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OCT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闾雯娟 牛童童 肖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3-01/10在新疆四七四医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1例6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3D组31例31眼采用3... 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3-01/10在新疆四七四医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1例6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3D组31例31眼采用3D手术视频系统及术中OCT技术,传统手术组30例30眼采用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系统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剥膜时间,随访6 mo,分析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善手术,术中均未发生视网膜大出血、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均未出现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3D组手术时间和剥膜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20.13±1.59vs 25.97±2.09 min;3.74±0.89vs 8.13±1.72 min,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1 mo BCVA、CMT与术前比较均无差异(均P>0.008),术后3、6 mo BCVA、CMT均较术前改善(均P<0.008)。术后6 mo,3D组BCVA较传统手术组明显改善(P=0.007)。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CMT和眼压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3D手术视频系统及传统手术组均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但3D手术视频系统术中OCT在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改善精细手术步骤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除 3D手术视频系统 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手术时间
下载PDF
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黄斑前膜的临床诊断价值
2
作者 赵骏 李亚楠 +2 位作者 贾洪强 刘敏 白俊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黄斑前膜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01/2022-01期间在我院经眼底检查拟诊白内障和玻璃体混浊的患者44例80眼,分别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OCT)与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眼进行检查,比较18 MHz彩色多... 目的:探讨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黄斑前膜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01/2022-01期间在我院经眼底检查拟诊白内障和玻璃体混浊的患者44例80眼,分别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OCT)与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眼进行检查,比较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与OCT对黄斑前膜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的差异。结果:经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0眼中,62眼为黄斑前膜,18眼为非黄斑前膜;经OCT确诊确实为黄斑前膜的54眼,非黄斑前膜的13眼,漏诊5眼,误诊8眼;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与OCT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0.892,P<0.05);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黄斑前膜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62%,漏诊率为8%,误诊率为38%,正确率为84%;与OCT检测相比,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准确率、阴性预测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升高(均P<0.05),诊断敏感性与漏诊率比较无差异(均P>0.05)。结论: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黄斑前膜病变具有一定鉴定价值,与OCT检验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 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OCT)
下载PDF
从“肝肾同源”及“痰瘀同病”论治早期特发性黄斑前膜思路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史随随 祁宝玉 +3 位作者 罗越毅 龙琰 高君 巢国俊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肝肾同源”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指肝血、肾精互生互化,精血同源,强调肝肾关系密切;“痰瘀同病”滥觞于《黄帝内经》“津血同源”理论,指痰和瘀乃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由朱震亨于《丹溪心法》首提“痰瘀同病”,强调痰瘀互生互化... “肝肾同源”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指肝血、肾精互生互化,精血同源,强调肝肾关系密切;“痰瘀同病”滥觞于《黄帝内经》“津血同源”理论,指痰和瘀乃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由朱震亨于《丹溪心法》首提“痰瘀同病”,强调痰瘀互生互化。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为影响老年人视力的常见眼底病,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药物。本虚标实为本病基本病机,以肝肾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临证基于肝肾同源、痰瘀同病理论,提倡肝肾同补、痰瘀同治,自拟经验方黄斑前膜方治疗早期IMEM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肝肾同源 痰瘀同病 黄斑前膜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及内界膜剥除术在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4
作者 秦剑莺 顾育红 周婷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及内界膜剥除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简称“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及内界膜剥除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简称“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0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研究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对比两组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平均视物变形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BCVA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C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平均视物变形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和内界膜剥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治疗均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但在改善视网膜厚度方面,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及内界膜剥除术后更低,体现出一定优势,但临床还需更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根据患者实际给予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黄斑前膜剥除术 内界剥除 特发性黄斑前膜
下载PDF
OCT和OCTA在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娜 廖洪霞 秦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37-742,共6页
