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颌骨变化及垂直向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梦丽 陈精诚 +1 位作者 程志恒 刘昕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无托槽隐形器治疗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评估该矫治器对牙齿垂直向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结束的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例32例,均采用非拔牙矫... 目的探讨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无托槽隐形器治疗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评估该矫治器对牙齿垂直向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结束的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例32例,均采用非拔牙矫治方案。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18项牙颌硬组织、6项面部软组织指标,对治疗前后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上下颌骨角度指标中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夹角(SNA)增加,差异无统学意义;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SNB)增加,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ANB)、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的夹角(MP-FH)、颌平面角(OP-SN)、Y轴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牙体长轴与前颅底平面交角(U1-SN)、下中切牙牙体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L1-MP)减小,上中切牙长轴与下中切牙长轴交角(U1-L1)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距测量中后面高(S-Go)、下颌体长度(Go-Pog)均增加,后面高与前面高比值(FHI)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切牙与上下第一磨牙均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指标中上唇凸点到E线的距离(UL-EP)、下唇凸点到E线的距离(LL-EP)、软组织面角(Ns-Pog’-FH)、面凸角(Ns-Sn-pog’)、Z角均减小,鼻唇角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形矫治器对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前牙转矩及垂直向高度控制良好,颌平面减小,下颌骨可实现逆时针旋转,有利于改善Ⅱ类磨牙关系,侧貌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青少年 骨性Ⅱ类高角 垂直向控制
下载PDF
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面部软硬组织变化
2
作者 毛渤淳 田雅婧 +2 位作者 王雪东 李晶 周彦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通过对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面部三维扫描模型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探讨软硬组织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法:选取18例骨性Ⅱ类高角行单纯拔牙矫治的成人女性患者,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定点描记并进行硬组织... 目的:通过对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面部三维扫描模型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探讨软硬组织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法:选取18例骨性Ⅱ类高角行单纯拔牙矫治的成人女性患者,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定点描记并进行硬组织测量,同时获得纳入患者矫治前后三维颜面数据,在完成模型重定位及模型重叠后,对三维软组织标志点标定并测量相应三维软组织。硬组织测量包括17个测量指标(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的夹角、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的夹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间的夹角、面角、颌凸角、眶耳平面-下领平面角、Y轴角、前颅底平面-下颌平面角、颏前点到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上中切牙到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上中切牙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的夹角、下中切牙到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下中切牙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交角、上下中切牙角、上切牙倾斜度、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和Z角),其中11个指标测量其治疗前后变化量。测量20个软组织标志点(左/右颧骨点、左/右口角点、左/右唇峰点、软组织颏顶点、左/右下颌角点、额点、下唇下缘点、上唇上缘点、软组织颏下点、左/右下颌边缘中点、软组织颏前点、口裂点、唇下点、鼻下点和上唇点)治疗前后三维位移量,并取9项软组织测量指标(下唇高、面突角、下唇红高、下颌轮廓角、鼻唇角、人中长度、人中宽度、上唇高和上唇红高)。