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鲿科鱼类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诚 李谣 +2 位作者 宁先会 王涛 尹绍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共17页
鲿科鱼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该科中多种鱼类的养殖产量与市场价格较高,如黄颡鱼、长吻鮠、乌苏里拟鲿和瓦氏黄颡鱼等,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 鲿科鱼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该科中多种鱼类的养殖产量与市场价格较高,如黄颡鱼、长吻鮠、乌苏里拟鲿和瓦氏黄颡鱼等,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简要概述了我国鲿科鱼类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并作了展望,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利用鲿科鱼类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科 遗传育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线粒体COI基因条形码在鲿科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梁宏伟 孟彦 +2 位作者 罗相忠 李忠 邹桂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2-782,共11页
为了探讨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中国鲿科(Bagridae)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以及系统发育中的适用性,本研究对4属11种鲿科鱼类进行PCR扩增,获得4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同时从Gen Bank筛选获得8种鲿科鱼类的12条COI基因序列进行... 为了探讨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中国鲿科(Bagridae)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以及系统发育中的适用性,本研究对4属11种鲿科鱼类进行PCR扩增,获得4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同时从Gen Bank筛选获得8种鲿科鱼类的12条CO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19种鲿科鱼类的COI基因序列特征显示:长度为674 bp的COI序列片段平均碱基组成为24.82%A,30.44%T,27.10%C和17.64%G,碱基组成呈现明显的AT偏倚性(55.26%),具有硬骨鱼类的线粒体COI基因的碱基组成的典型特征。核苷酸位点中有变异位点226个,简约信息位点195个,单一信息位点31个,转换颠换比为3.35。19种鲿科鱼类的种内、种间和属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41、0.1136和0.1268,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种内遗传距离的27.7倍。在本研究中,鲿科鱼类所有的物种均形成单系,在物种鉴别上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然而鲿科的4个属中只有鱯属形成单系,黄颡鱼属、属和拟鲿属均未形成单系,其进化地位需要进一步研究。线粒体COI基因作为条形码可有效对鲿科鱼类进行物种鉴定,也为鲿科的系统发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科 DNA条形码 COI基因 物种鉴定 系统发育
下载PDF
4种鲿科鱼类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吕凤义 左艳玲 +2 位作者 范月明 洪静雯 庆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采用PCR技术,对外形上易混淆的鲿科Bagridae 4种初级淡水鱼:中间黄颡鱼Pelteobagrus interm edius、普通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和Pseudobagrus kyphus进行线粒体控制区489 bp序列的分析.结果显... 采用PCR技术,对外形上易混淆的鲿科Bagridae 4种初级淡水鱼:中间黄颡鱼Pelteobagrus interm edius、普通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和Pseudobagrus kyphus进行线粒体控制区489 bp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4个种间的碱基差异为12.88%,28个样品共得到7个单倍型,通过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可见,粗唇鮠和Pseudobagrus kyphus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而中间黄颡鱼、普通黄颡鱼和另外2种鱼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科 线粒体控制区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两种鲿科鱼类在长江和珠江流域Cytb基因序列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金权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长江和珠江流域的两种科鱼类 1 1 37bpCytb基因的片段 ,进行了序列测定 ,并用Mega软件进行了序列分析。研究发现两种科鱼类的全序列从第十位碱基起有一个三联体密码子的缺失 ,推测为鲇形目鱼类Cytb序列所特有特征...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长江和珠江流域的两种科鱼类 1 1 37bpCytb基因的片段 ,进行了序列测定 ,并用Mega软件进行了序列分析。研究发现两种科鱼类的全序列从第十位碱基起有一个三联体密码子的缺失 ,推测为鲇形目鱼类Cytb序列所特有特征。黄颡鱼和大鳍种群间的序列差异分别为 0 .4 %和 1 .6 % ,介于一般淡水鱼类mtDNA种内序列的变异范围 ,而高于洄游鱼类序列变异。黄颡鱼属和属Cytb基因序列间的差异为 1 7.6 %— 1 8.0 % ,大大高于种间的序列差异率 ,也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二者属级分类单元的有效性。依据分子进化速率推测 ,长江和珠江两水系间大鳍的分歧时间为距今 2 7万年左右的更新世中晚期 ,黄颡鱼的分歧时间在距今 7万年左右的更新世末期。推测造成二者有着不同分歧时间的可能原因是 :大鳍属暖水性鱼类 ,在第四纪冰川期间 ,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冷 ,大鳍退至长江以南 ,并在各水系间产生隔离 ,各自独立分化至今。而黄颡鱼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CYTB基因 遗传分化 基因序列 变异性 鲿科鱼类