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是指一类没有任何已知其他眼病的黄斑前膜,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IERM的进展,会引起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目前关于IER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是指一类没有任何已知其他眼病的黄斑前膜,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IERM的进展,会引起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目前关于IER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对于手术时机尚未标准化,术后的视力恢复结局也存在差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血管成像(OCTA)作为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测手段,可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微结构和血流变化,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利用OCT和OCTA各参数去预测术后视力已经成为IERM的研究热点。本文就OCT与OCTA各参数和IERM术后视力预测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确定手术时机,权衡手术收益和风险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术后视力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不同分期的中医中药论治探析
6
作者 谢思嘉 宫晓红 +5 位作者 祝鎏仪 牛静依 全有翠 韦企平 廖良 夏燕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395-2399,共5页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是影响视力和视功能的常见眼底疾病,术后易出现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影响视功能恢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IMEM在中医属于“视瞻昏渺”“视直如曲”等范畴,术前以本虚标实为病机,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术后不同时期...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是影响视力和视功能的常见眼底疾病,术后易出现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影响视功能恢复,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IMEM在中医属于“视瞻昏渺”“视直如曲”等范畴,术前以本虚标实为病机,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术后不同时期的证型则有较大变化。不同于术后单纯根据八纲脏腑辨证选用同一种治则治法组方来改善病情,采用衷中参西、病证结合、分期辨证、对证施治的诊疗思路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即结合眼底辨证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设备,将术后分为3个时期实施分期论治:恢复早期重于疏风清热、养血活血,方选韦氏银翘五苓散或除风益损汤;黄斑水肿期重于健脾利湿、祛瘀化痰,方选韦氏黄斑水肿方;后期重于益气养血、补肾明目,方选归芪七子明目汤。临床应灵活用药,随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黄斑水肿 分期论治 中药 术后恢复期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特发性黄斑前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徐钊楷(综述) 毛剑波 沈丽君(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是一种因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形成非血管性纤维膜,继而因纤维膜的牵拉导致黄斑的变形、皱褶等导致患眼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的眼底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凭借无创、分辨率高、可分层显示视网膜血管、... 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是一种因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形成非血管性纤维膜,继而因纤维膜的牵拉导致黄斑的变形、皱褶等导致患眼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的眼底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凭借无创、分辨率高、可分层显示视网膜血管、量化视网膜血管密度和无灌注血管区大小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iERM在内的黄斑疾病的诊断中。OCTA除了可以提供视网膜微血管结构、血流灌注的数字化信息,揭示iERM对微血管结构的牵拉作用,还可以在疾病的随访中用于监测血流灌注的改变。虽然目前OCTA尚不能完全替代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但其已经为进一步了解iERM的发病机制、疾病进程及预后因素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本文就OCTA在iERM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OCTA在iERM中的应用提供更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综述
下载PDF
Ozurdex植入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冼志林 沈沛阳 +2 位作者 周怀胜 何宇深 晏世刚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58-162,共5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植入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共21例(21眼)3~4期IEM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植入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共21例(21眼)3~4期IEM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IEM及ILM剥除及Ozurdex植入术治疗的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3、6、12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术后1、3、6、12个月患者BCVA均比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较术前改善了0.30 logMAR、0.40 logMAR、0.40 logMAR、0.50 logMAR。术后1、3、6、12个月患者CMT均比术前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较术前下降了185.41、214.05、233.82、230.02μm。患者高眼压发生率为28.57%,PPV术后白内障手术率为46.15%,行白内障摘除术时间间隔为(6.50±1.40)个月。结论Ozurdex植入联合ILM剥除治疗IEM,可促进黄斑水肿消退、有效提高视力,但需注意白内障进展及高眼压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前膜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 玻璃体切除 内界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
9
作者 王爽 白淑玮 +1 位作者 雷春灵 李凤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624-1628,共5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3-01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诊断为IMEM患者72例72眼,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36眼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ERM)剥...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3-01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诊断为IMEM患者72例72眼,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36眼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ERM)剥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B组36眼仅接受玻璃体切除、ERM剥除术治疗。随访12 mo。比较术前及术后1、3、6、12 mo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视网膜结构变化。结果:术后1、3、6 mo两组间BCVA比较有差异(均P<0.05),A组视力提高较明显;术后12 mo两组间BCVA比较无差异(P=0.056)。术后1、3、6 mo两组间CMT比较有差异(均P<0.05),A组患者术后CMT降低较B组明显;术后12 mo两组间CMT比较无差异(P=0.165)。