对矫治前后各指标变化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运用Pearson系数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及软组织20个测量指标中有18个测量值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变化表现为唇部的整体内收,软组织颏前点存在垂直向的明显上移[(1.88±2.61)mm,P<0.05],同时左/右口角点[(-2.95±1.9)mm、(-2.90±1.92)mm]、上下唇缘点[(-4.94±1.95)mm、(-3.25±1.44)mm]、唇下点[(-3.10±3.5)mm]、鼻下点[(-1.23±1.06)mm]在矢状向明显内收(P<0.05),其他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角平均增加4.10°±2.57°(P<0.05),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治后颏下点移动量与眶耳平面-下领平面角(比例为:-0.183∶1)、与前颅底平面-下领平面角(比例为:-0.157∶1)呈高度相关(r>0.7),其余存在相关性的测量指标间呈中度相关(0.7≥r>0.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Ⅱ类高角患者通过单纯拔牙矫治也可得到一定的面型改善,主要表现为鼻、唇、颏三者矢状方向上关系的改善,其软组织移动量与硬组织移动量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高角 正畸 三维面型
下载PDF
拔牙矫治对成年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上气道及周围组织的影响
3
作者 陈玉 姜欢 胡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5-1061,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成年患者拔牙和不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和颅颌面结构的变化,分析拔牙矫治对该类患者上气道形态结构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目的:通过对比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成年患者拔牙和不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和颅颌面结构的变化,分析拔牙矫治对该类患者上气道形态结构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成年患者60例,根据是否进行减数矫治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每组3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获取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应用Dolphin软件对患者上气道形态、舌骨位置和颅颌面组织结构进行定点描绘和测量,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相关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拔牙组患者悬雍垂尖与中咽壁点的距离(U-MPW)、会厌谷点与下咽壁点的距离(V-LPW)、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下内交角(U1-SN)和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上内交角(L1-MP)明显减小(P<0.05),[牙合]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夹角(OP-SN)和上下中切牙长轴之间的夹角(U1-L1)明显增大,(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非拔牙组患者矫治后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明显减小(P<0.05),OP-SN和L1-MP明显增大(P<0.05),其余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在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变窄,主要发生在上气道口咽段和喉咽段,而舌骨位置未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骨性Ⅱ类高角 错[牙合] 上气道 舌骨位置
下载PDF
高角双颌前突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1例
4
作者 谢飘 沈涛 +2 位作者 郭梦莹 施群 刘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9-442,共4页
介绍1例前牙区个别牙反、成人高角双颌前突患者使用隐形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治疗结束后,牙齿排列整齐,面型改善,咬合良好。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双颌前突 高角 垂直向控制 转矩
下载PDF
骨性Ⅲ类高角伴偏颌对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
5
作者 王港 唐金侨 +2 位作者 冯瑜 李孟如 王小琴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658-662,669,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骨性Ⅲ类高角伴偏颌对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019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所有受试者均拍摄CBCT,根据颏下点偏离正中矢状面的程度(mandibular deviati...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骨性Ⅲ类高角伴偏颌对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019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所有受试者均拍摄CBCT,根据颏下点偏离正中矢状面的程度(mandibular deviation,MD),将120例患者分为3组:非偏颌组、轻度偏颌组、重度偏颌组。分别测量以上3组上气道体积以及舌骨位置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组之间鼻咽段,腭咽段体积和最小横截面积以及喉咽段最小横截面积,舌骨(hyoid bone,HB)在Y轴上的位置(Y-HB)和Z轴上位置(Z-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颌重度组与其余两组相比,舌咽段、喉咽段体积、总体积和舌咽段最小横截面积显著减小(P<0.05),舌骨(hyoid bone,HB)在X轴的位置(X-HB)显著增大(P<0.05)。结论骨性Ⅲ类高角伴重度偏颌患者,舌咽段、喉咽段和上气道总体积以及舌咽段最小横截面积比其余两组小,X-HB比非偏颌组大,表明偏颌主要对上气道舌咽段以及喉咽段形态产生影响;偏颌对于舌骨的影响体现在X-HB,表明偏颌可导致舌骨偏离正中矢状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 高角 偏颌 上气道 舌骨