下载PDF
长江下游4属6种鲿科鱼类线粒体16S rDNA部分序列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秦钦 蔡永祥 +4 位作者 许志强 葛家春 陈校辉 霍光明 边文冀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3-376,共4页
采用PCR扩增获得了长江下游鲿科(Bagridae)4个属6个种类的线粒体16S rDNA序列片段。序列长度介于920 bp与933 bp之间,A+T含量明显高于C+G含量。共有939个比对位点,其中190个为变异位点;52个为简约信息位点。以大鳞脂鲤(Chalceus macrole... 采用PCR扩增获得了长江下游鲿科(Bagridae)4个属6个种类的线粒体16S rDNA序列片段。序列长度介于920 bp与933 bp之间,A+T含量明显高于C+G含量。共有939个比对位点,其中190个为变异位点;52个为简约信息位点。以大鳞脂鲤(Chalceus macrolepidotus)为外群,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分析鲿科4属6种鱼类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16S rDNA序列可以作为鲿科属间系统发育分析的有效分子标记。聚类结果显示,鲿科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类群,其中鳠属(Mystus)较特化,黄颡鱼属(Pelteobagrus)次之,而拟鲿属(Pseud-obagrus)与鮠属(Leiocassis)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科 16S RDNA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鲿科鱼类DNA条形码鉴定及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红艳 熊飞 +3 位作者 翟东东 王莹 夏明 陈元元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5-584,共10页
鲿科鱼类是一类高度多样化的类群,一些具有高度相似特征的物种难以通过形态进行识别,系统分类关系混乱,因此,选择一种更为有效、便捷的鱼类鉴定和分类方法十分必要。对5属36种共214条鲿科鱼类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种... 鲿科鱼类是一类高度多样化的类群,一些具有高度相似特征的物种难以通过形态进行识别,系统分类关系混乱,因此,选择一种更为有效、便捷的鱼类鉴定和分类方法十分必要。对5属36种共214条鲿科鱼类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种鲿科鱼类的种内和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6和0.158,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9.875倍;大多数鲿科鱼类的种内遗传距离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在种内、种间重叠较少,能形成的一定的DNA条形码间隙。ABGD结果将36个物种定义为25个运算分类单元,运算分类单元的划分与距离法结果大体一致,种间遗传距离较小的物种被划分为同一个运算分类单元,种内遗传距离较大的物种分化为多个运算分类单元。聚类树结果显示:黄颡鱼属、拟鲿属和■属的鱼类聚成一大支;鳠属和半鲿属中各有1个物种聚类到对方的分支中,这两属之间存在不完全的谱系分选。在本研究中,DNA条形码在大部分鲿科鱼类中能进行有效的鉴定,但对一些近缘种,条形码鉴定存在局限性,同时,COⅠ条形码也阐明了鲿科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可为鲿科物种的系统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科鱼类 COⅠ基因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下载PDF
洞庭湖水系3种鲿科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文永彬 史怡雪 +3 位作者 刘良国 刘畅 罗婉仪 杨春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5-238,共4页
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aemagglutinin,PHA)和秋水仙素胸腔注射,取活体肾细胞低渗、固定、火焰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洞庭湖水系3种鲿科鱼(瓦氏黄颡鱼、圆尾拟鲿、大鳍鳠)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鲿科鱼的中期染色体均... 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aemagglutinin,PHA)和秋水仙素胸腔注射,取活体肾细胞低渗、固定、火焰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洞庭湖水系3种鲿科鱼(瓦氏黄颡鱼、圆尾拟鲿、大鳍鳠)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鲿科鱼的中期染色体均为二倍体,其中瓦氏黄颡鱼和圆尾拟鲿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相同,但核型存在差异,瓦氏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18m+10Sm+12st+12t),臂数(nf)=80;圆尾拟鲿的核型为2n=52(24m+16Sm+12st),臂数(nf)=92;大鳍鳠的染色体数为2n=60,核型为2n=20m+12sm+16st+12t,臂数(nf)=92。并将3种鱼的核型与前人报道的其他鲿科鱼类核型作了比较,探讨了鲿科鱼类的染色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科 核型 洞庭湖水系