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眼压比较有差异(F时间=2.763,P时间<0.05;F组间=26.800,P组间<0.05;F交互=5.091,P交互<0.05)。A组术后黄斑视网膜结构变化明显。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晚期IMEM,能够在术后6 mo内迅速改善黄斑形态并帮助视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黄斑水肿 玻璃体内注射 地塞米松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华 孙佳 +1 位作者 张怀强 陈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66-2071,共6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物变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6-01/2020-01在本院诊治的IMEM患者88例8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观察组44眼...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物变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6-01/2020-01在本院诊治的IMEM患者88例8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观察组44眼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对照组44眼仅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物变形、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椭圆体区连续性(EZ)及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mo时的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距黄斑中心凹鼻侧1000μm处脉络膜厚度(NFCT)及距黄斑中心凹颞侧1000μm处脉络膜厚度(TFCT)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改善,光敏感度(MS)上升,观察组患者黄斑暗点数(SP)上升,对照组患者SP下降,观察组术后1、3、6mo时的MS明显低于对照组,SP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mo时的水平和平均M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3、6mo时的CMT较术前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术后3、6mo时的CMT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EZ连续比例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治疗IMEM时,无论是否联合ILM剥除均可取得良好的视力并改善视物变形,且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及安全性相当;但联合ILM剥除具更低的光敏感度和更高的暗点数,术后CMT更厚,并未体现出显著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除 黄斑前膜剥除术 内界剥除 脉络厚度 视力 视物变形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及抑制蛋白IκBα在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静 贾亚丁 +1 位作者 周国红 卢清君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α在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化学方法结合RT-PCR方法分别从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来研究20例原发性黄斑前膜、49例继发性黄斑前...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α在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化学方法结合RT-PCR方法分别从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来研究20例原发性黄斑前膜、49例继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NF-κB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情况,用电镜观察其病理特征。15例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中的NF-κBP65和IκB"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RT-PCR方法检测结果均为弱表达。NF-κBP65和IκBα在黄斑前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继发性黄斑前膜组织中的NF-κBP65和IκBα的表达高于原发性黄斑前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F-κBP65和IκBα高表达与黄斑前膜的发生关系密切,参与了黄斑前膜的发生发展和NF-κB的激活,可能调控其他的一些蛋白质,共同作用导致黄斑前膜的发生,因此NF-κB可能是治疗黄斑前膜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黄斑前膜 继发性黄斑前膜 核转录因子-ΚB P65蛋白 抑制蛋白IκBα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和视物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骆贵军 姚莎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4-267,共4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视物变形程度的影响。方法:对31例31眼IMEM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进行治疗,并检查患者手术前后BCVA、CMT、椭圆体带(IS/OS...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视物变形程度的影响。方法:对31例31眼IMEM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进行治疗,并检查患者手术前后BCVA、CMT、椭圆体带(IS/OS)连续性和黄斑形态,评估治疗效果并研究BCVA与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可能对手术结果造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平均BCVA和CMT分别为0. 59±0. 14和429. 35±86. 17μm,术后6mo时分别降低至0. 38±0. 09和304. 87±62. 54μm(P<0. 05)。术后患者视物变形程度逐渐减轻,且术后1、3、6mo时患者视物变形程度低于术前水平(P<0. 008)。术后1mo时患者IS/OS连续比例为65%,与术前(52%)比较无差异(P>0. 008),术后3、6mo时IS/OS连续比例分别为81%和90%,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 008),术后1、3、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为26%、52%和77%,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 <0. 008),术后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与术后1mo比较有差异(P<0. 008)。IMEM患者术后BCVA与术前IS/OS连续性、术前黄斑形态、术后IS/OS连续性和术后黄斑形态均呈明显负相关性(P<0. 05),与术前BCVA、术后CMT呈明显正相关性(P<0. 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IMEM患者CMT,改善IS/OS完整性和黄斑形态,从而提高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割 黄斑前膜撕除术 黄斑中心凹厚度 视力 视物变形
下载PDF
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对比敏感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婷婷 牛彤彤 +2 位作者 王海林 尹蓉实 安燕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析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对比敏感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IMEM,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45眼... 目的探析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对比敏感度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IMEM,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45眼)和对照组(45例,45眼),对照组给予黄斑前膜撕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BCVA、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CMT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组BCVA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2组CMT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2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升高,观察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斑前膜撕除术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提高IMEM患者视力和对比敏感度,减轻黄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前膜 黄斑前膜撕除术 玻璃体切除术 视力 对比敏感度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的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 被引量:17
