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嘉谟译介美国文学中闽南方言的适应与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庄雅妗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7-102,共6页
闽籍译者黄嘉谟译介美国文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译学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启发了外国文学的地域传播路径。基于文本分析和个案研究方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黄嘉谟的“闽式”解读进行探讨。在译介美国文学的过程中,黄嘉... 闽籍译者黄嘉谟译介美国文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译学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启发了外国文学的地域传播路径。基于文本分析和个案研究方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黄嘉谟的“闽式”解读进行探讨。在译介美国文学的过程中,黄嘉谟综合考量句式和修辞变换、顺应时代流变、再现情感语气等因素,其译文既还原了原文的精神面貌,又充分体现了译者在美国文学译介过程中对闽南方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适应了闽南翻译生态环境,产生了“闽韵缭绕”的翻译效果,推动了美国文学在闽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嘉谟 美国文学 译介 闽南方言 翻译生态环境
下载PDF
影人黄嘉谟生平事迹考及其电影观念辨析
2
作者 邵梓洛 李晓红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20,共11页
黄嘉谟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影坛,兼具影迷、编剧、影评人、作词人、影刊编辑等多重文化身份。1933年,他率先提出了“软性电影”口号,引发了左翼影评人的批驳,此后双方产生了激烈持久的争辩,史称“软硬之争”。当前,关乎影人黄嘉谟... 黄嘉谟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影坛,兼具影迷、编剧、影评人、作词人、影刊编辑等多重文化身份。1933年,他率先提出了“软性电影”口号,引发了左翼影评人的批驳,此后双方产生了激烈持久的争辩,史称“软硬之争”。当前,关乎影人黄嘉谟的基本介绍不乏张冠李戴之错谬,与之相关的历史材料较为散落,学界缺乏对黄嘉谟个人生平的细致考证。本文通过发掘新史料,对这位闽籍影人作一考辨补遗,阐释其电影理论观念,以期对影人黄嘉谟的研究和讨论有所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嘉谟 闽籍影人 考辨补遗 电影观念
原文传递
影艺作为摩登都市的娱乐消费品:“资深影迷”黄嘉谟的编剧思维 被引量:1
3
作者 梅峰 吴南星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3,共9页
20世纪30年代,黄嘉谟作为电影理论写作者与电影编剧活跃于上海影坛,其作品延续了中国早期电影的现代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当时大部分上海电影观众的认可。本文试图从黄嘉谟的自身经历和影迷身份出发,探究其编剧思维的源头,并从现存... 20世纪30年代,黄嘉谟作为电影理论写作者与电影编剧活跃于上海影坛,其作品延续了中国早期电影的现代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当时大部分上海电影观众的认可。本文试图从黄嘉谟的自身经历和影迷身份出发,探究其编剧思维的源头,并从现存黄嘉谟的电影本事中发现其编剧特点,研究黄嘉谟在编剧过程中如何以观众视角及观众思维创作,激发电影娱乐功能及商业属性,在电影宣传教育与娱乐大众之间进行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嘉谟 编剧 观众 现代性 生意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