下载PDF
广西鲿科鱼类的整理及一新纪录的描述
8
作者 朱瑜 罗春业 龚竹林 《广西水产科技》 2002年第4期36-40,共5页
本文记录了广西鲿科鱼类4属11种,其中白边拟鲿为广西新纪录,其主要特征是游离椎骨为48枚,尾鳍圆形,背鳍、尾鳍和臀鳍均具白边。
关键词 广西 鲿科鱼类 新纪录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关于鲿科鱼类分类的几种说法
9
作者 樊少堂 《渔业致富指南》 2001年第23期23-23,共1页
黄颡鱼、长吻(鱼危)作为名优鱼类品种,在淡水养殖中已占有重要位置。而引进品种斑点叉尾(鱼回)除具与上述二种鱼共有的肌间剌少、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外,更有其生长快、养殖产量高,适应多种类型集约化养殖的特点,在国内推广养殖而... 黄颡鱼、长吻(鱼危)作为名优鱼类品种,在淡水养殖中已占有重要位置。而引进品种斑点叉尾(鱼回)除具与上述二种鱼共有的肌间剌少、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外,更有其生长快、养殖产量高,适应多种类型集约化养殖的特点,在国内推广养殖而受到普遍欢迎。因而近年来诸多专业刊物对这几种鱼相继进行了有关知识的报道与刊载,并不乏有专著论述。而笔者经留意,发现很多作者在上述鱼类的分类地位表述上有些不尽相同,虽不能讲有什么谬误之处,但除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读者外,对一般读者常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概念混淆。如黄颡鱼,有的表述为鲶形目、(鱼危)科;有的表述为鲶形目、鳞科。为此,笔者进行了相关考证,以飨众多基层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科 鱼类分类 黄颡鱼 斑点叉尾鮰 字意考证
下载PDF
拟鲿属鱼类分类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10
作者 程建丽 张鹗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4-98,共5页
拟鲿属(Pseudobagrus)是鲿科鱼类中物种数目较多的一个属,为东亚所特有,中国为其主要分布区域。目前,拟鲿属的分类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表现在:大量已描述物种的有效性需要重新验证;未描述的物种急待发现;属的界定和属下分类需要重新评... 拟鲿属(Pseudobagrus)是鲿科鱼类中物种数目较多的一个属,为东亚所特有,中国为其主要分布区域。目前,拟鲿属的分类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表现在:大量已描述物种的有效性需要重新验证;未描述的物种急待发现;属的界定和属下分类需要重新评估。因此,有必要对中国拟鲿属分类展开深入地探讨。本文对拟鲿属的分类学研究进展及分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回顾及阐述,旨在为拟鲿属物种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提供全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科 鲿 分类学 研究概况
下载PDF
黄颡鱼属两种鱼类的线粒体ND4基因序列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丁言伟 彭作刚 +1 位作者 张训蒲 何舜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3-419,共7页
以东亚特有种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和长须黄颡鱼(Pelteobagrus eupogon)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获得了这两种鱼类的部分线粒体DNA DN4基因及其3′端的tRNA基因碱基共约772个,用MEGA2.1软件分析了此片段序列,采用Kimura双参... 以东亚特有种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和长须黄颡鱼(Pelteobagrus eupogon)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获得了这两种鱼类的部分线粒体DNA DN4基因及其3′端的tRNA基因碱基共约772个,用MEGA2.1软件分析了此片段序列,采用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遗传距离,以科属的大鳍(Hemibagrus macropterus)为外类群,用邻接法构建不同水系的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的分子系统树。不同水系的光泽黄颡鱼的遗传距离在0.000—0.012之间,长须黄颡鱼的遗传距离在0.000—0.003之间,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99—0.108之间,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为两个有效物种。不同水系的光泽黄颡鱼遗传变异很小,除黑龙江种群外,其他水系的光泽黄颡鱼在分子系统树没有能够按水系区分开来,可能的原因为:(1)不同水系的光泽黄颡鱼之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2)东亚科鱼类的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可能较小;(3)人类经济活动可能已影响到光泽黄颡鱼的种群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鲿科 黄颡鱼属 线粒体DNA ND4基因 遗传分化
下载PDF
人工养殖黄颡鱼病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启胜 许朝爱 《科学养鱼》 2015年第9期89-89,共1页
