2 位作者 支春雷 宋洪昌 杨毅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24-1428,共5页
采用置换-扩散法制备了镁铜合金储氢材料(Mg2Cu-H),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2Cu经过氢化得到的镁铜合金储氢材料不是单一晶相,而是MgCu2和MgH2的混合物.用热分析法(DSC)研究了镁铜合金储氢材料对固体火箭推进剂常用氧化剂——... 采用置换-扩散法制备了镁铜合金储氢材料(Mg2Cu-H),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2Cu经过氢化得到的镁铜合金储氢材料不是单一晶相,而是MgCu2和MgH2的混合物.用热分析法(DSC)研究了镁铜合金储氢材料对固体火箭推进剂常用氧化剂——高氯酸铵(AP)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镁铜合金储氢材料可以显著促进AP的热分解过程,加快热分解速率,降低高温热分解温度,使DSC表观分解热明显增大.Mg2Cu-H对AP热分解过程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Mg2Cu.随着加入量增加,镁铜合金储氢材料对AP热分解的催化促进作用增强.探讨了镁铜合金储氢材料促进AP热分解过程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铜合金储氢材料 制备 高氯酸铵 热分解 热分析
下载PDF
纳米Fe_2O_3/高氯酸铵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热分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马振叶 李凤生 +1 位作者 陈爱四 白华萍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252-1255,J004,共5页
用溶剂 -非溶剂法制备了纳米Fe2 O3 /高氯酸铵 (AP)复合粒子 ,并用TEM ,SEM ,XRD和ICP对其进行了表征 .为了研究纳米复合粒子中纳米Fe2 O3 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将相同比例的微米Fe2 O3 和纳米Fe2 O3 与AP分别简单混合后作对比 ,并用... 用溶剂 -非溶剂法制备了纳米Fe2 O3 /高氯酸铵 (AP)复合粒子 ,并用TEM ,SEM ,XRD和ICP对其进行了表征 .为了研究纳米复合粒子中纳米Fe2 O3 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将相同比例的微米Fe2 O3 和纳米Fe2 O3 与AP分别简单混合后作对比 ,并用DTA对三种样品进行了热分析 .结果表明 ,三种样品中的Fe2 O3 粒子都能催化AP的热分解 ;但纳米Fe2 O3 粒子的催化性能优于微米Fe2 O3 粒子 ,纳米Fe2 O3 /AP复合粒子中纳米Fe2 O3 对AP的催化性能优于纳米Fe2 O3 与AP简单混合物 .与纳米Fe2 O3 与AP简单混合的样品相比 ,纳米复合粒子中的AP高温分解峰温降低 2 0 .1℃ ,低温分解峰几乎消失 ,表观分解热由 85 0 .2J/g提高到 10 80 .8J/g .证明纳米Fe2 O3 与AP的复合处理能显著提高纳米Fe2 O3 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铁 高氯酸铵 纳米复合粒子 制备 热分解 催化剂 固体推进剂
下载PDF
纳米镍粉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江治 李疏芬 +3 位作者 赵凤起 陈沛 阴翠梅 李上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0-463,共4页
分别用线性升温条件下的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实验以及恒温热失重实验等方法,研究了γ射线辐射法制备的纳米镍粉对高氯酸铵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高氯酸铵的热分解,纳米镍粉有较超细镍粉更强的促进作用;纳米镍粉提高了高氯酸... 分别用线性升温条件下的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实验以及恒温热失重实验等方法,研究了γ射线辐射法制备的纳米镍粉对高氯酸铵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高氯酸铵的热分解,纳米镍粉有较超细镍粉更强的促进作用;纳米镍粉提高了高氯酸铵的低温分解速率,降低了高温分解峰温。基于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失重实验数据,计算了高氯酸铵以及高氯酸铵与纳米镍粉的混合物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结果显示纳米镍粉降低了高氯酸铵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提出了纳米镍粉促进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以及去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镍粉 γ射线辐射法 高氯酸铵 热分解 燃烧催化剂
下载PDF
草酸钴原位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的DSC/TG-MS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余宗学 陈莉芬 +2 位作者 陆路德 杨绪杰 汪信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热分析-质谱(DSC/TG-MS)联用技术研究了草酸钴对高氯酸铵的原位催化.结果表明,草酸钴原位分解生成的钴氧化物对高氯酸铵有较强的催化作用,添加2%的草酸钴使高氯酸铵的分解温度降低104℃,分解放热量从655J/g增大到1469J...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热分析-质谱(DSC/TG-MS)联用技术研究了草酸钴对高氯酸铵的原位催化.结果表明,草酸钴原位分解生成的钴氧化物对高氯酸铵有较强的催化作用,添加2%的草酸钴使高氯酸铵的分解温度降低104℃,分解放热量从655J/g增大到1469J/g.分解的气相产物主要有H2O,NH3,O2,HCl,Cl2,NO,N2O和NO2.由于氧在新生态的纳米钴氧化物表面形成过氧化活性离子(O2-),使氨氧化在钴氧化物的过氧化表面活性中心进行,加速了高氯酸铵的热分解,使其表观放热量大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钴 原位催化 高氯酸铵 热分解 差示扫描量热/热分析-质谱联用
下载PDF
纳米铜粉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磊力 李凤生 +2 位作者 杨毅 谈玲华 张庆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25-1530,共6页
The decomposition behaviour of ammonium perchlorate (AP)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ce of Cu nanopowder by D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nometer Cu powder decreased the first and seco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 The decomposition behaviour of ammonium perchlorate (AP)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ce of Cu nanopowder by D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nometer Cu powder decreased the first and seco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AP by 35.1 ℃ and 130.2 ℃, respectively, and the DTA heat release of AP in the presence of Cu nanopowders increased to 1.20 kJ·g-1, showing good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P. The catalytic effect of Cu micron-size powder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P was less than that of Cu nanopowder. With the increase in content, Cu nanopowder enhanced its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high 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 of AP, however, it weakened its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low 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 of AP. The mechanism of catalysis for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P is as follows: (1) metal oxider acts as the intermedium in the process of election tranfer, (2) Cu nanopowder reacts with the decomposed product of AP, (3) Cu nanopowder has special surfac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粉 高氯酸铵 热分解 催化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