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太阳风中质子的随机湍动加热
1
作者 韩继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5,共4页
在高速太阳风中,Alfven波在传播过程中其能量可能转移给快磁声波,当磁场强度和Alfven波速度趋于零时,快磁声波将转变为离子声波.当离子声波的相速度略大于质子的热速度时,离子声波的湍动能量将被质子大量地吸收,通过... 在高速太阳风中,Alfven波在传播过程中其能量可能转移给快磁声波,当磁场强度和Alfven波速度趋于零时,快磁声波将转变为离子声波.当离子声波的相速度略大于质子的热速度时,离子声波的湍动能量将被质子大量地吸收,通过对质子的随机湍动加热,而导致高速太阳风中质子的平均温度高于电子的平均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太阳风 离子声波 太阳风 质子 随机湍动加热
下载PDF
高速太阳风中的α粒子流
2
作者 韩继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62-464,共3页
利用等离子体湍动理论,研究a粒子在高速太阳风中,被阿尔文波湍动随机加速的机制.定量地解释了α粒子的速度大于质子的速度,a粒子的温度高于质子的温度的原因.
关键词 太阳风 阿尔文波湍动 α粒子流 高速太阳风
下载PDF
高速太阳风条件下日侧磁层顶磁通量传输事件的全球磁流体力学模拟结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琛 黄朝晖 +2 位作者 孙天然 唐斌斌 王赤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7,共9页
利用全球磁流体力学模拟,研究了高速太阳风条件下日侧磁层顶的磁通量传输事件(FTE)发生率的空间分布.从模拟结果中得到了FTE信号,并且这些FTE信号的特征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磁层顶上的10个取样点共观测到39个FTE信号.统计分析表明,越靠... 利用全球磁流体力学模拟,研究了高速太阳风条件下日侧磁层顶的磁通量传输事件(FTE)发生率的空间分布.从模拟结果中得到了FTE信号,并且这些FTE信号的特征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磁层顶上的10个取样点共观测到39个FTE信号.统计分析表明,越靠近翼侧则观测到的FTE信号越少.这一现象可能是磁鞘中太阳风速度分布差异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通量传输事件 高速太阳风 MHD模拟
下载PDF
太阳风暴“实力派”
4
作者 韩大洋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上期我们认识了太阳“武器库”中的耀斑、日冕物质抛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冕洞高速太阳风等“武器”,这期我们再来好好领教一番太阳的“招数”吧!发现即命中的“闪光弹”作为太阳技能中攻击速度最快的,耀斑让地球相当“头痛”。它从爆... 上期我们认识了太阳“武器库”中的耀斑、日冕物质抛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冕洞高速太阳风等“武器”,这期我们再来好好领教一番太阳的“招数”吧!发现即命中的“闪光弹”作为太阳技能中攻击速度最快的,耀斑让地球相当“头痛”。它从爆发开始到“命中”地球仅需8分20秒,没有给人类留一丝反应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风 冕洞 高能带电粒子 耀斑 高速太阳风 武器库 地球
下载PDF
太阳风中的Alfven波耗散与电子和质子温度分布问题
5
作者 肖池阶 宋礼庭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6-300,共5页
根据动力论Alfven波耗散机制,详细计算了动力论Alfven波衰减的能量分配给质子和电子的比率.初步解释了高速太阳风中质子温度比电子温度高的事实,定性说明了r<10Rs时电子快速冷却的原因.