黄颡鱼又名黄骨鱼、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黄颡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无肌间刺,且具有滋补、药理作用,成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区均有... 黄颡鱼又名黄骨鱼、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黄颡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无肌间刺,且具有滋补、药理作用,成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区均有较大规模的养殖。黄颡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两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放养密度大幅增加,黄颡鱼病害逐年加剧。根据养殖户的反馈情况,现在总结以下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建议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防治技术 淡水养殖鱼类 黄腊丁 人工养殖 嘎鱼 鲿科 网箱养殖 池塘养殖 鲇形目 防治建议
下载PDF
黄颡鱼大规格苗种培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祥胜 邱丛芳 周明华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9期37-38,共2页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池塘、溪流中广泛分布。其体长123~143 mm,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每年4—5月产...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池塘、溪流中广泛分布。其体长123~143 mm,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每年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种培育 嘎鱼 雄鱼 鲿科 鲇形目 泛分布 底栖 分塘 下塘 增氧机
下载PDF
一例池塘主养黄颡鱼细菌性并发症的诊治
14
作者 颜慧 吴康 +1 位作者 李萍 丛宁 《河北渔业》 2017年第2期43-44,共2页
黄颡鱼,俗称黄鼓鱼、昂嘶等,属鲿科黄颡鱼属,在我国内陆水域广泛分布,该鱼肌间刺少、肉质细嫩,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近年来,在江苏省水产三新项目(PJ2011-40、Y2012-16)等的支持下,扬州地区实现了黄颡鱼批量化人工繁苗及规模化... 黄颡鱼,俗称黄鼓鱼、昂嘶等,属鲿科黄颡鱼属,在我国内陆水域广泛分布,该鱼肌间刺少、肉质细嫩,深受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近年来,在江苏省水产三新项目(PJ2011-40、Y2012-16)等的支持下,扬州地区实现了黄颡鱼批量化人工繁苗及规模化养殖,但随着池塘主养密度的增高,鱼病频发,对鱼病的准确诊断与及时处置直接影响生产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鼓 扬州地区 内陆水域 批量化 鲿科 养殖情况 爱德华氏菌 病原微生物 叶轮式增氧机 鳃丝
下载PDF
网箱混养斑鱯技术
15
作者 陈涛 《农村新技术》 2015年第8期26-27,共2页
斑鱯,俗称芝麻剑,鲇形目、鲿科、鱯属,体呈黄褐色,全身无鳞,鱼体形似剑,体侧及背部布满黑色斑点,在广西乐业、天峨两县之间的红水河、扬美古镇左江河段、南宁邕江河段、桂平西江等均有分布。该鱼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野生成鱼市场价格达... 斑鱯,俗称芝麻剑,鲇形目、鲿科、鱯属,体呈黄褐色,全身无鳞,鱼体形似剑,体侧及背部布满黑色斑点,在广西乐业、天峨两县之间的红水河、扬美古镇左江河段、南宁邕江河段、桂平西江等均有分布。该鱼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野生成鱼市场价格达150元/千克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美古镇 水域污染 鲇形目 人工养殖 鲿科 营养价值 桂平 成鱼 天峨 大规格鱼种
下载PDF
南京地区黄颡鱼养殖池塘水质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砾 刘海燕 +5 位作者 谢伟 焦宝玉 张特 吴宗文 张凤枰 刘耀敏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5期19-23,共5页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其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体质量200~300 g,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江苏地区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水环境条件往往成为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水质的好坏直接...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其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体质量200~300 g,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江苏地区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水环境条件往往成为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疾病发生情况~[1-4]。目前对于黄颡鱼养殖池塘水质因子研究,仅有张红等~[5]报道了池塘中氮磷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养殖 池塘水质 黄颡鱼属 淡水养殖鱼类 水质因子 水环境条件 活性磷 鲶形目 鲿科 亚硝态氮
下载PDF
网箱养殖黄颡鱼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颖 《农业装备技术》 2015年第3期31-31,共1页