下载PDF
高角Ⅱ类开[牙合]患者上下颌前牙根长及中切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6
作者 任庆源 包丽娜 +1 位作者 周梦娇 伍春兰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探讨高角Ⅱ类前牙开[牙合]患者的上下颌前牙牙根长度及中切牙冠根形态,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81例高角Ⅱ类患者(前牙开[牙合]40例、正常覆[牙合]41例)正畸治疗前... 目的探讨高角Ⅱ类前牙开[牙合]患者的上下颌前牙牙根长度及中切牙冠根形态,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81例高角Ⅱ类患者(前牙开[牙合]40例、正常覆[牙合]41例)正畸治疗前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进行分析,运用Dolphin软件对上下颌前牙的牙根长度以及中切牙冠根形态进行研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角Ⅱ类开患者(开[牙合]组)与高角Ⅱ类正常覆患者(正常覆[牙合]组)的上颌尖牙和侧切牙牙根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开[牙合]组上颌中切牙(11.12±1.37)mm、下颌中切牙(10.15±1.09)mm、下颌侧切牙(11.27±1.15)mm和下颌尖牙(12.81±1.48)mm的牙根长度均较正常覆[牙合]组短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开[牙合]组的上颌中切牙冠根成角(1.10°±3.62°)显著小于正常覆[牙合]组(4.53°±2.30°)(P<0.01),而开[牙合]组的下颌中切牙冠根成角与正常覆[牙合]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角Ⅱ类开[牙合]患者的上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和下颌尖牙牙根均较高角Ⅱ类正常覆[牙合]患者短,高角Ⅱ类开[牙合]患者上颌中切牙牙冠长轴相对于牙根长轴偏唇侧,冠根成角较小,利于开[牙合]患者的前牙转矩控制或内收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角 Ⅱ类错[牙合] 正畸 前牙开[牙合] 前牙 牙根长度 冠根形态 锥形束CT
下载PDF
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颅面结构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峰 段银钟 +1 位作者 刘岚 毕惠贤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Ⅱ类高角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Tweed Merrifield骨骼测量法对 14例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组织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 1)FMIA及Z角在治疗后增加并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ANB治疗后... 目的 :探讨Ⅱ类高角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Tweed Merrifield骨骼测量法对 14例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组织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 1)FMIA及Z角在治疗后增加并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2 )ANB治疗后减小 ,SNB增大且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3)牙合平面角 (OP FH)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治疗过程中 ,我们成功地控制了 :( 1)面部垂直向的生长 ;( 2 )牙合平面的旋转 ;( 3)下切牙直立于基骨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结构 临床研究 Ⅱ类高角 安氏Ⅱ类错He 口腔正畸 矫治机制
下载PDF
3种减数方案矫治双颌前突高角病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代佳音 张苗苗 +1 位作者 孙苗 倪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8-271,275,共5页
目的比较3种减数方案矫治双颌前突高角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25岁安氏Ⅰ类高角的双颌前突患者共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10例。Ⅰ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Ⅱ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及下颌2颗第一磨牙;Ⅲ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 目的比较3种减数方案矫治双颌前突高角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25岁安氏Ⅰ类高角的双颌前突患者共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10例。Ⅰ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Ⅱ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及下颌2颗第一磨牙;Ⅲ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及下颌2颗第一磨牙,并在上颌2颗第一磨牙的近中分别种植2枚微型种植体。