14
作者 戴荣平 董方田 +3 位作者 于伟泓 张枝桥 韩宝玲 杜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应用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应用3D-OCT观察IERM118例(136眼),分析中心凹形态、中心凹厚度、感光细胞(IS/OS)情况及与视力的关系。结果在136眼中,板层裂孔者18眼,假性黄... 目的应用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应用3D-OCT观察IERM118例(136眼),分析中心凹形态、中心凹厚度、感光细胞(IS/OS)情况及与视力的关系。结果在136眼中,板层裂孔者18眼,假性黄斑裂孔者19眼,囊肿者7眼,弥漫水肿者57眼,中心凹正常者35眼。弥漫水肿组的视力为0.48±0.28,明显低于中心凹正常组的视力0.75±0.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光细胞完整组的中心凹厚度为(276±96)μm,不完整组为(467±172)μ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光细胞完整组的视力为0.64±0.28,不完整组的为0.30±0.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OCT能提供更多的特发性黄斑前膜中心凹形态的信息,感光细胞完整患者的视力明显好于不完整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前膜 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水肿 黄斑板层裂孔 假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晓静 刘苹苹 +1 位作者 杨程成 李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81-3482,共2页
老年性白内障( CTR)已成为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行晶体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老年性CTR的有效方法。 CTR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视网膜情况,角膜瘢痕,翼状胬肉等。特发性黄斑前膜( IMEM)多见于老年人,... 老年性白内障( CTR)已成为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行晶体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老年性CTR的有效方法。 CTR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视网膜情况,角膜瘢痕,翼状胬肉等。特发性黄斑前膜( IMEM)多见于老年人,但也有40岁以下的青年人,可因增生程度不同而呈不同的临床表现,病变晚期症状主要有视物变形、视物变小、闪光感及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1〕。由于大多数IMEM患者的视力预后良好,故一般无需治疗。目前,对于影响视力的IMEM主张行后入路玻璃体切除及膜玻璃术〔2〕。<br>  老年性白内障( CTR)已成为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行晶体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老年性CTR的有效方法。 CTR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视网膜情况,角膜瘢痕,翼状胬肉等。特发性黄斑前膜( IMEM)多见于老年人,但也有40岁以下的青年人,可因增生程度不同而呈不同的临床表现,病变晚期症状主要有视物变形、视物变小、闪光感及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1〕。由于大多数IMEM患者的视力预后良好,故一般无需治疗。目前,对于影响视力的IMEM主张行后入路玻璃体切除及膜玻璃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白内障 视力
下载PDF
黄斑前膜分级法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效果的评估:基于OCT图像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懿 曾键 +5 位作者 郑磊 杨明民 钟敬雯 曾国君 曾爱能 张国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2-264,268,共4页
目的根据OCT检查结果对特发性黄斑前膜进行分级,评估其预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30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OCT检查显示的黄斑中心凹形态变... 目的根据OCT检查结果对特发性黄斑前膜进行分级,评估其预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30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OCT检查显示的黄斑中心凹形态变化将该病分为4级。各级患者均进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剥除黄斑前膜,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各级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情况。结果随着分级增高,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形态改变越紊乱,黄斑前膜出现和中心凹部丢失也越明显。各级患者术前与术后的Log 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级患者术前及术后的Log MAR BCVA随着分级增高而增加,整体比较以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分级越高患者的视力越差。特发性黄斑前膜Ⅱ级患者术前和术后Log MAR BCVA差值最大,且与其他各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Ⅱ级患者的BCVA在术后的改善程度最大。除Ⅲ级患者外,其余各级患者术前与术后C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各级患者间的CFT随着分级增高而增加,整体比较以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分级越高患者的黄斑厚度越高。结论基于OCT检查图像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进行分级,不仅有助于预判患者术后视力和CFT的恢复情况,还有利于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分级 视力 手术时机
下载PDF
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鹏飞 廖奇志 +3 位作者 刘淑伟 白领娣 张怀强 刘长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8-881,共4页
目的 研究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伴黄斑前膜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接受三通道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23 G玻璃体手术。手术在曲安奈... 目的 研究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伴黄斑前膜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接受三通道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23 G玻璃体手术。手术在曲安奈德标记、亮蓝染色辅助下23 G玻璃体切割,23 G内界膜镊分层剥离黄斑前膜及内界膜,硅油填充。3个月后取出硅油填充C3F8气体。观察手术时间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裂孔闭合和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同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10(6.0±0.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80 min;黄斑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率为94.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1-0.04者3眼,0.05-0.10者12眼,0.12-0.25者4眼;术中剥离内界膜时部分视网膜点状出血,用笛针吸除大部分出血,必要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2眼高眼压,予以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7-13 d眼压平稳恢复正常。