网箱养鱼是以合成纤维网片、金属网片为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和规格的箱体,架设于大中水体中进行养鱼的一种生产方式,也是集约化养殖技术之一,具有养殖密度大、成活率高、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饵料系数低、操作方便、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 网箱养鱼是以合成纤维网片、金属网片为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和规格的箱体,架设于大中水体中进行养鱼的一种生产方式,也是集约化养殖技术之一,具有养殖密度大、成活率高、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饵料系数低、操作方便、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点。黄颡鱼为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体无鳞,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一般个体为200-300 g;其肉质细腻,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小型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鱼 鲇形目 养殖周期 饵料系数 养殖密度 网箱养殖 鲿科 底栖 小型鱼类 网箱结构
下载PDF
埃及尼罗河鲶的精子发生和精子的超微结构(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Adel A.Basyouny SHAHIN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9-699,共11页
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尼罗河鲶——盾头歧须鮠(Synodontis schall)的精子发生和精子的超微结构。精巢中含有无数肾形的生精小叶,我们将其称为"精原无限型"。尽管其精子发生的大体过程与同类鱼无异。但是,在细节上仍... 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尼罗河鲶——盾头歧须鮠(Synodontis schall)的精子发生和精子的超微结构。精巢中含有无数肾形的生精小叶,我们将其称为"精原无限型"。尽管其精子发生的大体过程与同类鱼无异。但是,在细节上仍具其独特之处。这些特点未见在其他硬骨鱼中报道过。其特点主要是:生精过程中不发生细胞核的旋转,中心粒复合体和轴丝起始段直接发生在核的基底面垂直线上,有无数的粗的固定纤维将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的近侧部连接到细胞核上。另外,精子发生过程中还包括染色质浓缩,细胞质和线粒体向细胞核的尾端迁移,在核的后端中轴位置上形成中等大小的核后凹,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的一部分嵌在核后凹之内,短的胞质内陷管将线粒体与鞭毛分隔开。精子头部接近圆形,无顶体或顶体泡,鞭毛的中段及胞质内陷管均较短,整个鞭毛却很长,鞭毛侧面无翼膜,轴丝呈典型的9+2结构。上述结果显示,盾头歧须鮠的精子发生具有类型Ⅰ和类型Ⅱ的共同派生特征,这种特征在常见的其他硬骨鱼中也是常有的。但是,正如文献所报道过的另两种尼罗河鲶——金鯵(Chrysichthys auratus)和电鲶(Malapterurus electricus)中的情况一样,盾头歧须的精子发生与类型Ⅲ的精子发生过程更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河鲶 精子发生 精子超微结构 双背鳍鲿科 盾头歧须(鮠)
下载PDF
苏北盆地阜二、四段鱼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19
作者 管永明 张江永 +3 位作者 刘成杰 段宏亮 王红伟 谢献德 《复杂油气藏》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对苏北盆地新发现的鱼化石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了含鱼地层阜二、阜四段的时代和沉积环境。阜宁组鱼化石分为两个组合,即下部阜二段的鲤科-鲿科-鲱科组合和上部阜四段的洞庭鳜-始舌齿鱼组合。下部组合与三水盆地古新统莘庄村组至心组的洞... 对苏北盆地新发现的鱼化石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了含鱼地层阜二、阜四段的时代和沉积环境。阜宁组鱼化石分为两个组合,即下部阜二段的鲤科-鲿科-鲱科组合和上部阜四段的洞庭鳜-始舌齿鱼组合。下部组合与三水盆地古新统莘庄村组至心组的洞庭鳜鱼群相当,阜二段的时代应为古新世;上部组合与三水盆地始新统华涌组骨舌鱼类鱼群和渤海沿岸始新世的双棱鲱-艾氏鱼-洞庭鳜组合相当,阜四段的时代应为始新世。阜二段的鲤科、鲿科和鲱科分别代表了这三科鱼类的最早化石记录。阜宁组产有与海水有关的鲱科、洞庭鳜以及大型海鸟化石,说明阜宁组沉积时受到海水的影响。阜二、阜四段所产介形虫有淡水的(金星介科),也有见于海洋的(新单角介)。在岩性方面,泥岩夹灰岩和白云岩是湖相夹海相的产物。据此推测,苏北盆地阜二、四段沉积时湖盆曾多次遭受海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化石 鲿科 沉积环境 海侵 古新世 苏北盆地
下载PDF
黄颡规模化繁殖新工艺技术研究
20
作者 张红英 徐峥 +3 位作者 赵小兵 张茂友 许爱国 宋学宏 《中国水产》 2013年第3期48-49,共2页
黄颡(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隶属鲶形目、鲿科、黄颡属,俗称盎司鱼、牛鱼,是鲿科鱼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食用方便,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 黄颡(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隶属鲶形目、鲿科、黄颡属,俗称盎司鱼、牛鱼,是鲿科鱼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食用方便,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深受大众喜爱。黄颡属于一年多次产卵鱼类,繁殖时间跨度大,从5月开始,持续到8月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繁殖 新工艺技术 黄颡 鲿科鱼类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营养价值 经济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