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硬组织方面,矫治后Ⅱ、Ⅲ组的前面高、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前下面高、眶耳平面与下颌平面交角、前颅底平面与下颌平面交角、ODI值的变化与Ⅰ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软组织、牙齿及牙槽方面,矫治后Ⅱ、Ⅲ组的颏厚度、下唇凸度、颏唇沟深度、LL-E、L1-NB、L1/NB、U1/L1、L7-MP的变化与Ⅰ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所有患者均得到完善的正畸治疗,矫治后后牙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覆盖正常,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1)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可使下颌平面角变小,前面高及前下面高降低,下颌切牙后缩明显,相应的软组织改变较好;2)上颌附加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更有利于上颌切牙内收和继发的软组织改善;3)矫治高角双颌前突患者时,拔除第一磨牙并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外型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数方案 矫正 双颌前突 高角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巧玲 徐芸 +1 位作者 赵计林 李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16例,常规排齐整平后,采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测... 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16例,常规排齐整平后,采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与矫治前相比,SNA角平均增加(2.48±0.65)°,L6-MP角平均减少(5.28±1.96)°,OP-MP平均增加(3.13±0.66)°,OJ平均增加(3.89±0.63)mm,OB平均增加(2.74±0.38)mm。结论:微种植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有效地控制磨牙垂直向高度同时矫正Ⅲ类错颌间关系,达到了改善面型和掩饰骨性畸形的正畸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高角 微种植体支抗 多曲方丝弓
下载PDF
不同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颏部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晓磊 刘晔 +4 位作者 刘春艳 张伟灵 刘洋 张利 马文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通过采用头影测量的方法,分别比较不同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与高角型骨性Ⅰ类患者的颏部形态,以研究高角型骨性Ⅲ类错不同期的颏部形态的具体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120例高角患者,分为替牙期(7~10岁)、年轻恒牙期(11~1... 目的:通过采用头影测量的方法,分别比较不同期的高角型骨性Ⅲ类患者与高角型骨性Ⅰ类患者的颏部形态,以研究高角型骨性Ⅲ类错不同期的颏部形态的具体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120例高角患者,分为替牙期(7~10岁)、年轻恒牙期(11~14岁)、成熟恒牙期(18岁及以上),再分别分为Ⅰ类组与Ⅲ类组。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比较不同错类型之间颏部形态的差异。结果:高角型骨性Ⅲ类错患者替牙期出现颏部过度发育,年轻恒牙期时呈加重趋势且下切牙代偿,进入成熟恒牙期后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在整个恒牙期颏部都表现出颏角小、突度大、更平直的特点。结论:高角型骨性Ⅲ类错患者的颏部有其独特的发育规律与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部 骨性Ⅲ类错 高角生长型 牙列分期 发育
下载PDF
超薄切片与高角环形暗场像联用表征Pd/Al_2O_3催化剂贵金属的分散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卫亚 凌凤香 +2 位作者 沈智奇 王少军 张会成 《精细石油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通过超薄切片与高角环形暗场像联用表征蒽醌加氢制双氧水Pd/Al_2O_3催化剂贵金属的分散性,提出了以平均尺寸、尺寸分布、空间粒子密度及表面原子分散度4个指标全面评估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金属分散性质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Pd/Al_2O_3... 通过超薄切片与高角环形暗场像联用表征蒽醌加氢制双氧水Pd/Al_2O_3催化剂贵金属的分散性,提出了以平均尺寸、尺寸分布、空间粒子密度及表面原子分散度4个指标全面评估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金属分散性质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Pd/Al_2O_3催化剂切片厚度以30~40nm较为适宜,能够获得幅面更大的试样薄区,从而根据高角环形暗场像得到催化剂的平均尺寸、尺寸分布、空间粒子密度及表面原子分散度的信息。超薄切片与高角环形暗场像联用可以克服化学吸附法及普通TEM表征贵金属分散度的不足。所述的组合表征方法与氢氧滴定相比,不仅可以得到贵金属原子表面分散度,还可以更直观、全面评价贵金属在载体上的分散状态,尤其对不适合使用氢氧滴定法及常规TEM衬度成像难以区分的金属纳米粒子和载体的体系,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切片 高角环形暗场像 贵金属催化剂 分散性
下载PDF
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高角型患者颅面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司新芹 牛百平 +1 位作者 周洪 叶湘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3-444,共2页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He 高角 口腔正畸 颅面组织
下载PDF