关键词 动力论Alfven波 高速太阳风 质子温度 电子温度
下载PDF
太阳风危害胜过“千年虫” 被引量:1
6
作者 容宣 《金融科技时代》 1999年第11期70-70,共1页
英国计算机“千年虫”问题专家刘易斯最近指出,公元2000年初将出现由于太阳耀斑大喷发而引起的猛烈的“太阳风”。它对人造卫星、卫星通讯和地面电力传输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可能更甚于计算机“千年虫”。太阳风是来自太阳表面峰窝状磁... 英国计算机“千年虫”问题专家刘易斯最近指出,公元2000年初将出现由于太阳耀斑大喷发而引起的猛烈的“太阳风”。它对人造卫星、卫星通讯和地面电力传输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可能更甚于计算机“千年虫”。太阳风是来自太阳表面峰窝状磁场边缘的强大带电粒子流,其重量可达10亿吨,以极高的速度吹向地球,会对地球的空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太阳风有两种类型:低速太阳风,前进的速度每小时约150万公里;高速太阳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太阳风 千年虫 计算机 巨大影响 太阳耀斑 人造卫星 电力传输 两种类型 低速太阳风 空间环境
下载PDF
太阳风高速流中重离子(α粒子)的捕获加速机制
7
作者 宋礼庭 肖池阶 《中国科学(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18-1126,共9页
观测表明,太阳风高速流中重离子(α粒子)的速度高于太阳风整体速度,而且大约高出一个Alfven波速;同时还有少量质子也是如此.提出当太阳风高速流被加速到Alfven速度时,动力Alfven波二次激发,捕获全部的α粒子和部分质子并形成Alfven孤... 观测表明,太阳风高速流中重离子(α粒子)的速度高于太阳风整体速度,而且大约高出一个Alfven波速;同时还有少量质子也是如此.提出当太阳风高速流被加速到Alfven速度时,动力Alfven波二次激发,捕获全部的α粒子和部分质子并形成Alfven孤波.这一机制可以解释上述观测结果.数值计算给出波激发捕获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风高速 动力Alfven波 Alfven点 Alfven湍流 重离子 Α粒子 捕获加速机制
原文传递
三维太阳风结构的Ulysses观测和MHD模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冯学尚 向长青 +1 位作者 钟鼎坤 范全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20-826,共7页
Ulysses从1994年9月到1995年6月第一次对日跨极飞行期间,发现除赤道附近±20°的区域为300~450km/s的低速太阳风以外,其余为中高速太阳风,而在±40°以上为700~870km/s的高速太阳风,而且低速太阳风与高速太阳风之间... Ulysses从1994年9月到1995年6月第一次对日跨极飞行期间,发现除赤道附近±20°的区域为300~450km/s的低速太阳风以外,其余为中高速太阳风,而在±40°以上为700~870km/s的高速太阳风,而且低速太阳风与高速太阳风之间的过渡面很陡本文用三维磁流体力学(MHD)数值模型对Ulysses在太阳活动极小期观测到的太阳风大尺度结构进行了模拟这一模型将计算区域分为1~22Rs和18Rs~1 AU两部分,并将具有总交差减小(TVD)特性的Lax-Friedrich格式和MaccormackⅡ型格式结合起来.我们根据太阳光球磁场的视向分量观测确定初始磁场,并在MHD方程组中加入体积加热项,进行三维MHD模拟数值结果再现了上述观测到的大尺度太阳风结构的主要特征,与Ulysses观测基本相符这一工作说明初始磁场以及体积加热可能控制着高低速太阳风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 模拟 比较研究 高速太阳风 MHD方程组 三维数值模式 1995年 1994年 大尺度结构 磁流体力学 总变差减小 赤道附近 太阳活动 数值模型 光球磁场 主要特征 数值结果 低速 700 过渡面 格式 加热 体积
原文传递
日地共转扰动似稳结构及其反相和漂移规律的最新证据 被引量:2
9
作者 章公亮 高玉芬 周荣茂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5-90,共6页
日地共转扰动似稳结构及其反相现象在第21及22周再次显现,从而证实了上述发现是一种在长达世记的时间尺度内存在的普遍规律.包括1991—1992年在内的百年地滋扰动资料还说明偶数太阳周的共转似稳结构扰动峰有道太阳自转而... 日地共转扰动似稳结构及其反相现象在第21及22周再次显现,从而证实了上述发现是一种在长达世记的时间尺度内存在的普遍规律.包括1991—1992年在内的百年地滋扰动资料还说明偶数太阳周的共转似稳结构扰动峰有道太阳自转而线性漂移的趋向.对即将来临的极小年前可能出现的共转扰动作了试验性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地共转扰动 太阳冕洞 太阳风高速
下载PDF
冕洞内矢量磁场的分布和演化
10
作者 杨书红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0-541,共2页
冕洞是太阳日冕中低温低密度的区域,是高速太阳风的源区.目前,冕洞的很多性质还远未被人们所理解.磁场研究是理解太阳上各种现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力图通过研究冕洞内的磁场特别是矢量磁场的分布和演化,回答冕洞研究中存在的... 冕洞是太阳日冕中低温低密度的区域,是高速太阳风的源区.目前,冕洞的很多性质还远未被人们所理解.磁场研究是理解太阳上各种现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力图通过研究冕洞内的磁场特别是矢量磁场的分布和演化,回答冕洞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磁场 演化 洞内 太阳日冕 高速太阳风 低密度 中低温 冕洞
下载PDF
利用多卫星观测CIR事件演变的统计分析
11
作者 王晶晶 罗冰显 +1 位作者 刘四清 龚建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7-487,共11页
根据2007—2009年STEREO-BEHIND(STB)和ACE卫星的行星际磁场和太阳风数据,基于冕洞高速流从太阳向外匀速径向传输假设,讨论了随着STB和ACE卫星与太阳之间的夹角从0°增大至70°时,冕洞发出的高速太阳风形成的相互作用区(CIR)依... 根据2007—2009年STEREO-BEHIND(STB)和ACE卫星的行星际磁场和太阳风数据,基于冕洞高速流从太阳向外匀速径向传输假设,讨论了随着STB和ACE卫星与太阳之间的夹角从0°增大至70°时,冕洞发出的高速太阳风形成的相互作用区(CIR)依次扫过STB和ACE卫星的时间差特性,并统计分析了两颗卫星观测到的CIR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可以利用STB对CIR事件的观测来预测这个CIR事件到达ACE的理论时间,时间误差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217 d和0.952 d,时间误差的产生与STB和ACE卫星观测到的CIR速度大小的不同有关,用速度差异矫正后,时间误差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可分别减小为0.194 d和0.489 d;STB和ACE卫星观测的CIR事件太阳风速度最大值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84,STB和ACE卫星观测到的CIR事件对特征物理量中速度、质子温度的变化最小,而质子密度及总压力的变化最大.分析结果表明,STB和ACE卫星观测到的CIR事件有很强的相似性,STB卫星的CIR,观测可以作为ACE卫星观测CIR事件特征的参考,从而为地球空间环境扰动预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冕洞 共转相互作用区(CIR) 太阳风高速 重现性CIR