余未见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取得了较好疗效,不同程度上改善了视力,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多次染色 黄斑前膜 内界 黄斑裂孔性视网脱离 23G玻璃体切割系统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前膜形成及视力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燕 谢天皓 +3 位作者 杨娜 李丽英 张月玲 顾朝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研究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预防黄斑前膜(ERM)形成和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累及黄斑的RRD患者74例74眼。所有患者均... 目的研究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预防黄斑前膜(ERM)形成和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累及黄斑的RRD患者74例74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及硅油眼内填充,且术后视网膜均成功复位。根据玻璃体切割术中是否行ILM剥除,将患者分为ILM未剥除组36例36眼和ILM剥除组38例38眼;所有受检者均于玻璃体切割术后3~5个月行硅油取出术。分别于术前及硅油取出术后1、6和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2个组患眼中均未发现ERM;术后6个月,ILM未剥除组中3眼形成ERM,占8.33%,ILM剥除组2眼出现ERM,占5.26%,2个组ERM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术后12个月,ILM未剥除组中共9眼出现ERM,占25.00%,ILM剥除组中共4眼出现ERM,占10.53%,2个组ERM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74,P=0.102)。2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31.692,P<0.001);各组内术后1、6、12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别)=0.117,P=0.773)。OCT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时ILM未剥除组中椭圆体带完整者25眼,占77.78%,ILM剥除组椭圆体带完整者30眼,占78.95%,2个组间椭圆体带完整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5,P=0.350)。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比较,累及黄斑的RRD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联合ILM剥除不能预防术后ERM的发生,对患者的视力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脱离 孔源性/手术 黄斑前膜 视力 内界剥除 椭圆体带
下载PDF
常规体检人群中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婵 董方田 +2 位作者 楼慧萍 戴荣平 于伟泓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8-851,共4页
背景特发性黄斑前膜常导致患者视力的进行性下降。研究该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并指导临床上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制定预防、治疗策略。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特发性黄斑前膜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 背景特发性黄斑前膜常导致患者视力的进行性下降。研究该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并指导临床上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制定预防、治疗策略。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特发性黄斑前膜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眼科检查,并对体检中发现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与无该病人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与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清白蛋白、肾功能及白内障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期间共27400人进行了眼科检查,发现特发性黄斑前膜76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均无明显的眼科主诉,40岁以下患病者12例(12/11659),51—60岁患病者21例(21/4595),60岁以上患病者32例(32/2544)。发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人群中42%合并高血压,5%合并糖尿病,66%合并血脂水平异常,6%合并肾功能不全,18%合并白内障。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51岁以上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白内障者发生特发性黄斑前膜病变的风险增加,与50岁以下无高血压、无高脂血症和无白内障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与年龄40岁以下的患者比较,51~60岁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OR=2.50,95%CI:1.20~5.40,P=0.02),〉60岁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OR=7.30,95%CI:3.40~15.60,P〈0.01),高脂血症仍与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OR=2.10,95%CI:1.30~3.50,P〈0.01)。结论50岁以上人群及高脂血症患者发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高脂血症 年龄 健康体检
下载PDF
23G和20G玻璃体切除联合超乳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睿 惠娜 +3 位作者 雷春灵 毕春潮 孙文涛 宋虎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886-1890,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23G和20G玻璃体切除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回... 目的:对比研究23G和20G玻璃体切除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对合并白内障的IMEM患者45例45眼,分别实施23G和20G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90d。对比术中玻璃体切除时间、剥膜时间、平均超声能量(average ultrasound energy,AVE)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ffective phacoemulsification time,EPT),术前与术后1、7d的眼压,术前与术后30、90d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术后90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23G组玻璃体切除时间为12.57±1.35min,20G组玻璃体切除时间为17.30±1.19m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2.488,P<0.01)。两组剥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P=0.500)。术后1d,23G组的眼压略低于20G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345,P=0.024)。术后两组患者的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患者的眼压、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65、1.895、0.689,P=0.499、0.176、0.411)。两组患者的眼压、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1.245、103.06、665.402,P<0.01)。23G和20G不同手术方式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有交互作用(F=13.245,P<0.01),而不同手术方式与不同时间点的BCVA和黄斑视网膜厚度无交互作用(F=1.212、2.293,P=0.283、0.129)。两组的平均超声能量和有效超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6、-0.737,P=0.242、0.465)。术后90d,23G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略高于20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48)。结论:23G 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IMEM效果确切。和20G相比,23G PPV手术时间短,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但存在术中隐性切口漏造成术后一过性低眼压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超声乳化 黄斑前膜 白内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