青春发育后期男性高角型与低角型形成机制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彤 叶湘玉 +1 位作者 周洪 牛百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 :对高角型与低角型硬组织特征进行研究 ,以对其病因、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青春发育后期男性高角型和低角型患者共 72例 ,进行X线头影测量 ,收集其硬组织特征资料 ,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两组患者在上... 目的 :对高角型与低角型硬组织特征进行研究 ,以对其病因、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青春发育后期男性高角型和低角型患者共 72例 ,进行X线头影测量 ,收集其硬组织特征资料 ,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两组患者在上下颌骨测量方面以及牙合方面 ,存在广泛而显著的差异 ;②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出高角组回归方程为Y1=-70 .44 0 + 0 .0 3 8X1+ 1.160X2 + 0 .5 88X3 ,低角组回归方程为Y2 =-63 .777+ 1.0 68X1+ 0 .5 95X2 + 0 .3 2 1X3 。显示与高低角形成机制有关的重要因素有 3个 ,依次为 :①ANS Xi Pm ;②AUFH ;③ALFH/AUFH。结论 :多因素回归分析可以揭示高角型与低角型形成机制的有关骨骼因素、齿槽因素之间的内部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发育后期 男性 高角 低角型 口腔正畸学 下颌骨 测颅法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高角型及低角型女性患者颅面部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晓荣 司新芹 +1 位作者 鲍庆红 牛百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高、低角型女性患者的颅面部特征及其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正畸科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高、低角型女性患者各30例治疗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30项头影测量项... 目的:旨在探讨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高、低角型女性患者的颅面部特征及其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正畸科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高、低角型女性患者各30例治疗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30项头影测量项目分析。结果:低角组SNA显著增加,高角组SNB显著减少,下前牙倾斜度(L1-GoGn)两组均明显增加。结论:低角组上颌相对前突,高角组下颌相对后缩,两组下前牙均出现明显牙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颅面部特征 高角 低角型
下载PDF
后倾弯及V形曲唇弓对安氏Ⅱ类高角患者打开咬合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5
作者 武秀萍 赵志河 赵美英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高角患者打开咬合的快速有效方法。方法20例安氏Ⅱ类高角患者采用带有后倾弯及V形曲的唇弓,放于直丝弓托槽的龈方,形成弓丝托槽的点接触,以利于咬合的打开。咬合打开后结扎入槽保持打开效果。并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高角患者打开咬合的快速有效方法。方法20例安氏Ⅱ类高角患者采用带有后倾弯及V形曲的唇弓,放于直丝弓托槽的龈方,形成弓丝托槽的点接触,以利于咬合的打开。咬合打开后结扎入槽保持打开效果。并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患者的ANB角、U1C-PP(mm)、L1C-MP(mm)、OB(mm)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U6-PP(mm)、L6-MP(mm)、FH-MP角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治疗后,患者前牙得到真正压低而后牙垂直高度得到了控制。结论安氏Ⅱ类高角患者,在直丝弓矫治中应用该唇弓可有效压低切牙,使高角型Ⅱ类错!患者深覆!明显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高角 后倾弯 V形曲
下载PDF
成人高角骨性Ⅲ类错颞下颌关节锥体束CT测量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武杰 李洪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成人高角骨性Ⅲ类颞下颌关节(TMJ)的骨性结构。方法:分别对30名成人高角骨性Ⅲ类患者和30名成人正常在牙尖交错位进行CBCT扫描,使用Ez3D2009软件对重建影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Ⅲ类高角组中,双侧TMJ形态...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成人高角骨性Ⅲ类颞下颌关节(TMJ)的骨性结构。方法:分别对30名成人高角骨性Ⅲ类患者和30名成人正常在牙尖交错位进行CBCT扫描,使用Ez3D2009软件对重建影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Ⅲ类高角组中,双侧TMJ形态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与正常组相比,Ⅲ类高角组TMJ骨性结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成人高角骨性Ⅲ类双侧TMJ结构基本对称;Ⅲ类高角组髁突在关节凹中的位置更为靠前;Ⅲ类高角组TMJ的骨性结构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CT(CBCT) 高角 骨性Ⅲ类颞下颌关节(TMJ)
下载PDF
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颞下颌关节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琦瑱 杨智惠 陈永辉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应用CBCT测量分析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探讨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与正常牙合患者各20例,在牙尖交错位拍摄CBCT... 目的应用CBCT测量分析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探讨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与正常牙合患者各20例,在牙尖交错位拍摄CBCT,使用Invivo 5软件进行图像重建,选取所要研究的颞下颌关节区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组髁突长轴径、关节窝宽度、髁状突长度大于正常组,而髁突前后径、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和髁状突高度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的髁状突和关节窝形态结构与正常牙合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颞下颌关节 骨性Ⅲ类错牙合 高角 替牙期