下载PDF
Trends in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and Surface Wind Speed in the China Seas Between 1988 and 2011 被引量:1
12
作者 ZHENG Chongwei ZHANG Ren +2 位作者 SHI Weilai LI Xin CHEN Xu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717-726,共10页
Wind and waves are key components of the climate system as they drive air-sea interactions and influence weather systems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s, understanding surface wind and wave fields ... Wind and waves are key components of the climate system as they drive air-sea interactions and influence weather systems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s, understanding surface wind and wave fields and their evolution over time is important for conducting safe and efficient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navigation and engineering. This study considers long-term trends in the sea surface wind speed(WS) and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WH) in the China Seas over the period 1988–2011 using the 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CCMP) ocean surface wind product and a 24-year hindcast wave dataset obtained from the WAVEWATCH-III(WW3) wave model forced with CCMP winds. The long-term trends in WS and SWH in the China Seas are analyzed over the past 24 year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point from which to assess future climate change and offshore wind and wave energy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ver the period 1988–2011 in the China Seas: 1) WS and SWH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of 3.38 cm s^(-1)yr^(-1) and 1.52 cm yr^(-1), respectively; 2) there were notabl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long-term trends of WS and SWH; 3) areas with strong increasing trends were located mainly in the middle of the Tsushima Strait,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areas of the Taiwan Strait, and in nearshore region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4) the long-term trend in WS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El Ni?o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occurrence of gale force winds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ean winds offshore Taiwan notable weather navigation environments forced conducting
下载PDF
风云1号卫星相对论电子观测结果和增强事件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晓超 王世金 《中国科学(G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6,共8页
风云1号(FY-1)卫星运行在约870km的近地轨道上,安装于该星上的"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对相对论电子(>1.6MeV)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参考同期的"SAMPEX"卫星同类探测结果,对1999年6月至2005年的风云1号卫星相对论电子... 风云1号(FY-1)卫星运行在约870km的近地轨道上,安装于该星上的"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对相对论电子(>1.6MeV)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参考同期的"SAMPEX"卫星同类探测结果,对1999年6月至2005年的风云1号卫星相对论电子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ACE卫星太阳风速度数据及地磁活动指数(Dst指数),对近地轨道相对论电子增强事件与高速太阳风和地磁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日平均通量峰值大于400cm?2·sr?1·s?1的强相对论电子增强事件频发于太阳活动峰年向谷年转变的过渡时期;风云1号卫星在2003~2005年期间观测到4次持续时间长达26~51d不等的相对论电子增强事件,分析表明这4次持续长时间的事件与高速太阳风和强地磁暴密切相关,而且在增强事件爆发前连续发生2~3次强地磁扰动的空间环境扰动特点是这4次事件的一个共同特征;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相对论电子增强事件的通量峰值与太阳风速度和Dst指数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强度大的增强事件与太阳风速度和Dst指数的相关性明显优于强度低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论电子增强事件 近地轨道 高速太阳风 地磁暴