下载PDF
高角成人口咽气道形态与颌骨形态间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安怡 羊晓 葛红珊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8期510-514,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图像分析高角成人口咽气道的形态与颌面骨骼形态间关系。方法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名高角成人患者的CBCT图像,利用Invivo Dental 5.1分析软件对每位患者的口咽气道各部进行线距、体积以...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图像分析高角成人口咽气道的形态与颌面骨骼形态间关系。方法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名高角成人患者的CBCT图像,利用Invivo Dental 5.1分析软件对每位患者的口咽气道各部进行线距、体积以及最小截面积测量,将所有气道测量数据分别与颌骨形态相关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在男性组中SNB角与软腭尖矢状径、腭咽气道体积、舌咽气道体积、口咽气道总体积、最小截面积呈正相关,GoGn-SN角与软腭尖矢状径、会厌顶矢状径、腭咽气道体积、舌咽气道体积、口咽气道总体积、最小截面积呈负相关,S-Go/N-Me与软腭尖矢状径呈正相关;在女性组中SNA角与后鼻棘横径呈负相关,SNB角与舌咽气道高、后鼻棘横径、软腭尖横径呈负相关,GoGn-SN角与舌咽气道高呈正相关。结论高角成人口咽气道大小形态与颌骨形态间存在一定联系。在男性组中,随着下颌骨位置的前移,口咽气道有增大的趋势,随着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口咽气道有减小甚至阻塞的趋势;而在女性组中,随着上下颌骨位置的改变,口咽气道仅表现为局部形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气道 高角 颌骨
下载PDF
骨性Ⅰ类高角拔牙后上气道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乔星 张士珑 +3 位作者 康文静 刘春艳 胡骁颖 卢海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8-862,共5页
目的:研究减数治疗对骨性Ⅰ类高角正畸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依据颈椎分期,选取生长发育结束的骨性Ⅰ类高角患者26例,分为非拔牙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17.62±3.45)岁;拔牙组13例,男3例,女10例,年龄(16.85±3.51)岁。测量... 目的:研究减数治疗对骨性Ⅰ类高角正畸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依据颈椎分期,选取生长发育结束的骨性Ⅰ类高角患者26例,分为非拔牙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17.62±3.45)岁;拔牙组13例,男3例,女10例,年龄(16.85±3.51)岁。测量分析颅面硬组织和上气道形态。结果:(1)治疗后,非拔牙组U1-NA(mm)、L1-NB(mm)增大;拔牙组U1-SN(°)、U1-NA(mm)、U1-NA(°)、L1-MP(°)、L1-NB(mm)、L1-NB(°)、MP-FH(°)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软腭、舌及舌骨在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非拔牙组与拔牙组治疗前后比较发现ΔU1-SN(°)、ΔU1-NA(mm)、ΔU1-NA(°)、ΔL1-MP(°)、ΔL1-NB(mm)、ΔL1-N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上气道、软腭、舌及舌骨治疗前后改变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拔牙矫治对骨性Ⅰ类高角患者上气道形态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Ⅰ类 高角 拔牙 上气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高角深覆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昱 王洋 徐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3期134-135,共2页
目的研究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高角深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高角深覆露龈笑患者男5例、女8例,均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与上颌双侧中切牙与侧切间近根尖处、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膜龈联合线处植入微螺钉,在... 目的研究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高角深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高角深覆露龈笑患者男5例、女8例,均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与上颌双侧中切牙与侧切间近根尖处、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膜龈联合线处植入微螺钉,在压低前牙的同时进行前牙内收,时间5~8个月,拍摄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和模型,进行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结果前牙覆、上切牙龈缘到上唇下缘距离、U1-PP明显减小,SN-MP不变。结论微螺钉种植体能有效压低前牙,控制后牙段高度,避免高角病例的下颌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高角 深覆[牙合]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