原文传递
日球层顶静电快捷系统
14
《飞碟探索》 2016年第5期33-33,共1页
想要采一次太阳系边缘的快速旅行吗?不妨考虑搭乘日球层顶静电快捷系统。这个正在测试之中的概念系统,可能只要10年至15年就能跨越超过100天文单位的距离。它使用先进的电太阳帆,依靠排斥高速太阳风质子而取得的静电力来产生推力。
关键词 概念系统 静电力 层顶 高速太阳风 天文单位 太阳 太阳
原文传递
重任在肩的先进综合探测器
15
作者 霄霄 《深圳特区科技》 1997年第5期45-46,共2页
“ACE将探索太阳系内一切物质的来源,对来源的成分进行研究,包括其中有多少碳、多少氮、多少氧以及这些成分的同位素,例如同正常的碳相比较,其中有多少重碳。”这是负责这次太空探索的美国宇航局气流推进实验室的斯通博士在介绍他们的AC... “ACE将探索太阳系内一切物质的来源,对来源的成分进行研究,包括其中有多少碳、多少氮、多少氧以及这些成分的同位素,例如同正常的碳相比较,其中有多少重碳。”这是负责这次太空探索的美国宇航局气流推进实验室的斯通博士在介绍他们的ACE,ACE是先进综合探测器的英文缩写。探测器将收集来自太阳及宇宙深处的粒子,目的是了解构成宇宙、地球以及地球上人类的一切物质到底来自何方,碳、氮、硅和氧这些常见元素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怎么到了银河系这个地方,形成了太阳、地球以及太阳系内的其它行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探测 探测器 高速太阳风 美国宇航局 地球磁场 太阳 星际介质 宇宙射线 银河系 质量单位
原文传递
Particle acceleration and transport in the inner heliosphere
16
作者 LI G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440-1465,共26页
In the solar system, our Sun is Nature's most efficient particle accelerator. In large solar flares and fast coronal mass ejections(CMEs), protons and heavy ions can be accelerated to over ~GeV/nucleon. Large flar... In the solar system, our Sun is Nature's most efficient particle accelerator. In large solar flares and fast coronal mass ejections(CMEs), protons and heavy ions can be accelerated to over ~GeV/nucleon. Large flares and fast CMEs often occur together. However there are clues that different acceleration mechanisms exist in these two processes. In solar flares, particles are accelerated at magnetic reconnection sites and stochastic acceleration likely dominates. In comparison, at CME-driven shocks,diffusive shock acceleration dominates. Besides solar flares and CMEs, which are transient events, acceleration of particles has also been observed in other places in the solar system, including the solar wind termination shock, planetary bow shocks, and shocks bounding the Corotation Interaction Regions(CIRs). Understanding how particles are accelerated in these places has been a central topic of space physics. However, because observations of energetic particles are often made at spacecraft near the Earth,propagation of energetic particles in the solar wind smears out many distinct features of the acceleration process. The propagation of a charged particle in the solar wind closely relates to the turbulent electric field and magnetic field of the solar wind through particle-wave interaction. A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observations therefore require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solar wind turbulence. Conversely, one can deduce properties of the solar wind turbulence from energetic particle observations. In this article I briefly review some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f particle acceleration and transport in the inner heliosphere and discuss a few topics which may bear the key feature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roblem of particle acceleration and trans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 Diffusive shock acceleration Perpendicular diffusion coeffici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